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城建学院 水文地质学复习题参考答案

合集下载

水文地质题库(含答案)

水文地质题库(含答案)

水文地质题库初级一、填空1、按地下水的水力性质及其埋藏条件分类,地下水可分为()、潜水、承压水。

2、按地下水的赋存条件及含水层特征分类,地下水可分为:()裂隙水、岩溶水。

3、断裂面两侧岩块有显著位移的称为()。

4、断层按受力作用性质可分为:()()()。

5、根据水流质点的运动形式,地下水运动可分为:()()()。

1、B 11、A2、A 12、B3、A 13、A4、B 14、C5、D 15、B6、B 16、B7、B 17、A8、A 18、A9、A 19、C10、B 20、A二、单选题1、水文孔观测前应进行(),将孔内岩粉、岩屑返出,孔内无沉淀。

A、洗井B、冲孔C、扩孔2、地下水产生渗流的基本条件是()A、有透水岩层,有一定的水位差B、透水岩层C、有一定的水3、稳定水位的测定,当观测中相邻()所测得的水位差不大于2mm,且无系统上升或下降趋势即为稳定水位。

A、三次 B 、四次C、二次4、钻孔孔口涌水,表明钻孔揭露了承压水头()地面的自流承压含水层A、低于 B 、高于C、等于5、在AutoCAD2000中打开已有文件时,在工具栏中单击的图标是:()A、B、C、D、6、在矢量化图形文件时,断层的颜色一般为:()A、蓝色B、红色C、黄色D、青色7、在均质完整井中抽水时,观测孔深度达到抽水主孔()即可。

A、1/2B、最大降深C、1/38、在非完整井中抽水时,观测孔深应达主孔抽水段之()。

A、中部B、2/3C、1/39、正式抽水试验一般要求取得()落程的资料。

A、三个B、二个C、五个10、抽水孔水位波动,不超过降深的()即为稳定。

A、2%B、1%C、5%11、当使用空气压缩机抽水时,主孔水位波动充许达到()。

A、20-30cmB、30-35cmC、15-20cm12、抽水试验过程中水位观测应()。

A、先疏后密B、先密后疏C、全程统一13、存储在单元含水层中的重力水体积为()。

A、储存量B、动水量C、静储量14、允许开采量主要取决于()。

水文地质考试试题及答案

水文地质考试试题及答案

水文地质考试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分X 25=25分)1、根据成因可将空隙分为三类:松散沉积物中的孔隙、坚硬岩石的裂隙、可溶岩的溶穴。

2、水进入岩石后,因空隙大小不同,岩石屮水的存在形式也不同,那么岩石能够容纳、保持、释放或允许水透过的性能也有不同,而具有不同的容水性、持水性、给水性与透水性等水理性质。

3、裂隙按成因不同分类:构造裂隙、成岩裂隙、风化裂隙。

4、毛细水按其形成特点,可以分为以下三种类型:支持毛细水、悬挂毛细水、孔角毛细水。

5、包气带自上而下可分为三个带:土壤水带、屮间带、毛细水带。

6、地下水的物理性质包括:水温、颜色、透明度、气味、味道、比重、导电性和放射性。

7、根据地壳热力分布状态,地温从上到下分为三个带:变温带、常温带、增温带。

8、地下水常见的气体成分有:02、2、CO2、H2S。

9、地下水中分布最广,含量最多的主要离子有:CL*、S04 2\ HCO3' > Na+ > K+ Ca2+ > Mg2+。

10、地下水化学分析一般分为:简分析、全分析、专项分析。

11、影响大气降水入渗补给的因素有:降水本身的特点和接受补给的地形、地质和植被条件。

12、地表水补给地下水的必要条件有:两者Z间必须具有水力联系、地表水位必须高于地下水位。

13、含水层的补给来源有:大气降水、地表水、凝结水、其它含水层的水和人工补给水源。

二、名词解释(6X4 分=24 分)1、毛细负压:液体表面有一个表面张力液面就会发生弯曲,当弯曲成半圆形时,弯液面上表面张力的合力称为毛细力,毛细力作用在弯液面上,称为毛细压强。

毛细压强是有方向的,对于液面来说,这是个负值,又称为毛细负压。

2、重力水:岩石空隙全部被充满、在重力作用下运动的液态水称为重力水。

结合水:由于静电引力作用而吸附在岩石颗粒上的水称为结合水。

3、居留时间:指地下水自补给进入含水层屮至被排泄出含水层所经过的时间。

4、渗流:用假想的水流模型去代替真实的水流,一是不考虑渗流途径的迂回曲折,只考虑地下水的流向;二是不考虑岩层的颗粒骨架,假想岩石的空间全被水流充满,这种假想的水流称为渗流。

水文地质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水文地质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水文地质学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 水文地质学是研究()的地质学分支。

A. 水沉积物B. 水资源C. 地下水D. 水文循环2. 地下水通过()而重新进入大气层。

A. 蒸发作用B. 降雨C. 河流补给D. 表层水文循环3. 地下水位下降的原因主要包括()。

A. 天然排泄B. 人为开采C. 水文建设D. 污染4. 地下水流动的速度主要取决于()。

A. 地下水位B. 地下水压力C. 渗透系数D. 孔隙度5. 地下水与地表水的交互作用可以通过()来研究。

A. 水文循环B. 地下水位观测C. 水文地质调查D. 地下水污染监测6. 地下水的补给主要来自()。

A. 大气降水B. 河流水体C. 地表径流D. 蒸散发作用7. 大规模开采地下水可能导致的问题包括()。

A. 城市地面沉降B. 地震C. 水文断层破裂D. 地球轨道变化8. 以下哪项不属于地下水的贮存形式?A. 地下河流B. 地下湖泊C. 地下岩石裂隙D. 地下土壤孔隙9. 水文地质调查常用的方法包括()。

A. 钻孔B. 遥感技术C. 地震勘探D. 水样分析10. 地下水流动的方向一般是()。

A. 由低到高地势B. 由高到低地势C. 横向流动D. 纵向流动11. 以下哪个因素不会影响地下水的质量?A. 岩石类型B. 地下水位C. 地下水流速D. 水体温度12. 地下水的利用包括()。

A. 城市供水B. 农田灌溉C. 工业用水D. 以上答案都正确13. 地下水的危害主要包括()。

A. 水灾B. 地下空洞C. 沉降D. 以上答案都正确14. 以下哪个因素对地下水的影响最大?A. 地下水位B. 地下水温度C. 地下水含盐量D. 地下水流速15. 地下水资源管理的目标是()。

A. 充分利用地下水B. 保护地下水质量C. 实现地下水可持续开发利用D. 以上答案都正确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6. ( 1 )是水文地质学的基础。

17. 地下水位下降可能引发地( 2 )沉降。

《水文地质学基础》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水文地质学基础》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第一章地球上的水及其循环一、名词解释:2.地下水:地下水是赋存于地面以下岩石空隙中的水。

3.矿水:含有某些特殊组分,具有某些特殊性质,因而具有一定医疗与保健作用的地下水。

4.自然界的水循环:自大气圈到地幔的地球各个层圈中的水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过程。

5.水文循环:发生于大气水、地表水和地壳岩石空隙中的地下水之间的水循环。

6.地质循环:地球浅层圈和深层圈之间水的相互转化过程。

7.大循环:海洋与大陆之间的水分交换。

8.小循环:海洋或大陆内部的水分交换。

9.绝对湿度:某一地区某一时刻空气中水汽的含量。

10.相对湿度:绝对湿度和饱和水汽含量之比。

11.饱和差:某一温度下,饱和水汽含量与绝对湿度之差。

12.露点:空气中水汽达到饱和时的气温。

13.蒸发:在常温下水由液态变为气态进入大气的过程。

14.降水:当空气中水汽含量达饱和状态时,超过饱和限度的水汽便凝结,以液态或固态形式降落到地面。

14.径流:降落到地表的降水在重力作用下沿地表或地下流动的水流。

15.水系:汇注于某一干流的全部河流的总体构成的一个地表径流系统。

16.水系的流域:一个水系的全部集水区域。

17.分水岭:相邻两个流域之间地形最高点的连线。

18.流量:单位时间内通过河流某一断面的水量。

19.径流总量:某一时间段内,通过河流某一断面的水量。

20.径流模数:单位流域面积上平均产生的流量。

21.径流深度:计算时段内的总径流量均匀分布于测站以上整个流域面积上所得到的平均水层厚度。

22.径流系数:同一时段内流域面积上的径流深度与降水量的比值。

二、填空1.水文地质学是研究地下水的科学。

它研究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及人类活动相互作用下地下水水量和水质的时空变化规律。

2.地下水的功能主要包括:资源、生态环境因子、灾害因子、地质营力、或信息载体。

3.自然界的水循环分为水文循环和地质循环。

4.水文循环分为大循环和小循环。

5.水循环是在太阳辐射和重力作用下,以蒸发、降水和径流等方式周而复始进行的。

水文地质学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水文地质学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水文地质学基础》试题库及参考答案目录第一章地球上的水及其循环 (1)第二章岩石中的空隙与水分 (4)第三章地下水的赋存 (9)第四章地下水运动的基本规律 (15)第五章毛细现象与包气带水的运动 (20)第六章地下水的化学成分及其形成作用 (22)第七章地下水的补给与排泄 (29)第八章地下水系统 (35)第九章地下水的动态与均衡 (37)第十章孔隙水 (40)第十一章裂隙水 (42)第十二章岩溶水 (45)第十三章地下水资源 (48)第十四章地下水与环境 (49)第一章地球上的水及其循环一、名词解释:1.水文地质学:水文地质学是研究地下水的科学。

它研究与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以及人类活动相互作业下地下水水量和水质的时空变化规律,并研究如何运用这些规律去兴利除害,为人类服务。

2.地下水:地下水是赋存于地面以下岩石空隙中的水。

3.矿水:含有某些特殊组分,具有某些特殊性质,因而具有一定医疗与保健作用的地下水。

4.自然界的水循环:自大气圈到地幔的地球各个层圈中的水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过程。

5.水文循环:发生于大气水、地表水和地壳岩石空隙中的地下水之间的水循环。

6.地质循环:地球浅层圈和深层圈之间水的相互转化过程。

7.大循环:海洋与大陆之间的水分交换。

8.小循环:海洋或大陆内部的水分交换。

9.绝对湿度:某一地区某一时刻空气中水汽的含量。

10.相对湿度:绝对湿度和饱和水汽含量之比。

11.饱和差:某一温度下,饱和水汽含量与绝对湿度之差。

12.露点:空气中水汽达到饱和时的气温。

13.蒸发:在常温下水由液态变为气态进入大气的过程。

14.降水:当空气中水汽含量达饱和状态时,超过饱和限度的水汽便凝结,以液态或固态形式降落到地面。

14.径流:降落到地表的降水在重力作用下沿地表或地下流动的水流。

15.水系:汇注于某一干流的全部河流的总体构成的一个地表径流系统。

16.水系的流域:一个水系的全部集水区域。

17.分水岭:相邻两个流域之间地形最高点的连线。

水文地质学基础》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水文地质学基础》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校重点建设课程《水文地质学基础》试题库及参考答案水文地质学基础课程组前言水文地质学基础是我校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和环境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主要阐叙了以下几方面内容:自然界水的存在形式和循环过程;地下水的赋存空间、存在形式和水理性质;地下水的分类以及各种类型地下水的特征;地下水的运动规律;地下水的化学成份及形成作用;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和地下水系统;地下水的动态与均衡地下水资源分类和特征;地下水与环境的关系等。

该课程全面介绍了现代水文地质学的基本概念与原理,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水文地质学基础试题库不仅用于考核学生的学习情况,而且对学生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有一定的引导作用。

因此,水文地质学基础试题库内容紧紧围绕教学大纲要求,并考虑了以下几点:第一,以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为主;第二,正确地理解水文地质概念,避免死板地套用;第三,地下水与环境有着密切联系,必须结合具体的自然地理地质条件,用系统观点考察众多因素对地下水的综合影响;第四,不能满足于字面上的理解,而应勤于思索,弄清实质。

本次水文地质学基础试题库的修订,是在1997年第一次建库的基础上进行的,对原库的部分试题作了调整,本试题库选题涉及书内全部内容,因此,覆盖面宽。

同时,考虑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重点章节和重点内容上题量偏重。

全库共有试题576题。

为综合考察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掌握情况,以及对课本内容的理解和综合能力,共包含五种题型,分别为:名词解释、填空题、判断题、简答题和论述题。

目录第一章地球上的水及其循环 (1)第二章岩石中的空隙与水分 (3)第三章地下水的赋存 (6)第四章地下水运动的基本规律 (9)第五章毛细现象与包气带水的运动 (11)第六章地下水的化学成分及其形成作用 (13)第七章地下水的补给与排泄 (17)第八章地下水系统 (19)第九章地下水的动态与均衡 (20)第十章孔隙水 (22)第十一章裂隙水 (23)第十二章岩溶水 (24)第十三章地下水资源 (26)第十四章地下水与环境 (27)第一章地球上的水及其循环一、名词解释:1.水文地质学:水文地质学是研究地下水的科学。

水文地质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水文地质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水文地质学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 下列哪种地质构造对地下水运动有利?a) 断裂带b) 折叠褶皱c) 岩浆侵入岩d) 石灰岩溶蚀答案:d) 石岩岩溶蚀2. 以下哪种地层对地下水不透水?a) 砂岩b) 粘土c) 砾石d) 砂砾岩答案:b) 粘土3. 以下哪项不属于地下水流动的控制因素?a) 地层裂隙b) 斜坡c) 水文地质构造d) 岩性答案:b) 斜坡4. 地下水循环系统中起主导作用的是?a) 大气降水b) 地下水流c) 地面径流d) 河流答案:a) 大气降水5. 以下不属于地下水循环路径的是?a) 表层径流b) 蒸发蒸腾c) 再生雨d) 井水答案:a) 表层径流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1. 地下水流动速度快于地表水。

正确/错误答案:错误2. 地下水是地球深部加热造成的。

正确/错误答案:错误3. 地下水流动方向仅受地表水流动方向的影响。

正确/错误答案:错误4. 砂岩地层比砂砾岩地层更透水。

正确/错误答案:错误5. 地下水污染主要受人类活动影响。

正确/错误答案:正确三、解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 请简要说明地下水循环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

答案:地下水循环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大气降水、地面径流、蒸发蒸腾、地下水流动等。

大气降水是地下水循环系统的起点,地面径流是指由地面直接排入河流湖泊等水体的径流,蒸发蒸腾则是指水蒸发成水蒸气,地下水流动则是地下水在地下岩层中的流动过程。

2. 为什么地下水循环系统对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答案:地下水循环系统是生态环境中水循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为植物提供充足的水源,维持植物生长;同时地下水可以渗入地下河流、湖泊等水体,保持水体的稳定;还可以维持生物的生存,为生态系统提供所需的水源,对地球生态环境的维护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综合题(每题20分,共40分)1. 请结合你对水文地质学的理解,阐述地下水循环系统与地质构造的相互关系。

水文地质学基础复习题四及答案

水文地质学基础复习题四及答案

水文地质学基础复习题四第四章地下水运动的基本规律一、名词解释1.渗流:地下水在岩石空隙中的运动。

2.渗流场:发生渗流的区域。

3.层流运动:在岩层空隙中流动时,水的质点作有秩序的、互不混杂的流动。

4.紊流运动:在岩层空隙中流动时,水的质点作无秩序地、互相混杂的流动。

5.稳定流:水在渗流场内运动,各个运动要素(水位、流速、流向)不随时间改变。

6.非稳定流:水在渗流场中运动,各个运动要素随时间变化的水流运动。

7.渗透流速:地下水通过某一过水断面的平均流速。

8.迹线:渗流场中某一段时间内某一质点的运动轨迹。

9.水力梯度:沿渗透途径水头损失与相应渗透途径之比。

10.渗透系数:水力坡度等于1时的渗透流速。

11.流网:在渗流场的某一典型剖面或切面上由一系列流线和等水头线组成的网。

12.流线:流场中某一瞬时的一条线,线上各水质点的流向与此线相切。

二、填空1.据地下水流动状态,地下水运动分为层流和紊流。

2.据地下水运动要素与时间的关系,地下水运动分为稳定流和非稳定流。

3.水力梯度为定值时,渗透系数愈大,渗透流速就愈大。

4.渗透流速为定值时,渗透系数愈大,水力梯度愈小。

5.渗透系数可以定量说明岩石的渗透性能。

渗透系数愈大,岩石的透水能力愈强。

6.流网是由一系列流线与等水头线组成的网格。

7.如果规定相邻两条流线之间通过的流量相等,则流线的疏密可以反映径流强度,等水头线的疏密则说明水力梯度的大小。

8.在均质各向同性介质中,地下水必定沿着水头变化最大的方向,即垂直于等水头线的方向运动,因此,流线与等水头线构成正交网格。

9.流线总是由源指向汇。

三、判断题1.当含水层中存在强渗透性透镜体时,流线将向其汇聚。

(√)2.两层介质的渗透系数相差越大,则其入射角和折射角也就相差越大。

( √ )3.达西定律中的过水断面是指包括砂颗粒和空隙共同占据的面积。

( √ )4.在渗流场中,一般认为流线能起隔水边界作用,而等水头线能起透水边界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V
V
名词解释:
• 3、水文循环:发生于大气水、地表水和地壳岩石 空隙中的地下水之间的水循环。
• 4、给水度:地下水位下降一个单位深度时,单位 水平面积饱水岩石柱体中在重力作用下给出的水 的体积。给水度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岩性、初始地 下水位埋深以及地下水位的下降速度。
• 5、水力梯度:为沿渗透途径水头损失与相应渗透 途径长度的比值。水力梯度可以理解为水流通过 单位长途渗透途径为克服摩擦阻力所耗失的机械 能。也可以将水力梯度理解为驱动力,即克服摩 擦阻力使水以一定速度流动的力量。
S042-+2C+2H2O—H2S+2HCO3结果使地下水中S042-减少以至消失,HCO3- 增加,
pH值变大,这种作用称为脱硫酸作用。
简答题
• 1、简述上层滞水、潜水、承压水的概念及其基 本特征
• 答: (1)上层滞水指赋存于包气带局部隔水层之上具有自由水面的重力水。 其基本特征为1)无压性2)补、径、排特征,补给:主要接受大气降 水、地表水、凝结水的补给。补给区与分布区一致。径流:由水位高 处流向水位低处。排泄:存在流向局部隔水层边沿的径流排泄与蒸发 排泄两种排泄方式,且蒸发排泄较潜水更强,由于更接近地表。3)动 态特征,受气象、水文因素影响最大,动态最不稳定(在潜水、承压 水与上层滞水三者之中)此外,水循环积极,易于恢复;由于规模小, 缺乏多年调节性。正由于上层滞水规模小,动态变化又大,难以保证 稳定供水,故只能作为暂时性供水水源。4)水质特征:水质最易遭受 污染。
名词解释:
• 6、弱含(透)水层:指那些渗透性相当差的岩层,在 一般的供排水中它们所能提供的水量微不足道, 似乎可以看作隔水层;但是,在发生越流时,由 于驱动水流的水力梯度大且发生渗透的过水断面 很大(等于弱透水层分布范围),就不能当成隔水 层,这样的岩层称为弱透水层。
• 7、阳离子交替吸附作用:一定条件下,颗粒将吸 附地下水中某些阳离子,而将其原来吸附的部分 阳离子转为地下水中的组分,这便是阳离子交替 吸附作用。
名词解释:
• 8、渗透系数:为水力梯度等于1时的渗透流速。渗 透系数K的因次与渗透流速相同,一般采用m/d或 cm/s为单位。
• 9、总矿化度:地下水中所含各种离子、分子与化 合物的总量称为总矿化度(总溶解固体),以每公 升中所含克数(g/L)表示。
• 10、脱硫酸作用:在还原环境中,当有有机质存在 时,脱硫酸细菌能使S042-还原为H2S:
名词解释:
• 1、水文地质学:研究岩石圈、水圈、大气 圈、生物圈以及人类活动相互作用下,地 下水水量和水质的时空变化规律。
• 2、孔隙度:是指某一体积岩石(包括孔隙在
内)中孔隙体积所占的比例。若以n表示岩
石的孔隙度,V表示包括孔隙在内的岩石体
积,Vn表示岩石中孔隙的体积,则:
n Vn 或n Vn 100%
• (2)潜水:饱水带中第一个具有自由表面的含水层(潜水含水层)中的 水。其基本特征为1)无压性:潜水面上无稳定隔水层存在,直接与大 气接触,具有自由水面,属无压水,即压强以外的任何附加压强(水文地质学中衡量压强的基准 点是大气压强)。2)补、径、排特征,补给:在其分布范围 内接受大气降水、地表水或凝结水的补给,补给区与分布 区一致。径流:由潜水位高处流向潜水位低处。1)排泄: 存在两种排泄方式:径流排泄:即以泉或泄流等方式排向 地表或排入地表水体。蒸发排泄:即以蒸发或蒸腾的形式 排入大气。3)动态特征,潜水动态不稳定,其水位、水质、 水量等明显受控于气象、水文等因素,具有明显的季节变 化特点。潜水参与水循环积极,易于恢复。含水层较薄时 往往缺乏多年调节性。(3)承压水:充满于两个稳定隔水层 间含水层中的水(注意:“充满”二字,否则叫无压层间 水),中间的含水层就叫承压含水层。
简答题
• 2、试述达西定律的形式及其各项的物理意
义。

答:
v

kI

k
dH dn
达西定律说明:在某一物质介质的孔隙
中,渗流的水力坡度与渗流流速的一次方成正比,因此亦
称渗流线性定律。 渗透系数k(coefficient of
percolation):是与土或岩石透水性大小有关的指标,为
反映土壤透水性的一个综合系数。它可理解为单位水力坡
简答题
• 其基本特征为,1.承压性:钻孔揭穿承压含水层隔水顶板时,承 压水会沿钻孔上升到高出含水层顶面某一高度才静止下来。其产 生的原因就是由于上覆隔水层对下部含水层中地下水施加了重压。 2.补、径、排特征,补给:主要的补给方式有:含水层于地表出 露处直接获得补给;通过连通于地表的导水断裂获得补给;上下 含水层的越流补给等(补给区与分布区不一致)。径流:由测压 水位高处流向测压水位低处。排泄: 径流排泄为主(以泉或泄 流的方式排出地表,或排入地表水体或以 越 流方式排入其它含 水层)。3.动态特征,由于承压水存在上覆稳定的隔水层使其受气 象、水文等因素影响较小,由此决定了:承压水动态较潜水更为 稳定。此外,承压水循环缓慢,难于恢复,常具一定规模,具多 年调节性。4.水质特征,埋深浅、含水层规模越小,水循环积极, 有利于形成淡水;相反埋深大,含水层规模越大,易于形成含盐 量高的水。与潜水相比,水质更不易遭受污染。
不久出现土红色絮状悬浮物。 • 答:(1)油田水当中含有较高的有机质,水中的SO42在
脱硫菌的作用下产生脱硫酸作用,而NH4+的产生一方面是 由于有机N向NH4+转化的成氨作用,另一方面是由于NO3在还原作用与产生的, NO3- +2C+3H2O—NH4++2HCO3• (2)是由于该供水井中含有较高的Fe2+,在进入到水池 后由于O2的氧化作用而生成了Fe(OH)3的土红色絮状悬浮 物。
度下的渗流流速,其量纲为[LT-1]。其数值取决于土壤的特
性和水的特性。
• 水力坡度I:即流速V 愈大,单位渗流途径上损失的能量也 愈大;反过来,水力梯度I愈大时,驱动水流运动与速度也 愈大 。
简答题
• 3、试用所学理论解释下列现象。
• (1) 油田水中含H2S,NH4+浓度高;SO42-和NO3-含量很低。 • (2 )某供水井抽出的地下水进入水池后,开始为透明无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