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7年级数学下册材料【第7章知识点归纳总结及配套练习】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知识点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知识点在学习数学时,教师们总是通过已有学问自然而然过渡到新学问,水到渠成,亦即所谓“温故而知新”。
所以我们要多复习学过的数学学问。
下面是整理的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七章学问点,仅供参考盼望能够帮忙到大家。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七章学问点1、有序数对:有挨次的两个数a与b组成的数对叫做有序数对,记做(a,b) 。
2、平面直角坐标系:在平面内,两条相互垂直且有公共原点的数轴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
3、横轴、纵轴、原点:水平的数轴称为x轴或横轴;竖直的数轴称为y轴或纵轴;两坐标轴的交点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
4、坐标:对于平面内任一点P,过P分别向x轴,y轴作垂线,垂足分别在x轴,y轴上,对应的数a,b分别叫点P的横坐标和纵坐标,记作P(a,b)。
5、象限:两条坐标轴把平面分成四个局部,右上局部叫第一象限,按逆时针方向依次叫其次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
坐标轴上的点不在任何一个象限内。
6、各象限点的坐标特点①第一象限的点:横坐标 0,纵坐标 0;②其次象限的点:横坐标 0,纵坐标 0;③第三象限的点:横坐标 0,纵坐标 0;④第四象限的点:横坐标 0,纵坐标 0。
7、坐标轴上点的坐标特点①x轴正半轴上的点:横坐标 0,纵坐标 0;②x轴负半轴上的点:横坐标 0,纵坐标 0;③y轴正半轴上的点:横坐标0,纵坐标 0;④y轴负半轴上的点:横坐标 0,纵坐标 0;⑤坐标原点:横坐标 0,纵坐标 0。
(填“”、“”或“=”)8、点P(a,b)到x轴的距离是 |b| ,到y轴的距离是 |a| 。
9、对称点的坐标特点①关于x轴对称的两个点,横坐标相等,纵坐标互为相反数;②关于y轴对称的两个点,纵坐标相等,横坐标互为相反数;③关于原点对称的两个点,横坐标、纵坐标分别互为相反数。
10、点P(2,3) 到x轴的距离是 ; 到y轴的距离是 ; 点P(2,3) 关于x轴对称的点坐标为( , );点P(2,3) 关于y轴对称的点坐标为( , )。
七年级下数学第七章知识点

七年级下数学第七章知识点在七年级下学期的数学课程中,第七章是关于“数据和图形”的知识点。
在这一章节中,我们将学习如何收集、分析和展示数据以及绘制常见的图形。
以下是本章重要的知识点。
一、数据的搜集和整理在研究数据之前,我们需要先收集和整理数据。
数据可以从不同的方面收集,比如通过调查问卷、实验或者已有的数据来源。
无论我们采用何种方式,我们都需要先清理整理数据。
这一步骤包括:1.去掉无用数据2.识别重复数据3.检查数据点是否合理4.将数据进行分类和排序这样,我们就可以开始分析收集到的数据了。
二、描述和总结数据数据的描述和总结是数据分析的重要部分。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描述和总结数据的方法:1.集中趋势集中趋势用来描述数据的中心点。
例如,平均值、中位数和众数都是常用的集中趋势方法。
2.离散程度离散程度用来描述数据的分散程度。
例如,范围、方差和标准差都是常用的离散程度方法。
3.分布形状分布形状用来描述数据的分布形式。
例如,正态分布是一种常见的分布形状。
4.相关性和回归相关性和回归用于研究两个或更多变量之间的关系。
例如,相关系数和回归分析可以用来研究年龄和体重之间的关系。
三、图形图形是一种可视化数据的方式。
下面是一些我们经常使用的图形:1.柱状图柱状图用来比较不同类别之间的数量。
例如,我们可以使用柱状图来比较男生和女生的身高。
2.折线图折线图用于呈现随时间变化的数据。
例如,我们可以使用折线图来显示一个人在某一年内的体重变化。
3.饼图饼图用于表示不同部分与整体的比例关系。
例如,我们可以使用饼图来展示一家饭店销售额中各种菜品的占比。
四、概率概率评估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在本章中,我们将学习以下概念:1.样本空间2.事件3.概率4.事件的相互关系我们将学习如何计算概率和应用概率。
总之,在本章学习中,我们将学习如何对数据进行有效的分析和展示。
我们将学习如何清理、描述和整合数据,了解常见的统计术语和图形,以及如何使用概率来评估事件的可能性。
七年级下第七章数学知识点(人教版)

第七章七年级下第七章数学知识点(人教版)本章重点讲解:一个距离(点到特殊直线的距离);两个平移(点的平移、图形的平移);三个概 念(有序数对、平面直角坐标系、象限点的对称);五个特征平面直角坐标系、1⑴有序数对 有顺序的两个数a 与b 组成的数对;叫做有序数对;记作(a ; b ) 注:当a ^b 时;(a ;匕)和(b ; a )是不同的两个有序数对.⑵平面直角坐标系 在平面内画两条互相垂直、原点重合的数轴就构成了平面直角坐标系;通常把其中水平的一条数轴称为横轴或x 轴;取向右的方向为正方向;竖直的数轴称为纵轴或 两条数轴的交点叫做原点;x 轴和y 轴统称为坐标轴.⑶象限如右图所示:x 轴和y 轴把坐标平面分成四个部分;称为四个象限; 按逆时针顺序依次叫做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 注:①两条坐标轴不属于任何一个象限.②如果所表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具有实际意义时;要在表示横 轴;纵轴的字母后附上单位.⑷点的坐标 对于坐标平面内的一点 A ;过点A 分别向x 轴、y 轴作垂线;垂足在x 轴、y 轴上对应的数a 、b 分别叫做点A 的横坐标和纵坐标;有序数对(a ; b )叫做 A 的坐标;记作 A (a ; b ). 坐标平面内的点与有序数对是 对应的.注:横坐标写在纵坐标前面;中间用“;”号隔开;再用小括号括起来.2、坐标平面内特殊点的坐标特征⑴ 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特征点 P (x ; y )在第一象限 <=> x >0; y >0;点 P (x ; y )在第二象限 <=> x v 0; y >0;点P (x ; y )在第三象限<=> x v 0; y v 0;点P (x ; y )在第四象限<=> x >0; y v 0.⑵坐标轴上点的坐标特征 点P (x ; y )在x 轴上<=> y = 0; x 为任意实数;点P (x ; y )在y 轴上<=> x = 0; y 为任意实数;点P (x ; y )即在x 轴上;又在y 轴上<=> x = 0; y = 0;即点P 的坐标为(0; 0) ⑶两坐标轴夹角平分线上点的坐标特征点P (x ; y )在第一、三象限夹角的角平分线上 <=> x = y ;点P (x ; y )在第二、四象限夹角的角平分线上 <=> x + y = 0. y 轴;取向上的方向为正方向; 厂 --------- ■ ------ ―■ -------------- -------- ■ 1 幫二舉限;策•皐ft!⑷ 平行于坐标轴的直线上的点的坐标特征平行于x 轴直线上的两点;其纵坐标相等;横坐标为两个不相等的实数;平行于y 轴直线上的两点;其横坐标相等;纵坐标为两个不相等的实数.⑸ 坐标平面内对称点的坐标特征点P (a,b )关于x轴的对称点是P'(a;-b );即横坐标不变;纵坐标互为相反数;点P(a,b )关于y轴的对称点是P'(-a ;b);即纵坐标不变;横坐标互为相反数;点P(a,b )关于原点的对称点是P'(-a ;-b);即横坐标互为相反数;纵坐标也互为相反数. 注:点P (a,b)关于点Q(m,n)的对称点是M(2m-a,2n-b).3、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⑴ 直角坐标系法先确定原点;然后画出x轴和y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再确定它的横坐标及纵坐标;点的坐标可以由横坐标和纵坐标唯一确定.⑵ 方位角法从一定点出发;测量出被侧点到定点的距离;即相对于定点的距离及相对于定点所处的方位角. 点的位置由距离和方位角唯一确定.4、用坐标表示距离点P (x;y)到x轴的距离是I y I;点P (x ;y)到直线y = m的距离是I y—ml;点P (x;y)到y轴的距离是I x I;点P (x;y)到直线x = n的距离是I x—n I ;当P1P2平行于x 轴时;P i(x i ;y i);P2 (X2;y2);I P1P2 I = I x i —x? I ;(y i = y2);当P1P2平行于y 轴时;I P i F2 I = I y i —y2 I;(x i = X2).5、用坐标表示平移⑴ 点的平移将点(x,y)向右(或向左)平移 a 个单位;可得对应点(x+a;y){或(x—a;y)} ;可记为“右加左减;纵不变”;将点(x,y)向上(或向下)平移b 个单位;可得对应点(x;y+b){或(x;y—b)} ;可记为“上加下减;横不变” .⑵ 图形的平移把一个图形的各个点的横坐标都加上(或减去)一个正数向左)平移 a 个单位得到的.把一个图形的各个点的纵坐标都加上(或减去)一个正数向下)平移a个单位得到的.a;相应的新图形就是把原图形向右(或a;相应的新图形就是把原图形向上(或。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7章:平面直角坐标系小结与复习

∴点A的横坐标为3-4=-1,纵坐标为-2,
∴A点坐标为(-1,-2).
B
x C
侵权必究
名校课堂
考点4 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
【例4】下图中标明了李明家附近的一些地方,点A、 B、C、D、E、F、G、H、I、J分别表示李明家、 糖果店、书店、电影院、汽车站、街心花园、消 防站、姥姥家、宠物店、邮局: (1)写出书店和邮局的坐标;
C(100,300), J(-300,-100).
侵权必究
名校课堂
(2)某星期日早晨,李明从家里出发,沿
(-100,200),(100,0),(200,100),(200,-200), 下图中标明了李明家附近的一些地方,点A、B、C、D、E、F、G、H、I、J分别表示李明家、糖果店、书店、电影院、汽车站、街心
解:如图,以学校A为原点,AB所在直线为x轴, 垂直于x轴于点A的直线为y轴,表格中1小格代 表1个单位长度.A(0,0),B(5,0),C(8,0), D(2,3), E(-2,4),F(-7,0),G(-1,-2),H(3,-3).
侵权必究
名校课堂
当堂练习
✓ 当堂反馈 ✓ 即学即用
侵权必究
名校课堂
✓ 教学目标 ✓ 教学重点
(0 ,5)或(0 ,-5)
下图中标明了李明家附近的一些地方,点A、B、C、D、E、F、G、H、I、J分别表示李明家、糖果店、书店、电影院、汽车站、街心
花园、消防站、姥姥家、宠物店、邮局:
(1,-2) C.
解:如图,以学校A为原点,AB所在直线为x轴,垂直于x轴于点A的直线为y轴,表格中1小格代表1个单位长度.
A(-3,-2)
横坐标加3 纵坐标加2
A′(0,0)
(完整版)人教版七年级下数学第七章三角形知识点+考点+典型例题(含答案).doc

第七章三角形【知要点】一.三角形1.关于三角形的概念及其按角的分定:由不在同一直上的三条段首尾次相接所成的形叫做三角形。
2.三角形的分:①三角形按内角的大小分三: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角三角形。
②三角形按分两:等腰三角形和不等三角形。
2.关于三角形三条的关系(判断三条段能否构成三角形的方法、比段的短)根据公理“ 两点之,段最短”可得:三角形任意两之和大于第三。
三角形任意两之差小于第三。
3.与三角形有关的段:三角形的角平分、中和高..三角形的角平分:三角形的一个角的平分与相交形成的段;三角形的中:接三角形的一个点与中点的段,三角形任意一条中将三角形分成面相等的两个部分;三角形的高:三角形的一个点做的垂,条垂段叫做三角形的高。
注意:①三角形的角平分、中和高都是段,不是直,也不是射;②任意一个三角形都有三条角平分,三条中和三条高;③任意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三条中都在三角形的内部。
但三角形的高却有不同的位置:角三角形的三条高都在三角形的内部;直角三角形有一条高在三角形的内部,另两条高恰好是它两条直角;角三角形一条高在三角形的内部,另两条高在三角形的外部。
④一个三角形中,三条中交于一点,三条角平分交于一点,三条高所在的直交于一点。
(三角形的三条高(或三条高所在的直)交与一点,角三角形高的交点在三角形的内部,直角三角形高的交点是直角点,角三角形高(所在的直)的交点在三角形的外部。
)4.三角形的内角与外角(1)三角形的内角和: 180°引申:①直角三角形的两个角互余;②一个三角形中至多有一个直角或一个角;③一个三角中至少有两个内角是角。
(2)三角形的外角和: 360°(3)三角形外角的性:①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的两个内角的和;——常用来求角度②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与它不相的内角。
——常用来比角的大小5. 多形的内角与外角( 1)多形的内角和:( n-2 ) 180°( 2)多形的外交和:360°引申:( 1)从 n 形的一个点出能作(n-3 )条角;( 2)多形有n(n3)条角。
七年级下册数学七章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数学七章知识点第一节:相似形的性质与判定方法相似形是指形状相同但大小不同的图形。
在此章节中,我们主要学习相似形的性质与判定方法。
性质一:相似形的对应角相等。
性质二:相似形的对应边成比例。
判定方法:对于两个图形,如果它们的对应角相等且对应边成比例,则可判定为相似形。
例题:判断下列图形是否相似。
第二节:比例及其应用比例是指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在此章节中,我们主要学习比例的相关知识及其应用。
性质一:在一个比例中,四个数中任意三个数已知,可求出第四个数。
性质二:如果两个比例相等,那么它们的对应项成比例。
应用一:求线段长如果线段AB与线段CD成比例,且已知线段AB的长度为3,线段CD的长度为5,那么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线段AD的长度。
应用二:求面积如果两个图形相似,那么它们的面积也成比例。
因此,可以利用相似形的性质求出未知图形的面积。
第三节:勾股定理及其应用勾股定理是数学中的经典定理,也是本章重点内容。
该定理是指三角形中,斜边的平方等于两直角边平方和。
定理公式:c²=a²+b²应用一:题目求解已知∠BAC=90°,AB=3,BC=4,那么可以使用勾股定理求解AC的长度。
应用二:勾股定理的推广如果知道一个角的大小及其对边的长度,那么便可以求解其他角的大小及长度,进而推广勾股定理的应用。
第四节:立体图形的视图及应用在本章节中,我们学习了立体图形的视图及其所对应的名称,以及一些应用相关知识。
性质一:正方体每个截面都是正方形。
性质二:正方体的对棱平行,并且对棱长度相等。
应用一:图形展开有时,我们需要将一个立体图形展开成平面图,以便更好地计算其面积或做其他操作。
应用二:空间图形的相交与包含当一个立体图形包含另一个立体图形时,我们可以通过计算它们的体积差求出剩余部分的体积。
反之,当两个立体图形相交时,我们可以通过计算其相交部分的体积求出最终结果。
第五节:代数式的基本性质在此章节中,我们主要学习了代数式的基本性质,包括乘法、加法、移项等。
七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小结 第七章

如果把轴对称图形分成两部分(两个图形),那么这两部分关于这条对称轴成轴对称。
三、角平分线的性质
1、角平分线所在的直线是该角的对称轴。
2、性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四、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1、垂直于一条线段并且平分这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又叫线段的中垂线。
八、图案设计
1、作出简单平面图形经过轴对称后的图形,实际上是轴对称图形的性质的灵活运用。
2、作出简单平面图形经过轴对称后的图形的步骤:
(1)首先要确定一个简单平面图形上的几个特殊点;
(2)然后利用轴对称的性质,作出其相应的对称点(对应点所连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
(3)分别连接其对称点,则可称图形
轴对称分类
轴对称
角平分线
轴对称实例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等腰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
生活中的轴对称
轴对称的性质
轴对称的性质
镜面对称的性质
图案设计
轴对称的应用
镶边与剪纸
一、轴对称图形
1、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2、理解轴对称应注意:
(1)有两个图形;
(2)沿某一条直线对折后能够完全重合;
(3)轴对称的两个图形一定是全等形,但两个全等的图形不一定是轴对称图形;
(4)对称轴是直线而不是线段;
轴对称图形
轴对称
区别
是一个图形自身的对称特性
是两个图形之间的对称关系
对称轴可能不止一条
对称轴只有一条
共同点
沿某条直线对折后都能够互相重合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七章基础知识整理及练习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七章基础知识整理及练习知识梳理1.有顺序的两个数a与b组合的数对,叫做__________,记作__________.2.为了确定平面内一个点的位置,先在平面内画两条互相垂直并且原点重合的数轴,组成__________,水平的数轴叫做__________或__________,取向__________ 为正方向;竖直的数轴叫做__________或__________,取向__________为正方向;两轴交点为__________.3.第一、二、三、四象限内的点的坐标符号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利用平面直角坐标系绘制区域内一些地点分布情况平面图的过程如下:(1)建立__________,选择一个适当的参照点为__________,确定x轴、y轴的__________;(2)根据具体问题确定__________;(3)在坐标平面内画出这些点,写出各点的__________和各个地点的__________。
5.一般地,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点(x,y)向右(或向左)平移a个单位长度,可以得到对应点__________;将点(x,y)向上(点向下)平移b个单位长度,可以得到对应点__________。
知识反馈★知识点1:有序数对1.如图是中国象棋盘的一部分,若“帅”位于点(4,0)上,“相”位于点(6,0)上,那么“炮”的位置用有序数对表示应为( )A.(4,1)B.(1,4)C.(3,1)D.(1,3)2.电影院里的座位按“X排X号”编排,小明的座位简记为(12,6),小菲的位置简记为(12,12),则小明与小菲应坐的位置( )A.在同一排B.前后在同一条直线上C.中间隔六个人D.前后隔六排3.如图,小英从家到达学校要穿过一个居民小区,若小区的道路均是正南或正东方向,小英走下面哪条路线表达不明确( )A.(0,4)→(0,0)→(4,0)B.(0,4)→(4,4)→(4,0)C.(0,4)→(1,4)→(1,1)→(4,1)→(4,0)D.(0,4)→(3,4)→(4,2)→(4,0)4.(1)有序实数对(3,2)和(2,3)表示的意义相同吗?(2)如果有序实数对(a,b)表示某班位于第a行第b列的座位,那么有序实数对(3,2)和(2,3)分别代表什么?★知识点2:平面直角坐标系5.如图是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是( )★知识点3;点的坐标及其符号特点6.若点P 的坐标是(一2,3),则点P 的横坐标是( ) A.2 B.3 C.-2 D.-37.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E 的坐标是( ) A.(1,2) B.(2,1) C.(-1,2) D.(-2,1) 8.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2,2017)在( )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9.已知第四象限内的点P 到x 轴的距离为3,到y 轴的距离为5,则点P 的坐标为 ( )A.(3,5)B.(-3,5)C.(5,3)D.(5,-3)10.点(0,1),(21,0),(-1,-2),(-1,0)中,在ェ轴上的点有( )A.1个B.2个C.3个D.4个11.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点P 在y 轴的右侧,则点P 的坐标不可能是( ) A.(2,3) B.(3,0) C.(2,-3) D.(-3,-2) 1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1,m 2+1)一定在( ) 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 13.如图,下列各点在阴影区域内的是( )A.(-21,4) B.(3,-2) C.(-5,-1) D.(-2,-1)14.写出图中七边形 ABCDEFG 各顶点的坐标.15.已知点P(2m+4,m-1),试分别求出下列条件下点P的坐标.(1)点P在y轴上;(2)点P的纵坐标比横坐标大3;(3)点P在过点A(2,-4)且与x轴平行的直线上16.已知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1)描出下列各点:A(1,0)、B(3,4)、C(3,0)、D(5,4)(2)按A→B-C→D的顺序将所描各点用线段连接起来,得到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图案?★知识点4: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17.如图,小明从点O出发,先向西走40米,再向南走30米到达点M,如果点M的位置用(-40,-30)表示,那么(10,20)表示的位置是( )A.点AB.点BC.点CD.点D18.根据下列条件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标出学校、工厂、体育馆、百货商店的位置.(1)从学校向东走300m,再向北走300m是工厂;(2)从学校向西走100m,再向北走200m是体育馆;(3)从学校向南走150m,再向东走250m是百货商店.★知识点5:用“方位角十距离”表示平面内点的位置19.某渔业公司的4艘渔船在回港途中,遭遇9级强风,岛上边防战士接到命令后立即准备搜救,如图所示.请告诉边防战士这些渔船的准确位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三角形》知识归纳及配套练习题
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 (1)三角形的定义
(2) ①⎪⎩
⎪
⎨⎩⎨⎧等边三角形底和腰不相等的三角形等腰三角形三角形按边)( ②⎪
⎩
⎪
⎨
⎧⎩⎨⎧钝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斜三角形直角三角形
三角形按角 (3)三角形的主要线段
①三角形的中线:顶点与对边中点的连线,三中线交点叫重心
②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内角平分线与对边相交,顶点和交点间的线段,三角角平分线的交
点叫内心
③三角形的高:顶点向对边作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线段.三条高的交点叫垂心(分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的交点的位置不同)
(4)三角形三边间的关系.
①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b a c a c b c b a >+>+>+,, ②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a c b c b a b a c <-<-<-,, (5)三角形的稳定性:
三角形的三条边确定后,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了,这个性质叫做三角形
的稳定性.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本章知识结构图
例1:已知BD,CE 是ABC ∆的高,直线BD,CE 相交,所成的角中有一个角为50°, 则等于BAC ∠
分析:本题中由于没有图形, ABC ∆的形状不确定,应分两种情况:
①ABC ∆是锐角三角形 ②ABC ∆是钝角三角形 解:50或130(过程略)
例2:如图,已知ABC ∆中,ACB ABC ∠∠和的角平分线BD,CE 相交于点O,且 60=∠A ,求
BOC ∠的度数
例3:三角形的最长边为10,另两边的长分别为x 和4,周长为c,求x 和c 的取值范围. 解:已知三角形的两边为10和4.那么第三边x 的范围应满足: 410410+<<-x 即6<x <14.
24
20,41010641010
610≤<++≤<++∴≤<∴c c c x 即的范围满足周长是最长边
与三角形有关的角
(1)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及性质
定理: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推论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推论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推论3: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与它不相邻的任何一个内角。
(2)三角形的外角及外角和
①三角形的外角:三角形的一边与另一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外角。
②三角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3)多边形及多边形的对角线
①正多边形:各个角都相等,各条边都相等的多边形叫做正多边形.
②凸凹多边形:画出多边形的任何一条边所在的直线,若整个图形都在这条直线的同一
侧,这样的多边形称为凸多边形;,若整个多边形不都在这条直线的同一侧,称这样的多边形为凹多边形。
③多边形的对角线的条数:
A.从n 边形的一个顶点可以引(n-3)条对角线,将多边形分成(n-2)个三角形。
B.n 边形共有2
)
3(-n n 条对角线。
(4)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及外角和
①多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2)×180°(n ≥3)。
②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5)平面镶嵌及平面镶嵌的条件。
①平面镶嵌:用形状相同或不同的图形封闭平面,把平面的一部分既无缝隙,又不重叠
地全部覆盖。
②平面镶嵌的条件:有公共顶点、公共边;在一个顶点处各多边形的内角和为360°。
例1.如图,BP 平分∠FBC ,CP 平分∠ECB ,∠A=40°求∠BPC 的度数。
分析:可以利用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求解。
解:∵∠1=)4(21∠+∠A )3(21
2∠+∠=∠A
∵)21(180∠+∠-︒=∠BPC ︒=∠40A
∴(()111804)322BPC A A ⎡⎤
∠=︒-∠+∠+∠+∠⎢⎥⎣⎦
()︒=︒+︒-
︒=70401802
1
180
例2.如图,求∠A+∠C+∠3+∠F 的度数。
分析:由已知∠B=30°,∠G=80°, ∠BDF=130
°,利用四边形内角和,求出 ∠3的度数,再计算要求的值。
解:∵四边形内角和为(4-2)×180°=360°
∴∠3=360°-30°-80°-130°=120° 又∵∠A ∠C ∠F 是三角形的内角
∴∠A+∠C+∠F+∠3=180°+120°=300°
例3.已知一个多边形的每个外角都是其相邻内角度数的4
1,求这个多边形的边数。
分析:每一个外角的度数都是其相邻内角度数的4
1,而每个外角与其相邻的内角的度数之和
为180°。
解:设此多边形的外角为x ,则内角的度数为4x
418036*********
x x x n +=︒=︒︒
∴==︒
则解得边数即这个多边形的边数为
例4.用正三角形、正方形和正六边形能否进行镶嵌?
分析:可以进行镶嵌的条件是:一个顶点处各个内角和为360° 解:正三角形的内角为︒60 正方形的内角为︒90
正六边形的内角为︒120
∴可以镶嵌。
一个顶点处有1个正三角形、2个正方形和1个正六边形。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24分)
1.下列给出的三条线段中,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
A. 6 7 2
B. 三边之比为5:6:11
C. 30cm 8cm 10cm
D. 三边之比为5:3:1
2.如图,在△ABC 中,∠C =80°,D 为AC 上一点,则x 可能是( ) A.5 B.10 C.20 D.25
3.在△ABC 中,D ,E 分别为BC 上两点,且BD=DE=EC,则图中面积相等的三角形有( )对。
A.3对 B.4对 C.5对 D.6对
9x°
C
B
D
A
A
D B
E
2
221
1
1
1
1
(第2题) (第3题) (第4题)
4.
A.3n
B.3n+1
C.3n+2
D.3n+3 5.下列说法错误..
的个数是( ) (1)钝角三角形三边上的高都在三角形的外部
(2)三角形中,至少有两个锐角,最多有一个直角或钝角 (3)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它的两个内角的和 (4)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它的任何一个内角
(5)三角形的三个外角(每个顶点只取一个外角)中,钝角个数至少有2个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6.若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度数之比为3:2:1,则与之相邻的三个外角度数之比为( ) A. 3:2:1 B. 1:2:3 C. 5:4:3 D. 3:4:5 二.填空题(每题4分,共24分)
7.如图,AB ∥CD ,∠A =96°,∠B =∠BCA,则∠BCD =____ ____
8.如图,△ABC 中,∠A =35°,∠C =60°,BD 平分∠ABC ,DE ∥BC 交AB 于E,则∠BDE =__ ____,∠BDC=__ _____.
9.某多边形内角和与外角和共1080°,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 ____ ___。
10.如图,则∠A +∠B +∠C +∠D +∠E +∠F =_____ ____
11.如图,BE 是△ABC 的角平分线,AD 是△ABC 的高,∠ABC =60°,则∠AOE =_____ __
A
D
C
B
A
D
C
B
E
F
A
C
B
E
A
D
B
E
(第7题) (第8题) (第10题) (第11题)
12.用三种边长相等的正多边形铺地面,已选了正方形和正五边形两种,还应选正__ _
边形。
三.解答题(13,14题6分,15-18各8分,共44分)
13.如图,AF 是△ABC 的高,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且∠B =36°,∠C =76°,求∠DAF
的度数。
14.如图:
(1)在△ABC 中,BC 边上的高是______ __ (2)在△AEC 中,AE 边上的高是___ _____
(3)在△FEC 中,EC 边上的高是_____ ____ F
A D C
B E
C B A
(4)若AB=CD=2cm,AE=3cm,则S AEC △=_______,CE=_______
15.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25cm,一边长为10cm,求另两边的长。
16.如图,已知:D , E 分别是△ABC 的边BC 和边AC 的中点,连接DE,AD 若S ABC △=24cm 2,求△DEC 的面积。
17.如图,已知:在△ABC 中,∠C =∠ABC ,BE ⊥AC ,△BDE 是正三角形,求∠C 的度数。
A
D C B E
E
D
C
B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