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行业的环境影响及环境知识
常见行业主要环境因素

常见行业主要环境因素常见行业主要环境因素(EMS考试基本上离不开这些行业)机械制造业的典型工序及其主要环境因素焊接工序烟尘和有害气体的排放;烟尘化学成分:Fe2O3、MnO、CaF2等;有害气体:O3、NOx 、CO、氟化物等噪声的排放;高频电子辐射;废弃焊条、焊渣的排放;潜在火灾的发生;热处理工序油烟/油雾的挥发;废热的排放。
表面处理工序(除油、酸洗、磷化、钝化、清洗等)—磷化:用化学或电化学的方法,在钢、合金等金属基件表面形成难溶于水的磷酸盐转化膜(磷化膜)的过程,以提高基件的抗蚀能力、提高基件表面对漆、蜡、颜料等的吸收力。
—钝化:用化学或电化学的方法,在钢、合金等金属基件的表面形成氧化膜,使其化学稳定性明显增强的过程,以提高其抗蚀能力。
环境因素:酸雾的挥发;“表面处理液”及其他化学药剂的滴漏或泄漏;(磷化:磷酸锰/锌、硝酸镍/锌;钝化:硝酸、硫酸、重铬酸钾等)处理槽沉渣/残渣等的排放;(考虑:危险废物)废水的排放:含油残液/废水、酸/碱性残液废水、含重金属废水的排放。
电镀工序—通过电化学作用,在金属、塑料等基件表面上沉积一薄层其他金属或合金的过程;从而改变基件的表面性质(反光性、抗蚀性、抗磨性、耐用性、导电性等)。
环境因素电镀液的跑冒滴漏;(例:含铜、镍、锌、铬、金、银等的溶液);电镀槽酸雾的挥发;电镀废水的排放;电镀槽渣、槽液、污水处理污泥的排放;(考虑:危险废物)车间冲洗废水的排放;电镀液泄露和事故性排放。
喷涂/喷漆漆尘及有害气体的排放水幕循环废水的排放;漆渣的排放;(考虑:危险废物)含有废漆料、废漆桶及其他含漆料的废物排放;(考虑:危险废物)?漆料的泄漏;漆料的过度消耗;潜在火灾的发生;锅炉房的主要运行活动及其主要环境因素煤炭运输、储存、输送装卸中煤粉尘的排放;装卸中噪声的排放储煤场的扬尘;储煤场含煤淋洗水的排放;软化水处理机泵等设备运行噪声的排放;过滤设备反洗废水、离子交换树脂再生废水的排放;水质化验过程废液、废水等的排放;离子交换树脂的废弃。
行业中的环境污染问题与对策

行业中的环境污染问题与对策一、行业中的环境污染问题近年来,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发展,各行各业中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环境污染不仅给人们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巨大威胁,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
在工业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许多行业都存在着特定的环境污染问题。
首先,工业制造业是最主要的环境污染源之一。
这个行业不可避免地涉及到大量废气、废水和固体废弃物产生与排放。
尤其是传统重工业,在原材料加工、产品生产和能源利用等方面容易导致大量有害物质二氧化硫、二氧化碳以及颗粒物等排放。
这些排放物不仅直接危害到空气质量,还会对周边土壤和水资源造成污染。
其次,农牧业也是一个重要的环境污染源。
农药残留、畜禽养殖场排放、农田灌溉水浇灌等活动都会对周边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
特别是在农业生产中过度使用化肥和农药,会导致土壤退化和水资源的污染,对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破坏。
第三,能源行业也是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
石油、煤炭等传统能源的开采和利用过程中,大量温室气体被释放到大气中,引起全球气候变暖。
此外,在这个行业中还存在着水源污染、土壤污染以及核辐射等问题,给环境保护带来了巨大挑战。
二、应对行业环境污染的对策为了应对不同行业中出现的环境污染问题,有必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对策,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目标。
1. 推动绿色制造在工业制造领域,推动绿色制造是一个重要的对策。
企业可以通过技术改进和装备升级减少废弃物排放,并积极推广清洁生产方式。
此外,在产品设计阶段加入环保因素,并倡导循环经济模式也是促进绿色制造的重要途径。
2. 加强农业可持续发展在农牧业领域,加强农业可持续发展是对策之一。
应通过科技创新和良好的农业管理措施来降低化肥和农药使用量,提倡有机农业和生态农牧业,在畜禽养殖中采取有效的污染防治措施,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等。
3. 加速能源转型能源行业应当加速进行能源转型,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
发展清洁、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并大力推广节能减排措施。
有色类行业的环境影响与解决方案

有色类行业的环境影响与解决方案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有色类行业在我国的地位逐渐提高。
然而,与其发展相伴的是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
本文将探讨有色类行业的环境影响,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以期为相关部门和企业提供参考。
一、有色类行业的环境影响1.水资源污染:有色类行业在采矿、冶炼和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废水,其中含有大量重金属和有害物质,直接排放到水源地会严重污染水资源。
2.大气污染:有色类行业的冶炼过程中会释放出大量的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等大气污染物,对周边的空气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3.土壤污染:有色类行业的废弃物和废渣中含有多种有害物质,长期堆放会导致土壤污染,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土壤质量。
4.生态破坏:有色类行业的采矿活动往往需要大面积的土地开采,这种开采方式会破坏生态环境,损害珍稀植物和动物的生存空间。
二、解决方案1.加强环保法规的制定和执行:相关部门应加大对有色类行业环境污染的监管力度,严格执行环保法规,对于环境违法行为要依法追责,从源头上减少环境污染。
2.推广清洁生产技术:有色类行业应积极推广清洁生产技术,通过改进生产工艺和设备,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可持续发展。
3.提升废弃物处理能力:加强废弃物管理,发展和推广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将废弃物转化为可再生资源,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4.加强科研和技术创新:政府和企业应加大科研投入,推动环境友好型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高有色类行业的环境保护水平。
5.加强企业社会责任:有色类企业应树立环保意识,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主动减少环境污染,积极参与环境保护公益事业。
三、总结有色类行业的环境影响是不可忽视的,但通过相关部门和企业的共同努力,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加强环保法规的制定和执行,推广清洁生产技术,提升废弃物处理能力,加强科研和技术创新,以及加强企业社会责任,这些都是解决有色类行业环境影响的有效途径。
只有在环境保护和产业发展之间实现良性循环的情况下,有色类行业才能持续健康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了解常见的环境污染源和环保知识

了解常见的环境污染源和环保知识环境污染和环保知识导言:环境污染已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对人类和地球造成了巨大的伤害。
为了保护环境,减少污染,增强环境意识和环保知识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环境污染源以及一些环保知识,帮助人们了解如何减少环境污染。
一、常见的环境污染源:1. 工业废气:工厂排放的废气中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
这些废气会造成空气污染,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造成威胁。
2. 汽车尾气:汽车尾气中的有害物质,如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等,对空气质量和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因此,减少汽车使用、推广公共交通工具和鼓励使用环保车辆是减少汽车尾气排放的有效途径。
3. 垃圾填埋场:垃圾填埋场会释放出大量的甲烷气体,这是一种强力温室气体,会对气候变化产生负面影响。
可以通过垃圾分类和回收利用来减少垃圾填埋场的使用,减少甲烷气体的排放。
4. 水污染: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到水体中会导致水体的污染。
可以通过建设污水处理厂、加强水污染监测和控制等方式来减少水污染。
二、环保知识:1. 节约用水:用水是人类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资源,我们应该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
关闭水龙头,使用节水型设备,合理安排农田灌溉等都是节约用水的方法。
2. 减少废物产生:废物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我们应该努力减少废物的产生。
可以通过垃圾分类、回收利用、购买少包装产品等方式来减少废物产生。
3. 减少能源消耗:能源消耗是导致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我们可以通过采用节能灯泡、减少家庭电器使用时间、推广可再生能源等方式来减少能源消耗。
4. 推广绿色出行:推广绿色出行是减少汽车尾气排放的有效途径。
我们可以选择步行、骑自行车、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等方式来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5. 宣传环保理念:增强环保意识和知识对于保护环境至关重要。
可以通过组织环保活动、开展环保教育、宣传环保知识等方式来提高公众对环保的认识。
三、实施环保行动的步骤:1. 学习环保知识:通过阅读相关书籍、学习环保知识课程等途径,了解环境污染源和相关环保知识。
汽车行业的环境影响

汽车行业的环境影响汽车行业作为一个重要的经济领域,对环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分析汽车行业对环境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期减轻环境负担。
一、空气污染汽车尾气排放是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
燃烧化石燃料产生的废气中含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颗粒物等有害物质,对大气质量和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据统计,全球每年约有30万人因空气污染相关原因早逝。
解决方案:1. 加强尾气排放标准:政府应该制定更为严格的尾气排放标准,促使汽车制造商研发更清洁、低排放的发动机技术。
2. 鼓励新能源车辆的使用:推广使用电动车、混合动力车等新能源汽车,减少尾气排放。
同时,政府还可以采取减免购置税、增加充电桩供给等措施,提高新能源汽车的普及率。
二、噪音污染汽车行驶时产生的噪音对人们的生活和身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长期暴露在噪音环境下会引发失眠、心脏病等健康问题。
解决方案:1. 加强噪音减排技术研发:汽车制造商应该提升车辆噪音控制技术,采用降噪材料和隔音设备,减少噪音对城市环境和居民的影响。
2. 限制夜间噪音:加强对城市交通噪音的监管,设立夜间噪音控制标准,限制汽车行驶时段和速度,减少噪音污染对居民的干扰。
三、资源消耗汽车制造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能源、材料和水资源,不仅会导致能源的浪费,还会造成水源和土地的污染。
解决方案:1. 推广绿色制造:汽车制造商应该采用绿色和可再生材料,提高资源利用率,并加强回收再利用。
2. 提倡可持续交通:政府应该加大对公共交通的投资力度,优化城市公共交通网络,鼓励市民使用公交、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减少私家车的使用。
四、交通拥堵汽车数量的不断增加导致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日益突出,不仅浪费人们的时间,还增加了能源的消耗和环境污染。
解决方案:1. 发展智能交通系统:利用智能交通技术,提高道路通行效率,减少交通拥堵。
例如,通过实时交通信息系统提供交通状况,引导驾驶员选择最佳路线。
2. 支持非机动交通出行:建设更多自行车道、步行街等非机动交通设施,鼓励人们选择步行、骑行等低碳出行方式,减少私家车出行。
行业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程度分类abc

行业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程度分类abc摘要:一、引言二、行业分类A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1.影响概述2.具体影响分析三、行业分类B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1.影响概述2.具体影响分析四、行业分类C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1.影响概述2.具体影响分析五、总结与建议正文: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日益凸显。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评估各行业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程度,本文将行业分为A、B、C 三类,并分别分析其影响特点。
二、行业分类A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1.影响概述行业A主要从事资源开发、生产制造等环节。
从整体上看,行业A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较大。
2.具体影响分析(1)资源消耗:行业A在生产过程中,大量消耗能源、水资源等,可能导致资源短缺现象。
(2)污染排放:行业A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固体废物等污染物,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3)劳动安全:行业A的部分生产环节存在较高的安全风险,如化工、矿山等领域。
三、行业分类B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1.影响概述行业B主要从事服务业、零售业等环节。
相较于行业A,行业B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较小。
2.具体影响分析(1)能源消耗:行业B在运营过程中,能源消耗相对较低,但仍有节能减排的空间。
(2)环境影响:行业B产生的垃圾、废弃物等对环境的影响相对较小。
(3)就业与收入:行业B的发展为劳动者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有助于提高居民收入水平。
四、行业分类C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1.影响概述行业C主要包括科技创新、文化创意等领域。
相较于行业A和B,行业C 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较小。
2.具体影响分析(1)资源消耗:行业C的资源消耗相对较低,且倡导绿色、低碳的发展理念。
(2)环境影响:行业C在发展过程中,注重环境保护,产生的环境影响较小。
(3)社会影响:行业C的发展有助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五、总结与建议综上所述,各行业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程度不同。
在发展过程中,应关注以下几点:1.强化行业A的环保意识,加大污染治理力度,降低环境影响。
环境污染的种类和影响

环境污染的种类和影响在当今社会,环境污染已经成为了一个全球性的严峻问题,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环境污染的种类繁多,每种类型都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危害和影响。
首先,空气污染是最为常见和严重的环境污染之一。
工业生产中的废气排放、交通运输工具的尾气、燃烧化石燃料等都会释放出大量的有害气体,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和颗粒物等。
这些污染物不仅会对人体的呼吸系统造成损害,引发哮喘、支气管炎等疾病,还会影响心血管系统的健康,增加心脏病和中风的风险。
而且,空气污染还会对气候产生影响,导致酸雨的形成,破坏生态平衡。
在一些大城市,雾霾天气频繁出现,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出行和生活质量。
其次,水污染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
工业废水、农业化肥和农药的使用、生活污水的排放等都会导致水体受到污染。
被污染的水中可能含有重金属、有机物、细菌和病毒等有害物质。
这不仅会影响水的质量,使得水资源无法直接利用,还会对水生生物造成致命的影响,破坏水生态系统的平衡。
例如,一些河流和湖泊因为受到严重的污染,鱼类大量死亡,水草丛生,水质恶化。
此外,水污染还可能通过食物链的传递,最终危害到人类的健康,引发各种疾病。
土壤污染也是环境污染的重要组成部分。
过度使用化肥和农药、工业废弃物的不当处理、垃圾填埋等都会导致土壤中的有害物质积累。
这些有害物质会影响土壤的肥力和结构,使得农作物生长受到抑制,产量下降,品质降低。
同时,土壤中的污染物还可能通过植物的吸收进入食物链,对人体健康构成潜在威胁。
另外,土壤污染的治理难度较大,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噪音污染在现代社会中日益突出。
交通噪音、工业噪音、建筑施工噪音以及社会生活噪音等无处不在。
长期暴露在高强度的噪音环境中,会对人的听力造成损伤,导致听力下降甚至失聪。
同时,噪音还会影响人的睡眠质量,使人感到烦躁、焦虑,影响心理健康,降低工作和学习效率。
光污染是一种新兴的环境污染类型。
城市中的灯光过度照明、玻璃幕墙的反射等都会造成光污染。
行业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程度分类abc

行业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程度分类引言随着工业化和全球化的进程,各行各业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日益凸显。
不同行业的发展方式、生产过程以及产品或服务的特性都会对环境和社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为了更好地管理和评估行业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人们常常将行业按照其影响程度进行分类。
本文将介绍一种常见的行业分类方法:ABC分类法,并分析各类别行业在环境和社会方面的具体影响。
ABC分类法ABC分类法是一种将行业按照其对环境和社会影响程度进行分类的方法。
该方法根据行业活动对资源消耗、污染排放、生态系统破坏以及社会公平等方面的影响,将行业分为三个等级:A类、B类和C类。
A类行业A类行业指那些对环境和社会影响较小且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行业。
这些行业在生产过程中注重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排放,并积极采取措施保护生态系统,同时关注员工福利和社会公益事业。
一些典型的A类行业包括:•新能源行业:如太阳能、风能和水能等可再生能源产业,其对环境的影响较小,同时也为社会提供了清洁能源解决方案。
•环保科技行业:如废物处理、大气污染治理和水处理等领域,这些行业通过技术手段减少污染物排放,保护环境质量。
•社会公益行业:如教育、医疗和慈善事业等,这些行业关注人们的基本需求和福利,对社会有积极影响。
A类行业在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B类行业B类行业指那些对环境和社会影响一般的行业。
这些行业在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但同时也采取了一些措施来减少负面影响,并且有意识地关注员工福利和社会责任。
一些典型的B类行业包括:•制造业:如汽车制造、电子设备制造等,这些行业在生产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废水、废气和废物等污染物,但也在努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减少排放。
•服务业:如餐饮业、旅游业等,这些行业对环境的直接影响相对较小,但仍然需要关注资源消耗和垃圾处理等问题。
B类行业在环境保护和社会发展中有改进空间,需要加强管理和监管。
C类行业C类行业指那些对环境和社会影响较大的行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要行业的环境影响及环境知识摘要:所谓水污染是指排入水体的污染物通过了该物质在水体中的本底含量和水体的自净能力,破坏了水体原有用途的程度,研究水体污染主要是研究水的污染,同时也要研究底质(底泥)和水生生物的污染。
关键词:水污染工业废水固体废物污染环境噪声污染噪声放射性污染所谓水污染是指排入水体的污染物通过了该物质在水体中的本底含量和水体的自净能力,破坏了水体原有用途的程度,研究水体污染主要是研究水的污染,同时也要研究底质(底泥)和水生生物的污染。
为了反映水体被污染的程度,要用水质指标来表示,表征水污染的水质指标主要有下列几项:1、悬浮物:或称悬游物,用SS表示,是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中呈固体状的不溶解物质。
它是水体污染基本指标之—。
2、有机物: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中有机物浓度也是一个重要的水质指标。
由于有机物的组成比较复杂,要想分别测定各种有机物的含量是比较因难的,一般采用下面几个综合指标来表示有机物的相对浓度。
a、生物化学需要氧量:简称生化需氧量,用BOD表示。
BOD表示水中有机物经微生物分解所需的氧量。
b、化学需氧量:用COD表示。
用化学氧化工业水和生活污水中有机污染物所需要的氧量。
COD越高,表示污水中有机物越多。
c、总需氧量:用TOD表示。
由于在化学需氧量测定的条件下,重铬酸钾不能使吡啶、苯等某些有机物氧化,故对很多有机物来说所测得的COD一般仅为理论值的95%左右,因此近年来发展了一种总需氧量的测定法。
d、总有机碳:用TOC表示。
测量方法为将水样在高温下燃烧,有机碳即氧化成CO2,然后测量所产生的CO2的量,就可算出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中有机碳的数量。
总有机碳也用仪器测定,测定速度快。
3、pH值: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pH值对其处理及综合利用,对水生生物的生长繁殖,对排水管道的使用寿命等都有很大的影响。
所以被列为检验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水质的重要指标之—。
生活污水的pH值为7.2—7.6,工业废水的pH值随着生产工艺的不同相差很大。
4、细菌污染指标:1ml污水中的细菌数要以千万计,其中大部分是寄生在已丧失生活机能的机体上,这些细菌是无害的;另一部分细菌,如霍乱菌、伤寒、痢疾菌等。
则寄生在有生活技能的活的有机体上,它们对人、畜是有害的。
对污水进行细菌分析是一项很复杂的工作,在水处理工程中,用细菌总数和大肠菌群两种指标表示水体被细菌污染的程度。
5、有毒有害物质指标:我国已制定“地面水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的标准,其中列出了53种有毒物质.如汞、铬、铅、砷、铜、锌、氰化物、氟化物、硫酸盐、氯化物、硝酸盐等。
除此之外还有温度、颜色、放射性物质浓度等,也是反映水体污染情况的指标。
(三)工业废水的定义及分类各工业行业生产过程中排出的废水,统称工业废水,其中包括生产工艺排水,机器设备冷却水,烟气洗涤水,设备和场地清洗水等。
工业废水的成分复杂,性质各异,它们所含有的有机需氧物质,化学毒物,无机固体悬浮物,重金属离子,酸、碱、热、病原体、植物营养物等均可对环境造成污染。
工业废水通常可分为三类:第一种是按行业和产品加工对象分类,如冶金废水、炼焦煤气废水、纺织印染废水、金属酸洗废水、制革废水、农药废水、化学肥料废水等。
第二种是按工业废水中所含主要污染物的性质分类,含无机污染物为主的称无机废水,含有机污染物为主的称有机废水。
这种分类方法比较简单,对考虑治理对策有利。
如对无机废水一般采用物理化学的方式处理。
有机废水一般采用生物法处理。
不过在工业生产中,一种废水中既含有机又含无机成分,这样在考虑处理工艺时必须有针对性地采用综合治理方法。
第三种是按废水中所含污染物的主要成分分类,如酸性废水、碱性废水、含氟废水、含酚废水、含镉废水、含铬废水、含有机磷废水、含放射性废水等。
这种分类法的优点是突出了废水的主要污染成份。
根据其中所含的主要成份,可以有针对性地考虑处理手段,或者进行有效的回收。
(四)工业废水的特点工业废水是水体最重要的污染源。
它量大、面广,在全国工业废水和生活废水总量中,工业废水占排放总量的70%以上,而且含有污染物多,成份复杂,含有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有些成份在水中不易净化,处理比较困难。
工业废水具有以下特点:1、悬浮物含量高,最高可达几万mg/L以上(生活污水一般在200mg/L~500mg/L)。
2、需氧量高,有机物一般难以降解,对微生物起毒害作用。
BOD可达200mg/L~5000mg/L、甚至高达几万mg/L(生活污水一般为200mg/L-600mg/L)。
COD为400mg/L~10000mg/L,甚下高达几十万mg/L。
3、酸、碱度变化幅度大,pH值变化在2~13范围内。
4、温度高,可达40℃,易造成热污染。
5、易燃、常含低沸点的挥发性液体,如汽油、苯、二硫化碳、丙酮、甲醇、酒精、石油等易燃污染物,易着火酿成水面火灾。
(五)主要工业废水污染在工业生产的各个环节中,如原料储存、转运、破碎、制备的过程中的除尘、洗涤、工艺生产、烟气和尾气洗涤、设备和产品的冷却、产品表面清洗、车间设备冲洗、冲渣等过程中,都会产生废水污染。
(六)废水污染治理技术废水中的污染物质是多种多样的,往往不可能用一种处理单元就能够把所有的污染物质去除殆尽。
一般一种废水往往需要通过由几种方法和几个处理单元组成的处理系统处理后,才能达到要求。
采用那些方法或那几种方法联合使用需根据废水的水质和水量,排放标准,处理方法的特点,处理成本和回收经济价值等,通过调查、分析、比较后决定,必要时,要进行试验研究。
针对不同污染物质的特性,发展了各种不同的废水处理方法,特别是对工业废水的处理。
这些处理方法可按其作用原理划分为四大类:1、物理法物理法是利用物理作用分离废水中呈悬浮状态的污染物质,在处理过程中不改变污染物的化学性质,属物理法的有沉淀、浮选、离心、过滤、磁力、蒸发、结晶等。
a、沉淀分离:是利用重力作用使密度大于1的粗粒悬浮物质沉降分离出来。
又称自然沉淀分离。
当向废水投入化学聚凝剂,使胶体和粒径与其接近的悬浮固体聚凝沉降,称混凝沉淀分离。
b、浮选分离:对密度小于1或接近1的悬浮物质难以用沉淀分离处理,可采用浮选方法分离。
如利用密度差进行上浮的自然浮选分离(去除浮油);简单充入空气进行泡沫分离(去除表面活性剂);加入药剂(浮选剂)并充入空气进行气浮分离(去除乳化油、金属离子等)。
c、离心分离:高速旋转的物体能产生离心力,含悬浮物废水在高速旋转时,由于悬浮颗粒(或乳化油)的质量不同,因而所受离心力大小也不同,质量大的被甩到外围,质量小的则留在内圈,通过不同出口分别引导出来,从而回收废水中悬浮物(或乳化油)。
d、过滤分离:是让废水通过一层带孔眼的过滤装置或介质,尺寸大于孔眼尺寸的悬浮颗粒被截留,使用一定时间后,将截留物反洗除去。
废水处理所用的介质有:格栅、滤网、石英砂、筛网纤维织物、微孔管、煤屑等。
e、磁力分离:利用磁场力的作用截留废水中的不溶性污染物质。
磁性污染物可直接通过磁场去除。
非磁性污染物需投加磁粉接种后,才能通过磁场予以去除。
一般用于去除废水中的悬浮物及沉淀法难以分离的细小悬浮物和胶体,如色度、油、BOD、重金届离子、藻类、细菌、病毒等。
f、蒸发分离:借加热作用使废水溶剂汽化和污染物质浓缩。
多用于酸碱度液的浓缩回收及放射性废水处理。
g、结晶分离:是从过饱和溶液中结晶析出具有结晶性能的固体污染物,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如从硫酸废液中回收硫酸亚铁、从含氰废水中回收黄血盐钠、从染料废液中回收大苏打。
利用结晶析出污染物有不移除溶剂和移除部分溶剂两种。
不移除溶剂结晶法利用冷却降温产生过饱和溶液,故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显著降低的物质的结晶。
而移除部分溶剂是溶液的过饱和借一部分溶剂在沸点时的蒸发或低于沸点叫的汽化而获得,故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变化不大的物质结晶。
2、化学法化学法是利用化学反应,去除污染物质或改变污染物质的性质。
主要方法有中和、混凝、氧化还原和电解法。
a、中和法:对低浓度的酸、碱废水,在没有经济有效的回收利用价值时,应利用酸与碱中和以调整废水的pH值达中性排放。
酸碱废水的中和处理方法有:酸、碱废水互相中和、投药中和、过滤中和以及用烟道气中和。
酸性废水中和剂有:石灰、电石渣、石灰石、苛性钠等;碱性废水中和剂有:硫酸、盐酸、硝酸以及烟道气(含CO2、SO2等)。
b、混凝法:于废水中投入电解质作混凝剂,水解后在废水中形成胶团,产生电中和而凝聚成絮状颗粒,在沉降过程中,废水中的细小分散固体颗粒亦被吸附,形成絮状颗粒一起沉降。
该方法常用于毛纺厂洗毛、煤气洗涤、印染和石油化工的有机废水等。
c、氧化还原法:是利用溶解于废水中的有毒物质在化学反应中能被氧化或还原的性质,将它们从废水中分离出来或转变为无毒(或微毒)物质,从而达到处理目的。
氧化包括空气氧化,即利用空气氧化废水中有机物质和还原性物质,如炼油厂的含硫废水;氯氧化:即利用氯(如漂白粉、次氯酸钠和液氯等)来消毒和处理废水中一些有机物和还原性质的有害物质,如酚类、醇类、以及洗涤剂、油、氰化物等;臭氧氧化:臭氧是氧的同素异构体,是强氧化剂。
在水处理中对除臭、脱色、杀菌、除酚、氰、铁、锰和降低COD、BOD等都具有显著的效果。
还原:常用还原剂有SO2、H2S、NaHSO3、FeSO4等。
金属还原系用金属粉或金属屑将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还原成低价金属离子或金属。
如用铜屑过滤汞(Hg2+)废水,可得金属汞(Hg)。
d、电解法:是借助于电流进行化学反应的过程。
废水在通以直流电时,废水中电解质的阴离子移向阳极,并在阳极失去电子而被氧化,阳离子移向阴极,并在阴极得到电子而被还原。
利用电解法可以去除废水中氰、酚、重金属离子等、悬浮物等,还可进行脱色处理。
3、物理化学法物理化学法是利用物理化学作用去除废水中的污染物质。
主要有吸附法、离子交换法、膜分离法、萃取法、气提法和吹脱法等。
a、吸附法:利用多孔性固体吸附剂(活性炭、沸石、硅藻土、焦炭、木炭及木屑等),使废水中的溶质吸附在固体表面上,达到分离的目的。
吸附分离技术已广泛使用在含金属离子废水、含酚废水、城市污水及炼油、农药、石油,化工等工业废水的深度处理。
b、离子交换法:利用离子交换剂等当量地交换离子的作用,处理、回收废水中的离子。
多用于处理含重金属离子及放射性元素的废水。
离子交换剂有无机离子交换剂和有机离子交换剂(离子交换树脂)两类。
无机离子交换剂有天然沸石、合成沸石、磺化煤等。
离子交换树脂由空间网状结构的母体和附在其上的活性基团组成。
活性基团的活动离子可和废水中的污染物离子进行等当量的交换。
c、膜分离(电渗析)法:是在离子交换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项新分离技术。
但与离子交换法不同在于它是采用离子交换膜,而不是离子变换树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