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雷避雷
防雷保护的主要措施及适用场合

防雷保护的主要措施及适用场合:
防雷保护的主要措施包括:
1.安装避雷针:避雷针可以拦截闪电,将雷电流引入大地,从而起到保护作用。
2.安装避雷带和避雷网:这些设备可以拦截闪电,减少雷击的可能性。
3.接地:接地是防雷中最基础、最重要的一环,可以将直接雷击和雷电电磁干扰能量
的最有效手段之一排泄到大地。
4.均压:也称“均衡连接”或“等电位连接”。
5.分流:将雷电流分流到不同的路径,减少雷击的破坏力。
6.屏蔽:利用金属网、箔、壳或房间等把需要保护的对象包围起来,使雷电的电磁脉
冲被限制在一定的区域内。
7.隔离:把相互连接的金属物体分隔开,防止雷电电磁脉冲沿金属物体传导。
这些措施的适用场合包括但不限于:
1.建筑物防雷:在建筑物上安装避雷针、避雷带等设备,以及进行接地处理,可以保
护建筑物免受雷击的破坏。
2.电子设备防雷:对于电子设备,如计算机、通信设备等,可以通过接地、屏蔽、分
流等措施来防止雷电对其造成干扰和破坏。
3.电力设施防雷:电力设施如输电线路、变电所等,可以通过安装避雷器、加强绝缘
等措施来防止雷电对其造成破坏。
4.野外防雷:在野外活动时,如登山、露营等,需要注意避免站在高处、避免接触金
属物体等,以防止雷击造成的伤害。
避雷防雷最全手册[整理版]
![避雷防雷最全手册[整理版]](https://img.taocdn.com/s3/m/aa0c720d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bf.png)
避雷防雷最全手册怎样防御雷击灾害有雷击发生时,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加强自我保护:1、远离建筑物的避雷针及其接地引下线,这样做是为了防止雷电反击和跨步电压伤人。
2、远离各种天线、电线杆、高塔、烟囱、旗杆,如有条件,应进入有防雷设施的建筑物或金属壳的汽车、船只,但帆布的篷车、拖拉机、摩托车等在雷雨发生时是比较危险的,应尽快远离。
3、尽量离开山丘、海滨、河边、池塘边,尽量离开孤立的树木和没有防雷装置的孤立建筑物,铁围栏、铁丝网、金属晒衣绳边也很危险。
4、雷雨天气尽量不要在旷野行走,外出时应穿塑料材质等不浸水的雨衣,不要骑在牲畜上或自行车上行走;不要用金属杆的雨伞,不要把带有金属杆的工具如铁锹、锄头扛在肩上。
5、人在遭受雷击前,会突然有头发竖起或皮肤颤动的感觉,这时应立刻躺倒在地,或选择低洼处蹲下,双脚并拢,双臂抱膝,头部下俯,尽量降低自身位势、缩小暴露面。
6、如果雷雨天气你呆在室内,并不表示万事大吉,你必须关好门窗,防止球形雷窜入室内造成危害;把电视机室外天线在雷雨天与电视机脱离,而与接地线连接;尽量停止使用电器,拔掉电源插头;不要打电话和手机;不要靠近室内金属设备(如暖气片、自来水管、下水管);不要靠近潮湿的墙壁。
有人遭雷击怎么办1.人体在遭受雷击后,往往会出现"假死"状态,此时应采取紧急措施进行抢救。
首先是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雷击后进行人工呼吸的时间越早,对伤者的身体恢复越好,因为人脑缺氧时间超过十几分钟就会有致命危险。
2.其次应对伤者进行心脏按摩,并迅速通知医院进行抢救处理。
3.如果伤者遭受雷击后引起衣服着火,此时应马上让伤者躺下,以使火焰不致烧伤面部,并往伤者身上泼水,或者用厚外衣、毯子等把伤者裹住,以扑灭火焰。
城市当心雷电灾害城市在长高,高楼大厦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城市的电子器件也在不断增多,电脑网络、程控交换机系统及家用电器一天天普及,而在这现代化的同时,雷电灾害也在悄然走近城市。
防雷避雷安全知识

防雷避雷安全知识雷电是自然界中一种具有破坏力的天气现象,如果没有防雷措施,雷电可能对人类和物质造成严重的伤害和损失。
为了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了解和掌握一些防雷避雷的安全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一、了解雷电的危害雷电是自然界中释放的巨大能量,其伤害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 人身伤害:雷电在直接击中人体时,会造成电击伤害,甚至危及生命。
2. 资产损失:雷电对建筑物、设备、通信线路和电气设备等都会造成损坏,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3. 火灾风险:雷电引发的火灾非常常见,可能因为火势蔓延造成更大的破坏。
二、了解防雷设施和装置1. 避雷针:避雷针是一种采用金属材料制造的尖形物体,其顶端会形成一个电晕,可以吸引雷电,将其导入地下,从而保护建筑物和周围环境免受雷电的危害。
2. 避雷带:避雷带是安装在建筑物周围的导电桩组成的封闭体系,主要用于引导雷电电流到地下,避免对建筑物和其他设备造成损害。
3. 避雷接地装置:避雷接地装置是将建筑物或设备连接到大地的导电装置,用于将雷电释放到地下,减少对设备和建筑物的破坏,确保人员的安全。
三、常见的防雷安全措施1. 安全建筑设计:建筑物在设计和施工时应当考虑到防雷安全因素,采用可靠的防雷设计和工艺,确保建筑物的安全性。
2. 安全用电:合理安装接地设施和保护装置,确保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降低雷电对设备的影响。
3. 室内安全:在雷雨天气下,避免在窗户旁和阳台等高处逗留,以免成为雷击的靶子。
同时避免使用有线电话和水龙头等可能导电的设备。
4. 室外安全:在雷雨天气下,要尽量远离露天空旷的场所,如高山、广场、高楼、公园和水边等,以减少雷击的风险。
5. 车辆安全:在雷雨天气下避免开车或者行走在露天的媒介,如田地、高速公路等。
如果遇到雷电云爆,应尽快找到室内避雨或者避雷针附近的安全地带停车等待。
四、加强防雷安全意识1. 学习防雷安全知识:了解雷电的危害和防雷设施的作用,不断学习和了解相关的安全知识,提高防雷意识。
防雷避雷安全保障措施

防雷避雷安全保障措施引言: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雷电对人类生活和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因此,制定有效的防雷避雷安全保障措施对于降低雷击事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建筑物的防雷设计、人身防护、电力设备的防雷措施、预警系统和防雷救灾设施等方面分别展开详细阐述。
一、建筑物的防雷设计建筑物是人们居住、办公和生活的场所,它的防雷设计直接关系到居民和设备的安全。
为了提高建筑物的防雷能力,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1 合理选择材料:使用优质导电材料来建造建筑物,能够有效地引导雷电电流,减少雷击的发生。
1.2 设立避雷针:在建筑物的屋顶或高处设置避雷针,通过引导雷电的路径,将雷电安全地引入地下,避免对建筑物和人员造成伤害。
1.3 防雷接地系统:合理设置接地系统,确保建筑物能够及时释放雷电能量,减小雷击的破坏范围。
1.4 防雷装置:在建筑物外墙、屋顶等易遭雷击的部位安装防雷装置,增强消散雷电的能力,从而降低雷击的风险。
二、人身防护除了建筑物的防雷设计,人身防护也是确保人们在雷电天气下安全的重要环节。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人身防护措施:2.1 避免在雷电天气下暴露在室外空旷地带,尽量躲避在室内或遮蔽物下。
2.2 不要在雷电天气下接打电话或使用电子设备,因为电子设备能够吸引雷电。
2.3 在雷电天气下,避免接触大面积的金属,如大型门窗、金属框架等,以减少受到雷击的风险。
2.4 如果被困在室外无法躲避雷电,应尽量蹲下,双脚尽量靠近,以减少雷电通过身体的可能性。
三、电力设备的防雷措施电力设备的防雷措施是为了保障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和人员的安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电力设备防雷措施:3.1 安装避雷器:在电力系统中合理安装避雷器,能够将雷电引导到地下,保护设备和人员不受雷击的危害。
3.2 设立过电压保护装置:过电压保护装置能够在电力系统出现过电压时迅速切断电源,以保护设备免受雷击。
3.3 定期检查设备:定期对电力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防雷措施的有效性。
防雷避雷基本常识(发稿)

防雷避雷基本常识雷电灾害是"联合国国际减灾十年"委员会公布的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每年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我市处于强雷区,一般年份雷暴期从3月中旬到11月上旬,长达8个月,特殊年份还会更长些。
今年雷雨天气不断,雷击事件频繁发生,造成火灾、家用电器损毁以及人员伤亡,给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
企、事业单位领导应当提高防雷意识,广泛宣传防雷减灾的重要性、紧迫性,普及防雷知识和措施,确保公共安全。
一、室内避雷1、打雷时,首先要做的就是关好门窗,防止雷电直击室内或者防止球形雷飘进室内。
2、遇到雷雨现象,人不要站在灯泡下,应将家用电器的电源切断,以免损坏电器。
3、雷雨天气时,尽量不要拨打、接听电话或使用电话上网,应拔掉电源和电话线及电视闭路线等可能将雷电引入的金属导线。
4、在室内也要离开进户的金属水管以及跟屋顶相连的下水管等。
5、晾晒衣服被褥等用的铁丝不要拉到窗户、门口,以防铁丝引雷致人死亡事件发生。
二、户外避雷1、雷暴天气时,在户外不要接听和拨打手机,因为手机的电磁波也会引雷。
同时打雷时严禁接近一些正在作业的电力设施。
2、人乘坐在车内一般不会遭遇雷电袭击,但乘车遭遇打雷时千万不要将头手伸出窗外。
3、遇到突然的雷雨,当头发出现发硬竖起来,应该蹲下,降低自己的高度,同时将双脚并拢,减少跨步电压带来的危害。
4、不要在大树底下避雨。
在打雷时最好离大树5米远。
5、遇雷暴天气出门,最好穿胶鞋,这样可以起到绝缘的作用。
6、在江河湖泊等天然水域中游泳时,如遇雷电,要立即上岸,更不要停留在没有避雷装置的船上。
7、在野外遭遇雷电来不及躲避时切勿奔跑,要双脚并拢蹲下,双手放在膝上,手臂不要接触地面,若能披上雨衣效果更佳,千万不可躺在地上,以免增加危险。
同时,要避免多人挤在一起。
8、遇雷雨天气外出时,最好不骑自行车,也不要将铁器、金属柄雨伞等导电用具举得太高,以免引来雷电。
在雷雨中行走,要穿雨衣或打木柄、竹柄雨伞,不要撑铁柄伞。
防雷相关以及注意事项

防雷有关以及注意事项防雷,是指通过构成拦截、疏导最后泄放入地旳一体化系统方式以避免由直击雷或雷电旳电磁脉冲对建筑物自身或其内部设备导致损害旳防护技术。
一、室外防雷在户外遇到雷雨,都应当迅速到附近干燥旳住房中去避雨,如果在山区找不到房子,可以躲到山洞中去。
据《中国防雷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前瞻》分析,室外防雷要注意如下5点:1、不要停留在山顶、山脊或建(构)筑物顶部。
2、不要停留在铁门、铁栅栏、金属晒衣绳、架空金属体以及铁路轨道附近。
3、应迅速躲入有防雷保护旳建(构)筑物内,或有金属壳体旳多种车辆及船舶内。
不具有上述条件时,应立即双脚并拢下蹲,头部向前弯曲,减少自己旳高度,以减少跨步电压带来旳危害。
由于雷电流经落雷点会沿着地面逐渐向四周释放能量。
此时,行走之中人旳前脚和后脚之间就也许因电位差不同,而在两步间产生一定旳电压。
[1]4、不要在大树、电线杆、广告牌、各类铁塔底下避雨。
由于此时,大树潮湿旳枝干相称于一种引雷装置,如果用手接触大树、电线杆、各类铁塔就仿佛手握防雷装置引下线同样,就很也许会被雷击。
5、不要在水边(江、河、湖、海、塘、渠等)、游泳池、洼地停留,要迅速到附近干燥旳住房中去避雷雨。
二、防雷接地防雷接地分为两个概念,一是防雷,避免因雷击而导致损害;二是接地,保证用电设备旳正常工作和人身安全而采用旳一种用电措施。
1、防雷接地旳概念及分类1、接地装置是接地体和接地线旳总称,其作用是将闪电电流导入地下,防雷系统旳保护在很大限度上与此有关。
接地工程自身旳特点就决定了周边环境对工程效果旳影响,脱离了工程所在地旳具体状况来设计接地工程是不可行旳。
实践规定要有系统旳接地理论来对工程实际进行指引。
而设计旳优劣取决于对本地土壤环境旳诸多因数旳综合考虑。
土壤电阻率、土层构造、含水状况以及可施工面积等因数决定了接地网形状、大小、工艺材料旳选择。
因此在对人工接地体进行设计时,应根据地网所在地旳土壤电阻率、土层分布等地质状况,尽量进行精确设计。
防雷避雷安全常识

防雷避雷安全常识大量雷击事故的统计资料表明,受雷击可能性较大的物体有:高大和突出的建筑物、容易导电的物体、潮湿地带以及容易导电的地层等。
雷电是通过这些物体对人造成伤害的,而大多数遭雷击致人伤亡的事故也都发生在户外。
因此遇到雷电天气应注意:1、遇到雷电天气,室外作业一律停止,人员撤到安全处。
2、远离建筑物外露的水管等金属物体及电力设施。
3、如果衣服被淋湿,不要靠近潮湿的墙壁、金属支杆,千万不要站在管道、高塔、牌子、树下躲雨,因为淋湿的衣服也会导电。
4、当在户外看见闪电几秒钟内就听见雷声时,说明正处于近雷暴的危险环境,此时应停止行走,如果感觉到身上的毛发突然站起来,皮肤感到轻微的刺痛,甚或听到轻微的爆裂声,发出“叽叽”声响,这就是雷电快要击中你的征兆,遇到这种情况,你应马上蹲下来,身体倾向前,把手放在膝盖上,胸口紧贴膝盖,曲成一个球状,尽量低下头,因为头部较之身体其他部位最容易遭到雷击,千万不要平躺在地上。
5、遭遇雷电时,最好使用塑料雨具、雨衣等,如果几个人在一起的话,也不要拥挤成堆,人与人不要相互接触,以防电流互相传导。
6、雷雨天气一定不要快速骑自行车、摩托车,躲避在汽车内时,应关好门窗,不要把带金属的东西扛在肩上,女士最好拿下头上佩带的金属发夹等物件。
7、遇到暴雨天气出门,最好穿胶鞋,这样可以起到绝缘的作用。
8、不要拨打、接听手机,最好关掉手机电源。
9、室内防雷应注意关闭门窗,预防雷电直击室内或者防止侧击雷和球雷的侵入。
10、如果看到高压线遭雷击断裂,此时应提高警惕,因为高压线断点附近存在跨步电压,身处附近的人此时千万不要跑动,而应双脚并拢,跳离现场。
11、雷击后的抢救:a、被闪电击中后,强大的电压使人的心脏停止跳动,因此死因是心脏停止跳动,而不是被烧伤。
所以如果能在4分钟内以心肺复苏法进行抢救,可能还来得救活,让心脏恢复跳动。
b、以为被闪电击中的人体内还有电,而不敢去触摸他,是一个错误的观念,往往导致抢救时间被拖延。
三类防雷措施

三类防雷措施一、防雷措施之建筑物防雷建筑物防雷是指在建筑物或其他设施中采取一系列措施,以保护建筑物及其内部设备免受雷电的损害。
建筑物防雷主要包括以下三类防雷措施:1. 外部防雷措施外部防雷是指在建筑物外部采取的防雷措施,主要包括:安装避雷针、避雷网、接闪器等。
避雷针是一种高大的金属尖峰,通过将带电的雷电引向地下,减少雷电对建筑物的直接打击。
避雷网是一种金属网状结构,能够将雷电引向地下,起到防雷的作用。
接闪器是一种安装在建筑物顶部的金属装置,能够迅速将雷电引入地下,避免雷击。
2. 内部防雷措施内部防雷是指在建筑物内部采取的防雷措施,主要包括:接地保护、避雷带、避雷接口等。
接地保护是将建筑物内部的金属设备与地下的接地系统连接起来,使雷电能够顺利引入地下,避免对设备的损坏。
避雷带是一种安装在建筑物内部的金属带,能够将雷电引入地下,起到防雷的作用。
避雷接口是一种安装在建筑物内部设备上的接口,能够将雷电引入地下,保护设备不受雷击。
3. 电子设备防雷措施电子设备防雷是指在电子设备的设计和安装中采取的防雷措施,主要包括:安装避雷器、使用防雷插座、选择合适的设备等。
避雷器是一种安装在电子设备上的装置,能够将雷电引入地下,保护设备不受雷击。
防雷插座是一种带有防雷装置的插座,能够防止雷电对电子设备的损害。
选择合适的设备是指在购买电子设备时,要选择具有良好的防雷性能的设备,以减少雷击的风险。
二、防雷措施之人身防雷人身防雷是指在雷电天气下,采取一系列措施,保护人身安全,避免被雷电击中。
人身防雷主要包括以下三类防雷措施:1. 室内避雷室内避雷是指在雷电天气下,尽量待在室内,避免在室外活动。
室内是相对安全的地方,可以有效避免雷电的直接威胁。
但需注意避免靠窗户、电器等可能与室外相连的物体接触,以免电流通过物体传导进入室内。
2. 室外避雷室外避雷是指在雷电天气下,避免在露天场所停留或进行户外活动。
室外是雷电的直接攻击目标,容易发生雷击事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合理化建议(防避雷系统)信息系统的自控及通讯系统有微电子器件构成,这些微电子仪器设备的核心器件及外围器件普遍存在着绝缘强度低,过电压耐受能力差等致命弱点,一旦遭受由于雷击产生的过电压、浪涌、电磁谐波等的冲击,轻则造成这些电子、电气设备的某一部分的损坏,重则造成整个系统的工作中断甚至是瘫痪,而由此引发的后续损失和影响不可估量。
因此系统的防雷与避雷,应在建筑物建设中及高低压电源的入线上解决,建议招标方按照防雷技术规范要求实施。
15.1 水厂建筑物的防雷设计建筑物上防直击雷,防直击雷包括避雷带、引下线和接地。
1. 避雷带:建筑物采用屋顶装设避雷网做为接闪器。
沿其屋脊、坡脊、房檐、檐角、女儿墙上敷设直径10mm的圆钢、支架直径为4mm的圆钢焊接成电气连接良好的避雷带;突出屋面的金属物体如铁爬梯等均应与避雷带可靠焊接。
房面上两条避雷带之间加装明装连接条,屋面避雷网格不大于20m×20m或24m×16m。
2. 引下线:利用建筑物四周的柱子内主钢筋作为引下线,其主钢筋必需采用直径16mm 圆钢,4根以上的主钢筋上下贯通焊接至屋顶层避雷带,引下线间距不大于18m。
每根引下线的冲击接地电阻小于10Ω,在每个引下线上距地面1.8m处装设接地电阻测试点。
在直径16mm主钢筋引下线上于距地面0.3m处焊接接地点,接地点用40×4(mm)扁钢焊接引下线。
3. 接地:3.1 利用基础地梁中直径16mm以上对角主钢筋将各地梁主钢筋焊接形成封闭型综合接地网,每一柱子基础内所连接的钢筋表面积总和大于或等于0.82m2,接地电阻小于1欧姆。
基础地网是利用建筑物基础地梁主钢筋焊接形成的接地体,当接地电阻达不到要求时,采用加装接地模块、换土等降阻方法,但会影响到基础地梁的稳固,因此在以下土壤情况下基础接地网接地电阻达不到1欧姆以下,需加装人工接地体。
人工接地体必需有两根以上直径16mm圆钢与基础地网中直径16mm的主钢筋连接,接地体距离基础接地网3-5m之间,在周围地面以下距地面不小于1m深埋,当距建筑物出入口小于2m时应采取下列措施之一:①水平接地体局部应包绝缘物,可采用50~80mm厚的沥青层;②采用沥青碎石地面或在接地体上面敷设50~80mm厚的沥青层,其宽度应超过接地体2m。
接地体的规格尺寸不小于下表的规定:接地体规格表3.2 一般土壤(电阻率300欧姆/平方米):接地体采用40×40×4(mm)的镀锌角钢,长度为2.5m,端部削尖,以便打入土中。
接地体连线采用直径16mm的圆钢相连接,连接的方法和施工的尺寸如下图所示接地体连接方法图图中安装方法为直线排列接地系统:埋入接地体时应先挖一地沟,深度应在1m以下;焊接接地体和接地体连线时一定要焊接牢靠,防止假焊。
焊接完后,对此焊接处和连接接地体露出钢的地方都要作防腐处理。
焊接具体方法要求如下:接地线连接时采用对焊,焊缝的长度应为圆钢直径的6倍。
在做完接地体时,一定要先测量接地电阻值,达到设计要求后再埋土,埋土时一定要夯实。
做好接地体埋设现场的标记,做好施工记录和实测记录。
接地材料需求表3.3 沙石土壤(电阻率1000欧姆/平方米) 由于土壤为少土多沙石。
土壤电阻率达1000欧姆/平方米,用传统角钢无法达到降阻要求。
因此采用4个防雷接地模块,垂直或水平敷设于土壤中,埋入接地模块时应先挖深一米宽一米的井,每个井之间的距离为5m,形成O状。
模块之间用40×4(mm)镀锌扁钢进行交叉连接,交叉点用40×4(mm)镀锌扁钢与基础地网直径16mm的主钢筋连接,连接线埋地深度不小于0.3m。
接地设备需求表接地模块技术参数表3.4 本建筑物做总等电位联结,楼梯间处设总等电位联结端子板,将PE线、基础接地体、建筑物内的水管、煤气管、采暖管等金属管道、条件许可的金属构件等导电体,与总等电位端子板可靠连接,各设备间等处做局部等电位联结,做法见电气标准图集《等电位联结安装》02D501-2。
避雷装置的所有金属构件均须镀锌防锈,除砼内的外。
焊接处须涂沥青防腐。
以上条文符合GB50057-94(200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343-2004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3~110kV高压配电装置设计规范》(GB50060)。
15.2 水厂综合接地设计水厂的各建构筑物(工艺办公楼、净水车间、变配电室、二级泵房、吸水井、清水池)的基础接地网之间用40×4热镀锌扁钢相互有效焊接,形成有效的综合接地网。
15.3 管网静电防护措施本工程净水厂内部的管网除二级供水管路外通过净水系统的单元净水模块有机的连成一个整体,在净水车间内选择靠近建、构物接地体预留的LEB接地端子处的管道在管道的管体或连接法兰上在未做管道防腐处理之前焊接一接地端子,用16m2的专用接地铜导线与建、构物接地体预留的LEB接地端子连接,进行管道静电的泄放疏导。
由于二级供水管路的管道始终是保持与吸水井的水连接的,起到很好的静电泄放疏导作用,因此不再深入设计接地处理。
15.4 低压配电、机房及自动化仪表防雷1、低压配电防雷1.1、一级电源保护:在净水厂配电室低压进线母排旁并联安装一级防雷保护器。
电源第一级防雷器的安装:电源第一级防雷器安装在总配电箱处,放电电流不低于80KA,放电时间8\20μs,残压不得超过6KV,前端加装125A空气开关,防雷器相线引入线截面积不小于16 mm2,地线截面积不小于25 mm2;防雷器相线与地线不宜平行敷设,地线做到短、平、直;防雷器引线采用螺钉压紧;相线或地线线耳采用专用工具压制;1.2、二级电源保护:在净水厂各楼层安装一照明配电箱和动力电源配电箱,照明配电箱、动力电源配电箱内与进线并联安装二级防雷保护器。
电源第二级防雷器的安装;○1防雷器放电电流不低于40KA,放电时间8\20μs,残压不得超过4KV,前端所架装的空气开关通流量为63A,防雷器相线引入线截面积不小于10mm2,地线截面积不小于16mm2;○2防雷器相线与地线不宜平行敷设,地线做到短、平、直;○3防雷器引线采用螺钉压紧;○4相线或地线线耳采用专用工具压制;○5防雷器前端所架装的空气开关通流量不小于32A;○6防雷器的安装固定宜就近安装在配电箱内;1.3、国家标准接地电阻规范要求:独立的防雷保护接地电阻应小于等于10欧;独立的安全保护接地电阻应小于等于4欧;独立的交流工作接地电阻应小于等于4欧;独立的直流工作接地电阻应小于等于4欧;2、接地处理接地体(线)的连接应采用焊接,焊接必须牢固无虚焊。
接至电气设备上的接地线,应用镀锌螺栓连接;有色金属接地线不能采用焊接时,可用螺栓连接、压接、热剂焊(放热焊接)方式连接。
用螺栓连接时应设防松螺帽或防松垫片,螺栓连接处的接触面应按现行国家标准《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母线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J149的规定处理。
不同材料接地体间的连接应进行处理。
接地体(线)的焊接应采用搭接焊,其搭接长度必须符合下列规定:扁钢为其宽度的2倍(且至少3个棱边焊接);圆钢为其直径的6倍;圆钢与扁钢连接时,其长度为圆钢直径的6倍。
扁钢与钢管、扁钢与角钢焊接时,为了连接可靠,除应在其接触部位两侧进行焊接外,并应焊以由钢带弯成的弧形(或直角形)卡子或直接由钢带本身弯成弧形(或直角形)与钢管(或角钢)焊接。
接地体(线)为铜与铜或铜与钢的连接工艺采用热剂焊(放热焊接)时,其熔接接头必须符合下列规定:被连接的导体必须完全包在接头里;要保证连接部位的金属完全熔化,连接牢固;热剂焊(放热焊接)接头表面应平滑;热剂焊(放热焊接)的接头应无贯穿性和气孔。
3、机房防雷3.1、电源防雷3.1.1 电源线路防雷与接地应符合以下规定:3.1.1.1 进、出电子信息系统机房的电源线路不宜采用架空线路。
3.1.1.2 电子信息系统设备由TN交流配电系统供电时,配电线路必须采用TN—S系统的接地方式。
3.1.1.3 配电线路设备的耐冲击过电压额定值应符合国标规定。
电子信息系统设备配电线路浪涌保护器安装位置及电子信息系统电源设备分类示意如下图所示。
耐冲击过电压类别及浪涌保护器安装位置图(TN-S)电子信息系统电源设备分类图注:本图为电子信息工程电源系统的分类,各类设备内容由工程决定。
电信枢纽总线处需设稳压器3.1.1.4在直击雷非防护区(LPZ0A)或直击雷防护区(LPZ0B)与第一防护区(LPZ1)交界处应安装通过I级分类试验的浪涌保护器或限压型浪涌保护器作为第一级保护;第一防护区之后的各分区(含LPZ1区)交界处应安装限压型浪涌保护器。
使用直流电源的信息设备,视其工作电压要求,宜安装适配的直流电源浪涌保护器。
3.1.1.5浪涌保护器连接导线应平直,其长度不宜大于0.5m。
当电压开关型浪涌保护器至限压型浪涌保护器之间的线路长度小于l0m、限压型浪涌保护器之间的线路长度小于5m时,在两级浪涌保护器之同应加装退耦装置。
当浪涌保护器具有能量自动配合功能时.浪涌保护器之间的线路长度不受限制。
浪涌保护器应有过电流保护装置,并宜有劣化显示功能。
3.1.1.6浪涌保护器安装的数量,应根据被保护设备的抗扰度和雷电防护分级确定。
3.1.1.7用于电源线路的浪涌保护器标称放电电流参数值宜符合下表规定。
电源线路浪涌保护器标称放电电流参数值3.2、信号防雷3.2.1 信号线路的防雷与接地应符合下列规定3.2.1.1进、出建筑物的信号线缆,宜选用有金属屏蔽层的电缆.并宜埋地敷设.在直击雷非防护区(LPZ0A)或直击雷防护区(LPZ0B)与第一防护区(LPZl)交界处.电缆金属屏蔽层应做等电位连接并接地。
电子信息系统设备机房的信号线缆内芯线相应端口,应安装适配的信号线路浪涌保护器,浪涌保护器的接地端及电缆内芯的空线对应接地。
3.2.1.2电子信息系统信号线路浪涌保护器的选择,应根据线路的工作频率、传输介质、传输速率、传输带宽、工作电压、接口形式、特性阻抗等参数,选用电压驻波比和插入损耗小的适配的浪涌保护器。
信号线路浪涌保护器参数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3.3接地、屏蔽及静电防护3.3.1接地人工接地体在土壤中的埋设深度不应小于0.5m,宜埋设在冻土层以下。
水平接地体应挖沟埋设,钢质垂直接地体宜直接打入地沟内,其间距不宜小于其长度的2倍并均匀布置,铜质和石墨材料接地体宜挖坑埋设。
接地装置宜采用热镀锌钢质材料。
在高土壤电阻率地区,宜采用换土法、降阻剂法或其他新技术、新材料降低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
接地装置连接应可靠,连接处不应松动、脱焊、接触不良。
接地装置应在不同处采用两根连接导体与室内总等电位接地端子板相连接。
接地装置与室内总等电位连接带的连接导体截面积,铜质接地线不应小于50mm2钢质接地线不应小于80m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