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电 气
化学反应工程(第九章 气-液-固三相反应工程)

易于更换、补充失活的催化剂,但又要求催化剂耐磨损。 使用三相流化床或三相携带床时,则存在液-固分离的技术
问题,三相携带床存在淤浆输送的技术问题。
3. 气、液并流向上休系的操作流型 颗粒运动基本操作方式:固定床、膨胀床(悬浮床)、 输送床(携带床)。 液体介质的液固系统中固体颗粒终端速度ut:
采用多孔固体催化剂时,可以定义两 种润湿率: ①内部润湿或空隙充满率。 ②外部有效润湿率。
图9-6 催化剂颗粒间的 液囊和流动膜
4. 床层压力降
单相气体通过固定床的压力降与气体的流速和物性、催
化剂的粒径、形状及催化剂的装填状况等因素有关,可 用Ergun式作为计算固定床压降的基本方程。 并未计入破碎、积炭、物流中的固体杂物沉积和床层下 沉等因素致使随操作后期压力降增加,因此工业反应器 开工初期的压力降可称为床层固有压力降。 气、液并流下向下滴流床反应器的床层固有压力降,还 应考虑液体以液膜的形式在催化剂颗粒表面间流动形成
床层宏观反应动力学91气液固三相反应器的类型及宏观反应动力学92三相滴流床反应器93机械搅拌鼓泡悬浮三相反应器9497压力对三相悬浮床反应器操作性能的影响95气液并流向上三相流化床反应器96三相悬浮床中的相混合98气液固三相悬浮床反应器的数学模型99讨论与分析图95气液井流滴流床流动状态与操作条件气液并流向下固定床内气体和液体的流动状态可以分为稳定流动滴流区脉冲流动区和分散鼓泡区如图95流动状态一气液并流向下通过固定床的流体力学气液稳定流动滴流区当气速较低时液体在颗粒表面形成滞流液膜气相为连续相这时的流动状态称为滴流状
rA, g dNA/dVR k AG a(cAg c Aig ) kALa(cAiL c AL ) kAS Se(c AL c AS ) kwSeρ sw c AS ζ 向气-液界面传质速率 向液相主体传质速率 向催化剂外表面传质速 率 催化剂内的扩散 - 反应速率
气体动力循环2011_B

3
P 4
2
1
P
s
Brayton循环分析
v1 v2
k 1
T2 T1
p2 p1
k 1
k
k 1
k
增压比
p 23
p2
p1
T3 v3 T4 v4 T2 v2 T1 v1
SS
1
4
v
v4 v1
k 1
T3 T4
p3 p4
k 1
k
p2 p1
k 1
k
k 1
k
T2 T1
第九章 气体动力循环
§ 9-4. 斯特林(Stirling)循环 § 9-5. 燃气轮机装置 § 9-6. 定压加热理想(Brayton)循环 § 9-7. Brayton循环的改进 § 9-8. 喷气发动机理想循环
斯特林(Stirling)循环
能不能使内部可逆循环的热效率
等于卡诺循环的热效率?
regeneration
T
2
3
T
回热器
?
2
3
C V
V
R
qR V
1
4
1
4
s
s
q12 u2 u1 u3 u4 q43 qR Stirling循环
1816年提出,近20年才实施(核潜艇,制冷…)
活塞外燃式Stirling热机
热端
冷端
有缝
T
2
3
V
R
qR V
1
4
位移活塞A
动力活塞B 2 3
回热器
p 3’ 3 4
② 涡轮轴功近似等于 压气机轴功
5’
5
2’
wT45 wi45 wT32 wi32
电气防火第九章

案例:2005年11月13日13时40分左右,地处吉林省吉林市
的中石油吉林石化公司101厂一化工车间连续发生爆炸。此次爆炸 事故现已造成5人死亡、1人失踪、60多人受伤
案例:
2010年12月 30日上午,昆 明全新生物制 药有限公司发 生爆炸并起火, 造成5人被烧死 亡,6人被烧伤 和摔伤,2人轻 伤。 事故原因: 厂房内蓄积了 达到爆炸极限 的乙醇气体, 遇到电火花引 发爆炸。
12
电力电容器外壳温度不得超过65℃;电动机 定子绕组的最高温度对应于所采用的A级、 E级或B级绝缘材料分别为95℃、105℃或 110℃,定子铁心分别为100℃、115℃或 120℃等。这就是说,电气设备正常的发热 是允许的,但当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遭到 破坏时,发热量增加,温度升高,在一定 条件下会引起火灾。 引起电气设备过度发热的不正常运行主要 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1
案例1.
04.12.8日上午 10时左右,哈尔 滨松江电机厂厂区 内一厂房发生大火 并引起爆炸,近1 500平方米的厂 房房顶被掀起,厂 房局部发生坍塌。 事故原因: 发生火灾的车间早 已做了库房,里面 有电焊设备、氧气 瓶、乙炔瓶和煤气 罐。
河北鞭炮厂爆炸
2003年7月30日2点河北辛集鞭炮厂爆炸已29死91伤 事故原因:初步查明为高温导致药球自燃造成连续爆炸。 。2003年2月1日,广东罗定市太平镇发生一宗烟花爆炸事件,烧 毁档铺7间共420平方米,造成7人当场死亡(其中4名小孩),5人 重伤,16人轻伤。 2001年12月30日9时45分,江西万载县黄茅镇攀达烟花制造 有限公司发生爆炸,14人死亡,61人受伤。 2000年6月30日上午8时05分,江门市土出高级烟花厂爆炸, 死亡37人,重伤12人,直接经济损失3000万元。 2000年3月11日,江西上栗县发生一起烟花爆竹特大爆炸事故, 死亡33人。
煤矿安全规程电气部分

第十条入井人员必需戴安全帽、随身携带自救器和矿灯,严禁携带烟草和点火物品,严禁穿化纤衣服,入井前严禁喝酒。
煤矿企业必需建立入井检身制度和出入井人员清点制度。
第一百条井下空气成分必需符合以下要求:采掘工作面的进风流中,氧气浓度不低于20%,二氧化碳浓度不超过0.5%。
第一百零二条进风井口以下的空气温度〔干球温度,下同〕必需在2℃以上。
生产矿井采掘工作面空气温度不得超过26℃,机电设备硐室的空气温度不得超过30℃;当空气温度超过时,必需缩短超温地点工作人员的工作时间,并赐予高温保健待遇。
采掘工作面的空气温度超过30℃、机电设备硐室的空气温度超过34℃时,必需停顿作业。
一〕按井下同时工作的最多人数计算,每人每分钟供给风量不得少于4m3第一百二十二条生产矿井主要通风机必需装有反风设施,并能在 10min 内转变巷道中的风流方向;当风流方向转变后,主要通风机的供给风量不应小于正常供风量的 40%。
严禁使用 3 台以上〔含 3 台〕局部通风机同时向 1 个掘进工作面供风。
不得使用1台局部通风机同时向2个作业的掘进工作面供风。
第一百二十九条使用局部通风机通风的掘进工作面,不得停风;因检修、停电、故障等缘由停风时,必需将人员全部撤至全风压进风流处,并切断电源。
恢复通风前,必需由专职瓦斯检查员检查瓦斯,只有在局部通风机及其开关四周 10m 以内风流中的瓦斯浓度都不超过 0.5%时,方可由指定人员开启局部通风机。
第一百三十六条采区回风巷、采掘工作面回风巷风流中瓦斯浓度超过 1.0%或二氧化碳浓度超过 1.5% 时,必需停顿工作,撤出人员,实行措施,进展处理。
第一百三十八条采掘工作面及其他作业地点风流中瓦斯浓度到达 1.0%时,必需停顿用电钻打眼;爆破地点四周 20m 以内风流中瓦斯浓度到达 1.0%时,严禁爆破。
采掘工作面及其他作业地点风流中、电动机或其开关安设地点四周 20m 以内风流中的瓦斯浓度到达1.5%时,必需停顿工作,切断电源,撤出人员,进展处理。
物理化学课后答案第9章电解与极化作用

利用氢在电极上的超电势,可以使比氢活泼的金 属先在阴极析出,这在电镀工业上是很重要的。
例如,只有控制溶液的pH,利用氢气的析出有超 电势,才使得镀Zn,Sn,Ni,Cr等工艺成为现实。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4/3/2020
氢气在几种电极上的超电势
金属在电极上析出时超电势很小,通常可忽略不 计。而气体,特别是氢气和氧气,超电势值较大。
判断在阴极上首先析出何种物质,应把可能发生还 原物质的电极电势计算出来,同时考虑它的超电势。电 极电势最大的首先在阴极析出。
E(Mz+|M) E (Mz+, M) RT ln 1 zF aMz+
E(H+|H) RT F
ln 1 aH+
H2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4/3/2020
9.3 电解时电极上的反应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4/3/2020
极化曲线(polarization curve)
η阳
E可逆 -ΔE不可逆
η阴
j(电流密度)
负
正
极
极
曲
曲
线
线
E可逆
电位
电解池中两电极的极化曲线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4/3/2020
氢超电势
电解质溶液通常用水作溶剂,在电解过程中,H+ 在阴极会与金属离子竞争还原。
用搅拌和升温的方法可以减少浓差极化,但也可 以利用滴汞电极上的浓差极化进行极谱分析。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4/3/2020
极化的类型
根据极化产生的不同原因,通常把极化大致分为 两类:浓差极化和电化学极化。
燃气供应工程 第9章 燃气燃烧基本理论

tth 是燃气燃烧过程控制的一个重要指标,它表明某种 燃气在一定条件下燃烧,其烟气所能达到的最高温度。
4、实际燃烧温度tact:
实际燃烧温度与理论燃烧温度的差值随工艺过程 和炉窑结构的不同而不同,很难精确计算出来。经验 公式为:
tact tth
μ—高温系数。对一般工业炉窑可取0.65~0.85,无焰 燃烧器的火道可取0.9。
干空气中N 2与O2 的容积比为:
yN2 : yO2 79: 21 3.76
燃气燃烧所需的理论空气量为: 1 n V0 0.5H 2 0.5CO (m )Cm H n 1.5H 2 S O2 0.21 4
一般情况下,燃气的热值越高,燃烧所需的理论 空气量越多,还可用以下近似公式进行估算: 对于天然气和LPG:
三、燃气燃烧的火焰传播
(一)火焰的传播方式:
正常的火焰传播 爆炸 爆燃
燃气在工业与民用燃烧设备中的燃烧过程都属于 正常的火焰传播过程,在工业中常见的是紊流状态下 的火焰传播。
(二)火焰传播速度Sn:
当管径大到一定程度时,管壁散热对火焰传播速 度的影响消失,这时火焰传播速度走近于一最大值, 该最大值称为法向火焰传播速度Sn。
二、燃气热值的确定:
1、定义:1 m 3燃气完全燃烧后所放出的全部热量。 2、燃气热值的计算: ①直接用实验方法测定;
②用各单一气体的热值根据混合法则计算。
H H1 y1 H 2 y2 H n yn
三、燃烧所需空气量:
(一)理论空气需要量:
3 按燃烧反应计量方程式,1 m(或 1kg)燃气完全 燃烧所需的空气量,是实现燃气完全燃烧所需要的最 小空气量。单位为: m3 / m3干燃气或 m3 / kg
第9章-静电场中的导体和电介质

E 加上外电场后 外 E外
把金属导体置于外电场 中,自由电子将产生宏 观定向运动,导体中电 荷按照外电场特性和导 体形状形成特定的分布
在外电场作用下,引起 导体中电荷重新分布而呈 现出的带电现象,称为
静电感应现象 Electrostatic Induction
问:这种静电感应的过程是否会一直进行下去?
辨析
0 一块无限大均匀带电导体薄板,电荷面密度为 0
问:在它附近一点的场强=?
解:由无限大带电均匀平面两侧的场强公式,得
二、导体处于静电平衡状态时的场强分布
导体外部近表面处场强 E
方向:与该处导体表面垂直
E
0
n
大小:与该处导体表面电荷面密度 成正比。 E(nˆ )
0
S
ES
S 0
ΔS
P
E
0
E内=0
讨论:导体表面附近的场强公式
E
0
指导体表面附近场点近旁的导体电荷面密度
一、静电感应 导体的静电平衡条件
无外电场时
无外电场时,导体中 自由电子在金属内作无 规则热运动,而没有宏 观定向运动,整个导体 呈现电中性
无外电场时
导体的静电感应过程
E 外
加上外电场后
导体的静电感应过程
E 外
+
加上外电场后
导体的静电感应过程
E 外
+
+
加上外电场后
导体的静电感应过程
E 外
+ +
E 外
+ + + + +
煤矿安全规程(九)_煤矿

煤矿平安规程(九)_煤矿第九章电气第一节一般规定第四百四十条煤矿地面、井下各种电气设备、电力和通信系统的设计、安装、验收、运行、检修、试验以及平安等工作,可参照有关部门的规程执行;遇有与本规程相抵触的,应按本规程执行。
第四百四十一条矿井应有两回路电源线路。
当任一回路发生故障停止供电时,另一回路应能担负矿井全部负荷。
年产60000t以下的矿井接受单回路供电时,必需有备用电源;备用电源的容量必需满足通风、排水、提升等的要求。
矿井的两回路电源线路上都不得分接任何负荷。
正常状况下,矿井电源应接受分列运行方式,一回路运行时另一回路必需带电备用,以保证供电的连续性。
10kV及其以下的矿井架空电源线路不得共杆架设。
矿井电源线路上严禁装设负荷定量器。
第四百四十二条对井下各水平中心变(配)电所、主排水泵房和下山开采的采区排水泵房供电的线路,不得少于两回路。
当任一回路停止供电时,其余回路应能担负全部负荷。
主要通风机、提升人员的立井绞车、抽放瓦斯泵等主要设备房,应各有两回路直接由变(配)电所馈出的供电线路;受条件限制时,其中的一回路可引自上述同种设备房的配电装置。
本条上述供电线路应来自各自的变压器和母线段,线路上不应分接任何负荷。
本条上述设备的把握回路和挂念设备,必需有与主要设备同等牢靠的备用电源。
第四百四十三条严禁井下配电变压器中性点直接接地。
严禁由地面中性点直接接地的变压器或发电机直接向井下供电。
第四百四十四条选用的井下电气设备,应符合表10的要求;否则,必需制订平安措施,报省(自治区、直辖市)煤炭管理部门审批。
一般型携带式电气测量仪表,必需在瓦斯浓度 1.0%以下的地点使用,并实时监测使用环境的瓦斯浓度。
第四百四十五条井下不得带电检修、搬迁电气设备、电缆和电线。
检修或搬迁前,必需切断电源,检查瓦斯,在其巷道风流中瓦斯浓度低于1.0%时,再用与电源电压相适应的验电笔检验;检验无电后,方可进行导体对地放电。
把握设备内部安有放电装置的,不受此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章电气第一节一般规定第四百四十条煤矿地面、井下各种电气设备、电力和通信系统的设计、安装、验收、运行、检修、试验以及安全等工作,可参照有关部门的规程执行;遇有与本规程相抵触的,应按本规程执行。
第四百四十一条矿井应有两回路电源线路。
当任一回路发生故障停止供电时,另一回路应能担负矿井全部负荷。
年产60000t以下(不含60000t)的矿井采用单回路供电时,必须有备用电源。
备用电源的容量必须满足通风、排水、提升等要求,并保证主要通风机等在10min内可靠启动和运行。
备用电源应有专人负责管理和维护,每10天至少进行一次启动和运行试验,试验期间不得影响矿井通风等,试验记录要存档备查。
矿井的两回路电源线路上都不得分接任何负荷。
正常情况下,矿井电源应采用分列运行方式。
若一回路运行,另一回路必须带电备用,以保证供电的连续性和可靠性。
带电备用电源的变压器宜热备用;若冷备用,必须保证备用电源能及时投入正常运行,保证主要通风机等在10min内可靠启动和运行。
10kV及其以下的矿井架空电源线路不得共杆架设。
矿井电源线路上严禁装设负荷定量器。
第四百四十二条对井下变(配)电所〔含井下各水平中央变(配)电所和采区变(配)电所〕、主排水泵房和下山开采的采区排水泵房供电的线路,不得少于两回路。
当任一回路停止供电时,其余回路应能担负全部负荷。
向局部通风机供电的井下变(配)电所应采用分列运行方式。
主要通风机、提升人员的立井绞车、抽放瓦斯泵等主要设备房,应各有两回路直接由变(配)电所馈出的供电线路;受条件限制时,其中的一回路可引自上述同种设备房的配电装置。
向煤(岩)与瓦斯(二氧化碳)突出矿井自救系统供风的压风机、井下移动瓦斯抽放泵应各有两回路直接由变(配)电所馈出的供电线路。
本条上述供电线路应来自各自的变压器和母线段,线路上不应分接任何负荷。
本条上述设备的控制回路和辅助设备,必须有与主要设备同等可靠的备用电源。
”第四百四十三条严禁井下配电变压器中性点直接接地。
严禁由地面中性点直接接地的变压器或发电机直接向井下供电。
第四百四十四条选用的井下电气设备,必须符合表10的要求。
普通型携带式电气测量仪表,必须在瓦斯浓度1.0%以下的地点使用,并实时监测使用环境的瓦斯浓度。
表10 井下电气设备选用规定* 使用架线电机车运输的巷道中及沿该巷道的机电设备硐室内可以采用矿用一般型电气设备(包括照明灯具、通信、自动化装备和仪表、仪器);** 煤(岩)与瓦斯突出矿井的井底车场的主泵房内,可使用矿用增安型电动机;*** 允许使用经安全检测鉴定,并取得煤矿矿用产品安全标志的矿灯。
第四百四十五条井下不得带电检修、搬迁电气设备、电缆和电线。
检修或搬迁前,必须切断电源,检查瓦斯,在其巷道风流中瓦斯浓度低于1.0%时,再用与电源电压相适应的验电笔检验;检验无电后,方可进行导体对地放电。
控制设备内部安有放电装置的,不受此限。
所有开关的闭锁装置必须能可靠地防止擅自送电,防止擅自开盖操作,开关把手在切断电源时必须闭锁,并悬挂“有人工作,不准送电”字样的警示牌,只有执行这项工作的人员才有权取下此牌送电。
第四百四十六条操作井下电气设备应遵守下列规定:(一)非专职人员或非值班电气人员不得擅自操作电气设备。
(二)操作高压电气设备主回路时,操作人员必须戴绝缘手套,并穿电工绝缘靴或站在绝缘台上。
(三)手持式电气设备的操作手柄和工作中必须接触的部分必须有良好绝缘。
第四百四十七条容易碰到的、裸露的带电体及机械外露的转动和传动部分必须加装护罩或遮栏等防护设施。
第四百四十八条井下各级配电电压和各种电气设备的额定电压等级,应符合下列要求:(一)高压,不超过10000V。
(二)低压,不超过1140V。
(三)照明、信号、电话和手持式电气设备的供电额定电压,不超过127V。
(四)远距离控制线路的额定电压,不超过36V。
采区电气设备使用3300V供电时,必须制定专门的安全措施。
第四百四十九条井下低压配电系统同时存在2种或2种以上电压时,低压电气设备上应明显地标出其电压额定值。
第四百五十条矿井必须备有井上、下配电系统图,井下电气设备布置示意图和电力、电话、信号、电机车等线路平面敷设示意图,并随着情况变化定期填绘。
图中应注明:(一)电动机、变压器、配电设备、信号装置、通信装置等装设地点。
(二)每一设备的型号、容量、电压、电流种类及其他技术性能。
(三)馈出线的短路、过负荷保护的整定值,熔断器熔体的额定电流值以及被保护干线和支线最远点两相短路电流值。
(四)线路电缆的用途、型号、电压、截面和长度。
(五)保护接地装置的安设地点。
第四百五十一条电气设备不应超过额定值运行。
井下防爆电气设备变更额定值使用和进行技术改造时,必须经国家授权的矿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部门检验合格后,方可投入运行。
第四百五十二条防爆电气设备入井前,应检查其“产品合格证”、“煤矿矿用产品安全标志”及安全性能;检查合格并签发合格后,方准入井。
第二节电气设备和保护第四百五十三条井下电力网的短路电流不得超过其控制用的断路器在井下使用的开断能力,并应校验电缆的热稳定性。
非煤矿用高压油断路器用于井下时,其使用的开断电流不应超过额定值的1/2。
第四百五十四条硐室外严禁使用油浸式低压电气设备。
40kW及以上的电动机,应采用真空电磁起动器控制。
第四百五十五条井下高压电动机、动力变压器的高压控制设备,应具有短路、过负荷、接地和欠压释放保护。
井下由采区变电所、移动变电站或配电点引出的馈电线上,应装设短路、过负荷和漏电保护装置。
低压电动机的控制设备,应具备短路、过负荷、单相断线、漏电闭锁保护装置及远程控制装置。
第四百五十六条井下配电网路(变压器馈出线路、电动机等)均应装设过流、短路保护装置;必须用该配电网路的最大三相短路电流校验开关设备的分断能力和动、热稳定性以及电缆的热稳定性。
必须正确选择熔断器的熔体。
必须用最小两相短路电流校验保护装置的可靠动作系数。
保护装置必须保证配电网路中最大容量的电气设备或同时工作成组的电气设备能够起动。
第四百五十七条矿井高压电网,必须采取措施限制单相接地电容电流不超过20A。
地面变电所和井下中央变电所的高压馈电线上,必须装设有选择性的单相接地保护装置;供移动变电站的高压馈电线上,必须装设有选择性的动作于跳闸的单相接地保护装置。
井下低压馈电线上,必须装设检漏保护装置或有选择性的漏电保护装置,保证自动切断漏电的馈电线路。
每天必须对低压检漏装置的运行情况进行1次跳闸试验。
煤电钻必须使用设有检漏、漏电闭锁、短路、过负荷、断相、远距离起动和停止煤电钻功能的综合保护装置。
每班使用前,必须对煤电钻综合保护装置进行1次跳闸试验。
第四百五十八条直接向井下供电的高压馈电线上,严禁装设自动重合闸。
手动合闸时,必须事先同井下联系。
井下低压馈电线上有可靠的漏电、短路检测闭锁装置时,可采用瞬间1次自动复电系统。
第四百五十九条井上、下必须装设防雷电装置,并遵守下列规定:(一)经由地面架空线路引入井下的供电线路和电机车架线,必须在入井处装设防雷电装置。
(二)由地面直接入井的轨道及露天架空引入(出)的管路,必须在井口附近将金属体进行不少于2处的良好的集中接地。
(三)通信线路必须在入井处装设熔断器和防雷电装置。
第三节井下机电设备碉室第四百六十条永久性井下中央变电所和井底车场内的其他机电设备硐室,应砌碹或用其他可靠的方式支护。
采区变电所应用不燃性材料支护。
硐室必须装设向外开的防火铁门。
铁门全部敞开时,不得妨碍运输。
铁门上应装设便于关严的通风孔。
装有铁门时,门内可加设向外开的铁栅栏门,但不得妨碍铁门的开闭。
从硐室出口防火铁门起5m内的巷道,应砌碹或用其他不燃性材料支护。
硐室内必须设置足够数量的扑灭电气火灾的灭火器材。
井下中央变电所和主要排水泵房的地面标高,应分别比其出口与井底车场或大巷连接处的底板标高高出0.5m。
第四百六十一条采掘工作面配电点的位置和空间必须能满足设备检修和巷道运输、矿车通过及其他设备安装的要求,并用不燃性材料支护。
第四百六十二条变电硐室长度超过6m时,必须在硐室的两端各设1个出口。
第四百六十三条硐室内各种设备与墙壁之间应留出0.5m以上的通道,各种设备相互之间,应留出0.8m以上的通道。
对不需从两侧或后面进行检修的设备,可不留通道。
第四百六十四条带油的电气设备必须设在机电设备硐室内。
严禁设集油坑。
硐室不应有滴水。
硐室的过道应保持畅通,严禁存放无关的设备和物件。
带油的电气设备溢油或漏油时,必须立即处理。
第四百六十五条硐室入口处必须悬挂“非工作人员禁止入内”字样的警示牌。
硐室内必须悬挂与实际相符的供电系统图。
硐室内有高压电气设备时,入口处和硐室内必须在明显地点悬挂“高压危险”字样的警示牌。
采区变电所应设专人值班。
无人值班的变电硐室必须关门加锁,并有值班人员巡回检查。
硐室内的设备,必须分别编号,标明用途,并有停送电的标志。
第四节井下电缆第四百六十六条在总回风巷和专用回风巷中不应敷设电缆。
在机械提升的进风的倾斜井巷(不包括输送机上、下山)和使用木支架的立井井筒中敷设电缆时,必须有可靠的安全措施。
溜放煤、矸、材料的溜道中严禁敷设电缆。
第四百六十七条井下电缆的选用应遵守下列规定:(一)电缆敷设地点的水平差应与规定的电缆允许敷设水平差相适应。
(二)电缆应带有供保护接地用的足够截面的导体。
(三)严禁采用铝包电缆。
(四)必须选用取得煤矿矿用产品安全标志的阻燃电缆。
(五)电缆主线芯的截面应满足供电线路负荷的要求。
(六)对固定敷设的高压电缆:1.在立井井筒或倾角为45°及其以上的井巷内,应采用聚氯乙烯绝缘粗钢丝铠装聚氯乙烯护套电力电缆、交联聚乙烯绝缘粗钢丝铠装聚氯乙烯护套电力电缆;2.在水平巷道或倾角在45°以下的井巷内,应采用聚氯乙烯绝缘钢带或细钢丝铠装聚氯乙烯护套电力电缆、交联聚乙烯钢带或细钢丝铠装聚氯乙烯护套电力电缆;3.在进风斜井、井底车场及其附近、中央变电所至采区变电所之间,可以采用铝芯电缆;其他地点必须采用铜芯电缆。
(七)固定敷设的低压电缆,应采用MVV铠装或非铠装电缆或对应电压等级的移动橡套软电缆。
(八)非固定敷设的高低压电缆,必须采用符合MT818标准的橡套软电缆。
移动式和手持式电气设备应使用专用橡套电缆。
(九)照明、通信、信号和控制用的电缆,应采用铠装或非铠装通信电缆、橡套电缆或MVV型塑力缆。
(十)低压电缆不应采用铝芯,采区低压电缆严禁采用铝芯。
第四百六十八条敷设电缆(与手持式或移动式设备连接的电缆除外)应遵守下列规定:(一)电缆必须悬挂:1.在水平巷道或倾角在30°以下的井巷中,电缆应用吊钩悬挂;2.在立井井筒或倾角在30°及其以上的井巷中,电缆应用夹子、卡箍或其他夹持装置进行敷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