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传动与可编程控制器》实习报告书
可编程控制器PLC实习报告

可编程控制器PLC实习报告一、实习背景在工程技术领域,可编程控制器(PLC)是一种广泛应用于自动化控制系统中的设备。
我所在的公司在生产中使用了大量的PLC,并且为了更好地使用和管理这些设备,决定为实习生组织了一次关于PLC的实习活动。
此次实习活动旨在让实习生了解PLC的基本原理和运行机制,并在实际操作中应用所学知识。
二、实习内容1.理论学习首先,我们进行了PLC的基本原理和构成部分的理论学习。
PLC由CPU、I/O模块、电源和编程设备组成。
我们学习了PLC的输入输出方式、连线方式以及编程语言等。
通过理论学习,我们对PLC的工作流程和作用有了初步的了解。
2.实际操作在理论学习之后,我们进行了PLC的实际操作。
首先,我们学习了PLC的基本操作界面和编程软件的使用方法。
然后,我们使用编程软件对PLC进行了基本的配置和初始化设置。
接下来,我们通过简单的实例,学习了PLC的常用指令和控制逻辑的编程方法。
3.故障排查和维修在实习过程中,我们还学习了PLC的故障排查和维修方法。
通过分析PLC的错误代码和显示界面,我们可以快速定位故障原因,然后采取相应的维修措施。
此外,我们还学习了PLC的备份和恢复操作,以防止数据丢失。
三、实习收获1.理论知识通过此次实习,我对PLC的工作原理和构成部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了解到PLC是一种可编程的自动控制系统,具有高可靠性、灵活性和可扩展性的特点。
我还学到了PLC的常见故障和维修方法,为以后的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2.实际操作技能通过实际操作,我掌握了PLC的编程方法和调试技巧。
我学会了使用编程软件进行PLC的配置和初始化设置,在实践中熟悉了PLC的常用指令和控制逻辑的编写。
这些实际操作技能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3.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在实习过程中,我与同学们一起合作完成了一系列的实验。
在团队合作中,我们互相交流和帮助,共同解决了遇到的问题。
这锻炼了我们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也增强了彼此之间的友谊和信任。
电气控制与可编程控制器实训报告(可编辑)[38页].doc
![电气控制与可编程控制器实训报告(可编辑)[38页].doc](https://img.taocdn.com/s3/m/981ab9de51e79b89680226b6.png)
电气控制与可编程控制器实训报告2013-7>2014学年第一学期电气控制与可编程控制器实训报告项目组: 21219班梁伟组专业: 数控技术专业学院: 软件职业技术学院指导教师: 柳红亮费树明高智实训时间: 2013年12月30日-2014年1月10日软件职业技术学院CCUTSOFT目录一、团队构成及分工 4二、项目进度计划 5三、实训内容 6一、继电器(relay)的工作原理和特性10二、继电器主要产品技术参数10三、继电器测试11四、继电器的电符号和触点形式 11五、继电器的选用 12七、继电器的作用 16八、继电器的选择 17九、接触器功能说明23十、接触器分类23十一、接触器与继电器的区别24十二、接触器的触头接触不牢靠的原因及处理方法24十三、行程开关LX19-111 25十四、接线端子TD-1520 28十五、指示灯AD16-22DS/220V 30十六、按钮 32四、项目功能设计 33功能设计一交通信号灯控制系统的设计33设计目的33设计设备33设计必备知识33设计步骤33功能设计二通风机运行状态的监视38设计目的38设计设备38设计必备知识38设计步骤38功能设计四异步电机的工作原理及电路设计、运行状态控制43设计目的43设计设备43设计必备知识43设计内容44设计步骤44功能设计五电机的行程控制和时间控制、电机的自锁和互锁的控制46设计目的46设计设备46设计必备知识46设计内容47设计步骤47功能设计六按钮自锁和互锁的正反转控制48设计目的48设计设备48设计必备知识48设计内容48设计步骤50功能设计七PLC的功能51设计目的51设计设备51设计必备知识51设计内容52设计步骤52功能设计八 CP1E控制器的数据通信、CX-ONE编程软件使用 54 设计目的54设计设备54设计必备知识54设计内容55设计步骤55五、项目实施图表 601.绘制电器原理图时应遵循的原则602.电控柜内部布局图: 603.项目中的梯形图 62六、参考文献: 65附表66一、团队构成及分工团队: 21219班梁伟组职能成员任务分工成绩组长梁伟组长组员孟玲松秘书姜天旭接线员李磊材料管理员陈柏睿线路制作人员任行设计指导教师签字: 2014 年 1 月 10 日二、项目进度计划序号任务名称开始时间完成时间持续时间1 实训动员、讲解实训内容、要求及安全注意事项,并进行实训分组12月30日12月30日1天2 对基本低压电器件的认识、掌握原理及使用方法、实现简单元器件连接的电路设计 12月31日12月31日1天3 实现综合电路图的设计、按要求组装电控柜、实现综合器件连接 1月2日1月2日1天4 PLC的基本硬件组成及工作方式,了解PLC的外部接线(输入、输出) 1月3日1月3日1天5 实现与CP1E控制器的数据通信设置、及对CX-ONE编程软件使用、程序的上传、下载 1月4日1月4日1天6 PLC典型的功能1月7日1月7日1天7 PLC控制系统的设计法之逻辑法---通风机的运行状态监测1月8日1月8日1天8 PLC 控制系统的设计法之经验设计法---送料小车的自动控制系统1月9日1月9日1天9 实训总结,完成实训报告,组内、组外互评,答辩 1月10日1月10日1天三、实训内容一、实训内容本次实训主要包括《机床电器控制》课程部分实验、电气控制柜的设计、安装与调试、过程控制以及PLC控制系统的设计、软件编程等四部分内容。
可编程控制器实习报告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可编程控制器实习报告可编程控制器实习报告一、实习背景本次实习是在某工业自动化企业进行的可编程控制器相关的工作实习。
可编程控制器(PLC)是一种专门用于工业自动化控制的专业设备,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的自动化系统中。
本次实习旨在通过参与PLC项目的开发与调试,实践和提升相关技能。
二、实习内容1. 学习PLC基本知识在实习开始前,我系统地学习了PLC的基本工作原理、组成结构和常用编程语言等知识。
通过理论学习,我对PLC的功能和应用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为实际操作打下了基础。
2. 参与PLC项目开发在实习过程中,我和其他同事一起参与了PLC项目的开发工作。
我们首先根据客户需求确定了项目的要求和设计方案,然后进行了PLC程序的编写和调试。
通过编写Ladder Diagram(梯形图)等控制逻辑,我们实现了项目的基本功能,如电机控制、传感器信号处理等。
3. 现场调试与维护完成PLC程序编写后,我们进行了现场调试与维护工作。
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我根据设备反馈的信息进行故障排除和调整。
针对不同情况的问题,我学会了使用PLC软件进行在线修改和调试程序,不断优化和改进控制系统。
4. 项目总结与展示第1页/共2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在项目完成后,我与团队成员一同进行了总结与展示。
我们对整个项目的过程、成果和教训进行了梳理和总结,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
同时,我们还向其他团队成员分享了我们的经验和心得,并接受了他们的评价和建议。
三、实习收获通过这次PLC实习,我收获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技能。
首先,我具备了扎实的PLC基础知识和编程能力,能够独立完成一定复杂度的项目开发和调试工作。
其次,我学会了在实际工作中灵活运用PLC软件进行在线修改和调试,提高了对自动化系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此外,我还通过与团队成员的交流和合作,锻炼了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提高了自己的综合素质。
四、实习总结通过这次PLC实习,我不仅全面了解了PLC的原理和应用,还通过实际操作提升了自己的技能。
可编程控制技术实习报告

可编程控制技术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与意义作为一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学生,掌握可编程控制技术(PLC)是我必备的专业技能。
通过此次实习,我旨在了解和掌握PLC的基本原理、编程方法及其在工业自动化中的应用。
实习过程中,我深入了解了PLC的工作原理,熟练掌握了编程软件的使用,并学会了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程中。
此次实习对我今后从事电气工程领域的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二、实习内容与过程1. PLC基本原理学习在实习初期,我首先学习了PLC的基本原理,包括PLC的结构、工作原理、编程语言等。
通过理论课程的学习,我对PLC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后续的实际操作奠定了基础。
2. 编程软件操作实习过程中,我学会了使用编程软件(如三菱GX Works2、西门子Step7等),掌握了编程软件的基本操作,如新建工程、编写程序、下载程序至PLC等。
此外,我还学会了如何通过编程软件对PLC进行仿真测试,以验证程序的正确性。
3. 实际操作与调试在掌握基本原理和编程方法后,我参与了实际操作。
在实验室里,我使用了三菱PLC和西门子PLC进行了多次实验,包括逻辑控制、定时控制、计数控制等。
在实验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接线、编程、调试和运行PLC程序。
通过反复实践,我对PLC的控制效果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
4. 工程应用案例分析实习期间,我还学习了多个PLC在工程应用中的案例。
这些案例涵盖了工业生产、交通运输、楼宇自动化等多个领域。
通过对案例的分析,我了解了PLC在不同行业中的应用特点和优势,为今后的工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三、实习收获与反思1. 实习收获通过此次实习,我掌握了PLC的基本原理、编程方法及其在工业自动化中的应用。
我学会了使用编程软件进行程序编写和调试,提高了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
同时,我了解了PLC在工程应用中的多样性,为今后的工作打下了基础。
2. 实习反思在实习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在理论知识方面还有不足,需要进一步加强学习。
电传动控制实习报告

电气传动控制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和意义电气传动控制实习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一门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通过实习,可以使学生了解电气传动控制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工程实践能力。
电气传动控制在现代工业生产中应用广泛,对于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实习内容和过程本次实习主要进行了电气传动控制系统的实验操作和分析。
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习了电气传动控制的基本原理,了解了直流电动机、交流电动机等电气传动设备的特性和工作原理。
同时,我们通过实际操作,掌握了电气传动控制系统的安装、调试和维护方法。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了多个电气传动控制实验。
例如,我们通过调节控制器参数,实现了直流电动机的速度控制;通过改变输入电压和频率,实现了交流电动机的转速控制。
此外,我们还进行了电气传动控制系统的故障分析和排除,提高了我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实习成果和收获通过本次实习,我对电气传动控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一定的实际操作技能。
我明白了电气传动控制在现代工业生产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它对于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的关键作用。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小组成员相互协作、共同进步,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
我们通过实际操作,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培养了工程实践能力。
同时,我们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提高了自己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实习总结电气传动控制实习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它要求我们既要掌握理论知识,又要具备实际操作能力。
通过本次实习,我对电气传动控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收获颇丰。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相结合,为我国的电气传动控制技术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可编程控制器综合实习报告

可编程控制器综合实习报告一、实习背景及目的随着现代工业自动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可编程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PLC)已经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掌握PLC的基本原理及应用,提高自己在自动化控制系统方面的实际操作能力,我参加了为期两周的可编程控制器综合实习。
本次实习的主要目的是:1. 熟悉PLC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和编程方法;2. 掌握PLC在工业控制中的应用和调试技巧;3. 培养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习内容与过程1. PLC基本原理及编程在实习的第一周,我们主要学习了PLC的基本原理、硬件组成和编程软件的使用。
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我们了解了PLC的工作过程、指令系统以及编程方法。
此外,我们还学习了PLC的逻辑控制、定时、计数、数据传送等功能模块,并掌握了利用编程软件进行程序设计和调试的方法。
2. 典型控制电路设计在实习的第二周,我们以实际应用为导向,学习了典型控制电路的设计。
通过对三相电动机控制、交通信号灯控制、水泵控制等实例的分析,我们了解了PLC在工业控制中的应用,并掌握了相应的程序设计方法。
在设计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运用PLC实现对现场设备的自动控制,以及如何解决实际问题。
3. PLC系统调试与维护实习过程中,我们还学习了PLC系统的调试与维护方法。
通过实际操作,我们掌握了如何对PLC进行硬件检查、软件调试以及故障排除。
此外,我们还了解了PLC系统的可靠性设计和提高措施,为今后从事相关工作打下了基础。
三、实习收获与体会通过本次实习,我对PLC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收获如下:1. 掌握了PLC的基本原理、硬件组成和编程方法,为今后在自动化领域的发展奠定了基础;2. 学会了典型控制电路的设计,提高了自己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能力;3. 培养了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的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
可编程控制器实习报告

第一部分绪论1.可编程控制器的定义。
可编程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简称为PLC,诞生于1969年,用于代替继电器接触控制系统,解决继电器接触控制系统结构复杂、故障率高的难题。
其在继电-接触器控制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工业自动控制设备。
它以微处理器为核心、集自动化技术、通信技术为一体。
目前被广泛应用于自动化控制的各个领域。
可编程控制器采用可编程的存储器,用于存储执行逻辑运算、顺序控制、定时、计数和算术运算等特定功能的用户指令,并通过数字式或模拟式的输入与输出,控制各种类型的机械或生产过程。
2.可编程控制器的发展和用途为适应生产工艺和流程的经常变化的控制需要,在20世纪60年代,人们曾试图用小型计算机取代继电器、接触器来实现工业控制,但初期的计算机控制系统不仅成本高、抗干扰能力差,而且编程技术复杂,不易掌握,因而没能得到推广和应用。
现代工业需要一种能继承传统的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系统和先进的计算机控制系统各自的优点,用于开关量控制的自控装置,由此,在半导体集成电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的基础上,可编程控制器应运而生了。
可编程控制器诞生于60年代末。
1969年,美国数据设备公司(DEC)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可编程控制器,你、并成功应用在GM公司的生产线上。
然后日本、西德等相继引入,使其迅速发展起来。
但这一时期它主要用于顺序控制,虽然也采用了计算机的设计思想,但当时只能进行逻辑运算,故可称为可编程逻辑控制器。
70年代后期,随着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使PLC从开关量的逻辑控制扩展到数字控制及生产过程控制领域,真正成为一种电子计算机工业控制装置,故成为可编程控制器,简称PC。
为了区分个人计算机(PC)依旧采用PLC作为可编程控制器的缩写。
PLC与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系统相比较,不仅用软件编程取代了硬连线逻辑,在改变机械动作时只需改变程序无需重新配线,而且大大简化了电气控制系统的接线,减少了安装尺寸,充分体现了设计、施工周期短,通用性强,可考性高,成本低等优点。
电气控制及可编程序控制器技术实验报告

电气控制及可编程序控制器技术实验报告实验报告:电气控制及可编程序控制器技术一、实验目的1.了解电气控制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方式;2.了解可编程序控制器(PLC)的基本概念和应用,学会使用和编写简单的PLC程序;3.掌握使用PLC进行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调试和运行。
二、实验原理1.电气控制的基本原理电气控制是利用电流、电压等电气信号来控制元件、装置、设备运行的一种控制方式。
电气控制系统主要包括信号采集、信号处理、逻辑运算、输出驱动等部分。
2.可编程序控制器(PLC)的基本概念和应用PLC是一种专门用于工业自动化控制的计算机控制系统。
它以程序控制为基础,在工业过程中扮演一个重要的角色。
PLC具有可编程、灵活、可靠、高效等特点,广泛应用于自动化生产线、工业设备等领域。
三、实验设备与材料1.PLC控制系统:包括PLC主机、输入模块、输出模块;2.开关按钮、指示灯、继电器等元器件;3.脉冲发生器、电机等。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1.基础电气控制实验(1)连接电源和所需的元器件,确保电路正常工作;(2)设计一个简单的电气控制电路,如利用按钮控制指示灯的亮灭;(3)调试电路并进行实验验证。
2.可编程序控制器(PLC)实验(1)连接PLC主机、输入模块和输出模块;(2)编写控制程序,指定输入、输出及逻辑判断条件;(3)调试程序并进行实验验证。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基础电气控制实验通过设置合理的电路连接和元器件参数,成功实现了利用按钮控制指示灯亮灭的功能。
通过实验可以清楚地观察到电气控制的工作原理和方式。
2.可编程序控制器(PLC)实验通过编写PLC程序,成功实现了控制模拟设备(如脉冲发生器、电机等)的运行。
通过实验可以感受到PLC的灵活性和可编程性,在工业控制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了解了电气控制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方式,初步掌握了可编程序控制器(PLC)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在实验过程中,我对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调试和运行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航天职业技术学院《电气传动与可编程控制器》实习报告书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准考证号:姓名:张多指导老师:赵威填表日期:年月日四川航天职业技术学院制《电气传动与可编程控制器》实习报告书时间:年月日至月日学时:实习内容:1.PLC控制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2.PLC控制系统设计的一般步骤实习计划:1.绘制系统的功能图,设计梯形图程序2.根据梯形图程序写出指令表程序,对程序进行模拟调试,直到满足控制要求为止目标:1.巩固FX系列基本指令、步进指令2.能正确选用PLC型号要求:1.了解PLC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特点、用途2.掌握PLC的指令系统和编程方法及应用实例教师评语:成绩考核:教师签名:时间:年月日备注:PLC控制系统的设计步骤与传统的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系统相比,PLC控制系统具有更好的稳定性,控制柔性,维修方便性,随着PLC的普及和推广,其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
特别是在许多新建项目和设备的技术改造中,常常采用PLC作为控制装置。
一、PLC控制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任何一种电气控制系统都是为了实现生产设备或生产过程的控制要求和工艺需要,从而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因此,在设计PLC应用系统时,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充分发挥PLC功能,最大限度地满足被控对象的控制要求。
2.在满足控制要求的前提下,力求使控制系统简单、经济、使用及维修方便。
3.保证控制系统安全可靠。
4.应考虑生产的发展和工艺的改进,在选择PLC的型号、I/O点数和存储器容量等内容时,应留有适当的余量,以利于系统的调整和扩充。
二、PLC控制系统设计的一般步骤设计PLC应用系统时,首先是进行PLC应用系统的功能设计,即根据被控对象的功能和工艺要求,明确系统必须要做的工作和因此必备的条件。
然后是进行PLC应用系统的功能分析,即通过分析系统功能,提出PLC控制系统的结构形式,控制信号的种类、数量,系统的规模、布局。
最后根据系统分析的结果,具体的确定PLC的机型和系统的具体配置。
PLC控制系统设计可以按以下步骤进行。
1.熟悉被控对象,制定控制方案分析被控对象的工艺过程及工作特点,了解被控对象机、电、液之间的配合,确定被控对象对PLC控制系统的控制要求。
2.确定I/O设备根据系统的控制要求,确定用户所需的输入(如按钮、行程开关、选择开关等)和输出设备(如接触器、电磁阀、信号指示灯等)由此确定PLC的I/O点数。
3.选择PLC选择时主要包括PLC机型、容量、I/O模块、电源的选择。
4.分配PLC的I/O地址根据生产设备现场需要,确定控制按钮,选择开关、接触器、电磁阀、信号指示灯等各种输入输出设备的型号、规格、数量;根据所选的PLC的型号列出输入/输出设备与PLC输入输出端子的对照表,以便绘制PLC外部I/O接线图和编制程序。
5.设计软件及硬件进行PLC程序设计,进行控制柜(台)等硬件的设计及现场施工。
由于程序与硬件设计可同时进行,因此,PLC控制系统的设计周期可大大缩短,而对于继电器系统必须先设计出全部的电气控制线路后才能进行施工设计。
6.联机调试联机调试是指将模拟调试通过的程序进行在线统调。
开始时,先不带上输出设备(接触器线圈、信号指示灯等负载)进行调试。
利用编程器的监控功能,采分段调试的方法进行。
各部分都调试正常后,再带上实际负载运行。
如不符合要求,则对硬件和程序作调整。
通常只需修改部分程序即可,全部调试完毕后,交付试运行。
经过一段时间运行,如果工作正常、程序不需要修改则应将程序固化到EPROM中,以防程序丢失。
7.整理技术文件包括设计说明书、电气安装图、电气元件明细表及使用说明书等。
三、PLC程序设计的一般步骤如下:1.对于较复杂系统,需要绘制系统的功能图;对于简单的控制系统也可省去这一步。
2.设计梯形图程序。
3.根据梯形图编写指令表程序。
4.对程序进行模拟调试及修改,直到满足控制要求为止。
调试过程中,可采用分段调试的方法,并利用编程器的监控功能。
四、硬件设计及现场施工的步骤如下:1.设计控制柜及操作面板电器布置图及安装接线图。
2.控制系统各部分的电气互连图。
3.根据图样进行现场接线,并检查。
五、PLC的选择随着PLC技术的发展,PLC产品的种类也越来越多,而且功能也日趋完善。
近年来,从德国、日本、美国等引进的PLC产品和国内厂家组装自行开发的产品,已有几十个、上百种型号。
PLC的品种繁多,其结构形式/性能、容量、指令系统、编程方式、价格等各有不同,适用的场合也各有侧重。
因此,合理选择PLC,对于提高PLC控制系统技术经济指标有着重要意义。
(一)PLC的机型选择机型选择的基本原则是在满足功能要求及保证可靠、维护方便的前提下,力争最佳的性能价格比。
1.合理的结构型式整体式PLC的每一个I/O点的平均价格比模块式的便宜,且体积相对较小,所以一般用于系统工艺过程较为固定的小型控制系统中;而模块式PLC的功能扩展灵活方便,I/O点数量、输入点数与输出点数的比例、I/O模块的种类等方面,选择余地较大。
维修时只要更换模块,判断故障的范围也很方便。
因此,模块式PLC一般适用于较复杂系统和环境差(维修量大)的场合。
2.安装方式的选择根据PLC的安装方式,系统分为集中式、远程I/O式和多台PLC联网的分布式。
集中式不需要设置驱动远程I/O硬件,系统反应快、成本低。
大型系统经常采用远程I/O式,因为它们的装置分布范围很广,远程I/O可以分散安装在I/O装置附近,I/O连线比集中式的短,但需要增设驱动器和远程I/O 电源。
多台联网的分布式适用于多台设备分别独立控制,又要相互联系的场合,可以选用小型PLC,但必须要附加通信模块。
3.相当的功能要求一般小型(低档)PLC具有逻辑运算、定时、计数等功能,对于只需要开关量控制的设备都可满足。
对于以开关量控制为主,带少量模拟量控制的系统,可选用能带A/D和D/A单元。
具有加减算术运算。
数据传送功能的增强型低档PLC。
对于控制较复杂,要求实现PID运算、闭环控制、通信联网等功能,可视控制规模大小及复杂程度,选用中档或高档PLC。
但是中、高档PLC价格较贵,一般大型机主要用于大规模过程控制和集散控制系统等场合。
4.响应速度的要求PLC的扫描工作方式引起的延迟可达2-3个扫描周期。
对于大多数应用场合来说,PLC的响应速度都可以满足要求,不是主要问题。
然而对于某些个别场合,则要求考虑PLC的响应速度。
为了减少PLC的I/O响应的延迟时间,可以选用扫描速度高的PLC,或选用具有高速I/O处理功能指令的PLC,或选用具有快速响应模块和中断输入模块的PLC等。
5.系统可靠性的要求对于一般系统PLC的可靠性均能满足。
对可靠性要求很高的系统,应考虑是否采用冗余控制系统或热备用系统。
6.机型统一一个企业,应尽量做到PLC的机型统一。
主要考虑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l)同一机型的PLC,其编程方法相同,有利于技术力量的培训和技术水平的提高。
(2)同一机型的PLC,其模块可互为备用,便于备品备件的采购和管理。
(3)同一机型的PLC,其外围设备通用,资源可共享,易于联网通信,配上位计算机后易于形成一个多级分布式控制系统。
(二)PLC的容量选择PLC的容量包括I/O点数和用户存储容量两个方面。
1.I/O点数PLC的I/O点的价格还比较高,因此应该合理选用PLC的I/O点的数量,在满足控制要求的前提下力争使用I/O点最少,但必须留有一定的备用量。
通常I/O点数是根据被控对象的输入、输出信号的实际需要,再加上10%-15%的备用量来确定。
2.用户存储容量用户存储容量是指PLC用于存储用户程序的存储器容量。
需要的用户存储容量的大小由用户程序的长短决定。
一般可按下式估算,再按实际需要留适当的余量(20%-30%)来选择。
存储容量=开关量I/O点总数X10十模拟量通道数X100绝大部分PLC均能满足上式要求。
应当要注意的是:当控制系统较复杂。
数据处理量较大时,可能会出现存储容量不够的问题,这时应特殊对待。
六、I/O模块的选择一般I/O模块的价格占PLC价格的一半以上。
不同的I/O模块,其电路及功能也不同,直接影响PLC的应用范围和价格。
下面仅介绍有关开关量I/O 模块的选择。
(一)开关量输入模块的选择PLC的输入模块是用来检测接收现场输入设备的信号,并将输入的信号转换为PLC内部接受的低电压信号。
1.输入信号的类型及电压等级的选择常用的开关量输入模块的信号类型有三种:直流输入、交流输入和交流/直流输入。
选择时一般根据现场输入信号及周围环境来决定。
交流输入模块接触可靠,适合于有油雾、粉尘的恶劣环境下使用;直流输入模块的延迟时间较短,还可以直接与接近开关、光电开关等电子输入设备连接。
PLC的开关量输入模块按输入信号的电压大小分类有:直流5V、24V、48V、60V等;交流110V、220V等。
选择时应根据现场输入设备与输入模块之间的距离来决定。
一般5V、12V、24V用于传输距离较近场合。
如:5V的输入模块最远不得超过10m距离,较远的应选用电压等级较高的模块。
2.输入接线方式选择接输入电路接线方式的不同,开关量输入模块可分为汇点式输入和分组式输入两种。
汇点式输入模块的输入点只共用一个COM端;而分组式输入模块是将分成若干组,一组共用一个COM,每组之间是分隔的。
分组式输入模块的每点价格教高,如果输入信号之间不需要分开,应选择汇点式。
3.同时接通的输入点的数量对于选用高密度的输入模块(32点、48点),应考虑该模块同时接通的输入点的数量一般不超过点数的60%。
(二)开关量输出模块的选择输出模块是将PLC内部低电压信号转换为外部输出设备所需的驱动信号。
选择时主要应该考虑负载电压的种类和大小、系统对延迟时间的要求、负载的状态变化是否频繁等。
1.输出方式的选择开关量输出模块有三种输出方式:继电器输出、晶闸管输出和晶体管输出。
继电器输出的价格便宜,既可以用于驱动交流负载,又可用于直流负载,而且适用的电压大小范围较宽、导通压降小,同时承受瞬时过电压和过电流的能力较强。
但它属于有触点元件,其动作速度较慢、寿命短,可靠性较差,因此,只能适用于不频繁通断的场合。
当用于驱动感性负载时,其触点动作频率不超过1Hz。
对于频繁通断的负载,应该选用双向晶闸管输出或晶体管输出,它们属于无触点元件。
但双向晶闸管输出只能用于交流负载,而晶体管输出只能用于直流负载。
2.输出接线方式的选择按PLC的输出接线方式的不同,一般有分组式输出和分隔式输出两种。
分组式输出是几个输出点为一组,共用一个公共端,各组之间是分隔的,可分别使用不同的电源。
而分隔式输出的每一个输出点有一个公共端,各输出点之间相互隔离,每个输出点可使用不同的电源。
主要应根据系统负载的电源种类的多少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