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究竟什么样
孔子的五种形象

孔子的五种形象孔子在中国历史上有五种形象:第一种形象“圣化”。
一介布衣的孔子被初步塑造成圣人,中间大概经历了四五百年的过程。
吴国大夫曾向孔门弟子子贡发问:你老师莫非是圣人吗?为什么如此多才多艺呢?子贡回答道:上天赋予他做圣人的资质,所以他又多才多艺。
这里子贡把孔子赞美成“天纵之将圣”,首次把孔子的形象定位成天赋“圣人”。
一百多年后,孟子对孔子作了高度评价,指出:“自有生民以来,未有孔子也。
”意思是说自有人类以来,没有比孔子更伟大的。
孟子认为“行一不义,杀一不辜,而得天下”,孔子“皆不为也”(《孟子•公孙丑上》)。
古代圣人有许多不同的侧面,而在孟子看来,孔子身上凝聚了圣人的各方面的优点,是古代圣人的“集大成”者。
在孔子被“圣化”的过程中,大史学家司马迁推波助澜,起了非常大的作用。
他说:“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
孔子布衣, 传十余世,学者宗之。
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史记•孔子世家》)这是说自帝王至学者,如果要探讨以六经为核心的知识学问,皆以孔子的观点作为是非标准。
援此而论,司马迁就认定孔子是最伟大的圣人(至圣)了。
第二种形象“矮化”。
“矮化”孔子可以说是自老子开始。
孔子当年西行,向老子问礼。
老子认为周礼的创始人周公早已死了,要复周礼必须要估量时代潮流是否允许。
老子告诫说:“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
”(《史记•老子列传》)这说明孔子身上有两大不足:趾高气扬的神态(骄气、态色),过多的欲望与理想(多欲、淫志)。
在《史记•孔子世家》的记载中,有许多同时代的隐士对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孔子极尽嘲笑“矮化”之能事。
或讽刺他“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或嘲笑他“自腰以下不及禹三寸,垒垒若丧家之犬”;或策反孔子的学生:与其追随“避人之士”(指孔子),不如跟随避世之士(指隐士);或暗示孔子应改弦易辙,“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也”。
《庄子•德充符》塑造了一个肢体残缺名叫“叔山无趾”的人物, 向孔子求教并进而论道,最后使得孔子甘拜下风,自惭形秽。
对孔子体型的描述

对孔子体型的描述
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他的体型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孔子的身材高大而匀称,体态挺拔,身姿端庄。
他的身材可以说是标准的东方人体型,不同于西方人的高大和粗壮,而更多地展现出东方人的修长和柔和。
孔子的身高大约在1.75米左右,相对于当时的人群来说是相当高大的。
他的身材健壮而结实,肌肉线条分明,给人一种健康和力量的感觉。
他的脖子修长而挺拔,显露出他的自信和果断。
孔子的面容端庄而庄重,五官分明,眉目清晰。
他的眼睛明亮有神,透露出智慧和聪明。
他的鼻子挺直,给人一种高贵和威严的感觉。
他的嘴巴宽厚,唇线分明,给人一种自信和坚定的印象。
孔子的头发黑而浓密,略微有些卷曲。
他通常将头发整齐地梳理起来,显得干净利落。
他的头顶略微隆起,显示出他的智慧和思考能力。
孔子的举止庄重而稳重,走路时步履稳健,给人一种稳重和沉稳的印象。
他的手指修长而柔和,显示出他的细致和灵活。
总的来说,孔子的体型展现了他的高大和健壮,同时又透露出他的智慧和稳重。
他的体型与他的思想和行为相得益彰,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无论是外貌还是内涵,孔子都是一个伟大的人物,他的体型也成为了他形象的一部分,深深地印刻在人们的心中。
历史上真实的孔子是什么样的?英俊?有武功?

历史上真实的孔子是什么样的?英俊?有武功?本文导读:孔子是中国家喻户晓的圣人。
而他鲜为人知的那些事,一旦说出来,很可能会把你震翻在地。
(一)孔子的身世:野合婚姻的结晶孔子不仅是宋人之后,而且还与商纣王多少扯上点血缘关系,骨子里流淌着贵族的血脉。
圣人出身果然不凡。
据《孔子家语本姓解》记载:微子启,是商纣王的同父异母哥哥。
武王征服了殷国,封纣的儿子武庚于朝歌,让他奉行商汤的祭祀。
后来武庚叛乱被平定,周公就命令微子启代替武庚为殷的后裔。
封微子于宋国。
微子启死后,其弟微仲即位,微仲即为孔子的先祖。
孔子的出生也是一件有料的事情。
《史记孔子世家》说:“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祷於尼丘得孔子。
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曰丘云。
”孔子的父亲叔梁纥(叔梁是字,纥是名)当时已是六十多岁的老人了,娶个十六岁的颜姓少女生了孔子,他们到尼丘山向神明祷告后而得孔子的。
出生时头顶是凹下去的,所以就给他取名叫丘。
(这里播报一个小插曲,在一次《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主考官郎永淳将“圩顶”读作xū dǐng,随后专家纠正为yú dǐng)这在当时看起来不合于礼的“一树梨花压海棠”的野合婚姻,导致的结果就是圣人横空出世。
(二)孔子身高与长相孔子的父亲叔梁纥“今其人身长十尺”。
这条信息在《史记孔子世家》里得到了印证。
孔子长九尺有六寸。
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
(有人按西周尺码计算孔子身高约为1.89米或1.91米)老子身长儿高大,遗传基因功不可没啊。
至于孔子的相貌,实在不敢恭维。
太史公《史记》里有一段精彩的描写:郑国人有看见了就对子贡说:“东门有个人,他的额头像唐尧,脖子像皋陶,肩膀像郑子产,可是从腰部以下比禹短三寸,一副狼狈不堪、没精打采的样子,真像一条丧家狗。
”子贡见面把原话如实地告诉了孔子。
孔子高兴地说道:“他形容我的相貌,不一定对,但说我像条丧家狗,对极了!对极了。
”(郑人或谓子贡曰:“东门有人,其颡似尧,其项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
历史趣谈:孔子究竟什么样 身高2米21堪比姚明?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孔子究竟什么样身高2米21堪比姚明?
导语:“九尺六寸”有多高?按西汉尺23。
1厘米计算,是221。
76厘米,和穆铁柱、姚明的个子差不多,或有夸大。
本文摘自:人民网,作者:佚名,原
“九尺六寸”有多高?按西汉尺23。
1厘米计算,是221。
76厘米,和穆铁柱、姚明的个子差不多,或有夸大。
本文摘自:人民网,作者:佚名,原题:《探究真相:孔子真是身高九尺六寸似姚明?》
每个人心中都有个孔子,可是清晰描述孔子却很难。
下面的几种认识没准会雷倒你。
长相:东汉壁画告诉你
孔子到底长什麽模样?两千多年来世人一直没有定。
山东省文物部门近日透露,目前最早的孔子壁画像已经在山东现身——这就是前不久在东平县一座汉代墓室中发现的孔子见老子问礼故事的彩绘壁画。
孔子研究专家认为,这身布衣打扮的孔子像表明,在当时的老百姓心目中,孔子就是一位普通布衣学者。
在这幅存世两千年左右的孔子壁画中,孔子面部的胡须清晰,道道皱纹满额,鼻翼高挺,颈后凸瘤,形象写实。
孔子为何要拜见老子?有学者认为,史料记载确有其事。
孔子三十五六岁那年,在鲁昭公的支持下,带着几个弟子西行到洛邑向老子学习。
至於孔子究竟容貌如何,如今有据可考的官方史料并不多。
《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长九尺六寸,俗谓长人而异之。
”
由孔子弟子撰写的《论语·述而》,更侧重描述孔子的气质,以10个字概括:“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
生活常识分享。
孔子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

孔子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在国学热的今天,孔子的形象被一遍遍地演绎着。
最近,山东、浙江、山西等省的孔子题材话剧陆续在全国热演,影视剧、纪录片里的孔子也在不断变换着面孔:他是一位老师,一位离家久不归的丈夫,一位悲情的知识分子,一位辛苦的政治学说推销员,一个与自己终生较劲的老者。
然而,在被推上神坛和丑化抛弃的不断反复中,孔子的形象几经沉浮。
在再次被解读的当今,我们是否过多地赋予孔子消费的意义,而忘记他只是一个拥有道德品行的老人呢?55岁出走的孔子一次次充满期待地穿上正装受到“领导”接见,一次次据理力争,一次次哑口而去的失望与叹息……就算孔子再聪明博学,人性与人生的现实,总是把他打翻在地。
山东省话剧院院长李朝友说,这才是真实的孔子。
最近,55岁时的孔子又“忙”了起来,近日正热演的山东省话剧院、浙江省话剧院的话剧版《孔子》,还有电影《孔子》、电视剧《布衣孔子》不约而同地选择了55岁的孔子。
历史上,55岁的孔子有一位贤惠的妻子,一个小女儿,还有七十二位“圣徒”,事业有成,家庭和睦,然而,就在自己所说的“知天命”之年,孔子却跟自己过不去了。
浙江版话剧《孔子》的开场,是一位小朋友问妈妈,孔子是谁?是变形金刚厉害还是孔子厉害?而全剧的主题把孔子的思想和智慧放到一边,只论人生成败——中年孔子怀才不遇,却永不言败。
在历山剧院连演多天的山东版《孔子》,开场则是孔子告别故土,即将远游。
“我们为什么从55岁这一年开始讲述孔子?因为这一年,孔子不只满足于当老师,否则他一定不会去周游列国,推行他的主张。
所以,这时候的孔子最不像万世师表,同时也最走心。
”山东版《孔子》编剧兼导演、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系主任丁如如说。
史料记载,孔子30岁时便已不满足自己只是一个老师,而是时刻准备在政治上“出仕”。
可对于人生的种种意愿,孔子只谈过“克己复礼”,意思是克制自己的欲望,恢复言语行动都合于礼,但当他自己也按捺不住“恢复礼乐”的欲望时,便抛妻弃子,义无反顾地走了。
孔子的五种形象

孔子的五种形象孔子在中国历史上有五种形象:第一种形象“圣化”。
一介布衣的孔子被初步塑造成圣人,中间大概经历了四五百年的过程。
吴国大夫曾向孔门弟子子贡发问:你老师莫非是圣人吗?为什么如此多才多艺呢?子贡回答道:上天赋予他做圣人的资质,所以他又多才多艺。
这里子贡把孔子赞美成“天纵之将圣”,首次把孔子的形象定位成天赋“圣人”。
一百多年后,孟子对孔子作了高度评价,指出:“自有生民以来,未有孔子也。
”意思是说自有人类以来,没有比孔子更伟大的。
孟子认为“行一不义,杀一不辜,而得天下”,孔子“皆不为也”(《孟子·公孙丑上》)。
古代圣人有许多不同的侧面,而在孟子看来,孔子身上凝聚了圣人的各方面的优点,是古代圣人的“集大成”者。
在孔子被“圣化”的过程中,大史学家司马迁推波助澜,起了非常大的作用。
他说:“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
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
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史记·孔子世家》)这是说自帝王至学者,如果要探讨以六经为核心的知识学问,皆以孔子的观点作为是非标准。
援此而论,司马迁就认定孔子是最伟大的圣人(至圣)了。
第二种形象“矮化”。
“矮化”孔子可以说是自老子开始。
孔子当年西行,向老子问礼。
老子认为周礼的创始人周公早已死了,要复周礼必须要估量时代潮流是否允许。
老子告诫说:“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
”(《史记·老子列传》)这说明孔子身上有两大不足:趾高气扬的神态(骄气、态色),过多的欲望与理想(多欲、淫志)。
在《史记·孔子世家》的记载中,有许多同时代的隐士对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孔子极尽嘲笑“矮化”之能事。
或讽刺他“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或嘲笑他“自腰以下不及禹三寸,垒垒若丧家之犬”;或策反孔子的学生:与其追随“避人之士”(指孔子),不如跟随避世之士(指隐士);或暗示孔子应改弦易辙,“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也”。
我眼中的孔子作文共九篇

我眼中的孔子我眼中的孔子(一)你可曾听说过一个人,他愿意将一生都耗在宣扬一项没有一个君王认可的学说之上;你可曾听说过一个人,他的学问可以经受2500年的历史洗涤,非但没有消沉而日渐弥新,这个人就是我可亲可敬的孔圣人。
人们都说时间会淡化一切,但孔子的学说却可以突破时间的捆锁而独立存在,我想其中必有其“永恒”的东西存在,这永恒归其原因有孔子的智慧,亦有孔子永不言弃的精神。
说到孔子的智慧,我想首先是他学识上的渊博,面对他高深的学问,颜渊曾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试想,这是怎样的一种学问能让这位孔子最欣赏,最器重的学生发出如此深刻的感叹。
当然,孔子作为一位老师,他的智慧也体现在他的教育之中,“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原来2500年前的孔子早已指出了后天学习的重要性,纵然孔子是诲人不倦的,但这一份“不倦”却是建立在一个学生对学问痴心向往却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诚然,细想一下,如果一个学生他自身就不想学,那么硬逼着他又能有什么大的效果呢?都说言教重于身教,孔子用它自身良好的品行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在观看《孔子》这部影片的时候,我们都能注意到一个细节:每次孔子面见君上,他都要在殿外行一个大礼,这时一旁的太监就会告诉他那是周礼,现在不需要了,但孔子照做不误……就是这样一位极力推行周礼的“固执”的老师教育出了一批批懂礼知礼守礼的学生。
转眼半个学期也就过去了,《论语》选读也就要学完了,但在我脑中留下深刻印象的不是别的,是孔子那一股“倔脾气”“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这有多难啊,人们常说“三人成虎”,三个人说街上有虎,就会有人相信真有老虎,这是多么荒谬的言论,但你试推想一下,当孔子带着弟子周游列国,极力推讲自己的政治主张,却无人认同,他难道不会怀疑自己的学说吗,他难道不会陷入到矛盾与挣扎之中吗,然而我们会敬佩他精神的顽强,却有否体会他在挣扎中的痛楚呢,也许在2500年前的无数夜晚中,孔子也在仰望星空,质问苍穹,也许是上天指引了他,让他不断的坚持了下来,纵然是“道之不行,已知之矣”……“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这是多么美,多么惬意的画面,然而观其孔子一生,至死也未曾感受到过“三月之风”,就孔子自身而言,我想他应该是再悲哀不过了,在死前,孔子曾歌曰:‘泰山坏乎!梁柱摧乎!哲人萎乎!’因以涕下。
人生的导师-孔子 (原文)郜元宝

孔子生于公元前551年,卒于公元前479年,春秋时鲁国昌平乡陬邑人(今山东省曲阜县南)。
孔子是父母野合所生,小时候头顶中间特低,故名之曰丘。
孔子三岁上丧父,他自述“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做过仓库出纳、牛馆,但他没有自暴自弃,无论什么事,都做得非常之好。
他特别好学,“吾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也”。
又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如此好学,所以博文多能。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纵心所欲不逾矩"。
这概括了他一生求学进取境界不断提高的历程。
孔子三十岁以后,各方面都比较成熟,就出来从政,一直到五十五岁。
先后到鲁国、齐国做过几任小官,还一度任鲁司寇,掌管全国的治安司法。
但是由于不遇明主,孔子在政治上是不得意的,所以从五十五岁一直到死,他都是周游列国,聚徒讲学。
孔子学说,也就在这周游讲学的过程中得以完成。
孔子从自己的切身经验中感到人不学无以成材,无以用世,所以他好为人师,诲人不倦。
他首先是一位教育家,然后才是一位思想家和政治家。
他说他“恒惑德之末修,学之未讲”,把讲学和个人的修养看得同样重要。
他“述而不作”,死后弟子把他的言行记录下来,编成一部薄薄的《论语》,其中充满了他善良、智慧的教诲,如和煦春风,沁人心脾。
正是有了孔子这位人生导师,中国文化才雄踞世界,历久弥新。
不同于西方古代的圣哲,孔子“不语怪、力、乱、神”,只关心人与人的现实生活,所谓“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
因他的影响,中国文化才以实用理性“经世致用”为主,一至于今。
在孔子那里除了对具体人生的切实指教,极少谈论宇宙、始基、本体、神圣之类的东西。
所以说,他是一位伟大的人生导师。
孔子指导人生,重点在“仁”。
仁就是爱人,爱人就是使人和己都能成为人所应该成为的样子,追求人所应该享受的幸福与快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子究竟什么样:身高2米21堪比姚明?
每个人心中都有个孔子,可是清晰描述孔子却很难。
下面的几种认识没准会雷倒你。
长相:东汉壁画告诉你
孔子到底长什麽模样?两千多年来世人一直没有定。
山东省文物部门近日透露,目前最早的孔子壁画像已经在山东现身——这就是前不久在东平县一座汉代墓室中发现的孔子见老子问礼故事的彩绘壁画。
孔子研究专家认为,这身布衣打扮的孔子像表明,在当时的老百姓心目中,孔子就是一位普通布衣学者。
在这幅存世两千年左右的孔子壁画中,孔子面部的胡须清晰,道道皱纹满额,鼻翼高挺,颈后凸瘤,形象写实。
东平汉墓出土的孔子见老子壁画
孔子为何要拜见老子?有学者认为,史料记载确有其事。
孔子三十五六岁那年,在鲁昭公的支持下,带着几个弟子西行到洛邑向老子学习。
至於孔子究竟容貌如何,如今有据可考的官方史料并不多。
《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长九尺六寸,俗谓长人而异之。
”由孔子弟子撰写的《论语·述而》,更侧重描述孔子的气质,以10个字概括:“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
据传孔子出生后,曾因相貌丑陋遭到母亲遗弃。
至於如何丑陋,又有多个版本,“七陋”的说法流传最为广泛。
专家介绍,宋代一部孔子家谱中,竟描写出孔子有49个地方与常人不同。
画像中的孔子也在漫长的历史中实现着身份的转变。
汉画像石中所出现的孔子,多半是一位学者形象。
流传最为广泛的版本要数唐朝吴道子所绘《孔子行教像》:孔子宽衣博带,不着官服,不带官气,拱手站立,面目慈祥,虔静,不离学者的形神特征。
至顾恺之所绘《孔子为鲁司寇像》中,孔子着官服、戴官帽,一副官员气派,体现了孔子较高的政治地位,但也是面容和蔼,一副“为政以德”之态。
身高:九尺六寸如姚明?
在孔府档案里有一份描述孔子形象的材料,说到了孔子的腰围:“先圣身长九尺六寸,腰大十围。
”所谓“围”,《辞海》如是解释:“计量圆周的约略单位,即两手的拇指和食指合拢的长度。
亦指两臂合抱的长度。
”这里显然是指前者。
在司马迁的《孔子世家》里,称“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
“九尺六寸”有多高?按西汉尺23.1厘米计算,是221.76厘米,和穆铁柱、姚明的个子差不多,或有夸大。
孔子成为超高的“长人”,应是他老人家“仙逝”约三百年后的事情。
顾颉刚先生在《春秋时代的孔子和汉代的孔子》一文中指出:“到了汉朝,真是闹得不成样子了。
我们只要把纬书翻出一看,真是笑歪了嘴。
他们说,孔子母徵在游於大泽之陂,睡,梦黑帝使请己。
往,梦交,语曰:‘汝乳必於空桑之中。
’觉则若感,生丘於空桑。
他们说他的头像屋宇之反,中低而四方高。
身长九尺六寸,人皆称他为长人……”这些大抵是汉初方士化的儒生们臆想附会的“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