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新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 第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教学设计1

合集下载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原文翻译及赏析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原文翻译及赏析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原文翻译及赏析《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原文翻译及赏析常记③溪亭④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下面是店铺为你带来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阅读。

作品原文如梦令①常记溪亭日暮②李清照常记③溪亭④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⑤深处。

争渡,争渡⑥,惊起一滩鸥鹭⑦。

作品注释①如梦令:词牌名。

②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选自《漱玉词》。

③常记:长久记忆。

④溪亭:一说此系济南七十二名泉之一,位于大明湖畔;二说泛指溪边亭阁;三说确指一处叫做“溪亭”的地名(因苏辙在济南时写有《题徐正权秀才城西溪亭》诗);四说系词人原籍章丘明水附近的一处游憩之所,其方位当在历史名山华不注之阳。

⑤藕花:荷花⑥争渡:奋力划船渡过。

⑦鸥鹭:泛指水鸟。

[2]作品译文依旧记得经常出游溪亭,一玩就到傍晚,但是喝醉而忘记回去的路。

乘舟返回时,迷路进入藕花池的深处。

才能划出去,拼命地划着找路,却惊起了一滩的鸥鹭。

赏析李清照的《如梦令》只有两首,一首是描写春天的“昨夜疏风骤”,另一首就是课文编选的描写夏日的“常记溪亭日暮”,两首都是易安的“少女之词”,传递着相似的少年情怀,前一首恰好可以作为教材的补充阅读、填词翻唱,用它来体会少年的烂漫与放纵,以及词如何严格按照词牌来填。

都说“欢愉之辞难工,而穷苦之言易好”(韩愈),婉转悱恻的李易安却把少年的欢乐谱写得那么有声有色;都问“夏天为缺少诗意”(孙绍振),窃窃偷欢的李易安那一场“常记”的溪亭盛宴却比夏天本身还要意蕴悠长。

魅力何在?除了清词“对瞬间的表现技巧”,最重要的就在于李清照突破了苏轼“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传统定论,不但让“画”变成了“回忆中的画”,而且这回忆竟然超出了“画”的视觉形态,形成了一个动态的意象场,带动读者的心一起来分享、透视那一场少年的“动画”。

几乎所有的鉴赏者都关注到“常记”的起法是一种追述,“自然、和谐,面对知己娓娓地叙述(《唐宋词鉴赏辞典》)”;“我经常想起来那一天的傍晚,我经常想起在那一天的傍晚所发生的一切,可见那个傍晚在李清照的记忆当中是多么地深刻,多么地愉快,多么地让她不能忘怀”(《百家讲坛》,康震),可他们却鲜有关注这种追述的好处。

部编本八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课外古诗词诵读《浣溪沙》《采桑子》《相见欢》《如梦令》

部编本八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课外古诗词诵读《浣溪沙》《采桑子》《相见欢》《如梦令》

思考与讨论
1 这首词写的是什么季节? 具体什么时间?分别从 词中哪个词语可看出?
(夏季.黄昏) (“藕花”“日暮”)
2 哪个词说明是在回忆往事?哪个字说明这件事难忘?
(常记) (愉快.欢乐)
(常 ) (沉醉)
3 词人一日出游,心情如何?从哪个词可看出? 4 这首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美好事物)
已经能说明他痛苦难于忍爱了,但词人又幻想请托“悲
风吹泪过扬州”,这就更加表现出他悲愤交集、痛苦欲 绝。扬州是当时抗金的前线重镇,过了淮河就到了金人 的占领区。风本来没有感情,风前冠一“悲”字,就给 “风”注入了浓厚的感情色彩。
如梦令
李清照
作者简介:
李清照,南宋女词 人。号易安居士,齐州 章丘(今山东)人。所 作词,前期多反映其悠 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 世,寓故国黍离之悲, 情调感伤。给辛稼轩、 陆游等爱国词人以深刻 的影响。 李清照词,令慢均 工,擅长白描,善用口 语,被称为“易安体”。 现传《漱玉词》。

鉴赏:

上片写金陵登临之所见。开头两句,写词
人登城楼眺远,触景生情,引起感慨。金陵城
上的西门楼,居高临下,面向波涛滚滚的长江,
是观览江面变化,远眺城外景色的胜地。朱敦
儒这首登楼抒怀之作,既不是发“思古之幽 情”,也不是为区区个人之事,而是感叹国家 生死存亡的命运。
鉴赏:
• 接下来,作者写自己秋色中倚西楼远眺。“清
中考链接
1.说说《如梦令》“惊起一滩鸥鹭”一句 中“惊”字的妙处。 2.这首词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1.“惊”字既暗写出了船行之快,又生 动地写出停栖在小洲上的鸥鹭被吓得惊 慌失措的情态。 2.愉悦、欢快、热爱生活;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浣溪沙》《采桑子》《相见欢》《如梦令》分层作业原卷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浣溪沙》《采桑子》《相见欢》《如梦令》分层作业原卷版)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分层作业基础巩固采桑子欧阳修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

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

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A.上阕第一句“轻舟短棹西湖好”总摄全篇,点明颗意,直抒赞美之情。

B.上阕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描写了蜿蜒曲折的绿水、长满芳草的长提、动听的乐声和歌声,描绘了西湖清丽、恬静、淡远的春景。

C.下阕一、二句风平浪静,把水面比作明净平滑的琉璃:三、四句以静衬动,写涟漪微起,惊动了沙洲上的水鸟,水鸟掠过堤岸飞去,写出了西湖的动态美。

D.这首词的下阕采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写出了西湖春色的多姿多彩,抒发了词人流连山水的愉快心情。

4.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相见欢朱敦儒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

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A.“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句中“西楼”点明登楼地点,“清秋”指出时值初秋时节。

B.“垂地”一词言当此日薄西山时刻,余晖黯淡,大地就要被淹没在苍茫的暮色中。

C.“簪缨”指贵族官僚们的帽饰。

簪用来连结头发和帽子;缨是帽带。

此处代指贵族和士大夫。

D.风,本无所谓悲欢,正是词人主观情感上悲,故而风是“悲风”了。

风悲、景悲、人悲,不禁潸然泪下。

这不只是悲秋之泪,更是忧国之泪。

5.下列对《如梦令》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如梦令李清照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A.从内容上说,“常记”一词表现出作者非常怀念当初的美好生活,流露出作者对大自然的向往与赞美。

B.“沉醉”二字流露了作者心底的欢愉,“不知归路”也曲折传达出作者流连忘返的情致,这是一次给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十分愉快的游赏。

C.一连两个“争渡”,表达了主人公急于从迷途中找寻出路的焦灼心情,曲折地反映了词人内心的忧愁。

D.本词反映了词人早年无忧无虑的生活,表达了词人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感情。

6.下列对本词的理解或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甲】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宋·朱敦儒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2017部编版)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如梦令》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2017部编版)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如梦令》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2017部编版)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如梦令》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如梦令》这首词的主要内容,体会蕴含的生活气息和欢快的旋律。

2.搜集李清照的一些词,让学生在欣赏中多角度、多方位的了解其诗词风格以及性格。

3.通过学习,让学生明白:经典不只是用来仰望,而应该是被感知。

从原生态中领略生动的经典神韵。

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对中国古诗词有了一定的了解,有一定的欣赏诗歌的能力。

但对于古诗词的理解往往存在程式化的理解,缺少结合文意的正确、个性解读。

本节课主要引导学生在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积累古诗词,教给学生从原生态中领略生动的经典神韵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了解《如梦令》主要内容,体会蕴含的生活气息和欢快的旋律。

难点:结合文本多角度的了解李清照的诗词风格以及折射出的性格特点,明白经典神韵来自于原生态的感悟。

教学方法:朗读法自主学习法讨论法归纳法教学准备:PPT课件;李清照典型诗词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流程:一、宋词人物我来猜,清照款款入眼来有这么一个人:被称为第一女词人,婉约之宗,猜猜她是谁?预设答案:李清照宋代是词最繁盛的时期,形成了两大词派:豪放派和婉约派。

引导学生了解婉约派和豪放派。

(引导学生了解两大词派的特征)豪放派:视野开阔,气势恢宏雄奇,浪漫、豁达、积极向上。

代表词人有苏轼、辛弃疾等。

婉约派:婉转含蓄,心思缜密,柔婉温和。

代表词人有李清照、柳永,欧阳修等。

二、课前美词我来读,诗词风格争相吐1.复习《渔家傲》,一名学生背诵,其他学生思考:《渔家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这首词的风格是什么呢?从中可以看出李清照的性格特点是什么呢?预设:(风格:豪放,浪漫,雄奇等。

性格:丈夫气,上天入地,不被现实羁绊,不屈不挠、上下求索的执着精神等。

)(教师引导学生从词中感受李清照的诗词风格和性格特点,为下文学习做好铺垫。

)。

2.再齐声背诵。

3.联系:《夏日绝句》,印证李清照豪放的诗词风格。

2017年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古诗词18首

2017年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古诗词18首

2017年部编人教版语文(yǔwén)八年级(niánjí)上册古诗词18首【课内古诗(gǔshī)词】(一)13唐诗五首野望(yě wànɡ)[唐]王绩东皋(dōng gāo)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黄鹤楼[唐]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睛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使至塞上[唐]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渡荆门送别[唐]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gùxiāng)水,万里送行舟。

钱塘(qián tánɡ)湖春行[唐]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shuǐ miàn)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shuí jiā)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cáinéng)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二)26 诗词五首饮酒·(其五)陶渊明【魏晋】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春望杜甫【唐】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雁门太守行李贺【唐】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赤壁杜牧【唐】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渔家傲·(天接云涛(yún tāo)连晓雾)李清照【宋】天接云涛(yún tāo)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课外古诗词诵读《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教案

课外古诗词诵读《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教案
课外古诗词诵读《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教案
一、教学内容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教案,选自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古诗词诵读部分。本节课主要教学内容包括:
1.诗词背景及作者简介: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及其创作《如梦令》的背景。
2.诗词朗读:学习正确的诗词朗读节奏和韵律,感受古诗词的音韵美。
3.诗词解析:分析诗词的字词、句式、意象等,理解诗词的基本意思。
4.诗词赏析:从情感、艺术手法等方面,深入解读《如梦令》的意境和美感。
5.诗词背诵:通过反复朗读,达到熟练背诵《如梦令》的目标。
6.创作练习:启发学生借鉴古诗词的写作手法,进行诗词创作练习。
7.拓展阅读:推荐与李清照相关的一首诗词,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提升文学素养:通过学习《如梦令》,增强学生对古诗词的欣赏能力,培养文学审美情趣。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如梦令》这一古诗词。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欣赏古诗时,是否曾感受到诗中的画面和情感?”例如,《如梦令》中的“常记溪亭日暮”,让我们仿佛置身于那个美好的黄昏时刻。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古诗词的魅力。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诗词朗读的节奏、意象的理解和艺术手法的分析。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如梦令》相关的诗词意境或艺术手法。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诗词朗读练习,让学生们感受诗词的韵律美。
6.增进团队合作精神:课堂讨论与创作练习中,培养学生协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八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八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她也被誉为“婉约之宗”。其词风格婉约,善 用白描,语言清丽,明白如话,富有生活气息,人称 “易安体”。
这首《如梦令》是她的早期作品。
背景链接
这首词是李清照到达汴京之后待字闺中写的。这段时间 李清照身居闺中,回忆起少时游玩的情形,对那些生活的怀 念之情与日俱增,使得作者诗兴大发,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 的小令。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
如梦令
李清照
走近词人
李清照(1084年—约1155年),南宋女词人, 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山东)人。她工诗,能文, 更擅长词,且通晓金石鉴赏。有“千古第一才女”之 称。所作词,前期多反映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 世,寓故国黍离之悲,情调感伤。给辛稼轩、陆游等 爱国词人以深刻的影响。
拓展阅读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 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点绛唇
少女纯情 活泼可爱调皮多情
蹴(cù)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
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袜铲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
把青梅嗅。
怕见又想见 想见又不敢见
相思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 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 玉枕纱厨, 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 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 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
尽了兴致。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
荷花。
奋力把船划出去。
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
滩鸥鹭。
1.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这首词的大意并质疑。 2.小组交流并释疑。
译文:
还记得那次在溪边亭中游玩日色已暮, 沉迷在优美的景色中忘记了回家的路。尽兴 以后大家乘着夜色赶快掉转船头,却不料走 错了路小船划进了藕花深处。怎么出去呢? 怎么出去呢?叽喳声惊叫声划船声惊起了一 滩鸥鹭。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

词语解释
轻舟:轻便的小船。 棹(zhào):桨。 西湖:这里指颖州(今安徽阜阳)的西湖。 绿水:清澈的水。 逶迤:形容道路或河道弯曲而长。 笙歌:指歌唱时有笙管伴奏。 琉璃:一种光滑细腻的釉料,多覆在盆、缸、砖瓦 的外层。这里喻指水面平静澄碧。 沙禽:沙洲或沙滩上的水鸟。
参考译文
西湖风光好,驾轻舟划短桨多么逍遥。碧绿的 湖水绵延不断,长堤上花草散出芳香。隐隐传来的 音乐歌唱,像是随着船只见微微的细浪在船边荡漾。被船儿惊 起的水鸟,正掠过湖岸在飞翔。
诗歌赏析
这首词是《采桑子》共十组词中的一首。描写 四季风景是欧阳修《采桑子》组词的重要内容。这 首名列第一,写的是春色中的西湖,风景与心情, 动感与静态,视觉与听觉,两两对应而结合,形成 了一道流动中的风景。全词以轻松淡雅的笔调,描 写泛舟颍州西湖时所见的美丽景色,以“轻舟”作 为观察风景的基点,舟动景换,但心情的愉悦是一 以贯之的。色调清丽,风格娟秀,充满诗情画意, 读来清新可喜。
课件PPT
词语解释
浣溪沙:词牌名。 新词:刚填好的词,意指新歌。 西下:向西方地平线落下。 无可奈何:不得已,没有办法。 似曾相识:好像曾经认识。 香径:弥漫着花香的园中小路。 徘徊:来回走。
课件PPT
参考译文
我填上一曲新词,倒上一杯美酒,这时的天气, 与去年相同。当夕阳西下,何时才能回转?
令人无可奈何,看见花儿又残落了;似曾相识, 春燕又飞回。美好的事物无法挽留,只不过是似曾 相识而已,想到这些令人感伤。我独自在小径里徘 徊,感觉很伤感。
参考译文
南京城上西楼,倚楼观看清秋时节的景色。万 里的长江在夕阳下流去。公元1127年(宋钦宗靖康 二年)金人侵占中原,官僚们散了,什么时候收复 国土?试请悲风吹泪过扬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学习,想象词所描绘的情景,感悟词人的快乐心情及对大自然、美好生活的热爱。

3.初步了解词的有关知识以及学习词的方法。

教学重点及难点:
1.品读字词,想象词境,领悟情感,并能用语言表达出来。

2.有感情地吟诵词,并能吟出“沉醉”的感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背诵古诗。

2.比较词和诗的不同。

4.揭题,交流李清照的资料。

二、读词
1.听配音朗读;自由读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读,正音:兴、藕;齐读。

3.说说每句话的意思。

4.小结:这首词描绘了词人与朋友一起郊游的经历。

三、品词
1.细读课文,展开想象,引导学生捕捉看到的画面。

2.讨论,交流。

•溪亭日暮
⑴引导学生想象画面,并用自己的语言描绘“溪亭日暮图”;读出“溪亭日暮”的美。

⑵抓住“沉醉”,想象李清照和她的朋友们会干些什么?品读“沉醉”:还有什么也醉人呢?
⑶朗读:读出浓浓的醉意。

•藕花深处
⑴想象“藕花深处”的画面。

⑵李清照怎么会来到“藕花深处”的?抓住“误入”、“深处”,体会词人的心情。

⑶朗读。

•一滩鸥鹭
⑴想象“一滩鸥鹭”的画面: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读出“一滩鸥鹭”的壮观。

⑵品读两个“争渡”,比较叠句,感受热闹有趣的场面,体会着急欢快的心情。

⑶抓住“惊”:“鸟惊人也惊”,体会“一滩鸥鹭”带来的惊喜,朗读。

3.小结。

⑴词的特点:33字,凝练、含蓄。

⑵词眼:“醉”,李清照已完全陶醉于美酒、美景、美情之中。

⑶齐读全词。

四、吟词
1.词又叫曲,有一定的曲调,可以配乐、吟唱。

2.再听配音朗读,练习吟词:注意停顿、重音、叠句。

3.欣赏歌曲,随歌曲一起吟唱。

五、拓展
1.欣赏另一首《如梦令》:李清照只留下两首《如梦令》。

2.比较两首词:字数、句式、“醉”相同;表达的具体内容、感情不同。

3.小结:同样的词牌,可以写出不同风格的词。

介绍原因:这两首《如梦令》是她人生变化的真实写照。

4.齐读两首词。

六、作业
1.抄写、背诵。

2.将这首词改写成一篇生动有趣的故事。

板书:
如梦令
读溪亭日暮
词品藕花深处
吟一滩鸥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