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天子咏喇叭教学方案
朝天子 咏喇叭教案

朝天子咏喇叭教案教案标题:朝天子咏喇叭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中国传统音乐中的喇叭乐器——唢呐,以及其在中国音乐文化中的重要地位;2. 学习基本的唢呐演奏技巧,包括正确的吹奏姿势、发音方式和指法;3. 学习并演奏《朝天子》这首具有代表性的唢呐曲目,培养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学准备:1. 音乐教室或多媒体教室;2. 唢呐乐器;3. 《朝天子》的音乐录音或视频。
教学过程:引入:1. 制作一份包含唢呐图片和相关信息的幻灯片,向学生展示并简要介绍唢呐的起源、特点和在中国传统音乐中的作用。
2. 播放一段唢呐演奏的音频或视频,让学生感受唢呐独特的音色和表现力。
探究:1. 向学生展示唢呐乐器,并介绍其吹奏姿势、发音方式和指法。
让学生模仿老师的示范,练习正确的吹奏姿势和发音。
2. 分发乐谱《朝天子》,向学生解释乐谱中的音符、节拍和演奏指示,并指导学生正确使用指法进行练习。
实践: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由一位学生担任唢呐演奏者,其他成员担任伴奏乐器(如钢琴、小提琴等)。
2. 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合作,共同排练《朝天子》。
老师在排练过程中提供指导和反馈,帮助学生改进演奏技巧和合奏效果。
3. 每个小组轮流进行表演,其他学生可以进行欣赏和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总结:1. 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强调唢呐在中国音乐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和学习唢呐的意义。
2. 鼓励学生继续学习和探索中国传统音乐,培养音乐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拓展活动:1. 邀请专业的唢呐演奏者到学校进行讲座或演出,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唢呐音乐。
2. 组织学生参观音乐博物馆或参加音乐节,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和体验音乐文化的机会。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合作能力;2. 评价学生在演奏《朝天子》时的表现和技巧;3. 收集学生对唢呐乐器和中国传统音乐的理解和感受的写作或口头反馈。
教学反思: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朝天子咏喇叭-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朝天子咏喇叭-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朝天子咏喇叭》的背景、词意及创作动机;2.学会运用诗歌分析方法,分析朝天子咏喇叭中的“朝天子”、“喇叭”等词汇的含义;3.学会理解运用场景,将课文内涵融入社会生活并且用自己的理解进行评价;4.学会进行创意写作,通过仿写或改编的方式,表现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词汇运用和意象的理解;2.诗歌分析方法的运用。
难点1.与现代社会的联系建立;2.创意写作实践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第一节课前预习让学生在课前完成《朝天子咏喇叭》的阅读,并考虑以下问题:1.你的感想;2.你认为作品代表了什么意义;3.发掘整个诗歌中的细节。
第二节课堂导入老师可以采用影片、图片或者幻灯片等多种方式进行导入,让学生进入诗歌所表达的世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三节诗歌分析1.理解朝天子和喇叭的含义;2.探讨诗人用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思想;3.重点分析“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等诗句,带领学生理解作者意图。
第四节社会实践1.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探讨诗歌中的人物形象以及所在的社会背景;2.让学生进行情境模拟,将诗歌的内涵融入现代社会活动中,体现其价值意义;3.分享模拟情境后,让学生自己评价这个活动的得失。
第五节创意写作1.带领学生进行仿写或改编,积极参与创作,发掘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想象;2.学生可以模仿作者的风格,运用课上学到的诗歌分析方法,进行创作。
第六节作业讲解对于上课学生所完成的朝天子咏喇叭的阅读和创作任务,进行一定时间的展示和讲解。
四、教学方法1.课堂讲解法:老师结合PPT或黑板进行课文和语文分析;2.讨论法:采用小组或全班讨论的形式,带领学生理解诗歌背景;3.情境模拟法:以情境模拟的方式进行活动,带领学生深入了解课文内涵;4.创意写作法:采用仿写和改编的方式对课文进行重新创作。
五、教学评估1.定期进行测验或者口头回答问题,检查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2.通过情境模拟活动和创意写作,考察学生的思辨能力;3.通过作业检查,评估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朝天子 咏喇叭教案

朝天子咏喇叭教案教案标题:朝天子咏喇叭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朝天子咏喇叭这首诗歌的背景和意义。
2. 学习朝天子咏喇叭的基本知识,包括作者、创作时代等。
3. 培养学生的朗读和表演能力,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4.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教案步骤:引入: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古代喇叭的样子,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提问学生是否了解朝天子咏喇叭这首诗歌,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知识和观点。
知识讲解:1. 介绍朝天子咏喇叭的背景和意义,解释其在古代宫廷音乐中的重要性。
2. 介绍诗歌的作者和创作时代,帮助学生了解其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朗读和表演:1. 分发诗歌的文本给学生,让他们跟读和朗读,注意语音语调的把握。
2. 分组进行小品表演,让学生模拟古代宫廷音乐表演场景,其中包括喇叭的演奏和舞蹈。
讨论和思考:1. 引导学生讨论朝天子咏喇叭这首诗歌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2. 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古代宫廷会使用喇叭作为重要乐器。
拓展活动:1. 邀请音乐老师或专业演奏家来学校进行喇叭演奏的示范和讲解。
2. 组织学生参观音乐博物馆或相关展览,进一步了解古代乐器和音乐文化。
评估:1. 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给予积极的反馈和鼓励。
2.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朝天子咏喇叭的文章,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教案扩展:1. 可以将朝天子咏喇叭与其他古代音乐作品进行比较和对比,探讨不同音乐形式的特点和表现方式。
2.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研究,深入了解古代宫廷音乐的发展和演变。
希望以上教案建议和指导能对您有所帮助,祝您教学顺利!。
《朝天子·咏喇叭-王磐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

《朝天子·咏喇叭-王磐》作业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名篇《朝天子·咏喇叭》的作者王磐及其背景;2. 理解诗歌《朝天子·咏喇叭》的意境和艺术特点;3.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王磐及其作品《朝天子·咏喇叭》的背景介绍;2. 诗歌《朝天子·咏喇叭》的赏析和解读;3. 文学鉴赏方法的讲解和实践。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掌握《朝天子·咏喇叭》的主题和意境;2. 理解诗歌中的象征意义和修辞手法;3. 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方法:1. 教师讲解与学生讨论相结合;2. 小组合作阅读与分享;3.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五、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王磐及其作品《朝天子·咏喇叭》的背景介绍1. 教师简要介绍王磐的生平宁文学成就;2. 学生阅读《朝天子·咏喇叭》,感受诗歌的意境;3. 学生分组讨论王磐的创作背景及《朝天子·咏喇叭》的主题。
第二课时:诗歌《朝天子·咏喇叭》的赏析和解读1. 教师指挥学生逐句解读诗歌内容和意义;2. 学生分组讨论诗歌中的象征意义和修辞手法;3. 学生展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进行互动交流。
第三课时:文学鉴赏方法的讲解和实践1. 教师讲解文学鉴赏的方法和步骤;2. 学生进行诗歌鉴赏实践,分析其他古诗作品;3. 学生撰写文学鉴赏报告,展示自己的文学才华。
六、教学评判:1. 学生教室表现和作业表现;2. 学生对《朝天子·咏喇叭》的理解和赏析能力;3. 学生的文学鉴赏水平宁表达能力。
七、拓展延伸:1. 学生可自主选择其他古代诗歌进行鉴赏和比较;2. 学生可尝试模仿古诗风格,创作自己的诗歌作品;3. 学生可参与诗歌朗诵比赛,展示自己的文学才华。
八、教学资源准备:1. 诗歌《朝天子·咏喇叭》的文本资料;2. 王磐的生平介绍和相关钻研资料;3. 班级投影仪、音响设备等教学辅助工具。
《朝天子·咏喇叭-王磐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

《朝天子·咏喇叭-王磐》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了解古代诗人王磐及其代表作《朝天子·咏喇叭》的背景和特点;2. 理解《朝天子·咏喇叭》中所表达的情感与主题;3. 能够分析和观览《朝天子·咏喇叭》的艺术特点和意义;4. 提高同砚的写作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王磐及其诗歌《朝天子·咏喇叭》的介绍;2. 《朝天子·咏喇叭》的文本分析;3. 《朝天子·咏喇叭》的主题与意义;4. 《朝天子·咏喇叭》的韵律与表现手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10分钟)通过介绍王磐及其代表作《朝天子·咏喇叭》的背景和特点,引起同砚的爱好和好奇心。
2. 进修阶段(30分钟)a. 同砚阅读《朝天子·咏喇叭》的原文,并进行文本分析,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b. 分组谈论《朝天子·咏喇叭》的主题与意义,并展示自己的理解和见解。
3. 实践活动(40分钟)a. 同砚分组进行诗歌朗诵,展示对《朝天子·咏喇叭》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b. 同砚写作《朝天子·咏喇叭》的感悟和评论,提高写作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4. 总结回顾(10分钟)老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朝天子·咏喇叭》的艺术特点和意义,引导同砚对诗歌进行深度沉思和观览。
四、作业安置:1. 要求同砚完成《朝天子·咏喇叭》的赏析和评论,写出自己的感悟和见解;2. 鼓舞同砚进行诗歌创作,写一首以《朝天子·咏喇叭》为题材的诗歌,展示自己的文学才华和创作能力;3. 提倡同砚乐观参与文学社团活动,深度探讨王磐及其诗歌作品的探究和谈论。
五、评判方式:1. 书面作业的评分标准包括内容的深度和广度、表达的明晰和流畅;2. 口头表达的评分标准包括表达的准确和生动、语言的规范和地道。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设计和实施,同砚能够全面了解王磐及其代表作《朝天子·咏喇叭》的背景和特点,理解诗歌的主题与意义,提高了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
九年级语文下册《朝天子咏喇叭》教案、教学设计

-家作一:熟读并背诵《朝天子咏喇叭》,加强诗词内容的记忆。
-家作二:结合课堂所学,分析《朝天子咏喇叭》中的表达技巧和修辞手法,选取一句诗句进行详细解读,不少于200字。
-家作三:以《朝天子咏喇叭》为蓝本,创作一首以喇叭花为主题的现代诗,体现古典诗词的韵味,不少于8行。
2.选做作业:
-家作四:收集与喇叭花相关的古诗词,了解其文化内涵,撰写一篇关于喇叭花诗词的鉴赏文章,不少于500字。
九年级语文下册《朝天子咏喇叭》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识方面: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朝天子咏喇叭》的作者背景、诗词内容、韵律特点等基础知识。理解并背诵这首古诗,学会分析古诗的表达技巧和修辞手法,提高对古典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2.技能方面: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和理解古诗的能力,学会运用文学鉴赏的方法分析诗词,提高写作和表达能力。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1.梳理知识点:对本节课所学的作者、诗词内容、韵律特点、表达技巧等进行梳理,强调重点,巩固所学。
2.学生反馈:邀请学生分享本节课的学习心得,了解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困惑和收获。
3.教学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鼓励优秀表现,对不足之处提出改进建议。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特布置以下作业:
3.鼓励创新,体现个性化表达。
作业评价:
1.教师将根据作业完成情况,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
2.评价标准包括:内容准确性、思考深度、创意表达等。
3.优秀作业将在课堂上进行展示,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诗词填空:根据诗句内容,设计一些填空题,让学生在填写过程中加强对诗词内容的记忆。
九年级语文上册《朝天子咏喇叭》教案、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1.引入:以一首悠扬的古典乐曲《阳关三叠》作为课堂导入,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古人的离愁别绪,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提问: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古诗词,提问:“你们觉得古人是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的呢?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首诗,又会有怎样的情感体验呢?”
3.课题揭示:通过以上导入,正式揭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朝天子咏喇叭》。
(2)以喇叭为题材,创作一首诗或一篇短文,展现你对喇叭的理解和想象。
3.拓展作业:
(1)了解诗人李之世的生平事迹,结合他的创作背景,分析《朝天子咏喇叭》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研究古代喇叭的文化内涵,探讨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象征意义。
注意事项:
1.作业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切勿抄袭,确保作业质量。
2.教师在批改作业时,要关注学生的思考过程,及时给予评价和指导。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的学习成果,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作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必做作业:
(1)背诵并默写《朝天子咏喇叭》全文,注意生僻字词的正确书写。
(2)撰写一篇关于《朝天子咏喇叭》的鉴赏短文,要求不少于500字,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艺术特色等方面。
2.选做作业:
(1)搜集与喇叭相关的古诗词或其他文学作品,进行比较阅读,谈谈你的感悟。
3.诗词鉴赏:引导学生从艺术特色、意境等方面对《朝天子咏喇叭》进行鉴赏。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5-6人,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讨论中。
2.讨论主题:围绕《朝天子咏喇叭》的主题、意境、艺术特色等方面展开讨论。
3.讨论过程:各小组成员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形成共识。
2.学生对历史文化背景的掌握,以便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朝天子咏喇叭-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朝天子咏喇叭-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朝天子咏喇叭》的诗意内涵;2.掌握诗歌的理解方法,以及分析诗歌的三个层面:词语层面、句子层面和意义层面;3.能够自由运用诗歌分析的方法,自己写出一篇诗歌分析的作文。
能力目标1.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2.培养学生综合阅读和分析文学作品的能力;3.提高学生的表达与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
情感目标1.增强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学习和认识;2.培养学生的热爱文学、热爱生活、热爱学习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通过这首古诗的学习,提高学生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2.提升学生自我分析和解读文学作品的能力。
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掌握如何更好地理解古诗,并激发学生对于古诗的兴趣;2.帮助学生掌握分析文学作品的方法,并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和审美水平。
三、教学过程设计1. 预习导入(10分钟)首先,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比较生动的场景或者情境,引出《朝天子咏喇叭》这首古诗,并可以让学生围绕古诗写下自己的预习心得。
2. 阅读与分析(30分钟)在学生已经对于《朝天子咏喇叭》这首古诗有了初步的预习认识之后,教师便可以要求学生再次读一遍古诗,并逐句进行分析,总结出自己的理解。
1.词语层面学生可以通过猜想古诗中有哪些生僻字、古词,进而推测出与文学作品主题相关的知识,比如《朝天子咏喇叭》中“橐吾”、“众蜂”、“洞壑俊逸”等比较生僻的词语。
2.句子层面学生可以分析每条句子之间的关系,找出全诗的主题,从而获得对全诗的深层次理解。
比如:全诗通过描述喇叭在各种场景下的声音特点,暗示了古代各个时期每种音乐地位和属性,从而探讨传统文化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3.意义层面在分析词语、句子层面之后,学生还需要思考每个细节对整个文学作品的贡献以及在整个文学作品语境下的重要意义。
3. 个性化输出(10分钟)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语,写一份朴素和生动的读后感和诗歌分析的文章,以综合检测这一节课所学习到的能力和信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朝天子咏喇叭教学方案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清平乐村居》是语文版语文八年级(下)第六单元的一首描写江南农家生活情趣的小词,词作者是南宋著名爱国词人辛弃疾;《朝天子咏喇叭》是本单元的一首散曲,它表面吟咏喇叭,实际上借物咏怀,讽刺和揭露了明代宦官狐假虎威、残害百姓的罪恶行径,表达了人民的痛恨情绪。
(二)教学目标
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并能默写这两首词曲,体会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品味词曲的意境和语言特点
结合创造背景理解词曲的内涵,通过反复诵读来品味、体会词曲的语言
调动学生古诗词朗读技巧方面的积累,恰当划分词曲的朗读停顿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背诵并默写,品味词曲的内涵和语言特点
教学难点
词曲意境的领会和内涵的感悟
二、说教法
1、诵读感悟法--通过反复诵读,感悟词曲中描绘的意境
2、联想品味法--图文结合,联想品味,体会作者感情
3、讨论交流法--质疑问难,讨论交流
4、点拨指导法--生僻难以理解的词句予以点拨指导
三、说学生
八年级学生对古诗词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对如何学习古诗词也有了自己的想法和思路,而且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所以对本课的学校应该说难度不大,但因课文所反映的社会生活距今久远,学生在认识和理解上可能会有一定的困难,教师应在这方面作必要的讲解。
四、说学法
在老师的点拨引导下,通过反复诵读,感悟词曲中描绘的意境;通过讨论交流,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进行联想品味,体会作者的情感,等等。
学生只要大多能融入课文的情境之中,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就能体会作者的感情,并使自己的情感在学习中得到升华。
五、说过程:
一课时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学习《清平乐村居》了解文章大意,理清作者思路及作品内涵
2、学习《朝天子咏喇叭》了解文章大意,理清作者思路及作
品内涵
背诵划分朗读停顿
一、《清平乐村居》
教师活动
1、复习、讲解词的基本常识。
2、介绍辛弃疾的基本情况,以及这首词的创作背景。
3、范读《清平乐村居》,注意读准字音。
4、学生自读,根据课下注释和手头上的资料,尝试理解诗歌大意,并组内讨论交流,有疑问的词句圈点出来,质疑
5、引导学生分析这首词。
(1)问:这首词在写作风格上有什么特点?
点拨:辛的词虽然以大题材入词为主,但作者写了不少描写农村生活的佳作,这首词就是其中之一。
跟读,注意节奏的变化以及词中的难字--课件出示朗读停顿,学生反复朗读并作笔记
体会作者怎样把这家老小的不同面貌和情态描写得惟妙惟肖,活灵活现,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的。
想象作者描绘的村居是怎样的一个地方并用语言记录下来(老师这时可以出示图片)
练习--对内容理解的巩固
(1)辛弃疾,字,号,我国时期著名的词人,他的许多词都抒发了他、的宏伟志愿,如《》。
(2)本文中描写清新优美的田园风光的诗句是,,描写一家人活动的具体诗句是。
(3)“最喜小儿无赖”,你从哪个词上可以看得出来这个“小儿”的顽皮?
(4)本文描绘的是一幅宁静、和谐的田园生活,它又是如何传达出诗人的爱国情怀的?
答案参考:(1)幼安稼轩南宋爱国抗金报国收复中原《破陈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2)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小儿)溪头卧剥莲蓬。
(3)卧剥(4)宁静和谐的田园生活,可以反衬出词人心中的不平静,同时也可以折射出诗人不仅希望“醉里吴音相媚好”,更希望异邦统治下的中原人民也能享受这种宁静和谐的田园生活。
二、《朝天子咏喇叭》
1、背景知识介绍
(1)散曲知识介绍
(2)作者的基本情况及作品背景介绍
2、学生诵读课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掌握重点字词,理清文意,体会作者感情。
(1)想象宦官们乘坐着官船在河上来来往往,吹着喇叭、唢呐招摇过市的情景。
他们是怎样仗势欺人,欺压百姓的?
想象一下听到喇叭唢呐声,士兵和百姓为何愁和怕?有哪些具体的表现?
学生展示自己的成果
3、组织课堂讨论:作者巧妙地借咏喇叭讽刺了哪些现象?
表面吟咏喇叭,实际上借物咏怀,讽刺和揭露了明代宦官狐假虎威、残害百姓的罪恶行径,表达了人民的痛恨情绪。
领会作者巧妙的讽刺技巧和形象的语言,并体会作者蕴涵在作品中的感情。
拓展:看下面的一首曲子,想一想这首曲子批评了什么社会现象?
朝天子广告
电视,报纸,版面小影响大,商品广告多如麻,全靠你抬高价。
你看了你愁,我瞧了我怕,哪里去辨真与假?眼见的吹红了这家,吹绿了那家,直吹得有钱人也难招架。
三、小结:
《清平乐》用纯粹的白描手法,描绘了农村一个五口之家的环境和生活画面,把这家老小的不同面貌和情态描写的惟妙惟肖,活灵活现,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真实的反映了生机勃勃、和平宁静、朴实安逸的农村生活。
给人一种诗情画意、清新悦目的感觉,构思巧妙、新颖、色彩协和、鲜明,给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朝天子咏喇叭》是一曲讽刺散曲,全曲用近乎口语化的语气,借托对喇叭的嘲讽,表达了对统治阶级的控诉。
四、作业
背诵默写
完成《课时作业》的相关题目五、板书设计
清平乐村居
茅檐矮矮
田园风光图溪流淙淙清新宁静绿草茵茵
翁媪醉村庄
人物风俗图大儿锄豆温馨宁静中儿织笼
小儿剥蓬
喇叭曲小
借物虚张声势
唢呐腔大宦官
朝天子咏喇叭军愁--吹翻
抒情残害人民
民怕--吹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