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外循环手术后护理 韩麟珠

合集下载

体外循环术后护理

体外循环术后护理
(4)、抗凝治疗期间要严密观察出血的情况,如 有牙龈出血,皮肤淤斑等,应及时减量或停药, 尽早到医院检查,调整药物剂量。
3、说明术前各项检查、治疗的目的,解释手术 操作过程技术后注意事项。
4、鼓励病人做腹式深呼吸运动,教会病人有效 咳嗽及排痰的方法,并说明其目的:以利术后能 有效清理呼吸道,预防呼吸道感染,促进肺膨胀 。
5、根据病人心功能分级指导病人的活动。
术 1、后安指全导 在监护室期间,麻醉清醒后加强和
5、预防感染性疾病 如皮肤疥肿、感冒、肺炎、 肾及胃肠道炎症等。因为细菌一旦进入血液就很 容易引起心内膜炎,影响人工瓣膜的活动度,或 栓子脱落至栓塞,因此一旦感染及时治疗控制
6、在接受牙科治疗及各种侵袭性检查或治疗时, 应事先告诉医生服用抗凝剂。 7、特殊药物指导
(1)、人造瓣膜置换术后为预防血栓栓塞应服用 抗凝剂。机械瓣需终生抗凝,生物瓣一般抗凝6个 月。
2、用药指导 抗风湿类药物如阿司匹林应饭后
服用,以免刺激胃黏膜引起上腹疼痛。服用后如 全身症状改善,心悸、心慌症状缓解,应及时告 诉医护人员,以便选择手术时机。洋地黄药物具 有抗心衰的作用,但必须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服 用。用药期间如出现绿视、黄视、心率减慢至60 次/分,是药物毒性反应,应立即告知医师及时 调整药物的剂量或停药。
体外循环术后的监测与护理
1. 循环系统的监测与护理 2. 呼吸系统的监测与护理 3. 引流量及出血的监测与护理 4. 保持内环境的稳定,维持水﹑电解质﹑酸碱与
营养的平衡 5. 肾功能的监测与护理 6. 神经系统的监测与护理 7. 手术切口及管道护理 8. 增进舒适与休息 9. 促进病人手术后的心理适应 10. 进早促期活动
第九: 呼吸系统损伤 气胸: 呼吸道感染: 胸腔积液或积血:

体外循环手术中护理要点

体外循环手术中护理要点

体外循环手术中护理要点概述体外循环手术是一种通过机器代替心脏和肺脏的功能,维持血液循环和氧合的手术方式。

在体外循环手术过程中,护理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它可以确保手术的安全和成功进行。

本文将重点介绍体外循环手术中护理的要点和技巧。

护理要点1. 术前准备•配置好体外循环机,确保其正常工作。

•检查手术器械和药品,确保其齐全。

•确保手术室环境清洁、整齐,并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与手术团队沟通,明确分工和职责。

2. 患者护理•患者术前麻醉,应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和过敏史,确保用药安全。

•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等,在手术室内建立守望感知系统。

•保持患者的体温稳定,注意防止低体温、高体温的发生。

•注射抗生素预防感染,并密切关注患者的感染指标。

•确保患者的管路畅通,包括导尿管、胃管等。

3. 体外循环机操作•仔细检查体外循环机的各项参数,确保其正常工作。

•在开始体外循环前,应先补充适当的抗凝剂,以避免血液在循环中凝结。

•监测体外循环机的参数,包括流量、氧合率等,保持其在合理范围内。

•定期更换体外循环机中的滤器和管路,防止细菌和血栓的形成。

4. 心肺功能维持•监测心脏的功能状态,包括心率、心律、心肌收缩力等。

•调节体外循环机流量,确保心脏血液供应的充分和正常。

•确保体外循环机氧合系统的正常工作,以维持患者的血氧含量。

5. 出血和输血管理•注意监测患者的出血情况,包括术中和术后的出血量。

•及时采取措施控制出血,包括止血药物的使用、手术细节的调整等。

•根据患者的输血需求,准备适量的血液制品,并做好输血记录。

6. 术后护理•术后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呼吸、血压、心率等。

•确保患者的导尿管和胃管的正常使用,并记录相关数据。

•进行术后创面护理,包括消毒、敷料更换等。

•配合患者的康复训练,提供必要的沟通和心理支持。

结论体外循环手术是一项复杂的手术,其中护理是关键环节。

通过对术前准备、患者护理、体外循环机操作、心肺功能维持、出血和输血管理以及术后护理等要点的全面把握,可以确保体外循环手术的安全和成功。

体外循环病人手术后护理

体外循环病人手术后护理

体外循环病人手术后护理体外循环病人手术后护理:1.循环系统的护理(1)观察皮肤的颜色、温度、湿度、动脉搏动,口唇、甲床毛细血管和静脉充盈情况,以及早发现微循环灌注不足和组织缺氧,及时处理。

(2)持续心电图监护,观察心率、心律、血压、中心静脉压、肺动脉压、左心房压及尿量等变化,以及早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2.维持正常体温:体温≤35℃应保暖复温,体温回升至常温时,及时撤除保暖措施,防止体温反跳。

体温≥38℃,立即草去预防性降温措施;体温>39℃时,加用药物及冰盐水灌肠降温。

3.呼吸系统的护理:术后常规使用机械通气。

(1)妥善固定气管插管,必要时镇静,防止气管插管脱出或移位。

(2)检查双肺呼吸音;观察呼吸频率、节律和深浅;呼吸机是否与病人呼吸同步;有无紫绀、鼻翼煽动、点头或张口呼吸;监测动脉血气分析,根据情况调整呼吸机参数。

(3)做好呼吸道加温、湿化、雾化;随时吸痰,吸痰前后充分给氧,吸痰时间,<15秒/次,并注意观察病人的反应,痰多、粘稠时,可经气管滴入糜蛋白酶后再吸痰;及时清除呕吐物,频繁呕吐和腹胀的病人,行胃肠减压。

(4)拔除气管插管后,给糜蛋白酶、地塞米松、抗生素等超声雾化或氧气雾化吸入;指导病人有效深呼吸和咳嗽排痰,必要时吸痰。

4.各种管道的护理(1)心包纵隔引流:按胸腔闭式引流护理。

(2)动脉测压:参见第五章重症病人监护。

(3)中心静脉压:测压应在病人安静时进行;测压前须调试监护仪零点;没30分钟测量一次,并随时记录;保持管道无菌、通畅和密闭;预防感染、血栓形成、静脉导管折断或稻谷那接头脱落出血等并发症。

(4)右心房测压;避免在咳嗽、吸痰、抽搐时测压,以免影响数据的准确性;执行无菌操作,定时测定,准确记录;测压管应在心包、纵隔引流管之前拔除,拔管后严密监测血压、中心静脉压、心律等变化,防止出血、心包压塞症的发生。

(5)漂浮导管测压:在导管植入过程中和置入后,均应密切观察心律、血压变化;执行无菌操作;测量肺动脉契压时,充气量不超过1.5毫升,怀疑气囊破裂时,应将注入气囊的气体抽出,同时拔除导管;拔管操作应在监测心律的情况下进行,拔管后局部压迫止血。

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的健康宣教-PPT精选文档

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的健康宣教-PPT精选文档

出院指导

一、在术后早期要限制活动量,加强营养,使体力和心功能尽快恢复, 学龄儿童一般术后半年左右可以上学,但暂不要参加体育课与剧烈活 动。 二、少食多餐,多进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食物宜清淡、易消 化,控制零食和饮料摄入。 三、充足睡眠有助减轻心脏负担,,避免其情绪激动。前胸正中切口 者为防止术后胸骨畸形成“鸡胸”,睡时尽量仰卧,少侧卧。 四、注意气候变化,尽量避免到公共场所,避免呼吸道感染。 居室应勤通风,保持清洁。术后遇感冒、腹泻、牙龈炎、扁桃体炎、 不明原因发烧等,及时就医。 五、术后定期称体重,短期内体重增加明显者要加用利尿药。 六、出院后服利尿药物(速尿)可多吃含钾的水果、蔬菜如香蕉、橘 子、番茄、菠菜、苦瓜、木瓜、等,以补充因服用利尿药物而引起的 低钾。 七、 在下述情况应立即就医复查: 1.身体任何部位有感染时; 2.不明原因的发热时; 3.有明显心慌 气短,并出现浮肿;4.咳泡沫血痰时; 5.巩膜及全身皮肤出现黄 疸时; 6.皮下出血、血尿等出血倾向时;7.发生新的心律不齐时; 8.突然晕厥、偏瘫或下肢疼痛、发凉、苍白现象发生时。
体外循环心脏术后的健康宣教
胸心外科 韦晓红

一、体外循环的概念 二、术后并发症的观察 三、术后服药指导 四、华法林的注意事项 五、出院指导 六、定期复查
概念

概念
人工膜肺

装置
各种插管
体外循环机
常见并发症
出血
感染
三腔二囊管
心律失常
低心排综合征
肾功能衰竭
脑功能障碍
心力衰竭
生命体征

合并用药注意事项



1、增强华法林药效:芬必得,去痛片等非甾体抗炎 镇痛药,安妥明,广谱抗生素,磺胺类,别嘌呤醇, 奎尼丁,可以起协同作用,增强华法林的药效,容易 引起出血。 2、减弱华法林药效:西洋参,维生素C,皮质激素 类药物,苯妥英钠,安体舒通,催眠剂,洋地黄,肾 上腺素,阿托品,乙酰胆碱,灰黄霉素,利福平,雌 激素可以降低华法林的药效,造成血栓形成。 3、以上药物与华法林合用时要加强监测INR并及时调 整华法林用量。

体外循环术后出血的护理

体外循环术后出血的护理
小便 可 以减少 术后不 方便 。一 般在 术前 半小 时给 予 鲁米 那 0 1 . g或安定 1 mg肌 肉注射 。 0
3 2 教 会病人 自己数脉 搏 , . 出现 脉率 比设置频 率低
1 或再 次 出现安装 起搏 器前 的症状 应及 时就 医 。 0 3 3 因其他 问题就 医 时 , . 应告 知 医师身 上装置 有人
工心 脏起 搏器 。
2 2 术 中护理 .
协助 患 者 仰 卧 于手 术 台上 摆好 体
位 , 接心 电监 护 , 查 静 脉通 道 是 否通 畅 , 密 观 连 检 严 察病 情及 生命 体征 , 出现心 律失 常及 时报告 医生 。 如
严格 执 行无 菌 技术 操 作 , 时 准确 的传 递 器 械 和药 及
球 , 用 粗重 工 具 等 ) 以免 影 响 起 搏器 功 能或 使 电 使 ,
极脱落。
无起 搏 电极 脱 落 , 起搏 频率 是 否在 限定 频 率范 围 内 , 如有 异常立 即通 知 医生 , 取相 应 的处 理措 施 , 除 采 排 故障 。
2 3 2 切 口护理 .. 术 后 切 口处 用 0 5 g沙袋 压 迫 .k
2 3 5 观察 并发 症 ..
观察 有无腹 壁肌 肉抽 动 、 心脏
穿 孔等 表现 , 有无 伤 口渗血 、 、 , 红 肿 监测 体温 、 脉搏 、
心 率及 心 电图 , 以尽早 发现 出血 、 感染等 并发 症及 有 无 导 管 电极移 位 或起 搏 器 感 知 障碍 , 告 医生 协 助 报
术后连续 7 2小 时心 电监测 , 观
3 5 避免 剧烈 运动 , . 装有起 搏 器 的一侧 上肢应 避免
察起 搏心律 和 自主心 律 的情况 。进行 手术 前后 心 电

体外循环手术中护理要点

体外循环手术中护理要点

体外循环手术中护理要点一、概述体外循环手术(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ECC)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手术,在手术中需要使用体外循环机器。

护士在体外循环手术中的护理非常重要,需要注意许多细节,以确保患者安全。

二、前期准备1. 检查设备:在手术前检查体外循环机器和相关设备是否正常工作。

2. 检查患者: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生命体征、血液检查和身体状况等方面。

3. 安置导管:在手术前安置导管,确保导管位置正确。

三、手术过程中的护理1. 监测生命体征:定期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呼吸等。

2. 监测血氧饱和度:使用脉搏氧饱和度仪监测患者的血氧饱和度。

3. 给药管理:根据医嘱给予药物,并注意药物剂量和给药时间。

4. 管路管理:定期检查管路通畅情况,并注意防止空气栓塞。

5. 血液管理:监测患者的血液流量和血液成分,及时调整体外循环机器的参数。

6. 温度管理:根据医嘱调整体外循环机器的温度,保持患者体温稳定。

7. 出血管理:注意手术过程中的出血情况,并及时采取措施止血。

四、手术后护理1. 监测生命体征:手术后定期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呼吸等。

2. 监测出血情况:注意手术后出血情况,并及时采取措施止血。

3. 管路拆除:根据医嘱拆除导管,并注意拆除过程中的感染预防。

4. 通气管理:手术后对患者进行通气管理,确保呼吸道通畅。

5. 恢复室护理:将患者转移到恢复室进行进一步观察和护理。

五、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1. 空气栓塞:发现空气栓塞时应立即停止体外循环机器并采取措施排除空气。

2. 心律失常:对于心律失常,应根据医嘱给予相应的治疗。

3. 出血:注意手术过程中的出血情况,并及时采取措施止血。

六、注意事项1. 护士需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对体外循环机器和相关设备有深入了解。

2. 护士需要密切配合医生和其他医护人员,确保手术过程顺利。

3. 护士需要注意感染预防和控制,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体外循环术后液体的管理

体外循环术后液体的管理
为了预防心力衰竭和肺水肿,体外循环直视术 后,需要严格限制液体输入量。因为采用稀释法体 外循环,术后细胞外液增加,术后早期的激素、内 环境产生水钠潴留倾向,若系慢性充血性心衰患者, 术前已有体液过多。一般在手术后第3、4天,病情 逐渐稳定,开始自动利尿排出细胞外液,液体入量 才能逐渐放宽。
Ⅰ 入液的管理
Ⅰ 入液的管理
如果以24小时来计算的话, 液体总量以最终的液平衡出量略大 于入量为原则。
㈡ 液体速度的管理
⒈ 含钾溶液包括高浓度、中等浓度、 低浓度。一般使用5%的葡萄糖溶液 作为溶剂。高钾溶液为浓度超过 0.3%的溶液(100ml 5%的GS中放入 超过3ml的10%的氯化钾)
㈡ 液体速度的管理
㈡ 血液稀释
血液稀释的程度与血容量、预充液总 量及预充液的成分有关。 正常成人血容量约为60ml/kg; 小 儿 血 容 量 = 血 容 量 指 数 ( IVBV)× 体 重(kg)
㈡ 血液稀释
小儿体重与血容量指数关系
患儿的体重(kg)
IVBV(ml/kg)
≤10
85
11~20
80
21-30
下面我首先将预充液做一下介绍。
㈠ 预充液
体外循环转流前,预先要用一定量的液体将人 工肺、动脉微栓过滤器及使它们相互连接的所有管 道、接头充盈,这个过程叫预充;预充的液体统称 为预充液。所需要的液体的量为预充液量,预充液 量取决于患者的血容量、术前血细胞比容(Hct) 及预计Hct,并受体外循环使用物品的影响。
75
㈡ 血液稀释
⒉ 血液稀释程度分级 轻度血液稀释: Hct 30% 中度血液稀释: Hct 20-29% 中重度血液稀释: Hct 15-19% 重度血液稀释: Hct 10-14% 极重度血液稀释: Hct <10%

体外循环术后病人的护理程序

体外循环术后病人的护理程序

体外循环术后病人的护理程序
陈红琴
【期刊名称】《中国实用医刊》
【年(卷),期】2005(032)020
【摘要】体外循环术后病人由于手术创伤大、身上留置管多、术后早期病情变化快、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等特点,故术后病人必须尽快得到呼吸和循环支持.我院ICU通过对300例体外循环术后病人的观察和护理,总结出一套人住ICU护理程序,使病人在最短时间内处于监测之下,一旦出现病情变化,能及时发现而得到最早、最快的处理.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总页数】2页(P91-92)
【作者】陈红琴
【作者单位】453000,河南省新乡市中心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
【相关文献】
1.ICU心脏体外循环术后病人预见性护理的效果分析 [J], 郭兰;袁萍;叶婷;董东伟;孙磊
2.专科护理小组在体外循环术后危重病人压疮管理中的应用 [J], 王琴英;张银萍;黄晓燕;张玉莲;解翠
3.体外循环术后病人连接有创动脉压传感器侧口监测中心静脉压的研究 [J], 周丽萍
4.零平衡超滤技术对体外循环术后病人肾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J], 曲扬; 秦太昌
5.心脏外科体外循环术后病人早期康复研究进展 [J], 蔡森;毕蓉;李娟;王志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口唇、甲床毛细血管和静脉充盈情况,以 及早发现微循环灌注不足和组织缺氧,及时处 理。
(2)持续心电图监护
观察心率、心律、血压是衡量循环功能的主要 指标,也是心血管手术后重要的监测指标。
如冠状动脉搭桥术后的患者最重要的是维持心 肌供氧,减少心肌氧耗。心肌的供氧是否达到 平衡状态可通过血压和心率来反映。一般维持 血压升高或降低不超过基础值的20%,心率控 制在70-80次/分。
2. 心脏瓣膜病
定义: 心脏瓣膜病是由于炎症、退行性改变黏液样变
性、先天性畸形、血性坏死、创伤等原因引 起的单个或多个瓣膜结构(包括瓣叶、瓣环、 健索、乳头肌)的功能或结构异常,导致瓣口 狭窄和或关闭不全。
3. 先天性心脏病
定义: 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是胚胎在发育
过程中各种因素刺激而引起的心脏发育畸形。 分类:
痰液:粉红色泡沫痰多为肺水肿引起,出现大量稀薄 血水样痰要警惕呼吸窘迫综合症,痰内有鲜红色血丝 或血块,多为术中残留血液或创伤所致,黄绿色粘稠 痰为感染时的分泌物。
应及时清除呕吐物,频繁呕吐和腹胀的病人,应行胃 肠减压。
(4)拔除气管插管后,给糜蛋白酶、地塞米 松、抗生素等超声雾化或氧气雾化吸入;指导 病人有效深呼吸和咳嗽排痰,必要时吸痰。
5.呼吸系统的监测
术后常规使用机械通气: (1)妥善固定气管插管,必要时镇静,防止
气管插管脱出或移位。 (2)检查双肺呼吸音;观察呼吸频率、节律
和深浅;呼吸机是否与病人呼吸同步;有无紫 绀、鼻翼煽动、点头或张口呼吸;监测动脉血 气分析,根据情况调整呼吸机参数。
(3)做好呼吸道加温、湿化、雾化;随时吸痰,吸 痰前后充分给氧,吸痰时间,<15秒/次,并注意观察 病人的反应,痰多、粘稠时,可经气管滴入湿化液后 再吸痰;
二.常见心脏病
常见的心脏病主要有: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 心脏瓣膜病. 先天性心脏病 大血管(瘤)病四类
1.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
定义: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是指由各种原因造成的
冠状动脉官腔狭窄,甚至完全闭塞,使冠状动 脉血流不同程度地减少,心肌血氧供应与需求 失去平衡而导致的心脏病,简称冠心病,亦称 缺血性心脏病。 其最常见的病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导管未闭、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 心内膜垫缺损、法洛氏四联症、右室双腔心、 肺动脉狭窄、大动脉转位。
4. 大血管(瘤)病
定义:主要指主动脉瘤,是指主动脉壁变性破 坏后形成的异常扩张或膨大。
根据病因的不同可以分为: ◇真性动脉瘤 ◇假性动脉瘤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真性动脉瘤:是由动脉硬化和退行性变引起的 主动脉中层弹性纤维变性.张力减退.动脉壁薄 弱,持续的动脉血压作用导致动脉壁局部的异 常。
6、肾功能的监测
通过观察尿量、尿色、尿蛋白、监测尿素氮和 肌酐判断肾功能,其中最直观的是尿量的观察, 每30~60分钟观察记录尿量一次,并计算累积 尿量。尿量应大于1ml/(kg.h) 如发现尿量少应 结合全身情况进行处理。
四、术后护理
1.管道的护理 (1)心包纵隔引流护理:
◇ 患者应取半卧位引流,密切观察引流液的颜色、量,每20~30分钟挤 捏引流管一次,防止管道堵塞,确保引流通畅避免心包填塞的发生。
体外循环手术后护理
一.什么是体外循环手术?
是指先天性或后天性心血管疾病,须在心内直 视下手术。心脏直视手术,必须阻断循环,为 手术提供无血手术野,进行心内操作。 在阻 断循环期间,需要把人体内静脉血液引流出人 体外至人工心肺机内,进行氧合和排出二氧化 碳。然后再由泵输回人体内,以维持周身血循 环。这种心肺转流的方法就叫体外循环。
(3) 中心静脉压
中心静脉压是反映右房充盈压和血容量的指标, 有助于调节补液速度和估计血容量。
正常值为5~12cmH2O.
(4) 心电图
心电图:可及时准确地反映各类型的心律失常, 因此连续监测非常必要。
2 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
应监测电解质的变化,及时补钾,瓣膜病患者 术后维持钾4.0~5.0mmol/L,先心病患者术后维 持钾3.5~4.0mmol/L。大量输血后及时补钙以 中和库存血液中的枸橼酸。
3 .神经系统的监测
严密观察患者的意识、表情、瞳孔大小、对光 反射、肢体活动和有无指令性动作。
若患者神志不清、双侧瞳孔不等大不等圆,对 光反射减弱或消失,眼睛偏斜,全身或肢体抽 搐,神经系统减弱或消失或亢进说明患者有不 同程度的脑损害,应该根据病情给予相应的处 理。
4.体温监测
(1)术后体温升高 反应性发热:术后48小时内体温升高,多为
假性动脉瘤:多与动脉壁损伤有关,动脉壁损 伤后形成破口,血液从破口处流出,集聚于血 管外周围组织形成的包围腔中,形成血肿,血 肿外缘与组织逐渐机化形成纤维组织包裹血肿 而成。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主动脉壁中层裂开,并且在裂开的间隙有流动 或凝固的血液。
三. 术后监测
1.循环系统的监测 (1)观察皮肤的颜色、温度、湿度、动脉搏
◇如引流量持续2~3小时大于4MI/(kg.h)﹡,引流液呈鲜红色,并伴有血
块排出、血红蛋白降低、CVP降低、心率加快等现象,经输血及应用 止血药处理无好转,应考虑有活动性出血的可能。
◇ 如引流量突然减少,引流管内附有大量凝血快.心率快、脉搏弱、CVP 上升、心音低,加大升压药治疗无好转,心包填塞的可能性大。
术后反应性发热,若48小时后体温不逐渐下降 则提示感染或其他病因、 其他:感染、败血症、输血、输液反应及各种 原因引起的散热障碍均可导致体温升高。
(2) 体温下降:
低温手术复温不充分、低心排、休克及婴 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发生低体温状态 等
体温过高或过低时,要分析原因根据实际 情况进行处理。
◇若引流液浑浊或呈乳白色,并伴有发热,应采取积极的抗感染措施。
﹡专科护理领域培训丛书重症监护分册心脏术后监护第311页
尿管的护理 ◇妥善固定.集尿袋低于膀胱以下.防止逆行感染 ◇保持管道通畅,防止引流管弯曲,打折.受压.脱出 ◇观察尿液量.性质.颜色并记录24小时尿量 ◇感染.定期更换尿管.尿袋.保持尿道口清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