测量坐标计算表

合集下载

导线测量成果计算表

导线测量成果计算表
220° 49′ 20″ -0.8″ 172° 37′ 05″
213° 26′ 25″ -0.8″ 169° 30′ 07″
202° 56′ 32″ -0.8″ 199° 35′ 11″
222° 31′ 43″ -0.8″ 196° 34′ 35″
239° 06′ 18″ -0.8″ 191° 06′ 16″
-176.875 -196.952 -179.838 -35.979 -75.843 -150.099
0.000 0.000 -0.001 -0.001 -0.001 0.000
-251.743 -267.681 -514.410 -421.578 -468.363 -269.668
-0.008 -0.008 -0.014 -0.011 -0.012 -0.008
462056.095 已知点 461804.345 461536.655 461022.231 460600.643 460132.267 459862.591
∑β左 辅=
1266° 46′ 02″ ####

fβ=∑β左-((α终-α始)+7×180°)=

fβ容=±10√n=±26


fβ < fβ容
JM30 204° 03′ 27″ -1.5″ 204° 03′ 26″ 269° 35′ 16″ 368.187
JM31 170° 30′ 03″ -1.5″ 170° 30′ 01″ 260° 05′ 17″ 299.244
JM32 166° 20′ 58″ -1.5″ 166° 20′ 57″ 246° 26′ 14″ 297.548
∑△x= -5602.869
∑△y= -6307.703

导线测量内业计算

导线测量内业计算

AB (始 ) 和终止边的方 位角CD (终 ) 为已知,外业观测
资料为导线边距离和各转折角,求其余各导线点坐标。
(1)计算角度闭合差:
f 测 理
如图: 以右转折角为例
计算 。 理
一般公式:
终 始 n 180 理
理 始 终 n 180
同理: 以左角计算 理
理 终 始 n 180
-104.19 563.34 545.81 4
-45.81
500.00 500.00 1
125 30 00
2
2
359 59 10 +50 360 00 00
392.90 +0.09 -0.07 0.00 0.00
辅 助 计 算
f
(n 2) 180 50 测
f 容 60 4 120
f x x测 0.09
1
893630
3 730020
x1 500m y1 500m 12 12530'00
1074830 2
闭合导线坐标计算表
观测角 改
点 号
正 (右角) 数
°´" ˝
改正角 °´"
坐标 方位角
α
距离 D m
增量计算值
Δx
Δy
m
m
改正后增量
Δx
Δy
m
m
坐标值 点
x
y号
m
m
1 125 30 00 105.22
2 107 48 30 +13 107 48 43 53 18 43 80.18
3 73 00 20 +12 73 00 32 306 19 15 129.34
4 89 33 50 +12 89 34 02 215 53 17 78.16

测量,闭合导线等计算及表格

测量,闭合导线等计算及表格

一.坐标计算以下为基本计算公式:直线上计算公式:已知该条直线的方位角à,已知直线的起点或终点的坐标,顺线路方向时,计算点的里程知道,直线的起点或终点的里程知道,可推算出计算点与直线的起点的直线距离d,(即计算点的里程减去起点的里程,逆线路方向时,为直线终点的里程减去计算点的里程),计算坐标增量:∆x=d×cosà∆y=d×cosà计算点的坐标为,直线的起点或终点坐标加上坐标增量,式中方位角à从直线起点算时,为已知即给定的方位角,而从终点算时,à为该段直线的起始方位角加上180度。

à+180à起点计算点终点第一种曲线为两段直线中加一圆曲线,指仅存在圆曲线,如下第1点。

1.圆曲线上计算点相对于ZY或YZ 点的弦长和偏角D=2 RSinδδ=90×L/(πR)δ---------圆曲线偏角D ---------弦长L --------为弧长α=α(zy)+δα------------为计算点的方位角,此α为顺着线路方向计算时。

α=α(yz)-δα------------为计算点的方位角,此α为逆着线路方向计算时。

α(zy)、α(yz)---------为圆曲线的起始方位角。

一般为已知。

计算点相对与直圆点或圆直点的坐标增量:△x=D*COSα△y=D*SINα坐标增量计算完毕后,要算某一点的坐标,用直圆点或圆直点的坐标加上计算点与直圆点或圆直点的坐标增量,即为计算点的坐标。

缓和曲线同理。

第二种曲线为两段直线中始端加一缓和曲线,末端加一缓和曲线,两段缓和曲线中加一圆曲线,如下第2点。

2.缓和曲线上计算点相对于HY或YH点的弦长和偏角δ=L²/6RL0X1=L-(L^5/40R²L0²)Y1=L³/6RL0D=√(X1²+Y1²)α=α(hy)+δα------------为计算点的方位角,此α为顺着线路方向计算时。

工程测量:坐标正反算

工程测量:坐标正反算
然后代入公式,求出直线另一端点B的坐标:
=+Δ=1376.00−57.69=1318.31
=+Δ=748.00+52.86=800.86
坐标反算
02
二、坐标反算
坐标反算,就是根据直线两个端点的已知坐标,计算直线的水平距离D和坐
标方位角α。
X

X
B

X

A
B

Δ = −
= + Δ
= + Δ
思考
坐标正算和坐标反算的适用情形?
谢谢观看
T
H
A
N
K
Y
O
U
已知直线AB的水平距离为78.25m,坐标方位角为137°30′00″,其中一个端点A的坐标
为(1376.00,748.00),求直线另一个端点B的坐标(、)。
解:先求出直线AB的坐标增量
Δ=·cos=78.25×cos137°30′00″= −57.69
Δ=·sin=78.25×sin137°30′00″=52.86
《工程测量》
坐标正反算
目录
01
02
坐标正算
坐标反算
坐标正算
01
一、坐标正算
坐标正算,就是根据直线的起点坐标、水平距离和坐标方位角,计算直线
另一个端点的坐标。
X

X
B

X

A
B

A
Y
Y
A
B
Y
一、坐标正算
(一)坐标正算原理
如图所示,已知直线AB的一个端点A的坐标为(、),水平距离、坐标方位
A
Y
Y

纯Excel公式开发的施工测量数据计算表V1.4

纯Excel公式开发的施工测量数据计算表V1.4

纯Excel公式开发的施工测量数据计算表版本号:1.4功能:可以根据输入的起点桩号、各交点坐标、各交点的圆曲线半径、缓和曲线长(支持不对称缓和曲线)直接生成标准的《直线曲线及转角表》和积木法平曲线参数表。

可以计算非对称基本型(直-缓1-圆-缓2)以及下列由其变化而成共6种线型的任意交角中边桩坐标。

1、单一完整缓和曲线;分缓1和缓2两种情况,此曲线为前直线、圆曲线和另一缓和曲线长度均为0的特殊曲线。

2、单一圆曲线,即前直线和缓和曲线长度均为零的曲线。

3、卵型曲线,即圆曲线长为0的曲线(前直线有无不限,此类曲线在程序中要加入防止R被作除数时出错)4、缓1+圆曲线型曲线,即缓2长度为零的曲线(前直线长度不限)5、圆曲线+缓2型曲线,即前直线和缓1长度为零的曲线。

6、单一直线,即所有缓和曲线和圆曲线的长度均为零的曲线(常用于路线终点直线计算,此类曲线需防止已知量为零并被当作被除数时出错)可以根据输入的桩号自动生成用于AutoCAD脚本绘图的代码,拷贝后保存为*.scr文件,在任意版本AutoCAD中加载展绘中线和桩号。

可以用近似公式计算竖曲线高程。

对于以变量赋值形式作为数据库的CASIOfx-5800P计算器程序,可自动生成交点法、积木法、竖曲线数据库。

使用说明:此表用纯Excel公式编成,理论上可计算多达30000个交点,但考虑到实际情况,只拉出了200个交点的表格,所有的已知数据在此表中输入,结果在《直曲表》中查看。

此表格经多条100公里以上的线路计算,误差均小于1mm,可用于设计数据复核。

因为很多线路的桩号,缓和曲线参数,主点桩号等数值均只取2位小数,而交点坐标一般会给出小数点后三位,半径和缓和曲线长一般均为整数,用此表计算可以帮助有程序的朋友在建立数据库时提高计算精度。

又有朋友手上只有积木法的程序,对于交点法不想另编,本表又提供了一种从交点法表格直接转为积木法的功能,已知数据还是没有变,根据交点个数,拉了800行。

坐标测量角度及方位角计算

坐标测量角度及方位角计算

基本计算公式:
sinα=对边/斜边sinα=A/C
cosα=邻边/斜边cosα=B/C
tgα=对边/邻边tgα=A/B
ctgα=邻边/对边ctgα=B/A
B
一、根据其中一个已知坐标点做原点,作坐标系图。

二、根据已知第二坐标点与假定原点坐标的差值确定其所在象限位置。

三、根据第二已知坐标点与假定原点的差值计算第二已知坐标点与假定原点的夹角。

四、根据夹角象限位置+或—180度//90度。

(第四象限减180度,第二象限减90度,第三象限减360度)
五、根据需测坐标数据计算其与假定原点的差值。

六、根据差值计算需测坐标与假定原点的夹角。

七、根据象限位置加+减—已知坐标与假定原点的夹角。

八、得出已知第二坐标与需测坐标的夹角。

九、根据坐标计算假定原点与需测坐标的距离。

十、根据计算结果与经纬仪测定需测坐标的位置。

隧道测量坐标计算表

隧道测量坐标计算表

46869.433 71487.576 46869.433 71487.576 46869.433 71487.576 46869.433 71487.576
29.197 29.197 29.197 29.197
5.635 5.211 4.780 2.900
46874.835 71485.972 29.353 46874.428 71486.093 28.353 46874.015 71486.215 27.853 46872.213 71486.751 26.866
71480.865 36194.562 71487.775 71488.060 71488.344 71488.760 71488.748 71489.033 71489.118 71489.220 71488.934
36.061 35.700 35.200 34.700 34.200 33.700 33.200 32.200 31.268
大断面暗挖区 域
26439.216
36+808.5 为大断面 暗挖起始 36+862.8 为大断面 暗挖终点 36+685.15 变边坡点
63+247.71 6
63+302.01 6
63247.716
掌子面里 程:
63254.716
开挖累计进 尺:
7.000
偏距 0.7m 4.164m 5.12m 5.417m
46869.433 71487.576 29.197
46869.433 71487.576 29.197
计算里程范围(36+346~36+865) 左偏
偏距
X
Y
H
偏距
0.700 2.307 3.403 4.160 4.718 5.120 5.417 5.777 4.773

测量坐标计算基本公式

测量坐标计算基本公式

坐标计算的基本公式之吉白夕凡创作
1.坐标正算
根据直线起点的坐标、直线长度及其坐标方位角计算直线终点的坐标,称为坐标正算。

如图6-10所示,已知直线AB起点A的坐标为(xA,yA),AB边的边长及坐标方位角分别为DAB和αAB,需计算直线终点B的坐标。

附:导线的载流量对照表。

直线两端点A、B的坐标值之差,称为坐标增量,用ΔxAB、ΔyAB暗示。

由图6-10可看出坐标增量的计算公式为:
根据式(6-1)计算坐标增量时,sin和cos函数值随着α角所在象限而有正负之分,因此算得的坐标增量同样具有正、负号。

坐标增量
正、负号的规律如表6-5所示。

表6-5 坐标增量正、负号的规律
则B点坐标的计算公式为:
2.坐标反算
根据直线起点和终点的坐标,计算直线的边长和坐标方位角,称为坐标反算。

如图6-10所示,已知直线AB两端点的坐标分别为(xA,yA)和(xB,yB),则直线边长DAB和坐标方位角αAB的
计算公式为:
应该注意的是坐标方位角的角值范围在0˚~360˚间,而arctan函数的角值范围在-90˚~+90˚间,两者是纷歧致的。

按式(6-4)计算坐标方位角时,计算出的是象限角,因此,应根据坐标增量Δx、Δy的正、负号,按表6-5决定其所在象限,再把象限角换
算成相应的坐标方位角。

例6-2 已知A、B两点的坐标分别为
试计算AB的边长及坐标方位角。

解计算A、B两点的坐标增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