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谜语过程的关联理论阐释

合集下载

说古论今猜谜语

说古论今猜谜语

说古论今猜谜语在中国文化传统中,猜谜游戏一直是一项受人欢迎的娱乐活动,为人们的生活增添了不少乐趣。

猜谜不仅能锻炼人们的智力,还能增加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促进彼此之间的沟通,因此受到很多人的喜爱。

下面将从三个方面“说古论今猜谜语”。

一、古时的猜谜在古代,猜谜游戏就有很悠久的历史。

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中国历史上就已经有了著名的“草木皆兵”的猜谜故事。

相传有一个名叫蔡姑娘的女子,在受到楚国使者问道“草木皆兵”的疑问时,她巧妙地用厕所的门板来回答。

此后,“草木皆兵”便成为古代猜谜的代表性题目之一。

在明清时代,猜谜的活动盛行于文人墨客之间,不少名士们都有出题或猜谜的才华,如苏轼和冯梦龙等。

这些古代猜谜往往都是要求答案有一定的含蓄性和暗示性,需要玩家们用自己的智慧去逐渐揭示谜底。

二、现代的猜谜如今,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猜谜已成为了一种现代化的娱乐活动。

现代的猜谜不仅可以在家庭和朋友之间进行,还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猜谜游戏。

在社交软件和游戏平台中,猜谜游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喜爱,各种有趣的谜题在互联网上得以广泛传播。

有的猜谜游戏以趣味性为主,有的则注重智力挑战,无论哪种类型,都展现了现代人们的智慧和创意。

猜谜活动也不再局限于文人雅士之间,而是变成了普罗大众的娱乐方式,成为人们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三、猜谜的文化价值猜谜游戏的文化价值不仅在于它所带来的娱乐和趣味,更重要的是它蕴含的文化内涵。

包含在猜谜的谜底中的典故和文化符号,为人们传递了丰富的文化信息。

例如,“大水漫灌”、“夜长梦多”、“三人成虎”等,在猜谜中都成为了常见的谜面。

这些谜底与传统文化紧密相连,其背后的故事与人物,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价值观念和文化特点。

猜谜也是一种传统文化的传承方式,通过玩家们的猜解与交流,能够促进文化的传统和交流,加深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识。

总之,猜谜游戏是一项经久不衰的传统娱乐活动,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都拥有其独特的文化价值和艺术魅力。

解密世界:趣味谜语故事及其解答

解密世界:趣味谜语故事及其解答

解密世界:趣味谜语故事及其解答前言谜语作为一种古老而富有魅力的语言游戏,源远流长,深受人们喜爱。

它不仅是一种娱乐方式,更是一种智慧与思维的碰撞。

本文档将带领大家走进谜语的世界,探索其中的奥秘与乐趣。

一、谜语的起源与发展1.1 谜语的起源谜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

在我国,最早的谜语出现在《诗经》中,称为“离合诗”。

古希腊、古埃及等文明也有类似的谜语游戏。

1.2 谜语的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谜语在世界各地逐渐发展壮大。

在我国,谜语在唐宋时期达到了鼎盛,各类谜语书籍层出不穷。

欧洲国家也在中世纪至文艺复兴时期,谜语文化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二、谜语的类型与特点2.1 谜语的类型谜语可分为文字谜、图片谜、声音谜等多种类型。

其中,文字谜最为常见,如字谜、词谜、成语谜等。

2.2 谜语的特点谜语具有以下特点:1. 寓意性:谜语往往通过寓意丰富的语言表达,寓意深刻。

2. 趣味性:谜语具有幽默、诙谐的特点,令人愉悦。

3. 智力性:解谜过程需要运用逻辑思维、联想能力等智力因素。

4. 文化性:谜语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民俗、语言等方面的文化内涵。

三、趣味谜语故事及其解答以下将为大家讲述几个有趣的谜语故事,并解析其谜底。

3.1 故事一:《曹操与杨修》曹操曾出一谜语:“一物生来头上黑,越老越漂亮越吸引。

”杨修猜出答案为“鹤”。

解答:谜底为“鹤”。

鹤随着年龄增长,头部羽毛逐渐变黑,越老越美丽。

此谜语寓意着人应注重内在修养,随着年龄增长,越发显得有魅力。

3.2 故事二:《诸葛亮与司马懿》诸葛亮出一谜语:“一生只做两件事,白天做,晚上做。

”司马懿猜出答案为“眼睛”。

解答:谜底为“眼睛”。

眼睛白天看物,晚上看梦,一生只做两件事。

此谜语寓意着眼睛是人类感知世界的重要器官,要时刻保持敏锐的观察力。

3.3 故事三:《郑板桥与县令》郑板桥出一谜语:“一物生来头上绿,越晒越漂亮越吸引。

”县令猜出答案为“翠竹”。

解答:谜底为“翠竹”。

翠竹生来头上绿,阳光照射下更加美丽。

谜面和谜底

谜面和谜底

谜面和谜底【最新版】目录1.谜面和谜底的定义与关系2.谜面的构成要素3.谜底的特点与类型4.谜面与谜底之间的逻辑关系5.谜面和谜底在谜语中的重要性正文谜面和谜底是谜语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之间的关系紧密而微妙。

谜面,顾名思义,就是谜语中呈现出的表述,它是谜语的主体,也是猜谜的关键所在。

而谜底则是谜面所蕴含的答案,通常是一个字、一个词或者一个短语。

在谜语中,谜面和谜底通过各种方式相互联系,共同构成了一个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的猜谜游戏。

谜面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文字、语言、形象和意境等。

首先,谜面通常由一些文字组成,这些文字可以是一句诗、一个成语或者一个词语。

其次,谜面中常常蕴含着一定的语言技巧,如双关、借代、象征等,这些技巧使得谜面更加耐人寻味。

此外,谜面还可能包含形象和意境,通过生动的描绘和优美的意境,谜面给猜谜者带来愉悦的体验。

谜底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其简洁性、独特性和逻辑性。

谜底通常是一个字、一个词或者一个短语,它要求简洁明了,能够让人一眼识别。

同时,谜底要具有一定的独特性,避免与其他谜语的谜底雷同。

最重要的是,谜底需要与谜面之间存在一定的逻辑关系,这种关系可以是因果、类比、反义等,这种逻辑关系是猜谜者破解谜语的关键。

在谜语中,谜面与谜底之间的逻辑关系至关重要。

猜谜者需要在谜面中寻找线索,通过分析和推理,找到与谜底相符合的答案。

这种逻辑关系有时非常微妙,需要猜谜者具备一定的知识和思维能力。

因此,谜面和谜底在谜语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富有挑战性的猜谜游戏。

总的来说,谜面和谜底是谜语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之间的关系紧密而微妙。

谜面以其丰富的构成要素和独特的语言技巧吸引着猜谜者,而谜底则以其简洁性、独特性和逻辑性考验着猜谜者的智慧。

谜面与谜底之间的逻辑关系更是猜谜者破解谜语的关键所在。

猜灯谜猜出智慧

猜灯谜猜出智慧

猜灯谜猜出智慧灯谜,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智慧的闪光点。

猜灯谜既是娱乐方式,也是人们锻炼智慧的良好途径。

通过猜灯谜,人们能够开拓思维,提高智力,增加乐趣。

本文将围绕猜灯谜所体现的智慧展开论述,带您一起走进灯谜的世界。

灯谜,一直以来都是中国传统节日的核心活动,例如春节、元宵节等。

灯谜的出现使得节日更加热闹、有趣,也成为人们欢度节日的重要方式之一。

猜灯谜需要参与者有一定的智力,需要通过一定的推理、联想来破解谜底。

正是因为猜灯谜的这种特性,它成为智慧的象征。

猜灯谜所蕴含的智慧,首先在于观察力。

在猜灯谜的过程中,人们需要准确地观察谜面所给出的线索,通过仔细观察,寻找隐藏其中的秘密。

例如,一个灯谜谜底是“猫头鹰”,谜面给出的线索是“夜晚常来叫,傍晚到来肃嗔,站在古松树,瞬间上天边。

”通过细致的观察,我们可以发现这个动物喜欢在夜晚出现,而且它常常停留在古松树上,能够飞翔等等。

通过观察这些线索,我们能够得出结论:谜底是猫头鹰。

观察力使得我们能够从谜底中找到蛛丝马迹,揭示出隐藏的事物。

其次,猜灯谜所需要的还有联想能力。

联想能力是人们思维的一种重要能力,可以通过将不同的事物联系在一起来形成新的思考角度。

在猜灯谜的过程中,人们需要通过联想来确定谜底,将谜面中的线索与自己的知识储备进行结合。

例如,一个谜面提示:“头顶两片月,朝朝思夜思”,通过联想,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谜底是月饼。

因为月饼是中国传统节日中常见的食物,而头顶两片月则是指的月亮。

通过联想能力,我们能够将看似无关的线索联系到一起,最终破解谜底。

除了观察力和联想能力,猜灯谜还需要人们具备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批判性思维是指人们对问题进行分析、评估和推断的能力,能够进行深入思考和判断。

在猜灯谜的过程中,人们需要对谜面进行推理和分析,判断出其中隐藏的含义。

例如,一个谜底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谜面,通过批判性思维,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谜底是蜡烛。

什么叫猜谜语

什么叫猜谜语

什么叫猜谜语猜谜语是一种有趣而古老的语言游戏,通常由一句隐晦的描述或提示组成,要求人们通过推理和思考找出谜底。

猜谜语不仅可以娱乐众人,还有助于培养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介绍猜谜语的定义、历史和分类,并且以示例解析的形式进行阐述。

一、定义猜谜语是一种言语游戏,通过巧妙地运用文字和意象,让人们在含糊不清的描述中寻找出隐藏的答案。

谜底往往与常识、文化、自然现象等有关,需要猜谜者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和思维能力。

猜谜语通常以问答形式存在,出题者提出问题,回答者通过猜测给出答案。

二、历史猜谜游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

各国和文化都有属于自己的猜谜传统,用不同的语言和形式表达。

例如,中国的猜谜语源自古代的谜语和谜语,被广泛流传并发展至今。

在欧洲,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也有猜谜游戏的流行。

猜谜语在不同的时代和地域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呈现出多样化的形式和内容。

三、分类猜谜语可以按照题材、难度等多种方式进行分类。

下面将以示例解析的方式介绍其中的几种常见分类。

1. 字谜字谜是一种猜谜的常见形式,通常使用诗歌或韵文来描述。

它的谜底是一个与描述中相关的字、词或短语。

例如:三点一线无处住,撇捺横竖有玄机。

(谜底:渔)2. 形容词谜这种谜语描述的是对象的特征或特点,要求猜谜者通过揣摩描述来找出正确的答案。

例如:头戴红冠又头巾,随风飘扬变化纷。

(谜底:花)3. 动物谜动物谜描绘了动物的形态、行为或特殊特征。

猜谜者需要结合描述,想象动物的形象来猜出是哪种动物。

例如:一只小猫下榻睡,捉到老鼠不含糊。

(谜底:猫)猜谜是一种充满乐趣的游戏,它挑战人们的智力和推理能力。

它既可作为朋友间的消遣,也可用于教育和培养思维能力。

通过猜谜,人们能够拓宽知识面,锻炼思维方式,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猜谜在世界各地都被广泛喜爱和传承,成为一种独特而受欢迎的语言游戏。

总结:猜谜语作为一种古老而有趣的语言游戏,以其隐晦而有趣的描述深受人们喜爱。

通过猜谜语,人们不仅可以锻炼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增加知识储备和拓宽视野。

谜语故事的乐趣与解析

谜语故事的乐趣与解析

谜语故事的乐趣与解析1. 引言谜语故事是一种富含智慧和趣味性的文学形式,它将谜语巧妙地融入故事情节中,使人们在阅读的过程中既能体验到故事的魅力,又能锻炼思维,增长知识。

本文将详细解析谜语故事的乐趣所在,并探讨如何欣赏和理解这类故事。

2. 谜语故事的定义与特点2.1 定义谜语故事,顾名思义,是一种结合了谜语和故事两种元素的文学形式。

它以故事为载体,将谜语嵌入其中,使人们在阅读过程中既能享受故事的趣味,又能体验到猜谜的乐趣。

2.2 特点(1)趣味性强:谜语故事将谜语与故事情节紧密结合,使人们在阅读过程中既能感受到故事的魅力,又能锻炼思维,提高智力。

(2)寓教于乐:谜语故事往往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和寓意,人们在猜谜的过程中可以学到知识,增长见识。

(3)语言优美:谜语故事通常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其语言优美,情节生动,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4)互动性强:谜语故事具有较强的互动性,读者需要在阅读过程中积极思考,猜测谜底,从而提高参与感。

3. 谜语故事的乐趣3.1 猜谜的乐趣猜谜是谜语故事的核心乐趣之一。

在阅读过程中,读者需要根据故事情节和提示,猜测谜底。

这种挑战性和趣味性的结合,使人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成就感,同时也锻炼了思维能力。

3.2 故事的魅力谜语故事以生动的情节、丰富的想象力吸引着读者。

在阅读过程中,读者可以跟随故事的发展,体验不同的人生哲理,感受到文学的魅力。

3.3 寓教于乐谜语故事往往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和寓意。

在猜谜的过程中,读者可以学到知识,增长见识,同时在欣赏故事的过程中,体会到作者的用心良苦。

3.4 语言艺术谜语故事的语言通常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其优美的文字、形象的描绘,使人们在阅读过程中,既能感受到语言的魅力,又能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4. 谜语故事的解析方法4.1 理解故事情节在解析谜语故事时,首先要理解故事的情节。

通过把握故事的发展脉络,才能更好地理解谜语与故事之间的联系。

4.2 分析谜语与故事的关联在阅读过程中,要关注谜语与故事情节的关联。

灯谜理论综合论述

灯谜理论综合论述

灯谜理论综合论述陈光尧著《谜语研究》,全书10章,分别阐述总论、谜语的解说及定义、谜语的起源及历史、谜语的产生及演进、谜语的性质及分类、谜语的组合的原素、谜语与他语的比较、谜语与文学的关系、谜语的功能及影响、结论。

书中谈道:“民间的谜语构成的原素,就原因说,固不外基于‘游戏’‘难人’或‘好胜’几种心理而成;在体质上,则又不离乎趣味深长,思想活泼,字句清浅,声调和谐,及曲折而自然的结构,等等。

所以谜语的特点在此,其价值也在此。

”谜语有“陶冶性情、启发思想、涣发精神、增加知识”的好处,“是一种最富趣味的文学玩艺”。

书中肯定谜语艺术价值的同时,却认为灯谜“这种文人们的诗文谜,晦暗艰深,并且构造上常犯牵强造作的毛病,要不是熟谙经典或素精此道的人,便不容易侥幸猜中。

所以这一种谜文,早已自失了艺术上的价值,完全是一种雕琢僵枯的死东西,不过一般旧文人们的固习难改,致他们得以苟延其残喘罢了”。

这是对灯谜的偏见。

杨汝泉著《谜语之研究》,分六章阐述了谜语之意义、谜语溯源、谜语之范围、谜语之体格和制谜、猜谜及附录谜话。

文中强调谜语之“变”说:“谜语者何?简言之,即常语之变也。

凡事之不能以常语达意者,必变更其方式,效乃显著。

”文中阐述了制谜四忌:“(一)忌艰僻。

作谜必求人猜,佳者尤望其发表,如贾者之奇货得售,庶几不负。

非若军人之临敌,惴惴然惟恐弹丸之注射也。

制谜者若专事艰深,以僻典异书自矜博洽,苦人所难,则殊失制谜之道也。

(二)忌穿凿。

谜虽贵乎玄妙,而玄妙并非穿凿。

以穿凿强人之所难能,而自诩义理精深者,则失之矣。

(三)忌轻率。

谜之传神写照,全在妥贴,一字不称,则全神尽失。

其中消息甚微,如造车者必量其辙,然后乃轨轮相副。

若率尔为之,则扣合恐有未当矣。

(四)忌固执。

谜者,问题也;作谜者为设题之人,猜谜者则解决问题之人也。

设题者固胸有成见,以求解答者之是否与己见相同,恰合符节,则无论矣;若所解答者虽与己见不同,而其意义神情超过己见,则应接受之,否则己之所见者既经揭晓,相形之下,乃不若远甚,未免负人苦心,怡笑大方也。

“谜语猜测”的认知机制及语用关联分析

“谜语猜测”的认知机制及语用关联分析

“谜语猜测”的认知机制及语用关联分析陈宏俊;雷秋玥【摘要】猜谜既是一种交际活动,又是一种认知活动.从语用角度出发,设谜和猜谜这两个过程正是一种语言交际过程,猜谜者能够成功猜测出谜底是建立在谜语的谜面、谜目与谜底的关联的基础之上.从认知角度出发,猜谜者通过概念整合网络找到谜面、谜目与谜底的关联,从而猜测出谜底.文章以汉语谜语为语料,以关联理论和概念整合理论为理论基础,用概念整合网络来解释谜语中的关联,探究谜语猜测的认知机制.研究认为,在猜谜的过程中,猜谜者通过输入空间之间的跨空间映射和谜目提示找到谜面、谜目与谜底的隐含关联,再通过整合空间和头脑中的相关知识结构,推导出层创结构,最终猜测出谜底,完成明示推理行为.【期刊名称】《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4(035)004【总页数】6页(P131-136)【关键词】汉语谜语;关联理论;概念整合理论;认知机制【作者】陈宏俊;雷秋玥【作者单位】大连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辽宁大连116024;大连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辽宁大连11602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030猜谜并非只是一种娱乐与益智活动,而是综合运用了语用学与认知语言学相关知识的活动。

谜语主要指暗射事物或文字等供人猜测的隐语。

谜语一般由谜面、谜目和谜底组成。

谜面是以隐语的形式表达的供人们猜测的说明文字、图形或符号。

谜目附在谜面的后边,起到提示谜底的属性、分类范围和数量的作用,比如“打一字”。

谜底就是谜面所提出问题的答案。

从语用角度出发,设谜和猜谜这两个过程正是一种语言交际过程;从认知角度出发,猜谜者通过心理空间的构建与映射建立起的概念整合网络找到谜面、谜目与谜底的关联,从而猜测出谜底。

在国外,Pepicello和Green提出英语智力谜语(conundrums)可根据触发语的不同分为三种基本的语言类型:语音型、形态型和句法型[1]。

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Mayzner和Tresselt发现高频词汇在猜谜者大脑中所反映的谜底选项中占优势地位[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猜谜语过程的关联理论阐释【摘要】:谜语是智力游戏的一种。

从谜面的理解到谜底的猜出,关联理论在其中起着必不可少的作用。

会话含义理论是语用学理论之一,合作原则的违背将导致言外之意的产生。

文章试着用关联理论和会话含义理论来解释猜谜语的认知过程。

【关键词】:猜谜语; 关联理论; 会话含义理论1. 引言谜语作为一种民间智力游戏,它给人们的业余生活增添了许多乐趣。

谜语通常分为三类:描述性谜语、字谜和双关性谜语。

无论哪一类谜语,要想猜出正确的答案,都需要人们结合语境去寻找隐含信息。

因此,尽量多的寻找隐含信息是快速猜谜的方法之一。

>把谜语定义为”影射事物或文字等供人猜测的隐语”(>,2005:939)作为一种游戏,猜谜语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许多乐趣,同时作为一种语言现象,猜谜的过程又是一种语用的理解过程。

在猜谜过程中,关联理论占据了很重要的作用。

关联理论是建立在认知心理学和语言学基础上的一种语言学理论,与认知科学有着密切的关系。

文章试图从认知科学的视角为出发点,利用关联理论中的一些原则和语用学的相关理论来解释人们是如果理解谜语以及谜底最终是如何得出的。

2. 关联理论的基本理论框架关联理论是由法国著名的认知心理学家斯珀伯(Dan Sperbe)和英国伦敦大学的著名语言学家威尔逊(Deirdre Wilson)一同提出来的。

关联理论是建立在格莱斯(Grice)的会话含义基础之上,目的是为了解释人是如何理解句子的理论。

这一理论的一个基本假设就是人们的交际和认知行为是受关联性制约的。

关联理论是建立在交际原则和认知原则基础之上的理论。

人们的认知通常符合最大的关联,这叫做认知关联。

每一个交际活动都认为他有一个最佳关联,这叫做交际关联。

对于同一句话,虽然句子的意思、语境和内涵词的不同使用,使听话者在听话的过程中产生不同的理解,但最后他们会选择唯一的一个理解作为最终的信息。

这是因为听话者通常采用一种唯一的也是最常见的方式去理解句子。

听话者认为这种唯一的、可能的方式就是关联性。

斯珀伯与威尔逊认为句子的关联程度取决于两个要素,即所获得的语境效果和处理话语时所付出的努力。

只有在两者间达到合理的平衡时,话语所提及的信息才能被认为具有关联性。

在同等条件下,语境效果越大,关联性越强,这是斯珀伯与威尔逊认所说的内容条件。

他们在内容条件上对关联性作了如下定义:“内容条件1:如果一个命题在一个语境假设中的语境效果大,那么这个命题在这个语境中就具有关联性。

内容条件2: 如果一个命题在一个语境假设中所需的处理努力小,那么这个命题在这个语境中就具有关联性。

” (何2000:192)这就是说。

“ (1)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语境效果越大,关联性越强; (2)相同的情况下,处理话语的努力越小,关联性越强。

” (何2000:192) 内容条件(2)所叙述的内容与切波夫(Zipf)的省力原则有相同之处。

语境效果是新信息与语境相互影响的语境内涵。

新信息是听者不知道的信息或者是说者即将说出的信息而语境则是一种心理机制,是关联理论的一种语境假设,同时也是语言交际者共同的交际前提。

语境效果并不是随便发挥作用的,他需要人们用自己的智慧去推理。

推理是关联理论的核心,它决定整个会话的交际过程。

无论说话者说出的话是用普通的语气、幽默的语气、隐语或者是用谜语的方式说出来的,都需要听者去推论说话者的意图。

所以我们说推论是会话产生和理解的核心。

3. 谜语和它的语用特点大多数谜语可分三类: 描述性谜语、字谜和双关性谜语。

但是无论属于哪类谜语,要想猜出它的答案,人们必须结合语境和自己的相关知识去推理。

事实上,猜谜语的过程包括三部分:出题人、语言本身和回答者。

从出题者结合语境来传达谜语的字面意思到答题者理解语境并用他所掌握的知识去猜出谜底的过程是一个认知的过程。

当人们猜谜语的时候,在他们的头脑中首先出现一系列相近的答案。

结合这些答案,思考、分析最终找出一个他们认为与话题最具关联性的答案。

在其中关联理论起着必不可少的作用。

因此,谜语的理解不仅是一个语用学的问题而且也是一个语用认知理解的过程。

首先,猜谜语的过程通常是违背合作原则(CP)并产生一系列的会话含义。

如在下面的英语对话中,A和B是好朋友并在同一个学校学习。

寒假即将结束,A想在二月末回学校,他想知道B打算什么时间返校:A: When are you going back to school? (Which month do you want to go back to school?)B: I will go back the month which soldiers hate.A: March?B: Yeah!事实上在B的回答中存在一个谜语,也就是”Which month do soldiers hate?”这个谜语的谜底正是B对A的回答。

通过这段话,不但能展示出俩位同学的友谊同时也可表现出他们的幽默之处。

但从谜语的视角来说,这则对话违背了合作原则的数量准则和方式准则。

由此,会话含义产生。

第二,谜语通常不真诚。

从谜语的字面上看,它通常把听者的注意力引导到错误的方向去。

如下面这个汉语例子:“四季如春” [打一中国城市名] [长春] (申江:1983:54)当我们初看”四季如春”这四个字时,首先映入我们脑海的是温度和季节,如果你由此去思考它的谜底,那你完全被它误导了。

4. 关联理论和猜谜语关联理论反映人们在认知系统中的潜能而猜谜语正是人们在认知系统中对这一潜能的运用。

因此,人们要想正确的猜出谜语,关联理论在其中起着必不可少的作用。

现在,用一英语例子来解释猜谜语的过程:What month do soldiers hate? [March]这个谜语属于双关性谜语。

谜底”march”这个词属于多义词,其中的一个意思就是此谜语的谜底。

要想顺利的猜出这个谜语,不但需要对谜面有足够的了解同时对谜底march这个词的众多词义也要有所了解。

这句话之所以叫谜语,也就是说我们不能仅靠字面意思去理解这个句子,这句话所传达的意思远远大于字面的意思。

要想完全理解这句话,顺利的猜出他的隐含意思,必竟依靠语境和智力的干涉。

钱冠钱在他的>中呈说过”解读话语时,当话面意义不能正确解读时,听话人通常是首先借助语境,不行,则借助附着于人的符号,还不行,则调动自己的智力来参与。

当然,借助语境和附着符号也需要智力,我们这里所说的智力干涉,专指与逻辑推理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语用推理” (钱2002:132)猜谜语是一个智力游戏, 它不能在前两种条件下完成,谜底的出现必需借助于听话人的智力干涉。

从字面上看”What month do soldiers hate”提供给我们的唯一消息就是month(月份)。

结合我们的百科知识,我们知道一年有十二个月,但哪一个月是我们所要找的月份却不知道。

由于是谜语,违背了数量准则,会话含义产生了。

我们不能把注意力完全放在谜面本身,我们将结合语用理论,利用我们的智力去探索更多。

”依据最佳关联原则,说话人必需将所要强调的相同部分通过某种直显手段表现出,以便说话人进行推理。

” (曲2003:480)这种直显性使人推理有了方向和目标,同时最佳关联原则才能成立,这将缩小了猜测的范围。

由此可知词month是这个谜语的关键词也是字面上的唯一一个信息点。

根据最佳关联原则的第二准则,”如果一个命题在一个语境假设中所需的处理努力(下转第245页)小,那么这个命题在这个语境中就具有关联性。

”我们知道士兵所讨厌的月份必须和十二个月份词的某个词的某一点有关系。

此时,十二个月份的英文词在脑海中闪现。

依靠此假设,结果我们的百科知道,我们知道士兵的主要任务是行军。

而词”march(三月份)”有两个基本意思。

一个是十二月份中的第三个月份,另一个就是行军的意思。

所以词“march”就是本谜语的谜底,结束了猜测过程。

5. 结论关联理论不但为语用学的学习提供了理论框架同时也为人们如何正确理解句子、使用句子提供了必要的科学指导。

猜谜语是一种智力游戏同时也是一种语用现象。

关联理论的运用能够加速猜谜语的速度。

谜面和谜底是具有关联性的,这种关联性不是存在于文字表面的,而是存在于人的认知过程中。

人们结合字面意义和他的认知能力,通过一系列的知认理解,最终得到一个合理的答案。

当然,猜谜语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除关联理论外还包括语言学各方面的理论,但关联理论在这些理论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参考文献[1] 胡壮麟. 语言学教程[M]. 第二版.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1.263-266.[2] 何兆熊. 新编语用学概要[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181-210.[3] 钱冠连. 汉语文化语用学[M]. 第二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131-136.[4] 徐宜良. 幽默话语的关联理论阐释[J].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2):191-194.[5] 曲卫国. 也评“关联理论”[A]. 束定芳.外国语用学研究论文精选[C].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1.478-487.[6] 申江. 谜语大全[M]. 湖南:湖南人民出版社,1983.54.[7]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 现代汉语词典[M]. 第二版.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