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楼乡土建筑
福建土楼简介100字

福建土楼是中国传统的特色建筑之一,被誉为“东方的航空母舰”。
它是福建省土族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人类建筑工程史上的奇迹。
土楼集防御、居住、集体生活为一体,是一种独特的农民住宅建筑。
福建土楼多建于山区,其中以南靖土楼群和云水谣土楼群最为著名。
南靖土楼群位于福建南靖县境内,由46座土楼组成,是目前福建省最大的土楼群。
云水谣土楼群位于福建永定县境内,由24座土楼组成,在2014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福建土楼呈圆形或方形,多为多层结构,由厚重的土墙构成。
土墙由黏土、石块、花岗岩等材料堆砌而成,非常坚固耐用。
整个土楼以楼内的柱廊为骨架,上下形成了环形的廊道,可以供居民通行。
土楼的楼顶为平顶或圆顶,圆顶用竹片覆盖,平顶用木板覆盖,既能防火,又能防雨。
土楼内部布局合理,每层都有厨房、卧室和厕所等功能区域。
厨房设在底层,以防火灾。
卧室设在上层,以防盗窃。
土楼还配有水井和农田,居民可以自给自足,形成了独特的农耕社会。
福建土楼有着丰富的民俗文化内涵,土楼作为族群的象征,承载了土族人民的历史记忆和乡土文化。
土楼内部装饰华丽,布局精巧,特色鲜明。
室内挂有祖先面孔、神灵像,墙壁上悬挂着传统绘画和剪纸。
土楼民居还以黏窗、竹楼梯、沙坑等特色元素而闻名。
福建土楼是中国传统建筑的杰作,是中华文明的瑰宝。
它不仅展示了当地居民的聪明才智,也彰显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因此,福建土楼已经成为了一大旅游景点,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前来观赏和研究。
同时,土楼也是福建省乡村振兴的重要资源,有助于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
参考内容: 1. 《福建土楼记》(李健军著) 2. 《福建土楼群落与全球文化遗产保护—以南靖云水谣为例》(李育峰、钟新良著) 3. 《土楼发源地闽西山区土楼村落的分类与保护研究》(王明、郭极罗著) 4. 《中国传统土楼文化研究》(李存志著) 5. 《福建土楼的文化地理特征及旅游开发潜力分析》(卢影著)。
写生报告土楼

写生报告:土楼介绍土楼是中国福建省土楼群落中最具代表性的建筑形式之一。
它们是福建土著客家人民的独特创造,结合了防御性和居住性的建筑特点。
本文将带您深入了解土楼的建筑特点、历史背景以及对当地居民生活的影响。
建筑特点1.外观:土楼采用了大量的土坯和石头进行建造,外观呈现出厚重和坚固的特点。
楼体形状多为圆形或方形,高度可达数十米。
2.结构:土楼采用多层结构,每层都由独立的房屋组成。
最底层通常用于储存粮食和农具,中间层用于居住,而顶层则用于防守和观赏。
3.防御性:土楼的墙壁非常厚实,可抵御外界的攻击。
楼内还设有狭窄的入口,用于防止敌人进入。
这使得土楼成为了当时客家人民的重要防线。
4.实用性:土楼内部布局合理,房间宽敞明亮。
每个房间都设有窗户,以便采光和通风。
此外,土楼还设有供水系统和厕所等基本设施,为居民提供便利。
历史背景土楼起源于明朝时期,当时的福建地区经常遭受外族侵略。
为了保护自己和家人,客家人民开始建造坚固的土楼作为住所。
土楼不仅能提供居住空间,还能充当堡垒,保护居民免受侵害。
随着时间的推移,土楼逐渐演变成了集居住、防御、社区活动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建筑形式。
土楼群落逐渐形成,成为客家人文化的重要象征之一。
对当地居民生活的影响土楼不仅仅是一种建筑形式,它对当地居民的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社区生活:土楼群落内的居民经常相互交流和互助,形成了密切的社区关系。
他们在土楼内共同生活、共同劳作,共同庆祝节日,形成了独特的社区文化。
2. 文化传承:土楼群落是客家人民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
这里保存了大量的客家传统文化和习俗,包括客家方言、传统音乐、舞蹈等。
土楼群落成为了客家文化的宝库,吸引了众多游客和研究者的关注。
3. 旅游业:土楼因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历史文化价值而成为福建旅游的重要景点之一。
众多游客前来参观、学习和欣赏土楼,为当地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结论土楼作为中国福建省客家人民的独特创造,具有丰富的建筑特点和历史文化价值。
福建永定土楼中国土楼建筑的代表之一

福建永定土楼中国土楼建筑的代表之一福建永定土楼是中国土楼建筑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座土楼,也是福建土楼的代表之一。
土楼是中国传统建筑的瑰宝,其特殊的建筑形式和独特的文化内涵吸引了众多游客的目光。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福建永定土楼,介绍其历史背景、建筑特点以及对当地文化的贡献。
一、历史背景福建永定土楼始建于明代,距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
它位于福建省南部的永定县,是依山而建的独特建筑群。
明代时期,永定地区的土客族(土楼建筑的主要建造者和使用者)在防御外敌入侵的需要下,创造了土楼这种耐久坚固的建筑形式。
福建永定土楼恰逢其时地诞生,并得到了土族人民的广泛应用。
二、建筑特点福建永定土楼的建筑特点突出在于其独特的构造和防御功能。
土楼采用了独特的“夯土墙”、“鹰嘴墙”以及多层高耸的楼层设计。
整个土楼由内至外,分别为天井、圈层、楼层和外围墙体。
天井是土楼的核心部分,起到通风、照明的作用。
圈层是各个楼层之间的连接部分,便于居民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楼层是居民居住的地方,每个楼层都有自己的厨房、卧室和存储空间。
外围墙体是整个建筑的保护层,具有很好的防御功能。
三、文化贡献福建永定土楼作为中国土楼建筑的代表之一,对当地的文化传统和道德伦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土楼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中的爱国主义情怀和传统美德。
土客族人民通过建造土楼展现了对家园的热爱和对家族的敬重。
同时,土楼也是土族人民的精神象征,是他们寄托情感和传承文化的重要载体。
土楼内的祖先厅堂和家族祭祀仪式等传统习俗,都展现了土客族人民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家族观念的重要性。
总结:福建永定土楼作为中国土楼建筑的代表之一,其独特的建筑形式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吸引了无数游客的关注。
通过对福建永定土楼的介绍,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欣赏中国传统建筑的魅力所在。
作为一座历史悠久的土楼,福建永定土楼不仅展示了土客族人民的智慧和勤劳精神,更是传承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宝贵财富。
走进福建永定土楼,让我们一同感受中国传统建筑的魅力和独特风采。
福建土楼古老民居的文化之旅

福建土楼古老民居的文化之旅福建是中国东南沿海的一个省份,拥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其中,福建土楼是最具代表性的古老民居之一。
福建土楼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文化价值,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带您进行一次福建土楼的文化之旅。
一、探寻土楼的历史福建土楼最早出现在明代中叶,当时一些土族村民为了自卫和生活便利,在山区修建了这种独特的建筑。
土楼通常由土石和木料构成,外形宛如巨大的圆形或方形塔楼。
它们不仅具备了防御功能,还能容纳整个村庄的居民。
土楼成为了土族村庄的标志性建筑,也是福建地区独特的民居形式。
二、欣赏土楼的建筑风格福建土楼有多种不同的建筑风格,最主要的有圆楼和方楼两种。
圆楼通常是由一圈圈环状排列的房间构成,呈环形分布。
而方楼则是由一层一层的房间叠加而成,从外观上看更像是一座巨大的方形塔楼。
土楼的内部设计也非常讲究。
在土楼里,您可以看到许多精美的木雕和石雕装饰。
而每个房间都有不同的用途,包括厨房、卧室、起居室等。
土楼的设计既体现了人们对生活的需求,也展示了传统匠人的智慧和审美观念。
三、感受土楼的文化内涵除了建筑风格,福建土楼还富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土楼常常被视为社会文化交流的象征,也是土族村民几百年来积累的智慧结晶。
在土楼里,您可以感受到浓厚的民俗风情。
土楼常年举办各种各样的传统节日和庆典活动,包括划龙舟、舞狮子等。
这些活动不仅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娱乐,也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观赏。
此外,土楼也是传统手工艺的保护者和传承者。
在土楼一带,您可以看到许多传统手工艺品的制作过程,例如木炭画、剪纸等。
这些手工艺品以其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风格而闻名,是福建文化的瑰宝。
四、品味土楼的地方美食旅行不仅是了解文化,也是品尝美食的好机会。
福建土楼一带的美食丰富多样,有很多独特的地方小吃和家常菜。
比如“油饼”是福建土楼地区非常有名的特色小吃,它以其酥脆的外皮和香气四溢的味道而受到游客们的喜爱。
此外,福建土楼还出产许多绿色农产品,如茶叶、果蔬等。
福建土楼简短介绍

福建土楼简短介绍
福建土楼,又被称为“云墙土楼”,是中国福建省特有的建筑风格。
它是福建土族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他们丰富的文化遗产之一。
福建土楼是一种独特的建筑形式,它以坚固耐用、防御功能强大而闻名。
土楼的外墙由坚实的土坯砌成,厚度可达一米以上,具有很强的抗震和防火能力。
土楼的内部则由多个圆形或方形的楼层组成,每个楼层都有自己的功能。
大部分土楼都有一个中央庭院,用于集会和社交活动。
福建土楼的设计也非常独特。
它采用了中国传统的风水理念,将建筑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
土楼通常建在山坡上,背靠大山,面朝河流或田野。
这样的位置选择既能提供良好的防御条件,又能使居民享受到自然的美景。
土楼内部的布局也非常精巧。
每层楼都有多个房间,供不同的家庭居住。
楼层之间通过楼梯相连接,方便居民来往。
每个房间都有窗户,使得室内充满了自然光线。
房间的墙壁上还常常挂满了各种绘画和书法作品,展示了人们对艺术的热爱和追求。
福建土楼是土族人民生活的象征,也是他们团结和谐的象征。
在土楼中,人们相互帮助、共同生活,形成了一个亲密的社区。
土楼里的人们经常一起吃饭、聚会、庆祝节日,共同分享欢乐和忧伤。
这种团结和互助的精神让土族人民在艰苦的环境中生活得更加坚强和
乐观。
福建土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世界建筑史上的珍品。
它不仅展示了古代建筑技术的精湛和智慧,更体现了人类对于生活和社区的深刻思考。
福建土楼的独特魅力吸引着众多游客和学者前来参观和研究,为我们了解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浅谈福建土楼建筑的特征与风格

浅谈福建土楼建筑的特征与风格福建土楼是中国南方建筑中的一种独特形式,它融合了中国传统建筑、少数民族建筑和海外建筑的特点,被誉为世界建筑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福建土楼分布于中国福建省南部和广东省东北部的山区,是土楼文化的发源地。
它不仅是中国南方少数民族居住的象征,也是中国传统建筑的一种特殊样式,有着独特的建筑特征和风格。
福建土楼的特征之一是其独特的建筑结构。
土楼是用粘土、石灰、石头和木材等天然材料建造而成,它的外部和内部结构非常牢固,可以抵御台风和地震等自然灾害。
土楼通常是圆形或方形的,有两到五层楼高,外墙一般有三到五米厚。
楼中央设有一个天井,四周是楼梯和房间,形成了一个密闭的空间。
这种建筑结构不仅方便了家庭成员之间的交流,还能够抵御外敌的入侵,具有非常高的防御性能。
福建土楼的风格特点主要表现在其外观和装饰上。
土楼的外墙通常是经过精心打造的,有着别致的图案和雕刻,具有强烈的装饰性特点。
土楼的屋顶常采用歇山式、悬山式或其他独特的形式,使得整个建筑看起来既有动感又有稳重感。
土楼的内部装饰也非常讲究,墙壁上常常挂有木刻镂空的屏风、木雕窗花、瓷器和雕塑等工艺品,展现了强烈的民族风格和传统文化。
土楼的独特特征和风格一直以来吸引着世界各地的建筑学者和游客前来参观和研究。
它不仅是中国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观,也是世界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
土楼的建筑特征和风格,不仅反映了当地少数民族的生活方式和传统文化,也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和风格,具有非常高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在当代,福建土楼已经成为了中国乃至世界建筑文化中的一种珍贵遗产。
作为中国南方建筑中的一种典型形式,土楼在建筑史上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它不仅代表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独特风格,也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精华。
土楼也成为了当地旅游业的一大亮点,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赏和体验。
通过土楼,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认识中国南方的建筑风格和文化传统,深入体验中国传统建筑之美。
土楼乡土建筑PPT课件

17世纪中叶至20世纪上半叶(清代、民国),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对生态环境认识的提高,居民对 住宅的要求更加迫切,提出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 ,由于人口的增长,为维护家族的共同利益,以适 应家族的兴旺,居住的安全,方形、圆形和府第式 等丰富多彩的土楼应运而生,建筑形式渐趋考究, 功能也向多样化发展,出现了以土楼建筑为主体的 村庄。
三处陈元光兵寨遗址: 乌石山寨遗址、 赤鬼寨遗址、 烘炉寨遗址。
第4页/共31页
宋元明时期由于社会动乱,许多战事延至福建境内,再加上沿海地区时常遭受海寇 侵袭,百姓深受其苦。明嘉靖年间倭寇多次进攻,倭寇的侵扰是漳州土楼土包土城兴起 的重要契机和主要动因。这些具有强烈军事防御性质的堡、寨形式所具有的功能,逐渐 被移植到民居建筑上。以四周夯土墙与围墙内部木结构建筑共同承重的土楼建筑形式, 逐渐大量出现。
庞大庄闭,又可掌握开启的大小 ,既简单又实用。
朴实粗狂的墙身
活泼统一的窗洞 端庄显眼的入口 富有韵律的木构
装饰华丽的祖堂
第12页/共31页
朴实完美的土楼细部处理
庞大庄重的屋顶 朴实粗狂的墙身 活泼统一的窗洞 端庄显眼的入口 富有韵律的木构 装饰华丽的祖堂
祖堂是福建土楼的中心,它不但是家族内部 祭祀祖先和冠昏丧祭的场所,也是土楼居民的精 神中心。因此外围环楼的木构件不加装饰,祖堂 却毫无例外的要特别加以装饰。成为中轴线空间 序列的艺术高潮。
第19页/共31页
团队探索历程
2016年04月02日,常云君前往福建南靖土楼云水谣进行第二次探索发现。
福建土楼中国最特色的建筑之一

福建土楼中国最特色的建筑之一福建土楼:中国最特色的建筑之一福建土楼是中国建筑史上独特而宏伟的建筑艺术之一。
作为福建省特色的建筑形态,土楼以其独特的形式和建筑文化内涵,吸引着无数游客的目光。
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福建土楼的起源、特点以及其在中华文化中的价值所在。
一、土楼的起源与发展福建土楼最早可以追溯到唐代,但真正兴盛和发展起来则是在宋代。
土楼是建于山区的农家住宅,早期由于对抗外来侵略和山区土地资源的有限性,寻求安全和生活需求成为主要目的,因此采用了独特的圆型或方型平面布局。
随着时间的推移,土楼的构建逐渐成为彰显家族荣誉的象征,成为多户聚居的堡垒式建筑。
二、土楼的特点与建筑风格1. 土楼的材料与结构:福建土楼的建筑材料主要采用当地的石块、花岗岩、土和竹木等,具有很强的抗震能力。
楼体坚实且结构严密,外墙大致分为三层,内墙则更加多层,以确保安全和隐私。
2. 土楼的平面布局:土楼的平面布局独特千变万化,常见的有环形、方形、斜角五边形等。
楼分为内外两个环形,内环用作居住区,外环则是用来防御敌人。
内环的楼层从上到下依次为“天圈”、“地圈”和“人圈”,每个圈按照世系关系来分房。
楼梯间呈螺旋形,便于运输和防御。
3. 土楼的建筑装饰:福建土楼始终追求实用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结合。
楼的外表常常精心雕刻着各种精美的图案和浮雕,瓦当也装饰得金碧辉煌。
楼内的墙壁、栏杆等装饰也充满了传统的民间艺术风格和民族文化特色。
三、土楼在中华文化中的价值除了作为一种独特的建筑形态外,福建土楼在中华文化中还有着重要的价值。
1. 社会联结的象征:土楼作为宗族组织形式的住宅,其内部居民大多是同一姓氏或是具有亲属关系的人。
土楼的存在加强了家族内部的凝聚力,保护了传统的家族文化。
2. 文化传承的载体:福建土楼是传统福建民居和建筑工艺的集大成者,承载着丰富的福建民俗文化与历史记忆。
每一座土楼都是一个活的历史博物馆,记录着当地百姓的生活方式、信仰习俗和社会制度,对于后代的文化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俗风情和人文环境
民俗风情
客家土楼中,许多土楼是按八卦图设计的,中华传统文化铬印深深地铭刻其中。土楼岁时风俗 丰富多彩,场面宏大。土楼人服饰不求华丽,只求朴素大方,整齐清洁。土楼居民的饮食,主食以 大米为主,地瓜、米粉、面条为副,早饭吃粥,午晚多吃干饭。平时土楼人多有喝茶习惯,并已形 成待客不可少的礼节。土楼居民仍保留着清明节扫墓祭祖,端午节吃粽子、饮雄黄酒、插菖蒲(避 邪作用),以求洁净、平安,中秋节吃月饼、赏月、吃柚子,九月九吃寿龟、唱山歌,“谢冬”蒸 粿做糍祭奉土地公,冬至搓汤圆等习俗。“春秋”两祭时还备三牲,请社戏供祭,以示丰收。每逢 土楼居民抬着辇轿,扛着蜈蚣旗,在村里巡礼,家家户户都备办清茶、佳果、菜肴、家禽等祭品敬 奉,以示敬祖睦宗,和祈求吉祥安康的大型“迎神”盛典活动,成为土楼人保留的民俗事项。
福建漳州土楼
——中国传统乡土民居的瑰宝
材料集结者 【04栗炜伟】 【18常云君】
PPT制作 【19吴 忧】
超级演说家 【08邸磊磊】
欢迎大家和我们一起进入土楼
壹 · 土楼起源及建筑类型 贰 · 民俗风情和人文环境 叁 · 在路上-用脚底丈量土楼 肆 · 保护原则和具体措施
伍 · 结束语
福建
土楼含福建 省永定县的 高北土楼群 、洪坑土楼 群、初溪土 楼群和衍香 楼、振福楼 ,南靖县的 田螺坑土楼 群、河坑土 楼群和和贵 楼、怀远楼 ,华安县的 大地土楼群 。
内通廊式土楼的外围楼是土木结构楼房,其木结构构件完
朴实完美的土楼细部处理
全清水不施油漆彩绘,充分表现了木材的材质。底层厨房每开 间的内立面都有统一的模式,厨房开间除了门扇之外是整片的
木条直棂窗,不设窗扇,既简洁明了又通风透亮。窗台上是突
出的木柜,用作厨房的碗柜。碗柜对室外一面采用“鲎叶窗”
庞大庄重的屋顶
三处陈元光兵寨遗址: 乌石山寨遗址、 赤鬼寨遗址、 烘炉寨遗址。
宋元明时期由于社会动乱,许多战事延至福建境内,再加上沿海地区时常遭受海寇 侵袭,百姓深受其苦。明嘉靖年间倭寇多次进攻,倭寇的侵扰是漳州土楼土包土城兴起 的重要契机和主要动因。这些具有强烈军事防御性质的堡、寨形式所具有的功能,逐渐 被移植到民居建筑上。以四周夯土墙与围墙内部木结构建筑共同承重的土楼建筑形式, 逐渐大量出现。
结束语
参考文献:
[1]黄汉民 . 福建土楼--中国传统民居的瑰宝(修订本) . 北京三联出版社 . 2009 [2]吴洪芹 . 漳州土楼志 . 中央文献出版社 . 2011 [3]林嘉书 . 土楼—凝固的音乐和立体的诗篇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2006
谢谢观赏
活泼统一的窗洞 端庄显眼的入口 富有韵律的木构
装饰华丽的祖堂
朴实完美的土楼细部处理
庞大庄重的屋顶
圆楼屋顶的特色———福建圆楼的屋顶是震撼人心的重 要因素之一。圆形的屋顶是最有表现力的形状。进入圆楼内 院,环形瓦顶檐口所形成的天际轮廓,起到突出的控制性的 作用。黑灰色的瓦顶与明亮的天空形成强烈的黑白对比,把 整个圆楼形象从天中勾画出来。在方楼与圆楼共存的村庄里 ,人们从远处一眼望去,视线不由自主地会转向圆楼,就是 由于这巨大的环形瓦顶形象奇特,有强烈的吸引力。
人文环境
图片来源:邸磊磊 摄于2016.05.14九龙江沿岸
பைடு நூலகம் 人文环境
图片来源:吴 忧 摄于2015.09.03云水谣
我们在路上 用脚底丈量土楼
团队探索历程
2015年09月03日,栗炜伟和吴忧踏上福建南靖土楼云水谣,和贵楼,怀 远楼的调研探索路。
团队探索历程
2016年04月02日,常云君前往福建南靖土楼云水谣进行第二次探索发现。
团队探索历程
漳州土楼研究专家曾五岳先生认为福建圆土楼发源于九龙江中下游及比 邻地区,是漳州先民抗倭的产物。 所以于2016年05月14日,邸磊磊沿九龙江 沿岸寻觅未经开发的土楼(方楼)的历史。
团队探索历程
团队探索历程
团队探索历程
保护原则和具体措施
保护原则和具体措施
(一)加大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 1.设立机构。设立福建土楼永定景区保护和开发管理委员会,具体负责土楼的保护和开发工作。 2.制定措施。加强对土楼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的技术指导和支持,制定相关配套保护制度,形成 各级各部门齐抓共管的文物本体楼保护、周边建筑保护、景区生态环境保护、历史风貌保护等管理机制, 强化消防安全管理。 3.强化执法。建立巡查报告制度,对破坏土楼建筑、环境的,根据不同情况由执法机关严格执法, 该恢复原貌的限期恢复原貌,该经济处罚的予以重罚,该法办的坚决予以法办。 (二)加强景区生态环境保护 1.恢复景区周边生态。 2.治理景区农村污染。 3.改造景区周边景观。 (三)强化客家文化挖掘保护 1.深度挖掘客家文化。将永定县列为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区和客家文化宣传基地,深入挖掘、传承客 家楹联、山歌、节庆、婚嫁等民风民俗和客家美食。组织国内外专家、学者到永定考察、调研、收集、整 理客家土楼文化,聘请知名专业文艺人才,创作以永定客家土楼文化为题材的文艺、文学、影视作品,支 持改造、提升、推广《土楼神韵》和歌剧《土楼》等文化产品,提升客家文化的影响力。 2.广泛宣传客家文化。积极与各类媒体合作,重点依托中央级媒体,深度推广福建土楼永定景区和 客家文化。设立客家土楼品牌营销展示中心,推销福建土楼永定景区旅游新产品,在全国地市级以上城市 设立300家以上福建土楼永定景区营销展示品牌形象店。鼓励市内企业开发具有客家土楼内涵的商品,提 倡旅游商品外包装科学应用客家土楼元素。
朴实粗狂的墙身
活泼统一的窗洞 端庄显眼的入口 富有韵律的木构
装饰华丽的祖堂
朴实完美的土楼细部处理
庞大庄重的屋顶
不加粉饰的夯土外墙———福建土楼的外围土墙以其不 加粉饰的本来面目表现了夯土结构的质感。不加遮掩的墙面 上,版筑墙壁的肌理和细微的裂缝,表现出朴实的质感和稳 重的形象。墙体巨大的体量和墙上小小的窗洞更增加了这种 厚重感。
19世纪晚期,海外文化影响在部分土楼建造中 得到了一定的反映,一些土楼内出现了中西融合的 建筑形式与装饰。福建土楼达到了鼎盛阶段。
土楼类型
——永不重复的绝世画境
土楼分为长方形楼、正方形楼、日字形楼、目字形楼、一字形楼、殿堂式围楼、五凤楼、
府第式方楼、曲尺形楼、三合院式楼、走马楼、五角楼、六角楼、八角楼、纱帽楼、吊脚楼( 后向悬空,以柱支撑)、圆楼、前圆后方形楼、前方后圆形楼、半月形楼、椭圆楼等30多种, 其中数量最多的是圆楼、方楼、五凤楼(宫殿式)等。
朴实粗狂的墙身
活泼统一的窗洞 端庄显眼的入口 富有韵律的木构
装饰华丽的祖堂
朴实完美的土楼细部处理
庞大庄重的屋顶 朴实粗狂的墙身 活泼统一的窗洞 端庄显眼的入口 富有韵律的木构 装饰华丽的祖堂
大门是土楼外立面唯一重点装饰的部位。入口
大门的花岗岩门框处理成外框长方、内框圆拱的两 个层次,构成土楼入口特有的构图形式。石框门增 加了大门的坚固性、又与土墙面形成强烈的质感对 比。
土楼起源及建筑类型
土楼起源
土楼的历史源远流长,它产生于11—13世纪(宋元时期),经过14—16世纪(明代的早、中 期)的发展,至17—20世纪上半叶(明末、清代、民国时期)达到成熟,并一直延续至今。而这 一过程又与北方人民大规模的南迁密切相关,福建尤为明显。
唐初,泉、潮一带蛮獠啸乱。陈政、陈元光奉旨率兵入闽。686年陈元光为第一任漳州刺史 ,在当时缤纷的战争环境中,陈元光根据漳州多丘陵的地形,在山丘上建造具有防御功能的山 寨。
河卵石干砌的墙脚———福建山区土楼的墙脚多用河卵 石干砌,遂成生动自然的效果。天然石料表现出的重量感。
朴实粗狂的墙身
活泼统一的窗洞 端庄显眼的入口 富有韵律的木构
装饰华丽的祖堂
朴实完美的土楼细部处理
庞大庄重的屋顶
福建土楼底层外围土墙上不开窗。内通廊式土楼底层厨房
里伸出的烟囱洞口,冒出缕缕青烟,把土楼局部熏成黑色。二 层作为谷仓,其外墙上有的不开窗,有的也只开不到20厘米的 狭窄缝隙,作为通风气孔。三层以上卧房的外围土墙上只开宽 40至50厘米、高70至90厘米的小窗户。窗洞通常是房间使用时 才开凿,所以有先有后,有大有小,有高有低。窗洞边用白灰 粉刷边框,既使窗框平整,又勾画出窗洞的外框形状,有些则 不加粉饰。远远望去,窗洞大小不同,高低不等,新旧不一。
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江夏侯周德兴在漳州沿海设置镇海卫城。 明万历十八年(1590 年)建成华安齐云楼,在楼匾上有明确纪年, 是福建省当然也 是全国有明确纪年的最早圆形土楼。
17世纪中叶至20世纪上半叶(清代、民国),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对生态环境认识的提高,居民对 住宅的要求更加迫切,提出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 ,由于人口的增长,为维护家族的共同利益,以适 应家族的兴旺,居住的安全,方形、圆形和府第式 等丰富多彩的土楼应运而生,建筑形式渐趋考究, 功能也向多样化发展,出现了以土楼建筑为主体的 村庄。
,即两片直棂窗扇叠合推拉,可开可闭,又可掌握开启的大小 ,既简单又实用。
朴实粗狂的墙身
活泼统一的窗洞 端庄显眼的入口 富有韵律的木构
装饰华丽的祖堂
朴实完美的土楼细部处理
庞大庄重的屋顶 朴实粗狂的墙身 活泼统一的窗洞 端庄显眼的入口 富有韵律的木构 装饰华丽的祖堂
祖堂是福建土楼的中心,它不但是家族内部
朴实完美的土楼细部处理
庞大庄重的屋顶 朴实粗狂的墙身
福建土楼的九脊顶———五凤楼和方楼的九脊顶是 独具风格的屋顶形式。整个屋面坡度平缓(坡度45%) ,檐口平直,出檐极大,正脊微微升起。整个屋顶虽然 庞大,却不觉得压抑。巨大的山花墙面上,通常开两个 长方形的通风气窗。山尖的悬鱼也不加雕饰,只是用杉 木平板锯成朴素的鱼形轮廓。屋檐转角处的“角叶”, 又称“角鱼”或“角眉”,既有保护封檐板的功能,又 达到画龙点睛的效果,这是福建民居特有的装饰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