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毒马铃薯试管苗培养及试管薯诱导研究

合集下载

我国马铃薯茎尖培养脱毒和脱毒试管苗微繁研究进展

我国马铃薯茎尖培养脱毒和脱毒试管苗微繁研究进展
发现污染后最好请微生物研究人员作鉴定后对症下药为避免抗药性产生最好轮流使用抗生素如对杆菌而言青霉素庆大霉素头孢唑啉钠都有效在用抗生素处理后试管苗长足后尽快接种以防抗生素失效后细菌重新发作故用抗生素处理应每批接种使用抗同一种细菌的不同抗生素处理连续处理次后方可不经处理接入新培养基尤其是单独使用抑菌抗生素即只能杀死活跃分裂期细菌而对静止期细菌无效
(F
内 蒙 古农 业科 技
职教专辑
霉素类植物生长物质, 多数研究者采用 !"# , 且浓 度 在 $% $& ’ $% ($)* + , 的 居 多 , 少 数 人 采 用 $% &)* + , 或 -% $)* + ,. 笔者以 /0 1 2""$% -)* + , 1 3 4 5"$% -)* + , 1 !"# $% -)* + , 诱导 6 个生产 用种, 均获成功。 先将茎 -77& 年肖玉兰采用分阶段培养方案: 尖接种在分化培养基 8 /0 1 泛酸钙 ()* + , 1 肌醇 &$)* + , 1 !"$% 6)* + , 1 蔗 糖 (&* + , 1 琼 脂 3* + ,9, #$: 后转入茎尖生长培养基 8 /0 1 5"$% &)* + , 1 !"$% 6)* + , 1 2""$% $$()* + , 1 蔗 糖 (&* + , 1 琼脂 3* + , 9 ; 李静华等则采取先以 - + (/0 1 ;< "" -)* + , 1 (= 6 4 > 丁酯 $% &)* + , 1 ?@ -)* + , 培养, 泛绿后转入 - + (/0 1 A@ -)* + , 1 (= 6 4 > 丁酯 $% &)* + , 。茎尖成活率一般在 (6B ,成活 株中脱毒苗占 &$B 。 -% -% # 培养条件 液体培养的以 (- ’ (&C ,光 照 #$$$ ’ 6$$$DE 进行培养;固体培养的多采用 (&C 或上下浮动不超过 (C ,稍宽一点的范围是 -F ’ (&C 或 ($ ’ (&C 。 光照强度多为 ($$$DE 或以 ($$$DE 为中心上下浮动不超过 -$$$DE,也有严格 限定在 (&$$ ’ #$$$DE 的。光周期则多采用 -3G + :, 也有用 -(G + :, 少有用 -$G + : 的。 若以滤纸桥法 液体培养, 在光照强度 -$$$ ’ #$$$DE 、 光照 -3G + : 的条件下, 经 -($: 的培养, 茎尖即可长成小苗。 -77F 年李天然认为:马铃薯茎尖在 -$$DE 下培养 (F:,然后扩大为 ($$DE ,而在芽长到 -H) 左右时 必须扩大光量达 6$$$DE , 否则生长不好。 -% -% 6 病毒种类 依司怀军所述,马铃薯茎尖 培养 脱毒按 从易到 难的顺 序为: I,JK、 IK"、 IKL、 I"/ K、 IK/、 IKM、 IK0, 另有类病毒 I0@K: 较 IK0 更难脱去, 而很多实验证明有些病毒也可 (烟草花叶病毒) 侵入分生组织, 如 IKM、 均 @/K 可侵入茎尖, 所以顶端分生组织可以汰除病毒, 但 并不是所有的均可汰除,因而必须采用与热处理 结合的顶端分生组织培养方法, 先热处理母株, 然 后切取顶芽进行培养。二法相结合处理可除去部 分单用茎尖培养难以汰除的病毒。 /N,,NO 和 0PQHN ’ 0)RPG 以 ## ’ #SC 热处理 长根的茎 6( ’ &3: 后剥取 $% - ’ $% #)) 茎尖培养 去除了 F&B IKM 和 3(B IK0= 这一方法适用于以 未能完全脱除病毒的试管苗的再脱毒处理。其他 以块茎为处理对象的研究,恒温处理温度中间值 分别为 ##% &C = #S% &C = #FC , 在此范围内, 选择

马铃薯米拉试管苗壮苗、保存及试管薯的诱导

马铃薯米拉试管苗壮苗、保存及试管薯的诱导
试验 研究 2 0 1 7 . 8
缘 业 j j 瓤
马铃薯米 拉试 管苗壮 苗 保 存及 试 管薯 的诱 导
李 润 王 伟 郭蓓蓓 王 燕
( 四川省 凉 山州 西 昌农业科 学研 究所 西 昌 6 1 5 0 0 0 )
摘要: 以米拉 试 管 苗为 材料 , 通过 不 同培 养 基 的 配 比及 温度 条 件 , 筛选 出米拉 试 管苗 壮 苗 、 保存 以 及 试 管薯诱 导 的 最佳条 件 。 结果表 明 : 米拉试 管苗壮 苗 时 , 最佳 条件 为采 用蔗糖 浓度 为 1 %、 B 9浓度

露 业 相 i j 桃
分析。
2 0 1 7 . 8 试 验研究
株高 的影 响达 到 了显 著 水平 ,而 对其 他 的性 状 均 未
达 到 显 著水 平 .进 一 步将 达 到 显 著或 极显 著水 平 的
性 状进 行 多重 比较 。
a x b互 作效 应 对 根长 和 统 计分 析 :试 验数 据均 采 用 D P S 7 . 0 5进行 统计 高 的影 响均 未达 到显 著 水平 ;
1 . 2 . 3 试 管 薯 的诱 导 以 MS培 养 基 为基 础 配置 诱
p H 调至 5 . 8 ~ 6 . 0 , 在1 2 1 ℃下 高 温高压 1 . 2 . 1 试 管 苗 的 壮 苗 试 验 中 设 置 蔗 糖 和 B 9各 薯液 体培 养基 ,
5 m i n 。试 验 中设 置 蔗 糖浓 度 5个 水 平 ,分 别 4个 浓 度水 平 ,分 别是 蔗糖 浓 度 : a l : l %: a 2 : 2 %; a 3 : 灭菌 1 % 、6 % 、8 % 、1 0 %,1 2 %。将 诱 薯 培 养 基加 入 3 % ; a 4 : 4 %。B 9浓 度 : b 1 : 5 mg / L ; b 2 : 1 0 m g / L; b 3 : 为4

马铃薯脱毒试管苗保苗与试管薯诱导条件优化

马铃薯脱毒试管苗保苗与试管薯诱导条件优化

马铃薯脱毒试管苗保苗与试管薯诱导条件优化刘艳芬;陈翠果;梁伟玲;暴建枝;胡爱双;李全红【摘要】The effects of exogenous hormone on maintaining of virus-free potato plantlets and the combined effects of medium, temperature and photoperiod on microtuber induction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optimal medium of maintaining plantlets was MS + CCC 4. 0 mg ? L-1 + 6-BA 0. 5 mg ·L -1 + GA3 0.05 mg ? L-1, the optimal media to induce microtubers was MS +6-BA 6. 0 mg·L-1 + sugar 60 g·L-1 + active carbon 3 g·L-1, temperature at 18℃ , and brightness for 10 h·d-1.%研究了不同外源激素组合对马铃薯脱毒试管苗保苗效果的影响,研究了培养基、温度、光周期的综合作用对试管薯发生的影响.试验表明,适合于试管苗保苗的液体培养基为MS+ CCC 4.0mg? L-+ 6-BA 0.5mg?L-1 +GA3 0.05 mg?L-1,适宜试管薯诱导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为:液体培养基MS+6-BA6.0 mg?L-1+白糖60 g?L-1+活性炭3 g?L-1,环境温度18℃,光照10 h?d-1.【期刊名称】《浙江农业学报》【年(卷),期】2011(023)005【总页数】4页(P876-879)【关键词】马铃薯试管苗;保苗;试管薯;优化【作者】刘艳芬;陈翠果;梁伟玲;暴建枝;胡爱双;李全红【作者单位】河北工程大学农学院,河北邯郸056002;河北工程大学农学院,河北邯郸056002;河北工程大学农学院,河北邯郸056002;河北工程大学农学院,河北邯郸056002;河北工程大学农学院,河北邯郸056002;河北工程大学农学院,河北邯郸056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451脱毒马铃薯试管苗的长期快速繁殖和试管薯的高效生产,对于种薯的产业化生产、种质保存与交换均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秦芋30-31号马铃薯脱毒培养技术及脱毒薯诱导技术的优化方案研究

秦芋30-31号马铃薯脱毒培养技术及脱毒薯诱导技术的优化方案研究

秦芋30\31号马铃薯脱毒培养技术及脱毒薯诱导技术的优化方案研究摘要采用茎尖离体脱毒培养方法,以康0101-2马铃薯品种为对照,研究了MS、LS 2种基本培养基对秦芋30号、秦芋31号品种的马铃薯脱毒苗茎尖分化的影响,以及不同配方培养基对微型薯形成的影响。

结果表明,LS培养基促进了秦芋30号和秦芋31号茎尖分化,使脱毒苗扩繁系数显著增加;在马铃薯脱毒薯试验中使用MS+2.0 mg/L BA的配方,显著缩短了脱毒脱毒薯的形成时间。

关键词马铃薯;秦芋30号;秦芋31号;脱毒薯组织培养;脱毒薯诱导秦芋30号、31号为陕西省安康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培育出的马铃薯新品种。

其中秦芋30含淀粉15.40~17.04%,粗蛋白质2.25%,VC 156.7 μg/g,还原糖0.19%,产量达25 890 kg/hm2 [1]。

秦芋31号系云94-51/89-1无性系有性杂交实生苗株系选育而成,表现出高产、稳产、抗病、口感好等优点。

2004年经农业部蔬菜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分析,该品种含淀粉15.7%,干物质21.6%,VC 204 μg/g,还原糖0.2%,粗蛋白1.7%,蒸食品质优,产量达307 89 kg/hm2,抗病性强,适合鲜食及淀粉、油炸加工[2-3]。

为使该优良品种获得进一步的推广,发挥更大的经济价值,必需解决如何在较短时期内得到尽可能多的脱毒苗和脱毒种薯,从而扩大繁殖系数。

离体条件下试管苗和脱毒薯的形成是马铃薯外植体培养的一个特殊阶段,影响其形成和发育的因素诸多,既包括品种基因型和母体的生理状态等生理因素,又包括光照、光周期、温度、CO2和乙烯等气体成分的含量、培养基成分等环境因素[4-5]。

特别是培养基的选择尤为重要,直接关系到组织培养产生种苗和种薯的可能性以及生产效率。

通过探讨不同培养基对茎尖分化和脱毒薯离体诱导效果,以寻求对秦芋30号和秦芋31号适合的培养条件,获得最佳快繁途径。

1材料与方法1.1试验材料采用安康地区大面积推广使用的3个马铃薯品种:秦芋30号、秦芋31号和康0101-2。

马铃薯脱毒试管苗促壮研究

马铃薯脱毒试管苗促壮研究
6 一 苄基腺嘌呤 (一e ldn e 6 A) 6bry aei , - n B 是人工合成的细 胞分裂 素物 质, 有 促进 细胞 分裂 、 大 , 导 芽 的分 具 扩 诱
122 接种和培养 ..
接种所用 材料取 自 M1培养基 中
生长一致的试管苗 , 采用带 有一个 叶 片的单 节茎段 , 将 茎段插在培养基上( 芽单独 接人一瓶培养基 中)每个 顶 ,

要: 在无菌条件下长时I保存 培养马铃薯脱毒试 管苗往往会 导致其长 势弱, 可 易倒伏 , 因
此对其进行 了促 壮研 究。以 MS为基本培养基 , 究了 3 研 种植物 生长调 节剂在马铃薯试管苗壮苗 中的作用。结果表 明: M 培养基 中附加 03 . / 在S .~06 mg L的烯效唑 可以使试 管苗根和 茎增粗 ,
叶片增大; 可以延缓试管苗的生长, 延长培养时间, 减少继代次数 。
关键词 : 马铃薯 ; 烯效唑 ; 试管苗 ; 壮苗 中图分类号 : 3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0 1 0 920 )1 l6 3 S5 2 A 10- 0 (080 —0 8 —0 0 马铃薯组培苗在移栽过程 中, 试管苗的健壮程度是 影响移栽成活率的关键 因素之一[ , 1 同时马铃薯脱毒试 ] 养基 , 琼脂用量 6 / , L 蔗糖 3 / ,H调至 58 采用常 g 0 Lp g .,
北 方 园 艺 2 8 )8 1 o ( :6 8 o 11 ~ 8
・ 生物技术 ・
Ml
M2
^3 l
M6
M7
M8
图 1 8 处 理对 3号 品种马 铃薯 脱毒试 管 苗生 长情 况的影 响 - a 种
Ml
M2
M3

马铃薯试管薯的诱导

马铃薯试管薯的诱导

实验名称:马铃薯脱毒试管苗的快速繁殖和试实验时间:2010-5至2010-6管薯的诱导一、实验预习1、实验目的:1.1、通过本次实验,进一步熟悉无菌操作技术1.2、了解马铃薯脱毒种薯生产的过程,为马铃薯脱毒种薯的生产提供必要的基础苗2、实验设备及材料:2.1、实验设备:50ml三角瓶、500ml搪瓷杯、25ml量筒、1ml和5ml吸管、pH试纸(5.4~7.0)、封口膜、扎口用棉线、药勺、称量纸、电炉、普通电子天平、酒精棉球、小块纱布、已灭菌滤纸、枪状镊子、手术剪、解剖刀、已灭菌培养皿、酒精灯、超净工作台等。

2.2、药品及试剂MS基本培养基母液、马铃薯快速繁殖培养基、蒸馏水、75%酒精、蔗糖、琼脂、NAA、6-BA、水解酪蛋白、1mol/LHCl、1mol/LNaOH、。

2.3、实验材料马铃薯脱毒苗3、实验原理及实验流程或装置示意图:马铃薯试管薯是利用茎尖分生组织脱毒技术,在组织培养条件下高倍扩繁脱毒试苗,进而诱导试管苗所形成的块茎。

试管薯具有无病原、体积小、贮藏运输方便、能工厂化周年生产。

微型薯是指通过组织培养方法,在试管中生产的马铃薯块茎他的体积小、重量轻,一般只有1-5克,从而为马铃薯优良种质的保全提供了一条理想的途径。

马铃薯试管苗在光照条件下进行自养的程度大于异养。

相反,在高浓度的糖类存在的情况下,以及在无光照的限制条件下,马铃薯向着诱导生成试管薯的过程。

这样生长出来的试管薯称之为原原种种薯。

试验流程图马铃薯茎段扦插位置4、实验方法步骤及注意事项:4.1、培养基的配制4.1.1、单节茎段的繁殖培养基MS培养基+2mg/L NAA+0.1mg/L 6-BA+0.7%琼脂+3%蔗糖+200mg/L水解酪蛋白4.1.2、微型薯的诱导培养基MS培养基+5mg/L 6-BA+8%蔗糖4.2、单节茎段的繁殖4.2.1、在无菌条件下,将由茎尖培养得到的脱毒马铃薯从试管中取出来,放在无菌培养皿中。

4.2.2、将植株切成单节茎段,每段只带1-2个叶片和腋芽。

马铃薯脱毒试管苗壮苗培育初探

马铃薯脱毒试管苗壮苗培育初探

马铃薯脱毒试管苗壮苗培育初探王巧玲 李淑芳 王丽爱 刘 萍 杨红平 (山西省平顺县一中 047400) (山西省平顺县农业局) 1 前 言脱毒马铃薯试管苗在无菌条件下利用人工培养基培养,并进行切段繁殖及脱毒种薯的生产,已大量应用于实践。

在我省每年4月份以前必须培育出数以万计健康茁壮的试管苗。

为此,于1995~1996年,在我们马铃薯中心实验室以MS革新培养基为基础,进行钾离子、生长延缓剂B9、光照对试管苗生长壮苗的影响试验,并去掉了培养基中一部分成分,找到了适合自己培育壮苗的一些措施,降低了成本。

2 材料与方法211 脱毒马铃薯试管苗培养基的组成及处理方法培养基组成以MS革新培养基为基础,去掉其中的生物素、酪蛋白水解物、肌醇等几种难买、价格贵的有机成分,因蔗糖贵, 收稿日期:1998-06-29以白糖代替,在1000ml培养基中加入白糖20g,琼脂7g,调p H值为518~610,因本县自来水硬度大,用蒸馏水配制。

培养基成分包括(mg/1000ml):Ca (NO3)2・2H2O500;KCl800;KH2PO4125; KNO3125;MgSO4・7H2O125;(N H4)2SO4 800;FeSO4・7H2O27185;Na22ED TA 37125;CuSO4・5H2O0105;H3BO3016; MnCl2・H2O014;ZnSO4・4H2O0105;腺嘌呤5;VB11;VB61;烟酸1;胱氨酸10;泛酸钙10。

钾离子浓度试验以增加简易MS中KH2PO4的含量作处理,即每升培养基含KH2PO4的量作五个处理:125、135、140、155mg/1000ml。

生长延缓剂试验的简易MS中加B9采用7个处理:对照(不加B9)、加B95、10、15、20、25、30mg/L。

光照以培养架日光灯照射生长和窗台走廊大玻璃窗户室内太阳散射光照射生长来观察记录。

综合分析,覆膜马铃薯蚕豆带田处理增产、增收显著,且投入少,产出多,易操作,可以充分发挥马铃薯和蚕豆在浅山的增产潜力,是传统耕作与带状耕作的有机结合,群众易于接受。

马铃薯试管薯综合诱导技术的研究

马铃薯试管薯综合诱导技术的研究
表 3 不 同温 度 培 养 对 试 管 薯诱 导 的 影 响
温 度应 掌握 在 1 ℃~ 9 7 1 ℃。早 熟 品种 的结薯 时 间平 均 茎 段 , 根 前 叶片 无 黄化 现 象 , 扎 其培 养 的 脱 毒 马铃 薯
叶色浓 绿 , 苗健 壮 。由测 定 可知 , 因 为 3 5d 同 时 结 薯 数 多 ,诱 导 2 ~ , 5 d鲜 薯 重 增 加 较 对 照 叶片增 大 ,
产量 有 所提 高 , 但结 薯 数有 所 下 降 , 添 加矮 壮 素 的 科 薯 6号 为 材 料进 行 诱 导 试 验 .0 9年 1 不 2O 2月 3 1日 培养基 结薯数 量 和鲜薯 产量均 有所 下 降 : 同时我们 还 倒 入诱 导液 ,设 弱光 、全黑 暗和 8h光 照 3个处 理 , 0 0年 1 2 月 8日和 2月 2 日分 别 调 查 结 薯 情 况 , 5 发现液 体培养 基优 于 固体培养 基 , 液体培 养基 试管 薯 2 1 形 成早 , 间短 , 时 效率 高 。考虑 到成 本 因素 , 活性炭 以 3月 1 2日收获称 量薯 重 , 果如 表 2所示 。 结 05 蔗糖 以 8 . %, %为宜 。同时还应 注意 , 暗培养 需要 在 由表 2可 以看 出来 。科 薯 6号在 弱光 条 件下 培 无菌 室 内更 换 培养 基 . 以防污 染 , 把原 液 体 培养 基 倒 养 4周 , 薯率 为 4 %, 黑 暗条 件 的结薯 率 为5 %, 结 8 全 0 2 这 掉, 加入 诱导 培养基 . 口后放 人 暗培养 室 中培养 , 封 暗 而 8h光 照 的结薯率 为 2 %, 说 明黑 暗是诱 导试 管 培养 的温度保 持在 l℃~ 0 ,5 7 8 2 ℃ 5 ~ 0d即可 收获 。 22 光 照对 试 管薯结 薯状 况的 影响 . 薯 和增 加 结 薯 率 的必 要 条 件 .但 在 2月 2 日调 查 5 时 , 处理 的结 薯 率分 别达 到 9 % 、 1 3个 2 9 %和 9 %, 0 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脱毒马铃薯试管苗培养及试管薯诱导研究
作者:马纪
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17年第16期
摘要以脱毒马铃薯试管苗和试管薯为研究对象,以其试管苗的培养和试管薯的诱导为研究目标,通过茎尖分生组织培养技术对脱毒马铃薯试管苗进行了培养,分析不同培养基和不同激素含量对脱毒马铃薯试管苗生长情况的影响。

结果表明,相比于固体培养基来说,液体培养基不仅能够促进脱毒马铃薯试管苗的快速、健壮生长,而且还能够有效节省生产成本。

当外界环境适宜时,马铃薯试管苗的形成和发育在没有任何激素的情况下也能够形成微型薯。

但与相同环境下含有诱导结薯激素的培养基相比,其结薯率较低,且结薯较晚。

关键词脱毒马铃薯;试管苗;试管薯;培养基;激素含量;诱导
中图分类号 S5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16-0060-01
近几年,通过茎尖分生组织培养技术培养出脱毒马铃薯试管苗已经成为一种有效的防马铃薯病毒病的方法[1]。

马铃薯试管薯是指在培养瓶内通过诱导,于试管苗叶腋间形成的直径为2~10 mm大小的块茎。

试管薯相对于试管苗的优点:一是不受气候影响,可以常年大规模工厂化生产;二是试管薯在栽培管理方面更简单,成活率更高;三是体积小,便于贮藏和运输,从而降低运输成本以及种植成本[2-3]。

本文以市场零售的马铃薯为材料,对其试管苗的培养以及试管薯的诱导进行分析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经过茎尖脱毒培养的马铃薯小苗、试验所用培养基以及培养室均由黑龙江省马铃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提供。

1.2 试验方法
1.2.1 脱毒马铃薯苗的诱导。

首先,选择沙质基质对马铃薯原种进行催芽处理,当马铃薯苗芽生长到2~3 cm时,用自来水对其中生长较为健壮的苗芽进行冲洗,然后用70%酒精消毒处理30 s。

其次,对消毒过后的苗芽使用HgCl2进行处理,时间一般为8 min,之后再用无菌水冲洗4~5遍[4]。

再次,借助解剖镜切取马铃薯苗芽茎尖,一般取0.3~0.5 mm的长度,然后接种到pH值为5.8的诱导培养基上。

最后,在培养室内对已经成功接种的马铃薯原种进行培养,培养室环境要求温度必须达到(23±1)℃、光照强度2 000 lx以及光照时间16 h/d[5-6]。

1.2.2 脱毒马铃薯试管苗的培育。

当诱导出的马铃薯试管苗生长到4~5 cm时在BA 0.4 mg/L+GA3 2 mg/L+MS培养基中进行马铃薯试管苗的基础培养。

再在MS基础培养液中对已经生长出4~5片叶的马铃薯试管苗进行继续培养,一直到培养出足够的苗数。

然后,分别在14种培养基中进行马铃薯试管苗的培养,即MS+BA(0.01、0.05、0.10、0.50、1.00 mg/L)、MS+KT(0.01、0.05、0.10 mg/L)、MS+NAA(0.01、0.05、0.10、0.20、0.50 mg/L)以及MS,其中以MS基础培养基作对照组。

一般以4周为期限,待4周之后再对马铃薯试管苗的芽数、根数以及苗高进行观察、统计和记录。

1.2.3 脱毒马铃薯试管苗壮苗培养。

为了提高马铃薯的经济效益,降低其生产成本,本次试验还要在试管苗诱导前进行 1次扩繁试验,并将之前的固体培养转变为液体培养基浅层静置培养,即在不加琼脂的液体培养基上来进行试管苗切段转接。

首先,将不含琼脂的10 mL MS培养液加入到每瓶液体培养基中,并对5个含有1芽1叶的试管苗茎段进行接种。

其次,与常规的含有琼脂的固体培养基进行对照,待4周后对试管苗的叶片数量、苗高等进行测定和记录。

1.2.4 试管薯的诱导。

将培养过后的马铃薯试管苗切成含有1芽1叶的茎段,然后将其与结薯培养基(蔗糖80 g/L+MS+活性炭1 g/L+香豆素10、15、20、30、50 mg/L)进行接种,培养环境要求光照时间16 h/d、温度(25±1)℃以及光照强度2 000 lx,待长出嫩芽后再将其置于暗室培养。

其中,结薯培养基pH值必须要达到5.8。

待8周之后就能够收获脱毒马铃薯试管薯,对试管薯的成活率、结薯数量、试管薯产量以及马铃薯块茎直径进行统计。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培养基对脱毒马铃薯试管苗的影响
由表1可以看出,液体培养基上生长的脱毒马铃薯试管苗要比固体培养基生长的速度快,且试管苗具有较多的叶片,苗株较为粗壮。

同时,液体培养基的成本还降低了32%,因为其没有应用琼脂。

2.2 激素含量对脱毒马铃薯试管苗的影响
由表2可以看出,当BA浓度为0.01 mg/L和0.05 mg/L时,与MS对照相比,脱毒马铃薯试管苗的芽数较多,苗高较高,而且随着激素含量的增加,其芽数和苗高却逐渐下降;当NAA的浓度逐渐增加时,脱毒马铃薯试管苗的芽数和苗高虽然总体趋势是下降的,但其根数却高于MS对照。

因此,NAA浓度的增加对试管苗的根数有促进作用。

另外,通过对比发现,试管苗受KT的影响不明显。

3 结论与讨论
该试验结果表明,相比于固体培养基来说,液体培养基不仅能够促进脱毒马铃薯试管苗的快速、健壮生长,而且还能够有效节省生产成本。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用液体培养基培养马铃薯试管苗时,一定要注意培养液的剂量,一般以固体培养基的1/2~1/3为最佳。

另外,当外界环境适宜时,马铃薯试管苗的形成和发育在没有任何激素的情况下也能够形成微型薯。

但与相同环境下含有诱导结薯激素的培养基相比,其结薯率较低,且结薯较晚。

4 参考文献
[1] 徐景贤.马铃薯脱毒微型薯栽培技术体系的构建[J].广东农业科学,2011(3):30-32.
[2] 王志勇.马铃薯脱毒微型种薯生产管理技术[J].新疆农垦之星,2014(5):67-68.
[3] 宁志珩,吕国华,贾晓鹰.脱毒马铃薯试管薯诱导技术探索[J].中国马铃薯,2007(1):33-38.
[4] 胡振兴,李薇,张玲,等.脱毒马铃薯试管苗栽培基质的优化比较试验[J].中国马铃薯,2007(4):219-220.
[5] 宿飞飞.B9对脱毒马铃薯试管苗生长及移栽结薯数的影响[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0(2):7-8.
[6] 徐邦会,姜晓峰,周殿革.脱毒马铃薯试管苗快繁及微型薯诱导技术[J].种子世界,2011(4):40-4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