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二轮复习:中考语文阅读冲刺(4)
部编版语文中考二轮复习现代文阅读冲刺训练课件

碎暖(17分) 包利民
①一个午后,阳光透窗而入,照在一地的书上。我 一边整理杂乱的书籍,一边随着每一本书的入目而在心 里回忆着往事。忽然,一张纸条从一本书里落下,那是 一本10多年前的初中语文教材,我正奇特它是怎么进入 我的藏书行列中的。
②那张纸条已经泛黄,是从大笔记本上撕下的一条, 蓝色的字迹已经极淡:“老师,我很喜欢听你讲课!” 这温暖的字句,一下子撞开了岁月深处的一扇门。那个 时候,我刚刚到一个小镇起初中语文老师。我第一次授 课时无比紧张,语无伦次,下课的时候,我简直羞愧难 当,有一种巨大的挫败感。这个时候,一个女生走到我 身边,递给我一张纸条。霎时间,我的世界好像春暖花 开,我的心中涌动着感动和希望。
⑤人工智能读懂人的情绪、了解人的内心还有更高 级的方式,不是靠语音和察言观色来与人互动,而是直 接连接人的大脑,并采用AI来分析、理解人的思维,读 懂人的内心。比如,在大脑的特定皮质区植入微小的芯 片(电极),或在头部佩戴一个包含多个电极的脑电图扫 描仪帽子,收集大脑的生物电流(电信号),并通过AI破 译这种信息,转换成计算机指令,以此可以服务于残疾 人,指挥他们身上的机械手或机械腿行动。
5.【解析】A.正确,此项证明读书要“慢慢咀嚼”,即 有重量的阅读。B.此项证明的是“凡有所学,皆成性 情”,强调的是“学”。C.此项证明的是读书对人成长 的重要作用。D.此项证明的是艰苦磨炼对成功的作用。
6.结合选文内容和平时的阅读体验,谈谈你对“有重量” 的阅读的理解。(4分) _示__例__:_“__有__重__量__”__的__阅__读__是__采__用__细__嚼__慢__咽__的__阅__读__方__式__,__选_ _择__有__精__神__内__涵__的__阅__读__内__容__,__在__无__功__利__心__的__阅__读__境__域__中__阅__ _读__,__这__种__阅__读__可__以__让__我__们__看__到__生__活__的__美__好__、__温__暖__以__及__自__ _身__的__价__值__。__例__如__,__我__阅__读__《__钢__铁__是__怎__样__炼__成__的__》__一__书__,__ _在__反__复__的__阅__读__中__,__主__人__公__保__尔__面__对__各__种__困__难__都__能__以__钢__铁__ _般__的__意__志__力__克__服__的__精__神__品__质__感__染__了__我__,__也__激__励__我__在__学__习__ _和__生__活__中__学__会__坚__强__、__勇__敢__。__这__就__是__“__有__重__量__”__的__阅__读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古诗词赏析送别抒情专题训练(四)

2023年初中语文古诗词赏析送别抒情二轮复习专题训练(四)一.古诗词赏析(共15小题)1.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忆秦娥•送牛农师二首(其一)元•许有壬春山碧。
诗成马上应相忆。
应相忆。
卢沟桥畔,晚云如织。
人生有别休多惜。
但悲后会知何日。
知何日。
暮云心绪,断鸿消息。
(1)“忆秦娥”和“送牛农师二首(其一)”分别属于这首词的和。
(2)词中写“暮云”和“断鸿”有什么作用?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请解释“歧路”“儿女”两个词语。
(2)诗的颈联是千古名句,请结合诗句内容对此联进行赏析?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唐)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下列对本诗的分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作者王勃是“初唐四杰”之一。
B.首联第一句点出送别的地点,第二句把读者的视线引向了杜少府即将赴任之地。
C.颔联写离情别意,重在点出两人相同之处,即同为宦游人。
D.尾联紧承颈联而来,诗人嫌弃杜少府在临别时像小女儿般哭哭啼啼。
(2)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与本诗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现的都是对朋友的深厚情谊。
请你结合诗句内容,简要说明两位诗人各自是如何抒发内心情感的。
4.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第7问题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染,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送友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探究这两首送别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各两点)。
5.古诗词鉴赏。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2024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理解答题方法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常考题+答题模板一、整体感知内容问题:1.请概选文的主要内容2.请以“xx”为线索,从某角度分条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3.文章围绕“xx”写了哪些内容?答题思路:1.摘录中心句段,对于文章中的总起句、过渡句、重点段落,答题时可以直接引用,或对其加以补充整理。
2.对于写了几件事的文章,先分清事件的主次,取主舍次,然后抓住主要事件来概括,即为文章的主要内容。
3.合并段意。
对于比较复杂的记叙文,可逐段分析出段意,再把主要段落的段意结合起来,即可从中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4.归纳要素。
如果所选文章或文段整体在讲一件事,可以找出文中对应的六要素,用逻辑清晰的语言组织起来即可。
二、概括事件方法知识点一:概括事件【题型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叙述了一件什么事。
【题型2】请简要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答题技巧】1.必须包含两个要素:人物+事情。
2.其他要素如:时间(季节、年代)、地点、环境(如果有特定意义,也应概括在内)。
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1.谁+做了什么事+结果怎么样。
2.谁+在什么地方+发生了什么事+结果怎么样。
3.谁+在什么时间+发生了什么事+结果怎么样。
【例】《散步》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解析:这道题考查的是事件的概括方法,应该按照事件的概括的答题模式去答题。
人物:两个母亲两个儿子(祖孙三代)。
地点:田野。
事件:散步,儿子要走小路,母亲要走大路。
【答案】本文叙述了祖孙三代一家人在田野里散步的故事。
三、分析文章标题知识点一:标题的含义及作用【题型1】文章标题的含义。
【答题技巧】理解标题的含义,一般从文章的写作内容,作者情感,主题思想入手,分析标题揭示的思想内容。
【题型2】文章标题拟得好在哪里?【答题技巧】1.分析标题字词。
从理解文章标题的关键词的本义、字面义人手,联系文章内容,得出标题的深层含义或作用。
2.分析标题修辞。
从理解文章标题的修辞手法人手,联系文章的人物形象及隐含的情感来理解标题的含义或作用。
九年级语文中考二轮复习阅读

2020 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阅读突围方略:真理散文篇【知识导学】真理散文是经过对社会、人生、平时生活的独到体察,感悟出某些真理的散文。
那么,我们如何阅读和鉴赏真理散文呢?一、整体阅读,明确要旨真理散文经常经过一两件生活中的小事来表达深刻的真理。
阅读时,应先从整体出发通读全文,辨明是托物言志,仍是论述人生真理 ?是对社会现象的思虑,仍是对个人生活的感悟?是就历史作阐发,仍是就现实作联想?此后在此基础上掌握文章的要旨。
真理散文一般采纳“卒章显志”的构造方式,因此,假如我们仔细研读文章的结尾部分,大多能明确文章的要旨。
二、理清思路,掌握构造一般来说,散文总有一个贯串全文的线索,真理散文也不例外。
它能够是某此中心事件,某个人物,某个实质的物体,也能够是作者的思想感情。
有的文章线索单调;有的文章线索两重,或虚实联合,或纵横交错,或一主一次,或平行发展。
找准文章线索的方法是抓文章的重点词句。
作者写作时,经常会在文章的开头、结尾或许段落中安排一些起统摄、提挈、凸现作用的词语或句子。
在阅读时,我们能够抓住这些重点词语和句子,找准文章的线索,从而理清文章的思路。
三、鉴赏技巧,品悟见效散文的写作,一般都很讲究表现手法的适合运用,这些手法的奇妙运用,常使作品的思想感情表达得更加鲜亮突出。
经过对这些技巧的鉴赏,能够直接透视自己的阅读品位。
因此,阅读真理散文还要注意鉴赏常有表达技巧的表完见效。
常有的表达技巧能够从以下几方面考虑:1.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通感等。
2.构造安排:严实,圆满,均匀;衬托铺垫,前后照顾;设置悬念,制造波涛;起承转合,波折有致。
3.表现手法:想象、联想、象征、衬着、衬托、比较,先抑后扬、托物言志、借景抒怀、融情于景等。
4.表达方式:表达次序的安排,倒叙、插叙手法的运用及作用;肖像、心理、语言、动作描绘,侧面、细节描绘,光景描绘等;抒怀和议论等。
四、品尝语言,感觉风格散文的艺术能够称之为“语言的艺术”。
中考语文二轮复习:记叙文阅读五大题型

结尾:总结全文,首尾呼应,点题,点明中心
注意:以上写的段落结构作用都是答题重点,在做题过程中需要结合文章进行解释说明,比如:引出下文,引出下文中的……内容;点明中心,表达了……的情感;点题,与标题中的……相呼应。这样才算是完整答案,只写答题点是没有用的。
初中记叙文阅读五大题型
一、概括类题型
概括类题型一般分为三种:表格、横线填空、直接概括。
做题方法:
1、表格、横线填空可以划分为一个标准,即注意前后的内容是否有字数要求和格式要求。
(1)字数一致:当注意到表格的某一行列的字数完全一致,那么我们所填的空格字数必须与其上下一致(如图示)
时间
地点
事件
情感
4
1
3
内容上:根据题干中问的对应段落,去概括段落大意即可。
四、含义理解类题型
首先要理解为什么题干会出请分析结尾画线句的含义?/请谈谈你对标题的理解?这类题。
含义说白了就是不止一个意思,理解说白了就是有几种解释,所以综上所述得出结论,
答题步骤:表层——结合整篇文章中跟题干有关的事,列举;
深层——找文章中心句以及概括中心思想。
字、词如果没有手法可不答,句子必须答手法。
词语手法:叠词、反复、修辞、描写
三、作用类题型(标题/段落)
标题的作用:
1、点明中心(暗含中心),……字词表达了……的主题;
2、贯穿全文的线索,……字词贯穿全文,将……事连接起来;
3、点明写作对象,……字词是全文的主角;
4、点明主要事件,根据标题了解全文主要讲述……事;
也就是说在给文章分层正确的情况下,要落笔填空前,一定观察上下的内容是不是按照一样的格式去写的,如果是,那么我们的答案必须按照一样的格式写,否则即便内容正确但是格式错误,这一题依然是零分。
2024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训练:文言文阅读(含解析)

文言文阅读(一)(6分)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鱼我所欲也①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②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选自《孟子》)1.(2分)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舍生而取义者也/其人舍然大喜B.呼尔而与之/未复有能与其奇者C.是亦不可以已乎/惧其不已也D.故患有所不辟也/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2.(2分)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3.(2分)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文章开篇这两句话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使抽象的道理通俗易懂。
B.作者认为在“生”和“义”无法兼顾时,应“舍生而取义”,这表现在“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C.“本心”即本性。
作者用“不食嗟来之食”的故事证明人人都有“威武不能屈”的本心,并对失去本心接受“万钟”的想法进行了尖锐嘲讽和批评。
D.第二段分析了见利忘义之人“不辩礼义”就接受厚禄的三种行为表现:“为宫室之美为之”,“为妻妾之奉为之”,“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2024年中考语文备考复习计划例文(4篇)

2024年中考语文备考复习计划例文一、复习目标通过复习,使学生对初中阶段的语文基本知识有一个明确的、系统的了解,强化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力争在今年的中考中,语文科的成绩稳中有升。
二、认真解读《课程标准》,强化目标意识《语文课程标准》是中考命题的直接依据,为了不走弯路,提高复习的效率,我认为老师自己应该先认真解读《全区考试说明》,明确考试方向,洞察考试热点,同时学生也要在老师的引导下,认真学习《全区考试说明》中所列考项,明确目标,逐项对照,务求落实,使复习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三、潜心钻研中考命题,探讨预测命题方向。
近两年我区中考试题,在试题结构、命题内容和题型、题量上基本上没有变化。
试卷分为“积累”、“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和“作文”四大板块。
试题内容也保持相对的稳定,测试目的明确:从课内外名言名句的积累运用,到综合性学习的考查,到课内文言文的阅读,再到课外现代文的阅读,最后是作文的写作(话题作文和半命题作文相结合)。
重视考查学生的知识积累,尤其是注重考查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生活经验,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现仅就试卷的四大板块简单说明。
(一)、积累部分。
这一部分又包括:字形字音的掌握,词语的理解与运用,修辞手法的理解与运用,综合性学习,文言诗文的背诵与默写。
近年来,随着中考命题改革的不断深入,记诵名句名篇等文化材料对于陶冶学生的人文精神有着重要作用。
背诵复习不但要强化记忆还要理解记忆,并且能够灵活运用。
一种考查综合性较强的命题越来越受命题者青睐。
因此,我们在指导复习时不但要求学生能篇篇背诵,字字落实,还要“会理解、能运用、善归纳、懂迁移”。
尤其是在平时默写中经常出错的字,更要时时“温故”,明确地告诉学生评分的标准(每错一字扣____分,扣完为止)切记:一字出错,满“盘”皆输。
(二)、文言文部分。
这一部分包括诗词赏析和课内文言文阅读,考试的范围是初中教读篇目。
2019-2020年中考语文冲刺试卷(四)及参考答案

2019-2020年中考语文冲刺试卷(四)及参考答案一、阅读(60分)(一)名句积累与运用(15分,每空1分)1.□□□□,在水一方。
(《诗经•蒹葭》)2.□□□□,洪波涌起。
(曹操《观沧海》)3.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
(陶渊明《饮酒》)4.□□□□□,□□□□□。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5.我寄愁心与明月,□□□□□□□。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6.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以敏锐细腻的笔触,状写花草渐荣的趋势,生动传神地展现出西湖早春胜景的诗句是□□□□□□□,□□□□□□□。
7、王维在《使至塞上》这首诗中,描写千古壮观大漠雄浑壮阔之景的句子是□□□□□,□□□□□。
8、在《过零丁洋》一诗中,文天祥用“□□□□□□□,□□□□□□□”两句,表达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吟诵出了慷慨激昂的千古绝唱。
9、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告诉我们,只要我们拥有“□□□□,□□□□”的良好心态,乐观旷达的胸襟,就能洒脱地对待人生。
(二)文言文阅读(15分)(甲)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10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0.孟子是时期的思想家,《孟子》是家经典著作。
(1分)11.解释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2分)(1)舜发于畎亩..其身()..之中()(2)空乏(3)人恒.过()(4)衡.于虑()12. 文章第一段用排比的修辞列举的六位历史人物的共同点是什么?列举他们的事例有何作用?(2分)13.《朱子语类》中说:“人须从贫困艰苦中做来,方坚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中考二轮复习:中考语文阅读冲刺(4) 2019中考语文阅读冲刺加油站4(精选巧练、百试无难)现代文阅读一、唤醒火星段军①火星是一颗最具有传奇色彩的行星,有着许多令人向往的故事。
然而,它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完美。
在干燥的火星表面上,遍地都是红色的土壤和岩石。
由于不断受到风沙的作用,火星表面随处可见沙丘和类似河床的地形。
这种河床地形分布在南半球及赤道附近,表明了距今大约30亿年前火星上曾有像地球上一样的河川,有水流动。
②火星的直径约为地球的1/2,体积还不到地球的1/6,质量仅是地球的1/10,火星大气远比地球稀薄,它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占95%,氮占3%,还有数量极少的氧气与水分。
③由于火星大气稀薄而干燥,所以它的昼夜温差变化很大,远远大于地球上的昼夜温差。
因火星表面温度低、压力小,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分大致都是呈饱和状态,只要气温稍一降低,二氧化碳和水蒸气都会凝结。
火星大气中的水分极少,至多也只能在火星表面形成一个10m深的湖泊。
与我们地球表面波涛茫茫的海洋相比,火星上的水量就显得微不足道了。
④火星上另一个奇异特征便是每年都要刮起一次让人难以想象的特大风暴,风速之大无法形容。
地球上的特大台风,风速约60m/s,而火星上的风速竟高达180m/s。
1971年,当美国“水手9号”火星探测器刚刚走了一半的路程时,就发现整个火星被一场大风暴所包围,火星表面70km~80km的高空被尘埃笼罩,白茫茫一片,根本无法观测。
这场特大风暴竟连续不断地刮了半年时间才渐渐平息下来,火星才开始显露出它的真实面目。
⑤有一个问题总在困扰着人类:是否在一段时期内,火星上曾有生命出现,无论是动物、植物,甚至是病毒。
在火星演化的早期阶段,红色星球上也有过山川、河流、云彩、雨雪、海岸和峡谷,但是后来都消失了。
⑥现在,人类希望征服这个冰冻的球体,虽然这里几乎没有氧气,而且温度极低,沙暴猛烈。
即便如此,人类依然想要把它变成一个像伊甸园那样的花果园。
⑦唤醒这个“冰冻星球”的最基本办法是加热,在此之后,还要给它创造一个合适的大气环境,用水灌溉,让它远离酷热。
研究人员认为,整个过程大约需要500~5万年的时间。
但除此之外,更为重要的是,要让这个星球适合于生命的存在,乃至人类的生存。
(选自2009年《科学之友》第4期,有删改)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2.火星上有哪些奇异特征?3.本文题目是“唤醒火星”, 唤醒这个“冰冻的星球”可能采用哪些方法?4.人类为什么想要“唤醒火星”?5.本文第②段主要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试分析其作用。
6.第⑥段“虽然这里几乎没有氧气”中的“几乎”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二、人造黑洞的意义卓然①在天文学领域,黑洞让人既熟悉又陌生。
它是恒星衰竭坍塌后的产物,但尚无人亲眼见到。
自然界的巨大黑洞“法力”无边,吞噬地球就像嗑瓜子一样简单轻松,那人工制造的小黑洞是否也和自然黑洞一样可怕呢?既然可怕,我们为什么非要制造它不可呢?②黑洞是结构极其紧密的天体,质量与海王星相同。
一个黑洞直径还不到2m,而其引力场差不多相当于海王星的100亿×100亿倍,连每秒30万km的光也不能逃脱它的吸附,更不要说其他的物体了。
这正是黑洞的神奇可怕之处。
据主流物理学界认为,自然界的黑洞虽有辐射,但不湮灭,它会逐渐把周围的东西都吸引进去,变得越来越大,直至崩塌。
③为了能在高能质子撞击中,模拟宇宙大爆炸后一万亿分之一秒内的能量和条件,借以探求物质本质的线索和自然界中新的力量和平衡,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历时14年,在瑞士建成了世界最大的强子对撞机。
它设计用于轰击质子使其在发生撞击之前加速到7万亿V的能量,这为微型黑洞的诞生创造了极其有利的条件。
④即使是对微型黑洞可能带来的危险而忧心忡忡的人,也明白欧洲人耗费巨大人力物力建造超级强子对撞机是自然科学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
能够制造黑洞是一些物理学家梦寐以求的,期望很快就能亲眼目睹让他们心仪已久的黑洞真面目,哪怕是转瞬即逝也没关系,因为他们头脑中的问号实在太大了。
⑤当对撞机将质子和离子加速到接近光速时,然后撞击,便可逼真模仿宇宙起源的“大爆炸”现象,科学家希望通过“微缩版”的神秘一刻,解答宇宙最初是什么模样以及如何精确解释质量、重力和“暗物质”。
人造微型黑洞可能会向我们提供进入量子世界,即亚原子世界的一个窗口,物理学的最难解之谜就蕴含其中:它可能为我们提供证据,帮助我们建立能综合观察微观量子世界的模糊理论;它还可能为我们揭开最大的科学谜团——引力如此微弱的原因。
此外,唯有黑洞才能回答:我们的宇宙是否飘浮在一个只有引力才能穿透的多维空间中。
⑥科学家设想:利用粒子加速器使氢原子核相互碰撞,使氢原子密度不断增加,最终形成一个微小的黑洞,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收集这些能量为我们所用,正好可以解决人类的能源危机。
他们认为利用黑洞方法制造核能,将比生产普通核能的效率高1000倍。
因为从理论上讲,90%的粒子在黑洞里都能转换成核能,他们的设想如能真正实现,未来世界能源年消耗只需要约10t的海水作原料便足够了。
⑦一个原子核大小的黑洞,它的能量远超过一家核工厂。
一颗“黑洞炸弹”爆炸后产生的能量相当于成百上千颗原子弹同时引爆,人类的末日在转瞬间成为现实。
到那时,人类利用黑洞核能的美好愿望想必会被“黑洞炸弹”的恐怖所湮没,全球制定限制黑洞武器的公约,无疑将成为人类生存的当务之急。
(选自2009年《科学之友》第4期,有删改)1.选文说明的中心是什么?2.自然界的黑洞是如何形成的?3.为什么说自然界的黑洞神奇而可怕呢?4.人造微型黑洞有哪些意义?(至少说出三点)5.文章第⑦段中划线句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试分析其作用。
6.第①段中“自然界的巨大黑洞‘法力’无边,吞噬地球就像嗑瓜子一样简单轻松”一句,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参考答案一、1.火星2.昼夜温差变化很大;每年都要刮一次特大风暴。
3.给火星加热;创造一个合适的大气环境,用水灌溉,让它远离酷热。
4.人类想要把火星变成一个像伊甸园那样的花果园,让这个星球适合于生命的存在,乃至人类的生存。
5.列数字、作比较。
准确地说明了火星的特点。
6.不能。
“几乎”表明火星上也存在着氧气,只是数量极少而已。
去掉后,就变成火星上一点氧气都没有了,与事实不相符。
二、1.说明了人造黑洞的意义。
2.恒星衰竭坍塌后形成的产物。
3.它有巨大的吸引力。
4.是提供进入亚原子世界的一个窗口;帮助我们建立能综合观察微观量子世界的模糊理论;揭开引力如此微弱的原因;弄清我们的宇宙是否飘浮在一个只有引力才能穿透的多维空间中;解决人类的能源危机等。
5.作比较。
说明了“黑洞炸弹”爆炸后产生的能量巨大。
6.拟人、比喻。
使抽象的道理变得通俗易懂,语言生动形象。
诗词曲鉴赏唐诗鉴赏练习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发潭州杜甫夜醉长沙酒,晓行湘水春。
岸花飞送客,樯燕语留人。
贾傅才未有,褚公书绝伦。
名高前后事,回首一伤神。
(1)诗的颔联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达到了怎样的效果?答:(2)从整首诗的内容看,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答: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垂柳唐彦谦绊惹春风别有情,世间谁敢斗轻盈?楚王江畔无端种,饿损纤腰学不成。
(1)有人说该诗开篇一句突兀不凡,妙笔绘柳,请简要分析。
答:(2)该诗后两句“言在此,而意在彼”,请说明诗人之“意”是什么?答: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参考答案唐诗鉴赏练习1.(1)用了拟人化的修辞手法。
诗人赋予落花、飞燕以人的感情而“送客”、“留人”,以我观物,使物带情,形象鲜明地渲染了一种悲凉冷落的气氛。
(2)诗人借孤舟远行的所见所感,触景生情,借古抒怀,反映了诗人辗转流徙、飘荡无依的深沉感喟,抒发了自己沦落他乡、抱负不能施展的情怀。
2.(1)柳枝摇曳本是春风轻拂的结果,可诗人却说是垂柳有意在撩逗着春风。
诗人着一“惹”字,以拟人化的手法,把垂柳写活了,可谓出神入化之笔。
(2)后两句,诗人由婀娜轻盈的垂柳而想到“楚王好细腰,宫女多饿死”的故事,批判了当时官场的昏聩,表达了对晚唐社会的隐忧。
文言文阅读夫与死人同病者,不可生也;与亡国同行者,不可存也。
岂虚言哉?何以知人之且病也②?以其不嗜食也。
何以知国之将乱也?以其不嗜贤也。
是故病家之厨,非无嘉馔也③,乃其人弗之能食,故遂于死也。
乱国之官,非无贤人也,其君弗之能任④,故遂于亡也。
【注释】①选自汉•王符《潜夫论•思贤》②且:将。
③嘉:美好。
馔(zhuàn):饭食。
④任:任用。
【欣赏感悟】这段文字,用将死的病人和将要亡国的国君作了对比,形象生动地说明乱国并非无贤,而是昏君不思贤,不用贤。
也就是说,亡国的昏君如同将死的病人,贤能之臣就如同好饭美酒。
怎样识别一个人将要生病?看他能否吃饭。
怎样识别一个国家将要祸乱?看他们是否任用贤人。
【训练】1.下列各句中的“病”与“夫与死人同病者”中的“病” 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是故病家之厨B.同病相怜C.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揠苗助长》)D.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晏子使楚》)2.下列各句中的“且”与“何以知人之且病也”中的“且” 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驴一鸣,虎大骇,以为且噬己也(《黔之驴》)B.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愚公移山》)C.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石壕吏》)D.得过且过3.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A.岂虚言哉 ( )B.何以知人之且病也( )C.以其不嗜食也 ()D.乃其人弗之能食( )4.朗读下面的句子,语气停顿有误的一项是()A.将亡之国/不思贤B.何以/知国之将/乱也C.非/无嘉馔也D.故/遂于亡也5.给下面的对联写出上联。
上联:__________下联:良禽择高木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乱国之官,非无贤人也,其君弗之能任 ,故遂于亡也。
7.“将亡之国不思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