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做实验报告.空表
三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

演示
分组
时间
指导老师
实验名称:观察水
实验目的:认识水是无颜色、无气味、无味道、透明的、可以流动、没有固定的形状。
实验器材:牛奶、白醋、糖水、冷开水、热水、水槽、杯子、一根短而粗的水管、一根细水管、一块抹布
实验步骤:
1、出示不同液体:牛奶、白醋、糖水、冷开水、热水;
2、学生分组鉴别;
3、学生汇报,并说出在鉴别不同液体时依次用了哪些方法。
班级
演示
分组
时间
指导老师
实验名称:空气占据空间吗
实验目的:空气是否占据空间
实验器材:1个玻璃杯、1个水槽、纸巾、1个瓶子、两根吸管、一块橡皮泥
我的实验步骤:
1、在瓶子里装一些水,用橡皮泥将瓶口密封,将一根吸管插入水中,另一根吸管不插入水里,然后用嘴往瓶子里吹气,观察并记录结果。
2、将一团纸巾放在一个被子的杯底,然后将杯子竖直倒扣入水中,观察并记录。
观察到的现象:吹了气的气球一端向下倾斜。
实验结论:空气有重量。
三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
班级
演示
分组
时间
指导老师
实验名称:比较空气和水
实验目的:认识水是无颜色、无气味、无味道、透明的、可以流动、没有固定的形状
实验器材:吸管1根、2个透明塑料袋、1个水槽、2个玻璃杯
实验步骤:
1、预备1杯水,1个装满空气的透明塑料袋,直接观察比较空气和水的特征。
观察到的现象:我们造的纸和我们用的纸厚薄不同、疏密程度不同
实验结论:认识一纸是用细小纤维叠加压制而成的。
三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
班级
演示
分组
时间
指导老师
实验名称:材料在水中的沉与浮
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指导5、我们的营养【实验名称】:检验脂肪、淀粉、蛋白质实验【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掌握食物中主要营养成分的鉴定方法。
【实验器材】烧杯、水、淀粉、玻璃棒、碘酒、滴管;馒头、米饭;白纸、瓜子;镊子、酒精灯、瘦肉。
【实验步骤】(一)检验淀粉实验【实验原理】淀粉遇到碘酒变蓝色。
根据这一特性,可用来检测食物里是否含有淀粉。
(二)检验脂肪实验把花生、瓜子放在白纸上用力挤压,在白纸上留下了淡黄色、半透明状的油渍。
【实验结论】花生、瓜子中含有脂肪。
(三)检验蛋白质实验把瘦肉切成条状,用镊子夹一细条,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烧,过一会儿闻一闻,会闻到一股像烧鸡毛一样的气味。
【实验结论】像烧鸡毛一样的气味,是蛋白质被烧的气味。
说明瘦肉含有蛋白质。
【实验说明】区分油渍和水渍油渍:发黄、半透明;水渍:原纸色、不透明。
【注意事项】在做脂肪实验前先让学生观察水滴到纸上的特点,以便区分油渍和水渍。
1.由于呼出气体中含氧量比空气中少,所以火柴燃烧变弱。
待瓶内氧气消耗尽,火柴就熄灭了。
2.由于呼出气体中含二氧化碳多,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所以直接用嘴通过玻璃管向石灰水内吹气,石灰水变浑浊。
【注意事项】:1.用排水法收集人呼出的气体前,先深吸一口气,呼出一部分后,在往集气瓶里吹气。
2.由于学生实验操作不熟练,排水集气法收集呼出气体用时较多,会影响其他操作的深入进行,可直接用嘴向保鲜袋中吹气来收集呼出的气体,把燃着的火柴分别放入盛有空气和呼出气体的保鲜袋中,观察现象。
学生分组实验报告单学生分组实验报告单1.注意点燃酒精灯的方法注意安全,熄灭酒精灯要用灯帽。
2.取蒸发皿、干玻璃片要用试管夹。
【注意事项】1.烧杯中倒入水要适量,不可太多,注意放入食盐的量,既要多放,又要保证能够完全溶解。
2.加热坩埚注意安全,实验完毕待坩埚冷却后,再整理实验器材。
【实验原理】食盐在水中可以溶解;通过给食盐水加热,可以使溶解的食盐重新析出,恢复原状。
化学实验报告模板

化学实验报告模板篇一:化学实验报告范例邻二氮菲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铁课程名称:仪器分析指导教师:李志红实验员:张丽辉李国跃崔凤琼刘金旖普杰飞赵宇时间: 2003年5月12日一、实验目的:(1)掌握研究显色反应的一般方法。
(2)掌握邻二氮菲分光光度法测定铁的原理和方法。
(3)熟悉绘制吸收曲线的方法,正确选择测定波长。
(4)学会制作标准曲线的方法。
(5)通过邻二氮菲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铁在未知式样中的含量,掌握721型,723型分光光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并了解此仪器的主要构造。
二、原理: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无机离子,通常要经过两个过程,一是显色过程,二是测量过程。
为了使测定结果有较高灵敏度和准确度,必须选择合适的显色条件和测量条件,这些条件主要包括入射波长,显色剂用量,有色溶液稳定性,溶液酸度干扰的排除。
(1)(2)入射光波长:一般情况下,应选择被测物质的最大吸收波长的光为入射光。
显色剂用量:显色剂的合适用量可通过实验确定。
(3)溶液酸度:选择适合的酸度,可以在不同PH缓冲溶液中加入等量的被测离子和显色剂,测其吸光度,作DA-PH曲线,由曲线上选择合适的PH范围。
(4)(5)干扰。
有色配合物的稳定性:有色配合物的颜色应当稳定足够的时间。
干扰的排除:当被测试液中有其他干扰组分共存时,必须争取一定的措施排除2+4邻二氮菲与Fe 在PH2.0-9.0溶液中形成稳定橙红色配合物。
配合无的ε =1.1 ×10L· mol ·cm-1 。
配合物配合比为3:1,PH在2-9(一般维持在PH5-6)之间。
在还原剂存在下,颜色可保持几个月不变。
Fe3+ 与邻二氮菲作用形成淡蓝色配合物稳定性教差,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加入还原剂使Fe 3+还原为Fe2+ 与显色剂邻二菲作用,在加入显色剂之前,用的还原剂是盐酸羟胺。
此方法选择性高Br3+ 、Ca2+ 、Hg 2+、Zn2+ 及Ag+ 等离子与邻二氮菲作用生成沉淀,干扰测定,相当于铁量40倍的Sn2+、Al3+、Ca2+、Mg2+ 、Zn2+ 、Sio32-,20倍的Cr3+、Mn2+、VPO3-45倍的Co2+、Ni2+、Cu2+等离子不干扰测定。
实验报告单格式(模板)

实验报告单格式实验报告单格式篇一:实验报告格式模板-供参考实验名称:粉体真密度的测定粉体真密度是粉体质量与其真体积之比值,其真体积不包括存在于粉体颗粒内部的封闭空洞。
所以,测定粉体的真密度必须采用无孔材料。
根据测定介质的不同,粉体真密度的主要测定方法可分为气体容积法和浸液法。
气体容积法是以气体取代液体测定试样所排出的体积。
此法排除了浸液法对试样溶解的可能性,具有不损坏试样的优点。
但测定时易受温度的影响,还需注意漏气问题。
气体容积法又分为定容积法与不定容积法。
浸液法是将粉末浸入在易润湿颗粒表面的浸液中,测定其所排除液体的体积。
此法必须真空脱气以完全排除气泡。
真空脱气操作可采用加热(煮沸)法和减压法,或两法同时并用。
浸液法主要有比重瓶法和悬吊法。
其中,比重瓶法具有仪器简单、操作方便、结果可靠等优点,已成为目前应用较多的测定真密度的方法之一。
因此,本实验采用比重瓶法。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粉体真密度的概念及其在科研与生产中的作用;2. 掌握浸液法—比重瓶法测定粉末真密度的原理及方法;3.通过实验方案设计,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比重瓶法测定粉体真密度基于“阿基米德原理”。
将待测粉末浸入对其润湿而不溶解的浸液中,抽真空除气泡,求出粉末试样从已知容量的容器中排出已知密度的液体,就可计算所测粉末的真密度。
真密度ρ计算式为:式中: m0——比重瓶的质重,g; ms——(比重瓶+粉体)的质重,g;msl——(比重瓶+液体)的质重,g;ρl——测定温度下浸液密度;g/c m3;ρ——粉体的真密度,g/c m3;三.实验器材:实验仪器:真空干燥器,比重瓶(2-4个);分析天平;烧杯。
科学实验报告必备15篇

科学实验报告必备15篇科学实验报告1材料:一个有窄口的塑料瓶、黏土、一段塑料软管、几个硬币、胶带。
1、在塑料瓶的一侧挖二三个洞。
在瓶子的同一侧,用胶带把三四个硬币固定上去。
这些硬币有重量,可使潜水艇往下沉。
2、把塑料软管放入塑料瓶的窄口里,再用黏土把软管和瓶口的缝隙封好。
3、把这个玩具潜水艇放到一盆水里,让潜水艇灌满水。
4、从软管把空气吹入潜水艇。
在你吹气的时候,潜水艇内的'水会从洞口被逼出来。
5、当潜水艇充气到一定程度时,它会慢慢升到水面上。
操作:你只要控制潜水艇内空气的量,就可以使潜水艇在水中浮沉了。
原因:怎么会这样?空气的重量比水轻,当你把潜水艇装满气时,潜水艇变得比水还轻,所以会上升到水面上。
科学实验报告2实验组别:实验合作者:指导老师:实验日期:20××年×月×日第×节实验名称:调查污染的来源实验目的':通过调查污染的来源,让学生知道水是如何被污染的。
实验器材:实验步骤:采访当地政府部门。
家庭生活污染物。
采访家用物资销售部。
医院采访。
实验现象:农药、化肥,洗涤剂等都会污染水。
实验结论:我发现水污染来自于××××××问题讨论:科学实验报告3实验内容:光的反射能力实验地点:五年级教室实验目的:认识光的反射及应用实验器材:卡纸(红、黄、绿、黑、白)各一张,手电筒一支,夹子实验步骤:1、夹子夹住卡纸2、将夹横立在桌上,并在桌面上放一页有字的'纸。
3、打开手电筒开关,对着卡纸,观察文字实验现象:黑色反光弱,红色反红光,黄色反黄光,绿色反绿光,白色反光能力强。
实验结论:深色反光弱,浅色反光能力强。
实验效果:好!实验人:xxx实验人实验时间:20xx年xx月xx日仪器管理员签字:xxx科学实验报告4今天上午,我去参加小记者活动,科学实验之染色工艺。
活动开始了,老师先告诉我们什么叫染色工艺。
用霍尔效应测量螺线管磁场实验报告(空)

华 南 师 范 大 学学院 普通物理 实验报告 年级 专业 实验日期 2011 年 月 姓名 教师评定 实验题目 用霍尔效应测量螺线管磁场用霍尔传感器测量通电螺线管内励磁电流与输出霍尔电压之间关系,证明霍尔电势差与螺线管内磁感应强度成正比;用通电长直通电螺线管轴线上磁感应强度的理论计算值作为标准值来校准或测定霍尔传感器的灵敏度,熟悉霍尔传感器的特性和应用;用该霍尔传感器测量通电螺线管内的磁感应强度与螺线管轴线位置刻度之间的关系,作磁感应强度与位置刻线的关系图,学会用霍尔元件测量磁感应强度的方法。
一、实验目的1.了解霍尔效应现象,掌握其测量磁场的原理。
2.学会用霍尔效应测量长直通电螺线管轴向磁场分布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图1所示的是长直螺线管的磁力线分布,有图可知,其内腔中部磁力线是平行于轴线的直线系,渐近两端口时,这些直线变为从两端口离散的曲线,说明其内部的磁场在很大一个范围内是近似均匀的,仅在靠近两端口处磁感应强度才显著下降,呈现明显的不均匀性。
根据电磁学毕奥-萨伐尔)Savat Biot (-定律,通电长直螺线管线上中心点的磁感应强度为: 22M DL I N B +••μ=中心 (1)理论计算可得,长直螺线管轴线上两个端面上的磁感应强度为内腔中部磁感应强度的1/2:22M D L I N 21B 21B +••μ•==中心端面 (2)式中,μ为磁介质的磁导率,真空中的磁导率μ0=4π×10-7(T·m/A),N 为螺线管的总匝数,I M 为螺线管的励磁电流,L 为螺线管的长度,D 为螺线管的平均直径。
附加电势差的消除应该说明,在产生霍尔效应的同时,因伴随着多种副效应(见附录),以致实验测得的电压并不等于真实的V H 值,而是包含着各种副效应引起的附加电压,因此必须设法消除。
根据副效应产生的机理可知,采用电流和磁场换向的对称测量法,基本上能够把副效应的影响从测量的结果中消除,具体的做法是Is 和B (即l M )的大小不变,并在设定电流和磁场的正、反方向后,依次测量由下列四组不同方向的Is 和B 组合的A 、A′两点之间的电压V 1、 V 2、V 2、和V 4,即+Is +B V 1 +Is -B V 2 -Is -B V 3 -Is +B V 4然后求上述四组数据V 1、V 2、V 3和V 4 绝对值的平均值,可得:44321V V V V V +++= (3) 通过对称测量法求得的V H ,虽然还存在个别无法消除的副效应,但其引入的误差甚小,可以略而不计。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2018.3

实验名称:10、用其他材料造船 实验类型:分组 实验器材:水槽、橡皮泥、木块、塑料瓶、 易拉罐等。 实验 步骤: 一、准备 1.决定造一艘什么船; 2.准备需要的材料。 二、制作 1.画出船的设想草图; 2.动手制作。 三、改进和完成 1.放到水里试试,找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2.演示、介绍我的小船。 实验结论:用各种不同的材料都可以造出小 船,小船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越容易浮,它 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 小船浸入水中的体积 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
实验报告单
那克塔学校 于万江 2018.2
实验名称 1.观察物体的沉浮 实验类型: 演示 实验目的:观察物体的沉浮 实验材料:砖块、木块、水槽、水、、小刀、 泡沫塑料等各种材料。 实验过程: 1.取小石头、木块、等放入水中,观察它们 的沉浮。 2、把水槽放在展台上,取出泡沫塑料、别 放入水中观察它们的沉浮 。 实验结论:木块、泡沫塑料在水中是浮的; 砖块在水中是沉的。
实验名称:17.调制一杯使马铃薯浮起来的 液体 实验类型:分组 实验目的:探究是不是液体里只要溶解了其 他物质,马铃薯就一定能浮起来。 实验材料:烧杯、筷子、水、马铃薯、食盐 实验过程: 1.取100毫升水,往杯子里一次次加盐,食 盐溶解后,放人马铃薯检验是否浮起来,并 做好记录,直到马铃薯浮起来为止。 2.取100毫升水,往杯子里一次次加糖,糖 溶解后,放人马铃薯检验是否浮起来,并做 好记录。 观察到的现象 加入5g,马铃薯沉 入水底; 加入10g,马铃薯沉入水底; 加入 15g,马铃薯悬浮在水中; 加入20g,马铃薯 浮在水面上; 加入少量的糖,马铃薯沉入 水底; 一点一点加入糖,马铃薯慢慢从水 底浮上来。 实验结论: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 沉浮,这样的液体有许多。
实验报告单

三(上)班级年班实验课题造一张纸实验类型分组实验实验目的实验器材透明杯子、水、筷子、棉布、放大镜。
实验步骤1、把一小块废纸撕碎,放在杯子里,用水浸泡直到能够捣碎。
2、搅拌纸屑和水,调成稀浆状。
3、将纸浆倒在平铺的棉布上,再用毛巾挤压吸水。
(在棉布下面和毛巾上面添加报纸吸水效果更好)4、观察我们造的一张纸。
实验结论认识一纸是用细小纤维叠加压制而成的。
(正是这种结构方式,纸的纤维之间有许多工作空隙,所以,容易吸水,渗透水。
)实验报告单实验周次:班级年班实验课题水和食用油的比较实验类型分组实验实验目的实验器材2个塑料杯、1片玻璃、2支筷子、2支试管、2根长木条、1个水槽、2支滴管、1张报纸片。
实验步骤(一)观察水和食用油1、用眼比较水和食用油的颜色、透明度;2、用鼻子比较它们的气味;3、倾斜杯子比较它们的流动情况、在杯壁的残留度;4、用木条搅拌比较它们的流动速度;5、比较木条上两种液体下滴的状况。
结论:水没有颜色、食用油有颜色,水透明,食用油不透明。
水流动快,食用油流动慢。
水渗透性较弱,食用油渗透性强。
(二)液滴比较1、用试管将水的食用油分别滴到玻璃上(或蜡光纸);2、观察记录比较液滴形状;3、将两种液体滴在报纸上,观察。
实验结论一滴油比一滴水要瘪一些,因为它张力小一点。
水要圆一些,张力大一点。
而且是它们的大小不同;水的浸润速度和面积大小要超过油滴。
实验报告单实验周次:班级年班实验课题比较空气和水实验类型分组实验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吸管1根、2个透明塑料袋、1个水槽、2个玻璃杯。
实验步骤1、准备1杯水,1个装满空气的透明塑料袋,直接观察比较空气和水的特征。
2、在水槽里盛大半多的水,将吸管伸入槽底,向槽内吹气;3、在透明塑料袋装满空气,装袋口系紧,放入水中。
4、观察生活中风流动的现象实验结论相同点:无色、无味、透明、会流动、都是一种物质。
不同点:水看得见,空气直接看不见;水重,空气轻;水可以摸到,空气摸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