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栏杆拍遍读后感_初中作文

合集下载

把栏杆拍遍的读后感13篇

把栏杆拍遍的读后感13篇

把栏杆拍遍的读后感13篇《把栏杆拍遍的读后感13篇》这是优秀的读后感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第1篇把栏杆拍遍的读后感当看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

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把栏杆拍遍》的读后感【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梁衡先生的《把栏杆拍遍》,她曾经说梁先生的散文集一定要看一下,一定会给你带来不一样的感受。

但由于当时没有太多的时间,到了大学的时候才有了空余的时间来看一下,看过之后有了很多的感想。

梁先生说过看一篇文章,应该注意里面的知识和思想内容以及审美,我们看一本书,虽然不是上政治课,但其中的思想也将会影响我们的一生,会构成我们认识社会、人生的参照系。

从中我感觉当我们看一本书时,要学会审视其中的内涵,不要一味的接受,要学会批判的接受,要去其糟粕,学其精华,这样才算真正的读一本书。

这些使我认识到了读书的真正的意图和方法。

原来我读书就只是看一下,不会走太多的内心,只是名符其实的读一下,亦或是感慨一时,不会太深入内心。

虽然和梁先生讲的有点出入,但也相当于没读。

但这不禁使我想到现在的好多读者,他们读了一本书,情绪太过于投入其中,使得他们感觉自己就是其中的主角,从而被其中的情感或人生观所惑,对整个现实的世界都有了错误的认知,从而酿成了许多悲剧。

这就正如梁先生所说的不要一味的接受作者的观点或建造的文学世界,要学会批判的接受,学会审视。

这样才能真正的从书中汲取到营养,不算白读一本书,不正确的阅读只会适得其反。

梁先生在《晋祠》中写的古晋名胜晋祠,在文中他说晋祠的山美、树美、人美,使我对现今的另一非常热门的现象??旅游有了新的一些看法。

现在的人们很喜欢旅游,一到假期或者空闲的时候就会去旅游。

但现在的旅游我感觉更是一种形式,太多的人就只是到了名胜古迹去照个像留个影记个念,也有太多的人到了景区就一定要到最有名的地方去留影或去参观一下,不管有多累。

把栏杆拍遍读书心得

把栏杆拍遍读书心得

把栏杆拍遍读书心得读完梁衡先生的《把栏杆拍遍》,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这本书仿佛是一幅生动的历史画卷,又似一首激昂的英雄赞歌,让我沉浸其中,感受着历史的厚重与人物的魅力。

在书中,梁衡先生以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笔触,为我们刻画了一位位历史人物的形象。

他们不再是史书上冰冷的名字和遥远的传说,而是有血有肉、有情感有抱负的鲜活生命。

辛弃疾,便是其中最让我感慨万千的一位。

辛弃疾,一个怀揣着报国之志的英雄。

他生于金宋乱世,自小目睹了金兵的残暴和百姓的苦难,于是立志要收复失地,还我河山。

他二十一岁便参加抗金义军,带着满腔的热血和勇气,驰骋沙场。

他曾率领五十多人袭击几万人的敌营,把叛徒擒拿带回建康,交给南宋朝廷处决。

其英勇无畏,令人赞叹。

然而,命运却对他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

南宋朝廷的软弱和妥协,让他的抱负难以施展。

他不断地上书进谏,提出自己的抗金策略,却一次次被忽视和冷落。

他被派到地方任职,治理一方,虽然政绩斐然,但那并非他心中真正的追求。

他想要的是金戈铁马,是战场杀敌,是收复失地。

可是,朝廷却只把他当作一个文人,让他在诗词中抒发自己的悲愤和无奈。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这是怎样的一种孤独和悲愤啊!他看着手中的宝剑,拍打着栏杆,心中的豪情壮志无人能懂。

他的痛苦,不仅在于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更在于无人理解他的爱国之心。

他的词,充满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自身遭遇的感慨。

在他的笔下,山河破碎的悲愤、壮志未酬的无奈、对百姓苦难的同情,都表现得淋漓尽致。

梁衡先生通过对辛弃疾人生经历的详细描述,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他的爱国情怀和坚韧精神。

辛弃疾的一生,是不断抗争的一生,也是不断被打压的一生。

但他从未放弃过自己的信念,始终怀着对国家和民族的深深热爱。

即使在晚年,他依然对收复失地充满期待,“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这句词,既是他对自己的自嘲,也是他对朝廷的质问。

读这本书,让我对历史人物有了新的认识。

以往,我们往往只看到他们的功绩和荣耀,却忽略了他们背后的艰辛和痛苦。

读把栏杆拍遍的心得范文5篇

读把栏杆拍遍的心得范文5篇

读把栏杆拍遍的心得范文5篇读把栏杆拍遍的心得范文5篇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

一般分为学习体会,工作体会,教学体会,读后感,观后感。

以下是的读把栏杆拍遍的心得范文5篇,欢迎阅读参考!梁衡先生的《把栏杆拍遍》,她曾经说梁先生的散文集一定要看一下,一定会给你带来不一样的感受。

但由于当时没有太多的时间,到了大学的时候才有了空余的时间来看一下,看过之后有了很多的感想。

梁先生说过看一篇文章,应该注意里面的知识和思想内容以及审美,我们看一本书,虽然不是上政治课,但其中的思想也将会影响我们的一生,会构成我们认识社会、人生的参照系。

从中我感觉当我们看一本书时,要学会审视其中的内涵,不要一味的接受,要学会批判的接受,要去其糟粕,学其精华,这样才算真正的读一本书。

这些使我认识到了读书的真正的意图和方法。

原来我读书就只是看一下,不会走太多的内心,只是名符其实的读一下,亦或是感慨一时,不会太深入内心。

虽然和梁先生讲的有点出入,但也相当于没读。

但这不禁使我想到现在的好多读者,他们读了一本书,情绪太过于投入其中,使得他们感觉自己就是其中的主角,从而被其中的情感或人生观所惑,对整个现实的世界都有了错误的认知,从而酿成了许多悲剧。

这就正如梁先生所说的不要一味的接受作者的观点或建造的文学世界,要学会批判的接受,学会审视。

这样才能真正的从书中汲取到营养,不算白读一本书,不正确的阅读只会适得其反。

梁先生在《晋祠》中写的古晋名胜晋祠,在文中他说晋祠的山美、树美、人美,使我对现今的另一非常热门的现象??旅游有了新的一些看法。

现在的人们很喜欢旅游,一到假期或者空闲的时候就会去旅游。

但现在的旅游我感觉更是一种形式,太多的人就只是到了名胜古迹去照个像留个影记个念,也有太多的人到了景区就一定要到最有名的地方去留影或去参观一下,不管有多累。

曾经读过一篇文章作者说“旅游最重要的是寻找美,享受大自然的美,放松心情,让灵魂得以升华,而不是只是一个任务,让旅游失去了其最根本的意义”。

《把栏杆拍遍》读书笔记5篇

《把栏杆拍遍》读书笔记5篇

《把栏杆拍遍》读书笔记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资料、求职资料、报告大全、方案大全、合同协议、条据文书、教学资料、教案设计、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odel essays, such as work materials, job search materials, report encyclopedia, scheme encyclopedia,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teaching plan design, composition encyclopedia, other model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understand different model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把栏杆拍遍》读书笔记5篇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领悟呢?写一份读书笔记,记录收获与付出吧。

梁衡的《把栏杆拍遍》读后感11篇

梁衡的《把栏杆拍遍》读后感11篇

梁衡的《把栏杆拍遍》读后感11篇《把栏杆拍遍》是我国当代著名散文作家、新闻理论家梁衡所写的一篇人物评传性质的散文,塑造了一个叱咤风云而又命运多舛的爱国词人辛弃疾的形象,揭示的是辛弃疾怎么从一个爱国志士成为爱国词人的过程,以下是整理的梁衡的《把栏杆拍遍》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帮助!梁衡的《把栏杆拍遍》读后感篇1 有一位词人,血洒战场,有一位武将,文采飞扬。

”被这个时代孤立,无人能欣赏他的才华。

而它们都跟一个人有关,他就是诸葛亮。

”而他便是死的重于泰山,深深的记载我的脑海里,无法忘记!梁衡的《把栏杆拍遍》读后感篇4 积北宋两三百年之动荡,才产生了一个辛弃疾。

”但居里夫人辛苦地为寻找镭而操劳时,她的外貌已不知不觉的被大量的化学材料所侵蚀。

梁衡的《把栏杆拍遍》读后感篇6 梁衡先生的《把栏杆拍遍》,她曾经说梁先生的散文集一定要看一下,一定会给你带来不一样的感受。

从历史这本书里慢慢去翻阅去找寻,壮志难酬的人真不少。

梁衡的《把栏杆拍遍》读后感篇8 《把栏杆拍遍》,多么有诗意的题目,它就出自辛弃疾的《水龙吟》。

这个社会正是有千万个像辛弃疾这样的痴心苦命的平凡的人认定守候着一个共同的理想,即使失败也始终不渝,我们才能看到这个社会希望的亮光。

”是谁,面对双溪名胜,长叹一声,只道:“载不动许多愁!”。

最令我耳目一新的,莫过于辛弃疾了,他是沙场将军,人尽皆知,他壮志难酬,报国无门。

他再也没有机会驰骋沙场了!他只能用笔、用墨、用泪去挥洒宣纸;他再也不能血溅战袍了!他只能仰问苍天,为历史留下一声声悲壮的呼喊,遗憾的叹息,以及无苦奈何,“可怜白发生!”他也只能自嘲地笑笑,热泪横流。

”梁衡先生这么评价:“我们今天读其词,总是清清楚楚地听到一个爱国臣子,一遍一遍地哭诉,一遍一遍地表白,总忘不了他那在夕阳中扶栏远眺、望眼欲穿的形象。

”空想血洒大漠,临江水,望长安,拍栏杆,泪空流……在今天这个浮华、喧嚣的时代里,我们没了昏君,却也失了真正看透世俗的伟人。

梁衡把栏杆拍遍读后感

梁衡把栏杆拍遍读后感

梁衡把栏杆拍遍读后感在读过《把栏杆拍遍》这部集后,我认为其中的一些语句让我感受颇多。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梁衡把栏杆拍遍读后感,希望大家喜欢!梁衡把栏杆拍遍读后感篇一那时,我还在初三,中考前最紧张的时刻。

从语文老师所选篇目中做摘抄是雷打不动的规矩。

当我读到她选的梁衡先生的《把栏杆拍遍》时,我深深体会了什么叫做“震撼”。

读完之后,我不顾中考即将到来的紧迫,不顾慢慢划过晚12:00的时针,几乎把全文抄了一遍。

那篇文章正如长夜中的闪电,一下就劈进了我的心灵,从此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随着梁先生让每一字都能入木三分的文笔,我仿佛看见了辛弃疾痛痛快快打过几次仗杀过几次人的场景;看见辛弃疾厉兵秣马,整饬政务军务的场景;看见辛弃疾空负一腔热血报国无门,只能对古秦淮河痛拍栏杆的场景。

在我看了梁先生的文集之后,又多了李清照带着前半生所藏的金石四处漂泊如浮萍的场景,岳飞笔走龙蛇写诸葛亮前后《出师表》的场景,毛泽东在窑洞里挑着油灯著文的场景,周恩来的骨灰默默洒向大海的场景……当我在脑海中幻化这些画面时,即使我是被辛弃疾痛拍的那条栏杆,是随李清照流亡的婢女,是毛泽东窑洞里为他著文而照明的油灯,即使岳飞饱蘸的浓墨在写前后《出师表》时甩我一身,我也愿意,只为跟随着梁先生梦回那些如金子般沉淀在历史长河中的岁月。

季羡林在序中评梁衡为“经营派”。

从季老的字里行间看得出他对梁先生的提携。

季老说:“一般都认为,写人物能写到形似,已属不易,而能写到神似者则不啻为上乘。

可是梁衡却不以神似为满足,他追求一种更高的水平。

”我想,能得到季老像这样的评价确实很不容易,也许这样永远追求更高水平的经营就是梁先生的文字震撼我的原因。

这是松散派的文章所不能及的境界。

这也是梁先生异常执着的追求的境界。

我更喜欢的是梁先生后期的文章。

如梁先生自己所说,他后期的散文“侧重写理性,写政治历史、人生社会,重在挖掘人物的思想和人格。

”他挖掘的太好了,每一笔都像一把铲子,能够准确的铲在存放历史文化的无价宝藏的洞口。

把栏杆拍遍读后感

把栏杆拍遍读后感

把栏杆拍遍读后感读完《把栏杆拍遍》这本书,心里像是被什么东西重重地敲了一下,久久不能平静。

这本书里,作者梁衡用他那细腻而又充满力量的笔触,为我们描绘了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

他们不再是史书上冰冷的名字和干巴巴的事迹,而是有血有肉、有情感有挣扎的真实的人。

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当属辛弃疾。

以前对于辛弃疾的了解,仅仅停留在他是一位豪放派词人,能写出“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这样豪迈的词句。

但读了这本书,我才真正走进了他的世界,看到了他波澜壮阔又充满遗憾的一生。

辛弃疾出生在金人占领的北方,从小就目睹了同胞所受的苦难,立下了恢复中原、报国雪耻的志向。

他二十一岁就参加了抗金义军,带着五十多人袭击几万人的敌营,把叛徒擒拿带回建康,交给南宋朝廷处决。

这得需要多大的勇气和智慧啊!想想我二十一岁的时候,还在大学里为了期末考试而焦头烂额,和辛弃疾相比,简直是云泥之别。

辛弃疾南归之后,本以为可以在南宋朝廷大展拳脚,实现自己的理想。

可没想到,南宋朝廷偏安一隅,对他的主战主张并不感兴趣。

他被派到地方担任一些无关紧要的官职,而且还频繁调动,这让他感到无比的苦闷和无奈。

他在湖南创建“飞虎军”,本是为了抵御金兵,却被人诬陷为“聚敛民财”。

他在江西赈灾,救百姓于水火,却被朝廷以“用钱如泥沙,杀人如草芥”的罪名弹劾。

他一次次地被起用,又一次次地被罢官,心中的悲愤可想而知。

然而,尽管遭受了这么多的挫折和打击,辛弃疾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理想。

他把自己的一腔热血和满腹才华都倾注到了诗词创作中。

他的词,既有“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豪迈,又有“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婉约;既有“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悲愤,又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闲适。

他的词,就像他的人生一样,丰富多彩,跌宕起伏。

我仿佛看到了那个独自登上高楼,把栏杆拍遍的辛弃疾。

他望着北方沦陷的故土,眼中满是泪水,心中满是悲愤。

他用力地拍打着栏杆,似乎想要把心中的郁闷和不甘都发泄出来。

梁衡的《把栏杆拍遍》读后感(精选11篇)

梁衡的《把栏杆拍遍》读后感(精选11篇)

《梁衡的《把栏杆拍遍》读后感(精选11篇).doc》《把栏杆拍遍》是我国当代著名散文作家、新闻理论家梁衡所写的一篇人物评传性质的散文,...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推荐度:点击下载文档https://m./duhougan/2519032.html下载说明:1. 下载的文档为doc格式,下载后可用word文档或者wps打开进行编辑;2. 若打开文档排版布局出现错乱,请安装最新版本的word/wps 软件;3. 下载时请不要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否则会导致无法下载成功;4. 网页上所展示的文章内容和下载后的文档内容是保持一致的,下载前请确认当前文章内容是您所想要下载的内容。

付费下载付费后无需验证码即可下载限时特价:6.00元/篇原价20元免费下载仅需3秒1、微信搜索关注公众号:copy839点击复制2、进入公众号免费获取验证码3、将验证码输入下方框内,确认即可复制联系客服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温馨提示支付成功,请下载文档我知道了咨询客服×常见问题•1、支付成功后,为何无法下载文档?付费后下载不了,请核对下微信账单信息,确保付费成功;已付费成功了还是下载不了,有可能是浏览器兼容性问题。

•2、付费后能否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后下载?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会导致下载不成功,请不要更换浏览器和清理浏览器缓存。

•3、如何联系客服?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公众号“网站在线小助理”,及时联系客服解决。

请把【付款记录详情】截图给客服,同时把您购买的文章【网址】发给客服。

客服会在24小时内把文档发送给您。

(客服在线时间为周一至周五9:00-12:30 14:00-18:3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把栏杆拍遍读后感
本文是关于初中作文的把栏杆拍遍读后感,感谢您的阅读!
读罢《把栏杆拍遍》,辛弃疾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文武双全,可以说是全面发展,伟岸的身躯中镶嵌了一颗赤胆忠心。

虽很早就知道辛弃疾,但对他的认识仅止于一位著名的词人,一位壮志未酬的爱国将领,内心却不曾为他激荡过。

而先生的文章,不仅让我重新阅读了辛弃疾的词,重新感受了一次辛弃疾,从而真正认识了悲壮得让人荡气回肠,执着得让人心痛不已的辛弃疾。

在先生的笔下,他,真真切切得站在了我面前,一位沙场英雄,有着“封狼居胥”的壮志,有为君王赢得生前身后名的热血,然则现实却将这一切敲碎。

爱国将军辛弃疾南归之后,手里立即失去了钢刀利剑,只剩下羊毫软笔,再没有机会奔走沙场,血溅战袍,他只能“像屈原那样仰问苍天,像共工那样怒撞不周。

”感慨“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笔走龙蛇,泪洒宣纸。

他的词,不是用笔写成,而是用刀和剑刻成的;他的词,不是用墨来写,而是蘸着血和泪涂抹而成的。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临江水,望长安,登危楼——他用尽一生都在等待一个能重新征战沙场,报效国家的机会。

“可谁又能懂他这个游子,实际上有着亡国浪子的悲愤之心?”本想以身许国,泪洒大漠,如今却空有一身力、一腔志而无处使。

唯有登上危楼,痛拍栏杆。

江水悠悠,似词人长叹,掩埋在历史的长河中……从词中跨越历史去体会当年稼轩的心境,这是我所不曾体验过的。

毕竟,历史早已蒙上了太多的色彩和渲染,而梁衡先生用丰富的想象和深刻的理解为我打开一扇窗,让我看到了一个“积300年北宋南宋之动荡,才产生”的,在文人中具有“唯一性”、历史上具有“独特地位”把栏杆拍遍的沙场英雄和爱国将军——辛弃疾。

一代豪放派词人辛弃疾,从他的一生中可以看出,为何词风如此豪放不拘。

一位爱国却又报国无门,令人痛心!正是这种爱国精神成就了狂放派诗人辛弃疾。

虽然辛弃疾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但其中不乏英雄失路的悲叹与壮士闲置的愤懑,所以辛弃疾也可以说是可怜的人,如他所说“栏杆百遍,终不能挽救南宋朝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