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常见不良反应
疫苗 不良反应 说明书

疫苗不良反应说明书1.一般不良反应一般不良反应是指在预防接种后发生的,由疫苗本身所固有的特性引起的,对机体只会造成一过性生理功能障碍的反应,一般持续1-2天,很少超过3天。
包括注射部位疼痛、疲劳、头痛、肌肉疼痛、畏寒、关节疼痛、发烧、注射部位肿胀和硬结、注射部位发红、恶心、感觉不适、淋巴结肿大(淋巴结炎症)、腹痛、腹泻等表现2.过敏反应过敏反应在预防接种中不少见,临床表现多样,轻则一过即愈,重则救治不及时或措施不当危及生命。
包括过敏性休克、过敏性皮疹、过敏性紫癜、血小板减少型紫癜、局部过敏反应、血管性水肿、无菌性脓肿等表现2.1 过敏性休克过敏性休克属于Ⅰ型变态反应,出现以周围循环衰竭和/或呼吸困难为主要特征的症候群。
发病呈急性经过,一般在接种后后数分钟至1小时内发病,首先出现全身瘙痒,随之出现局部或全身广泛性红疹或荨麻疹、水肿等皮肤症状;以后出现胸闷、气急、面色苍白和呼吸困难等,甚至出现喉头水肿、支气管痉挛导致四肢冰冷、脉搏细弱、血压下降,昏迷等一系列严重症状,如救治不当可致死亡。
2.2 过敏性皮疹1.荨麻疹最为多见,接种后数小时至数日发生。
全身多数大小不一风团,有的互相融合成片,多数为鲜红色。
较大风团中央可呈苍白色。
皮疹反复或成批出现,此起彼伏,速起速退,消退后不留痕迹。
严重者融合成片,有奇痒。
2.可伴呼吸困难、哮鸣、咽喉水肿、声音嘶哑、眼鼻症状如鼻塞、流涕、喷嚏、结膜充血、流泪等。
部分可伴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消化道症状,及头晕头痛、抽搐、意识丧失等神经系统症状。
2.3 过敏性紫癜过敏性紫癜是一种常见的变态反应出血性疾病,主要是机体对某些致敏物质发生Ⅱ 型变态反应,引起毛细血管通透性和脆性增加,导致出血。
起病较急,一般在接种后1-7天发生。
各系统症状不一,多以皮肤表现为首发症状,对称性分布于双下肢皮肤,膝关节以下为多,也见于双上肢、臀部。
呈大小不等的红色斑疹、荨麻疹样丘疹,初起时可为淡红色,压之褪色,数小时即成为深紫色红斑中心点状出血或融成片状,稍凸出于皮肤,压之不褪色,少数病例可见出血性疱疹。
疫苗不良反应及措施

疫苗不良反应及措施疫苗是一种预防传染病的有效手段,可以提高人群的免疫力,保护个体免受疾病侵袭。
然而,任何一种药物或疫苗都有可能引发不良反应,疫苗也不例外。
在接种疫苗的过程中,虽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很低,但了解这些反应并采取适当的措施非常重要。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常见的疫苗不良反应。
轻度的不良反应包括接种部位红肿、疼痛、发红等情况,还可能出现轻微的发热、头痛、肌肉疼痛等症状。
这些反应通常在接种后几个小时或几天内自行缓解,无需特殊处理。
重度不良反应比较罕见,但也可能发生,如高热、肌肉僵硬、呼吸困难等。
这些情况一旦发生,应立即就医并告知医生接种疫苗的情况。
为应对疫苗不良反应,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
首先,在接种前应先了解疫苗的禁忌症和预防措施,以避免接种过程中出现不必要的风险。
如果有过敏史或慢性疾病,应提前告知医生并接受医生的指导。
其次,在接种过程中,注射者需要对疫苗进行正确的保存和运输,确保疫苗的质量不受损。
接种人员应严格遵守操作规范,确保注射器的消毒和正确注射技术。
此外,接种人员应在接种后观察接种者一段时间,确保他们没有出现不良反应。
针对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我们还可以采取具体的处理措施。
轻度不良反应如接种部位红肿、疼痛等,可局部冷敷或热敷,以缓解症状。
对于轻微的发热、头痛、肌肉疼痛,可以适当服用解热镇痛药。
然而,对于重度不良反应如高热、呼吸困难等,应立即就医,并告知医生接种疫苗的情况。
医生会根据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退热、给予氧气等。
此外,接种者和家属也应该保持良好的观察和沟通。
在接种后,如果出现不寻常的症状或不良反应,应尽快向医生报告。
此外,接种者和家属应保留好接种记录和疫苗说明书,并定期关注相关疫苗的官方发布通告,以了解健康管理部门的最新指南。
总之,疫苗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很低,但仍然有一定的风险。
了解不良反应并采取适当的措施非常重要,以最大程度地保护接种者的健康和安全。
在疫苗接种过程中,规范的操作和良好的沟通能够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并保证接种者能够及时得到适当的处理和治疗。
疫苗接种的常见的不良反应及其处理PPT课件

01
基因工程疫苗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制造特定的蛋白质 或肽段,用于引发免疫反应。如乙肝
疫苗。
03
亚单位疫苗
只含有病毒或细菌的特定部分,而非整个微 生物,用于引发免疫反应。
05
02
减毒活疫苗
使用经过减毒处理的活病毒或细菌制成,进 入人体后会繁殖,刺激免疫系统。如麻疹、 腮腺炎和风疹疫苗。
04
合成肽疫苗
由合成多肽分子制成,模拟病毒或细 菌的表面结构,刺激免疫反应。
严重局部反应
如果宝宝出现严重的局部反应,如接种部位化脓、淋巴结肿大等,应及时就医。医生可能 会给宝宝开抗生素或消炎药物进行治疗。在使用药物时,家长应严格按医嘱使用,避免自 行增减剂量或改变用药方式。
重度腹泻和呕吐
如果宝宝出现重度腹泻和呕吐症状,可能会导致脱水或电解质紊乱。家长应及时带宝宝就 医,遵医嘱进行补液和纠正电解质治疗。在治疗期间,家长应注意宝宝的饮食调整和护理 ,避免病情加重。
06
重组蛋白疫苗
使用基因工程方法制造病毒或细菌的特定部分 ,刺激免疫反应。
疫苗接种的重要性
01
02
03
预防传染病
疫苗可以预防许多严重的 传染病,如麻疹、风疹、 百日咳、流感等。
保护儿童健康
儿童时期的免疫系统相对 较弱,疫苗能提供额外的 保护。
社会效益
通过群体免疫,可以减少 疾病的传播,保护那些不 能接种疫苗的人。
透明度提升
政府和相关机构需要加强信息公开和 透明度,及时发布疫苗接种的相关信 息和数据,让公众更加了解疫苗接种 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部分宝宝接种疫苗后可能出 现轻度腹泻和呕吐症状。家 长应注意宝宝的饮食卫生, 避免过度喂养和过度刺激。 如果症状持续时间较长或加 重,应及时就医。
新冠疫苗副作用

新冠疫苗副作用新冠疫苗副作用是指接种新冠疫苗后可能出现的一些不良反应或身体症状。
正常情况下,接种疫苗会在一定程度上刺激免疫系统,从而产生一些副作用,这是疫苗接种过程中的正常现象。
不过,大多数副作用都是轻微的,可以通过休息和医疗帮助缓解。
新冠疫苗的副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接种部位疼痛:疫苗注射后,注射部位可能会出现疼痛或局部红肿,这是因为注射后疫苗刺激了局部的免疫反应。
2.乏力和头痛:部分接种者可能会出现乏力和头痛的症状,在注射后几天内会逐渐消退。
3.肌肉疼痛和关节痛:接种后,一些人可能会出现肌肉和关节疼痛的不适感,这些症状通常会在几天内消失。
4.发热和寒战:有些人在接种后会出现发热和寒战的症状,这是因为疫苗刺激体内免疫系统的反应,通常持续时间不长。
5.轻微呕吐和腹泻:部分接种者可能会出现轻微的呕吐和腹泻症状,这可能是由于身体对疫苗成分的反应。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疫苗接种会产生一些副作用,但绝大多数副作用都是轻微和临时的,通常不会对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并且,相对于新冠病毒本身可能带来的严重健康风险,接种疫苗的好处远远大于副作用。
疫苗接种是防控疫情、保护个人和社会健康的重要手段,大家应积极参与。
如果遇到较严重的副作用,应尽快就医寻求帮助,医生会根据病情给予及时治疗和处理。
此外,建议在接种疫苗前询问医生相关信息,并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接种,以降低不良反应的风险。
总之,新冠疫苗的副作用主要是轻微和临时的,大部分人接种后能够耐受和缓解,不会对健康造成太大影响。
相对于新冠病毒本身的严重威胁,接种疫苗是目前最有效的预防措施之一,所有人们都应积极参与疫苗接种,共同维护公共健康。
新冠疫苗后遗症

新冠疫苗后遗症新冠疫苗是全球范围内对抗新冠病毒的一种有效方式,目前已有多款疫苗获得了应急使用授权。
然而,一些人担心接种后可能会出现后遗症。
本文将重点探讨新冠疫苗的常见后遗症、严重后遗症的发生率、处理方式以及应对方法等方面。
常见后遗症对于不同品牌的新冠疫苗而言,其后遗症可能会略有不同。
根据相关研究显示,常见的后遗症主要包括:1. 疼痛和肿胀:疫苗接种后,多数人会在接种点感觉到肿胀和疼痛,这是一种正常的反应。
一些人甚至会出现轻微的发热,这些反应通常在接种后的一两天内消退。
2. 疲劳和头痛:接种后两天内,有些人会感到疲劳和头痛。
这种情况可能会持续一两天,但绝大多数人很快就会感觉正常。
3. 恶心和呕吐:极少数人可能会感到恶心和呕吐,虽然这种情况较为罕见,但是如果症状持续,请及时向医生咨询。
严重后遗症的发生率新冠疫苗是否会引发严重后遗症,是广大受众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
根据疫苗试验结果和公共卫生官员的报告,新冠疫苗的严重后遗症的发生率非常低。
根据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的数据,接种普及的辉瑞-生物科技和莫德纳疫苗所报告的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非常低,除非接种者有特殊病史。
处理方式如果出现疫苗接种后的不适反应,可以采用以下方法进行处理:1. 休息:应该在接种后的一两天内降低日常活动量,确保身体得到充分的休息。
2. 喝水:接种疫苗后,应保证水分和深度睡眠,以促进身体的自我修复。
3. 食用健康食品:建议多食用健康食品,特别是容易消化的轻食。
应对方法如果接种后的不适反应非常严重,应诊断发病症状,并进行及时处理,包括:1. 去医院:如果接种后的症状非常严重,并不像其他经典的症状,您应该马上去就医,寻求专业的帮助。
2. 就医咨询:如果您目前处于高危地区,或者您有特殊的职业风险,可以向有关专家咨询,了解接种计划和流程的信息。
3. 治疗建议:在专业医师的帮助下,接种后的症状可以得到最佳的治疗建议,以保证健康和安全。
综上所述,新冠疫苗的常见后遗症与严重后遗症的发生率均非常低,绝大多数接种者都不会出现严重的问题。
预防接种不良反应及预防

预防接种不良反应及预防预防接种不良反应及预防相关疾病的措施1. 引言预防接种是目前预防传染病最有效的手段之一,但在接种过程中,个别人可能会浮现不良反应。
本文将介绍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的常见类型、预防措施以及相关疾病的预防措施。
2. 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的常见类型2.1 局部反应:接种部位浮现红肿、疼痛、硬结等症状,通常在接种后数小时至数天内浮现,普通无需特殊处理,可自行缓解。
2.2 轻度全身反应:接种后浮现发热、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通常在接种后数天内浮现,普通无需特殊处理,可通过歇息和补充水分缓解。
2.3 严重全身反应:接种后浮现高热、呼吸难点、皮疹等症状,可能是过敏反应或者其他罕见的严重反应,应即将就医进行诊断和处理。
3. 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的措施3.1 选择合适的接种时间:避免在身体虚弱或者患有急性感染的情况下接种疫苗,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3.2 了解接种疫苗的信息:在接种前,咨询医生或者专业机构,了解接种疫苗的成份、适应症、禁忌症等信息,以便做出明智的决策。
3.3 接种时保持放松:接种时保持放松的状态,避免紧张和恐怖,有助于减少疼痛和不良反应的发生。
3.4 观察接种后的反应:接种后应密切观察接种部位和全身症状的变化,如浮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
4. 预防相关疾病的措施4.1 预防流感: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措施之一,每年接种一次可提供一定程度的保护。
4.2 预防麻疹:接种麻疹疫苗是预防麻疹的主要手段,普通在儿童时期接种两剂次可提供长期保护。
4.3 预防肺炎球菌感染:接种肺炎球菌疫苗可预防肺炎球菌感染,特别适合于婴幼儿、老年人和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
4.4 预防乙型肝炎: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是预防乙型肝炎的有效手段,按照规定的接种程序完成疫苗接种可提供长期保护。
5. 结论预防接种不良反应是确保接种效果和安全性的重要环节,通过选择合适的接种时间、了解接种疫苗的信息、保持放松和观察接种后的反应,可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疫苗接种不良反应及预防措施

疫苗接种不良反应及预防措施简介疫苗接种是防止疾病传播和保护个体免受感染的重要手段。
然而,有时候疫苗接种可能导致不良反应。
本文将介绍疫苗接种的常见不良反应及预防措施,以帮助公众更好地了解和处理这些问题。
常见不良反应以下是疫苗接种的常见不良反应:1. 发热和疼痛:疫苗接种后可能会引起发热和局部疼痛。
这通常是正常的免疫反应,可通过口服退烧药和按摩疼痛区缓解。
2. 注射部位反应:疫苗接种后,局部注射部位可能出现红肿、硬结或疼痛。
这些反应通常在接种后几天内自行消退,但可以通过冷敷或热敷来缓解不适。
3. 轻微过敏反应:极少数人可能出现轻微过敏反应,如皮疹、肿胀或轻度呼吸困难。
这类反应通常是轻微的,可通过静脉注射抗过敏药物来缓解症状。
4. 严重过敏反应:极罕见情况下,疫苗接种可能引发严重过敏反应,如过敏性休克。
这种情况下应立即就医,以便及时处理并提供相应的急救措施。
预防措施为减少疫苗接种不良反应的发生,可以采取以下预防措施:1. 分享个人疾病史:在接种前,告知医护人员您或家人的疾病史以及过敏史。
这有助于医护人员在接种时选择最适合的疫苗,并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
2. 遵循接种计划:遵循医生或公共卫生部门的接种计划,按时接种推荐的疫苗。
这有助于确保接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3. 注意接种后观察:在接种后,观察接种者是否出现任何异常反应或不适症状。
如有异常,请及时与医生联系。
4. 跟进报道不良反应:若遇到疫苗接种不良反应,请向相关部门报告,以便进一步评估和监控接种安全性。
结论疫苗接种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预防各种传染病,但不良反应时有发生。
了解常见的不良反应及预防措施可以帮助公众更好地应对并减少不适。
如果遇到严重过敏反应,请及时就医寻求医生的帮助和专业处理。
预防接种不良反应及预防

预防接种不良反应及预防一、引言预防接种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最有效方式之一,然而在接种过程中,有时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
了解这些不良反应及其预防措施对于确保儿童的健康和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将全面阐述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的类型、原因、影响以及预防措施,为家长和医护人员提供有关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的专业知识。
二、正文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的类型预防接种不良反应可以分为局部反应和全身反应两类。
局部反应主要表现为注射部位红肿、疼痛、硬结等;全身反应包括发热、头痛、恶心、呕吐、腹泻等。
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的原因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的原因主要与疫苗的种类、接种对象的身体状况、接种操作等因素有关。
疫苗本身就是一种微弱的病原体,能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力,但同时也可能会引起一些不良反应。
此外,接种对象的身体状况也会影响不良反应的发生,如儿童在发热、患病期间接种疫苗,更容易出现不良反应。
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的影响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的影响轻重不一,轻者可能只是短暂的不适,重者可能会对儿童的身体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
对于一些严重的全身反应,如高热惊厥、过敏反应等,需要及时就医治疗。
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的预防措施为减少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的发生,家长和医护人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在接种前了解儿童的健康状况,避免在患病期间接种;按照规定的程序接种,不要随意提前或推迟接种时间;注意观察儿童在接种后的反应,及时处理任何异常情况;确保疫苗从正规渠道获取,避免使用过期或不合格的疫苗。
特殊情况下的预防接种注意事项针对一些特殊情况,如过敏体质、免疫缺陷等,家长应在接种前向医生说明情况,以便医生评估是否适合接种疫苗。
对于有严重过敏史的儿童,应在接种前进行详细的过敏测试,以确保安全。
此外,对于先天性或后天性疾病导致免疫缺陷的儿童,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接种疫苗,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如何处理预防接种后的不良反应一旦儿童在接种后出现不良反应,家长应立即与医生联系,并根据医生的建议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蒋长江
一般不良反应
发热 38.5℃以下
头痛
乏力、困倦
轻度皮疹
接种疫苗后出现局部过敏性反应(Arthus反应)有哪些临床
表现?如何治疗?
局部过敏反应的临床表现为: 重复注射某种疫苗后易于发生。 在注射局部发生急性小血管炎症为特征,其表现为局部组 织变硬,并有明显红肿,轻者直径5.0cm以下,严重者扩 展到整个上臂。一般持续时间可达月余,愈后不留痕迹。 严重者在注射部位有轻度坏死,深部组织变硬。 个别严重局部组织、皮肤和肌肉发生坏死和溃烂。 发现局部过敏反应的治疗: 反应范围较小,仅有红肿或硬块,一般不需处理,可以逐 渐消退。 症状较重可以给抗过敏药治疗,氢化可的松每天0.5-2 mg/kg,分3次口服,局部用氢化可的松油膏。 若坏死,局部保持清洁,防止感染,促使坏死组织更新。
出疹部位及顺序 如麻疹先从耳后出现,后 为面、颈、躯干,四肢及手足心 3天出齐。 猩红热则自颈、胸、腹部出疹 ,1天内遍及全 身。 2.皮疹大小、数目、颜色及形状 如麻 疹为红色斑丘疹,疹问皮肤正常, 疹多时 可融合成片;风疹则为少数斑丘疹;猩红热皮 疹弥漫性潮红,有红点;伤寒病人则为少数 充血性皮疹。
变态反应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变态反应也叫超敏反应,是指机体对某些抗原初 次应答后,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发生的一 种以机体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细胞损伤为主的特 异性免疫应答。 变态反应的发生需要具备两个主要条件:一 是容易发生变态反应的特应性体质,这是先天遗 传决定的,并可传给下代,其机率遵循遗传法则; 二是与抗原的接触,有特应性体质的人与抗原首 次接触时即可被致敏,但不产生临床反应,被致 敏的机体再次接触同一抗原时,就可发生反应, 其时间不定,快者可在再次接触后数秒钟内发生, 慢者需数天甚至数月的时间。
变态反应在临床有何重要性?
变态反应与临床各科疾病的关系密切。可以说,没有哪一 个临床学科没有变态反应的问题。有些病是典型的变态反 应病,例如发生于人类的严重过敏反应、花粉症等;有些 病有诸多原因,变态反应是可能的病因之一,例如荨麻疹 和血管性水肿、支气管哮喘等,有些病在其发展的某一阶 段有变态反应的问题,如结核、梅毒、烧伤、肝炎等;还 有一些病本身不属于变态反应,但临床表现极似变态反应, 需要仔细鉴别,例如非变应性常年性鼻炎、阿司匹林哮喘、 遗传性血管性水肿等。这就要求各科临床医师对变态反应 病有所了解。也要求变态反应科医师具备一定的全科医学 知识。
细胞毒型(Ⅱ型变态反应)
抗体(多属IgG、少数为IgM、IgA)首先同细 胞本身抗原成分或吸附于膜表面成分相结 合,然后通过四种不同的途径杀伤靶细胞。
(1)抗体和补体介导的细胞溶解 (2)炎症细胞的募集和活化:补体活化产生 的过敏毒素C3a、C5a对中性粒细胞和单核 细胞具有趋化作用。 (3)免疫调理作用 (4)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
免疫复合物型(Ⅲ型变态反应)
在免疫应答过程中,抗原抗体复合物的形 成是一种常见现象,但大多数可被机体的 免疫系统清除。如果因为某些因素造成大 量复合物沉积在组织中,则引起组织损伤 和出现相关的免疫复合物病。
四、迟发型(Ⅳ型变态反应)
与上述由特异性抗体介导的三型变态反应不同, Ⅳ型是由特异性致敏效应T细胞介导的。此型反应 局部炎症变化出现缓慢,接触抗原24—48h后才出 现高峰反应,故称迟发型变态反应。机体初次接 触抗原后,T细胞转化为致敏淋巴细胞,使机体处 于过敏状态。当相同抗原再次进入时,致敏T细胞 识别抗原,出现分化、增殖,并释放出许多淋巴 因子,吸引、聚集并形成以单核细胞浸润为主的 炎症反应,甚至引起组织坏死。 常见Ⅳ型变态反 应有:接触性皮炎、移植排斥反应、多种细菌、 病毒(如结核杆菌、麻疹病毒)感染过程中出现的Ⅳ 型变态反应等。
变态反应和过敏是一回是吗?
我国人民对“过敏”一词大多有一定的了解,而对“变态 反应”一词则常常不了解,因此因望字生义,挂错号的事 时有发生。那么,能不能不用“变态反应”这个词,单用 “过敏”呢?
严格地说,变态反应和“过敏”是有区别的。变态反 应是指人类在生活过程中因自然接触某些致敏物而诱发的 反应,不用来指动物在实验条件下诱发出来的反应;而过 敏则是指在实验室用人工方法诱发的实验动物的反应;人 类的有些反应,例如被膜翅目昆虫叮螫或注射药物引起的 严重反应,其发病经过极似对实验动物注射抗原物质的过 程,所以把这类反应也称为过敏反应。也有的干脆不用 “变态反应”一词,而一律以“过敏”或“过敏性”代替。 对此,作者认为不能苟同,因为变态反应和动物过敏反应 除了发生诱因不同外,还有许多不同点。
那些人会发生变态反应?
任何人都可能发生变态反应,但如果父母 一方或双方是过敏体质(如患有湿疹、哮 喘、过敏性鼻炎、荨麻疹等),则子女发 生变态反应的可能性会大大增加。全球的 变态反应疾病的患病率为20%,我国为26%。 有大量第证据证明变态反应疾病是可以遗 传的。
麻疹、风疹、猩红热皮疹鉴别
皮疹形态 风疹为淡红色斑疹及斑丘疹, 稀疏分散,胸部可少许融合,麻疹为紫红 色到棕红色的斑疹和斑丘疹,胸部为散在, 面部则明显融合;猩红热为弥漫性细小密 集的猩红色斑点,压之褪色,皮肤皱折处, 如肘弯、腋窝、腹股沟等处皮疹密集,形 成深红色线条(帕氏线),此外还可见到面部 环口苍白区及杨梅样舌。
特点
伴有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
变态反应分型
一般可分为四型。Ⅰ型:反应素型或速发 型,Ⅱ型;细胞毒型;Ⅲ型:免疫复合物 型;Ⅳ型;迟发型。
速发型(Ⅰ型变态反应),又称过敏反 应
过敏原进入机体后,诱导B细胞产生IgE抗体。IgE与靶细 胞有高度的亲和力,牢固地吸附在肥大细胞、嗜碱粒细胞 表面。当相同的抗原再次进入致敏的机体,与IgE抗体结 合,就会引发细胞膜的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启动两个平 行发生的过程:脱颗粒与合成新的介质。①肥大细胞与嗜 碱粒细胞产生脱颗粒变化,从颗粒中释放出许多活性介质, 如组胺、蛋白水解酶、肝素、趋化因子等;②同时细胞膜 磷脂降解,释放出花生四烯酸。它以两条途径代谢,分别 合成前列腺素、血栓素A2;和白细胞三烯(LTs)、血小板 活化因子(PAF)。各种介质随血流散布至全身,作用于皮 肤、粘膜、呼吸道等效应器官,引起小血管及毛细血管扩 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平滑肌收缩,腺体分泌增加, 嗜酸粒细胞增多、浸润,可引起皮肤粘膜过敏症(荨麻疹、 湿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呼吸道过敏反应(过敏性鼻炎、 支气管哮喘、喉头水肿),消化道过敏症(食物过敏性胃肠 炎),全身过敏症(过敏性休克),小结:由于IgE多由粘膜 分泌,所以I型多引起粘膜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