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中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事迹材料【可编辑版】

合集下载

老中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事迹材料

老中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事迹材料

---------------------------------------------------------------范文最新推荐------------------------------------------------------ 老中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事迹材料一名有着半个世纪医龄的老中医,几十年如一日,怀着对卫生事业的无限忠诚,以坚定的信念发展中医事业,以精湛的医术造福广大患者,以高尚的医德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谱就了一名优秀中医医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尚情怀,深受当地群众的爱戴和好评。

他就是xx市新市卫生院中医内科医生xx。

勤于探索,医术精湛xx医生初中毕业后随父学医,他刻苦学习,以“世上无不治之症,唯有不精之艺”的决心时刻勉励自己。

五十年代参加xx县中医培训班后,分配到xx市新市卫生院工作至今。

在上班初始,他在一次送病人转诊途中,导致踝骨骨折,因当时医院条件艰苦,设备简陋,无法在当地手术,随即转往省中医附一医院就诊。

他抓住在长沙接受治疗的机会,在中医学院旁听了半年,医生的每次会诊以及术前检查,他都认真听、用心记,这给他以后的职业生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79年在全国的选拔国家医师考试中,xx医生成绩优异,各家医院争相邀请,但考虑到家庭和父母需要他,家乡人民需要他,他放弃调往上级医院的机会,为家乡的卫生事业贡献了自己毕生的力量。

在工作中,他不断锤炼自己,工作精益求精,尽心尽力,尽职尽责,以良好的医德医风和精湛的技术深受群众的欢迎和信赖。

在xx市境内外享有较高的威信和声望,得到当地党委政府和群众的认可。

在业务工1 / 9作中,他做到了“三个坚持”,坚持不脱离临床,定期门诊,坚持亲手撰写中医医学学术论文,坚持带教实习生、进修生。

亲自指导青年医生解决疑难问题,组织、主持院内、外疑难病例会诊,危重病人的业务授课讲座。

在半个世纪的临床实践中,他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撰写并发表论文多篇,其中题为《关于治愈48例“出血热少尿期”的临床观察》发表于1989年新中医第8期。

中医科最美医生个人先进事迹材料

中医科最美医生个人先进事迹材料

中医科最美医生个人先进事迹材料
从1987年毕业开始,陈满朝一直在县中医院工作,在长达三十多年的临床一线工作中,他目睹了无数病人的痛苦。

为解除患者病痛,在历年医院条件及设施并不十分完善的情况下,又没有前辈的专业指导,陈满朝逐步积累经验,总结出了一套自己独特的治疗方法,运用中医针灸推拿和中药治疗颈、肩、腰腿疼痛,获得了较好的疗效,得到广大患者的普遍好评。

“患者的健康是我最大的追求”,他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

从医三十多年来,他始终把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作为自己的职责,用自己的爱心和专业特长,为患者解除病痛,赢得了信赖和好评。

在坚守中医的路上,陈满朝始终严格要求自己,不断钻研新技术,在他的努力下,县中医院针灸科从无到有,从有到强,科内医师由1人发展为7人,形成初、中、高级的人才梯队,具备医、教、研为一体的工作团队,县中医院针灸科也成为上饶市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

同时,他还参与完成市厅级中医药课题3项,发表论文十余篇,参与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1项。

从医三十多年来,陈满朝治疗过的病人达二十万人次。

“从医这么多年来,虽然自己的工作比较辛苦,没有休息,没有节假日的休息,但是经过我们给病人的治疗以后呢,能够为这么多病人解除病痛,看到他们脸上洋溢的笑容,我
们就感到特别的欣慰,觉得自己能为患者解决病痛,是自己最大的心愿和满足”。

他的语言是朴实无华的平直表白,但字字句句出自真情,感人肺腑!。

医德医术优秀医生事迹材料【10篇】

医德医术优秀医生事迹材料【10篇】

医德医术优秀医生事迹材料【10篇】医德医术优秀医生事迹材料【篇1】曹毅:中医领域的后起之秀他苦心钻研中医医术,行医德之规,善济德之本,将长期不断探索、深挖积累的行医经验与实际临床相结合,为无数患者解除了痛苦。

他以大爱之心温暖着每一位患者。

他就是合川区人民医院中医科副主任、中医药研究生曹毅。

今年45岁的曹毅在中医领域算是后起之秀,合川及周边地区慕名找他救治的患者不胜枚举,他平均每年的门诊量超2万人次。

曹毅采用纯中医药治疗疑难病症,突出了中医药特色和优势,救治了不少的顽症痼疾患者。

近日,一名80岁患者患有支气管哮喘、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呼吸衰竭等疾病,整夜睡不着觉,下肢出现浮肿,于是找到曹毅救治,经曹毅治疗,5副汤药下去,症状明显改善,后又出现肢体麻木,右脉消失,经曹毅3副药后症状完全消失,目前基本已恢复正常。

对于学好中医,曹毅说:“要勤,要悟,要有毅力,要见多识广。

”他平时喜欢研读《黄帝内经》等古典医籍,并把它们都记在脑子,画在心里。

近年来,他还参编了学术专著《脉诀汇编》,出版了《医门初窥》书刊,荣获云南省第十七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评选为重庆市第三届优秀青年中医、2023年合川区中医药传承突出贡献医务工作者。

对于他来说,从医者所从事的事业是病人生命所托,是百姓健康所系,因此医德医术的建设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医德医术优秀医生事迹材料【篇2】姓名:林朋军单位:北海市铁山港区营盘镇卫生院事迹:林朋军自到卫生院工作的第一天起,就扎根基层,真心实意为辖区居民服务,用高尚的医德、朴实的情操带动和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连续多年被评为营盘镇卫生院先进个人。

近年来和林朋军同志一起工作成10年的好几位同事相继调往市区,期间不少同学和以前同事劝说其“早走早好”,他总是那一句:“来这里时间长了,对这儿有感情了”。

放弃了应聘到市区的好几次机会。

多年来,林朋军同志严格要求自己,爱岗敬业,勤奋踏实,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平凡的基层临床及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中,凭着对基层卫生工作的无比热爱和极大热情,持之以恒地为居民服务,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其扎实的业务水平、朴素的工作作风,不畏艰难,锐意进取的精神,深得大家的信任,取得的成绩也得到了大家的充分肯定。

医者仁心事迹材料-董绍文

医者仁心事迹材料-董绍文

医者仁心事迹材料(充分发挥中医药特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德兴市海口镇有着1700多年的历史,海口镇是有名的“进士之乡”,在海口镇海口村有一名平凡朴实的医生叫董绍文。

他出生于1951年,毕业于江西中医学院,1969年至1978年在“海口大队医院”从事医学临床工作,1978年至1979年借用到德兴卫生局为“赤医大、共大、医训班”讲授中医中药课,1979年至1989年回到海口卫生院就职,1989年1993年任占才卫生院院长,1990年入党,1993年至今海口卫生院工作。

有着49年的临床经验,立足农村,在最基层的医疗卫生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自己,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不怕苦,不怕累,一心一意为广大群众着想,为病人排忧解难,从未出现医疗事故、医疗纠纷,赢得了广大群众的信赖和赞誉,1991年1月被德兴卫生局“医学”活动评为“先进个人”,同年3月被县政府评为先进个人,同年4月被县政协评为先进个人,1992年1月被县政协评为先进个人,1992年5月以“五虎追风散的临床应用”荣获医学会二等奖,并载入德兴县志。

农村基层卫生工作是一项艰苦而光荣的任务,五十多年来,一直坚守在农村基层卫生院工作第一线,严寒酷暑,从无怨言。

工作中总是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不管刮风下雨,不管白天黑夜,不管是在医院还是去患者家里都是病人随叫随到,不怕苦、不怕累、不怕麻烦,精心治疗,耐心讲解,细心护理,让患者满意,也让家属放心。

还记得那是1978年7月炎日的夏天,艳阳高照,上午11点多外面突出传来呼叫救命声,一位40多岁的村民跑来说他在海口大河急水滩处看到一人背着木船突然晕倒在地,半天叫不应。

听完村民的诉说立马放下手中的工作,带上急诊药箱跑步前往患者晕倒的地方,见到患者口唇发干,全身大汗淋漓,四肢无力,呼叫不应。

根据患者的情况,考虑是中暑,自己和村民俩人一起将患者抬到阴凉处,立马运用中医的“针挑和弹筋”法为患者治疗,一下子患者慢慢开始苏醒过来,能睁开眼睛,然后给患者慢慢喂凉盐水,一会患者恢复正常。

(完整版)医生爱岗敬业奉献先进事迹材料

(完整版)医生爱岗敬业奉献先进事迹材料

(完整版)医生爱岗敬业奉献先进事迹材料
引言
作为医务工作者,医生是社会健康事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他们每天承担着救死扶伤的重任,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并且投入自
己的时间和精力。

在这份材料中,我们将分享一位医生的先进事迹,展示他对医疗工作的爱岗敬业和奉献精神。

事迹描述
这位医生名叫XXX,是一位经验丰富且备受尊敬的医生。


在医疗领域有着卓越的贡献,为病人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1. 技术高超
XXX在专业领域拥有深厚的知识和经验。

他不断研究和更新
医疗知识,掌握了最先进的治疗技术。

在手术中,他娴熟地操作,
经验丰富地解决了一系列复杂的疾病案例。

他的技术与经验为病人
的康复和治愈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2. 关心病人
XXX对病人的关心和关注是他工作的核心。

他会耐心地倾听患者的问题和担忧,并且给予他们安慰和支持。

他不仅注重病情的分析和治疗,还注重病人的整体健康和福祉。

他时刻关注病人的进展,并且积极跟踪他们的康复过程。

3. 爱岗敬业
XXX对医疗事业充满热情,每一天都为患者和医疗工作尽心尽力。

他从不推卸责任,对自己的工作始终保持高度的责任感。

他时常加班和值夜班,为了能够及时救治病人而不眠不休。

他以身作则,激励身边的医务人员,形成了和谐的工作氛围。

结语
XXX医生以他的技术高超、关怀病人的态度以及对医疗事业的热情,展现了医务工作者应有的爱岗敬业和奉献精神。

他的先进事迹将激励我们城市的医务人员,为促进社会的健康事业而不懈努力。

参考资料:。

农民信赖的好医生事迹材料

农民信赖的好医生事迹材料

农民信赖的好医生事迹材料农民信赖的好医生事迹材料医生是人类社会公认的良心职业,他们可以使用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知识来拯救生命,缓解病人痛苦。

然而,在农村地区,好的医疗资源并不充足,很多疾病只能靠农民信赖的好医生来治疗。

本文将介绍一位在农民中深受信赖、救治了很多病人的好医生。

这位好医生名叫王建国,在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的一个小村庄里开了家医院。

王建国出身于农村,从小对医生这个职业有着浓厚的兴趣。

他考上了本地的一所医科大学,学成归来后,决定留在故乡为村民们服务。

王建国是一名合格的西医,但他不仅懂得西医学,还对中医药很有研究。

因为缺乏足够的医疗资源,许多村民只能患病不就医。

王建国开设的这家小医院,成为了这些农民的最后一道救命稻草。

尽管医院设备简陋,只有几台最基本的仪器和药品箱,但是对于这些困难的农民来说,这份温暖和安慰却是无价的。

在村民们眼中,王建国就是“救星”。

每当有村民要就诊时,王建国总是一边认真询问病情,一边轻松自如地与病人聊天。

这种平易近人的态度让村民们倍感亲切,也让他们放下了对医院和医生的陌生和畏惧。

他还购买了一台移动式B超仪器,到村民家中为孕妇进行检查,帮助他们检测出许多先天性疾病,挽救了很多婴儿的性命。

王建国的医术高超,很多疑难杂症都能轻松解决。

一次,有一位老汉因为腰椎间盘突出而麻烦王建国看病。

大医院要开刀,不少村民看到“开刀”二字就感到绝望。

但是,王建国告诉老汉只需要按照他穿上内衣的方式绑一条布条,就能达到同样的效果。

老汉就这样定期来找王建国按摩治疗,结果效果非常显著,他的腰椎间盘突出情况得到了极大改善。

虽然王建国是一位小医生,但却有着战士的胆识,曾经在汶川地震时,他奔赴灾区,为地震灾民医治伤病。

他还经常在村民救助站义务为身体不适的村民治疗,救助贫困学生。

他总是不计报酬,尽心尽力地为民服务,这让他获得了众多资助和荣誉。

总的来说,王建国是一位令人尊敬的好医生。

他用自己深厚的医学功底,帮助村民治好了无数的病症。

刘汉医生助人为乐模范材料(共5则)

刘汉医生助人为乐模范材料(共5则)

刘汉医生助人为乐模范材料(共5则)第一篇:刘汉医生助人为乐模范材料勇克白血病慈心济世人——刘汉医生助人为乐模范材料在扶余有这样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乡村医生,在十里八村的百姓眼中,他是一位朴实善良、默默无闻的好村民;是一位医术精湛、乐于助人的好医生;是一位甘于奉献、践行宗旨的好党员;但是在许许多多身患重症的患者心中,他确是恩重如山、不言回报的再生父母,他就是家住扶余县陶赖昭镇王家村的传奇乡医——刘汉。

刘汉,男,1937年4月出生,六十年代入党。

他从十七岁开始行医到现在已经有五十多年了,他数十年来始终以党章约束做人,悬壶济世,好善乐施;是一位远近皆知、德高望重的老中医。

刘汉从小学毕业后开始和当地的一位老中医学医,他发奋好学,饱读医书,勇于实践,年轻时就积累了大量的中医知识和临床经验。

1975年10月他曾随中国医疗卫生代表团出访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南斯拉夫、法国等国家,进行医术、中医学交流;曾受过中医教育家、中医泰斗任应秋教授的指导,他深深地感受到要想更好的治病救人,应中西医相结合,应有所创新、勇于尝试。

他研制的“激髓生血丸”、“涤髓丸”等治疗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药物,曾获国家知识产权药业专利,挽救了无数重症患者的生命。

给那些久病无钱治疗的患者带来了新的曙光与希望;他曾治好过的病人遍布全国十多个省、市、自治区,许多人都称他为“活菩萨”。

如今,老人已年逾古稀,但他仍默默无闻,不求名利的为百姓看着病。

无论是村里村外,谁有个头疼脑热,惯用吊瓶;大病、小病都来找他,少则几十元,多则上百元,他从来不收贫困患者的钱,在他过去行医的几十年中他一直都坚持着“不花钱,也治病;小绝招,大疗效”的宗旨,深受农家信赖。

看病难是现在人们经常议论的话题,尤其在农村地区,看病难的现象更是普遍存在,“有啥别有病,没啥别没钱”成了许多农民的口头禅。

辛苦大半辈子,省吃俭用积攒下来俩钱,往往经不住一场大病的折腾,普通的老百姓往往是谈病色变,但是这种谈病色变的现象在王家村及其周边村屯那里,几十年来都不曾存在。

老中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事迹材料

老中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事迹材料

老中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事迹材料老中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事迹材料近年来,随着中国医疗事业的发展和人民健康意识的增强,中医药也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重视。

在这个特殊的医学领域,有一批老中医们,他们默默耕耘,无怨无悔,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领略一下这些老中医们的感人事迹。

一、“活雷锋”梁老中医梁老中医,是一名70多岁的老中医,自幼便学习中医药,已经从医50余年。

这位老中医,以其高超的医术和任劳任怨的工作态度,赢得了人民群众的认可和赞誉。

在疫情期间,梁老中医主动请缨,放弃了自己的休假时间,奔赴一线,投身于疫情防控工作。

他一天只睡3-4个小时,除了看病,还负责发药和排队引导。

有一天,一位老年病患来到他这里就诊,由于年迈体弱,行动不便,需要转运到其他医院进行治疗。

梁老中医动员了他的儿子和闺女一起,一起将老病人运送到医院。

此事被周围的群众得知后,纷纷称赞梁老中医为人民和社会做出了重大贡献,称他为一名“活雷锋”。

二、“神医”王老中医王老中医,是一名80多岁的老中医,自小学中药,一直致力于中医医疗技术的研究和实践。

他医德高尚,慷慨解囊,在医院从事临床工作已经有半个世纪之久。

可称得上是真正的“神医”!一次,一位患有糖尿病的患者,突然晕倒在他的门诊大厅,他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并在第一时间拨打了急救电话。

经过救治,该患者脱离了危险。

在王老中医的协助下,该患者的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并且在他的指导下,该患者的身体状况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三、“爱民如子”李老中医李老中医,是一名70多岁的老中医,自小学中药,从医50年有余。

他为人民公益事业做出卓越贡献、得到了民众广泛赞誉。

2008年汶川地震时,他放弃富裕城市的优越生活,主动申请志愿者,奔赴受灾区开展医疗救援工作。

他先后挽救了30余位伤者,赢得了海内外医学界和社会各界人士的高度赞扬。

在日常工作中,李老中医总是以一颗“爱民如子”的热忱心态,完成岗位工作,接待患者、解决疑难和救治急重病人时从未间断,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大医精诚”的固有医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中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事迹材料
老中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事迹材料
老中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事迹材料一名有着半个世纪医龄的老中医,几十年如一日,怀着对卫生事业的无限忠诚,以坚定的信念发展中医事业,以精湛的医术造福广大患者,以高尚的医德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谱就了一名优秀中医医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尚情怀,深受当地群众的爱戴和好评。

他就是xx市新市卫生院中医内科医生xx。

勤于探索,医术精湛 xx医生初中毕业后随父学医,他刻苦学习,以“世上无不治之症,唯有不精之艺”的决心时刻勉励自己。

五十年代参加xx县中医培训班后,分配到xx市新市卫生院工作至今。

在上班初始,他在一次送病人转诊途中,导致踝骨骨折,因当时医院条件艰苦,设备简陋,无法在当地手术,随即转往省中医附一医院就诊。

他抓住在长沙接受治疗的机会,在中医学院旁听了半年,医生的每次会诊以及术前检查,他都认真听、用心记,这给他以后的职业生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79年在全国的选拔国家医师考试中,xx 医生成绩优异,各家医院争相邀请,但考虑到家庭和父母需要他,家乡人民需要他,他放弃调往上级医院的机会,为家乡的卫生事业贡献了自己毕生的力量。

在工作中,他不断锤炼自己,工作精益求精,尽心尽力,尽职尽责,以良好的医德医风和精湛的技术深受群众的欢迎和信赖。

在xx市境内外享有较高的威信和声望,得到当地党委政府和群众的认可。

在业务工作中,他做到了“三个坚持”,坚持不脱离临床,定期门诊,坚持亲手撰写中医医学学术论文,坚持带教实习生、进修生。

亲自指导青年医生解决疑难问题,组织、主持院内、外疑难
病例会诊,危重病人的业务授课讲座。

在半个世纪的临床实践中,他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撰写并发表论文多篇,其中题为《关于治愈48例“出血热少尿期”的临床观察》发表于1989年新中医第8期。

在该文中,他详细阐述了“出血热少尿期”属“温疫”、“疫疹”、“疫斑”,具有发病快、变化多、病程长等特点,具有传染性,他以“救得一分津液,留有一分生机”之诫,从整体观念出发,辩证论治。

他按中医辩证归纳为三个证型进行治疗,即滋阴利水法、宣肺通调法、熄风壮水法。

他积极倡导使用中药进行治疗,尤擅长治疗胃肠疾病,晚年以六君子汤加减在临床应用中颇有心得。

恪尽职守,廉洁行医中医作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包含着大爱大善、平等诚信等深厚的中华美德。

xx将这种品格淬砺得更为坚定。

他视病人疾苦为自己的疾苦,视病人为亲人,把自己的爱洒向卫生事业,也在人民群众心中深植了亲民爱民的情怀。

从医以来,xx坚持“只看病情,不看背景”的看病原则。

在他的眼里,病人没有贫富、贵贱之分,都是需要救治的患者,他敬重的只有生命,眼里只有病人。

他是一名名中医,病人往往以特诊挂号,愿意多花一点钱看专家门诊。

然而,他说,很多人还不富裕,病人中农民多、穷人多,一个好医生就是要让穷人看得起病,能花10元解决得了的问题,决不能让病人掏11元。

56岁的巢修军老人,患脑血栓后留下中风后遗症,引起半身不遂,行动不便,生活不能自理。

患者家属听人介绍xx医生医术高明,于是找到了他。

郑医生察看病情后,辩证施治,用补阳还伍汤加味,一个月后,患者手足慢慢恢复了知觉,还能自主活动,不到半年时间,就能出来散步,生活也能自理了。

十年前,郑医生查出患有食道癌,他一直默默工作,心态平和,直至手术前才告诉家人。

手术后,
自己一直坚持用中药调理,至今身体健康。

退休后,来找他看病的人有增无减,他不顾老伴和子女的劝阻,返聘到新市卫生院工作,继续奋斗在卫生事业的第一线,用自己的高超医术、高尚医德造福于家乡人民。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xx医生医术精,人品好,医德高,医风正,心系百姓,把中医药的简、便、廉、验等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在解决当地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上树起了一面永恒的旗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