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第四节世界的聚落导学案

合集下载

世界的聚落 导学案 2021-2022学年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世界的聚落   导学案     2021-2022学年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第三章第四节世界的聚落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聚落的主要形式,聚落的形成、发展及城市遇到的问题。

2. 学会分析民居与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关系。

3.了解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主要意义。

【重点、难点】重点:城市、乡村聚落的差异和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主要意义。

难点:分析民居与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关系。

【教学方法】读图指认法、讲授法、练习法【教具使用】“乡村游”的视频,教材图文以及师生搜集的世界各地民居、中国世界文化遗产图片等。

【教学过程】一、自主学习:1.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和。

2.城市在发展过程中会产生一系列的城市问题,如:交通拥堵、、、等问题。

3.乡村民居大多依山傍水,沿、或分布。

4.在中国,云南、山西等古城,以及古村落、土楼等民居也得到妥善的保护。

二、探究展示1.聚落的形态(1)阅读教材第60~61页文字和图3-17、3-19、3-19,完成“城市与乡村的差异”表格地形、气候、资源、交通等方面分析)地形:气候:资源:交通:【活动】1.读教材图3-20至3-25,想一想,城市发展过程中还会产生哪些问题?并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建议。

2.读教材第63页“活动”:(1)想一想,你能解释下面两种民居建筑特色形成的原因吗?(2)读图3-27、3-28,说出下列民居的建筑特色?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什么关系?3.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1)读教材第64页文字,说一说,世界文化遗产有哪些价值?(2)读教材第64页文字,说一说,如何保护世界文化遗产?(3)读教材第64页文字,列举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拓展阅读】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我国为保护文化遗产,1985年11月22日,加入了《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

截至2019年7月6日,中国已有55项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中世界文化遗产37项、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4项、世界自然遗产14项,在世界遗产名录国家排名中国与意大利并列第一(55项)。

三、提升反馈:1.周末“乡村游”成为“城市森林”人的休闲去处。

2021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三章 第四节 世界的聚落导学案(无答案)

2021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三章 第四节 世界的聚落导学案(无答案)

2021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四节世界的聚落导学案(无答案)第三章第四节《世界的聚落》学习目标:1、了解聚落的主要形式、聚落的形成和发展。

2、能举例说出聚落的位置、分布、形态、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3、了解保护聚落方面的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

4、了解城市的发展过程,能够分析居民与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关系。

教学重点:聚落的形成和发展与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联系: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教学难点:聚落的形成和发展与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联系;居民与自然环境及人类活动的联系。

教学过程:利用城市和乡村的景观图片导入新课。

预习导航:预习课本P51-P55,完成下列问题。

1、人类的居住地――聚落,包括、两种主要形式,一般来说,先有聚落,后有聚落,或者是在前者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2、聚落不仅是人们的居所,也是人们进行生产和活动的场所。

3、在一些河流下游的平原地区,工农业比较发达,聚落分布比较。

4、下列因素有利于聚落的形成和发展的是() A土壤贫瘠 B水源充足 C自然资源丰富 D 地形崎岖 5、下列属于西亚房屋特点的是() A防潮 B保温 C隔热 D防风合作探究,展示交流学习任务(一)聚落的形态 1、聚落有哪些主要形式?2、城市和乡村有什么区别?3、聚落的分布在世界各地极不平均,什么样的地区才比较容易形成聚落?学习任务(二)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各小组推选代表展示课前收集的有关世界文化遗产的图片,并向大家介绍图片的内容1、图片展示后,请大家思考:图片给你带来了哪些思考?2、你认为保护世界文化遗产有何意义?1小结:反馈练习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从规模上看,聚落有大有小 B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城市和乡村 C城市、乡村各具有不同的景观特色 D城市的居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城市中的人居住条件相对拥挤 B乡村居民的居住地相对分散 C规模较大的乡村居民点叫小城市 D规模较小的乡村居民点叫村庄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乡村居民有的集中,有的分散 B早期居民临河、临湖分布的现象相当普遍C我国南方的民居多为平顶 D我国北方地区的民居墙体厚,屋内建有火炕 4、将下列各地的建筑特色及与其相关的原因连起来减少环境污染青岛市区的绿化、美化改善交通拥挤状况北京修建了许多立交桥扩大城市化区域青岛附近将建几个新城改善城市环境北京限制重工业污染教学反思2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世界的聚落》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世界的聚落》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

课题:第三章第四节世界的聚落
一、【学习目标】
1.了解聚落的主要形式、聚落的形成和发展。

2.能够分析民居与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关系。

3.了解保护聚落方面的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

二、【学习重点】聚落的形态;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措施
1 关于乡村与城市聚落景观差异的描述,正确的是()
A.城市自然景观改变小、建筑密而高 B 乡村道路纵横交错,网线密集
C.城市人口密度大,商店、学校多 D乡村人们工作节奏快、文化生活
2、“墙体相对单薄,门窗开得较大,并建有较完备的排水系统。

”这种房屋主要分布在()
A、炎热多雨的地区
B、寒冷多雨雪的地区
C、温暖干燥的地区
D、温暖多雨雪的地区
3、我国著名历史古城平遥和丽江古城,分别位于()
A、陕西省和四川省
B、江苏省和云南省
C、陕西省和云南省
D、山西省和云南省
4、黄土高原地区人民传统居住的主要形式是()
A、竹楼
B、冰屋
C、四合院
D、窑洞
5、不利于聚落形成的因素是()
A、水源充足
B、山地崎岖
C、资源丰富
D、交通便利。

初中地理-世界的聚落学案 最新

初中地理-世界的聚落学案 最新

第3章第4节世界的聚落
人类可以说是喜欢群居的“高级动物”
城市与乡村景观方面的差别。

乡村的差别;并由学生课前做好小课件,上讲台当小教师,与其他同学
信息流通快
教师可进一步引导学生从人口规模、从事的生产劳动等方面来讨论城市我们就可以知道,人口分布不均,也反映聚落的分布情况。

那么,结合
组,展示课前搜集的“东南亚的高脚屋”
东南亚的高脚屋
因纽特人的冰屋
二、聚落与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关系
通过学生小组分工合作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物,。

《第三章第四节世界的聚落》学历案-初中地理湘教七上

《第三章第四节世界的聚落》学历案-初中地理湘教七上

《世界的聚落》学历案(第一课时)一、学习主题本课学习主题为“世界的聚落”,旨在让学生了解不同地域的聚落特点、形成原因及其与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聚落的基本概念、分类以及聚落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从而加深对人类居住环境多样性的认识。

二、学习目标1. 知识与理解:掌握聚落的基本概念,了解世界各地聚落的类型与特点,认识聚落形成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地图、观看视频等途径,培养学生的地理信息获取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不同地域文化的尊重与理解,增强环保意识与可持续发展观念。

三、评价任务1. 知识理解评价: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检验学生对聚落概念及分类的理解程度。

2. 技能应用评价:要求学生完成一份聚落类型与特点的归纳总结报告,评价其信息获取与整理能力。

3. 情感态度评价: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参与度,评价其对不同地域文化的尊重与理解程度。

四、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不同地域的聚落图片,引导学生谈论聚落的特征及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讲解:介绍聚落的基本概念、分类及特点,通过地图、视频等多媒体教学资源,让学生了解世界各地聚落的分布与特点。

3. 小组活动:学生分组讨论不同类型聚落的形成原因及其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每组准备发言提纲。

4. 分享交流:各组代表上台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学生补充和提问,教师点评并总结。

5.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聚落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及其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重要性。

五、检测与作业1. 课堂检测:进行一次简单的聚落知识问答,检测学生对本课知识的掌握情况。

2.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个感兴趣的聚落,通过网络或书籍等途径收集相关资料,完成一份关于该聚落类型、特点及形成原因的归纳总结报告。

六、学后反思1. 教师反思:教师在课后对本次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与优点,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

河北省遵化市小厂乡松棚营中学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 第四节 世界的聚落》导学案(无答案) 湘教版

河北省遵化市小厂乡松棚营中学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 第四节 世界的聚落》导学案(无答案) 湘教版

《第三章 第四节 世界的聚落》【学习目标】:1. 了解聚落的主要形式,聚落的形成和发展。

2. 能举例说明聚落的位置、形态、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3. 了解保护聚落方面的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自主学习】:预习任务一:看课本p51找一找怎样才形成聚落 。

聚落的两种形式是 和 。

、收集资料城市、乡村景观图片说明城市居民聚落乡村聚落居民 房屋 道路 教育条件 信息流通快慢 物质娱乐生活城市乡村2城市问题: 。

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 :【合作探究与精讲点拨】1、你知道哪些世界文化遗产?这些文化遗产是否得到了很好的保护?你认为应该采取哪些保护措施?说说我们旅游时应注意些什么?2、东南亚的高脚屋”、“北非的平顶屋”、“北极地区的因纽特人的冰屋”的图片,讨论不同建筑风格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3、学习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为什么要保护文化遗产?你知道哪些数据文化遗产?你认为应采取哪些保护措施?【达标检测】1、“墙体相对单薄,门窗开得较大,并建有较完备的排水系统。

”这种房屋主要分布在( )A 、炎热多雨的地区B 、寒冷多雨雪的地区C 、温暖干燥的地区D 、温暖多雨雪的地区2、广东省深圳市原来只是一个小渔村,逐渐发展成为小城镇,改革开放后一跃成为着名的大城市。

发生这种变化的自然原因有( )A 、沿海地区、交通方便B 、风光优美、主要靠旅游业C 、曾被帝国主义国家占领D 、人口少,自然环境压力小3、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的聚落都发源于大河流域,原因是( )①地势平坦 ②土地肥沃 ③交通便利 ④水源充足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②D 、③④4、西亚村庄的房屋墙厚、窗小的原因是( )A 、当地居民的风俗习惯决定的B 、为了预防小偷进入民宅偷盗C 、为了抵挡当地寒冷的气候D 、厚墙是为了减少白天炎热的太阳照射,小窗是为了减少从沙漠地区吹来的热风5、有关聚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聚落是指只有三家五户的小村落B 、人类先有城市聚落,后有乡村聚落民居建筑风格 当地气候特点东南亚的高脚屋 北非的平顶屋 因纽特人的冰屋C、城市是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聚落D、聚落是指人们居住、生活、休息的场所6、下列哪个聚落不属于乡村聚落()A、农村B、牧村C、渔村 D北京中关村7、不同类型的聚落呈现出的景观有较大差异,其主要原因是()A、社会制度的差异B、建筑风格的差异C、风俗习惯的差异D、劳动生产方式的差异8、不利于聚落形成的因素是()A、水源充足B、山地崎岖C、资源丰富D、交通便利9、下列地形中分布聚落较多的是()A、高原B、平原C、盆地D、山地10、干旱地区和湿润地区房屋建筑外貌的最明显不同是()A、屋顶的陡缓B、房屋的大小C、门窗的大小D、房屋的朝向【作业布置】:读教材,识记知识要点,完成同步伴你学。

七年级地理上册 3.4 世界的聚落学案

七年级地理上册 3.4 世界的聚落学案

3.4 世界的聚落重点和难点城市景观与乡村景观的不同及自然资源对聚落散布和建筑形式的阻碍自主学习一:聚落的形态--乡村和城市阅读讲义p60--611、什么是聚落?二、聚落的形式?和两类。

注释:按生产方式不同,乡村聚落可分为农村、牧村、渔村、林场等不同类型,人们别离从事耕耘、放牧、打鱼、砍木等生产活动。

3、什么是城市城市?(城市分为小城市、中型城市、大城市和特大型城市。

)城市及城市生活有什么特点?乡村聚落散布、分类及乡村生活有什么特点?五、结合62活动2完成下表。

义p6一、62页----城市聚落在进展进程中存在哪些问题?相应解决方法有哪些?问题:解决方法:探讨3:什么缘故有的地址只能形成乡村,而有的地址却能进展成为城市呢?探讨2:聚落形成会受到哪些因素阻碍?自主学习二:聚落的形态--不同自然环境下的不同民居(认真观看讲义p63图片及搜集资料图片,分析各地域的环境特点及民居特色:A气温高低B降水多少C墙壁厚度D屋顶坡度E建筑材料等。

)完成下表:民居建筑特点当地气候特点优点东南亚的高脚屋双层木楼、尖顶高温多雨北非的平顶屋墙厚,小窗、防日晒、保温干旱、气温日夜变化大因纽特人的冰屋低矮、无窗、半地窖式严寒黄土高原的窑洞利用黄土直立性、就地取材冬冷夏热注解:一样说来,降水丰硕的地域,住宅衡宇多为斜顶,有利于雨水下流,降水越丰硕,屋顶坡度越大,而且降水较多的地域,一样也较潮湿,住宅还要防潮,因此一些多雨地域的民居建筑多采纳木竹架空式,即“干拦式”结构(也确实是俗称的吊角楼)以利于通风、消暑、防潮。

而在降水较少的地域,聚落住宅的屋顶坡度较小。

在特干旱的地域乃至屋顶都是平的。

气温高的地域,聚落地域墙壁较薄,房间较大,窗户较小,从而达到防暑的成效;气温低的地域,聚落地域墙壁较厚,房间较小。

【跟踪练习】一、有利于聚落形成与进展的要紧因素有()①土壤肥沃,适于耕耘②地形平坦③自然资源丰硕④水源充沛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二、将以下不同地域与建筑物对应连线。

世界的聚落导学案

世界的聚落导学案

单位:惠民县桑落墅镇中学主备人:王秀芳审核人:高彦霞学科主任:适用年级:初一年级第三章第四节世界的聚落班级:姓名:组号:组长:学习目标:1.结合课本说出城市景观与乡村景观的差异。

2.识记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3.结合本节的学习,说说对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认识。

教学重点:1、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

2、聚落与环境的关系。

3、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教学难点:聚落与环境的关系【知识链接】1、写出联合国的六种工作语言。

2、世界三大宗教世界宗教三,佛基伊斯兰;基督徒十亿,欧美洋广泛;佛教源印度,回真伊斯兰;六亿穆斯林,亚非最多见。

3、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E国的国名,该国使用的语言是;(2)、B国属于人种,使用语;(3)、C国以色人种为主,主要使用语;(4)、D国面积在世界居于第位,该国使用的语言属于语系。

【学法指导】1、学生阅读教材世界的聚落完成自主学习部分。

2、小组和作完成合作探究。

【学习内容】一、自主学习(自主预习的内容要求在课本中标出并且背诵回答)(一)聚落的形态1.我们把人类的集中居住地称作。

2.聚落的形式:一般分为和两大类。

3.城市的特点:人口,主要从事产业活动,居住条件,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大气污染、水体污染等。

4.乡村的特点:居住地,根据规模大小分为村庄和集镇,大多沿、山麓或分布。

5.聚落的发展:看课本P62活动题2,村庄演变为城市的几个阶段:村庄→集镇→城镇→城市,沿河流、公路发展,规模增大,建筑集中。

6.在一些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工农业生产比较发达,聚落分布比较密集。

7.聚落与环境(1)在全年炎热多雨的热带,乡村聚落中常见双层木楼或竹楼,下层空着或堆放杂物,上层住人,这是因为上层风大凉爽,还可以避免潮湿。

(2)在热带沙漠地区,白天炎热,昼夜温差大,当地房子具有墙厚、窗小的特点。

(二)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1.意义:世界文化遗产,体现了不同历史时期某个国家、民族、城市的文化精神;反映了当时的、、宗教习惯、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