β射线高剂量辐照新鲜贻贝肉制品的试验与研究(论文)
辐照处理肉及其制品的脂肪氧化效应研究

辐照处理肉及其制品的脂肪氧化效应研究
张海伟;哈益明;王锋
【期刊名称】《食品科学》
【年(卷),期】2005(026)009
【摘要】辐照处理肉及肉制品能有效的提高肉品的卫生安全质量、延长保质期.但是,辐照处理会加速肉与肉制品中脂肪的氧化.本文阐述了辐照诱导肉及肉制品脂肪氧化的机理,并对影响脂肪氧化的因素如辐照剂量、环境温度、包装形式以及抗氧化剂筛选及添加量等进行了综述.
【总页数】5页(P605-609)
【作者】张海伟;哈益明;王锋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北京,100094;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81;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北京,100094;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北京,10009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S205
【相关文献】
1.肉和肉制品中脂肪氧化的研究进展 [J], 刘孝沾;孔永昌;李丹
2.辐照处理对泠却肉脂肪氧化影响的研究 [J], 哈益明;王锋;李淑荣;周洪杰;刘宏跃
3.不同品种辐照肉的挥发物、脂肪氧化和感官特性 [J], 马斌
4.天然活性物质在肉及肉制品脂肪氧化调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J], 刘文营;王守伟;王俊钢;乔晓玲;李享;成晓瑜
5.不同抗氧化剂对辐照熟五花肉脂肪氧化的影响 [J], 郭淑珍;哈益明;刘书亮;张海伟;王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UV-B辐射对2种海洋微藻膜脂过氧化和脱酯化伤害

UV-B辐射对2种海洋微藻膜脂过氧化和脱酯化伤害
UV-B辐射对2种海洋微藻膜脂过氧化和脱酯化伤害
研究海洋生态系统在调节全球变化中的作用,采用生态毒理学的方法研究了UV-B辐射增强对2种海洋微藻膜的损伤及其差异性.结果表明,随着UV-B辐射剂量的增加,叉鞭金藻(Dicrateria sp.)和三角褐指藻(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的光合速率降低.同时,膜相对透性增大,细胞内H2O2含量上升,微粒体膜中磷脂减少,游离脂肪酸增加.表明UV-B辐射增强使2种微藻的膜受到了严重伤害,而且膜伤害的加剧与活性氧的积累和由此引发的膜脂脱酯化有关.2种微藻细胞匀浆中丙二醛(MDA)含量无显著变化,而微粒体膜的MDA含量随着UV-B辐射剂量的加大显著提高.这表明UV-B辐射增强对2种海洋微藻膜的损伤可能是由膜脂过氧化和脱酯化作用共同引起的.
作者:王军肖慧冯蕾蔡恒江唐学玺WANG Jun XIAO Hui FENG Lei CAI Heng-Jiang TANG Xue-Xi 作者单位:王军,肖慧,蔡恒江,唐学玺,WANG Jun,XIAO Hui,CAI Heng-Jiang,TANG Xue-Xi(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态实验室,山东,青岛,266003)
冯蕾,FENG Lei(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态实验室,山东,青岛,266003;东营职业学院,山东,东营,257091)
刊名: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ISTIC PKU英文刊名:PERIODICAL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年,卷(期):2006 36(5) 分类号:Q936 Q949.2 关键词:UV-B辐射增强膜脂过氧化脱酯化海洋微藻。
补充UV-B辐射改善浙贝母品质的研究

补充UV-B辐射改善浙贝母品质的研究为促进陕西省浙贝母产业化发展,通过模拟西安地区自然光中UV-B辐射,进行增大辐射剂量改善浙贝母品质的研究。
补充的UV-B辐射剂量分别为2.54、4.25和5.31kJ.m<sup>-2</sup>.d<sup>-1</sup>三个辐射水平,处理时间从二月初至倒苗。
结果表明: (1)在三年生浙贝母的生长季中,补充低,中剂量(2.54和4.25kJ.m<sup>-2</sup>.d<sup>-1</sup>)的UV-B辐射,对浙贝母形态生长影响不大,而高剂量(5.31kJ.m<sup>-2</sup>.d<sup>-1</sup>)的UV-B辐射产生强抑制作用,此时处理组的株高、单株干重、叶面积减少,但茎增粗,叶数无明显的变化。
(2)补充UV-B辐射后,总叶绿素,叶绿素a及叶绿素b含量降低,并且光合作用也受到抑制,整个生长季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下降致使水分利用率下降;可溶性蛋白含量的降低以及紫外吸收物的增加可能是UV-B辐射增强下植物的防护性措施,从一定程度上保护浙贝母的生长,并促进生物碱含量的增加;可溶性糖含量也减少,大概与UV-B辐射增强下资源分配流向次生代谢有关;同时还发现POD酶活性在低剂量的UV-B辐射下升高,而中、高剂量的UV-B辐射降低了酶活性,推测低剂量的UV-B辐射能够刺激酶活性。
结果说明UV-B辐射强度越高,浙贝母受到生长生理方面的阻碍作用越大。
(3)实验发现,对浙贝母补充UV-B辐射后,浙贝母鳞茎的干重和生物碱含量上升,这可能与UV-B刺激次生代谢过程中的关键酶活性有关;而母鳞茎和新鳞茎的糖含量与对照相比有所减少,但新鳞茎的糖含量总体趋势处于波动状态。
总之UV-B辐射强度在中等剂量(4.25kJ.m<sup>-2</sup>.d<sup>-1</sup>)辐射下,生长状况良好,生物碱含量增加,因此可以通过补充UV-B辐射改善浙贝母品质,但把握剂量是关键。
不同剂量^(60)Co-γ射线辐照对辛夷中木兰脂素含量的影响

不同剂量^(60)Co-γ射线辐照对辛夷中木兰脂素含量的影响杨汝琪
【期刊名称】《海峡药学》
【年(卷),期】2023(35)1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剂量^(60)Co-γ射线辐照灭菌对辛夷中木兰脂素含量的影响。
方法HPLC法测定经不同剂量辐照、二次辐照灭菌后辛夷中木兰脂素的含量,并进行分析比较。
结果辛夷经不同剂量辐照灭菌前后木兰脂素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木兰脂素含量RSD均小于0.5%。
结论不同剂量、二次辐照灭菌对辛夷质量控制成分木兰脂素含量无显著影响,辛夷现行质量控制标准和评价体系无法有效控制辐照后辛夷的质量安全状况,有待加强中药材饮片辐照灭菌相关监管和评价体系。
【总页数】4页(P57-60)
【作者】杨汝琪
【作者单位】昆明市食品药品检验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27
【相关文献】
1.60 Co-γ射线辐照对理森皮肤膏中蛇床子素含量的影响
2.不同剂量^(60)Co-γ射线辐照处理对龙眼种子萌芽生长的影响
3.不同辐照剂量和氛围下^(60)Co-γ射线辐照蚕丝的电子自旋共振分析
4.不同剂量^(60)Co-γ射线辐照对三黄片中大黄粉含量及消毒效果的影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X射线对生鲜牛肉的杀菌效果的开题报告

X射线对生鲜牛肉的杀菌效果的开题报告题目:X射线对生鲜牛肉的杀菌效果研究一、研究背景及目的生鲜牛肉作为一种重要的食品资源,在日常饮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然而,由于其容易受到细菌等微生物的污染,不仅影响了其口感和质量,也对人们的健康造成了潜在威胁。
因此,寻找一种有效的杀菌方法,对保护食品的安全和质量至关重要。
X射线作为一种常见的辐射能源,在医疗、科学、工业等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X射线辐照可以有效地杀灭微生物,被认为是一种有潜力的食品杀菌技术。
本研究旨在探究X射线对生鲜牛肉的杀菌效果及最佳辐照剂量,为生鲜牛肉的质量保障提供科学依据。
二、研究方法1. 实验样品本研究选取市场上销售的生鲜牛肉作为实验样品,通过切割和称量等方法制备出均匀的实验样品。
2. X射线辐照实验样品将被X射线辐照,辐照剂量分别为0、1、2、3、4、5kGy。
X射线辐照由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确保安全和准确性。
3. 菌落计数使用营养琼脂平板进行菌落计数,实验结束后,将样品切割并分别加入生理盐水中,采用稀释涂布的方法进行菌落计数。
实验过程中采用无菌操作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4. 统计分析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及显著性分析,结果分析中采用T 检验和方差分析等方法。
三、研究内容及预期结果本研究将探究不同辐照剂量下X射线对生鲜牛肉的杀菌效果,并确定其最佳辐照剂量。
预计结果将得出X射线辐照可以有效杀灭生鲜牛肉上的微生物,并确定合适的辐照剂量,为生鲜牛肉的加工和贮存提供科学参考。
四、研究意义1. 对保障生鲜牛肉安全和质量贡献重要参考。
2. 探索了一种新的食品杀菌技术,对食品行业具有重要意义。
3. 维护消费者身体健康和生产企业的声誉和形象。
五、研究难点及解决方法1. 辐照剂量的确定难度较大,需要进行多次实验和数据处理,以确定最佳的辐照剂量。
2. 实验操作过程需要高度的注意和谨慎,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实验样品装配和辐照条件的标准化控制,以消除异质性和误差。
211091477_电子束辐照对肉中微生物和肉品质的影响及机制研究进展

蔡颖萱,魏文婧,董鹏程,等. 电子束辐照对肉中微生物和肉品质的影响及机制研究进展[J]. 食品工业科技,2023,44(8):446−453.doi: 10.13386/j.issn1002-0306.2022060108CAI Yingxuan, WEI Wenjing, DONG Pengcheng, et al. Advances in the Effect and Mechanism of Electron Beam Irradiation on Microorganisms and Meat Quality[J].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Food Industry, 2023, 44(8): 446−453. (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doi: 10.13386/j.issn1002-0306.2022060108· 专题综述 ·电子束辐照对肉中微生物和肉品质的影响及机制研究进展蔡颖萱,魏文婧,董鹏程,张一敏,罗 欣,毛衍伟*(山东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泰安 271018)摘 要:在加工及贮藏过程中,肉极易污染微生物,货架期短是制约肉销售的主要因素。
电子束辐照能够有效杀灭肉中的微生物,延长肉的货架期,但同时会对肉品的感官品质、营养价值等产生影响。
本文简要介绍了电子束辐照杀菌的原理,重点论述了电子束辐照对肉颜色、风味、质构,以及营养价值和微生物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对比了不同剂量电子束对肉的品质及微生物的影响,使肉的货架期得到显著延长的同时,最大限度的维持肉的品质。
本文为使用电子束辐照延长肉的货架期,控制肉的品质提供了理论及技术指导。
关键词:电子束辐照,肉,品质,微生物,货架期,机制本文网刊:中图分类号:TS2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0306(2023)08−0446−08DOI: 10.13386/j.issn1002-0306.2022060108Advances in the Effect and Mechanism of Electron Beam Irradiationon Microorganisms and Meat QualityCAI Yingxuan ,WEI Wenjing ,DONG Pengcheng ,ZHANG Yimin ,LUO Xin ,MAO Yanwei *(College of Foo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hand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Taian 271018, China )Abstract :Given that meat is easily contaminated by microorganisms during processing and storage, a short shelf-life has become the main factor restricting the distribution of meat. Electron beam irradiation (EBI) can effectively inactivate microorganisms in meat and prolong its shelf-life, but it affects the sensory quality and nutritional values of meat simultaneously. This paper briefly introduces the antibacterial mechanism of EBI, and focuses on discussing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doses of EBI and their actions on meat quality (e.g., color, flavor, quality, and texture), nutritional value, and microorganisms. This review aims to extend the shelf-life and maintain the original quality of meat significantly by using EBI, which would provide a theory and technology guidance for the technology application of EBI.Key words :electron beam irradiation ;meat ;quality ;microorganism ;shelf-life ;mechanism肉品富含各种营养物质,为人类生命活动提供所需能量,同时这些营养物质也是微生物的理想培养基,微生物的快速增殖导致肉品货架期较短[1]。
中国研究不同剂量辐射处理对鲜肉及其贮藏过程中脂质氧化、颜色和挥发性风味物质变化的影响

中国研究不同剂量辐射处理对鲜肉及其贮藏过程中脂质氧化、颜色和挥发性风味物质变化的影响
佚名
【期刊名称】《肉类研究》
【年(卷),期】2017(0)4
【摘要】辐照是一项能够有效维持食品微生物安全性的非热加工技术,但是当食品经辐照处理后,会有自由基的产生,这些自由基会导致脂肪和蛋白质等肉制品食品组分的变化,
【总页数】1页(PI0002-I0002)
【关键词】挥发性风味;脂质氧化;贮藏过程;辐射处理;鲜肉;剂量;中国;质变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S251.1
【相关文献】
1.高氧气调包装和真空包装对冷鲜肉贮藏过程中保水性和脂质氧化的影响 [J], 袁璐;高峰;周光宏
2.风干肠贮藏过程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变化及异味物质分析 [J], 吴倩蓉; 曲超; 周慧敏; 李素; 朱宁; 张顺亮; 赵冰; 潘晓倩; 乔晓玲; 陈文华
3.三种香辛料水提物腌制对烤鸭腿脂质氧化和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 [J], 孙震; 黄苓; 赵金; 吴振; 何俊; 潘道东
4.上海熏鱼加工过程中脂质氧化、脂肪分解和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变化 [J], 王钰杰;郭雪花;林婷;陈舜胜
5.烹制方法对猪肉脂质氧化和挥发性风味物质的作用研究 [J], 王瑞花;姜万舟;汪倩;陈健初;叶兴乾;刘东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电子束辐照对泥蚶杀菌保鲜效果的影响

电子束辐照对泥蚶杀菌保鲜效果的影响李超;杨文鸽;徐大伦;张春芳;施惠栋【期刊名称】《食品科学》【年(卷),期】2009(030)022【摘要】目的:研究电子束辐照对泥蚶微生物数量及其感官质鼍的影响.方法:泥蚶经不同剂量电子束处理,测定辐照后及冷藏期间菌落总数、大肠菌群及其感官评分.结果:电子束辐照能有效地杀灭泥蚶中的微生物,经过0、1、3、5、7、9kGy不同剂量处理,泥蚶的菌落总数逐步下降,当泥蚶的初始菌落总数为3.10×10~5CFU/g 时,D_(10)=3.12kGy;泥蚶的感官质量与辐照剂量有关,经过7、9kGy剂量处理后样品产生令人不愉快的异味.结论:结合辐照后及冷藏期泥蚶的微生物和感官指标,泥蚶电子束冷杀菌的适宜剂量为3~5kGy,经3~5kGy处理后,泥蚶的货架期由对照组的5d延长至15~19d.【总页数】4页(P383-386)【作者】李超;杨文鸽;徐大伦;张春芳;施惠栋【作者单位】宁波大学生命科学与生物工程学院,浙江,宁波,315211;宁波大学生命科学与生物工程学院,浙江,宁波,315211;宁波大学生命科学与生物工程学院,浙江,宁波,315211;宁波大学生命科学与生物工程学院,浙江,宁波,315211;宁波超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宁波,31547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254.4【相关文献】1.电子束辐照对冷却猪肉杀菌保鲜效果的研究 [J], 白艳红;李全顺;毛多斌;赵电波;张小燕;杨公明2.影响泥蚶 Tegillarca granosa(linnaeus)人工育苗效果的原因浅析 [J], 史海东;姚海富;毛国民3.电子束辐照对鲈鱼肉杀菌保鲜效果及品质的影响 [J], 张晗;吕鸣春;梅卡琳;卢佳芳;杨文鸽4.电子束辐照对泥蚶肉营养成分的影响 [J], 李超;杨文鸽;徐大伦;欧昌荣;施惠栋5.电子束辐照对美国红鱼杀菌保鲜效果的研究 [J], 杨文鸽;傅春燕;徐大伦;姚周麟;施惠栋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β射线高剂量辐照新鲜贻贝肉制品的试验与研究肖林1陆锐锋2王超其3刘燕娜 31(南京大学加速器研究所南京)2(舟山长风电子科学研究所)3(舟山雷大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摘要】研究了即食鲜贻贝肉制品经β射线高剂量辐照带来的影响和灭菌保存效果。
通过主观评价加权平均和计量测试结果表明,高剂量辐照密闭的罐装鲜贻贝肉并不对其食用性和风味带来明显的影响,各类微生物可以有效杀灭,能达到常温下长期保存的效果,解决传统冷冻保存带来的口味品质影响大、能耗高的难题。
【关键词】贻贝β射线辐照剂量灭菌1 前言用电子加速器产生的电子束射线(β射线)对食品进行杀菌消毒方面的加工是近年来快速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具有冷消毒、不改变食品原有风味和性状、不用打开包装不会造成二次污染等优点。
据此特点,可以改变许多食品的传统加工工艺,推出一些避免高温工序的、保留特色风味的食品新产品。
舟山海域出产的嵊泗贻贝具有营养丰富、口味好、色泽白净无污染、兼有药用价值[1]等特点,作为绿色海产品备受欢迎。
但贻贝肉的特点是只有鲜食才能体现其特别鲜美的风味,如果经过冷冻或高温煎炒、晒干脱水等处理,其肉质原有的风味就所剩无几了。
鲜贻贝肉的保存一直以来是一大难题,主要是蛋白质和水分含量高,极易造成微生物的大量繁殖[2]而腐败变质。
通常漂汤煮熟的贻贝肉在4℃时也仅能保存40多个小时。
如果通过高温或巴氏杀菌做成罐头食品保存,则因口味影响严重而缺少实际意义,所以市场上至今难觅鲜贻贝肉即食产品。
根据射线辐照能对食品实施深度灭菌而又不影响食品原有性状的特点[3,4],将新鲜的漂汤贻贝肉装罐密封后通过射线灭菌处理,是能够达到长期保存的目的的。
但射线辐照食品所需的剂量与食品原始的菌落总数、细菌种类、食品的性质、保质期要求和保存环境都有很大关系,有时为达到某种要求可能需要比较高的剂量。
高剂量辐照对食品带来的影响究竟如何目前国内还缺少这方面的研究。
1999年,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世界卫生组织(WHO)、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的“辐照食品安全性联合专家委员会”根据多年评估研究对该委员会在1980年发布的总体平均剂量 10kGy以下辐照食品无害的结论作了补充,宣告超过10kGy高剂量辐射也是安全的[6]。
2003年7月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通过了修订后的《辐照食品国际通用标准》和《食品辐照加工工艺国际推荐准则》,从法规上突破了辐照食品10KGy 剂量的限制[7]。
说明食品通过高剂量辐照后安全性不用担心,但其他诸如食品的保存期、风味、色泽、外观影响如何仍是需要研究的。
用输出能量为10MeV 的电子加速器对各种封装形式的鲜贻贝肉实施高达15kGy 和25kGy 剂量的辐照处理,分别作微生物培养试验和多项目主观评审,对各种结果进行分析和比较,得出的实验数据是比较具有实际意义的。
2 射线产生装置及剂量分布2.1 射线装置南京大学NFZ-10/4.0-1000电子直线加速器,主要技术指标为 输出电子束能量:10MeV ; 输出电子束功率:4kW ; 扫描宽度:300~800mm 可调; 能量不稳定度:≤2%; 束流不稳定度:≤5%; 扫描不均匀度:≤5%。
2.2 被照射物体内剂量分布情况分析剂量的表达式为dm d D /ε=,其中εd 是电离辐射授予质量为dm 的物质的平均能量。
剂量在物体深度的分布情况是我们所关心的,否则就有可能因为剂量分布的不均匀而使实验数据不准。
按GB/T 16841-1997 电子束辐射加工装置剂量学导则,在均质物体中不同深度剂量分布情况如图1从深度剂量分布曲线图中可以看出,β射线单向照射从表面到最佳深度opt R ,剂量 图1 深度剂量分布曲线不均匀度4.1/~min max ≈=D D U ;如果双向照射,最佳深度可以延伸到e R 50附近,总照射深度和均匀度可以大幅提高,剂量不均匀度可以减到1.1。
新鲜贻贝肉水分含量高,又是浸泡在汤中,所以按密度等于1来考虑。
此时射线的作用深度可以根据GB/T15447-95中的计算公式来求得:20025.09.122.0pp p R R E ++= 式中:p E ——低原子序数或有效原子序数接近水的材料入射表面处电子束的最可几能量,MeV; p R ——电子束实际射程,cm 。
水的密度为1,可以推算出具有10MeV 能量的电子在水中的射程p R 是5.18cm 。
射线作用于物体,是以电子射线束横向扫描、物体纵向均匀移动的方式进行的。
根据物体吸收剂量单位定义,1kg J Gy /1=,在已知电子束射线的能量、功率、扫描宽度的条件下,容易求得匀速移动物体所接受的剂量。
为使实验样品所接受的剂量尽量均匀,将实验样品置于横向尺寸小于射线扫描幅度1/3的盒子中以减少扫描不均匀带来的影响;取样品厚度为2e R 50并双面照射以减少深度剂量不均匀带来的影响。
3 材料和方法3.1试验材料生鲜活贻贝(紫壳贻贝),连壳单重约40g ,由嵊泗华丽水产有限公司提供。
包装密封采用食品级PET 透明塑料瓶,容量150g 。
3.2 试样制作方法将活贻贝用冷水洗净泥沙,摘净鳃套、贝毛。
漂汤预煮,达到两壳张开,逐个将贝肉摘下,放入70~80℃水中烫洗1次,沥水装罐,再加2%的盐水作汤汁,部分试样拌番茄酱、辣油等作对比。
瓶口用0.2铝箔热熔封装再加螺旋瓶盖。
3.3试验方法按上述试样制作方法制作了4批次48瓶(每瓶固体物净含量100g )模拟贻贝肉罐头,分成12组(每组4平行样,用不同调料调制),封装后装箱,进入β射线装置实施剂量为15kGy 和25kGy 的双向照射,在室温下保存3天后放入38℃恒温培养箱内作微生物培养试验。
按相关技术标准,平板菌落计数的标准培养时间是48h 。
为了得到破坏性的试验结果,现将培养时间延长到10d 、20d 、30d ,逐次对试验样本的菌落总数和致病大肠菌群进行检测。
另按同样方法制作4瓶鲜贻贝肉罐头制品,分A 、B 两组,A 组2瓶经β射线25kGy 剂量辐照,B 组2瓶不经任何处理,同在4℃避光环境中储存60小时后用于主观评测。
3.4 微生物检测仪器设备和依据标准3.4.1仪器设备:303型数显隔水式培养箱,上海锦屏仪器仪表有限公司;DHG-9053A 型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上海一恒科学仪器有限公司;DSX-280B 型灭菌器,上海申安医疗器械厂;YJ-1450A/B型医用型净化工作台,吴江市蓝林空气净化设备有限公司。
3.4.2主要培养剂和试剂:营养琼脂培养基,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月桂基硫酸盐胰蛋白胨(LST),青岛高科园海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煌绿乳糖胆盐(BGLB),中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技术研究所;3.4.3细菌总数测定依据标准:《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4789.2-94;大肠菌群测定依据标准:《出口食品中大肠菌群、粪大肠菌群和大肠杆菌检验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行业标准SN0169-92。
4 主观评价测试4.1主观评价方法将在4℃下冷藏60h的两组样本取出分别置于相同的2个标有A、B的洁净白色瓷盘中,另取与A、B样本同样方法加工煮熟的未经辐照和储存的贻贝肉作为对照原样置于C瓷盘中;在自然光线、不受任何干扰、不告知A、B样本中哪一份是经过辐照的情况下,邀请8位以上专业人员各自独立对A、B样本的颜色、光泽、气味、口感与C样本比较后进行主观评价打分。
主观评价采用5级评分法,评分标准为:与原样相比,无法区别的,记5分;有区别,但没有对食品风味带来影响的,记4分;区别明显,对食品风味有影响,但可以接受的,记3分;区别很明显,风味比较差,影响食用的,记2分;区别非常明显,风味已经很差,无食用价值的,记1分;严重变质,只能废弃的,记0分。
评价介于两者之间的,取一位小数。
4.2 测试结果及分析对所有评分表进行综合统计平均后得出的结果见表1。
表1 试验样品主观评价平均得分统计表样本外观色泽气味口味鲜度肉质口感A(经辐照) 4.88 4.21 4 4.86 4.17B(未辐照) 5 3.29 2.29 3 2从表1数据可以看出,除外观色泽这一项外,其余所有项目均为A组远优于B组,得分情况与实际有较好的对应。
总的来看,通过高剂量辐照之后,新鲜贻贝肉的色泽略微变浅,隐约可闻得有的“辐照味”,对口感稍有影响但不明显,不影响食欲,如果不与对照组比较单独食用则根本感觉不到。
影响较小的是口味鲜美度,综合得分4.86分。
未经辐照的样本在4℃下冷藏60h后,已轻微变质,除外观色泽未变外,肉质口感已经变差。
主观评价结果证明,经过25kGy辐照后对贻贝肉制品风味的影响基本可以忽略。
5 微生物检测与分析5.1微生物培养试验所有样本在38℃恒温培养箱内连续培养,每隔10天左右对不同批次的样本抽样检测,检测数据如表2。
表2 试验样本微生物培养检测数据样本编号批次辐照剂量(kGy)培养日期检测日期培养时间(天)制作调料细菌总数(cfu/g)大肠菌群(MPN/g)011 1 15 09.3.16 09.3.26 10 伴有辣油 3.0*102<3012 1 15 09.3.16 09.4.7 22 伴有辣油 2.0*103<3013 1 25 09.3.16 09.4.7 22 伴有辣油30 <3021 2 15 09.3.29 09.4.7 9 少许汤50 <3022 2 25 09.3.29 09.4.7 9 少许汤<10 <3023 2 15 09.3.29 09.4.19 21 少许汤 5.5*102<3024 2 25 09.3.29 09.4.7 21 少许汤 1.0*102<3025 2 15 09.3.29 09.4.28 31 少许汤 1.3*103<3026 2 25 09.3.29 09.4.28 31 少许汤8.9*102<3031 3 25 09.4.20 09.5.3 14 清汤浸没 2.2*108<3032 3 25 09.4.20 09.5.8 19 清汤浸没 4.7*108<3041 4 25 09.4.22 09.5.12 20 加番茄汁8.0*102<3042 4 25 09.4.22 09.5.18 26 加番茄汁 3.5*103<35.2数据分析从表2的数据可以看出,除编号为031、032的样本外,其余样本在38℃恒温培养箱中培养9~31天后菌落总数都小于1×104cfu/g,致病菌(大肠菌群)未检出,优于国家商检对于出口即食食品微生物含量的控制标准。
在这种恒温38℃下培养几十天的条件下有3个样本的菌落总数仅在1次方数量级,说明通过高剂量灭菌的样本基本上达到了无菌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