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版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深圳专用)完美版第五章 修辞

合集下载

最新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修辞方法课件精品文档

最新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修辞方法课件精品文档
加强语气。
二、理解分析修辞效果(表达作用) 的基本思路
(1)用何修辞手法 (2)该修辞手法一般作用 (3)结合具体语言环境怎样发挥
“老人一丝不苟的白发下,面容安详儒雅,瞳孔却是灰 蒙蒙的,暗淡无光,仿佛被废弃的矿坑。”
作用:运用_比__喻_的修辞方法,把(本体) 比作 (喻 体) ,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本体)(怎样的特征或什 么内容),表达了对(本体)(怎样)的感情。
课后训练
2、缩小夸张 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
前,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 一半。
3、超前夸张 农民们都说:“看见这样鲜绿的
苗,就嗅出白面包子的香味来了。
作用:突出事物的特征,表达 的情感更强烈,烘托气氛。
修辞欣赏 中考链接 技能巩固 中考演练 修辞运用 课后训练
四、排比
每当她带着清香
桃树、杏树、梨树, 你不让我,我不让你, 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朱自清《春》)
<1>拟人:把 事物当作人, 花喜鹊格格地笑起来。
写出和人一样
的感情和动作。
天上的星星快活地眨 着眼睛。
<2>拟物:把 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 人当作物来写, 侄儿宏儿。 使人具有物的 动作或情态。 他骄傲自满,尾巴都
翘上天了。
把内容相 的气息在我身后停下
关,结构相同, 时,每当她弯下腰接
语气一致的 三个(或三个 以上)句子或 短语接连起
近我低低说话时,每 当她带着微微的笑容 慢慢离去时,我都感 到从未有过的紧张、 激动、惭愧和快乐。
来用。
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 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 短语或句子组合而成。常用强调 的同一词语重复出现在各个短语 或句子的同一位置上。其作用在 于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 情。

中考语文复习专修辞手法辨识课件

中考语文复习专修辞手法辨识课件

例: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 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排比)
我们还在这样的世上活着;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离 三月十八日也已有两星期,忘却的救主快要降临了罢,我正有写一点东 西的必要了。(反复)
3.反问与设问的区分 ①反问明确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内容,可以不答;而设问一般是自问
对 相等、意思相近或相反的短语或句子 声震天地!
偶 成对排列,给人以音节匀称、音律和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谐的美感 反 重复使用某个词语、句子或某种结 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 复 构,以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情感 鼓!
设 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 问 题,然后自己回答,即自问自答 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7.打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几乎每一页都有茶香萦绕。一叶嘉木 承载着五千年的岁月,蕴藏了五千年的文化基因。它用自己独特的方式, 记录着中国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是当之无愧的中华文化名片。 文段运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 8.壁山的野樱花,独特在一个“野”字,就是活脱脱一群撒泼的毛孩子, 任性且倔强。历千年风雨,漫百年沧桑,扎根在旷野深山,以顽强的生 命力,与大自然抗争,恣意繁殖。 文段运用了比喻和对偶的修辞手法。
必这样做。
(3)“比喻”通常是把某一事物比作另一事物,识别的重点应当体 现在“比”上,即把甲事物比作乙事物,所抓住的重点是两事物间的相 似点。而“拟人”是把某事物当作人来写,使其富有人的行为、表情、 动作、思维等特征,重点是抓住事物间的相关点。
(4)比喻是“物”(名词)之间的比较,拟人一般情况下则是把动词、 形容词的特性赋予名词。
2.排比和反复的区分 (1)从语言单位的数量看:排比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短语或句子构

专题05 修辞、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中考语文必背手册(部编版)

专题05 修辞、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中考语文必背手册(部编版)

专题05 修辞、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一)比喻1.明喻:用“像、如、仿佛”等比喻词。

2.暗喻:是用“是、成为、等于”等比喻词。

3.借喻:直接用喻体代替本体,本体和比喻词都不出现。

4.博喻:把一个本体比作几个喻体。

【作用】生动形象地描写事物的特征,使人容易理解、并引起想象,还可以使深刻的抽象的道理浅显、具体地表达出来。

(二)拟人:把物当作人来描写,赋予物以人的感情、动作、状态和语言等的修辞手法【作用】拟人使事物人格化、具体化了。

加强语言的形象性、生动性和感染力。

(三)拟物:把人当作物来写,使人具有物的动作或情态等的修辞手法【作用】拟物则常常表现出作者对被描写对象的憎恨和蔑视。

(四)夸张:根据表达需要,对客观事物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作用】突出特征或作者的想象,加强表达效果。

(五)引用:直接引用原文要加引号,概述大意的不能加引号。

【作用】加强真实性,丰富文章内容、帮助说明伦理、增强表现力。

(六)排比:排比必须是内容相关的,结构相同或相近、语气一贯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短语、句子连起来用。

【作用】加强语势,使思想内容层层深入,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

(七)设问:舌吻一般是采用自问自答形式来引起读者的注意,启发思考,加深理解。

【作用】引起读者注意、启发思考、加强理解。

在结构上起过渡作用。

(八)反问:为了加强语气,用问而不答的疑问句的形式来表示确定的意思。

【作用】比直接说出答案更鲜明有利,更富启发,语气更确定,感情更强烈。

(九)对偶(对仗):把数字相等、结构相同(或相近)内容相近、相反或相关的两个短语或句子对称排列在一起。

【作用】使两方面的意思互相补充和映衬,形成鲜明的对照,加强语言的感人效果。

(十)反语:使用语本意相反的话语来表达本意。

多数是讽刺嘲弄的。

【作用】可以取得幽默、讽刺的效果,增强战斗性。

(十一)反复:为了突出某个意思,强调。

【作用】强调突出的思想。

(十二)对比:把两种相反或相对的事物,或把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的方面放在一起加以比较、对照。

中考语文复习资料 中考语文基础知识复习 第五章 修辞 复习

中考语文复习资料   中考语文基础知识复习  第五章   修辞 复习

第五章修辞修辞是使语言生动形象、准确具体地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方法。

人们在长期的语言使用中,积累了使语言生动形象、具体准确的各种调整语言的方法,也就是常说的修辞方法。

初中生应掌握的修辞方法有如下:一、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是把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的地方,用一种事物来比另一种事物的一种修辞方法。

比喻一般由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

构成比喻的必要条件,甲乙必须是不同本质的事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不能单看有没有比喻词,下列集中情况虽有比喻词但不是比喻(1)同类相比:他的性格像爸爸。

(2)表示猜度:这支笔像我的。

(3)表示想象:老师一番话,使我好象回到了童年。

比喻的类型:明喻、暗喻、借渝1、明喻,本体和喻体同时出现,常用比喻词:像、好象、似、如、仿佛、好比、好似、恰似。

2、暗喻,本体和喻体同时出现,常用比喻词:是、成、成为、成了、变成。

3、借喻,只出现喻体,不出现本体,没有比喻词例:(1)露水像珍珠粘在草上。

桃花红似火。

(明喻)(2)党是阳光我是花。

他的头发乱成了鸡窝。

(暗喻)(3)然而圆规很不平,显出鄙夷的神色。

(借喻)比喻和比喻义的区分;比喻义是由比喻修辞用法的固定形式,是通过打比方产生的新意思,跟比喻修辞方法不同,比喻修辞方法是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使用,离开特定的语言环境就不存在了。

例:(1)鲁迅在国民党统治时期,用文章唤醒民众追求光明。

“光明”是比喻义,比喻“自由”“平安”“幸福”“进步”,它是个固定的新意。

(2)月亮弯弯像镰刀。

(这是比喻的修辞手法。

)这是指上弦月或下弦月时月亮的形状,离开了这个语言环境,“镰刀”的比喻就不存在了。

比喻的作用: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使人物形象鲜明,使景物形象化,使语言简练、明快、生动,能是标题醒目动人。

二、比拟比拟是把甲事物模拟成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法。

包括把物当人写(叫拟人),把人当物写(叫拟物),把此物当彼物来写(叫拟物)。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修辞方法课件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修辞方法课件

常见的修辞方法
比喻
用一个事物来说明另一个事物, 比如“她的眼睛像夜空中的明星 一样闪耀。
拟人
赋予无生命的事物以人的属性, 比如“海浪在大喊大叫,争先恐 后地冲上岸边”。
比拟
通过比较来突显两个事物之间的 共同点或不同点,比如“她的微 笑像春天般温暖”。
修辞方法的运用技巧
合理运用
修辞方法不是万能的,选用时 必须考虑语言环境和读者接受 能力。
展现个人风格
修辞方法也代表着作者风格的体现,能够让作品更具个性和魅力。
如何巧妙运用修辞方法提升写作水平
多读多写,多背好词好句,将语言灵活娴熟地应用到自己的作文中,运用好修辞方法,能让你的文章更加出彩。
修辞方法在中考作文中的应用
1
找准主题
首先需要明确文章主题是什么,并确定
多种手法混合运用
பைடு நூலகம்
2
是否需要采用修辞方法。
多样性运用
运用多种不同的修辞方法可以 让文章更加丰富,凸显主题。
精准运用
选用修辞方法时一定要与文章 主题紧密结合,达到画龙点睛、 点睛之笔的作用。
修辞方法在语文中的重要性
丰富文章表达
修辞方法的运用可以让文章更加生动形象,增强表现力。
打破语言沟通障碍
修辞方法独特的语言技巧和表达方式可以拉近读者与作者之间的距离。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修辞方 法课件
修辞方法是语文中常用的一种表达方式。通过本课件,你将学习到多种常见 的修辞方法和如何巧妙运用它们来提升你的写作水平。
什么是修辞方法
1 定义
修辞方法是一种在语言中使用艺术手法来达 到说服、感染、表现的目的。它主要包括比 喻、夸张、反问等手法。
2 作用
通过修辞方法的巧妙运用,可以让语言更加 生动、形象,使文章更加具有感染力。

中考复习专题:修辞手法【优质PPT】

中考复习专题:修辞手法【优质PPT】

20
这种媳妇,才算媳妇,要照如 今的妇女呀,哼,别说守一年, 男人眼没闭,她早就看上旁人了。
回民大院的“院长”是个大 妈,她是属爆仗的,一点就着。 院里搬来个陈大爷,捻儿更急, 你还没点着哪,他就炸了。(陆 明生《今昔大院》)
2021/10/10
21
修辞欣赏 中考链接 技能巩固 中考演练 修辞运用 课后训练
例: 花喜鹊格格地笑起来。 天上的星星快活地眨着 眼睛。
他赶忙竖起耳朵听讲。
他骄傲自满,尾巴都 翘上天了。
8
运用原则
比拟的表达 效果主要是赋予 感情,因此使用 时要注意感情真 切自然,用语和 谐,既要符合事 物本身的特点, 又要与人或事物 的情况相协调。 2021/10/10
判断下列比拟是否恰当
我的母亲早已迎出来 了,接着便飞出了八岁 的侄子宏儿。
像……
表示举例 5
判断下列比喻是否恰当
运用原则
(1)明净的未名湖犹
1.要贴切
如一面照妖镜。
2.注意创新
(2)他一动不动的呆
3.要通俗、形象 在那里,就像是一把 由生疏到形象 椅子。
由单调到生动 (3)这篇文章的结构 由抽象到具体 十分严密,就像神经
由深奥到浅显
2021/10/10
节和神经网的关系一
用对偶的修 辞方法,
可以使句子 精炼,富有 表现力。 例如,
(9)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 阅历丰富,胸中自有丘壑。 (10)设计者和匠师们生 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
2021/10/10
30
修辞欣赏 中考链接 技能巩固 中考演练 修辞运用 课后训练
排比的修 辞方法,
可以使句 子气势贯 通,增强 句子的表 达效果。
三十八年过去, 弹指一挥间。

2023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诗歌鉴赏之修辞课件(共33页)

2023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诗歌鉴赏之修辞课件(共33页)

()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
随风潜如夜,润物细无声。
()
重点学习
【积累】
1.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2.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3.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4.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5.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6.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7.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赠我情。
() () () ()
()
重点学习
【积累】
1.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2.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3.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4.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5.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重点学习
【积累】
1.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兰,能不忆江南? 2.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3.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4.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5.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6.闻说梅花早,何如北地春?
常见的有比喻、拟人、夸张、对偶、设问、反问、借代等
诗词的修辞有 哪些呢,一起 来学习一下。




修辞方法?


·
大燕

漠山

沙月
如似
雪 钩.
重点学习
分为:明喻、

暗喻、借喻

注意:比喻就是打比方,用某些有类似点的事物来比拟另一事 物,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倒喻、较喻等。运用比喻可以 突出事物特征,使表达更加生动鲜明,化深奥抽象为浅显具体。
诗歌鉴赏之修辞
【概念】
修辞定义: 修辞手法是为提高表达效果,用于各种 文章或应用文,在语言写作时表达方法的集合。 诗词的修辞:诗是语言的艺术,为了使诗歌语言更 生动、形象,诗人经常借用一些修辞手法来处理。 修辞是语言“诗化”的重要艺术手段。

中考语文专项复习--修辞

中考语文专项复习--修辞

其三 ,不是所有的“像”字句都是比喻 句。 ①他长得很像他哥哥。 --表示比较的
②他刚才好像出去了。
--表示推测、揣度的
③攀枝花有很多风景优美的去处,像二滩水库、米易 溶洞。 --表示例举的 ④托起它,好像世界上的一切生命都在我掌中似的。
--表示想象的
2、[拟人]
(定义):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
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或思想感情。
4、[对偶]
(定义):把结构相同或相似,字数相等,意
义相关联的两个短语或句子成对的排列强,高度概括,看起来醒目,读起来顺 口,听起来悦耳,便于记忆和传诵。
[举例]: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5、[ 排比]
(定义):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 一致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短语或句子排列起 来,使语势得到增强,感情得到加深的修辞 方式。 (作用):节奏感强,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 达效果,多用于说理或抒情。 [举例]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 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 质是那样的纯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 的美丽和宽广。
例:
√ √ √
西沉的落日像 一只金色的圆盘。
√ √
√ √
青春是盛开的鲜花。
屋顶垂下无数的小瀑布,地 上射起无数的箭头。
(作用):
1、化平淡为生动;
2、化深奥为浅显;
3、化抽象为具体;
4、化冗长为简洁。
比喻
<1>明喻(甲象乙)
例:共产党象太阳。 <2>暗喻(甲是乙) 例:我们是祖国的花朵。 <3>借喻(甲不出现,直接把甲 说成乙,也不用喻词) 例:在稿纸上踩几朵小梅花。(喻"猫 爪子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真题 Zhong kao zhen ti
4.(2011年)请选出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 ) A.诗这种文学样式,偏重于抒情言志,即便是叙事诗 或意在说明科学现象和阐明哲理的诗,也必须饱含感 情。 B.“昨晚,来自国内外的嘉宾共同见证了深圳大运中 心的落成。”这句话的主干是“嘉宾见证落成。” C.鲁迅先生的文学作品塑造了一系列的知识分子形象, 比如《藤野先生》中的藤野先生、《故乡》中的“我” 以及 《孔乙己》中的孔乙己等。这些人物都来自他的小说。 D.“人们不知道地球为什么要发那么大的脾气,或许 仅仅是因为它喜欢运动。”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 手法。
对 偶
根据《深圳市中考说明》的要求,初中要求掌握八种修 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 反问。现分别介绍如下:
反 复
(1)概念:反复是有意重复使用某 个词语、句子或某种结构。 (2)作用: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 种情感。 (3)举例: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 前进!前进!
根据《深圳市中考说明》的要求,初中要求掌握八种修 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 反问。现分别介绍如下:
深圳天骄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
第五章 修辞
中考宝典·语文(深圳专用版)
中考解析 Zhong kao jie xi
深圳中考修辞考的比较简单,只需熟悉 九上书后附录的八种修辞即可。
复习建议 Fu xi jian yi
修辞题学生从小学就开始学习,多数学生 掌握较好,建议适当做一些练习巩固一下 即可。做好本书中的练习足以应对深圳中 考。
反 问
(1)概念:反问是用疑问的形式来 表达某种确定的意思。反问一般 是用肯定的句式表达否定的意思, 用否定的句式表示肯定的意思。 (2)作用:加强语气,表达强烈的 感情。 (3)举例:自从六年前的那一次, 我何曾再迟到过?
中考真题 Zhong kao zhen ti
2.(2014年)请选出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 ) A.《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儒 家经典著作,与《大学》、《中庸》、《春秋》 合称为“四书”。 B.“去好呢?还是不去好呢?”这个句子的标点 符号使用是正确的。 C.“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 恬静的阳光立即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 亢奋了。”这句话使用了夸张、排比的修辞手法。 D.“他的办公桌上散乱地铺着写满密密麻麻的字 的稿纸。”这个句子的主干是“他铺稿纸”。
根据《深圳市中考说明》的要求,初中要求掌握八种修 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 反问。现分别介绍如下:
(1)概念:比喻是在描写事物或说明道理时, 用同它有相似点的别的事物或道理来打比 方。比喻由三部分构成:被比喻的事物或 道理叫本体;用来比喻的事物或道理叫喻 体;用来连接本体和喻体的词语 (“像”“好像”“如同”等)叫比喻词。 (2)作用:将描写的事物或说明的道理说得 生动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3)举例:眼前的环境好像是一个梦。
设 问
(1)概念:设问是无疑而问,自问自 答。 (2)作用:用于提醒读者注意,引导 思考,并使文章波澜起伏有变化。 (3)举例:这七人端的是谁?不是别 人,原来正是晁盖、吴用、公孙 胜、刘唐、三阮。
根据《深圳市中考说明》的要求,初中要求掌握八种修 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 反问。现分别介绍如下:
夸 张

根据《深圳市中考说明》的要求,初中要求掌握八种修 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 反问。现分别介绍如下:
排 比
(1)概念:排比是把结构相同或相 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几个 (一般要三个或三个以上)短语或 句子排列起来。 (2)作用:加强语言的气势和情感 的表达。 (3)举例: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 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根据《深圳市中考说明》的要求,初中要求掌握八种修 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 反问。现分别介绍如下: (1)概念:夸张是运用远远超过客观事实 的说法,故意对人或事物做扩大或缩 小的描写。 (2)作用:表达作者鲜明的情感态度,引 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3)举例: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三千丈”为扩大夸张。) 芝麻粒儿大的事,不必放在心上。(“芝麻粒 儿”是缩小夸张。)
中考真题 Zhong kao zhen ti
3.(2012年)请选出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 ) A.“那晚,妹妹的角色没有一句台词。”这个单 句的主干是“妹妹没有台词”。 B.序是一种文体,有书序和赠序之分,《送东 阳马生序》是一篇赠序。 C.“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 梨儿。”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D.“通过新闻传媒对深圳‘5.26’酒后飙车致人 伤亡事件”的追踪报道,使我们深刻认识到醉驾 的严重危害。“这个句子没有语病。
根据《深圳市中考说明》的要求,初中要求掌握八种修 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 反问。现分别介绍如下: (1)概念:对偶,也叫对仗,俗称“对对 子”,是把结构相同、字数相等、意 思相关或相反的短语或句子成对地排 列起来。 (2)作用:给人以音节匀称、音律和谐, 句意整饬的美感,并朗朗上口,易于 记忆。 (3)举例: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 子牛。
比 喻
根据《深圳市中考说明》的要求,初中要求掌握八种修 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 反问。现分别介绍如下:
拟 人
(1)概念:拟人是把物当作人来描 写,赋予物以人的思想感情或动 作行为。 (2)作用:使事物获得人的属性, 便于抒发感情,使人感到亲切、 易受感染。 (3)举例: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 们在这里弹琴。
中考真题 Zhong kao zhen ti
1.(2015年)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 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一句用了比喻的修 辞手法。 B.《惠子相梁》选自道家经典著作《庄子》。 C.“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这是做事 的标杆”中“ 做事的标杆”是主谓短语。 D.“迈进金黄的大门,穿过宽阔的风门厅和衣帽厅, 就到了大会堂的建筑的枢纽部分——中央大厅” 这句中的破折号使用是错误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