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语文教育质量的世纪难题——“中国语文教育研究丛书”荐读
语文老师该看的书推荐

语文老师该看的书推荐1.《于永正:我怎样教语文》于永正著教好语文,其实并不难。
于永正老师数十年耕耘课堂,对语文教育有着系统思考,他还培养数十位语文特级教师。
语文教师读后,定会有不小的收获。
2.《于永正课堂教学实录I(阅读教学卷)》于永正著这本书是于永正老师阅读教学方面的课堂实录,大致按年段顺序排列。
靳家彦、杨再隋、高林生等名家点评。
语文教师品读这些课例,可以迅速提升教学能力。
3.《于永正课堂教学实录II(口语交际与习作教学卷)》于永正著这本书是于永正老师口语交际、习作教学方面的课堂实录。
张庆、周一贯、汪潮等名家家点评。
语文教师从这些课例中会得到不少启发。
4.《创造一间幸福教室》李虹霞著美国最佳教师雷夫称之为“中国的第56号教室”。
于永正作序盛赞:她把“老师”几乎做到了极致!5.《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亮点》支玉恒著这是一本为小学语文教师量身定做的书,有关课堂教学的诸多难题,支玉恒老师用120个课例为你做出解答,与你分享他的教育感悟。
仔细揣摩,定会给你带来诸多启发。
6.《让学生学会阅读,群文阅读这样做》蒋***晶著著名儿童阅读推广人蒋***晶老师力作!倪文锦、王荣生、吴忠豪、徐冬梅推荐!7.《语文科课程论基础》(2023版)王荣生著一部填补我国语文课程论空白的力作!8.《语文课程与教学内容》王荣生著本书是著名语文课程论专家王荣生教授的代表作,专门论述了语文课程与教学内容的建设。
9.《为言语智能而教,薛法根与语文组块教学》薛法根著“为言语智能而教”从儿童智能发展出发,确定语文学科的“独当之任”,由此聚焦教学核心目标,重组语文教学内容,并贴近儿童的'学习心理,设计板块式的语文实践活动,实现“教—学—评”的一致性,用课堂教学实践来解决“高耗低效”的难题,开辟一条科学化的语文教学新路。
10.《现在开始上语文课,薛法根课堂教学实录》薛法根著《爱如茉莉》《匆匆》等16个经典的教学课例,展现了薛法根老师组块教学的教学风格与课堂艺术,简简单单而又扎扎实实;崔峦、杨再隋、成尚荣、彭钢、潘新和、张华、吴忠豪等14位全国知名语文教育专家的精要点评,让你看到艺术背后的思想与理念,看到精彩背后的方法与技巧。
初中语文教师必读书目

初中语文教师必读书目教师是肩负着培养学生成长的重要责任的人,尤其对于语文教师而言,他们的使命更是重大。
为了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初中语文教师应该阅读一些必备的书目,以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提高专业能力。
本文将推荐一些初中语文教师必读的书目,希望能给广大教师一些借鉴和指导。
一、语文教学理论类1.《语文教学与研究》——屠呦呦这本书是屠呦呦教授多年来对语文教学的研究成果的总结,内容全面、深入浅出。
通过对教师角色、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思考,对语文教师的教学思路和方法进行了有益的启发,对语文教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有很大的借鉴价值。
2.《教学设计与实施指南》——杨幼和这本书系统地介绍了教学设计的原理、方法和步骤,对于提高初中语文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非常有帮助。
通过学习这本书,教师可以更好地把握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活动,并提供了一些实用的教学案例和活动设计。
二、学科知识类1.《常见古诗词鉴赏辞典》——庄启鸣这本书是一本古诗词鉴赏的工具书,收录了许多常见的古诗词,并解释了其中的意义和背景。
语文教师要教好古诗词,必须对其中的作品有较深入的了解,这本书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和解读古诗词,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深度。
2.《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这本词典是现代汉语的权威辞典,收录了大量的词语,并提供了详细的释义和用法。
初中语文教师要教好现代汉语,必须对这些词语有全面的了解,这本词典是一个非常好的工具书。
三、教育心理学类1.《教育心理学导论》——王汉英这本书是一本介绍教育心理学基本理论和应用的导论书,内容全面、权威。
初中语文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通过运用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2.《儿童发展心理学》——朱永新这本书是一本关于儿童发展心理学的专著,通过分析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发展过程,为教师提供了一些关于教学和育人的思考和指导。
初中语文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才能更好地引导他们的语文学习和发展。
语文教研组推荐阅读:语文教育专业书籍推荐

语文教研组推荐阅读:语文教育专业书籍推荐2023年,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语文教育依然是教育领域中的重点。
为了更好地发挥语文教育的作用,教育界和学术界多次讨论并推荐了一些优秀的语文教育专业书籍。
本文将从教师角度出发,介绍一些值得推荐的语文教育书籍。
一、《语文教学论》《语文教学论》是著名语文教育家邹殿凯的代表作。
本书系统介绍了语文教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同时结合邹殿凯丰富的教学经验,提出了许多新颖而实用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对于新老教师来说,都是一本不可多得的语文教育专业书籍。
二、《词汇教育研究》《词汇教育研究》是国内外第一部系统介绍词汇教育的专业著作。
本书由著名语言学专家黄宗玲教授主编,包括了词汇教育的基本理论和实践,特别是对于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提出了多种解决方法和思路。
此外,还提供了大量的案例分析和实践经验,给教师们提供了很多有益的启示。
三、《好课堂好故事》《好课堂好故事》是著名语文课教学研究专家孙卫邦的代表作之一。
本书主要介绍了如何通过故事和课文串联课堂,开展寓教于乐的语文教学。
孙卫邦从多个角度探讨故事与课程、故事与教学、故事与语文素养等关系,逐步剖析故事教育的内涵和特点,提出了一套科学、合理、实用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对于教师们的教学有很大的启示作用。
四、《语文新思路》《语文新思路》是语文课程改革的重要参考书之一。
本书集合了多位专家的力作,深入论述了语文课程改革的理念、思路、对策和实施情况。
本书对于教师和决策者在推进语文课程改革中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参考和指导,其中的论述和思考对于教师提高思想认识和教学水平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五、《情感教育与语文教育》《情感教育与语文教育》是著名教育学者钱钟书的教育专着,主要论述了语文课教学中的情感教育问题。
本书充分论述了情感教育的权重,指出了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和重要性,并提出了一些有益的情感教育方法和策略。
对于教师,这本书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进行情感教育和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感性和情感,提高学习和生活的质量。
语文教研类书籍推荐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帮助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更新教育理念,提升教学水平,我们推荐一本具有较高学术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的语文教研类书籍——《语文教育新视域:理论与实践》。
一、作者简介本书由我国著名语文教育家、学者张志公先生所著。
张志公先生是我国现代语文教育的奠基人之一,曾任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主任、教授,对我国语文教育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本书凝聚了张志公先生多年的教学经验和研究成果,对我国语文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书籍概述《语文教育新视域:理论与实践》共分为三个部分,分别为“语文教育新视域”、“语文教育理论与实践”和“语文教育改革与发展”。
1. 语文教育新视域本书首先从宏观层面分析了我国语文教育的发展历程、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语文教育新视域”的概念。
张志公先生认为,语文教育应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 语文教育理论与实践本书重点阐述了语文教育理论与实践,包括语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内容。
张志公先生强调,语文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倡“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3. 语文教育改革与发展本书最后对我国语文教育改革与发展进行了展望,提出了加强语文教育改革、提高语文教育质量的具体措施。
张志公先生认为,要实现语文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创新教育方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教育评价体系。
三、书籍特色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本书既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为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全面、系统的指导。
2. 新颖的教育理念:本书提出了“语文教育新视域”的概念,引领语文教育工作者更新教育观念,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3. 实用性强:本书内容贴近实际,针对性强,为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语文教师应读的书目(名推荐师)

语文教师应读的书目暑假期间,有几位青年语文老师到舍间闲谈。
他们都有志于语文教育的探索和研究,对我这小小书房中的藏书颇感歆羡,而且都有为自己营建“书巢”的愿望,于是作此“书目答问”,供青年语文教师参考。
要有历史的眼光,鉴往知来——读一点语文教育史的书语文不只是工具,语文教师更不是操持工具的工匠,为此,对自己从事的语文教育,要有历史的眼光,才能鉴往知来。
张志公先生虽然限于历史的原因,主张过“工具说”,但他有一部相当精彩的著作《传统语文教育初探》(上海教育出版社1962年初版),后来又增补改写成《传统语文教育教材论——暨蒙学书目和书影》(上海教育出版社1992年出版)。
看了这本书至少可以明白:一百年前的教师是怎样教书的?使用的是什么教材?然后才可以思考:这些历史遗产对我们还有多大用途?怎样用它们来为我们的教学服务?二十世纪以来,中国的教育,尤其是语文教育有了革命性的转变,主要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包括白话文运动)起了极其巨大的作用。
要了解这一段历史的演变,可以读北京师范大学郑国民教授的专著《从文言文教学到白话文教学——我国近现代语文教育的变革历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1月第1版)。
而对于这一百年语文教育历史要作一个综览,则可以读一本大书:顾黄初教授主编的《中国现代语文教育百年事典》(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12月初版)。
了解了过去,还要展望世界,面向未来,华东师大倪文锦教授等主编的《语文教育展望》(华东师大出版社2002年版),正是一部闳中而肆外、鉴往而知来的大部头著作。
语文教育大师的经典性专著“五四”以来,思想、文化和学术的大师们,对于中小学的语文教育是十分关注的。
他们有的专门为此写过文章,发表过专著。
如梁启超就曾作过《中学以上作文教学法》的演讲(见夏晓虹编《梁启超文选》下册,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2年版),胡适也先后作过《中学国文的教授》和《再论中学国文教学》的演讲(见《读书与治学》,三联书店1999年第一版),他还主持过高中国文课程标准的制订。
语文教育方面的书籍

语文教育方面的书籍
语文教育是指通过教学和学习,使学生掌握语言文字知识和运用能力的过程。
对于语文教育的重视和研究,不仅是教师和学生的责任,也是社会的责任。
为了促进语文教育的发展和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许多专家学者和教育工作者书写了大量的关于语文教育方面的书籍。
以下是一些值得推荐的语文教育书籍。
《语文教育与语文素质》:该书由著名教育学家胡先骏撰写,主
要介绍了语文教育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以及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语文阅读教育研究》:该书主要由教育学专家童其瑾编写,围
绕语文阅读的教育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旨在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
《全面提高中小学语文素质》:该书是语文教育权威专家李兆基
的代表作之一,主要介绍了中小学语文教育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以及如何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语文教育改革与发展》:该书是教育学博士张建中撰写的,从
改革与发展的角度探讨了语文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阐述了如何推进语文教育改革,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
以上几本书籍都是经过权威专家的撰写,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和实用性,对于关注语文教育、从事语文教育工作的人们来说,是不可或缺的参考书籍。
- 1 -。
小学语文老师必读书目

小学语文老师必读书目语文教师修养要目01.《接受反应论》,金元浦,山东教育出版社,。
02.《语用研习与语文教学》,王建华,浙江大学出版社,年版.03.《中国叙事学》,杨义,人民出版社,年版。
04.《美辞论》,李廷扬,贵州教育出版社,年版。
05.《经典常谈》朱自清,北京出版社,年版。
06.《语文窃笑》,吕叔湘,当代世界出版社,年版。
07.《美学散步》,宗白华,上海人民出版社,年版。
08.《谈美书简》,朱光潜,人民文学出版社,年版。
09.《美学四讲》,李泽厚,三联书店,年版。
10.《美的历程》,李泽厚,文物出版社,年版。
11.《中国文化概论》,张岱年、方克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年版12.《文心雕龙谈疏》,王元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年13.《说文解字注》,段玉裁,上海古籍出版社年版。
14.《古文字学初阶》,李学勤,中华书局,年版。
15.《汉语与中国文化》,申小龙著,复旦大学出版社,年版。
16.《文章作法》,夏丐尊、刘薰宇,中华书局,年版。
17.《文话七十二讲》,夏丏尊、叶圣陶,中华书局,年版。
18.《文章讲话》,夏丏尊、叶圣陶,中华书局,年版。
19.《怎样写作》,叶圣陶,中华书局,年版。
20.《语文随笔》,叶圣陶,中华书局,年版。
语文课程与教学新论举要01.《课程与教学论》,张华,上海教育出版社,年版。
02.《课程理论》,施良方,教育科学出版社,年版。
03.《后现代课程观》[美]小威廉姆e?多尔著,教育科学出版社,年版。
04.《语文科课程论基础》,王荣生著,上海教育出版社,年版。
05.《语文课程改革研究》,郑国民著,北师大出版社,年版。
06.《言语教学论》,李海林著,上海教育出版社,年版。
07.《语文教育的心理学原理》,韩雪屏着,上海教育出版社,年版。
08.《语感论》,王尚文著,上海教育出版社,年版。
09.《语文言意论》,李维鼎着,上海教育出版社,年版。
10.《语文:表现与存在》(上卷)(下卷),潘新和著,福建人民出版社,年版。
提升语文老师语文素养的书籍

提升语文老师语文素养的书籍引言语文是一门重要而又复杂的学科,作为语文老师,提升语文素养是至关重要的。
语文素养不仅体现在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上,还涉及到文化修养、思维能力和教学方法等多个方面。
通过阅读相关的书籍,语文老师能够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本文将推荐几本能够提升语文老师语文素养的书籍,帮助语文老师更好地教授学生语文知识。
《说文解字》《说文解字》是汉代许慎所著的一部字书,是研究汉字形体和字义的重要参考书。
语文老师通过学习《说文解字》,可以深入了解汉字的本义、引申义和象形义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掌握了《说文解字》的知识,语文老师在教学中能够更准确地解读课文中的生僻字,并帮助学生理解字词的内涵,增强学生的词汇积累和阅读理解能力。
《现代汉语词典》《现代汉语词典》是一部权威的汉语词典,收录了大量的词语和解释,是语文老师必备的参考书之一。
语文老师可以通过学习《现代汉语词典》,了解汉语词汇的准确用法和含义,避免在教学中出现用词不当或理解偏差的情况。
同时,语文老师还可以通过介绍《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词语变化和衍生,帮助学生拓展词汇量,提高语文水平。
《文化苦旅》《文化苦旅》是钱钟书的一部随笔集,收录了钱钟书对文化、历史、文学等领域的思考和观点。
语文老师通过阅读《文化苦旅》,可以拓宽自己的文化眼界,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
同时,钱钟书深入浅出的文字风格和独到的见解,也能够为语文老师提供一种独特的写作风格和思考方式,启发语文老师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批判思维能力。
《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一本系统介绍教育心理学基本理论和实践经验的教材。
语文老师通过学习《教育心理学》,可以了解学生的认知发展、情感发展和社会行为等方面的规律,为教学提供科学的指导。
掌握了教育心理学的知识,语文老师能够更好地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语文教学效果。
《修辞学》《修辞学》是一部研究修辞技巧和修辞方法的著作,是语文教师必不可少的学习材料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本版编辑/·高中破解语文教育质量的世纪难题自语文单独设科以来,语文教育工作者就面临着破解语文教育质量的难题。
这一难题引发的诸多问题———什么是语文教育质量?语文教育质量的标准是什么?如何才能提高语文教育质量?如何评价语文教育质量才更有意义?等等,成了语文教育研究与实践改革的核心议题,无数语文人对此进行了艰辛探索,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
正如顾之川先生在他主编的“中国语文教育研究丛书”的总序中所说的那样:“语文百年,众多语文人默默耕耘,浇灌出语文学科生态园的参天大树;百年语文,无数语文人直面问题,探寻语文教育改革创新之路。
”百余年来,众多语文人用心血浇灌出的语文教育的参天大树,荫庇了一代代语文教育工作者。
但语文教育的特殊性和语文教育质量提升的艰巨性,又给不同的语文教师带来了不同挑战,有些挑战到今天都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顾之川先生在丛书的总序中说:“我国语文教育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同时也面临着诸多困难和问题。
”这些问题归结起来,就是如何破解语文教育质量的难题。
质量难题长期困扰着广大语文教师,若不有效解决,语文教师和语文教育的发展生态将会受到巨大影响。
由顾之川先生主编,广西教育出版社于2017年和2018年陆续出版的“中国语文教育研究丛书”第一辑,是破解质量难题的理论与实践指南。
这套丛书聚集理论研究者、教材编写者和杰出语文教师的智慧,在梳理我国语文教育教学教材改革经验的基础上,围绕如何破解语文教育质量这一难题进行了系统研究。
如何提升语文这一工具对人的发展价值与质量?如何在审美立美中提高语文教育的质量品位?如何在真实有效的语言应用和写作过程中提高语文教育质量?语文课堂应该如何观察?语文学习质量应该如何评价?历代语文名师是如何提高语文教育质量的?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形成了《语文工具论》《语文美育学》《语文教学语用论》《写作教学研究》《语文课堂的多维观察》《语文学习质量评价论纲》《新世纪语文名师教学智慧研究》(中学卷和小学卷)等著作。
这些著作组成的“中国语文教育研究丛书”,既有理论的建构、思路的点拨,更有具体的操作策略、实施工具和生动鲜活的案例,为破解语文教育质量的世纪难题提供了多维度、多层次的解决方案。
一、“片面深刻”还是“全面释放”———如何理解语文教育质量的内涵与标准何为语文教育质量?语文教育质量的标准是什么?这是困扰无数语文教师的难题。
一个多世纪以来,对语文教育质量内涵和标准的理解,出现了是“片面深刻”还是“全面释放”的分歧。
“片面深刻”,是指为了达成某一语文能力的极致发展而不顾及其他方面;“全面释放”,是指根据语文教育的应有之义和学生在中小学应该具备的基本功能,让学生全面释放语文学习潜能,把语文知识与能力变为促进自身发展的多种素养。
持“片面深刻”质量观的人主张:语文教育不能全面开花,“宁愿片面深刻不要全面浅薄”,要根据学生学习语文的强项,把优势发挥到极致;持“全面释放”质量观的人主张:中小学的语文教育质量,应是为◉张伟(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四川成都610066)———“中国语文教育研究丛书”荐读摘要:有效提升语文教育质量,是语文教育研究者与实践者共同面临的难题。
一个多世纪以来,不少教师在语文教育目标、过程与评价等方面,存在着“片面深刻”还是“全面释放”、“表层面具”还是“内在形态”、“单项精准”还是“立体激活”等分歧,在具体实践中也出现了认识不清、定位不准、引导乏力、效益不佳等问题。
顾之川先生主编的“中国语文教育研究丛书”针对这些现象,提出了解决分歧和问题的理论、思路、方法和案例,为破解语文教育质量的世纪难题提供了系统方案,值得所有语文人细读和深读。
关键词:语文教育质量世纪难题破解方案中国语文教育研究丛书◆本刊特稿论道鹿鸣122019.2本版编辑/·高中学生全面发展打好语文基础的质量,“宁要全面肤浅不要片面深刻”。
中小学阶段是学生全面打好基础的阶段,中小学生具备的基本语文素养应是全面的而不应是片面的,它要求采用全面建构的思路,引导学生全面释放和发展语文学习潜能。
但在实际教学中,不少语文教师高举“全面释放”的旗帜,却扎扎实实地走着“片面深刻”的路子。
一是把语文教育质量等同于纸笔测试的分数。
在题型开发、做题训练、解题指导上狠下功夫,力求以语文试卷的高分数换取语文教育的高质量,用分数囊括语文教育质量的全部内涵,是“片面深刻”的一种表现。
二是把语文教育质量等同于听说读写的质量,没有把听说读写能力和学生的生存与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为了听说读写而听说读写,封闭训练听说读写,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仅是“纸上谈兵”的资本,在社会上一碰就碎。
因此,新时代的语文教育应该树立“全面释放”的语文教育质量观,在正确理解语文教育质量内涵与标准的基础上提高语文教育质量。
如何理解和把握基于“全面释放”的语文教育质量观,“中国教育研究丛书”提供了理论、思路和策略。
顾之川先生在《语文工具论》的绪论中说:“中国语文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引领新一代公民认端方典雅的中国字,读文采飞扬的中国书,说铿锵有力的中国话,写声情并茂的中国文,做顶天立地的中国人。
”这段话既是对语文教育根本任务的概括,也是对“全面释放”的语文教育质量的另一种表达。
语文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引导学生穿越听说读写的丛林,抵达“做顶天立地的中国人”的目的地。
抵达“做顶天立地的中国人”的程度、速度、力度、效度与信度,构成了衡量语文教育质量的基本标准。
“程度”,是指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在多大程度上联系和促进了学生的发展,为学生今后在学习与生活中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做了多大程度的铺垫;“速度”,是指语文知识和能力转化为学生发展素养的时间快慢;“力度”,是指语文教育措施的适切度与频度;“效度”与“信度”,是指在学校中发展起来的语文素养和社会生活所需要的语文素养的吻合度。
只有在语文教育中切实提高了抵达“做顶天立地的中国人”的程度、速度、力度、效度与信度,才能切实提高语文教育质量。
顾之川先生在《语文工具论》中反复强调:“在落实好语文工具论教学目标的基础上,适当用好用足课本的选文,引导学生走进文本,用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发挥语文课在育人上的功能,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道德修养、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发展健康个性。
”因此,这套丛书贯穿了“全面释放”的语文教育质量观。
《语文学习质量评价论纲》认为,语文学习质量,是“语文学习条件、环境、内容、方法等,满足学生提高语文学习成绩、抱负、动机、素养等发展需求的程度”。
从语文学习质量的这一定义看,语文教育质量,是语文教育的条件、过程和结果满足学生语文素养发展需求的程度;满足程度越高,则语文教育质量越好,这就把语文教育的条件、过程、结果与学生发展有机结合了起来。
书中提供的评价思路、方法与工具,有利于师生提高抵达“做顶天立地的中国人”的程度。
《语文美育学》对如何利用语文教育资源建构立美主体与受美主体的研究,渗透了从“教中国语文”到“育高品质的中国人”的语文教育质量观。
《语文教学语用论》提出了语文教学的意义生成观,把语文学习的过程“看作是一种情感与情感的碰撞、心灵与心灵的交流、生命对生命的感悟;将语文教学中意义生成的过程看作是与存在世界的沟通、与民族文化的对话、与主体生命成长的互动”,由此建立起来的语言运用质量观及其提升语用质量的方法体系,有利于提高抵达“做顶天立地的中国人”的程度、速度、力度、效度与信度。
《写作教学研究》《语文课堂的多维观察》和《新世纪语文名师教学智慧研究》等,都从“全面释放”学生语文学习潜能、全面发展语文基础素养的角度进行了深入探讨。
潜入其中细细品味,一定能在语文教育质量内涵与标准的把握上,从“片面深刻”走向“全面释放”,为全面提升语文教育质量奠定基础。
二、“表层面具”还是“内在形态”———如何优化语文教育质量的提升过程“表层面具”,是指在穿过听说读写能力丛林抵达“做顶天立地的中国人”的过程中,要么“见人不见文”,要么“有了语文没了人”,追求表面上的“人”或肤浅的“语文味”,把“做顶天立地的中国人”和“教出语文课的语文味”分裂开来,将其作为脂粉涂抹在语文课堂上,虽然给语文教育戴上了华丽面具,却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语文教育。
“内在形态”,是指根据语文知识与能力转化为学生多种发展素养的内在规律,把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和学生未来的发展素养有机结合起来,强化语文教育过程的内在神韵,以便在形神兼备的语文教育过程中,引导学生成功抵达“做顶天立地的中国人”的目的地。
从实际情况看,不少语文课堂有其形无其神,质量非常低下,导致“一些语文老师疲于奔命却又缺乏成就感”。
要改变这种现状,就需要语文教师丢掉语文教育的“表层面具”,切实优化语文教育过程的“内在形态”。
这套丛书从不同侧面提供了优化语文教育“内在形态”的思路与方法。
《语文工具论》开出的“语言—思想—语言”“语言—局部—整体”“语文—生活—语文”论道鹿鸣132019.2本版编辑/·高中三剂良方,把语文外在的“形”和内在的“神”结合了起来。
第一剂良方是“首先把语言文字弄清楚,从而进入文章的思想内容,再从思想内容走出来,进一步理解语言文字是怎样运用的”,从语言进入思想,再从思想回到语言,不是简单循环,而是螺旋上升,这就把语言、语言中的思想和学生的精神成长结合了起来,实现了从“语言”到“学生”的转换。
在第二剂良方中,顾老师强调“只有通过随文灵活、科学的局部训练,才能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整篇文章的思想;只有把握了整篇文章的思想内容,才能进一步理解和正确运用相关字词句”。
第三剂良方主张语文与生活互为表里,把语文引向生活,把生活引入语文,用生活作为材料,搭建“语文学科”和“学生发展”的互动桥梁。
“绝不‘只从文字去学文字’,而是把文字看作是生活的反映,结合生活学习文字,以生活的标准衡量文字优劣”,这是顾老师对所有语文教师的谆谆叮嘱。
如何才能用好这三剂良方,其他几本著作提供了思维方式和操作方法。
《语文美育学》,提供了从语言美、语文美走向思想美和生活美的理论依据和思维路径。
《语文课堂的多维观察》,提供了从学科知识到学科教学知识的转换策略,以及实现教师、学生、教材和谐共振的方法,为“学语文”和“学做人”的深度融合提供了思考与操作框架。
《语文学习质量评价论纲》,提供了“用评价创造有意义的语文学习经历”的操作工具与方法,为把“语文学科意义”变为“学生发展意义”创造了条件。
《写作教学研究》和《新世纪语文名师教学智慧研究》则提供了运用这三剂良方的丰富案例。
三、“单项精准”还是“立体激活”———如何改革语文教育质量评价“单项精准”,是指在某一方面提高语文教育质量评价的精准度,以此提高语文教育质量评价的信度与效度;“立体激活”,是指综合考虑影响语文教育质量的多个因素,设计整体评价方案,通过整体评价,多维度激活学生语文学习的潜能,帮助学生达成“全面释放”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