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千题画诗欣赏(44)
张大千题画诗欣赏(55)

张大千题画诗欣赏(55)张大千题画诗欣赏(55)4601.张大千双喜立轴设色纸本款识:仿宋人滕昌祐笔写于故都,蜀中张爰。
钤印:张爰(朱文)、大千大利(白文)、大风堂(朱文)录文:双鹊飞来噪午晴,一枝梅影向窗横。
幽人宿醉闲欹枕,不待闻香己解醒。
4602.张大千芭蕉立轴设色纸本题识:有人独对芭蕉坐,因为春愁不放心。
爰。
钤印:大千父一九五零年代初期,张大千离开大陆移居海外的时候,曾考虑过定居日本。
他曾数度亲临日本实地了解情况,其中一次大千计划作稍长时间的逗留,故没有入住旅社,而由他所熟悉的一家专卖画具颜料的店家「喜屋」在二楼为他安排了住处。
「喜屋」老板更为张大千延雇了两位日本小姐来侍候起居,其中一位便是山田小姐。
山田小姐面貌娟好,聪明伶俐,颇得大千欢心。
相处一段日子后两情相悦,她就成了张大千在日本的红粉知己。
那时,大千每到日本她就一定陪侍在则,即使张大千有夫人徐雯波陪同前往,也不例外,她除照顾大千的生活起居外,并帮忙料理他在日本的一些杂务。
他俩的情人关系维持了多年,当张大千不在日本时,也经常给山田小姐汇寄生活贵。
张大千在文艺界的老朋友,当年曾到过日本的,如溥心畬、黄君璧、张目寒、庄严、董作宾等,都曾与山田小姐见过面,只有台静农未有去过日本,故此,张大千在一九五四年夏在东京绘赠台静农的一本册页本的最后一页,就画了山田小姐的倩影(见154页),后来溥心畬更为之题跋,成为一时佳话。
其实,山田小姐的父亲山田菱夏亦雅好书画,并与张大千甚有交往。
一九五五年和一九五八年,张大千分别在自己珍藏的赵孟俯《八骏图》和《元赵文敏九歌书画册》复制品上亲笔题字赠送山田菱夏。
此七幅张大千作品,皆曾为山田小姐之珍藏。
4603. 张大千芙蓉新妆立轴设色纸本题识:芙蓉出水本来鲜,自喜新妆爱近前。
行近前来无个事,手缠红袖一嫣然。
归菊庐下作画,大千散人。
钤印:生张八、大千无恙说明:张大千最早的仕女画,据他自己所述,学自改琦和顾洛,很快又转向华新罗的飘逸写意仕女,并赢得了“张美人”的称号。
张大千题画诗欣赏(47)

张大千题画诗欣赏(47)4101.张大千高士图镜心释文:江静潮平岂偶然,一山卷过一山连,钓台近处行南缓,何用风牵上濑船,蜀人张爰写并题。
天才画家张大千(1899—1983)是近代中国画坛上一位学贯古今而又有创新精神的大师,其创作达‚包众体之长,兼南北二宗之富丽‛,集文人画、作家画、宫廷画和民间艺术为一体。
于中国画人物、山水、花鸟、鱼虫、走兽,工笔、无所不能,无一不精。
诗文真率豪放,书法劲拔飘逸,外柔内刚,独具风采。
张大千的画风,先后曾经数度改变,难能可贵的是技法的变化始终能保持中国画的传统特色。
富于书卷气的高士题材在张大千的画作中是一个为他终生不弃的题材,有时他甚至将自己和挚友的肖像引入这一题材之中,这说明作者不单单是喜欢创作这一题材,而是将它作为个人人格理想的一种追求去加以描绘。
这张《高士图》未署创作年代,但是从远山的没骨画法等细节之处,以及钤有‚摩耶精舍‛印章可以判断这是张大千八十岁左右的作品。
整件构图简约,寥寥数笔,诗情画境跃然纸上。
图中的高士倚坐在山石间,脚下‚江静潮平‛,遥望逶迤连绵的远山,展现了旷达高远的诗意。
与其早期的高士题材作品(比如本图录第220号拍品《竹林高士图》作于1935年、第120号《幽篁高士图》作于1945年)相比较,可见作者此时精炼技法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技艺纯熟对胸臆的表达已不构成任何障碍。
风格也由‚清新俊逸‛转尔‚苍深渊穆‛之境,虽然画面呈现的是笔简墨淡,但增强了意境的感染力和画幅的整体效果。
4102.张大千深山高士图镜心设色纸本款识:蛰庐老友求正弟爰钤印:阿爰(朱)、大千居士(白)、大风堂(朱)4103.张大千高士图镜心设色纸本钤印:张季、大千题识:斜阳外,寒鸦数点,一湾流水绕孤村。
大千居士。
张海若、高毓浵、陈云诰、邵章边题,张、高二题署年甲申(1944年)。
4104.张大千松下高士图镜心设色纸本钤印:张爰印、大千题识:笔端突兀走千军,墨落能生米壑云,惭愧东坡仰后辈、却无玉带镇山门。
张大千题画诗欣赏(42)

张大千题画诗欣赏(42)3688.张大千作于1978年泼彩山水镜心钤印∶西川张爰、摩耶精舍、金石同寿、独具唉眼题识∶江静潮平岂偶秋,一山绕道一山连,钓台近处行当缓,何用风牵七濑船。
六十七年元月,摩耶精舍写。
八十叟爰。
3689.张大千戊午(1978年)冬日泼彩山水画《林壑幽居图》镜心作者简介:张大千(1899-1983),原名正权,改名爰,小名季,故又名季爰,别署青城客,一度为僧,法号大千,还俗后以法号行,署大千居士,或署蜀人张大千,居大陆时斋名“大风堂”,侨巴西时居“八德园”,迁台湾时居“摩耶精舍”。
川内江人。
现代画坛上最具影响的艺术大师之一,也是世界画坛上著名的艺术伟人之一。
与溥儒并称“南张北溥”,与齐白石并称“南张北齐”,与溥儒、黄君璧合称“渡海三杰”,与毕加索并称“东张西毕”。
人或云“五百年来一大千”,无与伦比者也!少时受擅长绘画的母亲和二兄张善孖的熏陶,并从名师李瑞清、曾熙学习诗文书画。
遍临历代名迹,遍游名山大川。
除绘画外,他对诗词、古文、戏剧、音乐以及书法、篆刻,无不涉猎。
其诗文真率豪放。
书法劲拔飘逸,外柔内刚,独具风采。
他是一位天才型画家,其创作“包众体之长,兼南北二宗之富丽”,集文人画、宗教画、宫廷画和民间艺术为一体,于人物、山水、花鸟、鱼虫、走兽,无所不能,无一不精。
其画风,早、中年时期主要以临古仿古居多,从清朝一直上溯到魏晋,逐一研究,从临摹到仿作,伪作可以乱真。
30岁以前清新俊逸;50岁进于瑰丽雄奇;57岁时自创泼彩画法,是在继承唐代王洽的泼墨画法的基础上,揉入西洋绘画的色光关系,而发展出来的一种山水画笔墨技法,于无穷变化中始终能保持中国画的传统特色,创造出一种半抽象墨彩交辉的意境,尤为可贵;60岁以后达苍浑渊穆之境;80岁后气质淳化,笔简墨淡,得道成仙矣。
专家点评:画中上款“干城”,为张大千在台湾的主要书画经纪人之一蒋干城,也是大千最亲近的人之一。
蒋干城,国民党要员、蒋介石亲信蒋伯诚族孙,先入军旅,抵台后创“干城画廊”。
张大千题画诗欣赏(52)

4502.张大千龙女礼佛图 立轴
题识:龙女礼佛图乙酉年嘉平月蜀郡清信弟子张大千敬造
余下的四帧张大千册页分别画了自画像、文士、成道士和麻姑。自画像是张大千喜爱画的题材,他一生大约创作了上百幅自画像,从身姿健硕的青年到皤然一叟的老翁,甚有一反灵馗惯常怒目拔剑的形象,而将灵进士画成了身着古人衣冠的张大千,此帧自画像是张大千半侧身于松下,短发长髯,宽袍大袖,只画了上半身,任凭下半身隐于云岚之中。文士的一帧,亦只作半身像,广额丰须,旁有竹石相傍,背倚菩提古树,古木森然,叶间有藤萝缠绕,文士神情静默淡远,直视前方。张大千此法似得自于石涛,记得曾见石涛与人合作的一图,于半山间画一半身将领,按剑而立,画面初看令人惊骇,细思却不悖情理。成道士也画成典型的文士模样,写了四行长题,细述其事,字体已呈大千书体的规模,一字不苟,虽是小幅之作,却是大作品的格局。麻姑立于溪边,背后盘曲了一株白梅,麻姑将手袖在衣里,不见其鸟爪般的手指,左上角用了石涛行楷书的笔意题了一首诗,并跋云:“去年十月与三 心铭入罗浮,数过梅花村,问麻姑卖酒田不得,漫赋绝句。甲戌十月于故都写麻姑遂书其上”则此帧画于1934年,为此册中最先落笔者。
张善孖号“虎痴”,曾养虎于网师园,终日与之际戏,观察其行走坐卧,写生入神,遂以画虎名天下。此四帧老虎,每帧画的都是双虎,或潜藏于草莽;或休憩于溪边;或隐匿于竹林;或走伏于雪野。正好是一年中的四季,而且双虎一前一后,形影不离,似是暗喻他们兄弟二人的情谊。据陈巨来的记述,张大千曾向他透露画虎的要诀称:虎一身威风,全在其尾,尾得其神,则无不好云云。我从其法而观之,信然。说中国画不讲科学,是西崽相者的信口雌黄。
张大千题画诗欣赏(50)

张大千题画诗欣赏(50)张大千题画诗欣赏(50)4377.张大千1935年作行书八言联立轴水墨纸本款识:万里泛沙参书得机,三月凌风见秋云起。
春安仁兄方家正之,乙亥十月,蜀人张爰。
钤印:张爰之印、大千居士4378.张大千 1947年作行书八言联立轴释文:斗酒西凉醉怀霜橘,小轩南浦吟老丹枫。
4379.张大千 1980年作行书七言联立轴题识:细注虫鱼笺尔雅,广收草木续离骚。
八十二叟爰,摩耶精舍。
钤印:张爰之印、大千居士4380.张大千丁亥(1947年)作行书八言联立轴水墨纸本钤印:张爰之印、大千题识:痕仁兄法家正之。
丁亥四月,大千张爰。
释文:斗酒西凉醉怀霜桥,小轩南浦吟老丹枫。
4381.张大千 1948年作行书八言联立轴纸本钤印:张爰私印(白)大千居士(朱)款识:戊子夏月张大千爰。
4382.张大千1933年作行书八言联立轴水墨纸本题识:癸酉中秋时阴雨连绵,书此破闷为春生仁兄法家正之,蜀人大千居士张爰大风堂下。
钤印:张爰之印、大千4383.张大千 1931年作行书十言联立轴款识:辛未十二月沽上借居李延年歌蜀人张爰钤印:张爰印信(白)、大千(朱)、大千居士(朱)4384.张大千 1978年作行书七言联立轴释文:屈两足坐悟本始,悦众人目非至文。
4385.张大千 1982年作行书七言联立轴题识:壬戌十月既望,八十四爰翁。
钤印:蜀郡张爰(白文)大千居士(朱文)4386.张大千辛酉(1981年)作行书七言联立轴水墨纸本钤印:张爰之印、大千居士题识:辛酉夏四月,八十三叟爰。
鉴藏印:霍氏宝爰阁藏、霍宗杰平生珍赏释文:友如作画须求澹,山似论文不喜平。
说明:下联左下有红色“摩耶精舍籹”五字。
摩耶精舍在台北北郊外双溪,始建于1977年,是大千先生晚年的居所。
“摩耶精舍”意即“大千世界”。
4387.张大千行书八言联(二件)立轴题识:丁亥(1947)之夏,予自江左归于蜀中,与伯诚仁兄相会于成都,兄索予画久,予因写菊图,云,兴来写菊似涂鸦,误作枯藤缠数花,墨落一时收不住,石棱留得一拳斜。
张大千题画诗欣赏(4)

张大千题画诗欣赏(4)张大千题画诗欣赏(4)301.张大千 1950年作竹鸟图立轴题识:枯槎已觉秋风劲,霜叶还于花态浓。
更遣新声有黄鸟,那知景色近三冬。
庚寅(1950年)九月写于大吉岭。
蜀人张大千爰。
302.张大千 1976年作垂柳秋蝉立轴题识:水阁喜新晴,熏风吹入户。
一声复一声,蝉鸣在何树。
六十五年七月写于云河借居爰翁年七-十有八。
303.张大千蕉荫仕女立轴题识:欢行流水心,妾守幽闺性。
蛾眉颦不展,蕉心比侬命。
拟新罗山人笔并题,大千居士爰。
304.张大千 1935年作华山立轴百丈苍龙岭,昂头看入云,明是怀玉女,大树老将军,此间宜痛哭,何处绝尘氛,中岁夸腰脚,猿猱得旧群,乙亥二月写华山北峰南坐苍龙岭图,爰并题305.张大千芭蕉仕女镜心长眉画後尚惺忪,红豆江南酒面浓,别有闲情怨周棠,不将春色秘屏风,丙戌八月大千张爰.306.张大千 1934年作花鸟扇面镜心黄山有山樱桃,当秋结实朱,熊熊如火齐耀映山阿,予戏以崔白法图之,甲戌春日作画於吴中网师园寓庐,大千居士.307.张大千 1939年作花卉书法成扇(1)、己卯春日青城山中为章父仁弟写此,越二年辛巳七月莫高石室始得设色,一扇之成乃句三载,兄之疏懒可笑人也,爰(2)、既为章父作图复拈此诗.308.张大千 1943年作高士行吟图立轴虬龙夭娇结天垠,嘘气浮云护出春,早晚天风下山半,不知原是老苍鳞。
癸未二月写黄山松石,寄上涵青老长兄博笑,弟张爰莫高窟下.309. 张大千山水立轴题识:“浣尽缁尘入紫云,万竿沉绿染衣裙。
木莲花落灵根在,时有幽香习习闻。
大千居士爰。
”310. 张大千江波接海崖立轴题识:“林阴黝黑石离奇,浩荡江波接海崖。
可是夜来明月下,绿萝洞口泊舟时。
大千张爰。
”311.张大千 1948年作山水镜心题识:特立两豪峙,由来绝依附。
戊子十月张大千爰。
312.张大千 1931年作山水镜心偶忆青丘旧游,颇有小景堪入画者,因北宋人法写此。
观者又以予为学石涛也。
张大千春水归舟画上的诗句

张大千春水归舟画上的诗句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张大千春水归舟画作的概述
2.画上的诗句及其作者
3.诗句的意境与画作的关系
4.张大千的艺术成就
正文
张大千是我国近现代著名的画家,其画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地位。
张大千春水归舟画作,以其精湛的画技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为人们所称道。
这幅画上题有一首诗句,进一步增强了画作的意境。
这幅画上的诗句为:“春水初生,春林初盛,春风十里,不如你。
”这首诗句出自当代作家冯唐的手笔。
诗句以春天的元素展现了春天的美好,同时通过与张大千的画作相结合,展现了画中江南水乡的美景。
诗句中的意境与画作相互呼应,共同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春天画卷。
张大千春水归舟画作,以江南水乡为背景,展现了春天里水乡的美景。
画面中,河水波光粼粼,小船悠悠荡荡,树木葱郁,繁花似锦。
画作运用了中国传统的水墨画技法,将春天的景色表现得栩栩如生。
冯唐的诗句正是通过这些细腻的描绘,将春天的气息和美好的意境传达给了观者。
张大千在艺术上的成就,不仅体现在他的画作上,还体现在他对中国传统艺术的传承和创新。
张大千在绘画上汲取了古人的精华,同时又融入了自己的个性和创新。
他的画作,无论是山水、花鸟还是人物,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被誉为“东方毕加索”。
总之,张大千春水归舟画作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精湛的画技,为人们呈现了一幅美丽的江南水乡春景。
画上的诗句,更是为这幅画作增色不
少,使其意境更加丰富。
张大千题画诗欣赏(40)

张大千题画诗欣赏(40)3501.张大千 1939年作高士图立轴钤印:大千居士、张爰、三千大千题识:(1)、老松磊磊多奇节,冬无霜雪夏无热,根头更有千岁卷,向谁说与长生诀。
己卯春月大千张爰。
(2)、伯贤学兄别二十年来会青城山中小聚,旬日将还成都检此奉贻留念,弟大千记。
按:此件作于1939年,越年,张大千举家迁居青城山,在这里创作了很多闻名的作品。
青城山为道教圣地,远离喧嚣,环境极其清幽,足以沉淀去浮生乱世中滋生出来的那些纷烦。
张大千居青城山长达两年许,在这里创作的作品多达上千件。
从此,张大千之山水便无法离开青城山之绿,青城山这段经历也成为他一生师法自然的创作顶点。
这片故乡的浓绿一直化为他心中永远无法抹去的深情。
直到晚年,客居巴西的张大千,还精心绘制了巨幅《青城山全图》,以当卧游。
甚至发出了:‚看山还是故山青‛、‚如今能画不能归‛、‚平生梦结青城居‛的慨叹。
上款‚伯贤‛为谁已不可确考,然从张大千款识行文中可知,应为张氏旧交契友。
当张大千山居寂寥时,伯贤特地前来,与张大千在青城山中盘桓旬日,畅叙二十年契阔。
故友深情于此图依稀得之。
当伯贤将返成都时,张大千特地检出这件上一年(1939)精心之作相赠,也所谓曲遇知音者。
此图写一老者放旷不羁,卧于老松之下,悠然自在。
这种理想而浪漫的生活方式,也正契合张氏寓居青城山时的心境。
3502.张大千己卯(1939年)作松下高士图立轴纸本题识:乔松磊磊多奇节,冬无霜,夏无热。
根头更有千岁苓,知谁可语长生诀。
己卯八月大千张爰。
钤印:张爰、大千大利3503.张大千 1937年竹林高士图立轴纸本设色款识:子猷迳造其下啸咏徘徊自是雅人深致不必七贤六逸呼朋唤侣方为此君重也乡耕仁兄正之丁丑四月蜀人张爰时客故都钤印:张爰大千大利边跋:程十发(1921- )题:张大千竹林高士图程十发鉴题钤印:十发程印藏印:月秀丛房拜观3504.张大千松风高士图立轴款识:偃蹇崖上松,松皮白于书。
不知几千年,或恐化为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大千题画诗欣赏(44)3801. 张大千摩登仕女立轴设色纸本款识:乙酉十月戏写似星洲仁兄方家晒正。
大千张爰。
钤印:‚张爰‛、‚张大千‛、‚摩登戒体‛、‚大千毫发‛。
藏印:‚谛仙馆‛、‚衡山杨氏‛、‚谛仙馆珍藏书画至宝‛、‚曼石心许‛、‚四时皆好‛。
来源:原为‚谛仙馆‛旧藏。
注:一九三九年夏,大千先生与黄君璧游峨嵋山,在旅社候车时,他应君璧要求写《摩登仕女》送赠。
图中仕女侧面而立呈半身,手垂背后,结发髻,弯眉细目,穿旗袍,高领无袖,上臂击玉钏,束勒手帕,属当时流行的打扮装束。
附自书七律一首曰‚每逢佳士亦写真,欲恐豪端着点尘。
眼中恨少奇男子,腕下翻多美妇人。
短短袖衣饶别致,非非想天现全神。
画眉莫笑趋时样,此是摩登七戒身。
‛大千擅写人物,仕女题材亦是优而为之。
在此之前,其笔下美人多为古典造型,取法明人为着,以唐寅风格影响较明显。
但他聪明慧钏,对新鲜事物的触觉尤为敏锐,吸取变通,大胆尝试,引入画中以丰富其笔下的题材及技法,取材于现代装扮的《摩登仕女》即其一。
从传世画迹所见,上述作品或为此题材之滥觞。
大千在题跋又谓《君璧强予为时装》,实际上,他若缺乏日常细意观察及反复揣摩,焉能为人所‚强‛而速成之!一九四四年,他按此题材加以发展,写成另幅《时装仕女》。
只见体态丰胰的女郎,懒洋洋地头枕双臂,躺卧靠于圆形坐垫上。
双腿一屈伸、一斜伸,露出白皙肌肤;其面容娇怯妩媚,配合躺卧之坐姿,意态撩人,令观者不期然心神晃荡。
题诗内容亦局部修改为‚鬓发抛家云乱卷,修眉倾国玉横陈。
从君去作非非想,此是摩登七戒身。
‛从中可见画家创意转动之快,同一题材从端庄演变为妩媚,具相当诱惑性,更趋向于对人间美态的追求,也显示其创作力不会随年龄增长而缓止。
本幅写于一九四五年底,属同一题材中鲜有背景者。
图中仕女曲膝,背倚芭蕉树,席地而坐,双臂交迭,搁于膝上,各系玉钏一双,又戴镯子,穿素色旗袍,翠绿边饰,足登绿色露趾高根鞋,衣履色泽互称,身上服饰打扮与一九四四年本相近。
最大差别在于仕女姿势是端坐而非躺卧,故现全身,双膝屈曲处,旗袍下摆开叉部分一角垂地,双腿展露于外,镶有细花纹的内跨同时微露,其大胆程度未如四四年本,但若隐若现的含蓄手法更激发观者的想象!画上无题诗,钤‚摩登戒体‛印,出自方介堪刀下,以佛经‚摩登迦女‛故事作喻,警惕观者赏之勿妄生邪思淫念,与诗句‚从君去作非非想,此是摩登七戒身‛取意相类。
踏入五十年代,这类题材间或现于画家笔下,但再未见以更大胆手法处理者,反而头像或半身像的小品较多,如一九五三年赠蒋碧微的《仕女》及同年的《林黛画像》,其意义于这两帧四十年代的摩登仕女则大相径庭了!3802.张大千婴戏图镜心作品赏析:榴开百子乐天年婴戏图是张大千的人物画中较常见的题材之一。
婴戏图始于北宋画家苏汉臣(活动于1101-1125),在明清两代成为广受民间画家欢迎的吉祥题材。
张大千的婴戏图内容常常表现的是嬉戏中的儿童,并画上石榴以示多子多福之意。
笔法取法明代画家仇英,有时甚至采用梁楷简笔人物画法。
此幅《婴戏图》即以简笔画成,衣褶以浓墨勾写,用笔多方折;人物以淡墨细线勾勒面部,并在额头、鼻骨即下颌处施以白粉,这显然是受到明代画家唐寅(1470-1523)‚三白法‛的影响。
作者取百家之所长,精心的融入于自己的风格,令人赏心悦目。
3803.张大千东方朔镜心款识王母东邻劣小儿,偷桃三度到瑶池。
群仙无处追踪迹,却自持来荐寿卮。
唐寅。
六如居士东方曼倩,予凡见三本,一在北平厂肆,一在林氏半角草堂,一在寒斋。
皆书此诗,惟上款不同,画格不异。
爰。
印鉴人间乞食。
蜀中张爰。
大风堂。
张大千老后今长乐吉。
3804.张大千天女散花镜心款识:△偶听流莺偶结邻,偶从禅塌许相亲。
偶然一忘维摩疾,散尽天花不着身。
此去年六月避暑昆明湖上戏效定盦体绝句也,漫书画上。
大千居士。
△乙亥二月,拟唐人壁画笔法,蜀人张爰。
钤印:张爰私印(白文)、蜀客(朱文)、张爰(白文)、爰居士(朱文)、摩登戒体(朱文)、大风堂(白文)、人间乞食(朱文)散尽天花不着身这幅《天女散花》作于30年代,属于张大千人物画中期的风格。
从20年代末期至30年代初期的数年间,张大千开始探索工笔人物画画法。
这是张大千艺术生涯中的一大转变。
由追摹陈洪绶,进而转向明代的画家唐寅(1470~1524)、仇英(约1494~1552)和杜堇(约15世纪末~16世纪早期),这些画家兼工带写的折中主义画风成为张大千20世纪30年代前期绘画的主要特色。
此外,他还欣赏浙派画家吴伟(1485~1508)、郭诩(1456~约1528)画中表现出来的放逸的笔法,这些都被张大千吸收到自己的绘画中来。
这幅《天女散花》描绘了天衣飞扬的女仙,手持莲瓣,‚散尽天花‛的意象。
人物的衣纹行笔转折、顿挫较为明显,用笔方硬,保留早期用笔的特徵;人物的造型取自传为唐代吴道子的《天王送子图》和北宋武宗元的《朝元仙仗图》中的天女形象。
张大千于30年代早期得观这些名迹,并下过一番功夫,这一时期所作的古代仕女画多取材于此。
武宗元的人物向被认为具有唐代遗风,他的《朝元仙仗图》出自吴道子稿本,这就是张大千未至敦煌而在画题中所言‚仿唐人壁画笔‛的原因。
画中有乙亥年署款,即1935年。
据张大千自题中言此画作于‚去年六月避暑昆明湖上‛,可知此画作于1934年北京。
‚避暑昆明湖‛指的是,张大千自1933年起,曾数游京师,借居在溥心畲在颐和园的居所‚听鹂馆‛。
在京期间,张大千举办展览,获得书画界的广泛认可,与溥心畲并称为‚南张北溥‛,一时享誉京城。
此外,张大千还结识了京城的著名的京剧名家如梅兰芳,对京剧中仕女造型极为着迷。
据说,《天女散花》这一题材就是受到梅兰芳天女散花题材的启发而作的。
(张夕)3805.张大千梅花图镜心款识:八十叟爰,外双溪摩耶精舍涉事。
钤印:张爰之印信(白)鉴藏印:杨隆生珍藏(朱)3806.张大千 1971年作松壑幽居立轴题识:六十年嘉平月破四日之功,写寄鼎臣老弟,知予目疾稍瘳,堪舒远念也。
大千居士爰。
钤印:张爰之印、大千居士、辛亥、大千世界、得心应手、琴砚斋说明:上款鼎臣即刘国汉。
河北献县人,字鼎臣,哈密圪荅井有名的富商。
善于经营,聚财有方,曾读过私塾,热爱琴棋书画,兼喜收藏,对文物字画鉴赏很有造诣,曾在北京、成都、西安、兰州、敦煌开办商号,专营古玩书画,抗战时期还与张善孖、张大千等众多画家关系密切。
据刘鼎臣子女介绍,张大千曾有多幅作品以鼎臣为上款的作品赠送于刘鼎臣。
展览:‚中国近现代书画十二大名家精品展‛保利艺术博物馆,2011年。
20世纪40年代,张大千在敦煌临摹壁画时,与文物收藏家刘鼎臣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刘鼎臣是张大千兄长张善孖的朋友,在北京、成都、西安、兰州、敦煌等地都开办了文物商号,为张大千的敦煌之行提供了很多便利之处。
1943年,张大千在四川举办‚张大千临摹敦煌壁画展‛时,曾经对记者说:‚这两年多在敦煌的艰辛创作,离不开刘鼎臣先生的鼎力相助。
‛为了感谢刘鼎臣,张大千在离开敦煌时送给他60余幅画。
本幅作于1971年,时大千远居美国,因目疾稍瘳,特写此画寄给刘鼎臣,以免后者的挂念。
大千在患眼疾期间的作品并不多见,尤其此件,以传统笔法为之,整体精工整饬,更为难得之作。
本幅山水颇似青城山景,山峦呈S形绵亘蜿蜒,如巨龙盘踞辗转,笔墨雄浑恣肆,山色青翠葱茏,极尽变化之妙。
近景树木以石青铺底,以浓墨写出松针,以墨色晕化表现稍远距离的树木,仿佛树木逐渐消失在雾气中,造成空间虚化之感。
中景的山峦为画面主体,画家以杂而缤纷的线条、皴法塑造出山体的雄浑效果和坚硬的质感。
在一片清冷之中,左侧山岩的断层以赭石染色,再加之半山腰的数间屋舍,以暖色与青山深谷形成对照。
大千旅居海外,但时刻不忘家园的山水,其笔下的山水实际上是他魂牵梦绕的家园,他将一片思乡之情凝注在笔下,故其山水栩栩如有神在。
著录:《中国近现代书画十二大名家精品集(二)》第229页,保利艺术博物馆,2011年。
3807.张大千己卯(1939年)作幽居图立轴中国山水画透视法的形成,有着悠久的历史。
早在南北朝时期,宗炳的《画山水序》中就说:‚去之稍阔,则其见弥小。
今张绢素以远映,则昆阆(昆仑山)之形,可围千方寸之内;竖画三寸,当千切之高;横墨数尺,体百里之迥。
‛他说的是用一块透明的‚绢素‛,把辽阔的景物移臵其中,可发现近大远小的现象。
王维所撰《山水论》中,提出处理山水画中透视关系的要诀是:‚丈山尺树,寸马分人,远人无目,远树无枝,远山无石,隐隐如眉,远水无波,高与云齐。
‛可见当时山水画家都是重视透视规律的。
此作下方所绘树石屋舍,取石涛笔意。
画幅上部则是大千自己所创,透视上取鸟瞰法写之,登高望远,云海群山,苍茫辽阔。
张大千在落款处写到:‚此用鸟瞰法写,低者转在其上。
杜老诗‘决眥入飞鸟’,大是中国山水画理。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这是杜甫《望岳》诗中一句,意思是高天的云层在泰山广阔的胸间荡漾,鸟儿兴奋的飞入云层。
蜀人张大千登临青城山,登高望远,彼时的心境应如是,天高云阔,气象万千。
张大千以造化为师,酣畅淋漓,雄奇瑰丽,大千已入山水卧游之境! 3808.张大千己卯(1939年)作幽居图立轴中国山水画透视法的形成,有着悠久的历史。
早在南北朝时期,宗炳的《画山水序》中就说:‚去之稍阔,则其见弥小。
今张绢素以远映,则昆阆(昆仑山)之形,可围千方寸之内;竖画三寸,当千切之高;横墨数尺,体百里之迥。
‛他说的是用一块透明的‚绢素‛,把辽阔的景物移臵其中,可发现近大远小的现象。
王维所撰《山水论》中,提出处理山水画中透视关系的要诀是:‚丈山尺树,寸马分人,远人无目,远树无枝,远山无石,隐隐如眉,远水无波,高与云齐。
‛可见当时山水画家都是重视透视规律的。
此作下方所绘树石屋舍,取石涛笔意。
画幅上部则是大千自己所创,透视上取鸟瞰法写之,登高望远,云海群山,苍茫辽阔。
张大千在落款处写到:‚此用鸟瞰法写,低者转在其上。
杜老诗‘决眥入飞鸟’,大是中国山水画理。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这是杜甫《望岳》诗中一句,意思是高天的云层在泰山广阔的胸间荡漾,鸟儿兴奋的飞入云层。
蜀人张大千登临青城山,登高望远,彼时的心境应如是,天高云阔,气象万千。
张大千以造化为师,酣畅淋漓,雄奇瑰丽,大千已入山水卧游之境!3809.张大千 1969年作松石幽居镜心上款‚国兴‛为陈国兴。
陆军上校陈国兴是福建福州人,陆军步科毕业,曾入陆军参大十五期,由连营长,参谋长升驻兰屿鸟指挥官,再调任台湾大学法学院主任。
1949年当中国大陆政治风云色变时,张大千从台北回四川接家眷乘飞机往台。
新津机场难民众多,秩序大乱,狼狈不堪。
当时陈国兴担任国防部中校参谋,奉命后撤。
他在机场‚发现后面排队中有长须长者,同一位年轻女士,携带了不少行李及长轴国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