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第五章

合集下载

单片机-第五章 单片机中断系统

单片机-第五章 单片机中断系统

(1)CPU正在执行一个同级或高优先级的中断服务程序; (2)正在执行的指令尚未执行完; (3)正在执行中断返回指令RETI或者对寄存器IE、IP进 行读/写的指令。 CPU在执行完上述指令之后,要再执行一条指令,才 能响应中断请求。
二、中断响应过程 从中断请求发生直到被响应,准备去执行中断服务程 序,此过程即中断响应过程。中断响应过程一般包括如下几 个阶段: 1、中断采样并置位 中断采样过程:CPU在每个机器周期S5P2期间顺序对 中断源采样、置中断标志。 2、查询标志 在中断采样后的下一个周期的S6按优先级顺序查 询中断标志。
第5章 MCS-51单片机中断系统
5.1.1中断的概念
单片机系统中,CPU和外部设备之间不断进行信息的传 输。通常CPU和外设之间的信息传送方式有以下几种: 程序控制方式 中断方式 直接存储器存取(DMA)方式
1、 程序控制方式 可以分为以下两种方式。 (1)无条件传送方式 外设始终处于就绪状态,CPU不必查询外设的状 态,直接进行信息传输,称为无条件传送方式。 此种信息传送方式只适用于简单的外设。如开 关和数码段显示器等。
三、中断响应的时间
一般来说,中断的响应时间最短为3个机器周期,最长 为8个机器周期。 一般中断请求标志位查询占1个机器周期。而机器周期 又恰好是指令的最后一个机器周期。执行此指令后,CPU 将响应中断,产生硬件长调用指令。 长调用LCALL指令需要2个机器周期。这样,中断响应 时间为3个机器周期。
是不可寻址的
在同级的几个中断源中同时发生请求时, 内部对同级的各中断源的优先级别有一个规 定的查询顺序: 自然优先级
外部中断请求 INT0 最高 定时/计数器 T0 外部中断请求 INT1 定时/计数器 T1 串行口 UART 最低 定时/计数器 T2

单片机小组课程设计

单片机小组课程设计

单片机小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单片机的基本原理和功能,了解其在工程领域的应用。

2. 使学生熟悉单片机的编程语言,能运用C语言进行基础程序编写。

3. 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单片机与其他外围设备的连接与通信方法。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单片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设计简单的电路控制系统。

2. 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能熟练使用编程软件和开发工具进行程序编写、调试和测试。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能与他人共同完成课程设计和项目任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单片机及电子工程的兴趣,激发创新精神和探索欲望。

2. 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编程习惯。

3.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其勇于面对挑战,积极解决问题。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旨在使学生通过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掌握单片机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便于学生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明确预期成果,为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单片机原理概述:介绍单片机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组成结构及其在自动化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教材章节:第一章单片机概述内容安排:讲解单片机的基本原理,引导学生了解各类单片机的特点。

2. 单片机编程语言:以C语言为基础,讲解单片机编程的基本语法、数据类型、运算符、控制结构等。

教材章节:第二章C语言编程基础内容安排:通过实例演示,使学生掌握单片机编程的基本方法。

3. 单片机外围设备及其接口技术:介绍常用外围设备(如LED、蜂鸣器、传感器等)的原理及接口方法。

教材章节:第三章外围设备及其接口技术内容安排:讲解外围设备与单片机的连接方法,分析接口电路设计。

4. 单片机程序下载与调试:介绍程序下载、调试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教材章节:第四章程序下载与调试内容安排:指导学生使用编程软件和开发工具进行程序下载、调试和测试。

5. 单片机控制系统设计:结合实际案例,讲解单片机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单片机 第五章2 单片机的定时器计数器

单片机 第五章2 单片机的定时器计数器

若晶振频率为6MHz,1个机器周期为1/6 x 10-6 x12=2μs 则最小定时时间为:[213 –(213 -1)]x2μs=2μs 最大定时时间为:[213 –0] x2μs=16384μs =16.384ms
2、 方式1 (T1,T0) 当M1M0两位为 01时,定时 /计数器被选为工作方式 1,16位计数器,其逻辑结构 如图 所示。
8FH TCON TF1 8EH TR1 8DH TF0 8CH TR0 8BH IE1 8AH IT1 89H IE0 88H IT0
TF1(TCON.7, 8FH位)----定时器T1中断请求溢出标志位。 TF0(TCON.5, 8DH位)----定时器T0中断请求溢出标志位。 TR1(TCON.6, 8EH位)----T1运行控制位。 0:关闭T1;1:启动T1运行。只由软件置位或清零。 TR0(TCON.4, 8CH位)----T0运行控制位。 0:关闭T0;1:启动T0运行。只由软件置位或清零。
1、 方式0 (T1,T0)
当 M1M0两位为 00时,定时 /计数器被选为工作方式 0, 13位计数器,其逻辑结 构如图所示。
振荡器 ÷12 C/ T = 0 TL0 低5位 C/ T = 1 控制 T0 端 TR0 GATE INT0 端 TH0 高8 位 TF0 中断
+
在方式0下,计数工作方式时,计数值的范围是: 1~8192(213 ) 定时工作方式时,定时时间的计算公式为: (213一计数初值)×晶振周期×12 或(213一计数初值)×机器周期
例4:用定时器l 以工作方式2计数,每计100次进行累计器加1操作.
(1)计算计数初值. 28—100=156D=9CH TH1=9CH,TL1=9CH TMOD寄存器初始化:MlM0=10,C/T=1,GATE=0 因此 TMOD=60H (2)程序设计序设计

《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教学大纲及知识点

《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教学大纲及知识点

《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课程教学大纲一、本课程的地位、作用和任务本课程是在学生学完电子技术类基础课程和微机应用类基础课程之后,为加强对学生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而开设的体现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综合应用的综合性课程。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获得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掌握单片机应用系统各主要环节的设计、调试方法,并了解单片机在测量、控制等电子技术应用领域的应用。

初步具备应用单片机进行设备技术改造、产品开发的能力。

二、理论教学内容绪论单片机概述0.1 引言0.2 单片机的特点0.3 单片机的发展0.4 MCS-51单片机系列简介第一章MCS–51单片机的结构和原理1. 1 单片机的内部结构1. 2 MCS–51的外部引脚及功能1. 3 MCS–51的存储器配置1. 4 并行输入/输出接口电路1. 5 时钟电路与时序1. 6 MCS –51最小系统设计第二章MCS-51的指令系统2.1 MCS-51指令系统概述2.2 数据传送类指令2.3 算术运算类指令2.4逻辑运算及移位类指令2.5 控制转移类指令2.6 布尔变量操作类指令第三章汇编语言程序设计3.1 汇编语言源程序的格式3.2 伪指令3.3 汇编语言程序举例第四章MCS—51的中断与定时4.1 MCS—51单片机的中断系统4.2 MCS–51的定时/计数器第五章存储器扩展技术5.1 概述5.2 程序存储器的扩展5.3 数据存储器的扩展5.4 PROME2及其扩展第六章I/O扩展技术6.1 I/O接口概述6.2 MCS-51并行I/O口的直接使用6.3 简单I/O扩展6.4 8255并行I/O口6.5 8155简介第七章键盘/显示器扩展技术7.1 单片机应用系统中的人机通道7.2 键盘及其接口7. 3 显示器及接口7.4 专用的8279键盘/显示器接口第八章模拟量输入/输出通道8.1 模拟量输入通道8.2 模拟量输出通道第九章MCS-51的串行通信9.1 串行通信基础9.2 串行接口的构成与工作方式9.3 串行口的典型应用9.4 单片机的多机通信9.5 RS-232C串行总线第十章应用程序设计技术10.1 智能仪表的一般结构10.2 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举例第十一章高性能单片机PIC16F8XX介绍11.1 PIC16F87X的特点11.2 PIC16F87X的结构与配置11.3 PIC16F87X的功能部件11.4 PIC16F87X的应用举例三、实践教学的内容和要求实验一联机仿真操作练习实验目的:进一步掌握开发工具的应用实验内容:学习PC机与开发机联机仿真的操作方法实验二指令系统和编程练习实验目的:掌握8051单片机常用指令的使用和编程实验内容:用8051单片机的常见指令编写简单的多字节加减法程序。

51单片机应用设计课后答案

51单片机应用设计课后答案

第一章单片机概述1.2除了单片机这一名称之外,单片机还可称为(微控制器)和(嵌入式控制器)。

1.3单片机与普通计算机的不同之处在于其将(微处理器)、(存储器)和(各种输入输出接口)三部分集成于一块芯片上。

4、单片机的发展大致分为哪几个阶段?答:单片机的发展历史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974年----1976年):单片机初级阶段。

第二阶段(1976年----1978年):低性能单片机阶段。

第三阶段(1978年----现在):高性能单片机阶段。

第四阶段(1982年----现在):8位单片机巩固发展及16位单片机、32位单片机推出阶段1.5单片机根据其基本操作处理的位数可分为哪几种类型?答:单片机根据其基本操作处理的位数可分为:1位单片机、4位单片机、8位单片机、16位单片机和32位单片机。

1.6 MCS-51系列单片机的基本芯片分别为哪几种?它们的差别是什么?答:基本芯片为8031、8051、8751。

8031内部包括1个8位cpu、128BRAM,21个特殊功能寄存器(SFR)、4个8位并行I/O口、1个全双工串行口,2个16位定时器/计数器,但片内无程序存储器,需外扩EPROM芯片。

8051是在8031的基础上,片内又集成有4KBROM,作为程序存储器,是1个程序不超过4KB 的小系统。

8751是在8031的基础上,增加了4KB的EPROM,它构成了1个程序小于4KB的小系统。

用户可以将程序固化在EPROM中,可以反复修改程序。

1.7 MCS-51系列单片机与80C51系列单片机的异同点是什么?答:共同点为它们的指令系统相互兼容。

不同点在于MCS-51是基本型,而80C51采用CMOS 工艺,功耗很低,有两种掉电工作方式,一种是CPU停止工作,其它部分仍继续工作;另一种是,除片内RAM继续保持数据外,其它部分都停止工作。

1.8 8051与8751的区别是(C)(A)内部数据存储单元数目的不同(B)内部数据存储器的类型不同(C)内部程序存储器的类型不同(D)内部的寄存器的数目不同1.9在家用电器中使用单片机应属于微型计算机的(B)(A)辅助设计应用(B)测量、控制应用(C)数值计算应用(D)数据处理应用1.10说明单片机主要应用在哪些领域?答:单片机主要运用领域为:工业自动化;智能仪器仪表;消费类电子产品;通信方面;武器装备;终端及外部设备控制;多机分布式系统。

单片机教案(讲稿)

单片机教案(讲稿)

单片机教案(讲稿)第一章:单片机概述1.1 单片机的定义与发展历程介绍单片机的概念及其发展历程讲解单片机在我国的应用与发展现状1.2 单片机的组成与结构介绍单片机的组成结构,包括CPU、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等讲解单片机的硬件系统设计与应用1.3 单片机的特点与分类讲解单片机的主要特点,如体积小、成本低、功耗低等介绍单片机的分类及应用领域第二章:单片机编程基础2.1 计算机组成原理与数制转换讲解计算机组成原理,包括二进制、八进制、十六进制等数制转换方法介绍ASCII码、GB2312等字符编码标准2.2 单片机指令系统与编程语法讲解单片机的指令系统,包括数据传输、逻辑运算、算术运算等指令介绍单片机编程语法,如寄存器、立即寻址、间接寻址等2.3 程序设计方法与技巧讲解程序设计方法,包括顺序结构、分支结构、循环结构等介绍编程技巧,如变量命名、代码优化、模块化设计等第三章:单片机接口技术3.1 并行接口设计与应用讲解并行接口的原理与设计方法介绍并行接口在单片机中的应用案例,如键盘、LED显示等3.2 串行接口设计与应用讲解串行接口的原理与设计方法介绍串行接口在单片机中的应用案例,如串口通信、USB接口等3.3 其他接口技术介绍讲解ADC、DAC、PWM等接口技术的原理与应用介绍这些接口技术在单片机中的应用案例第四章: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4.1 系统设计流程与方法讲解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的流程,包括需求分析、硬件选型、软件设计等介绍系统设计方法,如模块化设计、层次化设计等4.2 硬件系统设计与调试讲解硬件系统设计的方法与技巧介绍硬件调试工具与方法,如示波器、逻辑分析仪等4.3 软件系统设计与调试讲解软件系统设计的方法与技巧介绍软件调试工具与方法,如调试器、仿真器等第五章:单片机项目实践5.1 项目实践概述讲解项目实践的目的与意义介绍项目实践的内容与要求5.2 项目实践案例一:温度控制系统讲解温度控制系统的原理与设计方法介绍使用单片机实现温度控制的具体步骤与技巧5.3 项目实践案例二:智能家居系统讲解智能家居系统的原理与设计方法介绍使用单片机实现智能家居的具体步骤与技巧5.4 项目实践案例三:小型讲解小型的原理与设计方法介绍使用单片机控制小型的具体步骤与技巧展望单片机技术在未来的发展趋势与应用前景第六章:单片机中断与定时器/计数器6.1 中断系统讲解单片机的中断系统概念、类型及优先级介绍中断服务程序的编写方法与中断响应过程6.2 定时器/计数器原理讲解定时器/计数器的结构、工作模式及编程方法介绍定时器/计数器在工业控制中的应用案例6.3 中断与定时器/计数器应用实例结合具体案例,讲解中断与定时器/计数器在实际项目中的应用第七章:单片机串行通信技术7.1 串行通信基础讲解串行通信的概念、分类及标准介绍串行通信的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及网络层协议7.2 单片机串行通信接口讲解单片机串行通信接口的原理与编程方法介绍单片机串行通信在各种应用场景中的案例7.3 串行通信技术应用实例结合具体案例,讲解串行通信技术在实际项目中的应用第八章:单片机接口扩展技术8.1 并行扩展技术讲解并行扩展芯片的选型及接口设计方法介绍并行扩展在存储器、IO接口等方面的应用8.2 串行扩展技术讲解串行扩展芯片的选型及接口设计方法介绍串行扩展在ADC、DAC、显示模块等方面的应用8.3 接口扩展技术应用实例结合具体案例,讲解接口扩展技术在实际项目中的应用第九章:单片机嵌入式系统设计9.1 嵌入式系统概述讲解嵌入式系统的概念、特点及分类介绍嵌入式系统的设计流程与方法9.2 嵌入式操作系统讲解嵌入式操作系统的概念、特点及分类介绍常见的嵌入式操作系统及其应用案例9.3 嵌入式系统设计实例结合具体案例,讲解嵌入式系统在实际项目中的应用第十章:单片机技术发展趋势与应用前景10.1 单片机技术发展趋势讲解单片机技术的发展趋势,如性能提升、集成度增加等介绍新兴的单片机技术,如片上系统(SoC)、物联网(IoT)等10.2 单片机应用前景探讨单片机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前景,如工业控制、智能家居、医疗设备等分析单片机技术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一:单片机的定义与发展历程单片机作为微控制器的核心,其定义和发展历程是理解微控制器应用的基础。

单片机应用系统的抗干扰技术设计

单片机应用系统的抗干扰技术设计

第五章单片机应用系统的抗干扰技术设计§5.1 干扰源我们要进行抗干扰措施,首先就得仔细研究干扰产生的原因、途径,掌握或了解其规律后,才能有针对性地提出各种抗干 / 扰的理论和措施。

5.1.1干扰与噪声的区别(1) 噪声是绝对的,它的产生或存在不受接收者的影响,是独立的,与有用信号无关。

干扰是相对有用信号而言的,只有噪声达到一定数值、它和有用信号一起进入应用系统并影响其正常工作时才形成干扰。

(2) 干扰在满足一定条件时,可以消除;噪声在一般情况下,难以消除,只能减弱。

5.1.2分类根据产生干扰的物理原因,干扰可以分为如下几种类型:机械干扰、热干扰、光干扰、湿度干扰、化学干扰、电和磁的干扰、射线辐射干扰。

其中,电和磁的干扰是最为普遍和严重的干扰,下面对电磁干扰作重点论述。

电磁干扰的分类:(1) 从噪声产生的来源分类可以分为:○1固有噪声源固有噪声是指器件内部物理性的无规则波动所形成的噪声。

○2人为噪声源人为噪声源主要是各种电气设备所产生的噪声,主要有以下几种:1. 工频噪声,大功率输电线是典型的工频噪声源。

低电平的信号线只要有一段长度与输电线平行,就会受到明显的干扰;即使一般室内的交流电源线,对输入阻抗低和灵敏度高的传感器来说也会是很大的干扰源。

在传感器的内部,由于工频感应也会产生交流噪声,它所形成的干扰也不可忽视。

2. 射频噪声,高频感应加热、高频焊接等工业电子设备以及广播、电视、雷达及通信设备等通过辐射或通过电源线会给附近的传感器系统带来干扰。

3. 电子开关,由于电子通断的速度极快,使电路中的电压和电流发生急剧的变化,形成冲击脉冲,从而成为噪声干扰源。

○3自然噪声源和放电噪声自然噪声主要指天电形成的放电现象。

放电现象的起因不仅是天电,还有各种电气设备所造成的,主要有:电晕放电、火花放电、放电管放电等。

(2) 从干扰的出现区域来分可分为内部干扰和外部干扰。

(3) 从干扰对电路作用的形成分类○1差模干扰也称为串联干扰,差模干扰进入电路后,使传感器系统 / 的一个信号输入端子相对于另一个信号输入端子的电位发生变化,即干扰信号与有用信号按电势源串联起来作用于输入端。

目录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

目录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

2N3702
1k
R3
Q3
2N3702
1k
R4
Q4
2N3702
1k
VCC
第八章 数模与模数转换电路STC8 9 C52 RC
39 38 37 36 35 34 33 32
P00 P01 P02 P03 P04 P05 P06 P07
P10 P11 P12 P13 P14 P15 P16 P17
1 2 3 4 5 6 7 8
P20 P21 P22 P23 P24 P25 P26 P27
INT1 INT0
13 12
T1 T0
15 14
EA/VP
31
X1 X2
19 18
10 11 30 29
RXD TXD ALE/ P P SEN
R ESET
9
RD WR
17 16
8 05 1
(晶振电路、电源电路省略)
跳线帽 2 .5 4 跳线
5 C2-
R1 ou t 1 2
6 V-
T1in 1 1
7 T2o u t
T2in 1 0
8 R2 in
R2 ou t 9
MAX2 32 CPE
P C-RXD 系统板端子
1 2 3
串口通讯电缆线
P C-TXD
1 04
独石电容
P 3.1 5 1-TXD P 3.0 5 1-RXD
串口通讯电缆线PC端子
第三章 指令系统与程序设计
第四章 MCS—51定时计数器及其应 用
第五章 串行接口
VCC
1 04
独石电容
1 04
独石电容
1 04
独石电容
1 0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
众所周知,指纹是人体生物特征之一, 众所周知,指纹是人体生物特征之一, 具有惟一性、稳定性、不可复制、 具有惟一性、稳定性、不可复制、不可移植和 不可仿造的特点[1-3],指纹识别技术已经取 不可仿造的特点 , 得重大突破,如能在银行储蓄系统BSS中使用 得重大突破,如能在银行储蓄系统 中使用 该技术,可使每个储户的密码都具有与生俱来、 该技术,可使每个储户的密码都具有与生俱来、 终身不变的特点,从而确保银行储蓄系统BSS 终身不变的特点,从而确保银行储蓄系统 的安全。因此本文针对这类情况, 的安全。因此本文针对这类情况,研制了计算 机自动指纹识别技术的银行网络登陆系统。 机自动指纹识别技术的银行网络登陆系统。
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
图2 指纹识别机的硬件组成框图
中央监控单元由单片机AT89C51担任,负责协调其他各 担任, 中央监控单元由单片机 担任 单元的工作和与主机通信;指纹采集单元由FDA01模块担任 单元的工作和与主机通信;指纹采集单元由 模块担任 [7,8],负责指纹原始图像的采集、存储和比对;人机交互单 ,负责指纹原始图像的采集、存储和比对; 元由字符点阵式液晶显示器、蜂鸣器、 键小键盘组成 键小键盘组成; 元由字符点阵式液晶显示器、蜂鸣器、16键小键盘组成;串 行通信单元由RS232、RS485接口电路组成,完成单片机与 接口电路组成, 行通信单元由 、 接口电路组成 FDA01的通信和单片机与系统主机的通信。由于 的通信和单片机与系统主机的通信。 的通信和单片机与系统主机的通信 由于AT89C51单 单 片机的I/O口有限 为了充分利用其端口, 口有限, 片机的 口有限,为了充分利用其端口,AT89C51与 与 FDA01模块、LCD显示器的数据传输均采用串行通信方式。 模块、 显示器的数据传输均采用串行通信方式。 模块 显示器的数据传输均采用串行通信方式 AT89C51的P31/TXD和P30/RXD引脚通过 引脚通过CMOS模拟开关 的 和 引脚通过 模拟开关 CD4053切换,分别与 切换, 接口芯片ICL232和RS485接口 切换 分别与RS232接口芯片 接口芯片 和 接口 芯片MAX1487相连。ICL232再与 相连。 再与FDA01的RS232接口相连。 接口相连。 芯片 相连 再与 的 接口相连 AT89C51的P13 引脚与串并转换移位寄存器 引脚与串并转换移位寄存器74HC164的B端 的 的 端 相连,作为串行数据驱动口; 引脚与74HC164 的CL K 相连,作为串行数据驱动口;P14引脚与 引脚与 端相连; 引脚直接控制LCD芯片的 端和 端; 芯片的RS端和 端相连;P11、P12引脚直接控制 、 引脚直接控制 芯片的 端和E端 74HC164 的并行数据端 的并行数据端QA 2QH再与 再与LCD芯片的 芯片的D72-D0相 再与 芯片的 相 连。
关键词:指纹识别;识别技术; 关键词:指纹识别;识别技术;AT89C51
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
Abstra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t
Using strictness and top end characteristic of biology recognition technology which makes up the instability and the unreliability of password , one kind of network landing system based on computer automatic fingerprint recognition technology is designed, and the machine hardware electric circuit realization as well as the software design which is responsible for the fingerprint image gathering, memory and matching, also caring on bi-directional data exchange with the main engine is presented, in addition, the system realization integrating VB Active with SQL, this system is applied in some bank with reliability, the practice proved it well meets the actual needs. Key words: Fingerprint Identification; Identification Technology; AT89C51
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
第五章 基于指纹识别技术的银行 储蓄网络认证系统
5.1 引言 5.2 指纹识别的基本原理 5.3 指纹识别机硬件设计 5.4 指纹识别机软件设计 5.5 系统软件实现 5.6 系统功能 5.7 结束语
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
摘要
利用指纹这一生物识别技术的严密性和尖端性来 弥补利用密码控制的不稳定性和不安全性, 弥补利用密码控制的不稳定性和不安全性,本文设计 出一种计算机自动指纹识别技术的银行网络登陆系统, 出一种计算机自动指纹识别技术的银行网络登陆系统, 介绍了负责指纹图像的采集、存储和匹配, 介绍了负责指纹图像的采集、存储和匹配,且与系统 主机进行双向数据交换等工作的指纹识别机的硬件电 路实现以及软件设计,采用ActiveX控件与 控件与SQL数据 路实现以及软件设计, 采用 控件与 数据 库管理结合的关键技术实现系统软件, 库管理结合的关键技术实现系统软件,该系统已经在 某银行中可靠的应用, 某银行中可靠的应用,实践证明它已很好的满足实际 的需要。 的需要。
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
5.3 指纹识别机硬件设计
指纹识别机是一台典型的微处理机系统, 指纹识别机是一台典型的微处理机系统,负 责指纹图像的采集、存储和匹配, 责指纹图像的采集、存储和匹配,且与系统主机 进行双向数据交换等工作。 进行双向数据交换等工作。其硬件由中央监控单 指纹采集单元、人机交互单元、 元、指纹采集单元、人机交互单元、串行通信单 元组成。硬件组成框图如图2所示 所示。 元组成。硬件组成框图如图 所示。
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
5.2 指纹识别的基本原理
指纹有两类特征: 总体特征和局部特征。 指纹有两类特征 : 总体特征和局部特征 。 其中总体特 征是指那些用人眼直接就可以观察到的特征,包括: 征是指那些用人眼直接就可以观察到的特征,包括: 纹 模式区、核心点、三角点,以及纹数。 型、 模式区、 核心点、 三角点 , 以及纹数。 而局部特征 是指指纹上的节点的特征, 是指指纹上的节点的特征,这些具有某种特征的节点称 为特征点。两枚指纹经常会具有相同的总体特征, 为特征点。 两枚指纹经常会具有相同的总体特征, 但它 们的局部特征即特征点,却不可能完全相同。 们的局部特征即特征点,却不可能完全相同。指纹纹路 并不是连续的、平滑笔直的,而是经常出现中断、 并不是连续的 、 平滑笔直的, 而是经常出现中断、 分叉 或打折。这些断点、分叉点和转折点就称为特征点。 或打折 。这些断点、 分叉点和转折点就称为特征点。 就 是这些特征点提供了指纹惟一性的确认信息[4]。 是这些特征点提供了指纹惟一性的确认信息 。
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
5.2.2 指纹特征值提取
为了确保指纹特征数据的准确性, 为了确保指纹特征数据的准确性 , 在设计 的系统中, 的系统中 , 将对每个人采取同一指纹五次输入 提取特征。 提取特征 。 对五次提取出的指纹图像特征进行 对比, 对比 , 抽取出其重要且易读的指纹特征存放于 特征数据库中,以供比对。 特征数据库中,以供比对。
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
5.2.1 指纹图像预处理
指纹的预处理一般包括四个过程:灰度滤波过程、 指纹的预处理一般包括四个过程:灰度滤波过程、二值化 过程、二值去噪过程和细化过程( 过程、二值去噪过程和细化过程(滤除噪声即为灰度滤波 和二值去噪) 这四个过程是非常重要的, 和二值去噪)。这四个过程是非常重要的,因为预处理的 目的是改善输入指纹图像的质量, 目的是改善输入指纹图像的质量,以提高特征提取的准确 性。指纹特征提取就是统计预处理后的指纹的末梢点数目 和分叉点数目,记录其特征信息结构供以后比对[5]。 和分叉点数目,记录其特征信息结构供以后比对 。
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
在考虑局部特征的情况下,一般认为, 在考虑局部特征的情况下,一般认为, 只要比对13个特点重合 个特点重合, 只要比对 个特点重合,就可以确认为是同 一个指纹。理论上讲, 一个指纹。理论上讲,任何两枚纹都是不一样 一般将拒识率控制在千分之一以内, 的。一般将拒识率控制在千分之一以内,将识 率控制在百万分之一以内即可。 率控制在百万分之一以内即可。 指纹识别其实是比较复杂的,实际上指纹 指纹识别其实是比较复杂的 实际上指纹 识别技术并不直接存储指纹图像, 识别技术并不直接存储指纹图像,指纹识别最 终都归结为在指纹图像上提取指纹特征并比对 指纹的特征。其基本的识别原理如图1所示 所示。 指纹的特征。其基本的识别原理如图 所示。
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
5.2.3 指纹比对算法
针对指纹匹配问题, 针对指纹匹配问题 利用指纹图的结构信息进行 初匹配,然后在此基础上采用遗传算法与补偿算法来 初匹配 然后在此基础上采用遗传算法与补偿算法来 匹配指纹图[6]。该算法不仅可以识别指纹图旋转、 匹配指纹图 。该算法不仅可以识别指纹图旋转、 平移参数,而且有较强的抵抗噪声和变形的能力。 平移参数 , 而且有较强的抵抗噪声和变形的能力 。 该算法也不依赖指纹图的中心区域,可识别残缺指纹 可识别残缺指纹。 该算法也不依赖指纹图的中心区域 可识别残缺指纹。 达到了比对的精确性。 达到了比对的精确性。
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
5.1 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已经融入国民经济的各个方面,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 信息技术已经融入国民经济的各个方面 , 在金融机 银行的计算机网络系统中更是飞速发展。但因为技术或人为的缺陷, 构、银行的计算机网络系统中更是飞速发展。但因为技术或人为的缺陷,银行 安全管理和防范措施上往往存在不少漏洞,不时有相关的犯罪事件发生, 安全管理和防范措施上往往存在不少漏洞,不时有相关的犯罪事件发生,其中 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作案更是引起金融界的高度重视。 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作案更是引起金融界的高度重视。各金融单位采取了许多 措施,如进行网络加密,在中心机房安装防火墙,内部完善规章制度等。但是, 措施,如进行网络加密,在中心机房安装防火墙,内部完善规章制度等。但是, 仍存在着不安全的因素: 仍存在着不安全的因素: 首先,由于联机密码是由一串六位数字组成, 首先,由于联机密码是由一串六位数字组成,客户在使用有诸多的不便以及不 安全因素; 安全因素; 其次,由于频繁更换密码,客户容易记错或忘记自己的联机密码; 其次,由于频繁更换密码,客户容易记错或忘记自己的联机密码; 另外,只要作案人留意别人密码的输入操作,很容易掌握别人的联机密码。 另外,只要作案人留意别人密码的输入操作,很容易掌握别人的联机密码。 同时,银行操作员在业务处理中也存在着以下缺陷: 同时,银行操作员在业务处理中也存在着以下缺陷:(1) 联机密码不能锁定操 作者的身份; 很难发现非法操作。因此, 作者的身份;(2) 很难发现非法操作。因此,寻求更为安全网络安全系统已成 为急需解决的问题。 为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