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第一单元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与总结

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与总结

第1课:《草原》1.本课的作者是老舍,原名舒庆春,文章选自《内蒙风光》。

全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描绘了三幅动人的画面:草原风光图.喜迎远客图.主客联欢图。

读了让人深切地感受到内蒙古草原的风光美、人情美和民俗美。

2.中心思想:本文是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并通过这些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诗的意思是:蒙古族和汉族人民之间的情谊很深,怎么舍得马上就分别!大家站在夕阳下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上,相互倾诉着惜别之情。

这句话既是全文的中心句,也是作家情感的集中体现,同时给读者以回味的余地。

第2课:《丝绸之路》1. 这篇课文以独特的视角,生动描绘了两千多年前中国与安息古国交流的一幕,再现了西部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

2.重点词语理解①栩栩如生:形容艺术形象非常生动逼真,像活的一样。

②浩浩荡荡:水势盛大的样子,形容声势壮阔广大。

③五彩缤纷:颜色繁多,非常好看。

④崇山峻岭:高大陡峭的山岭。

⑤美轮美奂:轮,高大;奂,众多。

形容房屋高大华丽。

3.丝绸之路是古代横贯亚欧的通道。

我国的汉唐古都长安(今陕西西安),往西一直延伸到罗马。

……丝绸之路不仅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还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友好往来、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

历史上一些著名人物,如,出使西域的张骞,投笔从戎的班超,西天取经的玄奘。

第3课:《白杨》1.文中作者运用了托物言志、借物喻人写作手法。

2.中心思想:文章写的是在通往新疆的火车上,一位父亲向孩子介绍白杨树的事。

作者借白杨,热情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

3.含义深刻的句子理解①“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

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理解:这是爸爸介绍白杨树的话,这段话写出了白杨树三个特点,分别是:直;适应力强;坚强不动摇。

人教版五年级下语文第一单元知识点 (1)

人教版五年级下语文第一单元知识点 (1)

第一单元知试点单元导语每一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童年往事,快乐也好,心酸也好,对于他都是心动神移的最深刻的记忆。

——冰心●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把一件事的重点部分写具体。

1 古诗三首1.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作者宋代诗人范成大,能体现夏日农忙的诗句是“昼出耘田夜绩麻”,从中能体会到村子里大人们勤劳能干的特点。

2. 《稚子弄冰》作者宋代诗人杨万里,诗中的孩子在早晨用彩丝穿取一块冰。

当敲打时,发出玉磬般的声音,可孩子正在高兴时,忽然冰碎了。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孩子在做这种游戏时心情由快乐到失望的,从中体会到他们童年生活的丰富多彩。

3. 《村晚》是宋代诗人雷震所写。

诗中描写山村傍晚自然景色的句子是:“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描写牧童的诗句是:“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4. 本课中对小孩子的称呼有童孙、稚子和牧童。

表示小孩子的称呼还有小儿、幼子等。

5. 第一首诗中的孩子勤劳、天真;第二首诗中的孩子天真可爱,自得其乐;第三首诗中的儿童悠闲自在、无忧无虑。

6. 稚(zhì)子玉磬(qìng)水满陂(bēi)涟漪(yī)7. 多音字供:gōng提供、供给 gòng 供职、口供巧记:爸爸供(gòng)职于一家大企业,公司给他提供(gōng)了一日三餐。

解:jiě解释 jiè 押解 xiè 浑身解数巧记:林冲由于无法解(jiě)释进入白虎堂的原因,被陷害押解(jiè)边疆,他的兄弟鲁智深使出浑身解(xiè)数才救下了他。

8. 字词解释《四时田园杂兴》①昼(zhòu):白天②耘(yún)田:在田间锄草③绩麻:把麻搓成线。

④各当家:各人都担任一定的工作。

⑤解:理解,懂得。

⑥供(gòng):从事。

⑦傍:靠近。

⑧阴:树荫。

《稚子弄冰》①稚(zhì)子:幼小的孩子。

②金盆脱晓冰:早晨从金属盆里把冰取出来。

部编版(人教)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知识要点

部编版(人教)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知识要点

统编教材五下第1单元单元首页【人文主题】★童年往事。

本单元共编排四篇课文,包括《古诗三首》(《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雅子弄冰》《村晚》),皆描写儿童生活。

【语文要素】★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此前教材中,已经安排过“抓住关键话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想想感”“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情感的方法”“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中蕴含的情感”等语文要素。

学生已经学握一些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方法。

本单元意在让学生运用已经掌握的方法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习作要求】★把一件事的重点部分写具体。

习作话题“那一刻,我长大了”从单元主题“童年往事”延伸而来,让学生在了解他人童年的同时,关注自己的成长历程。

1.《古诗词三首》一、会背、会默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宋)范成大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知诗人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称石湖居士。

南宋诗人。

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

他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看注释①杂兴:随兴写来,没有固定题材的诗篇。

②耘田:除草。

③绩麻:把麻搓成线。

④供:从事,参加。

明诗意白天锄草在田里,夜晚搓麻在家中,村中男男女女各有各的家务劳动。

小孩子虽然不会耕田织布,也在那桑树阴下学着种瓜。

悟诗情《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是诗人描写农村夏日生活中的一个场景,这是农村中常见的现象,却颇有特色。

诗人用清新的笔调,对农村初夏时的紧张劳动气氛,作了较为细腻的描写,结句表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情趣,读来意趣横生。

二、会背《稚子弄冰》稚子弄冰(宋)杨万里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知诗人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

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

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部分课文内容理解第一单元:走进西部第1课:《草原》1.本课的作者是老舍,原名舒庆春,文章选自《内蒙风光》。

全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描绘了三幅动人的画面:草原风光图.喜迎远客图.主客联欢图。

读了让人深切地感受到内蒙古草原的风光美、人情美和民俗美。

2.中心思想:本文是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并通过这些所见、所闻、所1. 这篇课文以独特的视角,生动描绘了两千多年前中国与安息古国交流的一幕,再现了西部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

2.重点词语理解①栩栩如生:形容艺术形象非常生动逼真,像活的一样。

②浩浩荡荡:水势盛大的样子,形容声势壮阔广大。

③五彩缤纷:颜色繁多,非常好看。

④崇山峻岭:高大陡峭的山岭。

⑤美轮美奂:轮,高大;奂,众多。

形容房屋高大华丽。

3.丝绸之路是古代横贯亚欧的通道。

我国的汉唐古都长安(今陕西西安),往西一直延伸到罗马。

……丝绸之路不仅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还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友好往来、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

历史上一些著名人物,如,出使西域的张骞,投笔从戎的班超,西天取经的玄奘。

第3课:《白杨》1.文中作者运用了托物言志、借物喻人写作手法。

2.中心思想:文章写的是在通往新疆的火车上,一位父亲向孩子介绍白杨树的事。

作者借白杨,热情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

3.含义深刻的句子理解①“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

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理解:这是爸爸介绍白杨树的话,这段话写出了白杨树三个特点,分别是:直;适应力强;坚强不动摇。

表现了白杨树两种精神:一是忠诚无私,尽职尽责;二是不怕困难,坚强执著。

②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

理解:借白杨树表达自己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决心。

③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重点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重点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重点第一部分字词汇总第一单元词语汇总1.组词:吟(低吟)疆(新疆)狰(狰狞)涯(天涯)戎(戎装)效(效果)拨(拨转)冷(冰冷)僵(僵硬)挣(挣扎)崖(山崖)戒(戒备)郊(郊外)拔(拔牙)媒(媒体)娆(妖娆)遐(遐想)蹄(马蹄)晰(清晰)谋(计谋)浇(浇水)暇(闲暇)啼(啼叫)淅(淅沥)2.近义词:盼望(渴望)沉思(深思)巍峨(高大)狰狞(凶恶)惊叹(惊讶)表白(表明)沉思(凝思)控制(掌握)融化(溶化)热闹(喧闹)软弱(柔弱、脆弱)响亮(洪亮)关键(关节)高昂(昂扬)提供(供应)迅速(敏捷)飞驰(飞奔)天涯(天际)舒服(舒坦)洒脱(潇洒)实验(试验)威胁(要挟)高傲(骄傲)确实(确凿)矗立(耸立)欢腾(欢跃)精彩(出色)庆祝(祝贺)勾勒(勾画)乐趣(情趣)疾驰(飞驰)繁华(繁荣)凝望(凝视)清晰(清楚)分辨(争辩)精神饱满(精神焕发)3.反义词:舒服(难受)洒脱(拘束)冷清(热闹)大方(拘束)复杂(简单)坚硬(柔软)凝固(融化)狰狞(慈祥)羞涩(大方)淡雅(粗俗)鲜艳(素净)漫长(短暂)丰富(贫乏)清晰(模糊)软弱(坚强)表白(沉默)恶劣(优良)响亮(低沉)通明(漆黑)高傲(谦虚)热闹(冷清)动摇(坚定)严肃(随便)稀薄(稠密)4.填合适的词:(清新)的空气(明朗)的天空(满心)的愉快(鲜艳)的旗帜(欢迎)的阵势(悠悠)的驼铃声(无边)的绿毯(柔美)的线条(奇丽)的小诗(欢腾)的人群(精彩)的表演(漫长)的大道(无限)的乐趣(各色)的衣裳(茫茫)的大戈壁(忽飞忽落)的小鸟(高大挺秀)的身影(粗壮)的枝干(静寂)的草原(好客)的主人(响亮)的歌声(高大)的白杨树(巍峨)的昆仑山(坚硬)的冰渣子(会心)的微笑(尖尖)的帽子(古朴典雅)的石雕(狰狞)的面目(高傲)的头(恶劣)的天气(天高气爽)的早晨(浩浩荡荡)的大军(丁零丁零)的驼铃声(表演)舞蹈(凝望)石雕表白(心愿)(热乎乎)地握着(远远)地望见(高兴)地点头慢慢地(抚摸)(夜以继日)地实验扯得(七零八落)(劈头盖脸)地砸下(源源不断)地送进(一峰)骆驼(一丝)微笑5.词语理解:⑴境界:事物所到达的程度和表现的情况。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

二、多音字组词 liū(溜冰 )( 溜平)(溜达 )

liù(水溜 ) (溜缝 )(溜之大吉) gān(杆子 ) (旗杆 ) 电( 线杆 )

gǎn( 笔杆 ) ( 枪杆 ) (锄头杆)
méng(启蒙)(发蒙)
蒙 mēng(发蒙)(蒙骗)
měng(蒙古包)
三、重点词语
蝴蝶 蜻蜓 蚂蚱 樱桃 榆树 锄头 承认 水瓢 阴凉 冷艳 幽芳 郑重 宝贵 眷恋 圆滚滚 明晃晃 孤零零
(慈祥)的外祖父 (眷恋祖国)的心
(最宝贵)的画
(郑重)地递给
(雪白)的细亚麻布 (血色)的梅花
(长长)地叹一口气 (早早)地起了床
七、课文重点理解:
1.《四时田园杂兴》古诗描绘了乡村农人昼 夜耕织以及儿童学着大人的样子种瓜的情景, 表现了人人热爱劳动以及劳动充满乐趣的思 想感情。
《稚子弄冰》一诗生动地描绘了天真稚气 的小孩脱冰作戏 的场景,展现了儿自童得其乐 _______ 的盎然意趣。
二、多音字组词 当:dānɡ(当然) dànɡ(当真) 解:jiě(解开) jiè(解差、解送) xiè(解数) 供:gōng(供养) gòng(上供) 抹:mā(抹布) mǒ(涂抹) mò(抹墙) 折:zhé(折扣) zhē(折腾) shé(折本) 晃: huàng(晃动 ) huǎng(明晃晃)
五、反义词 昼—夜 晓—晚 新鲜—陈腐 平凡—出众 承认— 否认 自由—禁锢 黑暗—光明 阴 凉—燥热 广阔—狭窄 夸大—缩小 冰凉—火 热 爱惜—糟蹋 训斥—赞扬 清 白—污浊 秀气—粗笨 衰老—年轻
六、词语搭配
(圆而粗)的柱子 (风光旖旎)的莱蒙湖
(无边无垠)的大沙漠 (碧波万顷)的大海
(巍峨雄奇)的高山 (冰凉)的泪珠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复习资料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复习资料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复习资料1.《草原》基础部分:正确读写:高歌、绿毯、柔美、渲染、勾勒、低吟注意“吟”字后面是今不是令、奇丽、回味、洒脱、疾驰、马蹄、礼貌、拘束、羞涩“涩”字不要少一点、摔跤、天涯、热乎乎、一碧千里、翠色欲流、襟飘带舞“襟”字是衣补旁,不要少写一点。

需注意字音:蒙古包读作měng、好客读作hào、同行读作xíng、似乎读作sì近义词:飞驰——飞奔热闹——喧闹羞涩——羞愧响亮——洪亮反义词:明朗——阴沉低吟——高唱静立——奔驰洒脱——拘谨迂回——径直团结——分裂羞涩——大方理解词语:1境界:事物所到达的程度和表现的情境。

文中指草原天空明朗,空气清鲜,一碧千里,翠色欲流的那种如词如画的情境。

2洒脱:本指言谈举止等自然,不拘束。

文中指草原辽阔平坦,在开车时可以随心所欲,而不必担心有什么危险。

3迂回:回旋,盘绕。

文中指河像带子,弯弯曲曲的样子。

4拘束:过分约束自己,态度显得不自然。

重点句段:1.《草原》作者老舍,全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描绘了三幅动人的画面:草原风光图.喜迎远客图.主客联欢图。

2.说说对“蒙汉情深何任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

答:蒙古族和汉族人民之间的情谊很深,怎么舍得马上就分别!大家站在夕阳下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上,相互倾诉着惜别之情。

这句话也同时是全文的中心句。

3.羊群一会上了小丘,一会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绿毯指草原,白色的大花指羊群,读了这句话的感受:这里的色彩太美了,碧绿的草地,洁白的羊群,真如仙境一般。

4.中心思想:本文是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并通过这些所见、所闻、所感,表达了对草原及草原人民的赞美与留恋之情,赞美了美丽的草原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

积累部分:1.背诵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2.描写绿的词语:郁郁葱葱、翠色欲滴、绿肥红瘦、冬夏长青、万古长青、四季常青、满目苍翠、千山一碧。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知识点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知识点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知识点(一)《郑和远航》一、多音字载:zài (满载)zǎi (一年半载)二、重点解释魁梧:身材强壮高大。

浩浩荡荡:形容水势大或广阔壮大声势大。

严阵以待:待,等待。

摆好严整的阵势,等待来犯的敌人。

化险为夷:夷,平坦、平安。

使危险的情况或处境变为平安。

扶老携幼:携,拉着,带领。

搀着老人,领着小孩。

惊叹不已:已:终结。

因为惊异而发出的感叹久久不止。

形容感受至深。

三、填空1、课文重点介绍郑和第一次下西洋远航的情况并点明郑和七次远航的重大意义。

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的不怕困难、顽强探索的精神和出色的航海技术。

2、本文是按“扬帆起航”、“友好交往”、“战胜凶险”的顺序写的。

3、本课是从“与各国君臣的交往”和“与百姓的交往”来写“友好交往”的。

4、本课是从“险恶的风浪”和“海盗的袭击”来说明当时的“凶险”的,写“凶险”,是为了突出郑和的镇定、英勇和智慧。

5、从1405年到1433年的28年间郑和率领船队出洋七次前后到过三十多个国家.最后一次远航鬓发全白了.这次航行一直到达非洲东岸直到第三年才回到祖国.6、郑和远航,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达到了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

它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顽强的探索精神,也开阔了中国人的眼界。

郑和出使,促进了我国和亚非许多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知识点(二)《司马迁发愤写<史记>》一、多音字横hèng(飞来横祸)héng(横竖)血xuè(血溅墙头)xiě(鸡血)二、重点解释前无古人:前人从来没有做过的;空前.悲愤交加: 形容悲痛和愤怒交叉在一起.三、填空1、人总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我如果就这样死了不是比鸿毛还轻吗如何理解这句话:“有的重于泰山”指有的人的死有价值,在有生之年可以干出一番事业;“有的轻于鸿毛”指有的人的死,是为了自己的私利,没有价值,没有意义就比鸿毛还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字词盘点
1.字
(1)难读的字
渲(xuàn)迂(yū)勒(lè)矗(chù)戎(róng)
揖(yī)匕(bǐ)娆(ráo)狞(níng)凿(záo) (2)难写的字
毯:半包围结构。

“毛”最后一笔要拉长,托住“炎”。

吟:右部是“今”,不是“令”。

襟:左部是“衤”,不是“礻”。

疆:左部末笔是提,右部两“田”上小下大。

陷:右下笔顺是撇、竖、横、横折、横、横。

(3)多音字

(蒙古族)
(蒙骗)
(启蒙)

à(爱好)
(好像)
载à(载歌载舞)
(记载)

ó(薄雾)
á(薄饼)
(薄荷)

(没有)
(淹没)

à(倒车)
(撞倒)

á(艰难)
à(灾难)
恶è(凶恶)
ù(厌恶)
(恶心)

(效率)
à(率领)
2.词
(1)必须掌握的词
高歌绿毯柔美渲染勾勒低吟奇丽
回味洒脱迂回疾驰马蹄礼貌拘束
羞涩摔跤天涯清晰插嘴分辩抚摸
介绍新疆陷入热乎乎一碧千里
翠色欲流襟飘带舞浑黄一体
(2)近义词
清鲜~清新惊叹~惊讶回味~体味洒脱~潇洒迂回~迂曲静寂~安静亲热~热情拘束~拘谨古朴~古雅典雅~雅致矗立~屹立敬赠~馈赠庆祝~庆贺凝望~凝视饱满~丰满
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界限~分界清晰~清楚
沉思~深思分辩~辩解肯定~确定粗壮~粗大软弱~懦弱表白~表明妖娆~娇娆巍峨~雄伟凝固~凝结狰狞~可怕稀薄~稀少充足~足够(3)反义词
明朗→昏暗愉快→悲痛热闹→寂静团结→分裂拘束→洒脱羞涩→大方典雅→粗俗饱满→颓丧盼望→失望精彩→平淡漫长→短暂繁荣→萧条丰富多彩→单调乏味清晰→模糊高大→矮小
消失→出现粗壮→细小软弱→坚强动摇→坚定
前进→后退稀薄→浓厚充足→贫乏复杂→简单
高傲→谦虚杯水车薪→绰绰有余
始料不及→不出所料废寝忘食→饱食终日
(4)词语归类
①含有颜色的词语:翠色欲流
类似的词语:万紫千红洁白无瑕金碧辉煌
②形容数量多的词语:不计其数
类似的词语:数不胜数不可计数不胜枚举
③含有数字的词语:七零八落
类似的词语:五湖四海七拼八凑千言万语
④量词积累:几座蒙古包一峰峰骆驼一行白杨树
⑤动词积累:欢呼起来一片欢腾表白着自己
⑥修饰词积累:奇丽的小诗静寂的草原会心的微笑
浩浩荡荡的大军高大挺秀的身影
巍峨的昆仑山狰狞的面目撕扯得七零八落
⑦有关奉献的词语:助人为乐任劳任怨克己奉公忍辱负重
无怨无悔
二、佳句积累
1.景物描写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突出了草原的辽阔、碧绿,同时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草原的美。

2.环境描写
风火山一带经常狂风大作。

刚刚搭好的150平方米的保温大棚,
一夜之间被大风撕扯得七零八落。

新建的发电机房,屋顶的铁皮瓦竟
不翼而飞。

刚才还是晴空万里,转眼之间乌云压顶,大大小小的冰雹劈头盖脸地砸下来。

在恶劣的环境中艰难地工作,更能看出筑路队员们的顽强和坚忍。

3.设问句
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

这句话是爸爸借叙述白杨树的品格在向孩子们表述自己的内心。

4.比喻句
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
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
过来。

从这句话可以看出草原人民热情好客,他们身穿盛装,迎接远客,
心情急切。

5.排比句
车窗外是茫茫的大戈壁,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

用排比句式写出了戈壁的荒凉。

三、考试热点
1. 《草原》第1、2自然段常以填空、阅读的形式出现。

2. 《丝绸之路》重点句子的理解常以填空的形式出现。

3. 《白杨》第11~13自然段常作为课内阅读出现。

4.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第7、8自然段常以课内阅读的形式出现。

其中,“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常以填空的形式出现。

四、推荐篇目
碧野《七月的天山》茅盾《白杨礼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