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牛品牌塑造的缺陷
蒙牛三聚氰胺事件

蒙牛相关产品
蒙牛历年发展状况
1999年刚创立时,蒙牛一文不名,名列中国乳业的第 1116位 2000年,实现销售收入2.47亿元,同业排名第11位 2001年,实现销售收入7.24亿元,同业排名第5位 2002年,实现销售收入16.68亿元,同业排名第4位 2003年,实现销售收入40.71亿元,同业排名第3位 2004年,实现销售收入72.14亿元,同业排名第2位 2005年,实现销售收入超过100亿元 2006年,实现销售收入超过162亿元 2007年,实现销售收入超过213亿元 2008年,据相关部门估计销售收入在190亿到200亿元之间 2009年,据相关部门预计销售收入在220亿元左右
第三,企业家的品牌形象和企业的品牌形象要有机协调和 管理。 三聚氰胺事件发生后,作为乳品行业中最具代表性的蒙牛, 顿时被推到风口浪尖,而蒙牛的董事长牛根生,也一直是 社会公众人物,在事件发生后,牛根生随即抛出了大品牌 要有大责任的豪言壮语,并表态:“如果这件事情处理得 不好,我这个董事长将引咎辞职。”而在经过蒙牛几个月 试图恢复消费者信心的工作之后,牛根生的万言书再次让 他成为了焦点。但是此时的公众心目中的牛根生的形象已 经开始变得破碎,并且有很多人因为这个企业而去质疑这 个企业家的道德和人格问题。企业家和企业的品牌如果捆 绑得过于严密,或者过于突出企业家形象,在面对危机的 时候,企业也常常会被置于一个极其不利的位置。因为消 费者对于人的关注要大于对于企业实体的关注,王石引发 的风波也同样说明企业家的品牌形象过于突出一旦出现问 题对于企业品牌的损失,这说明,企业家和企业品牌的形 象如何协调,也将成为企业非常重要的一个管理问题。
第二,子品牌的建立可以分散企业风险。 三鹿、伊利、蒙牛都是公司品牌,或者是母品牌, 这些乳品公司在品牌建设上有一个共同特点,那 就是强调母品牌,没有突出的子品牌,尽管蒙牛 有类似特仑苏这样的高端品牌,但是特仑苏和蒙 牛之间的关联度非常高不可能淡化蒙牛印象,这 样的品牌架构的缺陷在于,当母品牌出现危机的 时候,整个企业的产品就将面临瘫痪,例如三鹿 奶粉出了问题,消费者会认为三鹿所有的产品都 有问题。如果企业有更具影响力的子品牌区隔, 在出现危机的时候,可以更好的控制品牌风险。
如何看待蒙牛再遭诚信危机

案例:蒙牛企业再遭企业信任危机一:企业简介:成立于 1999 年初的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蒙牛乳业集团),总部设在中国乳都核心区―― 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盛乐经济园区,拥有总资产超过 100 多亿元,职工近 3 万人,乳制品年生产能力达 600 万吨。
到目前为止,包括和林基地在内,蒙牛乳业集团已在全国 156个省市区建立生产基地 20 多个,拥有液态奶、酸奶、冰淇淋、奶品、奶酪五大系列 400 多个品项,产品以其优良的品质覆盖国内市场,并出口到美国、加拿大、蒙古、东南亚及港澳等国家和地区。
产品以蒙牛命名,象征来自内蒙古大草原的牛,她吃的是青青绿草,挤出的是纯正鲜牛奶,这独特资源优势造就天然好品牌。
二、蒙牛乳业成功的经典案例有:借力“超女”营销――创新发展赞助中国“申奥”成功――掷地有声与国家共同抗击“非典”――要做最好搭乘“神五”一起腾飞――垄断资源蒙牛为奥运健儿“加奶”――竞争升华响应总理号召全国捐奶――持续升级案例内容:“中毒”事件过程:4月22日上午7时左右,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鱼河中心小学的251名学生,在喝完学校提供的蒙牛学生专用奶后,出现呕吐、发烧、肚子疼等现象。
23日,蒙牛集团在其网站宣布,"目前,蒙牛集团已派出十多名工作人员在榆林配合当地政府和医院的工作。
我们正积极配合有关部门的产品检验和事故调查,争取尽早查明事故原因。
"对于这次"中毒"事件的原因,一位参与此次事件调查的蒙牛集团人士称,可能是"乳糖不耐受"所致,但这一解释却遭致外界广泛质疑。
这位人士无奈地表示,"现在,我们说的外界都不相信,真是有口难辩。
"但市场的反应并非"非理性".毕竟,从2008年的三聚氰胺事件至今,这家乳业巨头几乎每年一次的"事故",已经透支了市场的信任。
在4月22日,251名学生集体食物"中毒"后,鱼河中心小学的第一反应是,这是喝了蒙牛生产的学生专用牛奶纯牛奶所致。
蒙牛乳业营销策略问题及对策

蒙牛乳业营销策略问题及对策3蒙牛乳业营销策略及其问题3. 1蒙牛乳业营销战略概述潜在资源优势战略制定:(1)总体战略“蒙牛,中国牛,世界牛。
2010进入世界乳业前20名,2012年世界排名已经到17位。
(2)成立初期采取跟进战略,提出“创内蒙古乳业第二品牌”的概念。
(3)市场拓展,稳定期,提出了“内蒙古乳都”的概念。
(4) 处于乳业第一集团的位置和伊利直接竞争,在营销上获得成功,品牌知名度提升很快。
品牌形象:蒙牛是中国乳制品行业的领军企业,2013年销售额突破400多亿,以宣传公益事业“送奶工程”,建立“老牛基金”建立品牌的美誉度。
市场领导地位:2013年公司实现营收433.6亿元,这也是销售额首次突破400亿元。
因为伊利2014年报没有出来,蒙牛不能确定是否是乳制品第一品牌,但绝对是第一集团品牌。
技术影响:科技的创新是蒙牛事业前进的法宝。
1999年12月1日,蒙牛签约奶站收取第一车奶,标志着蒙牛“公司+奶站+农户”产业化动作模式全面开始,解决了奶牛词养分散,奶制品质量无法控制的问题。
2000年2月21日,蒙牛乳业液态奶生产线正式投产,生产出中国第一袋利乐枕牛奶,蒙牛乳业进入快速成长时期。
2003年,“中国航天员专用牛奶”的营销,让消费者认可蒙牛乳业,给消费者带来更强大的品牌形象。
2004 年12月2日,中国第一个挤奶机器人落户蒙牛乳业,这实现了牛奶生产的自动化,加速了产能的生产。
2005年,中国第一款高端奶…特合苏问世,开创了一个时代,引领了行业的进化,满足了消费者高端需求。
战略就是定位,就是决策。
蒙牛战略的决策决定了它的成功。
蒙牛的使命和远景:强乳兴农,创第一品牌,建中国乳都。
总体经营战略以专注乳业发展,整合资源做强乳业品牌。
专注,不盲目多元化,就是蒙牛乳业的根本发展模式。
3.2公司战略概述与问题3.2.1公司业务做大阶段蒙牛乳业创建之初,没有j房,没有钱,没有产品,就是这样一个品牌从无到有,但是凭借牛根生的远见和把握乳制品行业的黄金十年,创建乳制品行业传奇,通过产业资源有效整合,启动了企业前进的车轮,蒙牛乳业的成功为那些贫于资金,缺乏产品的企业提供了参考借鉴。
蒙牛乳业营销策略问题及对策

产品与服务
• 蒙牛乳业的产品线涵盖了液态奶、酸奶、奶粉、冰淇淋等各类乳制品,其中液态奶和酸奶是公司的主导产品。此外,蒙牛 乳业还提供一系列的增值服务,如物流配送、品牌推广等,以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便捷的乳制品需求。
市场地位与竞争状况
• 蒙牛乳业在中国乳制品市场占据领先地位,是市场占有率最 高的乳制品品牌之一。然而,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消费者 对品质要求的提高,蒙牛乳业面临着来自伊利、光明等本土 品牌的激烈竞争,同时还要应对来自国际品牌的挑战。
对策四:加强促销
06
活动力度
促销活动策划与实施
策划创意
设计有趣的、创新的和吸引人 的促销活动,以吸引消费者的 注意力。
制定预算
根据活动的规模和目标,制定 合理的预算,以控制成本。
明确促销目标
确定促销活动的主要目标,是 提高销量、增强品牌知名度还 是推广新产品。
选择合适的渠道
选择线上或线下的渠道,以确 保活动能够覆盖更多的潜在消 费者。
产品差异化
蒙牛可以通过研发具有特色的产品,如 添加特殊营养成分的奶制品,以区别于 竞争对手的产品。
VS
品牌形象差异化
蒙牛可以塑造独特的品牌形象,如与健康 、天然、环保等概念紧密关联,以提升品 牌认知度和吸引力。
提升品牌形象与认知度
品牌传播
蒙牛可以通过广告、公关活动、社交媒体等 多种渠道进行品牌传播,以提高品牌知名度 和美誉度。
建立渠道合作伙伴关系
强化厂商合作
加强与各级经销商、代理商等渠 道商的紧密合作,实现资源共享
、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通过多种方式与渠道商建立长期合 作关系,如签订长期合同、设立合 作基金等,增强渠道的稳定性和可 持续性。
蒙牛SWOT分析(例子)

蒙牛SWOT分析:首先我们先讲述一下市场营销分析方法:目前物流环境营销方法有许多种,较为常用的分析方法为SWOT分析法。
SWOT分析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战略分析与制定的过程,他是公司评估其他战略地位、明确物流市场营销环境的一种简单而有效的工具,该方法主要用于微观层次企业之间的比较分析。
“SWOT”是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的英文首字母缩写而成。
采用此工具在物流企业市场营销策略制定过程中,对物流企业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等进行深入剖析,求实企业的市场营销策略建立在其优势的基础上而最大程度上的消除劣势,并通过调整变威胁为机会、变机会为优势。
下面我们按照SWOT方法来分析一下蒙牛企业市场营销环境:(一)内部分析1、优势(1)机制优势:蒙牛所以能快速发展的诀窍是拥有一个先进的机制优势,蒙牛是纯粹的大型民营股份制企业,其凝聚力、战斗力、企业效率非常高。
(2)研发优势:蒙牛研发能力非常强,仅冰淇淋公司就有三大研发中心(3)销优势:蒙牛的营销管理层大多在伊利公司工作多年,熟谙乳业营销,在市场开发运作方面经验非常丰富。
(4)度优势:蒙牛企业的发展速度,是员工工作效率的“缩影”,蒙牛的工作理念是“鱼不是大的吃小的,而是快的吃慢的”。
在蒙牛,你必须是一个快速的工作狂,才能跟上企业的发展步伐。
(5)润优势:蒙牛在对待经销商方面,推行严格的独家总经销政策,保证经销商的利润空间,从几万元起家到几百万元资产的客户比比皆是,蒙牛保护经销商的利益,同时也赢得了经销商强大的支持。
(6)网络优势对手“伊利”的营销网络非常清楚,产品一经上市,便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优势,迅速打开了市场。
(7)府支持优势:蒙牛选址定在了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较贫困的和林格尔县,享受了一般企业难以享受的政府免税等各种政策支持优势。
(8)广告优势:度运作主要在两方面:一是通过产品差异化定位和请消费者免费品尝,从而赢得消费者的口碑宣传,以产品知名度来提升品牌知名度——因为中国消费者心中有一定律:产品质量等同于产品形象与企业形象;另外,蒙牛通过央视广告的密集投放,不断营造品牌拉力。
蒙牛的品牌传播策略

蒙牛的品牌传播策略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注重自身品牌传播,以提高自身品牌形象,扩大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蒙牛也不例外,自蒙牛成立以来,一直在自身品牌传播策略方面进行不断创新,创造奇迹。
本文将从品牌定位、品牌传播策略、品牌传播缺陷等方面对蒙牛的发展进行分析和评价。
关键词:品牌传播、事件营销、广告、媒介目录一、蒙牛概况 (3)二、品牌定位 (3)三、蒙牛品牌传播策略 (4)(一)依托伊利和“内蒙古”的名气,提高品牌知名度 (4)(二)加大广告投放,聚焦强势媒体 (4)(三)借势营销,提高品牌宣传效果 (5)四、蒙牛品牌传播的缺陷 (6)(一)蒙牛品牌概念遭质疑 (6)(二)品牌口碑方面的不足 (7)五、解决措施 (9)(一)提高产品质量,注重细节 (9)(二)口碑宣传,打造品牌粉丝团 (9)一、蒙牛概况蒙牛是一家总部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内蒙古的乳制品生产企业,是中国大陆生产牛奶、酸奶和乳制品的领头企业之一,1999年成立,至2005年时已成为中国奶制品营业额第二大的公司,其中液态奶和冰激凌的产量最多。
主要业务是制造液体奶、冰激凌、奶片和其他乳制品。
2015年,“蒙牛”品牌荣登《中国品牌价值研究院》主办的“2015年中国品牌500强”榜单第78位。
目前为止,蒙牛产品不仅覆盖国内市场,蒙牛特仑苏、优益C及冰品系列也早已远销到蒙古、新加坡、缅甸等国家及香港、澳门地区,并在陆续推进出口马来西亚、印尼、加拿大等地区。
二、品牌定位蒙牛在创业初期,作为一个“无工厂”、“无奶源”、“无市场”的三无产业,蒙牛提出“先建市场,后建工厂”的策略,但在市场上,既有国际知名品牌达能、雀巢等,又有国内巨头三元、光明和伊利。
面对当时的外部环境和自身的发展状况,蒙牛对自身的品牌做出了清晰地定位,它在产品包装上, 别出心裁地印上了“向伊利学习, 争做内蒙古第二品牌”的口号, 让所有的消费者耳目一新。
此定位也为蒙牛之后的品牌传播奠定了良好基础。
蒙牛 消费者分析

蒙牛酸酸乳消费者分析1蒙牛酸酸乳处处流露着青春的气息:多彩的包装是青春的颜色,“酸甜”的味道是青春的体验。
不仅如此,记者通过品尝还发现,蒙牛酸酸乳不仅有利乐包和塑料瓶等多种包装,而且还有原味、草莓、蓝莓、芒果、芦荟、AD钙多种口味,而这些不同口味似乎也是针对不同性格的女生们设计。
女生们希望展现青春、个性的一面,希望体验“酸酸甜甜”的过程,而蒙牛酸酸乳的主张恰在于此。
“自信、年轻、时尚、充满活力”——蒙牛酸酸乳的品牌个性正在呼应女生们独一无二的青春宣言.蒙牛酸酸乳的消费群体主要是15--22岁的年轻一族,产品从包装、研发、口感上,从线上的广告宣传、线下市场维护的每一个阶段都充满了年轻、时尚与活力,蒙牛酸酸乳的利益点就是在原有的成分里添加了有益于人体健康的新一代健康元素――“益茵因子”。
2005年蒙牛最终选择和湖南卫视“超级女声”强强联合。
伴随着湖南卫视“超级女声”唱响大江南北,全程赞助的蒙牛酸酸乳也为全国消费者熟知,取得了令人称奇的营销效果。
本文正是基于此,对蒙牛酸酸乳的营销策略进行分析,分析出其营销方案的非凡化,非常化,并进行学习研究。
2现在消费者对蒙牛酸酸乳的态度:在众多的观众眼中,2005年“超级女声”的成功为蒙牛酸酸乳市场的开发起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诚然,这一方面我们也认同。
但在蒙牛光鲜浮华的背后,我们应该看到它在提高酸酸乳品牌塑造方面存在着缺陷。
蒙牛酸酸乳甚至成为了“超级女声”的一个附属品牌。
我们难以保证在今后的营销界中,如果出现一个比蒙牛酸酸乳更为火爆,更为精彩的营销活动,蒙牛酸酸乳的知名度是否会马上降低,其顾客忠诚度是否也会下降。
因此,蒙牛酸酸乳在产品和营销活动的联系方面应加大力度,令大家一看到蒙牛就会想起“超级女声”,而不是一看到“超级女声”才会想起蒙牛。
3:消费者分析的总结:优势:我们不难看出作为快速消费品的酸酸乳在全国市场的规模是非常大的,市场潜力也是可以在近一层次挖掘的,近几年来酸酸乳市场的零售额在不断的走高,势头愈演愈烈,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酸酸乳全国的市场潜力是巨大的。
从蒙牛危机中看其战略成本管理的利弊

从蒙牛危机中看其战略成本管理的利弊EMBA金融五期 丁强成立于1999年的蒙牛,经过10年的快速发展,其已经成为中国乳制品行业的领军企业,成为中国第二代企业家中摆脱原罪宿命、快速成长且极具资本市场意识的代表。
然而2008年10月份的三聚氰胺事件和2009年2月份的特仑苏OMP风波,却迅速将蒙牛推到生死存亡的危险边缘。
究竟是什么导致蒙牛迅速盛极而衰,经历过毁誉之殇的蒙牛能否重新辉煌?下面结合贝克伟教授的战略成本管理课程的相关理论对蒙牛赖以迅速崛起的商业模式进行反思。
应该承认,蒙牛在过去10年的高速发展,与在创业初期,选择了一条与常规乳制品企业完全不同的道路,即采用产业链的“虚拟联合”的发展模式是分不开的。
蒙牛成立后,其将企业的主要资源投入市场,通过广告、促销等投入,迅速打开和扩大企业的知名度,而将企业生产设备、原料采购、仓储运输工具、甚至包括员工宿舍等投入均是通过联合或租赁等方式取得,蒙牛的创始人牛根生曾形象的比喻为“只打的,不买车”。
如此最大限度地撬起合作者的资金杠杆,正是蒙牛火速崛起的原因。
“它是一头牛,却跑出了火箭般的速度”——这是中央电视台颁发给牛根生2004年度经济人物大奖时的贺奖词。
但这种“虚拟联合”模式,存在着一个重要的弊端,就是由于其产业链的原料采购环节是通过战略联盟和公平市场交易来取得,通过上贝教授的课我们可以得知,相对于产业纵向一体化的商业模式而言,通过战略联盟和公开市场交易的商业模式,虽然给企业带来规避投资风险,提高企业资产周转效率的好处,但同时导致了企业对于联盟合作方或公开市场交易方信息的掌握是部分的,对于其原材料产品质量的管理是有限的。
具体到蒙牛而言,蒙牛这种轻资产运营模式,导致其缺乏稳定高品质的自有奶源,当蒙牛的规模越来越大时,这一因素就象紧箍咒一样困扰着蒙牛。
由于蒙牛等乳业巨头没有采用自己投资而是严重依赖于社会散养奶源,社会散养奶源在送到蒙牛之前,可能在挤奶、收集及储运过程中客观上无法提供有效手段防止被各种微生物所污染,这是蒙牛危机产生的起因;面临着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作为行业巨头蒙牛为有效控制采购成本,对于原奶采用没有严格把关,而采用“闪蒸技术”等技术手段驱除散养奶源的口味差异,并通过添加香料、增稠剂等人工手段,让蒙牛牛奶变得“更浓更香”是蒙牛危机产生的诱因;最后在我国现有奶源收购标准的落后与缺失的背景下,面对着蒙牛等乳业巨头越来越低的收购成本及奶牛养殖不断上升的养殖成本,不法奶贩铤而走险,在牛奶中添水,用化工产品三聚氰胺作为添加剂,以达到蒙牛等乳业巨头的收购检测标准则是蒙牛危机的真正内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蒙牛品牌塑造的缺陷
■★蒙牛乳业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刘根生常常津津乐道的是他的超常规快速发展策略,从公司成立之初他就敢于把公司900万元的启动资金的1/3用于广告宣传,至2003年成为央视广告新一代标王,刘根生可谓把超常规的快速发展发挥到了极至,并且还踌躇满志的把它当作了一把无往不胜的利器。
从蒙牛2004年的战略目标可以看出,蒙牛在一定程度上受制于自己以前的经验,或许以前的种种光环都给蒙牛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证据,蒙牛的发展就应该是快速、超常规的,因此蒙牛开始不顾一切的寻求速度,而不是强化及培养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开始寻求一切机会让企业立刻取得各种利益,而不管这种利益是不是超出了蒙牛的核心竞争力所允许的范围,是不是能够让蒙牛持续的发展、持续的赚钱。
蒙牛的超常规快速发展战略实际在很大程度上都是运用机会战略,尽快找到战前的捷径,或者找到跨国公司来不及得到的市场,而取得自己的业绩,在品牌的塑造上蒙牛也很大程度的受了这种机会战略的影响。
下面我想简单的分析一下蒙牛的品牌塑造策略:
从2000年9月起,蒙牛投资100多万元,投放广告主题为《为内蒙古喝彩》,在这次运动中蒙牛把自己和内蒙古的一些著名企业放在一起,提出共建中国乳都,这种依靠伊利和其它著名企业的比附策略定位,有利于让品牌迅速成长,并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及美誉度,但是这种定位仅适合于品牌成长初期,不能带给消费者独特的长期的价值体验。
这一阶段蒙牛基本上是依附伊利这种比附定位策略而被人们熟知。
2003年10月,中国乃至世界领域都在关注的事件是神舟5号载人飞行事件,善于抓住机会的刘根生,又通过搭载此次“飞天梦圆”的事件平台,电视、平面、户外,各种软硬结合的新版广告出现在全国各大城市的家庭与街头。
这种热点事件用来促销是可以的,如果用来打造品牌,是不可以的,特别是当热点退温以后,消费者还会因为它是宇航员喝的牛奶购买它吗?我想答案应该是否定的,因为飞天的事件根本不足以支撑起一个品牌,根本不能给消费者创造价值,带来持续的价值体验!
再看看蒙牛品牌目前的现状,蒙牛牛奶是“来自大草原的牛奶”,这个概念已经受到了更加严峻的挑战。
有人说蒙牛的奶不全来自草原,也有其它本地收购的。
蒙牛要服务好全国各地的消费者,从配送的及时性、
保鲜、成本等角度考虑,牛奶确实不能都来自草原,而一定要在当地收购。
那么由此可以看出,“草原好奶”开始成为蒙牛最大的痛。
我们对蒙牛的品牌DNA(品牌DNA——指品牌最核心的价值元素,它可以保持品牌最持久的个性魅力。
)进行审视的时候,你会发现它根本没有一个核心的品牌精髓,没有一个独属蒙牛的品牌DNA。
蒙牛的品牌灵魂是什么?它驱动品牌的根本信仰和价值是什么?难道仅仅是它来自大草原吗?可是草原这一价值本身就受到了质疑,而且越来越泛化,并且会随着奶源的普遍本地化而“空心化”,那么建筑在之上的品牌形象、品牌个性也会随之模糊、淡化,乃至最后完全消失。
而从蒙牛带给消费者的品牌体验来看,也多属于物理属性,偏重于功能,并没有达到卖精神与塑造文化品牌的境界,这样既缺乏感召消费者内心的力度,也使品牌核心价值缺乏包容性,对企业长远发展不利,也许会重蹈中国其它高速发展企业的悲剧。
蒙牛也许在快速发展这条道路上是成功的,但从品牌打造上却存在缺憾,蒙牛过多的在运用机会战略,不断的利用“借势”提高自身的地位,不断的提高比较竞争优势,而遗忘了如何与消费者建立持久的关系,为消费者创造真正的价值,而赢得真正的持续竞争优势,如:蒙牛第一阶段打造品牌的策略和第二阶段的飞天事件事实上就没有太大的不同,只是第一阶段是通过伊利提高自身的地位,第二阶段是通过宇航员。
那么他们之间就存在了一个共同的致命点,没有形成蒙牛独属的品牌基因,不能充实产品的内涵,不能为消费者带来持续的价值体验,如果这样,蒙牛的品牌到现在为止都还像一个空壳,外壳越大里面就显得越空,而当它的两种优势:一是资源优势,它背靠大草原,接近优质奶源;二是市场优势,中国乳业消费的需求拉动,给予它成长的空间,当这两种优势不能再持续的成为优势时,品牌又没有创造真正的价值。
那么它就犹如建立在沙砾上,没有稳固的品牌基础,没有掌握消费者,没有与消费者建立长期的关系,也就失去了长期发展的核心基础,那么蒙牛究竟还能走多远,就很值得担忧了!不过在这里我们依然希望蒙牛能成为真正的世界牛,一路走好!
作者:朱玉童邓永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