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第10课辽夏金元的统治说课--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行总结。
设计意图:内容直观,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教师主导、学生主体
材料反映出元朝行省制有什么特点?想一想行省制的影响?
元朝对边疆的成 功统治
结合元朝的疆域图及元朝巩固统治的措 施说说元朝的历史贡献。
元国朝 ”。以到前了的元中朝国,历中史国,才包变括成汉了、“唐大叔演大在中内国,”本。质上属于“小中 ——张帆《元朝开示启了“大中国”时代》
少数民族政权对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作用?
作业巩固
叁 课堂小结
表格总结
导入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
金庸笔下,一个历史的中国 宋元明清时期的巨大动荡,为他 的写作提供了辽阔的舞台 江湖 VS 朝堂 武侠 VS 历史
设计意图:以武侠作品为导入,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 并在学习后帮助学生形成客观真实的历史的态度。
新课讲授
环节一:知识梳理
设计意图:直观、利于比较;自主学习、巩固知识
作业布置
大
阅读课本第59页材料,结合本课叔演以及前面所学知识,
谈谈你对少数民族政权汉化的认示识,形成一篇不少
于300字的小论文。
设计意图:逻辑思维能力,知识运用能力
陆
板书设计
大 叔 演 示
批感评谢 指老 正师
肆 国华族认
情民国识 怀族家北 )多发方
元展少 一中数 体的民 的重族 文要政 明作权 格用在 局,统 。理一 (解多 家中民
肆
教法学法
统编人教版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优质说课稿

统编人教版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0课《辽夏金元的统治》优质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统编人教版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三单元第10课《辽夏金元的统治》。
第三单元讲述辽宋夏金多民族XX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认识两宋王朝在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等方面的新变化;了解辽夏金元诸政权的建立、发展和相关制度建设,认识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本课主要讲述辽夏金元政权的建立、发展和相关制度建设,承载着实现单元教学目标的任务。
为了更好地教学,下面我将从课程标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教学重难点、学情分析、教学方法及准备、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版2020修订):“1.5 辽宋夏金多民族××并立与元朝的统一:通过了解辽夏金元诸政权的建立、发展和相关制度建设,认识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二、教材分析。
本课是《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三单元第10课,本课从单元结构出发,立意是讲述辽夏金元诸政权的建立、发展和相关制度建设,让学生认识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教材以史实叙述为主,包括“辽与西夏、金朝入主中原、从蒙古崛起到元朝统一、元朝的民族关系”四目内容。
教材图文并茂,史料丰富,注重活动与探究教学。
因为本课主要内容从辽一直讲到元朝,时间跨度大,内容广泛,所以教学应注意内容整合,应注意教学时间的分配。
三、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一)教学目标1.掌握宋初的政治、经济、军事制度。
2.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措施及意义。
(二)核心素养1.唯物史观:通过学习本课的相关知识,全面、客观地认识辽、夏、金政治制度的相同点及产生影响、元朝行省制的影响、元朝民族政策和民族关系等问题,培。
第10课辽夏金元的统治教学设计---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 10课辽夏金元的统治【课程标准】通过了解辽夏金元诸政权的建立、发展和相关制度建设,认识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教材分析】本课是《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的第 10课。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本课的要求是:通过了解辽夏金元诸政权的建立、发展和相关制度建设,认识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教材分“辽与西夏”“金朝入主中原”从蒙古崛起到元朝统一”“元朝的民族关系”四个子目,对辽夏金元诸政权的建立、制度建设等内容作了介绍。
教材的前半部分按时序描述辽、西夏、金、元政权的兴起和发展过程,后半部分介绍了元代的制度建立和民族关系,主要包括中书省、宣政院、行省制、四等人制以及蒙古民族和回族的形成等内容。
与辽、西夏金政权相比,元建立了以蒙古族为主导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体。
从元中央到地方的机构设置中,既能看到元代时唐宋时期中央机构的基本沿袭,也能发现对蒙古民族习俗的延续和地方管理制度的创新。
元的建立,既是蒙古族军事力量胜利的成果也是各民族政权并立之下长期民族交融的结果。
但是本节课时间跨度长,空间辽阔,互相交错,学生很难理清头绪,并且对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也无明确的表述。
因此在教学设计中紧紧围绕“少数民族政权建设对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所起的作用”这一主题来讲述。
本节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唯物史观和家国情怀,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历史的发展进程,树立包容的历史情怀,吸取先进文化的民族意识。
在整个单元中承上启下,在整个模块中占有重要地位。
通过学习本课内容,学生可理解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的发展的一般规律。
因此本节内容的地位十分重要。
【核心素养目标】时空观念:从时空角度认识北方少数民族政权与中原文化之间的交往和交流,认识辽夏金元与宋朝的政治、经济联系。
唯物史观.了解辽、夏、金、元的相关制度建设,特别是行省制度,认识少数民族政权对汉族政权的学习基础上保留自己的民族特色,树立正确的民族观。
高中历史 第3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课后作业(含解析)

第10课辽夏金元的统治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契丹是我国北方的古老民族之一,最早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
到了9世纪后期,契丹已经有了农耕、冶铁和纺织等产业,并开始建筑房屋和城邑。
这一史实说明( C ) A.契丹族迁入中原,适应了汉族的生产生活方式B.契丹族的居住和生存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C.契丹族与汉族杂居相处,学会了汉族先进的生产和生活方式D.汉族政权灭掉了契丹,强行将汉族的生产生活方式推广到契丹社会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隋唐时期,游牧在北方的契丹族与汉族的经济、文化联系日益密切。
唐朝末年,北方汉人纷纷避乱,北出长城,带去了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活方式。
10世纪初,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立政权。
发展生产,创制文字,国力不断增强。
因此题干材料中表述的史实说明契丹族与汉族杂居相处,学会了汉族先进的生产和生活方式,C项正确;A、B、D三项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
2.从《契丹人引马图》中可看出,契丹人所穿的衣服已同当时的汉人着装没有多大区别,这主要是( C )A.被北宋政府征服并强迫改装的结果B.契丹人为了向北宋政府示好C.长期民族融合的结果D.与北宋贸易交流的需要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005年辽与北宋议和,双方撤军,各守疆界;北宋每年送给辽银、绢等钱物,称为“岁币”。
历史上称这次和议为“澶渊之盟”。
此后,北宋和辽之间保持了一百多年相对和平的局面,双方的经济和文化都呈现出繁荣的景象,这时期契丹人与汉人不断融合,出现《契丹人引马图》中契丹人所穿的衣服已同当时的汉人着装没有多大区别的景象,故选C。
3.北宋和辽经过长期的战争签订澶渊之盟。
你认为澶渊之盟的积极影响应该是( A ) A.维持了宋辽长期的和平关系,有利于双方的经济文化交流B.使辽兵安然脱险,还得到了“岁币”C.有利于北宋统一中国D.扭转了北宋初年与辽国斗争的不利局面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辽宋议和,签订澶渊之盟。
纲要上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教案(表格式)

了解辽夏金元诸政权的建立、发展和相关制度建设;(二)教学难点认识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导入新课【教师行为】展示《契丹人引马图》图片【教师提问】这是内蒙古赤峰市白塔子的辽墓壁画,从中能获取什么信息?【教师讲述】这幅壁画反映了辽夏宋金时期的民族交融和中华民族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这些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有什么作用呢?”我们带着疑问一起走进本课的学学生认真观察图片获取有关信息:服饰发型富有北方游牧民族特色;马匹肥壮,畜牧业发达等。
学生能初步了解这一课时的时代特征,引出本课主题;核心问题的设置贯穿全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习:辽夏金元的统治。
二、新课讲授(一)多民族的政权并立【教师行为】引导学生根据材料梳理辽、西夏、金政权的相关信息,完成表格。
【教师提问】观察地图,对比与传统游牧民族,找出辽、西夏、金的管理区域?【教师归纳】分界线为地理学科“胡焕庸线”,是游牧区和农耕学生阅读教材并认真填写表格。
观察地图,对比辽、西夏、金的管理范围。
加强学生对辽夏金元少数民族政权的建立者、民族、等基本信息,掌握这时期政权更迭和对峙的时序脉络,培养梳理史实的能力。
让学生在观察地图中了解辽、西夏、金的变化,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联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理解辽、夏、金区的分界线,游牧经济和农耕政权的分界线,这也决定了辽、西夏、金的政权建设具有“二元性”。
【教师行为】引用宋神宗、北宋宰相富弼对辽和西夏的评价,提问二人有此评价的原因。
学生回答效法中原后追问“辽和西夏的制度建设只是单纯效法中原吗?”【教师行为】出示文字材料:契丹……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
因俗而治,得其宜矣。
学生思考后回答效法中原,学习中原文化。
阅读史料回答南北面官制度:“因俗而治”的特点。
的政权建设的“二元性”,培育唯物史观。
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课件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3.钱穆指出:元朝“行省长官是中央官,并亲自降临到地
方……所以行中书省的正名定义,并不是地方政府,而只是 流动的中央政府。”这旨在说明( )A.行省官员由中央官 担任B.行省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C.行中书省总揽地方
B 政务D.行省推动了专制皇权不断强化
地方管理
行中书省
路
府
地方
州
县
在当时,大都及其周围地区(山东、山西 和河北)由中书省直接管辖。称之为“腹 里”, “腹外”由行省管理。
二、从蒙古崛起到元朝统一
2.国家治理
驿站制度
中央:中书省(一省两院一台)
地方:行省制
中央
依据教材P61第四段概括:行中书省
行省制度有何特点?
路
①既是中央派出机构,又是地方最高行政机构 ②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府
契丹……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北面治宫帐、部族 、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因俗而治,得其宜矣。 ——《辽史》卷四五《百官志》
5
政治制度 (1)南北面官制度
北面官:负责契丹等游牧民族事务,胡服,掌实权; 南面官:负责以汉人为主的农耕民族事务,汉服,仿汉制。
特点:因俗而治、蕃汉分治。
①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②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统一;
③有利于加强民族融合;
④为后世行政区划奠定了基础。
二、从蒙古崛起到元朝统一
2.国家治理
阅读教材第62页历史纵横,归纳元朝边疆管理的特点
驿站制度
中央:中书省 地方:行省制 边疆:
西域:设北庭都元帅府、 宣慰司等管理军政事务
猛安者千夫长也行政,谋克者百夫长也,以三百户为谋克,谋克十为猛安 ……壮者皆兵,平居则听以佃渔猛生安射产谋猎克习为劳事,有警则下令部内,及遣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共37张PPT)

第10课
课程标准
1-了解辽夏金元诸政权的建立、发展 和相关制度建设; 2-认识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 族封建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时 空 坐标
辽 916-1125年 西夏 1038-1227年 1115-1234年 金 1206-1368年 元
960-1127年 北宋南宋 1127-1279年
该观点错误
表明立场、态度或观点
参 崖山之役并非中华文化的断层或消失,
考
元朝继承、吸收借鉴了大量中原文化。
答 无论女真之金政权还是蒙古之元帝国,
案
皆为56个民族大家庭之一员建立的政 权,仅为政权之更迭,非文化之断绝。
反驳及论证
进一步 论证观点
该观点实质是大汉民族主义或 者王朝中心论,应摒弃。
揭示错误实质
难 度: 民 族 : 鲜卑&契丹
辽朝 代: 辽
知 识 点 卡人事片物件:: 耶律阿保机(辽太祖)
916年,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建国, 定都上京(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国号辽。
政治制度:
南、北面官,行营是国家政治中心
辽-南、北面官制度:
-北面官负责契丹等游牧民族事务,由契丹贵族担任,掌握实权。 -南面官负责以汉人为主的农耕事务,汉人担任,仿汉唐制度建立。
第10课辽夏金元的统治课件2024届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一轮复习

行省 个行省。
制度 ②意义:提高了行政效率,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统一;是我国省制的开
端;促进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边疆 设直属中央政府的 宣政院 管理吐蕃;设北庭都元帅府、宣慰司加强
管理 对西域的管辖;设立澎湖巡检司加强对台湾的管理
(2)辽宋关系:长期对峙,大部分时间维持和平局面,通使频繁,贸易活跃。 (3)统治特点 ①南、北面官:南面官负责汉人为主的农耕民族事务,北面官负责契丹等游牧 民族事务。 ②皇帝和宫廷保持 草原习俗 ,迁徙中的行营成为国家政治中心。
2.西夏的统治(1038~1227年) (1)建立政权:1038年,党项首领元昊脱离宋朝称帝,定都兴庆府,国号大 夏,史称西夏。 (2)制度:基本模仿北宋,中央机构除汉式官称外,同时有一套本民族称谓的 官称。 (3)夏金关系:北宋灭亡后,向金朝称臣,保持事实上的独立。
金 1115 1234
蒙 古
西夏
1227
元
十国
南宋
891
979
北宋与辽、西夏的对峙
1127
1276
1368
南宋与金、西夏的对峙
元朝的统一
北宋建立
960
金朝建立
1115
金灭北宋
1127
蒙古灭夏
1227
忽必烈即位
1234
元灭南宋
1276
元朝灭亡
1368
916
契丹建国
1038
西夏建国
1125
金攻灭辽
1206
”。
③受北方游牧民族袭扰,猛安谋克日益腐化,统治逐渐衰落。
四、基础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央-中书省:
面对如此广中 区袤由央的中的领书中土省书,直省帝接相国管当又辖于将。宰如行相何省,统辖河治区北?广、阔山,西权、力山集东中地, 统治效率较高。
地方-行省制:
行省其实是中书省的外派机构,委派官员代表中 书省处理地方事务,称为行中书省,简称行省。 全国共设10个行省。行省辖区广阔,权力集中, 统治效率较高。它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 度的重大变革。
辽 夏金 元
总结 认识总结,辽宋夏金元时期:
Part One
Part Two
Part Three
民族之间的政 治互动带来了 经济、文化的 交流。各民族 都对统一多民 族国家发展做 出了贡献。
要摒弃“西 北”文化被 人为破碎化、 边缘化的倾 向,树立民 族平等观念。
正是由于草原 文化与中原文 化的交流融和, 多元共荣、和 而不同,才成 就了中华文化 的灿烂辉煌。
水城和元代亦集乃路 遗址,该地考古发掘 出土文书760余件,包 括公文、契约、民间 书信、账册等,对于 研究辽宋元代边疆地 区的贸易、宗教、民 族关系提供了不可多
得的资料。
文 物 考古
铜钱及纸币的出土,反 映当时商品经济的繁荣。
文 物 考古
金代墓葬出土 文物以武器和 反应战争场面 的居多,说明 了什么?
这里…云…集没天有下边客疆商何。以这中里国,?旅中行国家的、历科史学就家是、边政疆治民家族、不学断者融往入来发频展的 历繁史。,这特里别,是物北宝方天民华族人的文南荟下萃和。交融,才使中国不断发展壮大,由原来 的“华浅夏谈形忽成必了烈现时在期的草中原华游,牧造文就化了与今中天原的农多耕元文一化体的,融才汇葆”有了-殷不继断红攀-升 的《原元动上力都。文所化以》要2客01观8-地12看月待这些事实,才能对中国历史有清醒的认识。
宣政院印章
元帝国统治者还面临两大难题:
其一-如何管辖边远民族地区? 其二-征服南宋后,少数民族入主中原,面对各地 的反抗,如何稳定统治?
其它制度-宣政院、北廷都元帅府、
澎湖巡检司、四等人制:
1、宣政院、北廷都元帅府管理吐蕃地区。
2、澎湖巡检司经略台湾。
3、为保障蒙古贵族的统治利益,元朝对不同民族
实行差别对待的政策,被称为“四等人制”。四等
该观点错误
表明立场、态度或观点
参 崖山之役并非中华文化的断层或消失,
考
元朝继承、吸收借鉴了大量中原文化。
答 无论女真之金政权还是蒙古之元帝国,
案
皆为56个民族大家庭之一员建立的政 权,仅为政权之更迭,非文化之断绝。
反驳及论证
进一步 论证观点
该观点实质是大汉民族主义或 者王朝中心论,应摒弃。
揭示错误实质
经典试题1
时空观是历史考察的基本素养之一, 下列图示能直观反映北宋与少数民族 政权并立的是:
辽 西夏 北宋
北宋 辽金
西夏 辽 北宋
北宋 金辽
经典试题2
某剧组打算拍摄一部关于辽宋夏金 元政权并立时期的历史剧,请你当历
史顾问,那么金政权对应的政治制度 应该是:
南北面官制
行省制
二府三司制 猛安谋克制
经典试题3
唯物史观是历史学习者需要具备的 基本素养之一,以下关于辽宋夏金元
政权并立时期的民族关系,描述不准 确的是:
民族政权之间 的战争促进了 民族融合
各民族之间政 治经济文化交 流构成了中华 文明的多样性
都对统一多民 族国家发展做 出了贡献
少数民族侵略 中原是历史的 破坏和倒退
经典试题4
元朝创立的行省制度,对后世产生了 深远的影响,其主要含义是指该制度:
吐蕃诸部,兼并云南大理政权,并远征中亚、西亚、东欧地
区,建立地跨欧亚的大帝国。元世祖忽必烈即位后推行中原
传统政治制度,兴建大都(今北京)。1271年定国号为大元。
蒙古统治区域前后形成四大汗国,修建了四通八达的驿道。
政治制度: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行省制度
中央-中书省:
中央的中书省相当于宰相,河北、山西、山东地 区由中书省直接管辖。行省辖区广阔,权力集中, 统治效率较高。
①加强了 对边 疆地区的管辖
②继承和推广 了秦汉的郡县 制度
③巩固和发展 了多民族国家 的统一
④奠定了后世 中国行政区划 的基础
经典试题5
材料:中国著名民族英雄有卫青、岳飞、 文天祥、于谦、戚继光、史可法、郑成 功、林则徐、邓世昌、张自忠等。
————360百科
问**英题雄::你戚认继为光以、上郑历成史功人、物林哪则些徐是、“邓真世正昌”、的张“自民忠族等英历雄史”? 为人什物么是?真正36的0百民科族的英错雄误。实质是什么? **原因:戚继光、郑成功、林则徐、邓世昌、张自忠等人物 是反对外族(外国)侵略中国,而卫青、岳飞、文天祥、于 谦等人物是国内民族间战争出现的人物,是民族内部的英雄。
夏
西北的雄鹰-西夏
有一个民族灭而不亡,他们尊白为美, 视死为荣。有一个王朝神秘莫测,他 雄霸一时,威震四方。这个民族叫党 项,这个王朝就是西夏。 一个存在二百多年,但《二十四史》, 却从未当做正统记载的王朝,一个既 如饥似渴搜集中原典籍,又想摆脱汉 文化影响的政权。西夏不是单纯的野 蛮人,它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它就像 划过天空的一颗流星,消失在了历史 的长河,却给后世留下了种种难解之 谜。它就是西北的雄鹰-西夏!
导师、北方民族考古争研究鸣所所长)
我们现在叙述中国的历史王朝时,常常开口就是“唐宋元明清”一 以忽贯必之烈,是这大样元的帝表国述多,有实建际树上的并一不位能皇代帝表。一他个从完草整原意走义来上,的把中草国原。游唐朝 疆牧域文其明实带比到汉了朝中小原很。多忽。必宋烈可从以草代原表深中处国的吗哈?拉跟和宋林并,存到的金还莲有川契上丹的建立 的上辽都、和女大真都建,立一的路金走和来党,项带建来立了的游西牧夏文,明他的们草都原是文切化实与的农存耕在文,明却的常常 被中忽原略文,化…大…融我会们、不大能交只流认、为大宋发、展明的这局样面的。王…朝…可上以都代城表,中孔国庙,倍而受忽尊略 了崇边。疆这民里族,建帝立师的寺辽蒙、古金学、得西到夏传区扬域。政这权里和,元佛、教清、这道样教的、统伊一斯王兰朝教及、其 拥基有督的教国、土萨。满教各倡其门,庙宇、道宫、佛殿庄严肃穆、香火兴隆。
第10课
课程标准
1-了解辽夏金元诸政权的建立、发展 和相关制度建设; 2-认识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 族封建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时 空 坐标
辽 916-1125年 西夏 1038-1227年 1115-1234年 金 1206-1368年 元
960-1127年 北宋 南宋 1127-1279年
难 度: 民 族 : 鲜卑&契丹
辽朝 代: 辽
知 识 点 卡人事片物件:: 耶律阿保机(辽太祖)
916年,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建国, 定都上京(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国号辽。
政治制度:
南、北面官,行营是国家政治中心
辽-南、北面官制度:
-北面官负责契丹等游牧民族事务,由契丹贵族担任,掌握实权。 -南面官负责以汉人为主的农耕事务,汉人担任,仿汉唐制度建立。
在崖山进
行的大规模海战,此役标志着南宋残余势力
的彻底灭亡,
蒙元最终统一中国。
该观点意指:此战后南宋的灭亡标志着中国古典时代的终结,标志着
古典意义华夏文明的衰败与陨落。
**对此观点,你如何看待?(试结合材料论述观点)
魏坚:不理解草原文明,就无法理解中国历史-“澎湃新闻访谈”
百 家 2018、12月(魏坚,现任中国人民大学考古文博系主任、教授、博士生
唯 物 唯美
从以下材料能得到哪些认识?应如 待“辽宋夏金元”政权并立的民族
2
何看 关系?
辽(契丹)和西夏(党项)后裔族谱 的发现说明什么问题?
辽和西夏受中原(汉)文化影响,
----选自“寻找失落的民族”
不郭飞断平、学欧习燕主汉编-山文东化画报出版社
作为成吉思汗黄金家族的一员,忽必烈有着宽广的情怀和世 界的……视中野国。近反金代映国国出的家元强形、盛成辽与中政衰,权落受对,到中金欧原世洲、宗为汉号中文称心化小的的尧知继舜识承的体和业系发绩影展,响,, 宋朝淡的化经了济游繁牧荣力与量发对达于,中都国令史他重熟要捻性于的胸书,写志,向将满中满国。历他史在书 漠北写帐的内边即界以邀局及请限文赵在化壁现间、代的刘国交秉家流中的互等疆动中域。原版博图学内之,士历到史草上原中讲原学农,业 “以区国、语绿释洲《与材论游料语牧反》区映、地:《缘各大关民学联族》性之、的间《角的中色交庸缺往》失和、。互《…动…孟,只子有》恢诸复书游 而必教须牧加授学社以焉习会重”中历视。原史,都他的与才对设管中有统帐理原可一求经历能多学验史如民,才互实族对能动反国儒 治的映家学理空“发广好间西展为国性北做涉家中”出猎,,在了。才对中贡能…其国献…使历史他自史与认己延欧识在续亚到政性整, 治上体高史人中一的筹中。心“意祖义述,变理通解”中和华“民以族汉共法同治性汉。地”成为施政 的纲---领-黄。达辽远有“自从我海独洋特视的角-医--到-学殷内针继陆灸红视、-《角防元:腐上不技都能术文把和化西历》北法边,疆又化有”
频繁;
出贡献。
文物 考古文物作为一手史料
被喻为会说话的历史!
欣赏以下文物,看看它们 能诉说什么?
鎏金银冠
文 物 考古
这些文物遗有盛唐余 绪,兼具西域风情, 带给观众一高“颜值” 的视觉盛宴。
反映了契丹鼎盛时期草原
丝绸之灰路陶的繁菩荣萨头像
文 物 考古
西夏黑水城遗址
《大元肃州路也可达 鲁内花蒙赤古世出袭土之的西碑夏》黑
难 度: 民 族 : 女真
金朝 代: 金 人 物: 完颜阿骨打(金太祖)
知 识 点 卡1事11片5年件,:首领完颜阿骨打反辽称帝,建立金朝,定都会
宁(今黑龙江阿城)1125年灭 辽,1127年灭北宋,与 南宋对峙,后迁都燕京,改名中都。 金世宗统治时期,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