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讲 歧义现象
汉语句法中的歧义现象

汉语句法中的歧义现象语法系统里的错综复杂和精细微妙之处往往在歧义现象中得到反映。
分析歧义现象会给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让我们对语法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更加深入。
一、多义句所谓语法歧义指的是句子的多义现象。
一个词不止一个意思叫做多义词,那么一个句子不止一个意思也可以叫做多义句。
多义句有两种:1.句子里有某个(些)词是多义词,因此,句子相应的就成了多义句,例如:他一天不吃饭也不行。
“饭”或指米饭,或指每天定时吃的饭食。
与此相应,这个句子也有两种意思:一种意思是说他一天也不能饿着,另一种意思是说他天天都得吃米饭。
这种多义句不牵涉句子的结构,是词汇范围里的事,与语法无关,不在本文讨论范围之内。
2.语法上的多义句,例如:“反对的是少数人。
”离开了一定的上下文,这句话的意思是不确定的,因为其中的“反对的”可以指“反对者”(施事),也可以指被“反对者”(受事)。
这个句子不止一种意思,跟“反对”这个具体的词的意义无关,因为我们把“反对”换成别的动词,句子还是可能两种意思。
例如:看的是病人关心的是她母亲扮演的是一个有名的演员援助的是中国相信的是傻瓜事实上,只要动词是双向的,句子都可能有两种意思。
由此可见,这些句子的“多义性”是代表这些句子的抽象的“句式”所固有的,并不是组成这些句子的那些具体的词的词义引起的。
二、产生歧义的原因语法研究的根本目的在于找出语法结构和语义之间的对应关系。
如果我们能够把多义句式分化为单义句式,那就说明我们在语法结构上找到了产生歧义的原因所在。
目前,能够用来分化多义句式的依据不外乎:组成成分的词类;层次构造;显性语法关系;隐性语法关系。
以下分别讨论这四种情况。
(一)比较“在黑板上写字”(后简称S1)和“在家里吃饭”(后简称S2)的构造都是“在+MP+D+M”,但是,这两个句子是有区别的。
S1可以变换为:把+M+D+MP。
S2不能这样变换。
在S1里,“在+MP”表示的是人或事物(M)的位置。
在S2里,“在+MP”表示的是事件(D+M)发生的场所。
第八讲 歧义现象

进口彩电 修改方案 生产彩电 制造汽车
建设高潮 休息场所
表演节目 (有歧义) 表演杂技 (述宾关系)
表演中心 (偏正关系)
学习日语 收集材料
学习园地 工作环境
(二)名1+名2
学校医院 工人农民 教工宿舍 生物历史 语文数学 木头桌子 奶油面包(有歧义) 北京上海(联合关系) 北京地图(偏正关系)
(三)动+名1+的+名2
老教师福利 (名/形+名│名)
地名语源词典
(九)关于/对+名1+的+名2
关于鲁迅的杂文 关于道德的杂文 关于鲁迅的原名 对小陈的意见(有歧义) 对商品的意见(偏正关系) 对小陈的父亲(介宾关系)
(十)名1+在(介)·名2·上+动+名3 我在黑板上写字 弟弟在火车上贴海报。 (有歧义)
我在家里写字。 妈妈在飞机上看长江。 (名2语义指向名1) 赵军往鼻孔里滴药。 (名2语义指向名3)
(“最”语义指向“他”,句意为“那些人中,他最喜欢游泳”)
(2)他最喜欢游泳。
(“最”语义指向“游泳”,句意为“那些运动中,他最喜欢游泳”)
3.停顿。停顿可以起到显示结构层次的作用。例如: 没有穿破的衣服
(二)改换词语或改变句式
1.改换句法结构中的某个关键性词语。例如: a.参加会议的有三个医院的领导。 (有歧义) b.参加会议的有三所医院的领导。 (无歧义) c.参加会议的有三位医院的领导。 (无歧义)
二、下面语句有的有歧义,有的没有歧义。有歧义的, 请利用变换手法改变语句的形式来分化歧义: 1.通知学生的条子 2.击溃了敌人的主力部队 3.他借了我十块钱 4.他哪儿都不去。 5.做这种工作,老陈要考虑考虑。 6.喜欢的是他的妹妹。 7.他说那个没用。 8.中东石油价格上涨了。 9.小张不要了。 10.我买了一本关于航海的书。
英语中的歧义现象

英语中的歧义现象语言是一种约定俗成的社会现象,而不是人们根据科学规律创造出来的。
因此, 语句和语义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往往不同的词句可以表达同一的思想,而同一语句却可以表达不同的意义。
后者便是语言中的歧义现象。
随着跨文化交际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歧义现象正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20 世纪70 年代,英语语言学家们(Parlmer ,1976 ; Ruth.M. Kempson ,1977 ; etc. ) 就对英语中的歧义结构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他们从描写语言学的角度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充分的论证和揭示, 从而总结出一些带普遍性的规律和辨别真假歧义的一些方法;美国描写语言学家引为自豪的成就之一,就是由L.Bloomfield 开创的直接成分分析法,解释了传统语言学所不能解释的因结构层次不同而产生的歧义现象; 还有的语言学家(Zwicky&Sadock ,1975 ; Kempson ,1980) 从英语的语音、语法和语义等方面对歧义现象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
这些研究成果对语言的学习和交流无疑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任何一种语言都存在歧义现象。
有限的音素,错综交叉组合,构成丰富多彩、有声有色的语流,同音词、同音词组势必大量存在;有限的书写符号,组合搭配拼写出众多的字词,一词多义、一义多词现象比比皆是;更为有限的语法规则、结构框架,以众对寡, 序列搭配,呈现出种种短语、句子的结构关系,一语二解、模棱两可的现象在所难免。
歧义问题之所以具有重要理论意义,是因为它面对的是语言的形式和意义的矛盾这一普遍事实。
研究歧义问题,就是考察同一形式表达多种内容的可能性,考察表面看来相同的形式究竟有什么样的差别。
这样的研究会不断深化人们对语言现象的认识,同时也促使人们不断改进研究的理论和方法。
一、从语言层次看歧义现象的范围、分布和性质人们交际是为了传递信息、交流思想,而信息的基本单位是概念,在语言中主要表现为词汇部分。
但单个的概念并不足以表达人们的思想,必须通过概念的组合来进行。
歧义的形成,消除(全面、系统)

歧义的形成 ,消除〔全面、系统〕什么是歧义歧义又叫同形 ,指一个语言片断可以作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义理解。
深人了解歧义现象 ,并且能够进行分化 ,将有助于我们加深对汉语句法结构复杂性的理解 ,同时 ,对掌握句法结构的分析方法也很有帮助。
二.歧义的类型〔一〕语音歧义语音歧义主要是一种口头歧义 ,即听起来有歧义 ,写下来没有歧义。
如:他太ji乷气。
〔骄气/娇气〕〔二〕词汇歧义词汇歧义主要由词的多义性而引起的。
如:商店关门了。
他走了一个钟头了。
关门可理解为下班 ,也可理解为倒闭。
走可理解为行走 ,也可理解为离开。
〔三〕语法歧义1.结构层次歧义层次是指句法单位在组合时所反映出来的不同的先后顺序。
如:两个实验室的人员几个师专的学生亚洲语言论坛现代战争小说新园林生活老教师福利人们把能够产生歧义的词类序列抽象概括为一定的歧义格式。
汉语结构层次歧义格式有:1、数量+名1+名22、名1+名2+名33、形+名1+名22.结构关系歧义句法单位在组合时层次相同 ,但结构关系不同。
〔1〕述宾或偏正进口彩电学习文件调查材料〔2〕偏正或联合巧克力饼干大衣帽子学生家长〔3〕同位或偏正我们学校你们邮局他们工厂〔4〕述宾或述补想起来说下去〔5〕偏正或主谓思维科学社会进步经济困难汉语结构关系歧义格式有:3、动十名〔述宾、偏正〕4、名l十名2 〔联合、偏正〕5.结构层次与结构关系歧义句法单位在组合时结构层次和结构关系都不同。
〔1〕述宾与偏正牵连了局长的女秘书喜欢上海的姑娘〔2〕联合与偏正哥哥和弟弟的朋友伟大的马克思和恩格斯〔3〕介宾与偏正关于鲁迅的文章对厂长的意见〔4〕其他结构复习了一个学期的功课运了两年的煤炭安排好工作穿破衣服汉语结构层次、结构关系歧义格式有:6、动十名l十的十名2〔述宾、偏正〕7、名l十和十名2十的十名3〔联合、偏正〕8、形+名1+和+名2 〔联合、偏正〕9、关于/对十名l十的十名2〔介宾、偏正〕10、动十了十数量十的十名11、动十形十名〔四〕语义歧义1.语义关系歧义鸡不吃了。
浅析汉语语法中的歧义现象

浅析汉语语法中的歧义现象浅析汉语语法中的歧义现象摘要:汉语歧义现象长期以来一直是汉代汉语语法研究的一个热点,进入21世纪之后,学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汉语歧义现象进行了探讨.在本次课程论文中,我将从汉语语法中的歧义类型、影响和消除办法三方面对歧义现象进行浅析.关键字: 现代汉语语法歧义什么是歧义?一言以蔽之,歧义是指一个语言片段可以作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解释。
如:1、开刀的是他父亲。
句中“开刀的”既可指主刀做手术的大夫,也可指“被做手术的患者”。
同一个句子出现不止一种的理解,这就是我们所要浅析的现象——歧义。
而我今天将从歧义的分类、影响和消除的办法这三方面对汉语中歧义现象进行论述一、歧义的种类歧义在划分种类时可以有多种依据,这里我将歧义划分为句法结构和语法结构两大类。
(一). 句法结构造成的歧义1句法结构关系不同。
汉语语法中结构关系有五种基本类型,分别是主谓结构、偏正结构、述宾结构、述补结构和联合结构。
一个歧义句可以划分为不同的句法结构,如:2、学生家长都来了3、他想起来了。
例五,是谁来了?句中的“学生家长”,到底是联合结构“学生和家长”,还是偏正结构“学生的家长”呢?而例六,是他要起床了,还是他想起了什么事?我们是该理解为述宾还是述补?(2)层次构造不同,句法结构关系相同。
4、新工人宿舍这句话的意思是工人宿舍是新建的?还是理解为这宿舍是新进来的工人住的?5、其他国家大事与例四类似,这个例子可以划分为不同的层次结构,它一方面可以认为是本国其他的大事,另一方面也可以认为是外国的国家大事。
(3)层次构造不同,句法结构关系不同。
6反对哥哥袒护妹妹反对哥哥袒护妹妹7告别山区的青年告别山区的青年(二). 语义造成的歧义1语义关系不同造成的歧义。
8 “鸡不吃了”到底是鸡不吃饭了还是人不吃鸡了,再看:9、这个人谁也没问过。
是大家谁也没有问过这个人,还是这个人没有问过其他人?这种歧义就是由于施事与受事同形造成的(2)语义指向不明造成的歧义。
汉语中的歧义现象

汉语中的歧义现象
汉语中歧义现象:
汉语歧义现象是在汉语(即汉语标准语)中表现出来的一种文字语言现象,即
相同的句子在不同的语境下表达的意思可能截然不同。
汉语歧义的形成,有一定的历史背景,可以说也是文化和历史熏陶的结果。
汉语中的歧义,使文本的表达立意遭到严重的错误解读。
因此,在日常应用中,要尽量避免出现歧义的现象,从而清晰明确地展示信息,准确地传达信息。
比如,在生活中,提出一个问题时,我们不能用歧义句,而应采取增补或改写将歧义句进行纠正。
另外,熟悉汉语历史和文化背景也有助于帮助我们判断谚语和比喻等词语表达
中所含歧义现象。
例如,在传统中国,结婚和死亡也是概念上的同义词,这种歧义正是反映了当时的文化和社会往事。
此外,还可以通过各种视角来深入地分析表达歧义的文本,比如社会语言学视角,以及比较语言学和语义学等学术视角。
这些都可以有助于更好地探究歧义的现象,并加以研究,以达到消解歧义的目的。
总结起来,汉语歧义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影响着我们的表达方式,以保持文章清晰、文意明确,可以从历史文化和语言学视角研究、认识歧义现象,从而有效消解歧义,实现更加准确的交流。
浅谈现代汉语的歧义现象

浅谈现代汉语的歧义现象绪论歧义现象是现代汉语中存在的重要语言现象。
所谓歧义,就是指一个语言片段可以作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义理解。
众多前辈在有关现代汉语歧义现象的论著中,已经从宏观上全面的阐述了现代汉语中歧义的类型、歧义产生的原因以及消除歧义的方法。
根据语言的四要素,现代汉语的歧义现象可分为语音歧义、词汇歧义、语法歧义和语义歧义。
语音歧义是由语音原因引起的,汉语的一个音节可以对应多个不同的音素,语音歧义由此产生,如“产品全bù(不/部)合格。
”、“岸边停着一艘yóu chu án(游船/油船/邮船)。
”,这类情况一般见于口语,一旦进入书面语,歧义自行消失。
词汇歧义主要由词语的多义造成,如“我去上课”,可以理解为“我去讲课”,也可以理解为“我去听课”,这种歧义现象可以利用具体语境来分化。
语法歧义在歧义现象中时最复杂的,造成语法歧义的原因有以下几种:结构关系不同,结构层次不同,结构层次和结构关系都不同,词类不同,词与短语同形。
语义歧义主要是语义关系不同、语义指向不同而引起。
对于语法歧义和语义歧义,我们可利用层次分析、变换分析、语义特征分析和语义指向分析等方法来加以分化。
语言中要表达的意义是无限的,而表达意义的句法格式又是有限的。
要用有限的格式来表达无穷的意义,就致使同一句法格式可以表示多种意义,从而使语言中存在着大量的歧义句法格式。
在一些研究歧义格式的文献中,研究的最为深入的歧义格式有“名词(处所)+动词+着+名词语”、“在+Np+V+N”、“N1+的+N2”、“V+N1+的+N2”、“动词(及物)+的+是+名词语”等。
本文在前人详细论述的基础上,选取本人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几种典型歧义结构,举例分析其分化方法,并最终得出产生此类歧义句式的原因。
一、“名词(表处所)+动词+着+名词语”格式先来举两个例子:a.戏台上摆着鲜花。
b.戏台上演着京戏。
这两个句子格式相同,都属于“名词(处所)+动词+着+名词语”句式。
汉语歧义现象总结

汉语歧义现象总结引言歧义是指一个词语或语句存在多种意义或解释的现象。
汉语作为一种复杂的语言,常常出现歧义现象。
对于汉语非母语的学习者来说,理解和运用汉语歧义是一项重要的挑战。
本文将总结汉语中常见的歧义现象,以加深对于这一现象的理解。
1. 词语歧义1.1 同音字歧义同音字歧义是指两个或多个不同的汉字读音相同,但意义不同的现象。
例如,“苹果”和“平果”在口语中发音相同,但前者指的是一种水果,后者则表示一种短语“平常的果子”。
学习者容易因为同音字而出现误解。
1.2 多音字歧义多音字是指一个汉字具有多个不同的读音和意义。
例如,“行”字有“行走”和“行动”的意思,读音分别是“xíng”和“háng”。
学习者需要根据上下文和语境来推测具体的语义。
1.3 近音字歧义近音字歧义是指两个或多个汉字发音相似,但意义不同的现象。
例如,“薄”和“博”虽然发音相似,但前者表示薄弱或浅薄,后者指的是广博或丰富。
在口语交流中,容易因为发音相似而导致误解。
2. 词语搭配歧义2.1 动宾结构歧义动宾结构是指一个动词加上一个宾语所构成的语法结构。
在某些情况下,一个动词可以搭配不同的宾语,从而产生不同的意义。
例如,“打开”可以搭配电灯、电视等物体,表示开启;也可以搭配信封、信箱等表示解开封条。
根据不同的搭配,动宾结构产生歧义。
2.2 状语歧义状语表示行为的情况和特点,常常由副词、介词短语等构成。
在汉语中,同一个状语可以搭配不同的动词产生不同的意义。
例如,“大声喊叫”和“大声唱歌”,虽然都使用了“大声”作为状语,但前者表示高声喊叫,后者表示高声唱歌。
状语的不同搭配使得表达的意思产生歧义。
3. 句子结构歧义3.1 主谓宾歧义主谓宾结构是汉语句子的基本结构,包括主语、谓语和宾语。
有时,一个句子的主谓宾结构可以有多种解释。
例如,“老师讲课”可以理解为老师正在进行讲课动作,也可以理解为老师是被讲课的对象。
同一句子的主谓宾结构在不同语境下可能导致歧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动+了+数量+的+名 运了一年的煤 砍了两个星期的柴 (有歧义)
生活了二十年的夫妻 花费了五年的工夫 (偏正关系) 跳了十年的舞 走了三个小时的路 (述宾关系)
(六)动+形+名
打死老虎 增大音量 穿大棉袄 放大照片 查清问题 写好文章 (有歧义)
(述[述补]宾关系)
买新教材 (述宾[偏正]关系)
第八讲 歧义现象
学习要点: 1.了解汉语歧义格式的基本类型, 2.重点是由于句法结构层次、关系不同以 及语义指向、语义关系不同而引起的歧义。 3.能够运用语音、词汇、句法等方法对歧 义结构进行分化。
歧义现象是指一个语言片断可以作两种或 两种以上的语义理解。
一、歧义类型
(一)口头歧义主要是由同音词造成的。例如:
(“最”语义指向“他”,句意为“那些人中,他最喜欢游泳”)
(2)他最喜欢游泳。
(“最”语义指向“游泳”,句意为“那些运动中,他最喜欢游泳”)
3.停顿。停顿可以起到显示结构层次的作用。例如: 没有穿破的衣服
(二)改换词语或改变句式
1.改换句法结构中的某个关键性词语。例如: a.参加会议的有三个医院的领导。 (有歧义) b.参加会议的有三所医院的领导。 (无歧义) c.参加会议的有三位医院的领导。 (无歧义)
老教师福利 (名/形+名│名)
地名语源词典
(九)关于/对+名1+的+名2
关于鲁迅的杂文 关于道德的杂文 关于鲁迅的原名 对小陈的意见(有歧义) 对商品的意见(偏正关系) 对小陈的父亲(介宾关系)
(十)名1+在(介)·名2·上+动+名3 我在黑板上写字 弟弟在火车上贴海报。 (有歧义)
我在家里写字。 妈妈在飞机上看长江。 (名2语义指向名1) 赵军往鼻孔里滴药。 (名2语义指向名3)
(三)利用语境
1.利用句子内部词语的语义制约:
a.发现敌人的哨兵 (有歧义)
b.他就是那位发现敌人的哨兵。(无歧义) c.我们在前方不远处发现敌人的哨兵。 (无歧义)
2.利用上下文的语义制约:
a.鸡不吃了。(有歧义) b.鸡不吃了,钻到鸡窝里去了。(无歧义) c.鸡不吃了,我已经吃饱了。(无歧义)
2.改变句法成分的次序。例如: a.安徽和江苏的部分地区遭受了水灾。 (有歧义) b.江苏的部分地区和安徽遭受了水灾。 (无歧义)
a.这个人谁都不认识。 (有歧义)
b.谁都不认识这个人。
(无歧义)
3.变换句式。例如:
S1他在手心里写字→他把字写在手心里 (字在手心里) S2他在家里写字→*他把字写在家里(他在家里) S1他在墙上挂画→ 他把画挂在墙上(画在墙上) S2他在墙上挂画→*他把画挂在墙上(他在墙上) S1台上坐着主席团→主席团坐在台上→*台上正在坐着主席 团 S2台上唱着戏→*戏唱在台上→台上正在唱着戏 S1台上摆着酒席→酒席摆在台上 S2台上摆着酒席→台上正在摆着酒席
我往轮胎里打气。
(十一)名+(不/没/没有)+动
鸡不吃了 孩子不吃了 烤鸭不吃了 小王没找到 小王没有来 鞋子没找到 (有歧义) (“名”是施事) (“名”是受事)
(十二)连+名+也/都+不/没有+动 连厂长也不认识。 连门卫都没看见。 (有歧义) 连王老师都不会。 (“名”是施事) 连茶都没喝。 (“名”是受事)
谢谢光临!
(七)名1+和+名2+的+名3 哥哥和姐姐的朋友 自行车和汽车的零件 肉和鱼的丸子(有歧义) 哥哥和姐姐的房间 (偏正关系) 哥哥和远房的姐姐 合关系) 安徽和江苏的农产品 牛
安徽和东边的江苏(联
(八)形/名1+名2+名3 新教工食堂 非洲语言研究 朝鲜战争小说 (有歧义)
小说故事情节
大敞篷汽车 (名/形│名+名)
C.结构关系不同。 进口彩电 学习文件 表演节目 复印材料 出租汽车 预约日期 出土文物 研究方法
学校医院 生物化学 他们部队 想起来 生活困难 祖国人民 奶油面包 文学语言
你们学校 我们工厂 说下去 文字规范 语音标准 食堂卫生
D.结构层次不同。例如:
现代战争小说 一个学生的建议
结构层次不同往往也伴随着结构关系不同: 发现敌人的哨兵 他们三个一组 安徽和江苏的部分地区 布置好房间 结构层次不同、结构关系不同有时也涉及到词性 的不同: 没有买票的
热爱人民的总理 告别母校的学生 撞倒弟弟的自行车 咬死猎人的狗(有歧义)
撞倒路边的自行车 检查大楼的电梯 解释旅行团的章程(述宾关系) 撞倒篮子的自行车 学习英语的条件 缝补衣服的妈妈(偏正关系)
(四) 数量+名1+名2
两个学校的领导 一个学生的建议 (有歧义)
两所学校的领导 一位学生的建议 (数量+名│名) 两位学校的领导 一项学生的建议 (数量│名+名)
2.语义指向不同。如: (1)他在车厢上贴标语。 (2)我们学校就去了二十几个人。
(三)语义结构歧义 1.语义关系不同。例如: (1)这个人谁都不认识。 (“这个人”既可能是施事,也可能是受事) (2)开刀的是他的父亲。 (“他的父亲”既可能是施事,也可能是受事) (3)汽车运走了。 (“汽车”既可能是受事,也可能是工具) (4)提拔团长 (“团长”既可能是受事,也可能是结果)
1.你qīzhōng考试考得怎么样?(期中/期终)
2.岸边停着一艘yóuchuán。(游船/油船/邮船) 3.她身上有jiáoqì。(娇气/骄气)
(二)书面歧义比较复杂。从歧义所由产生的根 源来分析。 1.词汇歧义主要是由词的多义而引起的。 例如: (1)他已经走了两个小时了。(行走/离开) (2)午饭他没有吃菜。(蔬菜/菜肴) (3)我去上课。(讲课/听课) (4)这些人多半儿是南京大学的学生。(超过半 数/大概)
连厂长都没出席。
连荔枝都不认识。
(十三)动+的+是+名
反对的是他 开刀的是他父亲 (有歧义)
发明的是一位青年人
晕倒的是他父亲 (“名”是施事) 购买的是笔记本 (“名”是受事)
关心的是房子
三、歧义的消除 (一)利用语音 1.轻声。轻声可以帮助区别词性和词义,有时还能 区别不同的语法关系。例如: (1)他爬过山没有? (2)我想起来了。 2.重音。重音可以显示强调的重点,利用重音可以 明确语法成分的语义指向。例如: (1)他最喜欢游泳。
二、下面语句有的有歧义,有的没有歧义。有歧义的, 请利用变换手法改变语句的形式来分化歧义: 1.通知学生的条子 2.击溃了敌人的主力部队 3.他借了我十块钱 4.他哪儿都不去。 5.做这种工作,老陈要考虑考虑。 6.喜欢的是他的妹妹。 7.他说那个没用。 8.中东石油价格上涨了。 9.小张不要了。 10.我买了一本关于航海的书。
三、“不要打电话”可能有四种意思,分别由结构 层次、结构关系的不同和词义的不同所引起,请 予以分化:
四、下面的歧义是因为语义关系不同而引起的,请 予以分化:相信的是傻瓜、扮演的是一位演员。
思考题
一、分析、研究歧义现象对学习现代汉语语法什么 作用?举例说明。 二、巧妙地运用歧义,可以产生特殊的艺术效果, 你能够举一些例子吗? 三、请自己动手搜集一些例子再归纳出一、两种新 的歧义格式,并略加分析。 四、歧义还有一种类型,即由于语境而引起的歧义, 你能够举出一些例句来吗?
(四)社会文化背景差异造成的歧义 语言中有一些词语除了具有字面义之外, 还具有特定的社会文化义,在具体的语言环 境中,如果这两种意义同时存在,就会造成 歧义。如: ① 他经常到隔壁王二嫂那儿吃豆腐。 ② 他还没来得及考虑个人问题。 ③ 老王家的二小子又进去了。 ④ 锁柱哥,我要和你好一辈子。
二、歧义格式 (一)动+名 学习文件 代理厂长
进口彩电 修改方案 生产彩电 制造汽车
建设高潮 休息场所
表演节目 (有歧义) 表演杂技 (述宾关系)
表演中心 (偏正关系)
学习日语 收集材料
学习园地 工作环境
(二)名1+名2
学校医院 工人农民 教工宿舍 生物历史 语文数学 木头桌子 奶油面包(有歧义) 北京上海(联合关系) 北京地图(偏正关系)
(三)动+名1+的+名2
2.语法歧义。
A.词类不同。 (1)饭不热了。(形容词/动词) (2)自行车没有锁。(副词/动词) (3)这篇文章你给我看看。(动词/介词) (4)他爬过那座山没有?(趋向动词/动态助词) B.词和短语同形。例如: (1)刘英要煎饼。(名词,一种食品/述宾短语, 指“把饼煎一煎”) (2)存粮多一点好。(名词,指“储存的粮食”/述 宾短语,指“储存粮食”)
3.利用交际时具体语境的制约,包括说话时具体的 对象、场景、身份等等。
练习题பைடு நூலகம்
一、指出下列语句产生歧义的原因(即指出其歧义类型): 1.学生家长 2.保留意见 3.研究老舍的文章 4.部分被侵占的国家 5.厂里有三辆汽车。 6.陈玲是前年生的孩子。 7.我准备了一年的粮食。 8.他们就订了五份杂志。 9.我们小组讨论。 10.钱华到这里工作才一个月,好多人还不认识。 11.追得我满头是汗。 12.他让老婆狠骂了一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