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下期末复习句子、阅读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主题阅读附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主题阅读选择①他本在一家外企供职,一次意外,使他的左眼突然失明。
为此,他失去了工作,到处求职都因“形象问题”连连碰壁。
挣钱养家的担子落在了他那“白领”妻子的肩上。
②妻子日渐感到他的老父亲是个负担,不止一次跟他商量把老人送到老年公寓去,他都没同意。
一天晚上,他们在卧室里争吵了起来,妻子嚷嚷:“不把你爸送走,咱们就离婚!”③第二天早饭时,父亲说:“有件事我想跟你们商量一下,你们每天上班,孩子又上学,我一个人在家太冷清了,所以,我想到老年公寓去住,那里都是老人……”④他一惊,父亲昨晚果真听到他们争吵的内容了!“可是,爸——”他刚要说些挽留的话,妻子瞪着眼在餐桌下踩了他一脚。
他只好又把话咽了回去。
⑤第二天,父亲就住进了老年公寓。
⑥星期天,他去看父亲。
父亲问他工作怎么样,身体好不好……他好像被人打了一记耳光,脸上发起烧来。
“你别过意不去,我在这里挺好,有吃有住还有得玩……”父亲看上去很满足,可眼睛里却渐渐涌起一层雾。
⑦几天来,他因父亲的事寝食难安....。
挨到星期天,又去看父亲,刚好碰到市卫生局的同志在向老人们宣传无偿捐献遗体器官的意义,问他们有谁愿意捐,很多老人都摇头。
父亲站了起来,问了两个问题:一是捐给自己的儿子行不行?二是趁活着捐可不可以——“我不怕疼!我也老了,捐出一个角膜,生活还能自理,可我儿子还年轻呀,他为这只失明的眼睛,失去了多少工作的机会!要是能将我儿子的眼睛治好,我就是死在手术台上,心里也是甜的……”⑧所有人都停止了谈笑,把震惊的目光投向老泪纵横....的父亲。
一股看不见的潮水瞬间将他裹围。
他满脸泪水,迈着沉重的步子,一步步走到父亲身边,和父亲紧紧地抱在一起……父亲用手给他捋了捋衬衣上的皱褶,疼爱的目光像一张网,将他兜头罩下。
他再次哽咽,感受如灯的父爱,在他有限的视力里放射出了无限神圣的亮光。
⑨当天,他就不顾父亲的反对,把父亲接回了家。
至于妻子,他已做好了最坏的打算。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总复习 阅读技巧及解答 (1)

阅读技巧及解答11.标题作用:(1)全文的线索,推动情节发展(2)总结文章内容,点名主旨(突出主题)(3)形式新颖,吸引读者(4)反映人物情感变化2.动词理解:XX生动表现了人(事)物XX的特点(情状)(或描绘出一幅……的场景),反映了人物……的心情3.句子分析:(1)分析句子里词语的表达效果(2)分析:修辞+修辞作用例题:请问文中划线部分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比喻:用XX比喻XX,表现了(事物)……的特点,表达了(人物)……拟人:把XX拟人化(或赋予人的情感),生动形象的表现了……(或描绘出……的画面,写出了事物……的特点)排比:使句式更整齐,气势更强调了(事物)的……,突出了(事物)……的特点反问:这个反问句的意思是……,以强烈的语气表达了(人物)……的感情设问:开头出现,其作用通常为“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文中或结尾出现,其作用通常为“引起了对……的问题的关注(或引人深思),给人以启迪,突出了文章的主旨”借代:用XX代XX,使被借代的更加具体,生动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特点引用:引用诗句,其作用通常为“增强文章的诗情画意,使文章语言更优美(或引用诗句是为了说明……)”引用故事,神话传说,其作用通常为“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吸引读者”4.文章运用表现手法作用:例题:请问这题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读文章有何好处(意义)?(1)对比,作用:XX和XX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人(事)物XX的特点(2)象征,作用:使文章立意深远,含蕴深刻(3)伏笔,作用:对将要出现的XX事物作暗示,为情节发展作铺垫(4)照应,作用:使文章结构严谨,使文章主题更加鲜明,使文章更加严密(5)烘托、渲染,作用:表现环境,营造氛围,抒发情感,突出主题5.某段起什么作用:(1)开头,作用:A、引起下文B、点名所要描写的对象C、照应文章标题D、设置悬念,吸引读者E、为情节发展埋下伏笔(2)此段在文中,作用:A、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B、为情节发展埋下伏笔,推动情节发展(3)结尾,作用:A、总结全文B、揭示文章主旨C、照应前文D、照应题目E、引人深思6.文中画线句、段运用何种描写方法,有何作用:(1)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心里、神态、正面、侧面描写作用:表现人物XX的特点,突出人物XX的性格(品质、思想)(2)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作用:烘托一中XX的气氛,表达一种XX的思想感情7.用简洁的言语概括文章(或文段)内容:谁+干什么+结果怎么样8.本文(某段)运用什么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说明、抒情9.简要概括文中事物特点:首先分析文章的结构,注意文中的连接词(首先、其次、还、然后、也、最后、此外……),这些词语外面的句子往往就是事物的特点。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专项训练五 记叙文阅读(一)(有答案,含解析)(教师版)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期末复习专项训练专题五记叙文阅读(一)一、(2020·商丘市夏邑县·期末)那个星期天(节选)我现在还能感觉到那光线漫长而急遽的变化,孤独而惆怅的黄昏的到来,并且听得见母亲咔嚓咔嚓搓衣服的声音,那声音永无休止就像时光的脚步。
那个星期天。
就在那天。
1.这个片段表现“我”_______的心情,从_______的变化,_______的到来“及母亲______的声音来表现的。
2.这个片段是写心情变化的,却不直接写心情,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答案】失望光线黄昏搓衣服【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理解句子的能力。
结合语境来理解句子,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多积累,做到理解内容,分析写法,领悟情感,语言表达要准确,语句完整、通顺没有错别字。
阅读片段,结合语段内容可知,这个片段表现“我”失望、难过的心情,从光线的变化,黄昏的到来及母亲搓衣服的声音来表现的。
2.【答案】作者寓情于景,通过景物的变化,自然而然的流露出自己的心情。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描写方法的辨析。
结合语段内容可知,这个片段是写心情变化的,却不直接写心情,而是通过环境描写,更能衬托出“我”失望、难过的心情,融情于景,在描写景物时自然地流露出自己的情感。
二、(2020·安阳市殷都区·期末)阅读《匆匆》片段,完成习题。
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得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1.选段中加点字“他”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专项复习(课内外阅读)附答案

六年级语文小升初专项复习——课内阅读(一)按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
“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
可是,到了严冬,不久便是春天,所以人们并不因为寒冷而减少过年与迎春的热情。
在腊八那天,家家都熬腊八粥。
这种特制的粥是祭祖祭神的,可是细一想,它倒是农业社会一种自傲的表现——这种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杏仁、核桃仁、瓜子、荔枝肉、桂圆肉、莲子、花生米、葡萄干、菱角米……)熬成的。
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
腊八这天还要泡腊八蒜。
把蒜瓣放到高醋里,封起来,为过年吃饺子用。
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
在北京,过年时,家家吃饺子。
1.“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这个句子中的“差不多”能否去掉?为什么?2.文中有一处使用了引号,在这里的作用是 ( )A.特殊含义B.引用C.强调D.讽刺和嘲讽3.“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
”这个句子运用了的修辞手法,好处是( )A.通过腊八粥赞美中国的农业发达。
B.通过腊八粥体现人们的生活水平高。
C.突出腊八粥使用的粮食很丰富的特点。
D.通过腊八粥赞美中国的美食文化。
4.下面对选文主要内容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介绍老北京的一些新年习俗。
B.介绍腊八的时候北京人都要吃腊八粥。
C.介绍腊八的时候北京人都要吃腊八蒜。
D.介绍老北京在腊八时要煮腊八粥和吃腊八蒜这两个习俗。
(二)转眼间,猫摇身一变,男孩几乎不敢相信他还是刚才那个动物。
他全身的毛都竖了起来,拱起腰,伸直了腿,四脚抓地,尾巴变得粗而短,两耳朝后,嘴里嘶叫着,瞪大的眼睛冒着火星。
男孩对猫并不示弱,反而向前逼近了一步。
这时猫突然一跃,径直朝他扑了过去,把他摔倒在地,跳到他身上,前爪按住他的胸口,对着他的咽喉张开了大嘴。
男孩感觉到猫的爪子穿过他的背心和衬衣,刺进了他的皮肤,锋利的犬牙触到了他的咽喉。
他拼命地喊着救命。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专题五:课外阅读专项练习

专题五部编六年级下册课外阅读专项练习一、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一)边城(节选)沈从文边城所在一年中最热闹的日子,是端午,中秋和过年。
三个节日过去三五十年前如何兴(xīng xìng)奋了这地方人,直到现在,还毫无什么变化,仍能成为那地方居民最有意义的几个日子。
端午日,当地妇女小孩子,莫不穿了新衣,额角上用雄黄蘸酒画了个王字。
任何人家到了这天必可以吃鱼吃肉。
大约上午十一点钟左右,全茶峒人就吃了午饭,把饭吃过后,在城里住家的,莫不倒(dào dǎo)锁了门,全家出城到河边看划(huáhuà)船。
河街有熟人的,可到河街吊脚楼门口边看,不然就站在税关门口与各个码头上看。
河中龙船以长潭某处作起点,税关前作终点。
作比赛竞争。
因为这一天军官税官以及当地有身分的人,莫不在税关前看热闹。
划船的事各人在数天以前就早有了准备,分组分帮各自选出了若干身体结实手脚伶俐的小伙子,在潭中练习进退。
船只的形式,与平常木船大不相同,形体一律又长又狭,两头高高翘起,船身绘着朱红颜色长线,平常时节多搁在河边干燥洞穴里,要用它时,拖下水去。
每只船可坐十二个到十八个桨手,一个带头的,一个鼓手,一个锣手。
桨手每人持一支短桨,随了鼓声缓促为节拍,把船向前划去。
坐在船头上,头上缠裹着红布包头,手上拿两支小令旗,左右挥动,指挥船只的进退。
擂鼓打锣的,多坐在船只的中部,船一划动便即刻蓬蓬镗镗把锣鼓很单纯的敲打起来,为划桨水手调理下桨节拍。
一船快慢不得不靠鼓声,每当两船竞赛到剧烈时,鼓声如雷鸣,加上两岸人呐喊助威,便使人想起梁红玉老鹳河时水战擂鼓,牛皋水擒杨幺时也是水战擂鼓。
凡把船划到前面一点的,必可在税关前领赏,一匹红,一块小银牌,不拘缠挂到船上某一个人头上去,皆显出这一船合作的光荣。
好(hǎo hào)事的军人,且当每次某一只船胜利时,必在水边放些表示胜利庆祝的五百响鞭炮。
1.用“\”画去文中多音字不恰当的读音。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总复习 阅读技巧及解答 (4)

阅读技巧及解答41.文章体裁是什么?此文是一篇:说明文、议论文、记叙文……。
2.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要会找六要素。
3.如何找文章的中心句?文章的中心句就是能揭示文章中心思想的句子。
捕捉文章的中心句,首先要熟读文章,理解文章内容,再找出能揭示文章中心的句子。
其次,是要掌握文章中心句子的特点。
那么如何找中心句呢?一般在开篇,或结尾,一般是议论性总结性的句子。
1)从题目去找。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往往有的题目就是中心句。
2)从总起句去找。
文章开头的总起句,一般都揭示了全文内容,所以就是中心句。
3)从结尾上去找。
有些文章的结尾,往往总结全文,点明中心。
4)从反复句上去找。
有的文章为了突出某种意思,并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往往反复出现同一个句子,它就是中心句。
5)从议论句上去找。
文中议论处往往透露出文章的中心,因此,议论句中的关键句就是中心句。
6)从哲理性句上去找。
有的句子很有哲理性,这个句子就是中心句。
7)从含义深长的句子上去找。
有的句子中意义含而不露,蕴藏着深长的意义,这个句子就是中心句。
8)从过渡句上去找。
有的文章往往用过渡句来点明中心句。
4.如何概括文章内容?(方法: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
)答: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
5.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途径1)借助题目。
2)要素归纳法。
3)摘录主要句子。
4)合并段意。
格式1:1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
即谁做了什么。
2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讽刺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
3抒发了作者的……的感情。
格式2:①简略式:人物+事件②详尽式:(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6.划分段落?(1)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2)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3)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4)总分总(掐头去尾)关键还是看文章的意思。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总复习 课内阅读专项训练(含参考答案)

课内阅读专项训练(一)学弈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使弈秋诲.二人弈 _____________ (2)非然.也 _____________(3)思援.弓缴而射之 _____________ (4)为.是其智弗若与 _____________2.写出下列句中“之”的意思。
(1)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_________ (2)一人虽听之. _________(3)思援弓缴而射之. _________ (4)虽与之.俱学 _________3.下列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使/弈秋/诲二人弈B.思援/弓缴/而射之。
C.为/是其智/弗若与D.通国/之善/弈者也4.翻译下面的句子。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本文学弈这件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1)教,教授。
(2)这样。
(3)引,拉。
(4)因为。
2.(1)的。
(2)指弈秋的教导。
(3)它,指鸿鹄。
(4)他,指专心致志的那个人。
3.A4.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回答说:不是这样的。
5.说明了同样的学习条件,学习态度不同,学习结果就会不同,所以学习应该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
(言之有理即可)(二)北京的春节(节选)除夕真热闹。
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
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分类复习句子【部编版含答案】

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分类复习句子(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班级:姓名:学号: .一、读一读,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不再回来呢?B.军营里传来了雄壮有力的战士们的歌声。
C.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凉。
D.我们一定要发扬和继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2.下列选项中,与“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所运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A.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B.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C.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D.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3.下列句子中,与例句所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A.太阳也可以如卷尺或纸或布一样,能够折叠自如吗?B.买完菜就马上去吗?嗯。
C.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D.真的,谁家都离不开柴米油盐酱醋茶,但是,谁家又离得开老阳儿呢?4.下列对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
(设问)B.我会激励自己把中文自修好,像这本默书簿的成绩那样。
(比喻)C.花生仁脱了它的红外套,这是不消说的事。
(拟人)D.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
(排比)5.下列诗词句中,不能用来赞美老师的一项是( )A.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B.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C.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6.下列各句的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你知道吗?”桑娜说,“咱们的邻居西蒙死了。
”B.西湖水畔的风景真优美啊!C.本学期,我们学习了《江上渔者》《泊船瓜洲》《游园不值》等诗歌。
D.我不知道他在干什么?7.下列句子中,对破折号的作用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和年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下期末复习卷1-2一、把下列句子改为陈述句。
1、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2、我站立之处成了看雨的好地方,谁能说这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3、不劳动连棵花都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4、难道“蒙娜丽莎”不是全人类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吗?———————————————————————————————5、蔺相如连秦王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6、难道无名指和小指,没有存在的价值吗?———————————————————————————————7、难道你们根据错误的信息得出的错误答案,还应该得分不成?———————————————————————————————8、他这样关心我,怎能不让我十分感动呢?———————————————————————————————9、这难道不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吗?———————————————————————————————10、没有大胆的猜测怎么能有伟大的发现呢?———————————————————————————————二、把下列句子改为反问句。
1、我们不能忘记老师的培育。
2、地球所拥有的资源是有限的。
———————————————————————————————3、我们应该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4、他的历险该对镇上的人们产生怎样的震动啊!———————————————————————————————5、我们和大地上的山峦河流、动物植物共同属于一个家园。
———————————————————————————————6、这是一种终身受益的教训。
———————————————————————————————7、我对老师们的勇敢,从心底里感到无限敬佩。
———————————————————————————————8、和田维吾尔人热爱土地的程度令人惊叹。
———————————————————————————————9、温暖明亮的火焰像一支小蜡烛。
———————————————————————————————10、在不确定中,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
———————————————————————————————三、把下列句子改为转述句。
1、李老师对小亮说:“你的爸爸妈妈一定很忙吧!”(间接转述)———————————————————————————————2那位很胖的女老师轻轻说道:“我希望你是我女儿。
”(间接引用)———————————————————————————————3、种树人语重心长地说:“如果我每天都来浇水,树苗会枯萎得更多。
”4、周总理摆了摆手说:“今天不吃了,等大家的日子过得红火了,我再来这儿做客。
”———————————————————————————————5、“这是我的妻子。
”父亲指着母亲说。
———————————————————————————————6、父亲立刻就会意了,接着说:“是的,她是我最大的孩子。
”———————————————————————————————6、贝多芬说:“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
”———————————————————————————————7、桑娜说:“知道吗?咱们的邻居西蒙死了。
”———————————————————————————————四、改为“把“字句和“被”字句。
1、上级分配的任务他三天完成了。
改为“把“字句:———————————————————————————————改为“被”字句:———————————————————————————————2、我认真地依次排列要提的问题。
改为“把”字句:———————————————————————————————改为“被”字句———————————————————————————————3、另一只叫一个男孩捡起来拿着跑了。
改为“把”字句:———————————————————————————————改为“被”字句:———————————————————————————————4、奶奶抱起小女孩,搂在怀里。
改为“把”字句:———————————————————————————————改为“被”字句:———————————————————————————————5、他知道传说中海盗都会将金银财宝埋藏在干枯的老歪脖树下。
改为“把”字句:———————————————————————————————改为“被”字句:———————————————————————————————6、老师在我童稚的心灵里播下美好的种子。
改为“把”字句:———————————————————————————————改为“被”字句:———————————————————————————————7、小小的蛀虫毁坏了一艘大船。
改为“把”字句:———————————————————————————————改为“被”字句:———————————————————————————————五、将下列句子改为感叹句和双重否定句。
1、这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
改为感叹句:———————————————————————————————改为双重否定句:———————————————————————————————2、和田维吾尔人热爱土地的程度令人惊叹。
改为感叹句:———————————————————————————————改为双重否定句:———————————————————————————————3、温暖明亮的火焰像一支小蜡烛。
改为感叹句:———————————————————————————————改为双重否定句:———————————————————————————————4、在不确定中,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
改为感叹句:————————————————————————————————————————————————改为双重否定句:————————————————————————————————————————————————六下期末复习卷1-3改病句练习修改下列病句,并指出句子的主要毛病属于哪一类。
(在括号中填序号)1.词语搭配不当。
2.用词不当。
3.词序错乱。
4.前后矛盾。
5.意思重复。
6.句子残缺不完整。
()1.我估计他这道题一定做错了。
()2.江心岛的夜晚是人们乘凉的好地方。
()3.出席今天晚会的有老师、同学五十人参加了会议。
()4.舍己救人的丽莉被追认为“优秀少先队员”的称号。
()5.天气预报说今天有雨,到了下午居然下雨了。
()6.这位山民朴素的话语,似乎好像蕴含着哲理。
()7.各种不同肤色的人,在海滩上尽情呼吸着清新的空气。
()8.他们俩从来就是一对结合得很好的伙伴。
()9.所有师生积极行动起来,人人争做“三好学生”。
()10.爸爸戴着帽子,鞋子。
()11.他的故事,让所有人都感激。
()12.北京的王府井大街,是最繁盛的地方。
()13.在老师同学的帮助下,小米的成绩改进了。
()14.我对两个母亲怀着同样的敬重和同样真挚的羡慕。
()15.《中国少年报》和《科学画报》这两种报纸我都爱看。
()16.北京市被评为“环保先进”称号。
()17.“六一”联欢会上,小虎演讲了悠扬的歌曲。
()18.因为他热爱足球,但是经常看足球比赛。
()19.桑娜沉思,丈夫冒着严寒和寒冷出去大鱼。
()20.清新的一股海风冲进屋子。
()21.妈妈对我的批评基本上完全正确。
()22.今天,我家添置了空调、电脑、沙发和一些家具。
()23.清晨,参加长跑的同学们在公路上飞快地驰骋着。
()24.不但他好好学习,而且还帮助其他同学。
()24.感情的洪流在翻滚,浑身的热血在呼啸。
()25.他那崇高的革命品质,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
()26.自己有双聪明能干的手,什么都造出来。
()27.我们要尽一切力量使我们农业走上机械化、集体化。
()28.我们二年级的同学,在上课的时候我们都能认真听讲,遵守课堂纪律。
()29.小王做任何工作都是非常认真得很。
()30.老工人的一席话深深地触动了小邱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下来。
()31.爱迪生这个名字,对我们青年学生是不陌生的。
—————————————————————————()32.去年的学习情绪和今年比较起来大不相同。
()33.因为他来自北方,思想根本上还是旧的一套。
()34.同学们及时讨论并认真听取了屈校长的报告()35.《水浒传》是我国四大古典文学作品。
六下期末复习卷1-4一、解释加点的词语。
1、热爱音乐的她总爱舍本遂末....。
2、我真想和他们寒暄..一下,说说最近的事。
3、路上的行人驻足痴望....。
4、甲虫音乐家们全神贯注....地振着翅膀。
5、我真踌躇..了:饭是不能不吃的,然而书页太好了,这怎么取舍呢?。
6、我们热爱大地,就像初生的婴儿眷恋..母亲温柔的怀抱。
7、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
8、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二、选择正确的解释,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1、A 录制,记录B机在言行或事物的书刊C采取,任用回忆录.()录.取()录.音()2、A诗歌文辞的段落B章程,法规C戳记D佩戴在身上的标志党章.()乐章.()徽章.()盖章.()3、A罩在外面的东西B陷害人的诡计C装在衣物里的棉絮D 量词圈套.()外套.()棉花套.子()一套茶具()4、A钱财,财物B供给C智慧能力D资历天资.聪明()投资.()论资.排辈()资.助()5、A正规的,标准的B极,甚C交往D敬辞雅.声()无一日之雅.()雅.不欲为()雅.教()6、A用剪刀剪布B消减C决定,判断D安排取舍裁.衣服()独出心裁.()裁.员()裁.判()三、根据意思写出词语。
1、像刻在心坎上和骨头上,形容感受深刻,永志不忘。
()2、形容对某种事物或景色非常留恋,不忍离去。
()4、比喻对事实对象的认识有错误,把甲当作乙。
()5、革除旧的,建立新的。
()6、集中大家的意见和智慧。
()四、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这些句子的意思。
1、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
2、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
3、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