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学习题集含答案

合集下载

刑法练习题答案

刑法练习题答案

刑法练习题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根据我国刑法,以下哪种行为不构成犯罪?A.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B. 盗窃他人财物C. 捡到钱包后归还失主D. 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答案:C2. 刑法中的“故意”是指行为人:A. 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决意使这种结果发生B. 行为人没有预见到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C. 行为人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但轻信能够避免D. 行为人在醉酒状态下实施的行为答案:A3. 以下哪种情况可以认定为正当防卫?A. 甲在被乙追赶时,为了逃脱,将乙推倒,导致乙受伤B. 甲在看到乙正在盗窃自己的财物时,用棍子击打乙,以制止盗窃行为C. 甲在与乙发生争执后,趁乙不备,用砖头击打乙头部D. 甲在乙已经停止攻击后,继续对乙进行攻击答案:B4. 以下哪种行为属于犯罪预备?A. 甲购买了用于盗窃的工具B. 甲已经进入被盗窃的场所C. 甲正在实施盗窃行为D. 甲已经成功盗窃了财物答案:A5. 我国刑法规定的刑事责任年龄是多少?A. 14岁B. 16岁C. 18岁D. 20岁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1. 以下哪些行为可以被认定为犯罪未遂?A. 甲准备了一把刀,准备去杀乙,但在前往的路上被警察抓获B. 甲在实施盗窃时,被保安发现并抓获C. 甲在实施抢劫时,由于乙的反抗而未能得逞D. 甲在实施诈骗时,被乙识破并报警答案:ABCD2. 以下哪些行为属于共同犯罪?A. 甲和乙共同策划并实施了一起盗窃案B. 甲指使乙去盗窃,但甲没有参与实际的盗窃行为C. 甲和乙各自独立实施了盗窃行为,但事先没有通谋D. 甲在乙实施盗窃时提供望风帮助答案:ABD三、判断题1. 犯罪的主观方面包括故意和过失。

(对)2. 正当防卫的限度是制止犯罪行为所必需的,但不得超过必要限度。

(对)3. 犯罪预备行为不构成犯罪。

(错)4. 未成年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对)5. 犯罪既遂是指犯罪行为已经完成,并且产生了法律规定的结果。

刑法练习题含答案

刑法练习题含答案

刑法练习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 根据刑法规定,以下哪种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A.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致人死亡B. 故意放火,致人死亡C. 故意驾车撞人,致人死亡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2. 以下哪种情况可以被视为正当防卫?A. 为了保护国家利益,对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进行反击B. 为了保护个人财产,对正在进行的盗窃行为进行反击C. 为了保护他人人身安全,对正在进行的暴力行为进行反击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二、判断题1. 犯罪预备行为不构成犯罪。

(错误)2. 犯罪既遂是指犯罪行为已经完成,但尚未造成严重后果。

(错误)三、简答题1. 简述什么是犯罪的主观方面?答:犯罪的主观方面是指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时的心理状态,包括故意和过失两种形式。

故意是指犯罪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

过失是指犯罪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但由于疏忽大意没有预见到,或者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

2. 什么是刑法中的“从轻处罚”?答:刑法中的“从轻处罚”是指在法定刑的范围内,根据犯罪人的具体情况,选择较轻的刑罚。

这通常适用于犯罪人有自首、立功等情节,或者犯罪行为的情节较轻等情况。

四、案例分析题案例:张某因与李某发生争执,一怒之下用水果刀刺伤李某,导致李某重伤。

张某随后逃离现场,但第二天主动到公安机关投案,并如实供述了自己的犯罪行为。

问题:张某的行为构成什么罪?为什么?答:张某的行为构成故意伤害罪。

因为张某在与李某争执过程中,明知使用水果刀刺伤他人会造成他人身体伤害,仍然实施了这一行为,符合故意伤害罪的构成要件。

同时,张某在事后主动投案并如实供述,可以视为自首,依法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结束语通过这些练习题,我们可以看到刑法不仅仅是一系列条文的堆砌,它还涉及到对行为人主观意图的判断和对行为后果的评估。

希望这些练习题能够帮助大家更深入地理解刑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刑法试题及答案

刑法试题及答案

刑法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犯罪行为的构成要件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犯罪主体B. 犯罪动机C. 犯罪行为D. 犯罪结果答案:B2.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刑法中的“故意”?A. 直接故意B. 间接故意C. 过失D. 无意识行为答案:C3. 以下行为中,哪一项构成故意杀人罪?A. 因争吵而推倒对方,导致对方头部撞击地面死亡B. 因误会而误伤他人,导致他人受伤C. 因自卫而击打他人,导致他人轻伤D. 因意外而致他人死亡答案:A4. 根据刑法,以下哪一项不属于正当防卫?A. 防卫过当B. 正当防卫C. 紧急避险D. 特殊防卫答案:A5. 刑法中规定的“累犯”是指什么?A. 犯罪后再次犯罪B. 犯罪后在五年内再次犯罪C. 犯罪后在一年内再次犯罪D. 犯罪后在三个月内再次犯罪答案:B6. 根据刑法,以下哪一项行为不构成犯罪?A. 盗窃他人财物B.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C. 捡到他人遗失物后归还D. 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答案:C7. 刑法中的“共同犯罪”是指什么?A. 一个人同时犯两个罪B. 一个人犯多个罪C. 两个人或两个人以上共同犯罪D. 一个人犯一个罪答案:C8. 以下哪一项不是刑法中的刑罚种类?A. 罚金B. 有期徒刑C. 死刑D. 社区服务答案:D9. 根据刑法,以下哪一项不属于犯罪的客观要件?A. 犯罪行为B. 犯罪结果C. 犯罪动机D. 犯罪手段答案:C10. 刑法中规定的“自首”是指什么?A. 犯罪后主动投案B. 犯罪后被抓获C. 犯罪后逃避侦查D. 犯罪后不认罪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以下哪些行为可能构成故意伤害罪?A. 因争吵而故意伤害他人B. 因误会而误伤他人C. 因自卫而击打他人D. 因意外而致他人轻伤答案:A12. 刑法中的“犯罪预备”包括哪些行为?A. 购买犯罪工具B. 寻找犯罪机会C. 制定犯罪计划D. 实施犯罪行为答案:A、B、C13. 以下哪些情况可以认定为“正当防卫”?A. 为了保护国家利益而防卫B. 为了保护他人合法权益而防卫C. 为了保护个人财产而防卫D. 为了保护个人生命安全而防卫答案:A、B、C、D14. 刑法中的“犯罪未遂”是指什么?A. 犯罪行为已经开始实施,但未完成B. 犯罪行为已经完成C. 犯罪行为未开始实施D. 犯罪行为因意外原因未能完成答案:A、D15. 以下哪些行为可能构成“贪污罪”?A. 利用职务之便非法占有公共财物B. 利用职务之便非法占有他人财物C. 利用职务之便非法占有单位财物D. 利用职务之便非法占有国家财物答案:A、C、D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6. 犯罪行为的主观要件包括故意和过失。

我国刑法的试题及答案

我国刑法的试题及答案

我国刑法的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我国刑法规定的最低刑事责任年龄是多少岁?A. 14岁B. 16岁C. 18岁D. 20岁答案:A2. 下列哪项不属于我国刑法规定的犯罪构成要件?A. 犯罪主体B. 犯罪客体C. 犯罪主观方面D. 犯罪客观方面答案:B3. 我国刑法中,关于故意杀人罪的法定最高刑是什么?A. 无期徒刑B. 死刑C. 有期徒刑D. 罚金答案:B4. 根据我国刑法,以下哪种行为不构成犯罪?A. 盗窃B. 诈骗C. 捡到钱包未归还D.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答案:C5. 我国刑法规定的一般犯罪的追诉时效期限是多少年?A. 5年B. 10年C. 15年D. 20年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我国刑法规定的犯罪类型包括以下哪些?A. 故意犯罪B. 过失犯罪C. 经济犯罪D. 财产犯罪答案:A、B2. 我国刑法中,以下哪些情形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A. 自首B. 立功C. 犯罪未遂D. 犯罪中止答案:A、B、C、D3. 我国刑法规定的刑罚种类包括以下哪些?A. 管制B. 拘役C. 有期徒刑D. 无期徒刑答案:A、B、C、D4. 根据我国刑法,以下哪些情形属于犯罪的加重情节?A. 累犯B. 再犯C. 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D. 犯罪后逃逸答案:A、C5. 我国刑法规定的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的情形包括以下哪些?A. 未成年人犯罪B. 老年人犯罪C. 孕妇犯罪D. 精神病人犯罪答案:A、B、C、D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 我国刑法规定,犯罪人主动投案并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对)2. 我国刑法规定,犯罪人犯罪后逃逸的,应当从重处罚。

(错)3. 我国刑法规定,犯罪人犯罪后主动赔偿被害人损失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对)4. 我国刑法规定,犯罪人犯罪后自首的,可以免除处罚。

(错)5. 我国刑法规定,犯罪人犯罪后立功的,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刑法的试题及答案

刑法的试题及答案

刑法的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根据我国刑法,以下哪项不属于犯罪的构成要件?A. 犯罪主体B. 犯罪客体C. 犯罪主观方面D. 犯罪客观方面答案:B2. 甲在公共场合故意放火,造成重大财产损失,甲的行为构成:A. 故意杀人罪B. 故意伤害罪C. 放火罪D. 盗窃罪答案:C3. 乙在没有得到车主同意的情况下,将他人汽车开走,乙的行为构成:A. 盗窃罪B. 侵占罪C. 诈骗罪D. 抢劫罪答案:A4. 丙因过失造成他人重伤,丙的行为构成:A. 故意伤害罪B. 过失致人重伤罪C. 故意杀人罪D. 抢劫罪答案:B5. 丁在醉酒状态下,无意识地伤害了他人,丁的行为:A. 构成故意伤害罪B. 构成过失伤害罪C. 不构成犯罪D. 构成故意杀人罪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以下哪些情况可以作为犯罪的主观方面?A. 故意B. 过失C. 意外D. 无罪答案:A, B2. 以下哪些情形属于正当防卫?A. 甲在被乙持刀攻击时,反击致乙受伤B. 丙在看到丁偷窃他人财物时,将其制服C. 戊在被己追赶时,逃跑途中不慎将己撞倒D. 庚在被辛抢劫时,用随身携带的防身器械反击答案:A, D3. 以下哪些行为构成贪污罪?A.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占有公共财物B.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占有他人财物C.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占有私人财物D. 非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答案:A4. 以下哪些情形可以视为犯罪的客观方面?A. 犯罪行为B. 犯罪结果C. 犯罪动机D. 犯罪手段答案:A, B, D5. 以下哪些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A. 甲故意用毒药毒死乙B. 丙在与丁争吵后,用棍棒将丁打死C. 戊在醉酒状态下,无意识地将己打死D. 庚在自卫过程中,不慎将辛打死答案:A, B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1. 犯罪的主观方面包括故意和过失。

刑法测试题及答案

刑法测试题及答案

刑法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我国刑法规定的犯罪构成要件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犯罪主体B. 犯罪客体C. 犯罪动机D. 犯罪结果答案:C2. 以下哪种行为不属于正当防卫?A. 为了保护国家利益,制止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行为B. 为了保护他人人身权利,制止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行为C. 为了保护个人财产,制止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行为D. 为了报复,对已经停止侵害行为的人进行攻击答案:D二、填空题1. 根据我国刑法,_________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等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应有的损害,不负刑事责任。

答案:正当防卫2. 我国刑法规定,_________是指在紧急情况下,为了保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等权利,不得已而采取的损害另一合法权益的行为,对不应有的损害,不负刑事责任。

答案:紧急避险三、简答题1. 简述我国刑法中关于故意犯罪的定义。

答案:故意犯罪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决意使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状态。

2. 简述我国刑法中关于过失犯罪的定义。

答案:过失犯罪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但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状态。

四、案例分析题案例:某日,甲在公共场合故意伤害乙,造成乙轻伤。

请分析甲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并说明理由。

答案:甲的行为构成故意伤害罪。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造成轻伤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案例中甲明知自己的行为会伤害乙,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符合故意犯罪的定义,因此构成故意伤害罪。

五、论述题请论述我国刑法中关于犯罪未遂的法律规定及其意义。

答案:犯罪未遂是指行为人已经开始实施犯罪,但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未能完成犯罪行为的状态。

我国刑法规定,犯罪未遂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犯罪未遂的法律规定体现了刑法预防犯罪、保护社会秩序的目的,通过处罚未遂行为,可以有效地震慑潜在的犯罪行为,减少犯罪的发生。

刑法练习题集(含答案解析)

刑法练习题集(含答案解析)

刑法分类练习题◆◆刑法概论一、单项选择题1.刑法有广义刑法与狭义刑法之分。

广义的刑法包括()。

A、刑法典、单行刑法、司法解释B、刑法典、附属刑法、司法解释C、刑法典、刑诉法典、司法解释D、刑法典、单行刑法、附属刑法2.有权进行司法解释的机关是( )。

A、各级人民法院B、各级人民检察院C、各级司法行政机关D、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二、判断题1.刑法立法解释具有与刑法同等的效力。

()2.我国刑法的整体框架分为总则、分则、附则三个部分。

()3.1997年3月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汉斌所作的《关于〈中华人民某国刑法〉(修订草案)的说明》作为刑法的修订说明,属于宪法解释。

()4.文理解释是指按照立法精神,联系有关情况,对刑法条文从逻辑上所作的解释。

()5.根据解释的效力进行区分,刑法的解释可以分为立法解释、司法解释、宪法解释。

()6.刑法第94条规定:“本法所称司法工作人员,是指有侦查、检察、审判、监管职责的工作人员。

”该条关于司法工作人员的解释属于立法解释。

()7.扩X解释是根据立法原意,对刑法条文超过字面意思的解释。

()一、单项选择题1.D;2.D;二、判断题1.对;2.对;3.错;4.错;5.错;6.对;7.对;◆◆刑法的基本原则一、单项选择题1.罪责刑相适应原则,要求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相适应。

A、人身危险性和承担的刑事责任B、社会危害性和承担的刑事责任C、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D、犯罪态度和承担的刑事责任2.甲某在打时无意中发现机旁市检察院的举报箱中露出一封信,随手取出。

发现该信举报该市某局长乙某有受贿4万多元的犯罪事实。

甲某与乙某熟识,便将举报信交给乙某。

乙某当即酬谢甲某8000元现金。

事后,乙某与行贿者串通,并销毁了有关罪证。

( )A、甲某构成敲诈勒索罪B、甲某构成包庇罪C、甲某构成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D、甲某不构成犯罪3.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尚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刑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该规定体现了我国刑法的( )。

刑法试题及答案解析

刑法试题及答案解析

刑法试题及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根据我国刑法,以下哪种行为不构成犯罪?A.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B. 非法侵入他人住宅C. 捡到钱包后归还失主D. 未经许可擅自砍伐树木答案:C解析:故意伤害他人身体、非法侵入他人住宅、未经许可擅自砍伐树木均可能构成犯罪。

捡到钱包后归还失主属于正当行为,不构成犯罪。

2. 我国刑法规定,犯罪的主观方面包括以下哪些要素?A. 故意B. 过失C. 动机D. 目的答案:A、B解析:犯罪的主观方面主要包括故意和过失两种形式,动机和目的属于犯罪的客观方面。

3. 以下哪种情况属于正当防卫?A. 甲在被乙追赶时,为了逃脱,将乙推倒致其受伤B. 甲在乙家中盗窃时,乙发现后将甲打伤C. 甲在乙家中盗窃时,乙发现后用枪将甲击毙D. 甲在乙家中盗窃时,乙发现后用棍棒将甲打伤答案:D解析:正当防卫是指为了制止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对侵害者采取的防卫行为。

选项A中甲的行为属于逃避,不属于正当防卫;选项B中乙的行为属于正当防卫,但选项D更符合题意;选项C中乙使用枪支超出了正当防卫的范围。

4-20. (此处省略类似题目及解析)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以下哪些行为可能构成故意杀人罪?A. 甲在与乙争吵中,用拳头击打乙,导致乙死亡B. 甲在与乙争吵中,用刀具刺伤乙,导致乙死亡C. 甲在与乙争吵中,用棍棒击打乙,导致乙轻伤D. 甲在与乙争吵中,用石头砸伤乙,导致乙重伤答案:A、B解析:故意杀人罪是指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

选项A和B中的行为均可能导致他人死亡,构成故意杀人罪。

选项C和D中的行为虽然造成了伤害,但未导致他人死亡,不构成故意杀人罪。

2-5. (此处省略类似题目及解析)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 犯罪预备行为不构成犯罪。

(错误)解析:犯罪预备行为是指为了实施犯罪而进行的准备行为,根据我国刑法,犯罪预备行为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构成犯罪。

2-10. (此处省略类似题目及解析)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 简述我国刑法中关于犯罪构成要件的基本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刑法学》课程习题集西南科技大学成人、网络教育学院版权所有习题【说明】:本课程《刑法学》(编号为05012)共有单选题,多项选择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案例分析题等多种试题类型,其中,本习题集中有[案例分析题]等试题类型未进入。

一、单选题1. 199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明文规定了刑法的三大基本原则,则这些基本原则()。

A.分别是罪刑法定原则、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和罪责自负原则B.罪刑法定原则是最基本的,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和罪责自负原则是从罪刑法定原则中引申出来的C.是我国《刑法》的首次规定,对于我国的刑事司法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D.在我国《刑法》的制定、修改时也必须始终要遵守的原则2.洪某是大二学生,已满18岁,暑期回到乡下的家里度假,一天看见有个女孩子正在水塘边放牛,一时好玩,想吓唬女孩,拿起一块大石头向牛扔过去。

在扔时,他曾犹豫了一下,怕石头不巧砸伤女孩。

结果石头并没有砸到女孩,但牛受到惊吓,落到水塘里往对岸游泳,而女孩突然之间也被牛带到水塘里,因为手上缠着牛绳,脱不了身,后来在水塘中央沉下去了,洪某见状,急忙下水营救,未果,小女孩溺死。

则洪某的行为属于()。

A.直接故意犯罪B.间接故意犯罪C.疏忽大意过失犯罪D.过于自信的过失犯罪3.在路上,李某见三个流氓正调戏一位年轻妇女,前去制止,反而遭到流氓的围攻,被迫还击,这时,刚好有一位便衣警察赶到,看到有人斗殴,就上去制止。

甲在打斗中看见有人过来,以为是流氓的同伙,随手拿起路旁的一根大木棍,朝警察头部打去,造成警察重伤,李某的行为属于()。

A.正当防卫B.假象防卫C.故意伤害D.过失伤害4.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处罚原则是()。

A.可以从轻B.应当从轻、减轻C.可以减轻或者免除D.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5.刑罚适用的机关是()。

A.公安机关B.人民团体C.人民法院D.检察机关6.张某因为间谍罪被判处有期徒刑5年,在刑罪执行2年后又发现在判决前张某还犯有盗窃罪,应该判处有期徒刑6年,则对于张某的罪行所需执行的最长刑期是()。

A.6年B.8年C.9年D.11年7.资助危害国家安全罪的主体要求为()。

A.境内外机构、组织或者个人B.境外机构、组织或者个人C.境内外机构、组织D.境外机构、组织8.某甲明知某乙是潜入我国策动武装暴乱的犯罪分子,仍然为其提供吃住,还专门为其收购了20来件军服、盗来手枪一支、子弹10发,则某甲的行为已经构成()。

A.背叛国家罪B.投敌叛乱罪C.资助危害国家安全罪D.窝藏罪9.司机李某把汽车开到某加油站加油,并随手掏出移动电话使用,加油站的工作人员劝诫他在加油站不准使用移动电话,李某笑嘻嘻地说“没事的”,置他人的劝告于不顾,导致加油站的油库发生爆炸加油站被烧毁,一个工作人员被烧死,李某自己则为了救火,被严重烧伤,李某的行为()。

A.不构成犯罪B.爆炸罪C.重大责任事故罪D.失火罪10.甲某组织了一个恐怖活动组织,自称黑老大,手下的一个头目乙某擅自领了一班人在外面杀了一个人,甲某听了消息后,就对这个头目进行处罚,砍掉了他的一只手指。

后来,公安机关侦破了杀人案,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甲某只犯了组织、领导、参加恐怖活动组织罪,对乙某组织的杀人行为不负刑事责任B.甲某只犯了组织、领导、参加恐怖活动组织罪,但对乙某组织的杀人行为也应负刑事责任C.甲某的行为已经犯了组织、领导、参加恐怖活动组织罪与杀人罪,实行数罪并罚D.甲某犯了组织、领导、参加恐怖活动组织罪与故意伤害罪,实行数罪并罚11.《刑法》规定了对犯罪追诉期限的起算日期,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追诉期限从犯罪行为实行之日起计算B.追诉期限从犯罪行为实行终了之日起计算C.一个人犯了数罪,则对该人犯罪行为的追诉期限应按照罪刑最严重罪名的追诉期限计算D.一个人犯了数罪,如果这些罪之间有牵连关系,则对该人犯罪行为的追诉期限应该按照最近发生的犯罪行为的追诉期限起算,如果这些罪之间是各自独立的,则对该人犯罪行为的追诉期限也应该各自独立计算12.王某给自己的家庭财产投了保险后,发现自己家里的电线早已硬化,很有可能发生火灾,他故意不加修理,反而将易燃物品放在电线旁,吩咐家人警惕起火,并秘密地将家里的贵重物品转移到亲戚家,不久,硬化的电线果然引发火灾,烧坏了好几家房屋。

王某声称是意外火灾烧毁了全家的所有财产,获取了高额的保险赔偿,对王某的行为应认定()。

A.不属于犯罪B.构成故意放火罪C.构成保险诈骗罪D.构成放火罪和保险诈骗罪13.犯罪的特殊主体是指()。

A.除具备一般主体条件外,还必须具备特定职务或身份的人才能构成的犯罪主体B.法律有特别规定,不需要具备一般主体条件就可以构成犯罪的主体C.必须具备特定职务的人才能构成犯罪的主体D.凡是国家工作人员实施了犯罪行为而构成的犯罪主体14.犯罪的主观方面是指()。

A.犯罪人对自己行为是故意还是过失所持的心理态度B.行为人对危害后果所持的心理态度C.行为人对自己行为的社会效果所持的心理态度D.犯罪主体对自己行为的危害社会结果所持的心理态度15.甲因为抢劫罪被判刑4年,判决执行前其已经被羁押了4个月,则对甲还应执行()。

A.4年B.3年6个月C.3年8个月D.3年10个月16.张某因犯盗窃罪被判有期徒刑3年,刑满释放3年后,又犯间谍罪,则张某的行为()。

A.构成一般累犯B.构成特殊累犯C.不构成累犯D.判处的刑期要比两罪相加的总刑期长17.张某原是某政府机关干部,因为严重违纪行为被开除公职,对国家和政府产生怨恨,经常污蔑和诋毁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和民主政权。

后来与一位叫乔某的华侨联系上,乔某是受某敌对国的特务组织秘密委托来中国发展特务人员的。

张某利用自己以前的身份主动向乔某提供了我国的军事、工农业生产情报以及国家一些非机密性资料,并且还写了一封信具体提出推翻现政权的方案,并暗地里策划成立反党的组织。

则张某的行为已经构成了()。

A.投敌叛变罪B.叛逃罪C.间谍罪D.为境外窃取、剌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18.于某是某大公司的运输人员,一天,公司总部厂区内装运了一货车生产资料叫于某往分公司送,于某发动汽车后,由于过度相信自己的驾驶技术,导致操作失误,汽车撞倒了仓库前的大油箱,引起火灾,造成公司损失达上百万元。

则于某的行为()。

A.构成交通肇事罪B.构成重大责任事故罪C.构成失火罪D.构成过失损害公私财物罪19.于某是某大公司的运输人员,一天,公司总部装运了一货车生产资料叫于某往分公司送,于某发动汽车后,由于过度相信自己的驾驶技术,导致操作失误,在外面的公路上撞到一堵墙,砸死了正在墙下玩的小孩,则于某的行为()。

A.构成交通肇事罪B.构成重大责任事故罪C.构成过失杀人罪D.构成毁坏公失财物罪与过失杀人罪20.未经海关许可并且未补缴应纳税额,擅自将批准进口的来料加工、来件装配、补偿贸易的原材料、零件、制成品、设备等保税货物在境内销售牟利的行为构成()。

A.走私普通货物罪B.偷税罪C.骗取出口退税罪D.非法经营罪21.张某用工业酒精兑制白酒进行出售。

造成人中毒死亡,上百人中毒昏迷,经抢救才苏醒,则张某的行为已经构成()。

A.投放危险物质罪B.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C.故意杀人罪D.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22.某药厂研制出了一种抗癌新药,为了抢占市场,在未取得批准文件的情况下,就马上投入生产和销售,累计销售金额达到了1千万元,药厂获得高额的利润,服了该药的人也没有明显的不良反应,则该药厂的行为属于()。

A.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B.生产、销售假药罪C.生产、销售劣药罪D.不构成犯罪23.乙公司欠甲公司20万元货款。

甲公司乘乙公司经理到甲公司办事的机会,将乙公司经理安排在本公司招待所贵宾室住宿,每天以高标准招待。

但派人看守,要求乙公司经理不得随便外出。

只有将所欠货款全部还清,才能放回。

则甲公司的行为()。

A.构成非法拘禁罪B.不构成犯罪,只是正常的讨债行为C.如果构成非法拘禁罪,犯罪主体是甲公司D.如果构成非法拘禁罪,犯罪主体是甲公司与甲公司的负责人24.以强制的方法非法剥夺他人的行动自由,这种行为构成()。

A.非法拘禁罪B.非法管制罪C.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罪D.非法搜查罪25.某甲从自己所在单位偷来一张空白支票,私自列了8000元的商品名单,到商场购买,因为单位及时发现,公安人员在某甲正在选购商品,尚未支付货款时抓住了某甲,则某甲的行为()。

A.构成票据诈骗罪B.构成盗窃罪C.构成诈骗罪D.构成职务侵占罪26. D27.甲盗窃了某单位印鉴齐全的空白转账支票,自己不敢到商店使用,于是甲找到邻居乙,声称自己捡到了一张空白转账支票,情愿花200元请乙帮助其到商场买一些高档音响。

乙就跑到商场冒充签发支票单位的工作人员购买了一套价值9000多元的高档声响,则乙的行为属于()。

A.盗窃罪,乙与甲构成共同犯罪B.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乙与甲不构成共同犯罪C.票据诈骗罪,乙与甲不构成共同犯罪D.票据诈骗罪,乙与甲构成共同犯罪28.某甲听说卖假文凭能赚大钱,就大量印制了某著名高等大学的本科毕业证书,并专门雇用了两个民工帮助其在某市进行销售,短短3个月就获利5万多元,则某甲的行为应当认定为()。

A.只构成了伪造国家机关证件罪,是不典型的一罪B.只构成了买卖国家机关证件罪,是不典型的一罪C.只构成了伪造、买卖国家机关证件罪,是刑法规定上一的罪D.分别构成了伪造国家机关证件罪与买卖国家机关证件罪,实行数罪并罚29.李某是某地的一霸,他收集了一帮游手好闲的流氓地痞组成“黑手帮”,有“龙头帮主”,负责头目,还有帮规,组织严密;“黑手帮”还专门配备了枪支、刀棍等凶器。

他们时常进行有组织的贩毒、组织卖淫等活动。

其中王某带头组织帮会对一些有钱的大户进行敲诈勒索活动,对于不给钱的,就过去进行殴打,有的被打成残疾,有的还曾被当场打死,则王某的行为()。

A.只构成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B.构成了故意伤害罪和故意杀人罪C.构成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故意伤害罪和故意杀人罪,实行数罪并罚D.构成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故意伤害罪和故意杀人罪,三罪相互牵连,应以一重罪处断,定故意杀人罪30.某县民政干部王某,将由其负责发送的抗洪救灾款5万多元挪用,交给妻子做服装生意,因为妻子服装生意亏本,就拖着一直没还。

王某的行为构成()。

A.贪污罪B.挪用特定款物罪C.挪用公款罪D.违反财经纪律,不构成犯罪31.照我国《刑法》关于属人管辖的规定,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某甲为国家工作人员,在M国打伤了人,按照M国法律的规定,某甲应该判2年监禁,按照我国《刑法》的规定,某甲应该判处2年以下有期徒刑,对某甲应该适用我国的刑法B.如果某甲在M国作出的行为,按照M国法律的规定不作为犯罪处理,按照我国的《刑法》则是犯罪,应受刑事处罚,则对于某甲应该适用我国的《刑法》规定C.如果某甲在M国作出的行为,按照我国的《刑法》是犯罪,应受刑事处罚,按照M国法律的规定不作犯罪处理,则对于某甲应该适用M国法律的规定,不作为犯罪处罚D.如果某甲在M国的犯罪行为依照我国《刑法》可能判处的最高刑为3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则适用我国的《刑法》予以追究刑事责任;如果依照我国的《刑法》可能判处的最高刑为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则不予追究32.刘某与张某有仇,一天,刘某得知张某一个人在家里,就带了一把锐利的匕首到张某家,发现张某正与一位壮年男子打在一块,就把刀往身旁一搁,站在旁边观看,张某看见刘某拿着刀过来,心里发怵,很快就被壮年男子按倒在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