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矿点检查与异常查证

合集下载

矿点、异常检查报告编写提纲

矿点、异常检查报告编写提纲

矿点、异常检查报告编写提纲(试行)一、绪言1、目的任务概述检查的目的及主要任务。

2、位置及交通说明矿点或异常所在县、市,勘查范围、拐点经纬度、面积;矿点具体位置、方位,由矿点到最近城镇的距离;经公(小)路(或铁路)到在附近最近村、镇、县、市、直至省会的距离(附交通位置插图);说明交通是否方便。

3、以往工作评述简述矿点或异常的发现,以及从发现后所进行的地质、物探、化探等各项工作,按时间先后简述其工作情况、投入主要工作量(可附插表)、取得的主要地质成果等。

属异常查证的应说明异常元素组合、规模、形状、浓度带、查证结果;属已开采的勘查矿区,应阐明原估算的资源/储量(可附插表)、矿山生产建设规模、生产概况、累计采出矿量及已消耗的资源/储量,保有资源/储量等。

存在主要问题。

4、本次工作概况说明工作的起止时间,采用方法、手段、工程或样点布置原则、简要经过、完成的各项实物工作量(可附插表)及各项工作质量、取得的主要地质成果。

二、区域地质以1:20万区调资料为基础,简要说明矿点、异常在区域构造中的位置,区内可能对成矿有影响的主要地层(可附地层简表、区域地质插图)、构造、岩浆岩特征及分布情况。

三、矿点、异常区地质简要说明矿点或异常范围内,与成矿或异常有直接关系的地层、构造、岩浆岩、变质作用等特征,破矿构造性质、规模等。

详细叙述控、破矿的主要因素。

异常区增加地貌特征及异常的关系。

四、矿体(层)地质或异常概况说明:矿体(层)数、窨分布范围、分布规律及相互关系;主要工业矿体(层)控制工程数、埋深、规模(长度、宽度或倾向延伸、厚度)、形态、产状及走向、倾向的变化规律;矿石质量(结构、构造、矿物成分、化学成分、主要矿物特征等)、矿石类型、共伴生组分夹石等及变化规律;近矿围岩岩性、与矿体(层)的接触关系、蚀变特征等。

矿床成因类型及主要依据(可附矿体特征一览表)。

异常查证主要说明:异常分解情况、分解后的异常特征、异常源种类、规模、品位及变化情况等。

煤矿安全检查制度范本(3篇)

煤矿安全检查制度范本(3篇)

煤矿安全检查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为确保煤矿生产安全,保障职工身心健康,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制定本制度。

第二章检查范围和对象煤矿安全检查范围包括矿山、井下作业区域、工作面、巷道、坑口等。

检查对象主要为煤矿所有权人、经营单位、管理人员以及从业人员。

第三章检查内容(一)生产许可证和安全生产证件的审核:检查煤矿是否获得生产许可证,是否具备安全生产许可证件。

(二)安全制度和管理体系的落实:检查煤矿是否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是否制定并执行安全规章制度,是否建立安全责任制。

(三)消防设备和消防通道的检查:检查煤矿是否完备消防设备,消防通道是否畅通,疏散逃生通道是否设置。

(四)瓦斯和煤尘等有害气体的检测:检查煤矿是否建立瓦斯和煤尘等有害气体监测系统,检测设备是否准确,监测记录是否完备。

(五)爆破作业的检查:检查煤矿是否制定爆破作业安全规程,是否规范使用爆破工具和爆破药品。

(六)安全教育和培训的开展:检查煤矿是否定期开展安全教育和培训,是否进行事故应急演练。

(七)职工劳动保护措施的检查:检查煤矿是否提供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和设施,是否建立职工健康档案。

(八)事故隐患的排查:检查煤矿是否进行事故隐患排查,是否及时整改。

(九)其他安全生产必要的检查内容。

第四章检查方法(一)定期检查:按照一定周期进行检查,一般每季度检查一次。

(二)专项检查:对特定范围、特定问题进行专项检查。

(三)突击检查:不预先通知,突然进行检查,以查出突发的、有重大安全隐患的问题。

第五章检查程序(一)检查计划制定:制定每季度的检查计划,包括具体的检查内容、检查时间、检查单位等。

(二)检查准备工作:检查人员进行必要的调查、租借专业检测设备等。

(三)现场检查:到煤矿现场进行实地检查,查看相关资料,听取相关人员的解释。

(四)问题记录和整改要求:记录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和存在的隐患,并要求煤矿责任人立即进行整改。

(五)复查和复核:对整改过的问题进行复查和复核,确保问题彻底解决。

矿产远景调查矿点及异常查证工作方法

矿产远景调查矿点及异常查证工作方法

9 主要工作方法:
9.1 矿产地质填图(应用数字填图方法)
• 实测地质剖面(采用RGMAPING的剖面系统进行测量和记录): 选择符合规范要求;按地层、火山岩、侵入岩填图单位要求测制1-2条代表性实测剖面,并加 强构造剖面研究和测制。各岩石地层单位及岩浆岩共设计测制9条剖面,其中地层(火山岩)剖面5 条,岩浆岩剖面4条及其他地质剖面。剖面总长84.4 km。 • 填图单位划分: 沉积岩区岩石地层单位划分到组; 侵入岩按侵入体为基本的填图单位(时代+岩性); 火山岩采用双重填图法,一般划分到组; 与成矿有关的岩层、含矿层、标志层、岩相带、蚀变带等以非正式单位单独表示。 • 地质体标定: (1)工作用图为1∶5万数字化地形图(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测绘局,1988); (2)矿产地质填图野外手图采用1:25000数字化地形图 (经1∶5万地形图按要求扩编); (3)一般地质体、构造要素按规范要求标定; (4)对于含矿蚀变构造带及其他矿化地质体,厚度不论大小均在图上表示; (5)一般地质点在手图上所标定的点位与实地位置误差一般不得大于20 m。 • 观察路线布置: 观察路线布置以解决地质找矿问题为目的,点距以控制地质矿产填图单位为原则; 路线布置以穿越法为主、辅以追索路线;间距原则上300-500 m,成矿有利地段调查路线视需 要适当加密,地质情况简单、遥感解译程度高的地区可适当放稀。 对重要含矿层位、蚀变带、矿(化)带、矿(化)体尽量沿走向进行追索; 一个图幅内地质观察路线总长度不低于600 km,间距最宽不大于800 m。

9 主要工作方法精度要求
9.1 矿产地质填图(应用数字填图方法)
地质体标定: (1)工作用图为1∶5万数字化地形图(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 谋部测绘局,1988); (2)矿产地质填图野外手图采用1:25000数字化地形图 (经 1∶5万地形图按要求扩编),也可配合采用符合精度要求的高精度 遥感影像图作为野外用图; (3)只标定在图面上的直径大于2mm的闭合地质体。在图面 上宽度大于1mm、长度大于5mm的线状地质体。在图面上长度大于 5mm的断层、褶皱构造。 (4)对于含矿蚀变构造带及其他矿化地质体,厚度不论大小 均应在图上表示,厚度较小者,可用适当的花纹、符号放大或归并 表示 (5)一般地质点在手图上所标定的点位与实地位置误差一般 不得大于20 m。

矿山开采安全检查与隐患排查培训

矿山开采安全检查与隐患排查培训

矿用电气设备隐患排查
总结词
矿用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行对于矿山开采 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其隐患排查是保 障设备正常运转的关键。
VS
详细描述
矿用电气设备隐患排查主要包括设备外观 、电气线路、保护装置等方面的检查。设 备外观应无严重磨损、变形等情况;电气 线路应完好,无破损、老化等现象;保护 装置应齐全、有效,能够及时切断故障电 路,防止事故扩大。
根据矿山开采的需要,配备齐全的安全设 施和装备,提高矿山开采的安全性。
隐患控制措施
建立应急预案
制定针对可能发生的矿山事故 的应急预案,确保事故发生时
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
实施风险评估与控制
对矿山开采过程中的危险源进 行风险评估,采取相应的控制 措施,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
强化现场安全管理
加强现场安全管理,确保各项 安全措施得到有效执行,及时 纠正违规行为。
制定整改措施
根据隐患评估结果,制定相应 的整改措施,明确整改责任人 和整改期限。
整改效果评估
对整改效果进行评估,确保整 改措施的有效性,并对相关人 员进行反馈和总结。
CHAPTER 06
矿山开采安全检查与隐患排查培训 总结
培训效果评估
培训内容掌握情况
通过考试和实操评估,了解员工对矿山开采安全检查与隐患排查知 识的掌握程度,确保员工能够在实际工作中运用所学知识。
利用专业的检测仪器对矿 山的空气质量、设备性能 等进行检测,以发现潜在 的安全隐患。
专家评估
邀请专业安全评估机构或 专家对矿山进行全面评估 ,提出针对性的安全改进 建议。
CHAPTER 02
隐患排查基础知识
隐患定义与分类
隐患定义
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导致事 故发生的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 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物探、化探异常查证要求和考核标准

物探、化探异常查证要求和考核标准

物探、化探异常查证要求和考核标准物探、化探异常查证属于整个地质矿产普查第一阶段(矿产发现阶段)的工作,实践证明,它是发现矿产的一条捷径。

为提高物探、化探异常查证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在总结近年来异常查证经验的基础上,特制定本《物探、化探异常查证要求和考核标准》(简称“要求和考核标准”)。

本〈要求和考核标准〉作为对〈物化探生产技术管理制度〉(1983年)的重要补充,是各地矿局(厅)、大队和分队考核验收各类异常查证工作的标准。

并可作为各类物探、化探异常查证项目费用核算的依据。

一、异常查证阶段划分:1、异常查证工作,按其查证的详细程度划分为三个阶段:踏勘检查(即三级查证)详细检查(即二级查证)工程验证(即一级查证)2、异常查证的工作的流程及在整个物探、化探工作中所处的位置及作用见框图。

图中将探、化探工作按比例尺划分为两个阶段,即1:10万或更小比例尺物探、化探工作;1:5万—1:2.5万物探、化探工作。

针对不同比例尺的物探、化探工作,其异常查证工作的流程也略有不同。

①、对于小比例尺的物探、化探工作,圈定了异常区并对异常进行筛选之后,即进入首次的异常踏勘检查工作(三级查证)。

查证结果有以下三种情况:a、发现了具有进一步工作价值的矿化、矿体。

此时可直接进入异常的二级查证阶段。

b、小比例尺工作圈出较大的异常区(带)或大型局部异常,踏勘检查后,未能找到局部异常的最佳部位,地表也未见矿化、矿体,但从异常所处的地质背景和异常特征分析,区内成矿条件有利或个别异常见有意义的矿化。

此时就需统一布置1:5万(或1:2.5万)物探、化探普查工作,以期进一步圈定、分解异常。

1:5万(或1:2.5万)圈出的局部进行筛选后,还需对所选定的异常进行踏勘检查(也就是第二次异常三级查证)。

而后再视情况进入异常二级查证阶段。

c、地表未见有意义的矿化、矿体,从异常所处的地质背景和异常特征分析,异常区成矿条件不利,或已查明异常为非地质因素引起,进一步工作已无必要。

矿点检查绪论

矿点检查绪论

一个矿区有无工业价值及其规模、价值大小, 对建设和生产有无现实意义, 必须实事求是地加以对待,得出结论。

我们的勘探工作,从规范到具体技术方法,把地质勘探程序分成预查、普查、详查、勘探四个阶段,各阶段中均可按不同要求做矿点检查,这对我们找矿工作极其重要。

广义的矿点是指所有被发现的,并显示矿产存在标志的地点。

普通只经过初步了解,是否有价值还需要进一步工作,可作为进一步找矿的线索。

区域地质调查编制的矿产图中,矿点是指经区域地质矿产调查或者普查勘探工作所确定而规模小于小型矿床的含矿地点,或者未进行过详细工作、规模尚未查明的含矿地点。

矿点检查是指对发现的矿点及群众报矿点进行的整个评价工作。

其目的是要对矿点的工业价值作出初步评价,为进一步工作提供依据。

矿点检查的具体任务及要求包括:①对地表地质情况进行比较详细的研究,测制地质草图;②进行必要的地表或者浅部揭露及初步取样;③进行综合分析并对矿点的远景及工业价值作出初步评价;④对于远景较好的矿点,进行必要的深部探索和控制。

矿点检查工作是各种比例尺区域地质调查的重要任务之一。

其目的不仅在于希翼直接发现具有远景的新的矿产地,而主要还在于为实现区域地质调查的战略目的,即通过对区内矿点的普遍了解和重点检查,查明矿产生成和富集的地质条件,获得区域矿产特点、找矿标志和分布规律的认识,积累矿床地质资料,以便进行区域成矿规律和成矿预测的研究,从而提高地质矿产理论和找矿效果,指导进一步的矿产普查工作。

在矿点踏勘过程中,对于那些有矿化现象存在,但无进一步工作意义的矿点,不应因其无进一步工作意义而忽略对其矿化特征和周围地质条件的认真观察研究。

而应将那些能说明为什么这里能产生这种矿化,它与该处的地质构造、地层岩石和岩浆活动有什么成生联系的资料充分采集起来。

因为虽然该矿点无实际的经济意义,但那些形成矿化的地质资料却是研究区域矿产成矿规律所不可缺少的。

1. 矿产检查是指对工作过程中发现的地质、矿产、物探、化探、遥感等各类异常、矿化信息和地表找矿线索进行的综合检查和初步评价工作。

矿产资源调查评价

矿产资源调查评价

矿产资源调查评价篇一:矿产资源调查评价项目设计编写要求矿产资源调查评价项目设计编写要求为进一步规范矿产资源调查评价项目设计的编写、审查和认定工作,中国地质调查局根据项目的性质,把矿产资源调查评价项目分为:物探化探异常查证、区域矿产资源潜力调查评价、矿产资源普查评价和地下水资源勘查四种类型,各种类项目应分别按照《矿产资源评价物探化探异常查证设计编写要求》、《区域矿产资源潜力调查评价项目设计编写要求》、《矿产资源普查评价项目设计编写要求》和《地下水资源勘查项目设计编写要求》的要求编写设计。

固体矿产资源调查评价项目成果指标主要体现在下列五个方面:(1)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2)经工程验证的预测资源量(3341);(3)新发现矿产地;(4)可供普查的矿产地;(5)可供详查的矿产地。

设计中涉及的主要目标应与上述指标吻合。

区域矿产资源潜力调查评价项目设计编写要求区域矿产资源潜力调查评价,相当于《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17766─1999)所划分四个工作阶段中的预查阶段及其前期工作。

由于全国地质工作程度差别很大,这一阶段可进一步划分为区域矿产资源远景评价和成矿远景区矿产资源评价两个阶段,两阶段所针对的工作区、工作目标和工作内容都有较大区别。

区域矿产资源远景评价,是指对工作程度较低的具有较大找矿潜力地区,在系统收集和综合分析已有资料的基础上,进行野外踏勘、区域化探扫面和少量地表工程揭露,圈定可供进一步工作的成矿远景区的工作。

其工作目标是:(1)初步查明工作区成矿地质背景和成矿条件。

(2)圈定成矿远景区,并划分其类别。

(3)对区域矿产资源远景进行总体评估,并提出下步工作建议。

区域矿产资源远景评价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1、充分收集工作区内已有资料和前人研究成果,包括区域地质、物探、化探、遥感及已有矿点、矿化点资料,配合遥感解译工作,编制区域中小比例尺(1∶20万—1∶50万)地质矿产草图。

2、编制工作设计。

钾长石开发方案节选

钾长石开发方案节选

第一章概述第一节矿区位置、交通及企业隶属关系十里沟钾长石矿矿区位于枣阳市42度方向直距38公里处,地处湖北省枣阳市境内,属新市镇管辖。

地处新市镇北东9公里处,其中7公里为正规公路,2公里为简易公路可直接通达矿区。

区内各居民点多有简易公路相连。

新市镇沿335省道运距39公里到枣阳市;汉渝铁路线及316国道均途经枣阳市,交通尚属方便(见图1-1)。

地理坐标为:东经113°2′5″~113°2′29″,北纬32°22′58″~32°23′20″。

经枣阳市国土资源厅确认,拟申请采矿范围由)1-1个拐点组成(见表5.枣阳市十里沟钾长石矿拟办矿证范围(80坐标)表1-1面积0.1556平方公里枣阳市十里沟钾长石矿为新建矿区,由枣阳市国土资源局组织开展普查工作,各项手续办理完毕后将公开向社会招标。

目前还没有确定开采矿山的企业。

第二节矿区自然地理与经济概况矿区为低山一丘陵地区,矿区东部的黄好海拔高程为503米,矿区西侧最低标高约270米左右,相对高差约230米。

区内无大的地表水体,只有十里沟的水流流经矿区北西部,其上游沟长3公里,为二级水系,汇水面积约7平方公里,为间歇性小溪,一般无长年流水。

十里沟水流向南西流入邢川水库,经河南省境内的丑河、唐白河,最后在襄阳市注入汉江。

本区属于北亚热带并兼有南北季风气候,为常绿阔叶混交林自然带,降水较充沛,光照充足,四季分明。

年平均气温15.6℃,月均气年平均日.℃2.3-3.1月)1℃、最冷月(31.9-38月)7温:最热月(.照时数1894.2小时,全年无霜期233-255天。

年平均降雨量833.9-961.7mm,在时间和季节分配上是夏多冬少,秋雨多于春雨,七至十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50%以上。

多年平均年地表径流深为361.8mm。

年均相对湿度达71%以上。

风向以北风为主,春、秋。

冬季盛行西北一北北风,最大风速11m/s,年平均风速为3.2m/s。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总则要求: 部署在成矿远景区带上的1:5万区调的主要任务, 是从基础地质调查入手,研究区域成矿条件和成矿规律, 着重解决与成矿关系密切的地质问题,作出区域矿产远 景评价,指出进一步找矿方向和成矿有利地段。对代表 性的有远景的矿(化)点和有意义的异常,以及可能含 矿的地段,作出评价。 区域地质矿产调查,以找矿为中心。
2)地磁测量
地面磁测的应用条件和应用对象 方法 应用条件 适宜对象
◆地质体之间有较大 ◆铁磁性矿物(磁铁矿、 的磁性差异(>10倍);赤铁矿、磁黄铁矿)组成 ◆无地形条件要求; 的矿体; 磁法 ◆地质体体积大、埋 ◆基性、超基性岩体 深小(<10Km)。
3)电阻率测量 常见岩石电阻率表
岩石电性 电阻率 (欧姆.米) 黄铁矿、含铜黄铁矿 砂泥质沉积岩、硫化 物 岩浆岩 变质岩 膏盐、岩盐、碳酸盐 岩、石英脉 良导体 <1 低电阻 1—100 中等电阻 100—1000 较高电阻 1000—10000 高电阻 >10000
四、异常查证
DZ/T 0246-2006之11.1.2要求:
■ (1:25万区调)对航空和地面地球物理、地 球化学异常,要选择找矿意义大和有代表性的 进行地面检查,以了解异常形成的原因和地质 条件。 ■异常查证工作量:不得少于异常数的30%。 ■发现矿化线索后,按矿点检查要求进行工作。
包括重砂、物探、化探异常,重点是局部异常。
8、矿点检查应提交的资料
■ 一般矿点应形成检查卡。 ■ 重要矿点的检查应当形成独立的地质资料。 主要应有:
1:10000地质草图 实际材料图 大比例尺物化探测量资料 样品登记表 分析测试结果登记表 检查工作简报。

工作简报的内容应当包括一般矿点检查卡中的 全部内容,但是应当叙述得更为详尽。
矿点检查登记卡
3、注意找矿标志
找矿标志:指显示矿产存在或可能存在的各种
现象和线索。前者包括矿体的露头、铁帽、矿 砾、有用矿物重砂、采矿遗迹等;后者包括岩 石蚀变、特殊地层层位或标志层、特殊地形地 貌、物化探异常,还有一些地名等。
对找矿标志应全面地调查和研究。
1)地、物、化、遥异常预研究
对前人已经发现的矿床、矿点、矿化点、采矿遗
■ 观测方法:追索法为主,穿越法为辅
■ 工作比例尺:不小于1 :10000
7、化学样品的采集要求 采集方法:连续拣块(相当于简易刻槽),槽
宽10cm,槽深5cm,样品宜细不宜粗。
分样要求:按矿化蚀变类型,一般不超过1米, 最长不超过2米。
样品代表性:岩矿石新鲜,防止矿化信息弱化, 可以有一定的倾向性。 样量:不少于1kg。
类型的热液矿床总有不同的蚀变现象。
常见的蚀变有:硅化、绢云母化、黄铁矿化、绿
泥石化、黄铁绢英岩化、云英岩化、纳长石化、 碱交代、地开石化、伊利石化、叶腊石化、碳酸 盐化等。
蚀变地质体的调查内容要求
蚀变类型及分区、分带。
蚀变范围:如侵入岩体的围岩蚀变范围,即是外接触
带的范围,应当圈定出来。
蚀变与矿化:根据蚀变类型,寻找可能的矿化。 如
云英岩化与钨锡矿关系密切,铜铅锌矿与黄铁 矿化、 黄铁绢英岩化密切相关,等等。
蚀变的控制因素:侵入岩(体、脉)、断层构造破
碎。
铜矿化蚀变
蚀变范围的形态能反映岩体的产状等信息
侵入岩体
隐爆角砾岩筒
面状蚀变区
网状蚀变区
青龙山铜多金属矿地质图
3)下功夫识别风化岩矿石的原岩
■ 基岩区的区调,特别是成矿区带上的区调
项目,应重点为矿产地质调查和矿产勘查打基
础。
2、注重调查成矿地质条件
调查测区的沉积、构造、岩浆、变质 活动所构筑的成矿条件,及这些地质活动
的成矿作用,分析成矿地质背景,总结成
矿规律。
2、注重调查成矿地质条件
重点查明与主要矿产关系密切的地质体。开 展含矿、控矿地层的岩相古地理的调查研 究;调查研究成矿岩体的产状、规模;查 明并研究不同地质构造的控矿意义(导矿、 储矿、破坏),在时间上的演化历史(成矿前、 成矿期、成矿后)等等。
本讲座的矿点检查包括矿点和矿化点的检查工作。
2、规范的要求
■检查矿点数比例:按不同类型,实测区15-20%, 修测区为10%左右,片区修测为5-10% 。 ■对已经开展勘查的矿床、矿点,应收集勘查成 果资料,进行综合研究,并选择典型矿床进行 现场观测,验证前人的勘查结论,有不同看法 时应进一步搜集资料,进行讨论。 ■对尚未勘查和新发现的矿点选择急缺矿种进行 检查。
地质调查的工作界面是地表,观测对象是风化
了的岩矿石。实践中要求地质人员有较高的风 化岩矿石识别能力。这一点非常重要。
那些在碱性、还原条件下形成的地质体,一旦
出露于地表的酸性、氧化环境中,容易风化。 特别是一些含硫化物的地质体、岩浆岩类、变 质岩类,在地表会形成较厚的残积层。要努力 通过残积物识别出原岩类型。
第六章 区域地质调查工作中的 矿产地质工作要求
主要内容
一、相关规范的要求
二、矿产地质调查
三、矿产检查
四、异常查证 五、成矿规律研究
参观博物馆注意事项
1.
2.
3.
博物馆里面的标本都很珍贵,参观的时候不 能用手去拿,触碰等。谁损坏谁赔偿! 博物馆里面的玻璃柜容易破裂,不能靠压, 一旦损坏,由此造成自身的伤害,后果自负! 博物馆内不能拍照!
基性、 超基性
酸性岩
电阻测量的应用条件和应用对象 方法 应用条件 适宜对象
◆地质体之间有较大的 ◆低阻金属硫化物矿体; 电阻率差异(>10倍); ◆低阻的含水层(包括 ◆地形平缓(<20度,激 断层、地层、溶洞)和 发极化法可有起伏); 煤、气层; 电阻 ◆水平层用电测深,陡 ◆高阻岩脉(造岩矿物 率法 倾地质体用剖面法测量; 组成的石英脉、伟晶岩 ◆充电法的矿体必须露 脉等) 头,高山重力低,海洋重力高,极端值 为+400~ -400毫伽(mgl)。1伽=103毫伽
工作区背景上的异常是由岩、矿体引起 的。常用异常单位就是毫伽(mgl)。
重力测量的应用条件和应用对象 方法 应用条件 适宜对象
◆地质体之间有较大的密 ◆金属矿体; 度差异。研究区域构造 ◆基性、超基性岩体 ; 3 >0.2—0.3g/cm 差异; 3 ◆区域性密度界面(如基底与 矿体与围岩有>0.5g/cm ; 盖层、煤层、气层)。 重力 ◆地形平坦(地形起伏需 要改正); ◆地质体体积大,埋深小。
江西瑞金黄柏圩,火山角砾岩强风化残积层
江西瑞金黄柏圩,K1b火山角砾岩
4)调查采矿遗迹
江西瑞金黄柏圩金牛山采矿坑
三、矿点检查
1、概念
矿点检查是区域地质调查的工作内容之一。 具备矿产形成条件,有矿产存在直接标志的矿产地, 可分为矿床、矿点、矿化点。
矿床:矿石品位符合工业要求,规模具有工业价值。 矿点:矿石品位符合工业指标要求,但规模过小或不清 矿化点:仅有一般地表矿化现象,品位和规范都不清。
3、矿点检查的目的任务
初步查明矿点的矿化类型、主导性控矿因素, 对矿点的有无进一步工作价值作出初步评价。
4、工作内容
■ 加密观测:测制地质草图,进行地表地质调查和追索;
■ 必要时进行地表揭露,或大比例尺的物化探剖面测量。
■ 采集样品,了解含矿地质体的物质组成和有用组分的含 量。 ■ 分析测试及编写检查总结
■部署原则:成矿区带的区域地质调查必须开展 矿产地质调查和矿点检查,以面为主,重点检查。
■在地质调查的基础上,筛选一批有望矿(化) 点进行检查评价,实测区选出不同类型和矿种的 15-20%矿点进行检查评价,修测区为10%左右, 片区修测为5-10%;对已有1:20万地球化学异常 应全面踏勘检查,查清其地质背景。
■ 1991-10-1实施,DZ/T 0001-91, 《区域地质调查总则》(1:50000)。 在地质填图方法和研究内容之6.8节要求:对
区内已知矿产种类、分布及潜在价值进行了解,
对新发现的矿化、蚀变现象进行观察记录,采集 必要的测试样品。 淡化了矿产地质调查内容,填制通用地质图。
■ DZ/T 0246-2006 (2001暂行)
■ 地质出版社1981年出版 《区域地质调查野外工作方法》 要求:区域地质调查报告分为 “地质部分”和
“矿产部分”两册编写。
■ DZ/T 0246-2006要求:
凡是开展矿产地质调查的图幅,
应在成果报告中专设“矿产地质”一
二、矿产地质调查
1、区调工作应兼顾全面,突出重点
■ 区域地质调查是全方位的地质工作,但要 有明确的服务方向。
中梯(电阻率)法:探测对象具有较高电阻率
中梯(激发极化)法:探测对象具良导电性
联合剖面法:探测陡立较薄的良导电体
电测深法: 探测产状平缓具电性差异地质体
时间域电磁法TEM:探测具电性差异的深隐矿体
可控源声频大地电磁法CSAMT:具电性差异地质体
■物探方法的综合应用:任何一种物探方法 都不是万能的,必须考虑不同方法的综合 应用。以哪种方法为主,哪种方法辅助; 哪种方法先用,哪种方法后用,等等,都 要有所讲究,做到合理有效地使用物探方 法。 V8仪器:电法物探的集成仪器
异常查证方法:
■ 首先应在可能的异常源区开展大比例尺
路线地质调查;
■ 只有在路线地质调查不能发现异常源的
情况下,才进行大比例尺的重砂和物化 探测量。
■ 切勿舍近求远。
1、重砂异常的查证
理论基础:由于矿物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质和化学 性质,在风化搬运作用中的稳定性不同。那些比 重大、硬度高、解理不发育、化学性质稳定的矿 物,通常形成重砂颗粒,在机械搬运下形成扩散 晕。采用重砂测量,一般均能取得良好的找矿效 果。 适用矿种:金属矿产中的铬、铂、钨、锡、金、 钛,分散元素矿产中的锂、铍、铌、钽、锆,非 金属矿产中的金刚石、黄玉、重晶石、刚玉等。 检查对象:主要的重砂异常 检查方法:大比例尺的重砂测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