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历史中考思考和计划
2011年历史学科中考备考策略

此文稿荣获2011年市一等奖2011年历史学科中考备考策略江华县码市中学韦平佳本学期是九年级学生的最后一学期,历史学科有它的特殊性,一个学期即要学完19课的新课教学,又要完成《中国历史》4本和《世界历史》上下册,共计6本书的复习,还有乡土教材的上下册。
这么多的内容,根本没有充足的时间予以巩固,复习起来难度相当大。
正是因为如此,所以,我们的复习,必需要讲究方法和策略,从近几年中考命题的指导思想、范围、题型来看,中考越来越倾向于基础性、探究性、开放性。
这就要求学生既要掌握基础知识,更要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
那么,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保质保量的完成复习任务呢?下面几点看法是本人多年任教毕业班的一点体会。
一、明确学习目的,因材施教,温故知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做好学生思想工作,让他们明确学习目的,非常重要。
为了在复习教学中能达到最理想的效果,教师必须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要贴近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抓住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时刻跟随教师的步伐。
无论是课上,还是课下都能牵动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喜欢你,从而喜欢历史。
在课上难免会出现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教师要讲究分寸和语言的技巧,以鼓励为主,保持学生良好的积极的心态,这样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进入九年级,更要让学生明白学习的紧迫性,重要性。
在复习的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发挥小组长的带头作用。
此外,教师还要针对不同的班级和各班不同的学生实行因材施教,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对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目标,提出不同的要求。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过关检查。
每节课的开始和结束我们都要不时地对学生进行提问检测,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
二、深刻钻研大纲,明确教学精神,复习有的放矢。
永州市中考历史考试大纲对2011年中考命题指导思想、命题原则、能力考查目标、命题依据、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作了明确的规范和界定,2011年中考说明则对今年中考内容又作了进一步的阐释,自大纲和说明一公布,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就成了我们的首要任务,我们几乎是逐词逐句地学习、推敲其中的意思,用以指导我们的历史教学与复习。
2011年历史中考思考和计划

2011 年历史中考的思考和计划
摘要:历史热点我们固然要予以足够的重视,但是中考毕竟考查的知识点全面而细致,我们在关注热点的同时更应该关注于历史课本,关注《2011 年的中考说明》,只要我们准备充分我们必将会在未来的中考复习中取得不错的效果。
关键字:初中历史中考复习计划措施
步入到2011 年,中考离我们已经很近了,回顾以往中考历史的复习工作,有得有失,在强调新课程理念,注重考察学生能力的今天,如何引导学生复习,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取得理想的成绩呢?下面我结合今年的历史复习工作,和大家谈谈备考过程中老师和学生应注意的事项。
1、狠抓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培养。
开卷考试、闭卷准备,对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及重要的历史概念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学生必须记准背熟,理解透,能运用;对历史的主干知识进行归纳梳理,重视对历史的整体感悟和把握,以不变应万变;强调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分析和迁移重组;关注学生学习历史的过程和方法及应具备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重视学生阅读理解和信息提取能力的培养。
2、关注社会现实、社会热点,以史为鉴,学以致用。
近几年来中招考试日益贴近考生实际、反映时代特点,所以历史复习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用历史的眼光观察现实问题,从现实出发探寻历史渊源。
2011年中考历史试题体现的新史观及备考启示-2019年教育文档

2011年中考历史试题体现的新史观及备考启示众所周知,初中历史课程标准及相关教材已淡化了传统的社会形态史观(革命史观或阶级斗争史观),而更多地体现出新史观的特色。
这对中考历史命题产生了重要影响,各地中考历史试题中出现了一批以文明史观、现代化史观、全球史观、社会史观等新史学范式主要观点为价值取向的试题。
一、2011年中考历史试题体现的新史观(一)文明史观文明史观认为,人类历史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
从文明史的内容来看,人类文明由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构成,三者相互作用,共同发展。
纵向来看,文明史可分为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两个阶段。
横向来看,文明的扩散,如建立文化圈,文明之间的冲突与交流等,也是文明史的重要内容。
例1:(2011年福建莆田卷)没有科学家的发现,就没有现代人类文明。
为了树立“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良好风气,九年级(1)班组织了一次“我最崇拜的科学家”的探究活动。
请你一起参与完成。
点评:本题从文明史中的物质文明的角度设题,彰显科学家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考查考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参考答案:(1)现代科学之父(2)相对论(3)袁隆平(4)谦虚、勤奋、顽强拼搏的毅力、吃苦耐劳的精神(答出其中1点即可,其他言之有理也可)(二)现代化史观现代化史观认为,现代化是人类社会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多层面同步转变的动态过程,缔造了一种新的文明,即工业文明。
现代化是近现代史的主题,其核心是经济现代化和政治民主化。
例2:(2011年山东菏泽卷)近代化始终是近代仁人志士追求的目标和方向,探索充满艰辛,艰辛孕育新的发展,这是普遍的规律。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实现近代化(也叫早期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世界各国发展的必由之路,在向近代化迈进的过程中,中国和西方各走了一条不同的道路。
学者认为,西方近代的变革首先是思想层面的变革,然后是制度方面的变革,最后才是器物方面的变革,而中国在近代的变革顺序却是正好相反的。
2011中考历史重难热点复习指南

七、历史重点热点问题▪1、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史的复习抓住两条线索。
一条是朝代线索,中国古代有6个重要朝代要引起大家的重视,即秦朝、汉朝、三国、唐朝、明朝、清朝。
汉朝重点掌握两个古代的和谐社会:文景之治、大一统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汉朝的对外友好往来:丝绸之路。
三国在整个中国古代史上的地位不算重要,但这段历史中的出现的文学故事学生比较感兴趣,容易接近学生。
唐朝是中国古代最辉煌鼎盛的时期,唐的建立,两个太平盛世: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唐朝的对外友好往来:鉴真东渡、玄奘西游。
明清的对外交流、闭关锁国政策。
▪第二条是经济思想文化线索,百家争鸣,中国传统文化的来龙去脉。
▪在中国古代史的复习中,还应注意古代的边疆问题,主要涉及到台湾、西藏、新疆。
尤其是和时政热点产生联系的,今年是西藏解放60周年。
2、中国近代史▪中国近代史是历年中考难点、丢分点最集中的地方,复习时要高度重视。
根据《考试说明》的要求把这部分内容梳理成五个专题知识。
第一个专题:侵略与反抗。
重点掌握三次战争、三个条约及其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明白一个道理:帝国主义的步步侵略,使中国一步步论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落后就要挨打!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西方列强的侵略史,也是一部中国人民的抗争史,了解这段历史中涌现出的民族英雄和他们的爱国事迹。
第二个专题:近代化的起步。
中国近代史还是一部中国人民救亡图存,向西方学习,走近代化的探索史。
中国近代化的起步分三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洋务运动;第二个时期: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第三个时期: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新文化运动。
掌握这四个历史事件的背景、时间、思想主张、代表人物、主要活动、历史意义。
今年是兴亥革命100周年。
第三个专题: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五四爱国运动,应重点掌握五四爱国运动的全面内容。
今年还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纪念日,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及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都要全面掌握。
2011年中考历史试题重点、热点研究及备考策略ppt 人教版

例2:中国共产党创建的人民军队已经走过了八十多年的风风雨雨,下列图片 中能够见证这一历程的有 【 】
A.①② C.②③④ B.③④ D.①②③④
5、建国后,中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所取得的各类成就
(河南09年23题)200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历史兴趣小组开展 主题探究活动,下面是他们搜集的一些图片和设计的一个版面,请你参加:
2011中考历史试题重点、热点研 究及备考策略
一、近几年中招考试命题分析
题型:稳中有变(数量、类型)
范围:基本不变
内容:突出主干(基础性、探究性、实践性)、坚
持双开,侧重能力(鉴古知今和情感教育) 导向:考察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运用历史知识 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问 题越来越多
红色旅游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途径之一。以下是红色旅游重要 景点的图片,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图一 嘉兴游船 图二 遵义会址 图三 延安圣地 请回答: (1)如果请你给三幅图的经典各配上一个宣传的标题,你会怎么配?为什么?(6分) (2)感受红色旅游,你有什么体会?(1分)
4、我党领导的探索革命之路和武装斗争以及人民军队名称的
关注辛亥革命(1911),在关注近代化探索的纵向发展过程的同时关注其横 向联系
3、党的历史上的重要会议(中国革命探索,复兴之路) 中共一大(1921)、遵义会议(1935)、中共七大(1945)、中共八大、 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共十二大、中共十三大、中共十四大、中共十五大 其中:特别要关注具有开端性和转折点地位的会议:中共一大、遵义会议 和十一届三中全会; 中共十二大(中国特色)、中共十三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共十四 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共十五大(写入党章)是邓小平理论的形成 以及在我党的领导地位的确立 例:从党的八大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我党为社会主义的建设事业进行 了不断的探索。党的八大指出了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并把发展社会生产 力和建设工业化国家作为当前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则总结了建国以来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并作出把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请回答: (1)八大确定的主要任务和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工作重点有什么相同点? (2)两次大会之后的社会主义建设各有什么不同?造成这两种结果的主要 原因有哪些? (3)你从中得到了哪些启示?
2011年中考历史命题趋势及备考策略

2011年中考历史命题趋势及备考策略九年级历史备课组一、2010年全省中考历史试题考点分布及题型分析1.考试范围及分数比例根据《2010年中考命题指导纲要》的精神,明确我省初中历史课考试的范围由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六大板块组成。
通过对2010年历史试题的分析,我们得出各大板块在总分中所占的比例如下:中国古代史占20分,中国近现代史占30分,世界古代史占4分,世界近现代史占46分。
从横向看,中国史和世界史基本上各占50分,从纵向看,古代史占24分,近现代史占76分,由此可以看出,试题体现了历史学科厚今薄古,学以致用的特点。
2.考点分布2010年历史试题涉及的主要考点有:新航路的开辟,三角贸易,两次世界大战,中日甲午战争和抗日战争,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从古至今的重大变法或改革,近现代世界史和中国史上的思想解放运动。
这些考点主要分布在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近现代史部分。
3.题型分析2010年历史试题的题型包括单向选择、看图学史、材料解析和综合探究题,其中,中国古代史和世界古代史部分主要以单项选择题的方式呈现,而中国近现代和世界近现代史则以主观题、大题的方式呈现。
二、新课程背景下2010年全省中考历史命题的价值取向和变化1.价值取向和变化通过对《2010年中考命题指导纲要》的仔细研读和2010年历史试题的认真分析,发现2010年历史命题的价值取向发生了如下变化:(1)考点涉及的内容都是课本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知识,要引导学生全面掌握所学知识。
(2)单项选择题有些是以历史情境的方式出现,而且还密切联系现实生活(比如上海世博会和上海被资本主义国家最早开埠的历史、用《大国崛起》中的解说词来考察工业革命史等,这样的题目做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3)材料解析题中使用的历史资料的阅读难度较前几年加大,要求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认识要有拓展和延伸。
(4)对重大历史事件的考察采用史图结合(比如在材料解析题中对新航路的开辟,三角贸易,两次世界大战的历史通过识图来回答相关问题。
2011年初三历史中考总复习计划

2011年初三历史中考总复习计划苏占循通过对近几年的初三中考历史备考经验总结和改进,结合本人今年所教班级教学实际情况,依据海南省初中生历史毕业达标指导制订2011年中考总复习计划,具体内容如下:一、中考目标:提高所教四个班的优秀率与合格率,不脱整个年级后腿,冲刺海口市中考历史两率前三的目标。
二、总复习教学安排根据考试内容和时间,拟订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整个复习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梳理教材”。
时间大约在3月1日-5月15日左右,即按照教材的编写体系,以《考纲》规定的考试内容为重点,提纲挈领地复习七八年级四本历史书和海南地方史,并作相应的练习巩固,此阶段约占了整个复习阶段的一大半时间,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教材中最基本的知识,同时对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教材的整体线索有一定的了解,还要注重在这一过程中提高学生概括归纳、分类比较、综合分析等能力,第二阶段是初步整合训练,时间是在5月15日-5月22日左右,将六本书的知识有机融合,做三套习题,目的是将第一阶段古今中外的历史知识进综合、形成能力。
第三阶段是结合时事并以“历史中考一本通”为蓝本进行七个专题训练,时间是在5月22日-6月2日左右,目的是强化考试重点、热点和难点。
第四阶段是综合模拟,结合实际做十套模拟测试,时间大约在6月2日--21日,根据每次训练的情况,找出学生的薄弱环节,再进行讲解、训练,进一步巩固知识、提高能力。
第五阶段补差,将所教班级差生集中、进行考前基础知识在梳理,时间是6月22日--23日,目的是让差生及格,提高合格率三、保障措施1、坚持集体备课,认真研究考纲和学情,优化课堂效果。
2、严把作业关,保证每个学生按时交作业,按时批改甚至二次批改,及时查缺补漏3、培优补差,通过模拟考试分析学情,列出各班可达优秀的学生名单,潜力学生名单,不合格学生名单,对以上学生进行全程跟踪辅导,由于没有大的辅导教室,业余时间重点辅导只能是部分差生,每周四晚修时间第一节课将14至16班差生集中办公室辅导,而对好生关注主要在课堂和课下思想工作。
预测2011年历史中考的命题热点有以下几点

预测2011年历史中考的命题热点有以下几点(一)、建党90周年联系建国前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进行的革命与探索,如南昌起义、根据地的创建、红军长征等;建国后在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文体、劳动与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成就,凸显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变化,综合国力的提高。
(二)、维护国家统一关于台湾问题的热点,多考查有关“一国两制”的知识点,当前时局要求大家关注台湾问题,结合近年来海峡两岸关系的密切发展,如美国对台军售等,考查有关台湾问题的历史渊源、现状、发展趋势,往往成为中考命题人员的关注点。
(三)、经济全球化和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从2010年的中考来看,很多省市的中考试题都涉及这部分内容,命题的热点在欧盟、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命题的趋向一般以时政材料、图片作为命题的切入点,命题的形式往往以选择题和材料题为主。
所以2011年仍需高度重视的知识点有:欧盟的建立,“金砖四国”,世界政治、后危机经济的发展趋势。
(四)、科技与思想主要考查点在于我国古代科技成就、百家争鸣时期各个学派的思想主张、世界三次科技革命中的重大成就及影响,考查我国古代医学成就和第三次科技革命在生物工程方面的成就等。
要重视科技发展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和影响,特别是近现代以来的几次科技革命的飞跃和中国近年来在高科技领域取得的骄人成绩。
(五)、和谐与动荡从历年中考的命题来看,构建和谐社会备受青睐,预计这将是2011年的中考热点,考查的重要知识点有:古代的和谐思想与主张,古代清明盛世等;结合中东问题、朝鲜核问题、伊拉克战争、索马里海盗等,引导考生认识和平的重要性,反对战争,维护和平。
2011年中考备考指南一、认真听课、仔细阅读课本1.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听课时要把握住每一堂课的重点,构建每一单元的历史知识网络,注意难点问题的理解,弄清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联系。
2.要学会看书。
看历史课本的基本顺序是:先读目录,再看单元概述,然后再阅读每一课的子目并思考课与课、目与目之间的关系,最后再仔细读课文,读课文时要了解每一个问题有几个要点,再将要点形成知识网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历史中考的思考和计划
摘要:历史热点我们固然要予以足够的重视,但是中考毕竟考查的知识点全面而细致,我们在关注热点的同时更应该关注于历史课本,关注《2011年的中考说明》,只要我们准备充分我们必将会在未来的中考复习中取得不错的效果。
关键字:初中历史中考复习计划措施
步入到2011年,中考离我们已经很近了,回顾以往中考历史的复习工作,有得有失,在强调新课程理念,注重考察学生能力的今天,如何引导学生复习,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取得理想的成绩呢?下面我结合今年的历史复习工作,和大家谈谈备考过程中老师和学生应注意的事项。
1、狠抓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培养。
开卷考试、闭卷准备,对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及重要的历史概念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学生必须记准背熟,理解透,能运用;对历史的主干知识进行归纳梳理,重视对历史的整体感悟和把握,以不变应万变;强调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分析和迁移重组;关注学生学习历史的过程和方法及应具备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重视学生阅读理解和信息提取能力的培养。
2、关注社会现实、社会热点,以史为鉴,学以致用。
近几年来中招考试日益贴近考生实际、反映时代特点,所以历史复习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用历史的眼光观察现实问题,从现实出发探寻历史渊源。
3、注重训练,加强练习。
我常教导学生真正的将军是打出来的,考场高手是练出来的,要以练促背,以练促理解,以练促运用,以练提高能力;训练过程中强调规范,强调准确。
4、努力做到有的放矢、矢矢中的。
本段时间学生复习非常繁忙,时间非常宝贵,教师必须深入研究《课程标准》和近几年的中考试题,把握其特点,做到指导及时、训练到位、方向准确,以免出现“一将无能、累死三军”的局面。
知识的掌握要成体系,横向和纵向构成网络。
单元要有单元的知识脉络,一册书要有一册书的知识脉络,同类型知识之间也要构建知识脉络。
现在的中招考试越来越轻知识点的记忆,而重知识的理解和整体的构建,所以采用体系复习法能够满足中招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要求。
开卷考试要坚持“题本位”,反对“书本位”。
所谓“题本位”思想指的就是从题的实际出发,把教材当做一种资源,敢于去整合教材,灵活利用教材,不照抄照搬。
“题本位”思想的实质就是“灵活运用”。
不管是哪一种题型都要认真审题,切勿跟着感觉走,或犯经验主义错误。
关注时政,时政分析要充分,多角度。
每年都要考时政,中招考题中的时政材料基本上我们都见过,但是问题的设计却是全新的。
这就给我们一些启示,如果进行时政专题复习,应该充分考虑它的知识契合点,从多角度、多层次去思考它的出题方向。
回归课本,关注错题,总结提高。
经过一、二轮的复习,基本知
识点、基本题型的解题方法和答题要求,基本上已经涵盖。
这时候再一味地搞题海战术,可能效果一般。
让自己冷静下来,看看以前做过的题、以前看过的书,会有新的认识。
关于今年中考的热点大家都有自己的想法,我想把我对2011年中考的热点问题的理解说一下,不足之处希望各位同行给予指正。
热点问题如下:
一、2011年世界园艺博览会(中国西安)
2011年4月28日至10月22日,世界园艺博览会将在西安市浐灞生态区广运潭举办,会期178天。
西安世园会吉祥物“长安花”取意“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大家都知道西安古称长安,而最早在西安建都的封建王朝就是西汉,那么关于西汉的一些知识点自然就会成为中考的热点。
我总结以下几点:(1)西汉的建立者汉高祖刘邦(公元前206年建立西汉),2010年中考题中出现过秦朝建立到唐朝建立二者相差多少年?这是一道关于历史年代计算的题目。
所以说重要历史朝代建立的时间还是要给予必要的重视。
(2)汉武帝(刘彻)大一统,应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a 汉武帝大一统的措施b 张骞出使西域 c丝绸之路;这里应该注意的是2006年和2008年中考题中出过关于丝绸之路相关知识的考点,所以说这一部分给予必要的重视,可以参照这几年的中考题型进行相关的训练。
既然讲到汉朝那么就不得不讲唐朝,唐朝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封建王朝,是我国封建王朝的鼎盛时期。
因此唐朝的相关历史知识点
就显的重要了,我同样总结以下几点:(1)贞观之治(2)开元盛世(3)科举制(这里和九年义务教育结合起来讲更能体现中考的联系紧密)与此同时长安花寓意和谐的含义足矣说明西汉的文景之治,唐朝的贞观之治、开元盛世他们之间的共同点也应该给学生门进行总结。
比如a 政治清明 b重视人才等。
与此同时长安花中有和谐的寓意,而百家争鸣中孔子的仁爱,墨子的兼爱非公中体现了和谐的思想,这些知识点要注意。
二、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1921年)
1921年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与之相关的知识可以扩展很多。
它可以联系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红军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以及改革开放,中国加入世贸等,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走过了90年,期间有坎坷困难,有辉煌成就,这些都可以作为一个大的主题下进行知识点的相互整合从而达到考查学生能力的目的。
而这些知识点中有很多周年纪念事件因给予特别的重视,例如九一八事变(1931年9月18日)80周年,西藏和平解放(1951年10月)60周年,中国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1年10月25日)40周年,邓小平一国两制的提出(1981年)30周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01年12月11日)10周年,中国上海举办亚太经合组织年会(2001年)10周年。
而它们之间又不是相互孤立的,又例如一国两制和台湾问题,中国上海举办apec会议,中国加入wto,可以和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进行联系等等。
周年历史事件及其相关知识的题型的训练应
当给予加强。
三、经济大危机(1929年——1933年)和金融危机(2008年——至今)
金融危机已经发生三年,它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仍在延续,各国纷纷采取措施来推动经济的复苏,这里边就不得不提欧盟,美国,日本,它们是世界三大经济体,其中欧盟是最大的经济体,它们之间发展的变化以前在中考题中以漫画的形式出现过,最近几年仍然在进行考查。
原因是他们毕竟领导世界,对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仍然有着借鉴意义。
尤其是美国和日本的发展对中国的影响巨大,例如美国的罗斯福新政在2006年2007年2009年都出过相关的题型,美国战后经济的发展在2010年的材料题中出现。
因此我们要关注美国的罗斯福新政和中国的改革开放,日本的大化改新和中国的隋唐政治经济制度,日本的明治维新和中国的戊戌变法等等。
这些知识点之间可以相互联系,互相整合,使他们在改革的主题下或者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主观性试题。
在考查了学生基本知识点掌握的同时,也考查了学生在掌握知识点的前提下灵活运用的能力。
历史热点我们固然要予以足够的重视,但是中考毕竟考查的知识点全面而细致,我们在关注热点的同时更应该关注于历史课本,关注《2011年的中考说明》,只要我们准备充分我们必将会在未来的中考复习中取得不错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