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429-2004 发电机定子线棒VPI绝缘规范(完成)
定子线棒介损标准

定子线棒介损标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定子线棒介损是电机运行过程中常见的故障之一,它会导致电机性能下降,甚至严重影响电机的工作效率和寿命。
为了保证电机的正常运行,我们需要建立一套定子线棒介损标准,以便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一、定子线棒介损的定义定子线棒介损是指电机定子绕组线圈之间或者绕组与铁芯之间产生的绝缘故障,导致电机绝缘介质被破坏,电流发生异常泄漏,最终影响电机的正常运行。
定子线棒介损通常表现为绝缘电阻下降、绝缘击穿等现象,严重的情况下会导致电机短路或者起火。
1. 绝缘电阻测量:通过测量定子线棒之间的绝缘电阻来判断是否存在介损情况。
一般来说,绝缘电阻值低于规定的标准值就意味着存在介损问题。
2. 绝缘击穿检测:在电机运行过程中,定期进行绝缘击穿检测,通过测量击穿电压和泄漏电流的大小来评估绝缘状态。
3. 红外热像仪检测:利用红外热像仪检测电机定子线棒的温度分布,通过观察热点位置和大小来判断是否存在介损问题。
4. 损伤分析:定期对电机进行损伤分析,包括放大检查绕组、绝缘层和铁芯等部分,判断是否存在异常磨损或损伤情况。
定子线棒介损标准应该遵循以下原则:1. 可靠性:标准应该具有可靠性,对电机的工作状态和性能产生明显影响的问题都应该包含在内。
2. 易操作性:标准应该简单明了,易于操作,在实际工作中能够快速判断电机的介损情况。
3. 实用性:标准应该具有一定的实用性,能够针对不同类型的电机和不同工况下的介损问题进行有效的判断和处理。
4. 可比性:标准应该具有可比性,不同企业、不同电机之间的介损标准应该是统一的,便于对电机进行跨地区、跨企业的比较。
在制定定子线棒介损标准时,应该考虑到电机的额定功率、额定电压、额定转速等参数,同时也需要结合电机的使用环境、工作条件等因素,综合考虑制定标准的具体数值和判断依据。
1. 绝缘电阻:定子线棒之间的绝缘电阻应该大于等于规定的数值,否则应判断为介损。
3. 热点分布:定子线棒的热点分布应该均匀,不存在异常的热点,否则应判断为介损。
VPI浸漆处理前电机产品零部件清洁度标准

南京迪瓦机械制造有限公司VPI浸漆处理前电机产品零部件清洁度标准文件号编制批准日期分发号版本号1、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需VPI(真空压力浸漆)绝缘处理的各类电机产品零部件。
2、定子2.1机座表面应无可见油脂、污垢、氧化皮、锈斑以及焊接和油漆引起的任何附着物。
机座表面无附着赃物(包括运输过程)。
2.2铸件定子还应无粘砂,夹砂。
机座表面涂刷H06-2铁红环氧脂底漆部分必须无皱皮,无疏松的油漆层及杂物(不允许用F06-1铁红酚酸等其他底漆)。
2.3机座内部无任何杂物(特别不允许有铁销等导电异物)。
定子铁芯无锈斑、油污、积灰。
无任何残留的异物。
2.4绕组端部绝缘无损,决不允许绕组表面有油污斑迹(包括吊运过程手套痕迹)及灰尘。
无任何嵌线后残留的异物。
2.5严格控制脱模剂的使用决不允许有多余脱模剂存在,特别是不允许脱模剂滴落到绕组表面。
2.6外压装定子按湿热带产品要求加工的外压装定子零部件不允许用C04醇酸黑磁漆。
定子铁芯通风槽内应无可见的油污、氧化皮等其他杂物。
转子(电枢)3.2.1转子铁外圆及转轴各档无锈斑、油污。
VPI绝缘处理前,去除M10超薄型不干性成膜型高效防锈油(需VPI绝缘处理的转轴绝不允许用5743硬膜防锈油)。
3.2.2绕组端部绝缘无损决不允许绕组表面有油污斑迹(包括吊运过程手套痕迹)。
无纬带要烘干,运输和摆放过程中不允许有落地的痕迹。
无任何嵌线后残留的异物(特别是导电物质)及灰尘。
3.2.3严格控制脱模剂的使用,不允许有多余脱模剂存在,特别是不允许脱模剂滴落到绕组表面。
4、其他零部件4.1磁极4.1.2铁芯无锈斑,油污。
磁极螺孔内无铁屑,铁粉及其他杂物。
4.1.3线圈表面无油污、斑迹。
4.1.4带压紧工具的主极要严格控制脱模剂的使用进行脱模处理,不允许有多余脱模剂存在,特别是绕组表面不允许滴落脱模剂。
4.2线圈4.2.2所有线圈表面无油污、坑脏痕迹、积灰。
4.2.3直流电机主极线圈、换向极线圈带压紧模具的要严格按照规定进行脱模处理,并清除多余脱模剂。
大型发电机定子线棒VPI 绝缘耐盐雾湿热性能研究

[摘 要] 在模拟海洋气候条件下进行了 VPI(Vacuum Pressure Impregnation)定子线棒主绝缘材料耐盐雾湿 热老化试验。首先检测不同老化周期时 VPI 绝缘的吸水率,并对吸水率变化进行了拟合分析。其次利用宽频 介电阻抗谱仪检测不同试验周期和测试温度时,VPI 绝缘中的胶黏剂的介电性能的变化;利用傅里叶红外光 谱检测了 VPI 绝缘中未固化和固化后的胶黏剂胶块在盐雾湿热老化前后的红外谱图。最后检测不同盐雾湿热 周期时 VPI 绝缘的介电性能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VPI 绝缘耐盐雾湿热老化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关键词] 盐雾湿热试验;绝缘材料;介电性能;傅里叶红外光谱;吸水率 [中图分类号] TM303.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0-3983(2020)05-0018-06
.com.cΒιβλιοθήκη . All R15i0g0h40t,sChRinea;s4e.rSvtaetedK.ey Laboratory of Hydropower Equipment(HILEM), Harbin 150040, China;
5. National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Hydropower Equipment, Harbin 150040, China) Abstract: The salt spray and humidity thermal ageing tests for the VPI(Vacuum Pressure Impregnation) stator coil main insulation materials were carried out under simulated ocean climatic condition. Firstly, the water absorption rate of the VPI materials was measured under different ageing cycles. The change of the water absorption rate was analyzed by fitting method. Secondly, the change of dielectric characteristics of adhesive in the VPI insulation were measured by the broadband dielectric spectrometer at different ageing cycles and measuring temperatures. The infrared spectroscopy of the uncured adhesive in VPI insulation was measured, and the infrared spectroscopy of the cured adhesive was measured before and after the ageing tests. Lastly, the change of dielectr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VPI insulation materials were measured by the broadband dielectric spectrometer at different ageing cycles and measuring temperatures. The test results show that the ageing resistance of the VPI insulation in the salt spray and humidity thermal tests may be improved further. Key words: salt spray and humidity thermal tests; insulation material; dielectric characteristic;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water absorption rate
电气设备绝缘电阻测试技术标准

电气设备绝缘电阻测试技术标准电气设备绝缘电阻测试技术标准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电气设备绝缘电阻测试技术内容和要求。
2 技术要求2.1 高压配电装置绝缘电阻测试2.1.1 可动部分绝缘电阻,用2500V摇表测试,不低于1MΩ。
2.1.2 高压主回路的绝缘电阻,不低于250MΩ。
2.1.3 测量绝缘电阻时应断开高压保护回路。
2.2 交流电动机绝缘测试(运行中)2.2.1 定子额定电压在1000V以上的,在接近运行温度时,用2500V 摇表测量,定子不小于1MΩ,转子电阻不小于0.5MΩ。
2.2.2 定子额定电压在1000V以下的,用1000V摇表测量,绝缘值不小于0.5MΩ。
2.2.3 额定电压在1000V以上的电机,需要测量绝缘吸收比,在1000V以下的,不需要测绝缘吸收比。
2.2.4 绝缘吸收比可判断电阻绝缘绕组应受潮,其吸收比系数R60/R15应不小于1.3,其中R15分别表示兆欧表摇60s、15s时的绝缘电阻比值。
2.3 交流电动机修复后绝缘电阻测试2.3.1 修复后电机测量绕组相与相、相与地之间的绝缘电阻,对于绕线式转子电动机,还应测量转子绕组的绝缘电阻。
2.3.2 对于额定电压在500V以下的电机用500V摇表测量,500V~3000V之间的电机用1000V摇表;3000V以上的电机用2500V的摇表。
2.3.3 500V以下的电机,修复后的绝缘电阻不低于1 MΩ,500V 以上的电机,修复后绕组的绝缘电阻不低于5 MΩ。
2.3.4 修复后的大容量电机,还应测试绝缘吸收比。
2.4直流电动机修复后绝缘电阻测试2.4.1 直流电机绕组的绝缘电阻,应在热态或温升试验后立即进行测定,应不低于下列所求得的数值。
式中:R----电动机绕组热态绝缘电阻,MΩ;U N----电动机的额定电压,V;P N----电动机的额定功率,KW。
2.4.2 直流电机在冷态时,绝缘电阻按绕组的额定电压计算,每千伏不低于1 MΩ。
绝缘监督实施细则(电气)

修订控制表绝缘技术监督实施细则第一章目的第一条为加强国华呼伦贝尔发电有限公司电气绝缘技术监督管理,贯彻执行根据国家和行业有关的标准、规范,制度、反事故措施,以及《电力设备交接及预防性试验标准》,特制定本细则。
第二章适用范围第二条本细则适用于国华呼伦贝尔发电有限公司绝缘技术监督生产管理。
第三章引用标准及关联制度第三条引用标准本制度执行国家、行业的各类技术规范,本公司各类检修、运行规程和规章制度其中包括《电力工业技术监督规定汇编》国电安运技[1998]20号《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国电安[2000]589号《火力发电厂设计技术规程》 DL 5000—2000《透平型汽轮发电机技术要求》GB/T7064—1996《电力变压器第一部分总则》GB1094.1—1996《电力变压器第二部分温升》GB1094.2—1996《电力变压器第三部分绝缘水平和绝缘试验》GB1094.3—85《电力变压器第四部分承受短路的能力》GB1094.5—85《三相油式电力变压器技术参数和要求》GB/T6451.1—1995《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 DL/T621—1997《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 DL/T620—1997《交流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 GB11032—2000《高电压试验技术第一部分:一般试验要求》 GB/T16927.1—1997《高电压试验技术第二部分:测量系统》 GB/T16927.2—1997《高压输变电设备的绝缘配合》 GB311.1—1997第 1 页共 18 页《电力变压器选用导则》 GB/T17468—1998《电压互感器》 GB1207—1997《电流互感器》 GB1208—1997《高压架空线路和发电厂、变电所环境污区分级及外绝缘选择标准》 GB/T16434—1996《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 GB50217—94《电气装置安装工程高压电器施工及验收规范》 GBJ147—90《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力变压器、油浸电抗器、互感器施工及验收规范》 GBJ148—90《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169—2006《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旋转电机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170—2006《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168—2006《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 GB50150—2006《现场绝缘试验实施导则》 DL474.1—6—92《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DL/T596—1996《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现场交接试验规范》 DL/T618—1997《气体绝缘金属封闭电器现场耐压试验导则》 DL/T555—1994《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运行及维护规程》 DL/T603—1996《电力系统通信站防雷运行管理规程》 DL/T548—94《大型汽轮发电机定子绕组端部动态特性的测量及评定》 DL/T735—2000《带电设备红外诊断技术应用导则》 DL/T664—1999《电力全过程技术监督管理》第四条关联子系统GHFD-02-04 技术监督工作制度第四章专用术语定义第五条高电压绝缘专业技术监督:包括过电压保护、绝缘配合、电气设备绝缘技术监督及防止污秽闪络等几个方面的工作,是防止电气设备绝缘损坏和事故,保证发电厂安全和经济运行的重要措施,也是一项经常性的技术管理工作,它贯穿于设备选型、设计、制造、安装、调试、运行、检修和技术改造的全过程,其主要任务是通过试验,检修运行2及时发现和消除绝缘缺陷,提高设备健康水平预防发生绝缘事故,应切实做好这项工作。
定子线棒介损标准

定子线棒介损标准如下:
定子线棒的介损标准通常指的是在额定电压范围内的介电损耗要求,这是评估电机绝缘性能的重要指标。
具体来说:
1. 绝缘技术要求:对于额定电压为6.3kV~20kV级的高压发电机(包括汽轮发电机、水轮发电机),其定子线棒通常采用VPI(真空压力浸渍)工艺来满足绝缘技术的要求。
这种工艺能够确保绝缘材料充分渗透到绕组的每一个角落,提高绝缘的均匀性和可靠性。
2. 耐热等级:定子线棒的绝缘耐热等级通常为F级,这意味着绝缘材料能够承受较高的温度而不会损坏,确保电机在长时间运行中的可靠性。
3. 介损及电容测量:在进行介损测量时,会使用专业的介损测试仪,如AI6000精密电桥介损测试仪。
测试时采用反接法,电流量程为0~7A,并使用外标准,标准电容为100pF。
试验电压由串联谐振装置输出,通过测量流经介损仪的电流来确定介损值。
4. 标准规定:具体的介损标准值应根据相关电力行业的规范或制造商的技术规格来确定。
这些标准会详细规定在不同温度、频率和电压条件下的介损限值。
5. 质量控制:在生产过程中,定子线棒的介损测试是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有助于确保电机的长期稳定运行。
6. 维护检测:在电机运行过程中,定期进行介损测试可以帮助发现潜在的绝缘问题,及时进行维护和修复,避免发生故障。
综上所述,定子线棒的介损标准是确保电机绝缘性能和运行可靠性的关键指标,需要根据具体的电机类型和应用环境来选择合适的测试方法和标准值。
发电机的绝缘测试规定

发电机的绝缘测试规定发电机型号:QFSN-350-2 型三相同步汽轮发电机;额定容量:412MV A;额定功率:350MW;额定功率因数为0.85(滞相);发电机定子额定电压为20kV;额定定子电流:11.887kA;发电机定子、转子绝缘等级均为F级;温度限值定子线圈极限温度:80℃;转子线圈极限温度:110℃;定子铁芯极限温度:120℃;额定转速为3000r/min,频率为50Hz。
发电机定子绕组采用双回路并联,Y 型接线,中性点采用高电阻接地。
发电机冷却方式为水-氢-氢,即定子绕组直接水内冷,转子绕组直接氢内冷,定、转子铁芯氢冷。
发电机测绝缘规定:1、发电机在启动前或停机后,应测量发电机及励磁回路各部分绝缘电阻值,并记入绝缘记录薄。
2、发电机如果电气回路无工作,且停机时间不超过24小时。
启动前可不测绝缘电阻,但停机后必须测量,以便与上一次阻值相比较。
3、定子通水状态下,用发电机专用绝缘绝缘测定定子绕组绝缘电阻,吸收比R60/R15≥1.3,阻值与上一次比较不低于上次的1/3~1/5。
4、发电机转子绕组绝缘用500V绝缘仪进行测量,其绝缘电阻大于10MΩ。
5、禁止用绝缘仪对微机调节柜、整流柜测量绝缘电阻,如必须测量时由检修人员进行,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防有关设备损坏。
6、励磁变压器的低压侧一般不进行绝缘电阻的测量,如需对其进行绝缘电阻测量时,应将整流桥输入交流电源闸刀断开,测量完毕后合上。
7、汇水管绝缘用万用表进行测量,其绝缘电阻大于30kΩ。
(若低于30kΩ时,证明定子冷却水电导率不合格)8、励磁台座绝缘用500V/1kV绝缘仪进行测量,其绝缘电阻大于1M Ω。
发电机绝缘电阻测量的位置:1、发电机定子绕组测绝缘时,首先将发电机汽端、励端汇水管短接后引至水阻仪接地端,外壳引至水阻仪接地端。
2、发电机测绝缘的实际位置:(1)、发电机出线盒处;(2)、发电机封闭母线与励磁变处。
发电机转子绕组测绝缘的位置:(1)、发电机转子进线盒处;(2)、发电机灭磁开关处。
高压大中型电动机绝缘结构的设计研讨

高压大中型电动机绝缘结构的设计研讨摘要:纵观电机发展的历史,电机单机容量的增大和技术提高,都是以电机绝缘技术水平的提高为前提的。
作为电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定子绕组是影响加工费用、运行可靠性和电机寿命的一个关键部件。
随着电机行业的不断发展,需要开发更薄、更先进的绝缘结构。
减薄绝缘结构意味着相同容量的电机可以缩小体积,提高产品的先进性和竞争力。
制造更加先进的电机,绝缘系统是阻碍发展的瓶颈,特别是作为电机核心的定子绕组的绝缘系统,是绝缘技术的关键。
因此,研究绝缘厚度的减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发电机;高压交流电机;绝缘技术目前我国高压交流发电机已形成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超超临界火电和核电的百万千瓦级汽轮发电机绝缘系统和可达 800 MVA 的水轮发电机绝缘系统,正在研制百万千伏安的水轮发电机绝缘系统。
发电机绝缘体系发展到由多胶模压绝缘体系与少胶 VPI绝缘体系并存的两种 F 级绝缘体系。
该电机LD-F 绝缘体系采用了少胶粉云母带连续包绕整体 VPI 浸渍环保型环氧酸酐无溶剂浸渍树脂、绝缘系统设计囊括同步电机、异步电动机、变频调速电机等设计电压高达13.8 kV,绝缘结构中的绝缘厚度和定子绕组绝的电气、机械和其他性能均达国际先进水平。
一、电机电枢绝缘结构1、电枢绕组绝缘。
电枢绕组绝缘结构随绕组结构型式不同而有所区别为了提高防潮性能,大型直流电机电枢绕组一般采用连续式绝缘。
匝间绝缘作用是绝缘同一线圈中的相邻元件,只承受片间电压。
大型直流电机匝间绝缘一般采用裸铜线外半叠包一层 0.1 毫米云母带,或直接采用高强度漆包双玻璃丝包线。
中、小型电机一般采用双玻璃丝包线即可。
保护布带。
主要保护主绝缘免受机械损伤。
一般 B 级绝缘电机采用 0.1 毫米玻璃丝带半叠绕或平绕一层。
F 级薄膜绝缘一般不用保护布带,有时为可靠起见,也用 0.1 毫米玻璃丝带半叠绕一层。
电枢绕组端部绝缘。
绝缘方式和材料一般和直线部分相同,仅是对地绝缘比直线部分可少包 1-2 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次配胶需要的J0406B固化剂脂量=环氧树脂量×0.26g
J0406上胶玻璃布制作:
将无碱玻璃布(无纺布)(四块,每个端部两块)平铺在干净的聚酯薄膜上,用0.5”毛刷将配制好的室温固化环氧树脂胶均匀地涂抹在玻璃布上,待用。
将塑料杯中残留的树脂均匀涂抹在端部两排绕组线的下排绕组线上,随后将涂抹好的J0406上胶玻璃布树脂面朝上放置在两排绕组线间,每个端部的两块上胶玻璃布或上胶无纺布搭接50mm。立即合并两排绕组线,外用0.025mm厚的聚酯薄膜或PVA薄膜裹包1层,并用聚酯薄膜粘带固定。端部弯形后,加热到60℃~80℃,保温固化0.5h。
7线棒防晕处理
按照DB1046防晕规范进行。
8绝缘试验
8.1导线直线部分绝缘固化完成后进行股间绝缘短路试验。交流试验电压值见表1。
8.2线棒绝缘介质损耗测试按DB 346执行。
8.3线棒防电晕试验按DB 522执行。
8.4线棒交流耐电压试验按照DB315执行。
8.5 绝缘性能试验有特殊要求时,按专门技术文件的规定执行。
B ——最大换位绕组线厚度尺寸,mm。
K —— 换位填充材料的厚度,K值随绕组线的厚度不同,选用不同厚度。
K1——排间绝缘、换位绝缘及换位填充修正系数,K1= 1.15~1.35。
注1):若根据式(1)计算得出的换位填充宽度小于单股绕组线的宽度尺寸,使用1层2.0mm的热固性环氧填充腻子J0305;若根据式(1)计算得出的换位填充宽度大于导线的宽度尺寸,使用2层2.0mm的热固性环氧填充腻子J0305。
9. 如线棒的绝缘厚度可增加20%,导线只需要倒圆,不要求露铜和内均压层处理。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标准化室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研究试验中心负责起草
本标准编审人员:
编制
校核
标检
审查
审定
批准
会签:
单位
签名
单位
签名
单位
签名
工艺部
设计部
分发
单位
份数
单位
份数
单位
份数
单位
份数
线圈分厂
6
质保部
3
汽发设计
4
标准化室
1
线圈工艺
4.9
4.10引线头用0.06×25mm聚酯薄膜粘带扎紧固定。
4.11
4.12导线直线部分固化
4.13
固化参数:保温温度为170℃~180℃,保温时间1h,卸摸温度小于或等于130℃。
4.8导线处理:将导线的四个棱角倒圆,倒角半径为2mm~3mm。导线棱角倒圆后,要求导线棱角处有露铜点;若无露铜点,用砂布砂磨导线两个大面的边缘,确保导线大面边缘的第1或第2根股线上有露铜点;同一边两露铜点间的距离不大于300mm。换位填充末端呈斜坡状过渡,换位末端外导线的两小面平整,换位填充呈斜坡状过渡长度不小于30mm。
表4
额定电压kV
10.5
13.8
15.75
18
20
长度mm
75
100
110
120
120
注:电压等级为6~7kV线棒不进行内均压层处理。
4.10.3涂刷导线的另一边,形成如图2所示的两个“U”型条。
图2内均压层截面示意图
4.10.4 涂刷完后在室温下晾干24h及以上(环境湿度不大于65%时);或先在室温下晾干2h,再在80℃100℃下烘焙2h及以上(环境湿度大于65%时)。
表6(a):槽部线棒绝缘厚度和云母带包扎层数一览表
额定电压(kV)
6.3
10.5
13.84
15.75
18
20
云母带半叠包层数(层)
6
9
11
12
14
15
单面绝缘厚度(mm)
1.6
2.4
3
3.3
3.8
4.1
云母带包扎厚度(mm)
1.8
2.7
3.3
3.6
4.2
4.5
压缩量(%)
13
13
10
9
11
10
表6(b):端部线棒绝缘厚度和云母带包扎层数一览表
排间绝缘
环氧预浸渍玻璃毡布
J0401
1.0
排间衬垫一层
4.2直线部分排间绝缘
4.3
导线直线部分垫一层环氧预浸渍玻璃毡布J0401,长度为换位填充长度两端各加30mm~40mm;若需接头,接头处对接整齐,不允许搭接。
排间绝缘材料的宽度尺寸为导线槽部高度尺寸减去2倍绕组线的厚度和换位垫片厚度,公差为+0/-1mm。
每个端部由两块组成,中部搭接长度为50mm。
(3)环氧树脂胶J0406的制备和使用
配比:
环氧树脂J0406A 100
固化剂J0406B 35
根据1只线棒的使用量按配比配制环氧树脂胶J0406。称量环氧树脂和固化剂,混合搅拌均匀后立即使用。
树脂量的确定:树脂用量为350g/m2;
一次配制J0406树脂总量=350×使用玻璃布的面积(m2)(g)
注3:用万用表测试表面电阻率。在测试内均压层的表面电阻率时,要求每只导线的每个小面沿长度方向均匀测试不少于6点,每点的表面电阻率为2×102Ω~2×104Ω。按表5规定记录测试值。
表5
导线编号
测试面
各测试点表面电阻测试值(Ω)
日期
测试人员
1
2
3
4
5
6
5线棒主绝缘
6
5.1主绝缘结构
根据线棒电压等级按照下表6选择绝缘。
额定电压(kV)
6.3
10.5
13.8
15.75
18
20
包扎层数
5
8
10
12
13
14
单面绝缘厚度
3.96
4.29
4.62
包扎厚度(mm)
1.5
2.4
3
3.6
3.9
4.2
计算压缩量(%)
-0.10
-0.10
-0.10
-0.10
-0.10
-0.10
注1:以上绝缘厚度是单边绝缘厚度。
绝缘名称
高度方向
宽度方向
空心铜线厚度尺寸(mm)
铜线宽度尺寸
<3.5mm
3.5~5mm
>5mm
<7mm
7~12
>12
换位绝缘
0.80
1.00
1.20
-
-
-
换位填充
-
-
排间绝缘*
-
--
-
0.40
0.50
0.60
内均压层
0.10
-
-
-
注:指换位铜线厚度,如双根铜线一起换位,为双根铜线的厚度
按照两排铜线计算的排间绝缘厚度,多排铜线的排间绝缘厚度=排间绝缘厚度×(排数-1)
DB346介质损失角测试规范
DB 522 高压电机定子线圈防电晕试验规范
DB1406高压电机定子线棒涂敷型防晕规范
DB1430 发电机定子线棒VPI浸渍烘焙规范
DB1426.1 VPI浸渍树脂3407使用管理规定
DB1427.1 少胶云母带366.55-30使用管理规定
DB1427.6 少胶云母带366.55-30安全数据手册
4.10.5 在低阻漆943或EP1固化后,测试内均压层的表面电阻率,要求表面电阻率为
2×102Ω~2×104Ω。
注1:低阻漆943或EP1在从包装桶内倒出前需充分搅拌均匀(使用手工搅拌或机械搅拌,搅拌时间不少于5min.)。
注2:在涂刷前,取适量的、搅拌均匀的低阻漆943或EP1,加入漆量的1%1.5%158干燥剂并充分搅拌均匀后再进行涂刷。
按表6规定的包扎层数包扎少胶云母带366.55-30,包扎张力40~50N。云母带包扎完成后,检查线棒绝缘厚度或包带周长。端部R段包扎一层0.025×20mm宽度的Tedlar薄膜,在线棒云母带外面半叠包二层0.04×20mm的聚丙烯薄膜带(PP带)。
6线棒VPI处理
按照DB1430发电机定子线棒VPI浸渍烘焙规范进行。
*注:换位节距/绕组线宽度之比在5以内的线棒高度尺寸需要增加适当余量。
表 3 导线槽部绝缘材料一览表
绝缘名称
材料名称
型号
规格
使用方式
换位绝缘
F级环氧桐马柔软云母板
F-4或X140
0.25
导线上下小面换位交叉处各塞垫一层
换位填充)
热固性环氧填充腻子
或环氧粉云母板
J03051或
2.0
上下小面各垫一层
J0966
4.4换位绝缘
4.5
采用0.25 F级环氧桐马柔软云母板F-4或X140,每个换位处垫1层;垫换位绝缘时,换位绝缘应以换位剪切点为中心,在换位剪切点的两端均匀分布。换位垫片的长度为换位节距减去2mm,宽度为导线宽度尺寸减去0.5~1mm。
换位节距长度如果大于65mm,换位绝缘尺寸见图纸规定。
4.6换位填充
4.9导线端部绝缘
4.9.1端部为直线形状,根据其长度不同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
股线短路试验通过后,用0.15×10mm无碱玻璃布硅酮胶带304固定导线端部,将聚酯薄膜热收缩管套在线棒端部,用热风机吹热收缩薄膜袋使其收缩紧固线棒端部铜线束。
4.9.2线棒端部形状为渐开线或圆弧形状
4.9.3
4.9.2.1股线短路试验通过后,将导线端部两排铜线分开,用0.06mm厚度的聚酯薄膜粘带101每300~400mm粘接一道固定,两排间衬垫一层现场制作的上胶玻璃布J0406。从直线排间绝缘末端开始垫至引线R切点。
6.2云母带包扎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