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学习]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9课《满井游记》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山东省利津县第一实验学校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9课 满

山东省利津县第一实验学校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9课 满

《满井游记》[文言文考查要点]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章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章中的含义和用法。

3.理解并翻译文章中的句子。

4.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归纳文章内容要点。

5.分析概括文章所表达的作者的观点态度。

6.对文章的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体会和见解。

[课前导学]一、学习目标:1.掌握文言文考点。

2.掌握《满井游记》的复习要点。

3.学会文言文复习方法,提高文言文答题能力。

二、资料链接1.作者简介:袁宏道,字中郎,号石公,明代公安人。

与兄宗道,弟中道并称“公安三袁”,为公安派的创始者。

反对厚古薄今,主张“独抒性灵,不拘格套”。

较多作品着意抒发士大夫的闲情逸致,风格率真自然,散文文笔流畅,语言通俗活泼。

所作游记、小品最为人称道,是晚明小品文的代表作家,著有《袁中郎全集》2.公安派:明代文学流派。

代表人物为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因其籍贯为湖广公安(今属湖北),故世称“公安派”。

公安派的文学主张主要是:①反对承袭,主张通变。

②独抒性灵,不拘格套。

强调非从自己胸臆中流出,则不下笔。

③推重民歌小说,提倡通俗文学。

公安派重视从民间文学中汲取营养。

3.写作背景:袁宏道始终无意于仕途,万历二十年(1592)就中了进士,但他不愿做官,而去访师求学,游历山川。

明神宗万历二十六年(1598),袁宏道收到在京城任职的哥哥袁宗道的信,让他进京。

他只好收敛起游山玩水的兴致,来到北京,被授予顺天府(治所在北京)教授。

第二年,升为国子监助教。

本文就写于这一年的春天。

三、学习重点:感受作品优美的意境,体会作品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四、学习难点:品读课文,体会本文写景的技巧,学习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特点生动传神地进行描写的方法。

[学习过程]一、检查热身:1.请为下列生字注音。

廿()鹄()鬣()茗()罍()蹇()倩()髻()鬟()浃()乍()澈()靧()曝()堕()2.直接填空。

①廿二日天稍和,,至满井。

②清澈见底,。

③山峦为晴雪所洗,,,如。

[学习资料]初中八年级资料语文下册 第29课《满井游记》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学习资料]初中八年级资料语文下册 第29课《满井游记》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29、《满井游记》主备人: 审核人:班级:姓名:使用方法及说明:1、预习部分:在预习时间内,自读课文后独立完成,由小组长检查完成情况;2、合作学习部分:先独立思考,再由学习组长主持全组讨论;并确立展示人;3、展示部分:由各组负责展示的同学在课堂上展示;4、当堂检测部分:在课堂上独立完成,由小组长检查完成情况,并打出等级;5、课后练习:课后独立完成。

学习目标:1、熟练朗读,在朗读中把握文意,逐步提高文言文自学能力。

2、品读课文,体会本文写景的技巧,学习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特点生动传神地进行描写的方法。

3、感受北方初春景象,理解作者寄情山水的意趣学习重点: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优美的意境,体会作品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学习难点:1、品读课文,体会本文写景的技巧,学习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特点生动传神地进行描写的方法。

2、理解“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的丰富意蕴。

学习过程:一、自学预习:熟练朗读课文,对照文下注释翻译课文,然后完成以下问题。

1、请为下列生字注音。

廿()鹄()鬣()茗()罍()蹇()倩()髻()鬟()浃()乍()澈()靧()曝()2、解释词语。

东风时作作:___________土膏微润膏:___________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于时:____________ 波色:__________ 乍:_________ 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乍出于匣也新开:____________ 匣:____________娟然如拭娟然:______________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泉、茗、罍、蹇:_________________作则飞沙走砾飞:____________ 走:____________3、翻译句子。

①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配套K12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9课《满井游记》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配套K12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9课《满井游记》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29、《满井游记》主备人: 审核人:班级:姓名:使用方法及说明:1、预习部分:在预习时间内,自读课文后独立完成,由小组长检查完成情况;2、合作学习部分:先独立思考,再由学习组长主持全组讨论;并确立展示人;3、展示部分:由各组负责展示的同学在课堂上展示;4、当堂检测部分:在课堂上独立完成,由小组长检查完成情况,并打出等级;5、课后练习:课后独立完成。

学习目标:1、熟练朗读,在朗读中把握文意,逐步提高文言文自学能力。

2、品读课文,体会本文写景的技巧,学习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特点生动传神地进行描写的方法。

3、感受北方初春景象,理解作者寄情山水的意趣学习重点: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优美的意境,体会作品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学习难点:1、品读课文,体会本文写景的技巧,学习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特点生动传神地进行描写的方法。

2、理解“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的丰富意蕴。

学习过程:一、自学预习:熟练朗读课文,对照文下注释翻译课文,然后完成以下问题。

1、请为下列生字注音。

廿()鹄()鬣()茗()罍()蹇()倩()髻()鬟()浃()乍()澈()靧()曝()2、解释词语。

东风时作作:___________土膏微润膏:___________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于时:____________ 波色:__________ 乍:_________ 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乍出于匣也新开:____________ 匣:____________娟然如拭娟然:______________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泉、茗、罍、蹇:_________________作则飞沙走砾飞:____________ 走:____________3、翻译句子。

①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9课 满井游记》导学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学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9课 满井游记》导学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学案

《满井游记》1.请为下列生字注音。

廿()鹄()鬣()茗()罍()蹇()倩()髻()鬟()浃()乍()澈()靧()曝()堕()2.直接填空。

①廿二日天稍和,,至满井。

②清澈见底,。

③山峦为晴雪所洗,,,如。

④柔梢披风,。

⑤风力虽尚劲,。

⑥凡,,悠然自得,。

3.解释词语。

重点实词:①东风时作作:___________ ②土膏微润膏:___________③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于时:____________ 波色:__________ 乍:_________④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新开:____________ 匣:____________⑤娟然如拭娟然:______________⑥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泉、茗、罍、蹇:_________________⑦作则飞沙走砾飞:____________ 走:____________重点虚词:①作则飞沙走砾则②山峦为晴雪所洗为③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之而之于④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虽而者⑤而城居者未之知也而之4.翻译句子。

①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麦田浅鬣寸许。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常见重点问题简答1、文中准确地描写出作者出游心情的句子是:2、文中哪些语句写出“天稍和”这一特点?3、文中写水、山的比喻句分别是:4、文中写了哪些人?哪句话描绘了鱼、鸟的神情6、找出第二段中与第一段相呼应的景致与情致。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9课满井游记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9课满井游记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

《满井游记》学习目标:1能把握本文的重点词语,能准确翻译重点句。

2.把握文章的脉落,感受作品优美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

学法指导:通过把握重点词语,用直译法准确翻译并形成适应。

学习进程:【自学一】4分钟学习内容:初读《满井游记》1、自由读,读准字音,读准节拍,流畅自然。

2、标注拼音,读音有问题组内解决。

3、了解作家作品。

《满井游记》作者,朝闻名文学家。

湖广公安人。

与兄弟袁宗道、袁中道都有文学成绩,被称为。

燕.()地寒花朝.()节辄.()返廿.()二日脱笼之鹄.()倩女之靧.()面浅鬣.()寸许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汗出浃.()背曝.()沙之鸟呷.()浪之鳞髻.()鬟.()恶.()能无纪以游堕.()事【自学二】7分钟学习内容:第一、二段课下注释学习。

一、将重点词语的意思标注到课文相应词语上面。

二、红笔画出不懂的词语。

3、组内解决不懂的词语。

知者加速:熟记重点词语的意思。

【探讨】翻译第一、二自然段。

方式:各组二号同窗起立,负责主译,其余同窗补充纠正。

用红笔记录自己不懂的地方。

【展现】每小组四号同窗上小黑板展现,文内序号为组号,要求抄原文直译,书写整齐美观。

【交流】各小组展现成果评判。

家庭作业:自学第三段并翻译。

第二课时一、自学检测:1 、重点词说明。

堕事()适()恶能()2、翻译第三段。

夫不能以游堕事,而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

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此始,恶能无纪?己亥之二月也。

二、自学批注(可直接写在书本上)1、第一段要紧写什么内容?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第一段天气的特点是什么?(用一个字归纳)正面描述和侧面描述天气别离是哪些句子?2、第二段要紧写什么?能够分几层,请归纳层意。

批注第二段出色句两处并作赏析。

3、这篇游记描述早春景象,想一想,作者在如此的描述中渗透了如何的情感?4、文章主旨句是哪一句?三、学生展现四、探讨本单元的几篇散文都属游记,试从思想内容方面比较本文与其他散文的不同。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9课《满井游记》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学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9课《满井游记》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学案

29、《满井游记》主备人: 审核人:班级:某某:使用方法及说明:1、预习部分:在预习时间内,自读课文后独立完成,由小组长检查完成情况;2、合作学习部分:先独立思考,再由学习组长主持全组讨论;并确立展示人;3、展示部分:由各组负责展示的同学在课堂上展示;4、当堂检测部分:在课堂上独立完成,由小组长检查完成情况,并打出等级;5、课后练习:课后独立完成。

学习目标:1、熟练朗读,在朗读中把握文意,逐步提高文言文自学能力。

2、品读课文,体会本文写景的技巧,学习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特点生动传神地进行描写的方法。

3、感受北方初春景象,理解作者寄情山水的意趣学习重点: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优美的意境,体会作品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学习难点:1、品读课文,体会本文写景的技巧,学习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特点生动传神地进行描写的方法。

2、理解“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的丰富意蕴。

学习过程:一、自学预习:熟练朗读课文,对照文下注释翻译课文,然后完成以下问题。

1、请为下列生字注音。

廿()鹄()鬣()茗()罍()蹇()倩()髻()鬟()浃()乍()澈()靧()曝()2、解释词语。

东风时作作:___________土膏微润膏:___________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于时:____________ 波色:__________ 乍:_________ 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乍出于匣也新开:____________ 匣:____________娟然如拭娟然:______________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泉、茗、罍、蹇:_________________作则飞沙走砾飞:____________ 走:____________3、翻译句子。

①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八年级语文下册 29 满井游记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八年级语文下册 29 满井游记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河北省安平县八年级语文下册29 满井游记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河北省安平县八年级语文下册29 满井游记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河北省安平县八年级语文下册29 满井游记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满井游记》教学设计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①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把握文意。

②积累文言词汇,增强文言语感.③学会细致观察景物,并能用白描手法,借助修辞表现出来。

过程与方法目标:自主学习,通过朗读赏析美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作者的感情,并学会与自然相处,去领略自然中的情趣. 学习重点:反复诵读,品味语言,体会情感。

学习难点:学会细致观察景物,并能用白描手法,借助修辞表现出来。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一)基础达标1。

作者作品介绍:作者_________,字________,号________,________代文学家,湖广公安人(现在湖北公安),与其兄___________、弟__________合称“公安三袁”。

在文学创作上,他们反对厚古薄今,主张“不拘格套,独抒性灵。

”作为文学流派,其取名的依据是他们的_______.2.文体、背景介绍:本文是一篇______________(游记散文),(游记,散文的一种。

以轻快的笔调和生动的描写,记述旅途中的见闻,反映某地的山川景物、名胜古迹、风俗习惯和社会状况等,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本文属山水游记,又因其短小,称“山水小品”。

)袁宏道始终无意于仕途,万历二十年(1592)就中了进士,但他不愿做官,而去访师求学,游历山川.明神宗万历二十六年(1598),袁宏道收到在京城任职的哥哥袁宗道的信,让他进京。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第29课《满井游记》课中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第29课《满井游记》课中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29《满井游记》课中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词和虚词。

2..学习作者善于抓住事物特点,生动传神地进行描写的方法。

3.感受北国初春景象,领会作者寄情山水的志趣。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回顾有关学过的游记,如《小石潭记》《醉翁亭记》《岳阳楼记》,导入新课。

二、预习检查
1.检查预习学案的完成情况。

2.检测学生的诵读情况及字词的掌握情况。

3.检查搜集的作者、作品等情况。

(1)袁宏道:
(2)写作背景:
三、诵读课文,疏通文意
1 、朗读时注意语速、停顿、重音、节拍。

2、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理解文意。

3、试概括文章三部分的内容。

第一部分(1):
第二部分(2):
第三部分(3):
四、研讨交流
1.燕地初春的特点是什么?(用一个字概括)
2.燕地初春恶劣的天气还体现在那里?
3.作者的心情如何?
4. 第一段并没有写满井,反面抒发作者郁闷的心情,用意何在?
5. 第二段:课文主要写了哪些春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主要用什么手法来写?
6. 本文的主旨句是哪一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7.文章最后一段删去好吗?
8. 小结(主题)
五、达标检测
六、作业
1.背诵并默写课文。

2.写一写自己游历某个地方的经历、感受,并讲给大家听。

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9、满井游记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增强文言语感。

2、感受作品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自主预习】
作家作品
1、作者袁宏道:明朝著名文学家。

字中郎,号石公。

湖广公安人。

与兄弟袁宗道、袁中道并称“三袁”,又称“公安派”。

鄙弃官场,淡与名利,曾长时间隐居田园和外出游历。

本文曲折的表现厌倦都市官场生活和寄情山石草木的逸然情怀。

2、写作背景:明神宗万历二十六年(1598),袁宏道收到在京城任职的哥哥的信,让他进京。

他只好收敛起游山玩水的兴致,来到北京,被授予顺天府教授。

第二年,升为国子监助教。

本文就写于这一年的春天。

字词积累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燕.地()廿.()二月呷.()浪
恶.能无纪()曝.()沙之鸟浅鬣.寸许()
髻鬟
..()()靧.面()红装而蹇.()
者脱笼之鹄.()汗出浃.()背罍.而歌者()
学生补充生字:
2、熟练而准确的反复诵读课文(读准字音、准确断句)
要求:先用铅笔在文中自行断句,做出标记,注意重读音。

试着读准下列句子:
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
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3、解释画线词语
冻风时作( ) 飞沙走砾( ) 天稍和( ) 如镜之新开( ) 娟然如拭( ) 泉而茗者( ) 罍而歌者( )
红装而蹇者( ) 呷浪之鳞( ) 毛羽鳞鬣( )
4、重点句子翻译
①冻风时作,作则飞砂走砾。

②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

③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

④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

⑤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合作探究】
1、第①段中体现“燕地寒”特征的语句是哪些?
2、从全文看,第①段采用了什么手法?
3、从文中找出写水、山的比喻句。

写水:。

写山:。

【解难答疑】
1、第②段从哪些方面写满井春色?
2、文中写了哪些人?哪句话描绘了鱼、鸟的神情?
【反馈拓展】
1、文学常识填空:
《满井游记》选自,作者,代文学家,与其兄、其弟合称为“公安三袁”。

2、给画线字注音。

燕地寒,花朝节后如倩女之靧面飞沙走砾髻鬟
凡曝沙之鸟若脱笼之鹄呷浪之鳞红装而蹇者
3、指出下列划线词解释有错的一组:()
A土膏(很稠的糊状物)娟然如拭(美好的样子)茗(茶)
B乍明(初、始)曝沙之鸟(晒)辄(就)
C披风(开、分散)汗出浃背(湿遍)呷(吸)
D晶晶然(样子)脱笼之鹄(天鹅)鳞(代鱼)
4、没有用比喻修辞的一句是()
A若脱笼之鹄 B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C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

5、选择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A这是一篇记游小品,北国的料峭春寒,非但不能阻止作者的游兴,反而给他带来了许多新鲜感。

B这篇游记抓住了春天的景象,突出了万物复苏、春意盎然的特点。

C选文较多地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如作者将初春旷野中的自己比作是“脱笼之鹄”,又如“麦田浅鬣寸许”,以兽颈之毛比喻还没有长高的麦苗。

D选文采用了记叙、描写、议论等表达方式,写出了郊游的所见所感。

【中考链接】
搜集摘录一首描写春景的诗歌,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其意境。

采用比喻、拟人等修辞,做到语言生动形象。

29、满井游记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特点生动传神地进行景物描写的方法。

2、感受作品的优美意境,感受作者钟情于山水的感情。

【自主预习】
1、本文描写了满井早春时节的哪些景物呢?
2、你能分别用一个词语概括一下这些景物的特点吗?
()的水()的山
()的柳条()的麦苗
()的游人()的动物
【合作探究】
赏析景物描写的句子。

①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②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③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

④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

⑤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

【解难答疑】
1、画出文中景物描写的句子,作者在这样的景物描写中渗透了怎样的感情?
2、画出体现作者游赏满井前后心情变化的句子,读一读,品一品。

3、表达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反馈拓展】
(甲)满井游记
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

冻风时作,作则飞砂走砾。

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

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

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

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柳条将舒未舒,
柔梢披风。

麦田浅鬣寸许。

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

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

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

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始,恶能无纪?己亥之二月也。

(乙)湖心亭看雪
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

①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②是日,更定矣
③冻风时作,作则飞砂走砾④泉而茗者
2、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白话文。

①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②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3、与“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中的“之”的释义相同的一项是( )
A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B局促一室之内
C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 D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4、这两篇写景散文在写法上都运用了白描,试从两文中各找一例赏析。

5、甲文则表现了满井早春的特点。

乙文写出了雪后西湖之景
的特点;
6、甲、乙两文在写景的同时,都抒发了作者独特的感受。

说说你从这两篇文章中分别读出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中考链接】
春花秋月,夏雨冬雪……任选一种事物,抓住特征,以本文的比喻句为范例,仿写一个句子。

例句:秋高气爽,丹桂流香,如神女之驾临而脂气之荡漾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