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八上物理第五章-透镜及应用知识点总结(1-4节)

合集下载

八年级物理第5章透镜及其运用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第5章透镜及其运用知识点

甲是一束光通过棱镜时的情况,通过棱镜的光向棱镜部偏折。

(填“底”或“顶”)乙是棱镜成像的示意图,棱镜成像(由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且像向顶角偏移。

(通过棱镜的光线,向棱镜厚的一端偏折,利用该现象,可解释凸透镜为什么可会聚光,凹透镜为什么使光发散)。

2、两种透镜♥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是指光通过凹透镜后会更散开一些,但是散开不一定不能会聚,如图所示,从左侧来的两束光由于凹透镜的作用没有在S点会聚,而是在S′会聚,它减弱了入射光的会聚程度.补充:一般透镜的两个表面中至少一个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如果透镜的厚度远小于球面的半径,这种透镜就叫做薄透镜。

3、透镜的几个要素(1)光心:透镜的。

凡是通过该点的光,其传播方向,用O表示。

(2)主光轴:通过光心且于透镜平面的直线。

透镜上通过两个球面球心(透镜镜片的两个表面或者至少一个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的直线,简称主轴。

(3)焦点:凸透镜可以使跟主光轴的光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做凸透镜的焦点,用表示。

(4)焦距:凸透镜的焦点到光心的叫做焦距,用表示。

(5)补充:a.焦距的长短反映了凸透镜会聚作用的,焦距短的会聚作用。

b.凸透镜表面的凸起程度决定了它的焦距的长短:表面越凸,焦距越,每个凸透镜的焦距是一定的。

(6)实焦点和虚焦点:对于凸透镜来说,其左侧和右侧都有一个关于光心的焦点,这两个焦点都是焦点,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对于凹透镜来说,平行于凹透镜主光轴的光透过凹透镜后发散,且发散光线的相交于主光轴上一点,其左侧和右侧都有一个焦点,这两个焦点都是焦点,不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

知识点2:三条特殊的光线1.平行主光轴的光,过凸透镜后过;通过凹透镜后,反向延长线相交于;2.从焦点出发的光,过凸透镜后主光轴;入射光的延长线相交于焦点,通过凹透镜后,必于主光轴。

3.光过光心,方向。

注:三条光中的任意两条,就可确定物体的。

但应注意:像并不仅由这三条光会聚,而是由物体的很多光经透镜折射后的光(或折射光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

(完整)最新人教版初中物理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知识点大全,推荐文档

(完整)最新人教版初中物理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知识点大全,推荐文档

知识点1:透镜1.透镜的种类及特点:(1)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凸透镜,例如远视镜,其特点是对光有会聚作用,又称会聚透镜。

(2)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叫凹透镜,例如近视镜,其特点是对光有发散作用,又称发散透镜。

(3)补充:一般透镜的两个表面中至少一个表面上球面的一部分,如果透镜的厚度远小于球面的半径,这种透镜就叫做薄透镜。

2.透镜的焦点、主光轴、光心、焦距:(1)主光轴:透镜上通过两个球面球心(透镜镜片的两个表面或者至少一个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的直线叫做主光轴,简称主轴。

(2)光心:凡是通过该点的光,其传播方向不变,这个点叫做光心,用O表示。

(3)焦点:凸透镜可以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做凸透镜的焦点,用F表示。

(4)焦距:凸透镜的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用f表示。

(5)补充1:a.焦距的长短反映了凸透镜会聚作用的强弱,焦距短的会聚作用强。

b.凸透镜表面的凸起程度决定了它的焦距的长短:表面越凸,焦距越短,每个凸透镜的焦距是一定的。

(6)实焦点和虚焦点:对于凸透镜来说,其左侧和右侧都有一个焦点,这两个焦点都是实焦点,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对于凹透镜来说,其左侧和右侧都有一个焦点,这两个焦点都是虚焦点,不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

(7)三条特殊的光线:a.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折射后通过焦点。

(对于凹透镜来说,是折射光线的方向延长线经过虚焦点。

)b.通过焦点的光线折射后与主光轴平行。

(对于凹透镜来说,是其延长线经过虚焦点的光线折射后与主光轴平行。

)c.通过光心的光线的传播方向不变。

知识点2:生活中的透镜1.照相机:照相机利用当u>2f时,物体通过凸透镜后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这一原理来工作。

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胶片相当于光屏。

拍摄取景时,景物到镜头的距离大于二倍焦距,调节镜头与胶片之间的距离,使倒立、缩小的实像刚好成长胶片上,调节时遵循“物近像远像变大”的规律。

2.投影仪(幻灯机):投影仪利用当f<u<2f时,物体通过凸透镜后成倒立、放大的实像这一原理来工作。

八年级物理上册人教版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知识点(超精华)

八年级物理上册人教版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知识点(超精华)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第一节透镜一、透镜的概念:透镜是透明物质制成的、至少有一个面是球面的一部分的光学元件,光从空气进入透镜一侧以及从透镜的另一侧射出时各发生一次折射,并由此产生会聚或发散的效果。

二、透镜的分类(1)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如:远视镜片,照相机的镜头、投影仪的镜头、放大镜等等;(2)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如:近视镜片;(3)主光轴:通过透镜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叫做主光轴,每个透镜都有一条主光轴,主光轴用点划线表示。

(4)光心:同常位于透镜的几何中心;用“O”表示。

三、透镜对光的作用(1)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所以凸透镜又称为会聚透镜。

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指的是折射光的方向比入射光的方向更靠近主光轴,即通过凸透镜的光将向主光轴的方向偏折。

(2)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所以凹透镜又称为发散透镜。

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指的是折射光的方向比入射光的方向更偏离主光轴,即通过凹透镜的光将向远离主光轴方向偏折。

四、焦点和焦距(1)焦点: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会聚于主光轴上一点,这点叫焦点;用“F”表示。

(2)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通常由于透镜较厚,焦点到透镜的距离约等于焦距)焦距用“f”表示。

如下图:注意:凸透镜和凹透镜都各有两个焦点,凸透镜的焦点是实焦点,凹透镜的焦点是虚焦点。

凸透镜: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入射光线会聚于一点,叫实焦点 ,用“F”表示。

这一点到凸透镜的光心的距离叫焦距,用“f”表示。

一个凸透镜有 2 个焦点,它们位于凸透镜的两侧。

凹透镜:凹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入射光线发散 ,且发散光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不是实际光的会聚点,所以叫做虚焦点,用F表示,凹透镜两侧各有一个虚焦点。

五、三条特殊光线(要求会画):Ⅰ凸透镜(1)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经过焦点;(2)经过凸透镜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后平行于主光轴;(3)过光心的光线经透镜后传播方向不改变。

2021年八年级物理人教版上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总结

2021年八年级物理人教版上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总结

八年级物理人教版上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总结八年级上册双池中学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第一节透镜透镜的原理光的折射。

两种透镜定义实物形状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做凸透镜。

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叫做凹透镜。

主透镜上通过球心的直线CC"叫做主光轴,简称主轴。

光每个透镜主轴上都有一个点,凡是通过该点的光,其传播方向不发生改变,这个点叫轴光心。

和光心对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光线作用及光线透过透镜折射,折射光线传播方向比入光线通过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传播方向光射光线的传播方向更靠近主光轴。

比原入射光线的传播方向更远离主光轴。

路图特殊光线凸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会聚在一焦点,这个点叫做焦点,用F表示。

点和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用f表示。

凹透镜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用f焦表示。

距凸透镜有两个相互对称的实焦点,同一透凹透镜有两个相互对称的虚焦点,同一透镜两侧的焦距相等。

镜两侧的焦距相等。

焦距与凸透镜焦距的大小表示其会聚能力的强弱,焦距越小,会聚能力越强。

同种光学材料制成的凸透镜表面的凸起程凹透镜焦距的大小表示其发散能力的强弱,焦距越小,发散能力越强。

同种光学材料制成的凹透镜表面的凹陷程度凹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发散,这些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于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一点不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叫做虚焦点,也用F表示。

八年级上册双池中学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会度决定了它的焦距的长短。

表面越凸,焦距聚越短,会聚能力越强。

能每个凸透镜的焦距是一定的。

力的关系决定了它的焦距的长短。

表面越凹,焦距越短,发散能力越强。

每个凹透镜的焦距是一定的。

平行光射到地面的太阳光可以看作是互相平行的,叫做平行光。

用凸透镜正对太阳,调整凸透镜到纸的距离,使纸上形成最小、最亮的光斑,那么这个光斑在凸透镜的焦点上。

辨别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方法(1)、用手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是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是凹透镜;(2)、让透镜正对太阳光,移动透镜,在纸上能的到较小、较亮光斑的为凸透镜,否则为凹透镜;(3)、用透镜看字,能让字放大的是凸透镜,字缩小的是凹透镜;粗略测量凸透镜焦距的方法(1)会聚法使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太阳光是平行光,使太阳光平行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下面放一张白纸,调节凸透镜到白纸的距离,直到白纸上光斑最小、最亮为止,然后用刻度尺量出凸透镜到白纸上光斑中心的距离就是凸透镜的焦距。

八年级上册物理人教版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重点知识点梳理

八年级上册物理人教版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重点知识点梳理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1、透镜及分类分类:凸透镜:边缘薄,中央厚凹透镜:边缘厚,中央薄2、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主光轴:通过两个球心的直线光心:主光轴上有个特殊的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

(透镜中心可认为是光心)焦点:凸透镜能使跟主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点叫透镜的焦点,用“F”表示虚焦点: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变得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在主光轴上一点,这一点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所以叫虚焦点。

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用“f”表示。

每个透镜都有两个焦点、焦距和一个光心。

如图3、透镜对光的作用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折射光靠近主光轴)(如图)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折射光远离主光轴)(如图)①三条特殊光线作图口诀:平行的过焦点,过焦点的平行,过光心的不变②凹透镜作图:平同斜异,先虚后实,最后表箭头4、凸透镜成像规律表(记忆方法:三块区域两个特殊点)5、凸透镜成像规律①虚像与物体同侧,都是正立放大的(光屏不能承接);实像与物体异侧,都是倒立的(光屏能承接);②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成虚像时物体远离透镜像反而变大(总结:物体离焦点越近,所成的像越大)。

③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④根据像距和物距的大小判断实像的大小:当v > u时,为放大的实像;当v = u= 2f时,为等大的实像;当v<u时,为缩小的实像;⑤光屏上的像都是倒立的实相。

6、照相机成像特点:缩小倒立的实像;投影仪成像特点:倒立放大的实像;放大镜成像特点:正立放大的虚像;7、眼睛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正常眼睛远点在无限远,近点大约10cm;明视距离为25cm;8、近视眼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看不清远处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之前,戴凹透镜矫正;9、远视眼只能看清远处的物体,看不清近处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之后,戴凸透镜矫正;10、显微镜和望远镜中靠近眼睛一侧的凸透镜为目镜,靠近物体一侧的凸透镜为物镜;11、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相同点:①、都用两个凸透镜组成;②、目镜都相当于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③、物镜都成实像;12、显微镜和望远镜的不同点:①、显微镜的物镜相当于投影仪的镜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望远镜的物镜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成缩小倒立的实像;②、显微镜物镜的焦距小于目镜的焦距,望远镜物镜的焦距大于目镜的焦距;③、显微镜经过物镜和目镜两次放大成像;虽然望远镜经过物镜的像是缩小的,但经过目镜放大成像后,像离眼睛较近,所成的视角较大,所以人感觉物体被放大了。

八年级物理人教版上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总结

八年级物理人教版上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总结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第一节透镜透镜的原理:光的折射。

两种透镜凸透镜凹透镜定义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做凸透镜。

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叫做凹透镜。

实物形状主光轴和光心透镜上通过球心的直线CC'叫做主光轴,简称主轴。

每个透镜主轴上都有一个点,凡是通过该点的光,其传播方向不发生改变,这个点叫光心。

对光线作用及光路图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光线透过透镜折射,折射光线传播方向比入射光线的传播方向更靠近主光轴。

光线通过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传播方向比原入射光线的传播方向更远离主光轴。

特殊光线焦点和焦距凸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会聚在一点,这个点叫做焦点,用F表示。

凹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发散,这些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于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一点不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叫做虚焦点,也用F表示。

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用f表示。

凹透镜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用f表示。

凸透镜有两个相互对称的实焦点,同一透镜两侧的焦距相等。

凹透镜有两个相互对称的虚焦点,同一透镜两侧的焦距相等。

焦距与会聚能力的关系凸透镜焦距的大小表示其会聚能力的强弱,焦距越小,会聚能力越强。

凹透镜焦距的大小表示其发散能力的强弱,焦距越小,发散能力越强。

同种光学材料制成的凸透镜表面的凸起程度决定了它的焦距的长短。

表面越凸,焦距越短,会聚能力越强。

同种光学材料制成的凹透镜表面的凹陷程度决定了它的焦距的长短。

表面越凹,焦距越短,发散能力越强。

每个凸透镜的焦距是一定的。

每个凹透镜的焦距是一定的。

平行光:射到地面的太阳光可以看作是互相平行的,叫做平行光。

用凸透镜正对太阳,调整凸透镜到纸的距离,使纸上形成最小、最亮的光斑,那么这个光斑在凸透镜的焦点上。

4.辨别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方法:(1)、用手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是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是凹透镜;(2)、让透镜正对太阳光,移动透镜,在纸上能的到较小、较亮光斑的为凸透镜,否则为凹透镜;(3)、用透镜看字,能让字放大的是凸透镜,字缩小的是凹透镜;5.粗略测量凸透镜焦距的方法:(1)会聚法:使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太阳光是平行光,使太阳光平行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下面放一张白纸,调节凸透镜到白纸的距离,直到白纸上光斑最小、最亮为止,然后用刻度尺量出凸透镜到白纸上光斑中心的距离就是凸透镜的焦距。

八年级物理,第5章 透镜及其应用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物理,第5章 透镜及其应用知识点总结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知识点一:透镜1.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对光有会聚作用。

2.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对光有发散作用。

3.主光轴、光心、焦点和焦距(1)主光轴:通过透镜的两个镜面球心的连线叫主光轴,如上图虚线。

(2)焦点: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经透镜折射汇聚于一点,叫焦点;如上图C1、C2是焦点。

凸透镜是实焦点,凹透镜是虚焦点(3)光心:主光轴上的特殊点,通过这点的光传播方向不改变。

(4)焦距:焦点到透镜光心的距离叫焦距。

用字母f 表示。

4.三条特殊光线知识点二: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物距像的性质像距应用倒、正放、缩虚、实u>2f 倒立缩小实像f<v<2f u>v照相机U=2f 倒立等大实像V=2f 无f<u<2f 倒立放大实像v>2f u<v幻灯机U=f 不成像u<f 正立放大虚象V>U物像同侧放大镜凸透镜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经凸透镜折射后通过焦点。

通过凸透镜焦点的光经凸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

通过凸透镜光心O的光经凸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

凹透镜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经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的反向延长线过另一侧的虚焦点。

通过凹透镜焦点的光经凹透镜折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出。

经凹透镜光心O的光经凹透镜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

C1C2主光轴f焦距F FF F焦点近视的成因近视的矫正对成像规律的进一步认识:1.u =f 是成实像和虚象的分界点。

(一倍焦距分虚实)2.u =2f 是放大实像和缩小实像的分界点。

(二倍焦距分大小)3.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4.成虚像时:知识点三:生活中的透镜 1.照相机A.镜头相当于一个 。

来自物体的光经过照相机镜头后会聚在胶片上,形成 、 的 像。

B.成像特点:拍照时,物距离越小,像距离越大,所成的像越大;物距离越远,像距越近,成的像越小。

(要使像大,减物距,增像距。

要使像小,增物距,减像距) 2.投影仪(1)镜头相当于 。

来自投影片(物体)的光,通过凸透镜后会聚在屏幕上,形成 、 的 像。

(完整版)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知识点总结.docx

(完整版)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知识点总结.docx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第一节透镜一、透镜的分类1、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叫凹透镜。

2、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叫做主光轴,简称主轴;主轴上有个特殊的点,通过这个点的光传播方向不改变,这个点叫做光心。

3、镜的分类:二、透镜对光的作用1、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即光折射后偏向主轴;因此,凸透镜也叫会聚透镜。

2、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即光折射后偏离主轴;因此,凹透镜也叫发散透镜。

三、焦点和焦距1、凸透镜能使跟主轴平行的光线折射后会聚于主轴上的某一点,这个点叫做“F”表示;焦点,用字母2、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用字母“f”表示;焦距越短,会聚作用越强。

3、凸透镜的两侧各有一个焦点,它们到光心的距离相等。

4、凹透镜的焦点是平行于主轴的光线折射后的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交于主轴上的点,没有实际光线交于这点,故为虚焦点。

四、三种特殊光线1、过光心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其传播方向不改变;2、平行于主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会聚于异侧焦点,(利用这一点可测凸透镜的焦距)经凹透镜折射后将变得发散,其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同侧焦点;3、对凸透镜来说,从焦点发出的光经凸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主轴射出;对凹透镜来说,延长线过焦点的光经凹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主轴射出。

第二节生活中的透镜一、照相机1、镜头的作用就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来自物体(人或景物)的光经镜头折射后会聚在胶片上,形成被照物体的像。

2、照相机工作原理:当物距(物体到光心的距离,用“U”表示)大于 2 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像)。

二、投影仪1、镜头的作用就也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来自投影片(物体)的光,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于天花板上,形成图案的像。

2、投影仪的工作原理:当物距小于 2 倍焦距大于焦距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三、放大镜1、实质:放大镜实质上是一个焦距较短的凸透镜。

2、使用方法:把放大镜放在物体跟眼睛之间,适当调整距离,就可以看清物体的细微之处,起到放大图像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
1.凸透镜和凹透镜
(1)
【习题】如图所示的透镜中,属于凸透镜的是();
从形状上看,它们的共同特点是();
属于凹透镜的是(),从形状上看,它们的共同特点是()。

(2)凸透镜对光有()作用,凹透镜对光有()作用。

在图中的方框内各有一个透镜,图中画出了光线通过透镜后的传播方向,请在方框中填入适当的透镜。

(3)
透镜中的三条特殊光线
凸透镜
经过凸透镜光心O的光线传
播方向不改变.。

(简称:过
光心方向不变。


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
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射
出。

(简称:过焦点平行射
出。


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
透镜折射后通过焦点射出。

(简称:平行入射过焦点。

)透镜种类定义
凸透镜
中间()、边缘()的
透镜
凹透镜
中间()、边缘()的
透镜
F
F F
F F
F F F F
凹透镜
过光心的光线不改变方向。

过焦点的入射光线(延长
线透过凹透镜另一侧的虚
焦点),经凹透镜折射后,
折射光线于主光轴平行。

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
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的反
向延长线(虚线表示,在入
射光线一侧)过焦点(虚焦
点)。

【习题】
1.画出下列图中凸透镜的折射光线的方向。

2.画出下列图中凹透镜的折射光线的方向。

2.生活中的透镜
生活中的透镜透镜类型
成像特点
放大或缩小倒立或正立虚像或实像照相机凸透镜()()()
投影仪凸透镜()()()
放大镜凸透镜()()()【习题】:
1.照相机:利用凸透镜能成______、______、______。

2.投影仪:利用凸透镜能成______、______、______。

3.放大镜:利用凸透镜能成_____ 、_____ 、____ 。

F
F
(2)凸透镜即可成实像,又可成虚像,其区别如下表:
1.实像:由( )光线会聚而成的,能呈现在光屏上。

2.虚像:由反射光线或折射光线的( )线相交而形成,( )能呈现在光屏上。

人眼逆着出射光线可以看到虚像。

凸透镜 实像 实际光线会聚成的,能用屏幕承接,能使胶片感光,能用眼睛观察到,物、像分布在凸透镜的( )侧。

实像都是( )立。

虚像 不是实际光线会聚成的,不能用屏幕承接,只能用眼睛观察到,物、像分布在凸透镜同侧。

虚像都是( )立的。

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当u<f时,正立,放大,虚像;像距:|v|>u。

物距u和焦距f
的关系
像的性质像的位置
像距v和焦距f
的关系
应用举例正立
倒立
缩小
放大
实像
虚像
与物同侧或
异侧
u>2f 倒立实像异侧f<v<2f 照相机
u=2f 等大实像v=2f ——
f<u<2f 倒立放大异侧v>f 投影仪
u=f 不成像
u<f 正立放大同侧——放大镜
总结:
(1)当物体与凸透镜的距离大于焦距时成()像,小于焦距时成()像。

——即:一倍焦距是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可记为:“一倍焦距分虚实”
(2)当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时成()的实像[填“缩小”或“放大”],物体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时成()的实像[填“缩小”或“放大”]。

——即:二倍焦距处是放大实像和缩小实像的分界点,可记为:“二倍焦距分大小”
(3)凸透镜所成的实像都是()立的,虚像都是()立的。

【习题】1.小明用凸透镜、蜡烛、光屏和刻度尺等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⑴如图所示,为了测出凸透镜的焦距,小明同学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再把光屏放在它的另一侧,改变凸透镜与光屏的距离,直到光屏上出现一个的光斑,就可以测出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cm。

⑵请在图中画出凸透镜的主光轴。

⑶小明将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高速到同一高度后,在水平桌面上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承接到烛焰的像,原因可能是。

⑷实验一段时间后,蜡烛变短了,要使烛焰的像仍然成在光屏的中心,应该将光屏向移动。

2.小丽组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使用的凸透镜焦距为10cm,他们把蜡烛和凸透镜分别放在如下图所示位置,然后调节光屏至合适的位置,则显示出一个倒立、(填“放大”或“缩小”)的像,像的位置在50cm刻度处的侧
(填“左”或“右”).在照相机和投影仪
中,成像情况与此类似的是.
4.眼睛和眼镜
(1).人的眼球好像一架 ____ 。

它的_______相当于底片;晶状体和 ______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它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 _________,形成物体的 ____________像(填像的性质), 但人感觉是立的。

(2).眼睛通过 _____来改变_______的厚薄,从而使我们既能看清远处的物体,又能看清近处的物体。

看远处物体时,睫状体放松,晶状体比较____(偏折能力比较____,焦距比较_______)。

看近处物体时,睫状体收缩,晶状体比较____(偏折能力比较____,焦距比较_______)。

(3).a产生近视眼的原因
产生近视眼的原因是晶状体太,折光能力太或者球在前后方向上
太,因此远处物体的像在。

b.近视眼的矫正
利用凹透镜能使光的特点,在眼睛前面放一
个,使远处物体的像落在视网膜上。

c.产生远视眼的原因
产生远视眼的原因是晶状体太,折光能力太,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因此近处物体的像成在。

d.远视眼的矫正
利用凸透镜能使光的特点,在眼睛前面放一个,使近处物体的像落在视网膜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