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雷元件的选择和应用
如何选择适合的防雷设备?大班教案

如何选择适合的防雷设备?大班教案?
近年来,随着电子设备的普及和电力设施的日益完善,雷击事故频繁发生,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安全和财产。
为了使设备避免雷击,防雷设备的选购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如何选择适合的防雷设备呢?
正确理解防雷设备。
防雷设备是指能够降低或消除等电位差巨大时被雷击的设备,它由接地装置和引、缓、消雷器组成。
因此,我们在选择防雷设备时,必须了解接地装置、引、缓、消雷器的作用原理和适用范围,方能做出正确的选择。
根据不同的设备特点选择不同类型的防雷设备。
以家庭防雷设备为例,如果家里有电器设备,例如电视、电脑、冰箱等,我们可以在用电设备的电源插座处安装单相防雷插座,并选用带有防雷芯片的电线。
如果家里的建筑物和大型电气设备,例如变压器、空调等,我们则需要选择更为专业的三相防雷器和全面接地装置。
还有,我们需要根据不同的环境条件和地理条件做出正确的选择。
例如,如果我们生活在常年受到雷灾的地区,我们需要选择能够有效承受雷电电流的接地装置和消雷器。
另外,我们也需要密切关注防雷设备的维护和更新,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防雷设备的保护能力会逐渐降低,需要及时更换防雷器。
我们需要选择正规的防雷设备供应商。
在市场上,有许多不符合技术标准和质量要求的劣质防雷设备,这些设备并不能起到真正的防
雷作用。
因此,如果我们要购买防雷设备,最好选择具有一定规模和信誉的防雷设备专业供应商或品牌,以确保产品的品质和售后服务。
选择适合的防雷设备,是保障我们生命和财产安全的重要举措。
希望大家能够认真了解防雷设备的知识,选择合适的防雷设备,避免雷击事故的发生。
防雷器学习资料SPD分类及参数选择技巧PPT课件

主要技术指标
• 2、放电电流 --In 标称放电电流:施加规定波形(8/20μs)和次数(同
一极性5次)放电电流冲击后标称导通电压变化率小于 10%,漏泄电流和限制电压仍在合格范围内的最大的放 电电流幅值。
最大放电电流:施加规定波形(8/20μs)放电电流冲 击1次后不发生实质性损坏,不炸裂,不燃烧的最大的放 电电流幅值,一般最大放电电流=(1.5~2.5)×标称放 电电流。
• SPD1若安装在某建筑物总配电室,用三片开关型电 涌保护器就能满足系统的要求。我国现行的供电方式 即使整个供电系统采用TN-S方式,而在总配电室N与 PE是一个接地点,如此在配电机房总配电柜安装三片 开关型SPD就能起到作用。N到地之间可以不加。
• 此建议要以现场勘察变压器的位置确定。
•32
• SPD1选择的建议参数如下: • 最大持续运行电压:Uc=440V~ • 最大放电电流:一般要按规范要求进行计算设计或参考标
磁干扰。 • 7)、保险丝中断产生10/1000us(通常在300—1000A)
电磁干扰。 • 8)、空调器的开启产生10/1000us(通常在300—1000A)
电磁干扰
•3
• 其实静电感应、电磁感应主要是通过供电线路破 坏设备的,因此对计算机信息系统的防雷保护首 先是合理地加装电源避雷器,其次是加装信号线 路和天馈线避雷器。
所以,规范要求SPD必须能够承受 预期通过它们的 雷电流 ;通过电涌时的最大钳压有能力熄灭在电流通过 后产生的 工频续流 。
•18
• 在建筑物进线处和其它分类区界面处的最大电 涌加上其两端引线的 感应电压 应与所属系统 的基本绝缘水平和设备允许的最大电涌电压协 调一致。
• 为使最大电涌电压足够低,其两端的引线应做 到足够短。
家用防雷保护器有用吗如何选择

家用防雷保护器有用吗?如何选择?近几年大家的安全意识明显提高,非常注重电的安全,这是好事。
而且近几年雷雨天气比较多,尤其是沿海各省,很多家庭在雷雨天气使用家用电器时碰到过电器被雷击毁,造成财产损失。
所以安装一只防雷保护器还是很有必要的。
购买浪涌保护器时需要非常小心,因为市场上充斥着大量几乎不起任何作用的产品。
研究特定的型号是确保买到合适产品的最佳方法,不过仔细留心几个质量标志,也能很好地了解产品的性能级别。
首先,查看价格。
从常理来讲,不要对那些售价低于10美元的浪涌保护器抱有太多期望。
这些装置通常采用简单、低廉的MOV,容量相当有限,在出现较大浪涌或尖峰时将不能保护您的系统。
当然,价格高并不能保证质量好。
在美国,您若要了解设备的容量,需要查看其美国安全检测实验室(UL)标称值。
UL是一个独立的非赢利公司,它专门为电气和电子产品提供安全检测。
如果保护器没有UL 标志,它可能就是一个垃圾产品,甚至根本没有任何保护元件。
如果它使用的是MOV,这些MOV的质量可能会非常低劣。
廉价的MOV 很容易过热,进而导致整个浪涌保护器起火。
实际上,这种事经常发生!当然,许多具有UL标志的产品也是质量低劣的产品,但最起码您可以确保它们具有一定的保护能力,可以勉强符合安全标准。
您要确保产品标示为瞬变电压浪涌抑制器。
这表示它符合UL 1449标准,即浪涌抑制器的UL最低性能标准。
许多带有UL标志的电源板其实根本就没有浪涌保护元件,UL的标志只表示它们可以用作延长线缆。
在带有UL标志的浪涌保护器上,可以发现几组标称值。
如下所示:箝位电压--这表示将导致MOV接通地线的电压值。
箝位电压越低,表示保护性能越好。
此UL标称值有三个保护水平--330伏、400伏和500伏。
通常,箝位电压超过400伏就太高了。
能量吸收/耗散能力--此标称值表示浪涌保护器在烧毁前能够吸收多少能量,单位为焦耳。
其数值越高,保护性能就越好。
您购买的保护器的这一标称值至少要在200至400焦耳之间。
常用防雷器件和SPD

常用防雷元件及SPD介绍一、主要培训内容1.雷电波形てf/てt和纵横向防雷的概念2.常用防雷元器件工作原理及主要特性2.1 体放电管 2.2 压敏电阻2.3 暂态抑制二极管(又称TVS管) 2.4 三者优缺点比较3. SPD组成及工作原理二、雷电波形てf/てt和纵横向防雷的概念1.雷电波形てf/てt人类通过对雷电波的大量测试,基本可以用以下几种常用波形来等效和分析,即10/350us 、8/20us、1.2/50us等,这些波形究竟表示什么意思呢?请看下图:X轴为时间t,Y轴为时间i。
其中,Im为雷电流峰值,在0.9Im、0.5Im、0.1Im作与X轴的平行线,分别交于A、F、B,连接AB,与X轴交于D,与1.0Im平行线交于C,在C、F作垂直线分别与X轴交于E、G,则波头时间てf=DE,波长时间てt=DG,定义てf/てt为雷电波形。
2.纵横向防雷纵向防雷是指信号线、通信线或电源线等与大地间的防护(抑制共模电压) 横向防雷是指信号线、通信线或电源线等线间的防护(抑制差模电压)三、常用防雷元器件的分类开关元件类开关元件类有陶瓷气体放电管、玻璃放电管(强效放电管)、半导体过压保护器(半导体放电管、固体放电管)三种类型。
正常工作时,开关元件是断开的;当雷击浪涌来的时候,开关元件导通,将浪涌电流泄放到大地,从而保护了电子设备免受浪涌冲击损坏。
限压元件类限压元件类有压敏电阻、TVS管(瞬态电压抑制二极管)等。
它们象稳压二极管那样具有限压特性。
当外加电压小于其导通电压时,它具有很大的内阻,漏电流很小;当外加电压大于其导通电压时,其内阻急剧减小,可以流过很大的电流,而其两端的电压却只有少量的上升。
它们的导通电压都有从低压到高压的系列值,便于在各种不同电压的电路中使用。
另外,两者的电容都较大(TVS管也有低电容产品),不适于在高频电路中使用。
防雷元器件的一般使用方法1.开关元件主要应用于共模保护,也常在无源电路中作差模保护。
常见防雷(surge,lighting)器件(TVS,压敏电阻,气体放电管,固体放电管,SPD)应用

常见防雷(surge,lighting)器件(TVS,压敏电阻,气体放电管,固体放电管,SP D)应用TVS瞬态干扰抑制器性能与应用瞬态干扰瞬态干扰指交流电网上出现的浪涌电压、振铃电压、火花放电等瞬间干扰信号,其特点是作用时间极短,但电压幅度高、瞬态能量大。
瞬态干扰会造成控制系统的电源电压的波动;当瞬态电压叠加在控制系统的输入电压上,使输入控制系统的电压超过系统内部器件的极限电压时,便会损坏控制系统内部的设备,因此必须采用抑制措施。
硅瞬变吸收二极管硅瞬变吸收二极管的工作有点象普通的稳压管,是箝位型的干扰吸收器件;其应用是与被保护设备并联使用。
硅瞬变电压吸收二极管具有极快的响应时间(亚纳秒级)和相当高的浪涌吸收能力,及极多的电压档次。
可用于保护设备或电路免受静电、电感性负载切换时产生的瞬变电压,以及感应雷所产生的过电压。
TVS管有单方向(单个二极管)和双方向(两个背对背连接的二极管)两种,它们的主要参数是击穿电压、漏电流和电容。
使用中TVS管的击穿电压要比被保护电路工作电压高10%左右,以防止因线路工作电压接近TVS击穿电压,使TVS漏电流影响电路正常工作;也避免因环境温度变化导致TVS管击穿电压落入线路正常工作电压的范围。
TVS管有多种封装形式,如轴向引线产品可用在电源馈线上;双列直插的和表面贴装的适合于在印刷板上作为逻辑电路、I/O总线及数据总线的保护。
TVS的特性TVS的电路符号和普通的稳压管相同。
其电压-电流特性曲线如图1所示。
其正向特性与普通二极管相同,反向特性为典型的PN结雪崩器件。
图2是TVS的电流-时间和电压-时间曲线。
在浪涌电压的作用下,TVS两极间的电压由额定反向关断电压VWM上升到击穿电压VBR,而被击穿。
随着击穿电流的出现,流过TVS的电流将达到峰值脉冲电流IPP,同时在其两端的电压被箝位到预定的最大箝位电压VC以下。
其后,随着脉冲电流按指数衰减,TVS两极间的电压也不断下降,最后恢复到初态,这就是TVS抑制可能出现的浪涌脉冲功率,保护电子元器件的过程。
保护元器件选型说明

2、特性:
顾名思义,压敏电阻是一种“电阻值对电压敏感 〞的电阻器。随着加在它上面的电压不断增大, 它的电阻值可以从MΩ〔兆欧〕级变到mΩ〔毫欧〕 级。其典型伏安特性如以以下图所示:
由图可见,当电压较低时,压敏电阻工作于漏 电流区,呈现很大的电阻,漏电流很小;当电 压升高进入非线性区后,电流在相当大的范围 内变化时,电压变化不大,呈现较好的限压特 性;电压再升高,压敏电阻进入饱和区,呈现 一个很小的线性电阻,由于电流很大,时间一 长就会使压敏电阻烧毁短路甚至炸裂。正常使 用时压敏电阻处于漏电流区,受到浪涌冲击时 进入非线性区泄放浪涌电流,一般不使用饱和 区。
Specialist overvoltage Protector
元器件产品说明
一、产品分类 二、主要应用领域 三、各种防雷元器件介绍 四、应用案例
一、产品分类:
过压保护元器件 过流保护元器件
过压保护元件
限压型
静
瞬
压
电
态
保
抑
敏
护
制
元
二
电
件
极
管
阻
开关型
半 导 体 放 电 管
陶 瓷 气
玻 璃
体放电管的8/20μs波〔短波〕峰值电流常用 的有5kA、10kA、20kA、40KA、60KA,更 大的,达100kA、200KA以上;玻璃放电管 〔强效放电管〕的8/20μs波〔短波〕峰值电 流现有500A、1kA、3kA三种;半导体过电压 保护器的10/1000μs波〔长波〕峰值电流在 几十至上百A之间。
⑥非线性指数α:指电压的变化对电流的影响才 能,可用公式表示为:
使用指导:
电源产品及电源防雷器的可靠性、平安性 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压敏电阻的正确使用, 以下原那么可供使用参考。特别要指出的 是,在电涌设计中还要考虑各个地方的电 源质量差异、雷击频度和强度的差异、被 保护设备的安装使用情况和冲击耐受才能 等的差异,不能用一个公式照搬照套。设 计好的防雷保护装置必须在现场使用条件 下或尽可能接近真实情况的模拟条件下进 展试验验证。
列举常用防雷元件

列举常用防雷元件
防雷元件是指用于保护电子设备免受雷击或电磁干扰的一种电子元件。
在现代化社会中,各类电子设备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
的一部分,而雷击和电磁干扰对这些设备的损害也越来越严重。
因此,防雷元件的使用变得越来越普遍。
以下是常用的几种防雷元件:
1. 避雷针
避雷针是最早被使用的防雷装置之一。
它通常由一个金属导体杆和接
地线组成。
当闪电击中避雷针时,其能量会被导向地面,从而保护建
筑物和其他设备不受损害。
2. 金属氧化物压敏电阻器
金属氧化物压敏电阻器(MOV)是一种用于限制过电压的元件。
当过电压发生时,MOV会自动变为一个低阻值状态,从而将过高的电压引流到地面上。
3. 可控硅
可控硅(SCR)是一种半导体器件,可用于限制大功率设备中的过电流和过压。
它可以通过控制电流来控制输出电压,从而保护设备不受损害。
4. 电视SMD元件
电视SMD元件是一种表面贴装器件,通常用于限制小功率设备中的过电压和过流。
它们非常小巧,可以轻松地安装在印刷电路板上。
5. 防雷管
防雷管是一种用于保护设备免受雷击和过电压的元件。
它们通常由一个气体放电管和一个限流器组成。
当过高的电压出现时,气体放电管会自动启动,将过高的能量引流到地面上。
总之,防雷元件在现代化社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通过使用这些元件,我们可以有效地保护各类设备免受雷击和其他形式的电磁干扰。
在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创新,我们相信会有更多更先进的防雷元件被开发出来。
避雷器分类及作用

1开放式间隙避雷器间隙避雷器的工作原理:基于电弧放电技术,当电极间的电压达到一定程度时,击穿空气电弧在电极上进行放电。
优点:放电能力强,通流量大(可以达到100KA)漏电流小热稳定性好缺点:残压高,反映时间慢,存在续流工艺特点:由于金属电极在放电时承受较大电流,所以容易造成金属的升华,使放电腔内形成金属镀膜影响避雷器的启动和正常使用。
放电电极的生产主要还是集中在国外一些避雷器生产企业,,电极的主要成分是钨金属的合金。
工程应用:该种结构的避雷器主要应用在电源系统做B级避雷器使用。
但由于避雷器自身的原因容易引起火灾,避雷器动作后(飞出)脱离配电盘等事故。
根据型号的不同适合与各种配电制式。
工程安装时一定要考虑安装距离,避免引起不必要的损失和事故。
2密闭式间隙避雷器现在国内市场有一种多层石墨间隙避雷器,这种避雷器主要利用的是多层间隙连续放电,每层放电间隙相互绝缘,这种叠层技术不仅解决了续流问题而且是逐层放电,无形中增大了产品自身的通流能力。
优点:放电电流大测试最大50KA(实际测量值)漏电流小无续流无电弧外泻热稳定性好缺点:残压高,反映时间慢工艺特点:石墨为主要材料,产品内采用全铜包被解决了避雷器在放电时的散热问题,不存在后续电流问题,最大的特点是没有电弧的产生,且残压与开放式间隙避雷器比较要低很多。
工程应用:该种避雷器应用在各种B、C类场合,与开放式间隙比较不用考虑电弧问题。
根据型号的不同该种产品适合与各种配电制式。
3开放式放电管避雷器开放式放电管避雷器,实质与开放式间隙避雷器是一样的产品,都属于空气放电器。
但是与间隙放电器比较它的通流能力就降了一个等级。
优点:体积小通流能力强(10-15KA)漏电流小无电弧喷泻缺点:残压较高有续流产品一致性差(启动电压、残压)反映时间慢。
4密闭式气体放电管密闭式气体放电管也叫惰性气体放电管,主要是内部充盈了惰性气体,放电方式是气体放电,靠击穿气体来起到一次性泻放电流的目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防雷元件的选择和应用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大规模及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相继出现,且广泛用于通信、测量、监控和计算机系统等电子设备(系统)中。
这类元器件具有着极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然而,他最明显的缺点就是抗过电压能力和抗干扰性能力很低,易受雷电等电磁脉冲和其他过电压的损坏,继而造成电路和设备的损坏。
因此,提高与加强这些设备放过电压的能力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一、设备受雷击的途径雷电直击地面(物体)和/或空中雷云间放电时产生强烈的冲击电磁场,在设备和传输线上感生雷电过电压,从而损坏设备或传输线路。
从所掌握的资料表明,除少数属雷电直击或空间感应外,绝大部分是因为雷电行波从室外的传输线引人而损坏设备的。
这些室外传输线包括传输信息的金属引入(出)线路和用以馈电的交(直)流线路。
传输信息线路有架空线路、埋地线路、钢轨或其他类似的传导体。
而架空线主要指通信明线、架空电(广)缆或其他性能相近的线路;埋地线路则有埋地(对称、同轴)电缆和光缆等。
传输线路上引入的过电压分为纵向(共模)过电压和横向(差模)过电压两类。
在平衡(对称)线路上某点出现的线与地之间的过电压成为纵向过电压;平衡(对称)线路间或不平衡线路(如同轴电缆)的线路与地之间出现的过电压成为横向过电压。
一般情况下,横向过电压低于纵向过电压。
但在比较极端的情况下,横向过电压可具有与纵向过电压相同的幅值和特续时间。
若某些系统有中继设备和远供回路时(如通信系统的增音机),当前、后段的线路感应有不同的过电压时,还会造成顺线路方向的纵向过电压,同样损坏设备,这一点易为人们所忽视。
传输线路因其自身结构的原因、雷电行波传输过程的差异,以及纵向保护元件动作时间的不同等,令分别出现在量平衡献上的纵向过电压不相等,从而形成横向过电压(不平衡线路上的横向过电压即纵向过电压)。
纵向过电压损坏设备线于地(机壳0之间的绝缘,但横向过电压则像信号般在线间传输,尽管其幅值不很高,却足以损坏既敏感,耐压水平又很低的元器件和内部电路。
二、雷击保护的基本原则欲使设备得到很好的保护,首先应对其所处的环境、受雷电影响的程度做出客观的估计,因他于出现过电压的幅值、概率、网络结构、设备抗电能力、保护水平和接地等有关。
不过,防雷工作应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考虑,强调全面防护(包括建筑物、传输线路、设备和接地等),综合治理,且要做到科学、可靠、使用和经济。
我们并不一定要求对雷电进行100%的防护,允许有一定的风险率,这当然应通过一定的技术经济比较以后才可确定。
总的来说,考虑防雷时可归纳为如下3种主要方法。
1. 采用躲避的方法这是非常重要的、经济有效的措施。
应正确的选择线路的路由、站址(设备安放点),有意识的尽量避开在理论上、经验上和实际上证实的雷击区或雷击点。
2. 对雷电进行横截这需要外加一定的保护元器件,旁路或限制进入系统内的雷电压(流),从而减轻系统受损的程度或在系统能承受的水平之下。
3. 提高系统的耐雷水平从改善系统的结构人手,通过对危险性的估计,规定线路、设备的介质绝缘强度、耐冲击能力等,提高其自身的耐雷能力(改善设备的伏秒特性)。
三、保护元件的选择上一张提到的三条保护原则中,后面两条均需要外加一些保护元件才能实现。
本章仅就常用保护元件的选择问题作进一步论述。
1. 保护元件的分类保护元件的分类保护元件从不同角度考虑,可粗分如下。
(1)从导通的类型分空间空隙:如空气隙碳精放电器放电型密封间隙:如气体放电管开关型:顺态二极管限幅型:压敏电阻、稳压管(齐纳管)、开关二极管(2)从功能分。
开关型过压保护放电型(并联用)限幅型过流保护非自复型(串联用)自复型: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不中断隔离变压器传输信号排流线圈上述的保护元件可以是单个元件,也可以由几种不同功能的元件组合而成为更复杂的组件(后文还会提及)。
2. 保护元件应具备的特性本文主要介绍过电压保护元件的特性。
过电压保护元件与迅速的将外来的冲击能量全部或部分分泻放掉,不让其进入设备内部,达到保护的目的,其必须具备如下的性能。
(1)能承受一定的冲击能量,尤其是在于其强大的雷电流作用下也不致损坏。
(2)能迅速的抑制瞬间过电压,且其残压应低于设备的安全值。
(3)对过电压的影响速度要快。
在正常状态时是高阻抗。
且从高(低)阻抗状态转到低(高)阻抗状态的时间极短。
(4)元件本身有高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受多次冲击而性能不变。
3. 主要保护元件的电气性能(1)气体放电管。
将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放电间隙封装在玻璃、陶瓷管或其它介质内,管内再充以一定压力的惰性气体(如氩气等),就构成了一支气体放电管(下称放电管)。
常用的有二极管和三极管,亦曾称有五级放电管。
放电管主要的电气指标有标称直流击穿电压、冲击击穿电压、耐工频电流能力和耐冲击电流能力等。
标称直流击穿电压是在放电管击间施加缓慢上升的指示放电管发生了击穿时刻的直流电压(如图1所示中的VA)。
它反映了放电管可以使用的场合,而不导致电路工作不正常。
放电管未击穿前相当于开路状态。
冲击击穿电压则指放电管在冲击电压作用下的击穿(动作)电压值。
这个值非常重要,他代表其保护效果的好与坏,通常他甚至高于标称直流击穿电压值。
如标称值为230V的放电管,其冲击击穿电压值(残压)约高达600~800v(1Kv/µs),如图1所示中的VA。
冲击击穿电压值与施加至极间冲击波性的波前(沿)陡度有明显的关系,即波前越陡,电压值越高,反之亦然。
当陡度降得很缓慢时,即为标称直流击穿电压值。
这一特性常以放电管冲击击穿电压和放电(动作)时间关系的“伏秒特性”曲线来描述(如图2所示)。
图中的曲线越平直、越靠近Vdc值,则其保护效果越好。
(图2 冲击击穿电压和放电时间关系(伏秒特性))耐电流能力可以说是寿命指标,也可以说是能力指标。
表明他承受工频点六和冲击电流的水平,也是一个重要的指标。
耐冲击电流的数值与所加冲击电流波形直接相关,不同的波形,其值差别很大。
放电管的耐冲击电流可达20kA(8/20µs)以上。
对于气体放电管的指标要求,国标GB9043和I-TU-T(原CCITT)的K.12建议都有明确规定。
应特别提出的是“横向电压”指标,以其3个(以上)间隙的击穿时间差来衡量,也是三级以上的放电管所独有的。
三(多)级放电管最大的优点是将3个以上的间隙密封于一个空间内,当其中任一间隙击穿放电时,由于气体的电离和光的作用等,提前引发其余间隙迅速放电,令各电极间的电位差很小,即横向电压很低。
这对平衡电路的横向保护有很好的效果。
1个三级放电管[如土3(a)所示]其保护效果优于使用3个二级放电管[如图3(b)所示],更优于仅使用两个纵向保护二级放电管[如图3(b)所示中没有G3的情况]。
通常在a、b线上所感应的雷电压Uae(U’ae)和Ube(U’be),当线路结构、绝缘等条件相同,放电管尚未击穿前,Uae(U’ae)≈Ube(U’be),则Uab(U’ab)≈0。
但当放电管一旦击穿,可能出现下列两种情况。
4所示的时间差ta-tb,横向电压Uab(U’ab)≠0,GB9043中规定ta-tb≤200ns,当冲击波形的上升速率规定后,实际上是限制了横向电压的值。
由于气体介质中的击穿放电是随机现象,故对他的击穿电压(包括直流和冲击)值不能简单的一个别样品的个别数据来判定。
多年来,我们通过对大量实测击穿电压值进行研究,观察其实际分布情况,并利用亨利直线法进行检验。
结果表明,放电管的击穿电压基本上符合正态分布。
所以,用统计评定方法是可行的,这已在GB9043中使用,ITU-T也以此为基础修改了K.12建议。
其实,保护性能的优劣,主要比较保护元件在冲击电压(电流)作用下放电时,极间残压的高低,当然是越低越好。
以往对残压这个概念有些人产生误解,认为击穿(放电)后的极间电压(如图1所示的VC)为残压,其实不然。
因为比VC高得多的VA等早已进入设备内部,甚至损坏设备(电路)。
所以,对残压的更准确理解为包括为使保护元件动作的过电压,保护元件动作前的瞬态、保护元件动作后的端电压和保护动作引起的电路顺保护元件动作后的端电压和保护动作引起的电路瞬态等。
因而在进行保护设计时必须考虑上述各种过电压值,否则,该保护设计是不成功的。
(2)压敏电阻。
压敏电阻是一种由氧化锌(或碳化硅)晶体微粒组成的多晶半导体过电压抑制器件,典型的限幅型过电压保护器件。
实际上是一种电阻值随外加电压变化的非线性元件(如突5所示)与放电管相比,他对冲击电压的相应更快,可达纳妙级。
压敏电阻的主要技术指标有压敏电压、残压或残压比、耐流能力和极间电容等。
(图5 氧化锌压敏电阻伏安特性曲线)从图5可看出通过压敏电阻的电流I不同时,两端的电压是不同的(非线性),为了便于统一、比较和使用,规定通过的电流为1mA是两端的电压成为“压敏电压”(也有成起始电压),记作U1mA,也是标称值。
而被保护点的工作电压值应低于此值,越仅为U1mA值得0.75倍或更低。
残压含义如前所述,他指压敏电阻上通过某一量级的冲击(浪涌)电流是两端的电压值。
当不同的压敏电阻统一相同的冲击电流(如10kA)时,残压低的保护效果较好。
若已通过不同的冲击电流而评定其残压高低或保护效果的优劣是不准确的。
因为不同产品、规格的压民电阻其伏安特性会有较大差异。
压敏电阻有一个衡量其吸收能量能力的指标,称为非线性系数α,其定义为:(……)从保护观点来看,显然α值越小越好,α值越小,说明流经压敏电阻的电流变化很大,而端电压变化很小。
也就是说,增加的电流部分,几乎全部都被非线性电阻吸收。
若α值接近于零,表示端电压与其上流过电流的大小无关,近乎常数,这是最理想了的。
优势,相关的资料上没有提供残压指标,却给出“残压比”的数值,作用都是一样的。
“残压比”意指通过某一量级冲击电流时的残压(如突5所示的U1)值与压敏电压(U1mA)值之比,即:残压比=U1/U1mA所以,当知道残压比后,从上式可很容易算的残压值U1(某量级的冲击电流下),给保户设计带来方便。
目前的残压比约为1.5~3.0。
选用压敏电阻时,多以标称值即压敏电压值为依据,在进行保护设计时更关键的是知道其残压值。
压敏电阻能力的强弱以耐流能力(通流容量)来衡量。
理论上耐流能力越强越好,这样可以承受较强电流的冲击。
但实际使用时则有具体情况酌情选用。
常用的压敏点阻耐冲击电流能力亦高达10kA(8/20µs)以上,只是体积和电容量随通流容量的增大而增大。
还需要考虑的是压敏电阻的阻值(非动作时)并非无限大,工作与有恒定电压的情况下,会存在一定的漏电流,若产品质量不好,漏电流会逐渐增大甚至自行损坏。
况且,长时间流过这些微弱电流也会形成温升,只是慢慢老化而缩短寿命或发生爆炸。
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上述情况已有所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