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边坡滑坡治理研究

合集下载

高速公路段滑坡段治理实施方案

高速公路段滑坡段治理实施方案

高速公路段滑坡段治理实施方案汇报人:2023-11-30目录•引言•滑坡段现状及原因分析•治理方案设计•治理方案实施准备•治理方案实施过程•治理效果评估与监测•结论与建议CONTENTSCHAPTER01引言项目背景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由于地形复杂和地质条件多变,存在一些潜在的滑坡危险。

近年来,一些高速公路段因滑坡导致的事故频发,给交通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通过有效的滑坡治理措施,可以延长公路使用寿命,提高行车舒适度和安全性。

滑坡治理也是维护公路基础设施的重要环节,对于保障交通畅通和区域经济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治理滑坡段对于保障公路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避免潜在的交通事故和人员伤亡。

项目重要性03项目实施过程中需要协调相关部门和单位,确保治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和完成。

01本项目旨在针对高速公路段滑坡的治理制定实施方案,涵盖了多处潜在的滑坡危险区域。

02治理措施包括勘察、设计、施工等多个环节,需要综合考虑地质条件、气象因素、公路交通等多方面因素。

项目范围CHAPTER02滑坡段现状及原因分析位于高速公路XX至XX公里段,涉及XX个车道。

滑坡位置滑坡面积滑坡形状滑坡面积约为XX平方米,其中最深处达到XX米。

滑坡呈现为XX度左右的斜坡,表面有明显的裂缝和滑动迹象。

030201滑坡段现状描述由于近期连续降雨,土壤湿度增大,导致土体松动和下滑力增大。

自然因素滑坡段地质条件复杂,存在软弱夹层和地下水作用。

地质因素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可能存在对原地貌和土壤的破坏以及边坡处理不当等问题。

人为因素滑坡原因分析道路通行受阻滑坡可能导致高速公路堵塞或中断,影响交通流畅度和行车安全。

人员伤亡若滑坡导致车辆翻滚或坠落,可能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环境影响滑坡可能破坏周边生态环境,影响生态平衡和土地利用。

潜在风险和影响CHAPTER03治理方案设计确保滑坡段高速公路的稳定和安全保障车辆和行人的通行安全防止因滑坡造成的交通中断和灾害事故治理方案目标了解滑坡的成因、规模和滑动面深度,确定治理措施的可行性。

洛阳至嵩县高速公路某高边坡滑塌治理设计方案研究

洛阳至嵩县高速公路某高边坡滑塌治理设计方案研究

洛阳至嵩县高速公路某高边坡滑塌治理设计方案研究发表时间:2014-12-18T13:11:12.170Z 来源:《价值工程》2014年第8月中旬供稿作者:杨秀芝[导读] 复杂地质条件下高边坡的加固设计与有效治理是山区高速公路建设中常常遇到的难题之一。

Study on the Design Scheme for the Treatment of a High Slope Collapse in Luoyang-Songxian Expressway杨秀芝YANG Xiu-zhi曰张作海ZHANG Zuo-hai(河南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郑州450052)(Henan Provincial Communications Planning Survey & Design Institute Co.,Ltd.,Zhengzhou 450052,China)摘要院洛阳至嵩县高速公路是河南省地质地理条件复杂的山区高速公路之一,其中K53+460~K53+600 段左侧局部边坡在施工中发生滑坡,影响到了工程的建设与安全。

本文通过典型的路堑边坡工程实例,探索出实际可行的治理方案,为其它山区高速公路边坡治理提供一些经验,同时也为其他山区高速公路设计带来一些借鉴。

Abstract: Luoyang -Songxian Expressway is one of the mountainous expressways with complicated geological and geographicalconditions in Henan province. Landslide occurred in the construction of part of the left side slope of K53 + 460 ~ K53 + 600 section, whichaffected the construction and safety of the project. Based on the engineering example of the typical cutting slope, practical managementsolutions are found to provide some experience for other mountainous expressway slope treatment and bring some reference for othermountainous expressway design.关键词院高速公路;高边坡;滑塌治理Key words: expressway;high slope;collapse treatment中图分类号院U213.1+3 文献标识码院A 文章编号院1006-4311(2014)23-0150-030 引言复杂地质条件下高边坡的加固设计与有效治理是山区高速公路建设中常常遇到的难题之一,它直接关系到工程建设的安全、工期和成本。

公路滑坡处治技术研究

公路滑坡处治技术研究

公路滑坡处治技术研究摘要:滑坡会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和严重的后果。

该文结合某公路滑坡处治的成功实践,详细阐述了滑坡的滑坡基本特征及变形原因分析,滑坡稳定性分析和滑坡治理方案设计与比选,为公路滑坡的处治积累了可以借鉴的技术资料。

关键词:公路滑坡稳定性分析处治技术。

1 滑坡治理的常用措施1.1 清方法清方法是将滑体清除,并种植植物,对坡面进行防护。

(1)优点:施工简单便捷,安全可靠。

(2)缺点:滑体清除量大,环境受破环严重。

(3)适用性:清方法是滑坡处理中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在滑坡处治中被广采用。

1.2 排水,分级设置抗滑桩抗滑桩是穿过滑坡体深入于滑床的桩柱,用以支挡滑体的滑动力,起稳定边坡的作用。

断面可为矩形,方形,工字形和圆形,设抗滑桩时通常采用人工或轻便机械辅助。

开挖小井至滑动面以下一定深度,而后在小井中布置钢筋,浇注混凝土成桩。

抗滑桩的优点有:(1)抗滑能力强,在滑坡中推力大,滑动面深的情况下,较其他抗滑方案更经济、有效。

(2)桩位灵活,可以在滑坡最有利于抗滑的部位单独使用,也能与其他建筑物配合使用。

(3)抗滑桩可以根据弯距沿桩长变化合理布设钢筋,因此较打入的管桩经济。

(4)土方量小,施工需有配套机械设备,施工方便,工期短,比较安全。

(5)通过开挖桩孔能能充分校对地质情况,进而可以检验和修改原有的设计,使其符合实际。

施工中如果发现问题易于补救。

抗滑桩缺点:受力机制不合理,需要的桩长截面大,材料消耗多,工程造价高。

1.3 排水、清方与预应力锚索抗滑桩综合治理预应力锚索抗滑桩具有“主动支护,柔性支护,概念明确,经济合理”的特点。

其结构主要由抗滑桩,预应力锚索,锚具等组成。

位于滑面以下稳定基岩内的锚索称为锚固段,其余为张拉段,对锚索施加预应力后,通过锚具将锚固段与抗滑桩相连接,它的另一端穿过滑坡体后锚固于滑床内,从而使抗滑桩与锚索组成一个联合受力体系,用锚索拉力和桩体共同平衡滑坡推力,彻底改变了一般抗滑桩大悬臂受力的受力机制,改变了抗滑桩单一靠嵌固段地基抗力平衡滑坡推力的机理。

浅谈山区高速公路滑坡及防治措施

浅谈山区高速公路滑坡及防治措施

避有困难 或在经济 上显著不 合理 时 , 视滑坡 规模 、 应 公路 与滑坡 的相互影响程 度、 防治费用等条件设计几种 具体方案 比选 。2 对 )

2地下排 水工 程 : ) 地下 排水 工程 是 治理 滑坡 的主 体工程 之

特别是地下水 发育 的大型滑坡 , 它发挥 的作用是较 大的 , 主要
第3 6卷 第 1 0期 2 0 10 年 4 月
山 西 建 筑
S HANX I ARCHI TECr R1 U]
V0. 6 No 1 13 . 0
Ap. 2 1 r 00
・28 ・ 9
文 章编 号 :0 96 2 (0 0 1 .2 90 1 0 .8 5 2 1 )00 8 —2
水不使其 流人 滑坡 区, 把滑坡 内区的降水及 地下水露 头( 泉水 、 湿 地及其他水体 ) 通过 人工 沟道尽快 排 出滑 坡区 , 减少其 对滑坡 稳 定 的影 响。地表排水系统包括滑坡区 以外 的山坡截水沟 、 滑坡 区 内的树枝状排水沟及 自然沟 的疏通 和铺砌等 ( 图 1 , 见 ) 是一个 统
不管采取什么样 的施工步骤和方式 , 同程度改变 了斜 坡岩土 都不
体的原有形状和 自然平 衡 , 以人 工边坡 为达 到地应力 的平衡 , 所
在新修公路时就可能发生滑坡。


3 公路滑 坡治 理的原 则
1 对于性质复杂 的大型滑坡 , 以绕避 时应 尽量绕避 。当绕 ) 可
图 2 支 撑 盲 沟 结构 图
浅 谈 山 区 高 速 公 路 滑 坡 及 防 治 措 施



要: 介绍 了滑坡 的定 义和分 类, 阐述 了公路滑坡 的特征及机理 , 出了公路 滑坡 治理 的原则 , 此基础上分别介绍 了 提 在

浅析贵州省高速公路边坡滑坡分析与治理

浅析贵州省高速公路边坡滑坡分析与治理

浅析贵州省高速公路边坡滑坡分析与治理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不断完善,我国公路建设事业蒸蒸日上,国内各地区的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涌现出来,呈现了一派繁荣景象。

作为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边坡与高速公路的安全性以及稳固性起到了关键的作用,然而边坡滑坡是各地高速公路中频频出现的问题,不仅危害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同时也对社会稳定性造成了一定的损害。

本文针对贵州省高速公路,对其边坡滑坡进行分析,并提出了治理的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贵州省;高速公路;边坡滑坡;治理对于高速公路来说,边坡滑坡是最常见同时也是危害最大的地质灾害,其产生原因来自于各个方面,并且边坡滑坡的产生因素复杂多变,因此高速公路边坡滑坡问题一直是困扰我国地质工程的问题之一。

贵州省位于云贵高原,其地形地貌比较复杂,近年来贵州省的高速公路建设取得了快速的发展,然而其边坡滑坡问题频频发生,因此需要对边坡滑坡问题进行彻底的解决,从而提高高速公路的运营质量,为人们的生命财产与安全出行提供保障。

一、贵州省高速公路边坡滑坡的主要类型贵州省地处云贵高原,其地质条件多变、复杂,地形地貌以山地为主,局部多为丘陵,同时地表的切割性比较强烈,起伏程度比较严重。

在这样的地质条件下,贵州省高速公路边坡滑坡问题频频出现,不仅给贵州省高速公路的修建造成了影响,同时也危害着人们的出行安全,对于贵州省高速公路来说,其边坡滑坡的主要类型存在于以下几方面:1.1堆积层滑坡对于贵州省高速公路边坡滑坡来说,堆积层滑坡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滑坡类型,其中包括黏性土碎石滑坡黏性土块石滑坡与红黏土滑坡等几种分类。

对于黏性土碎石滑坡来说,其原因包括坡积与残积,通常在斜坡的坡面进行堆积,厚度通常在1~5m左右,这种滑坡的形式通常为牵引式,并发生逐级滑动,如果地形属于凹槽结构,这种类型的滑坡的发生几率更大,并且其发生的规模也比较大;就黏性土块石滑坡来说,其属于坠积物或者属于坠积—坡积混合物,通常会在坡麓带进行堆积,其上部一般会有一层较厚的硬质岩层,同时其堆积层的厚度较大,一般情况下可以达到15~20m,甚至可以达到30~40m,这种类型的堆积物在结构方面比较松散,并且稳定性不强,同时其透水性比较好,如果下伏基层岩石属于隔水层,那么堆积物下部就会有地下水进行活动;红黏土滑坡是红黏土的原状土体积收缩率超过20%以后,因失去水分造成体积收缩而形成干缩裂隙的一种滑坡类型,这种滑坡比较常见,同时容易受到剪滑力的作用而产生移动效果。

复杂地质滑坡的病害治理研究——以泉三高速南惠段某边坡为例

复杂地质滑坡的病害治理研究——以泉三高速南惠段某边坡为例
范 围 内构 造 节 理 发 育 ,节理 面 间距 2 3 c  ̄ 0m,节 理 面 产
依托 ,对边 坡 的 出现滑 塌 后 的整 治方法 进行 了 探索 。
1 工 程 概 况

南惠 支线 是 泉三 高速 公路 的延伸 ,也 是泉 州环 城 高 速公 路 的组 成部 分 。是 内陆通 往 湄洲 湾 南岸港 口的快速 通 道 。K 1 4 0 K 1 9 5 路 基 右 侧 边 坡 高 度 在 1  ̄ 2 + 7 ̄ 2 + 2 段 0 3 m之 间 ,防 护 以拱 形 框架 为 主 。在 施 工过 程 中 ,部 分 1 已 完成 的边 坡防 护框 架 陆续 出现 了 开裂 、滑塌 等现 象 。
前边 坡 已处 于稳 定状 态 。 关 键 词 高 速 公 路 路 堑 边 坡 滑 移 滑 坡 治 理
随 着我 国高 速公 路建 设 的发 展 ,高速 公路 的建 设也 从 平原 不断 地 向 山区延 伸 。在 山岭地 区 经常 出现 由于路 堑 深开 挖而 导 致边 坡稳 定性 问题 ,边 坡 滑移 、开裂 等地
状 7 8 。K2 + 0 处 为断 裂 破碎 带 ( O 1 1 80 节理 密 集 ) ,宽 约
8c 0m,节 理裂 隙 间距2 5m,节理面 主体 产 状9 6 。  ̄c 0 7
图 1 K 1 6 0 6 3 岩 体 照 片 2+5-6段
图2 K 1 7 0 8 0 岩体 照 片 2+3—0段


泉 三 高 速 公 路 南 惠 支 线 k 1 4 0 k 1 9 5 由 于 地 质 条 件 较 复 杂 ,路 堑 开 2 + 7 ̄ 2 + 2 段
挖 的过程 中产 生 了大 量的 滑移 ,不 能有 效形 成设 计 的坡 面 ,无法按 设 计要 求 实施 骨 架框

边坡滑坡成因分析及处治措施

边坡滑坡成因分析及处治措施

边坡滑坡成因分析及处治措施摘要:在公路建设中,路基挖填在所难免,由此形成了大量的路堑路堤边坡。

这些新形成的边坡会因为各种原因出现滑塌,出现边坡滑塌首先必须对滑坡体现场进行详细的勘察,确定滑坡形成的主要原因,采取合理有效的防治方案,综合治理,来保证对滑坡治理目的的实现。

本文结合江肇高速公路K57+630~+770段左侧路堤边坡滑坡,对路堤边坡滑塌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处治措施。

关键词:公路建设;滑坡成因;处治措施一、工程概况江肇高速公路K57+630~+770段左侧路堤边坡(运营里程为K267+796~+656)原设计为三级,为半填半挖地带,最大填方高度约19m。

一级坡坡率1:1.5,二、三级坡坡率1:1.75;一级坡高8m,二级坡高6m,三级坡高5m;一、二级坡坡面采用植草防护,三级坡坡脚采用浆砌片石护脚。

受2012年6月中旬连续强降雨的影响,该左侧路堤出现滑坡,最后一道后缘位于中央分隔带附近,滑坡前缘剪出口位于坡脚鱼塘内,滑坡体沿线路方向长约140m,高约19m,滑体厚约13m。

二、工程地质条件(一)地形地貌该路堤边坡(见图1)地貌属丘陵区,坡面植被较发育,地形起伏较大。

原自然边坡坡度在15~26°之间,线路走向316°,路堤边坡坡向226°。

线路左侧坡脚为鱼塘,常年积水。

图1 K57+630~+770左侧路堤滑坡全貌(2012.06.26)线路右侧为路堑,共设两级,坡率1:0.75~1:1.0,分级坡高8.0m,最大坡高16m,一级坡采用浆砌片石护面墙+菱形骨架植草,二级坡采用菱形骨架植草,目前该路堑也出现滑动。

根据补勘、原勘探资料和地质调查结果,该路堤边坡主要由以下地层组成:1、填筑土(Qme)褐红、褐黄色,稍干,主要由粉砂质泥岩风化土(石)经人工回填而成,表层含少量碎石、砾石,中~深层含有大量碎石。

褐黄、灰黄、杂色,湿~稍湿,呈硬~可塑状,主要由泥质砂岩、灰岩残积和亚粘土和少量坡积亚粘土填筑而成,遇水易软化流失。

边坡治理可行性研究报告

边坡治理可行性研究报告

边坡治理可行性研究报告一、背景与意义边坡是指山体或山脚下的斜坡地带,是一个易发生滑坡、崩塌等灾害的区域。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增加,对边坡的开发和利用越来越频繁,但同时也带来了边坡灾害的风险。

因此,对边坡进行科学合理的治理,减少灾害风险,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报告旨在对某一边坡进行治理可行性研究,通过对边坡的地质特征、工程环境、治理方案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为边坡治理提供参考依据。

二、边坡现状分析1. 边坡地质特征:该边坡位于山区,地势陡峭,地质材料主要为砾石和黏土,地下水位较高,易发生地质灾害。

2. 灾害情况:近年来,该边坡曾发生过多次滑坡和崩塌,给周边居民造成了一定的安全隐患。

3. 周边环境:该边坡附近有居民区、道路等基础设施,治理边坡需要考虑到周边环境的影响。

三、边坡治理方案设计1. 预防措施:考虑到地质特征和灾害情况,可以采取加固边坡、排水、降坡等措施,减少灾害风险。

2. 技术手段:可以利用爆破、钻孔灌浆、植被覆盖等技术手段,提高边坡的稳定性。

3. 环境保护:在治理过程中,应注意保护周边环境,避免对基础设施和居民造成影响。

四、边坡治理效果评估1. 监测评估:治理后应进行定期监测,了解边坡稳定性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

2. 风险评估:通过对边坡的风险评估,可以评估治理效果,并提出进一步改进意见。

3. 社会效益:治理后能有效减少灾害发生风险,提高周边居民的安全感,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

五、边坡治理可行性分析1. 技术可行性:根据边坡地质特征和灾害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是技术可行的。

2. 经济可行性:治理边坡需要一定的投入,但考虑到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和提高周边环境的效益,具有一定的经济可行性。

3. 社会可行性:通过改善边坡的稳定性,提高周边居民的安全感,具有良好的社会可行性。

六、总结与建议综上所述,对边坡进行科学合理的治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报告通过对某一边坡的治理可行性研究,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方案,并分析了其效果和可行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速公路边坡滑坡治理研究作者:孙平来源:《科技与创新》2017年第08期摘要:滑坡是公路建设中常见的地质灾害,而引发滑坡的因素很多,在复杂地质条件下,边坡的支挡防护设计是非常重要的。

结合工程实例,简要阐述了高速公路边坡滑坡的特征,提出了以抗滑桩为主的支护措施和局部位置结合框架锚索的综合治理方案,并详细论述了滑坡治理施工关键环节,为类似滑坡治理提供了一定的经验借鉴。

关键词:公路;滑坡;抗滑桩;支挡防护设计中图分类号:U417.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5913/ki.kjycx.2017.08.026滑坡是工程建设中比较严重的地质灾害之一,破坏力巨大。

目前,在河南公路建设的过程中,遇到的边坡滑坡灾害逐年递增,且多发生在山区地形地质条件较为复杂的路段。

诱发边坡失稳、发生滑坡的因素比较多,主要有地形、地质环境、岩土体自身结构与特性、降雨、地震和其他。

由于特殊地形地势和气候诱因,再加上滑坡发生规模比较大、破坏类型复杂、危害程度高等特点,滑坡给山区公路带来的危害非常严重,所以,对山区公路滑坡的准确分析和综合治理成为了山区公路防护加固的重要内容之一。

滑坡失稳破坏的形式也复杂,滑坡基本形成过程一般有3个阶段:①蠕动变形。

在坡面和坡顶处局部有裂缝出现,并呈扩张趋势,边坡前缘轻微被挤出。

②滑动破坏阶段。

抗滑力矩达临界荷位,裂缝开裂极速扩张,滑坡体沿滑动面迅速移动下滑。

③稳定阶段。

疏松的滑体趋于稳定。

1 工程概况洛嵩高速公路K40+065~K40+600段边坡位于洛阳市嵩县境内,嵩县位于河南省西部,地处伏牛山北麓及其支脉外方山与熊耳山之间,县城北距洛阳90 km,东与汝阳、鲁山县接壤,西与栾川、洛宁县毗连,南与南召、内乡、西峡县相依,北与伊川、宜阳县为邻,跨东经111°24'~112°22',北纬33°35'~34°21'。

该路段滑坡区上方有一断裂带,路线设计基本与断裂带走向平行,断裂构造运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路线性,节理发育,岩体相对破碎,下方山坡地表冲刷崩塌堆积,成为了引发滑坡的地形和物质条件。

在施工过程中,边坡上部堆积土层变形,堆积土层局部产生张拉裂缝,诱发边坡变形扩展。

在雨季,大量雨水和地表水渗入松散土体,形成饱水带,土层裂缝逐步贯通,成统滑动面,产生了整体滑移,形成了滑坡。

由于每年8月、9月份北部地区降雨强度大,沿线地质情况复杂,出现不良地质等情况,导致项目沿线部分路堑边坡出现不同程度的滑塌失稳,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2 滑坡处治方案2.1 处治原则滑坡防治措施的选用有具体的适用条件和优势,地质不同、诱因不同,方案选用也有区别。

防治措施优化与选择,会影响工程造价和工期,关系到防治效果。

根据滑坡处治地段内受滑坡影响区域的地形特征,同时,考虑到整体调整规划方案对公路工程建设用地的基本要求,在选择滑坡治理方案时,应遵循以下原则:①地质因素是决定因素,不同地质区域,治理方案设计采用相对应的规范;②确保治理区内相关民用建筑的安全,既要保证边坡稳定,又要尽量控制边坡变形,选取的治理方案尽量减小对建筑物的影响;③方案治理要求技术可靠,构造简单,施工简便、安全,经济控制在合理范围内;④方案处理因地制宜,结构设计要考虑周围景观的要求。

2.2 处治施工方案的选择公路滑坡治理对行车安全十分重要,在选择方案时,要综合考虑,处理措施也比较多。

对于未达到有效处理效果的方案,可选择比较方案进行对比,要考虑到排水要求、滑坡清除工程量和坡体的稳固性等。

几种治理措施的对比、分析情况见表1.由表1的分析比较可得:①重力式挡土墙适用于滑坡规模小、深度浅、滑体厚度不大的情况,小型滑坡比较适合;②抗滑桩适应范围广,安全性、可靠性比较高,占地面积小,在投资控制的情况下比较适用,要严格控制桩顶位移;③框架锚索受地形的限制,要求布置在斜坡路段,且避免与上部建筑物桩基相互影响,适用于滑坡下滑力影响小、坡顶无建筑物的地段。

综合分析,该滑坡治理采用以抗滑桩为主的支护措施,局部位置结合框架锚索。

在治理排水的条件下,滑坡下滑力在一定程度上减弱,坡顶没有建筑,比较适合采用抗滑桩处理;滑坡前缘松弛区剩余下滑力影响程度比较小,采用抗滑桩支护能够满足要求。

2.3 排水处理采取截排水措施,排水工程分为地表排水和地下排水2部分进行。

地表排水主要包括2项内容:①在滑坡体外围设置截水沟;②坡面排水,每级马道上设置截水沟。

地下排水也包括2项内容:①在一级和二级坡面上设置仰斜式排水孔。

②在二级马道以上设置支撑渗沟,以排除坡体内部地下水。

在二级马道上设置4 m高的挡土墙,用于支挡支撑渗沟。

2.4 滑坡处理现场布置根据场地特征、边坡变形破坏情况和保护对象分布情况,在边坡治理工程中,要先选择削坡减载和加宽马道措施。

削坡后坡比为:一级边坡坡比1∶1.25,二级边坡1∶1.5,三级边坡1∶1.75,四级边坡1∶2.0,一级和三级马道宽度为3 m,二级马道宽度为6 m。

采取抗滑桩支挡措施,在二级马道上设置一排抗滑桩,支挡滑坡的中、深层滑动。

桩截面有以下3种类型:Ⅰ型桩截面2.0 m×3.0 m,桩长30.0 m,桩间距5.0 m;Ⅱ型桩截面为2.4 m×3.6 m,桩长30.0 m,桩间距5.0 m;Ⅲ型桩截面为3.0 m×4.0 m,桩长32.0 m,桩间距5.0 m。

一级、二级坡面采用拱形骨架护坡,坡脚部位设置挡墙,挡墙顶宽0.6 m,高3.0 m。

3 滑坡治理施工3.1 地表排水沟施工按照设计要求准确放出截、排水沟边线,用滑石粉放出水沟开挖线,并每隔15~20 m用木桩定位。

块石应选择质地坚硬、无风化剥落和裂纹的新鲜石料,块石应在材料场粗加工后运到施工现场,块石材料按用量分别堆放在每个施工段。

沟底为M7.5砂浆砌片石,待沟底砂浆块石达到一定强度后,砌筑沟壁,沟壁为M7.5砂浆砌片石。

沟底块石砌筑前,应将基底夯实,平整。

块石砌筑要求平(砌筑表面大体平整)、稳(块石大面朝下,安放稳定)、紧(块石间必须紧靠)、满(石缝用砂浆填满捣实,不留空隙)。

沟壁块石大体尺寸均匀,沟槽面平整,砌筑时灰浆饱满,砌筑面整合稳定,并用M10标号砂浆勾缝,同时,满足相关单位对外观质量的要求。

3.2 地下支撑渗沟施工渗沟属于隐蔽工程,埋置于地下,不易维护。

所以在施工时,必须确保施工质量,保证渗流畅通,引排有效。

沟内用于集水和排水的填充料为干砌片石,渗沟的封闭层采用M10浆砌片石,排水沟底部同样采用M10浆砌片石,并用M10水泥砂浆抹面。

在出水口设置端墙,端墙下部预埋2根Φ100 mm的PVC泄水管,端墙排水孔底面距排水沟沟底的高度不宜小于20 cm。

渗沟的排水沟与沟壁间应设反滤层和隔渗层。

沟底置于不透水层上时,反滤层设在迎水侧,隔渗层设在背侧,如果沟底设在含水层时,两侧沟壁和沟底均应设置反滤层。

反滤层厚20 cm,反滤层外侧铺设土工布。

土工布的渗透系数要小于10~11 cm/s,其横向强度要求大于0.3 kN/m。

渗沟的开挖宜自下游向上游进行,并随挖随填,即支撑后迅速回填,不可暴露太久,以免造成坍塌。

3.3 抗滑桩施工施工放线测量按照设计坐标放线复测桩位,在桩位外设置龙门桩,以便施工时随时校正桩位,保证桩心的偏差小于等于20 mm。

在挖孔桩孔口做钢筋砼护圈,护圈厚400 mm,高于周边土300 mm,以防地表坡体滚石下井。

在井圈上方设置挡土板,在每个孔口搭棚防雨,以保证桩开挖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本处理工程采用人工开挖的方式。

为了加快施工进度,对于坡体中的大块孤石,可采用风镐开挖,禁止爆破。

挖孔时,采取人工开挖与风镐剥削方式相结合的开挖方案,即人工掏挖土层和碎石土,基岩用风镐剥削,再进行人工清除、修整;采用跳桩开挖、二序施工法,即一序开挖孔号为每间隔至少一桩孔开挖。

桩钢筋在钢筋加工房内下料,搭架运送至桩孔内,在孔内安装。

桩芯砼集中拌制,设置搅拌站,桩砼要用振动器振捣密实。

在护圈上用钢管搭设操作平台,平台3 m×4 m,平台上铺设8 mm厚的木板,并在平台上搭设提升脚手架井架,以便于运输土石方,井架荷载大于等于2 000 kg。

平台上搭设彩条布,以遮挡雨水。

另外,要边挖边支护,在风基岩孔段开挖时,应根据土体的稳定性确定每循环的开挖深度,挖好一段必须及时支护一段,并且还要保证井壁的支护质量。

孔内照明设施必须用安全电压照明,电压36 V以下,全部采用防爆灯具。

挖孔时,如果有水渗入,应及时支护孔壁,防止水在孔壁浸泡流淌造成坍孔。

渗水应设法排除,比如用井点降水或集中泵排,及时抽排孔内积水。

如果挖孔时涌水量比较大,可采用水泥砂浆灌压环圈或其他有效的措施。

桩孔挖掘和护壁两道工序必须连续作业,不宜中途停顿,以防坍孔。

护壁每天必须检查是否有变形、裂缝、渗水等情况发生。

孔内设置应急软爬梯,人员上下井采用安全、可靠并有自动卡紧保险装置的吊笼。

3.4 挡土墙施工按照设计要求准确放出墙边线,用滑石粉放出墙开挖线,并每隔10~15 m用木桩定位。

开挖放坡坡率为1∶0.5,基坑开挖后,特别是雨季施工期间,应及时完成施工,避免积水下渗。

浆砌片石石材的上下面应大致平整,强度不低于MU30,应选择质地坚硬、无风化剥落和裂纹的新鲜石料,片石应在材料场粗加工后运到施工现场,片石材料按用量分别堆放在每个施工段。

墙体高度根据地形可适当调整,原材料质量、墙体位置偏差、墙身断面尺寸、墙体的偏斜、基础地基土等均应符合设计要求。

墙体浆砌片石的施工必须采用座浆法,所用砂浆宜采用机械拌和。

条石表面应清洗干净,砂浆填塞饱满。

在墙基坑开挖过程中,应注意做好排水工作。

基坑开挖后,应及时完成施工,避免积水下渗影响墙体的稳定性。

开挖需回填的土方要夯填压实,其压实度应符合有关规程规范的要求。

墙开挖与砌筑可采用放坡开挖的方式,底部在砌筑前应将基底夯实、平整。

片石砌筑要求平(砌筑表面大体平整)、稳(条石大面朝下,安放稳定)、紧(条石间必须紧靠)、满(石缝用砂浆填满捣实,不留空隙)。

墙体片石大体尺寸均匀,墙面平整,砌筑时灰浆饱满,砌筑面整合稳定,并用M10标号砂浆勾缝,满足相关单位对外观质量的要求。

4 结束语在公路建设的过程中,结合地形、地质情况治理滑坡,既要满足边坡的稳定性,也要考虑区域生态环境的需要,最大限度地减小地质灾害对工程、土地和环境资源造成的不良影响。

针对边坡失稳的情况,要及时做出判断,考虑地质地形特征,结合滑坡区域建筑物和景观布置,采用合适的支护防护,提高边坡治理效果。

参考文献[1]赵杰.超大型滑坡综合整治技术及其工程效果评价[D].北京: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2012.[2]靳雨欣,王泽云,唐笑一,等.某工程的滑坡防护与治理方案选择[J].四川建筑,2014,34(6):100-102.[3]张艳.黄土高原老滑坡成因机理及稳定性分析——以延安市宝塔区姚店镇青化寺滑坡为例[D].西安:长安大学,2014.[4]张守龙.山体滑坡灾害分析及工程治理[J].土工基础,2016,30(1):36-39.[5]薛鹏,李国昌,范柱国,等.云南某公路新团滑坡综合稳定性评价[J].河南科学,2014,32(12):2558-2560.[6]张江伟,李小,迟明杰,等.滑坡灾害的成因机制及其特征分析[J].自然灾害学报,2015,24(6):42-48.[7]朱锐杰,刘盛达,李彦彬.滑坡稳定性评价及演变历史浅析[J].四川地质学报,2014,34(10):55-57.[8]张宝昆.滑坡治理工程设计与优化分析[D].杭州:浙江大学,2015.作者简介:孙平(1988—),女,河南正阳人,主要从事路桥设计方面的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