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必修二第二单元高考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二单元综合卷:第二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二单元综合卷:第二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一、选择题1.《全球通史》曾经这样形容过两次工业革命的发展历程:“早先,发明是个人对机会作出响应的结果,而如今,发明是事先安排好的,实际上是定制的。

”下列发明属于“定制”的是()A.珍妮纺纱机 B.电灯 C.汽船 D.蒸汽机车2.下列因素中推动英国工业革命的直接原因是( )A.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B.圈地运动的大规模开展C.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D.生产技术的不断积累3.某论文把巴拿马运河开通、印度向英国出口棉花、华工赴美参与修建铁路、法国向俄国输出资本等作为重要证据,该论文的主题最可能是( )A.美国经济的崛起B.工业革命在欧洲的扩散C.英国“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4.1992年许多国家为纪念某一历史事件纷纷举行500周年纪念活动,但引起了美洲印第安人后裔的强烈不满,他们打出标语:“你们庆祝的是我们的苦难。

”与该纪念活动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郑和下西洋B.迪亚士到达好望角C.哥伦布航行到美洲D.麦哲伦环球航行5.20世纪初,美国华尔街开始流行一个段子,老师问学生:是谁创造了世界?学生回答:是上帝在公元前4004年创造了世界,但在1901年,世界又被摩根先生(美国著名财团的创始人)重组了一回。

对该材料最准确的理解是( )A.反映了上帝创世说B.肯定了摩根先生的功绩C.体现了垄断时代资本的深刻影响D.强调了美国的世界地位6.16世纪初,意大利威尼斯商人到东地中海组织货源,但发现已经没有什么香料了,而葡萄牙首都里斯本却成为东方商品的仓库。

葡萄牙在印度购买一公担胡椒不到3杜卡特,在里斯本却以40杜卡特出售。

下列对此表述正确的是( )①葡萄牙人已经找到通往东方的商路②欧洲的商路和贸易中心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③促进了西、葡两国资本主义的发展④西、萄的封建主获取了暴利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7.最早的自行车产生于1790年,是木制的。

历史高考必修2知识点

历史高考必修2知识点

历史高考必修2知识点中国历史是高中历史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必修2以中国历史为主题。

本篇文章将围绕历史高考必修2的知识点展开讨论。

一、文化交流与对外关系1. 丝绸之路:介绍丝绸之路的起源、发展和影响,包括商业、文化和科技交流等方面。

2. 扬雄、班固的著作《法言》和《汉书》:探讨这两部著作的重要性,包括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和对国家治理的贡献。

二、政治与社会制度的变革1. 秦朝的统一和制度变革:介绍秦始皇的统一战争和实施的改革措施,以及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 西汉的兴亡和王莽新朝:探讨西汉的兴盛,以及王莽新朝的起因、发展和失败原因。

三、经济与文化的变革1. 黄河流域的农业与手工业发展:深入分析黄河流域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状况,以及对经济和文化的贡献。

2. 西域文化和佛教传入:讲述西域文化和佛教传入的背景、传播途径和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四、中外思想文化的交流与对比1. 儒释道三教的传入与发展:探讨佛教、道教对中国儒家思想的影响和对中国文化的贡献。

2. 西学东渐:分析近代欧洲科学、哲学、政治和社会制度对中国产生的影响,以及对中国启蒙思想的作用。

五、历史上的文化名人与事件1. 司马迁和《史记》:介绍司马迁的生平和对中国历史的贡献,以及《史记》的特点和地位。

2. 张骞和西域通商:讲述张骞的西域通商活动,以及对中国西部地区经济和文化的影响。

六、历史上的重要战争和和平事件1. 秦朝的统一战争:深入分析秦朝的统一战争,包括重要战役和对中华民族的影响。

2. 西汉的匈奴战争和和亲政策:探讨西汉与匈奴的战争,以及和亲政策对边疆稳定的作用。

以上是历史高考必修2的知识点概述,通过了解这些知识点,可以更好地准备历史高考,提升历史素养。

希望本文对您有所帮助!。

2017年高考全国卷历史专题复习必修二第二单元

2017年高考全国卷历史专题复习必修二第二单元

2017年高考历史复习必修二第二单元一、选择题1、(2015·新课标全国Ⅱ卷文综)17世纪60年代,茶叶在英国只是上流社会的消费品;到18世纪末,茶叶已成为普通民众的日常消费品。

这反映了当时的英国()A.等级观念明显淡化B.崇尚东方的生活方式C.贫富差距日益缩小D.扩大了与东方的贸易2、(2014·全国新课标卷Ⅱ文综)有人描述19世纪初英国的情景时说,妇女和女孩们曾从黎明到深夜整天不断地使用的嘤嘤作响的纺车,如今已被弃置屋隅。

那些打着拍子砰然作响的手织机也多半闲置无闻。

这说明()A.生产领域出现革命性变化B.工业革命推动妇女解放C.重工业成为国民经济主导D.家庭手工业已不复存在3、(2016·新课标全国Ⅲ卷文综)19世纪60年代,总长超过3万英里的美国铁路有多种轨距。

南部铁路轨距以5英尺居多,北部最普遍的轨距是4.9英尺,部分地区还采用6英尺、5.6英尺的轨距。

这反映出当时美国()A.尚未形成成熟的统一国内市场B.铁路是经济增长的主导部门C.科技水平限制了制造业的发展D.战争破坏了基础交通设施建设4、(2016·新课标全国Ⅱ卷文综·33)英国18世纪人口死亡率明显下降,但1816年以后死亡率上升。

1831~1841年,工厂集中的伯明翰每千人死亡率由14.6上升到27.2,利物浦由21上升到34.8。

导致上述情况发生的重要原因是() A.城市环境极其恶化B.化学工业污染严重C.人口膨胀食物短缺D.医疗技术水平下降5、(2015·新课标全国Ⅱ卷文综)由表1可以推知,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A.欧美发达国家已经开始盛极而衰B.世界各地的工业化有所发展C.世界各国工业发展差距明显缩小D.世界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6、(2013·全国新课标卷Ⅰ文综)现代化是晚清历史发展的一个趋向,最能体现这一趋向的是()A.洋务运动—戊戌政变—清末新政B.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C.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D.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7、(2015·新课标全国Ⅱ卷文综·30)1938年,日本侵略者在北平设立“中国联合准备银行”,发行“联银券”,流通于平、津、鲁、豫等地;同时还发行了大量不具备货币性质的“军用票”,流通于市场。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目录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目录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目录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经济1.1 农业的起源与古代农业的发展1.2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1.3 商业的兴盛与古代城市的发展1.4 古代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1.5 古代经济政策与管理制度第二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2.1 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2.2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2.3 民族资本主义在近代的命运2.4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3.1 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探索3.2 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3.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体系3.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建设第四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4.1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4.2 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4.3 大众传媒的发展4.4 社会的风俗与礼仪第五单元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5.1 新航路的开辟5.2 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5.3 两次工业革命5.4 世界市场的形成第六单元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6.1 1929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6.2 罗斯福新政6.3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7.1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7.2 新经济政策7.3 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7.4 农业集体化7.5 苏联模式的形成第八单元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8.1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8.2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8.3 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8.4 经济区域集团化8.5 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请注意,上述目录基于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的一般内容而编制,但具体内容与细节可能会因版本更新或其他因素而有所变动。

建议参考实际使用的教材版本以获取最准确的信息。

高考岳麓版历史必修2课件第2单元 单元知识整合(共7张ppt)

高考岳麓版历史必修2课件第2单元 单元知识整合(共7张ppt)

A.电力与蒸汽
C.蒸汽与煤炭
B.电力与钢铁
D.煤炭与钢铁
【解析】选 B。1900 年巴黎世博会上主要展出的是第二次
工业革命的成果,这也是此次世博会的物质基础。蒸汽、煤炭
属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电力与钢铁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 的成果, B 项符合题意。
考点 4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4.(2012 届广东梅州曾宪梓中学期中)光绪二十三年(1897
C.欧洲启蒙思想在印度影响广泛
D.英语已成为印度人的主要语言 【解析】选 B。19 世纪 30 年代,印度是英国的殖民地。 当时英语书籍在印度畅销的实质是资本主义殖民扩张,推动了 西方文化在印度的传播。
考点 3 工业革命 3.(2012 年上海单科)在 1900 年的巴黎世博会上,璀璨耀 眼的展览场馆和高耸入云的建筑物成为新亮点。为此提供物质 基础的是( B )
B.31
【解析】选 D。从时间(1872~1911 年)信息上看,资本主 义发展初期以发展轻工业为主,轻工业以纺织业和面粉业为主, 所以纺织业比较发达,最有可能的是 193,故选 D 项。
年)的《中国商务报》报道:“风气忽开,大为更变,商务则砖 瓦丝茧,官事则邮政银行铁路,一时间景运更新,中国变动之
机,从未有如此之速者。”从中可知( C ) ①戊戌变法推动了经济发展 ②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 限制 ③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A.①②③ B.②④ 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入 C.②③ D.①②③④ “短暂的春天”
【解析】选 C。根据题干提供的“1897 年”的提示和所学
史实,戊戌变法是在1898 年 6 月开始,故排除①;④是在1912 ~ 1919 年期间故也应排除;所以此题应选择 C 项。
考点 5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5.(2011 年山东文综)下表为中国工业发展初期(1872~1911 年)设立的厂矿数量统计表。其中,纺织业的数量最有可能是 ( D ) 行业 数量(家) A.2 矿冶业 72 机器业 3 纺织业 ? C.73 食品工业 其他工业 100 153 D.193

历史高考试题分章节汇总(必修二)

历史高考试题分章节汇总(必修二)

第一单元:第1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一、选择题1.(2011·福建文综·14)图4 所示坎儿井(井渠)是我国古代具有地方特色的水利灌溉工程,至今还流行于新疆的吐鲁番、哈密地区。

联系历史地理知识,对坎儿井解读正确的是()①在汉代就已出现②我国古代最早的灌溉工程③利用了天山、昆仑山的冰雪融水④井深随地势坡降而改变图4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解析】C 根据所学知识,坎儿井起源于西汉时期,①正确;根据材料“至今还流行于新疆的吐鲁番、哈密地区”得之坎儿井正是利用新疆天山、昆仑山的冰雪融水而兴建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水利灌溉工程,③正确;从图中明显可以看到坎儿井井深随地势坡降而改变,④正确;材料无法反映出坎儿井是我国古代最早的灌溉工程,另外根据所学知识在坎儿井之前还有著名的水利工程如都江堰等。

故选C项。

2.(2011·山东文综·10)图4描绘了汉代农民使用四齿钉耙耕作的场景。

它反映出当时()A.开始使用铁器B.注重精耕细作C.尚未推广牛耕D.雇佣关系盛行【解析】B 从关键词“汉代”,可以排除A项,春秋时期就开始使用铁器;汉代随着犁壁的发明,已经开始推广牛耕,排除C;雇佣关系盛行是在明清时期,排除D.故选B。

二、主观题1.(2011·安徽文综·35)(30分)马克思说:“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王景)迁庐江太守。

先是,百姓不知牛耕,致地力有余而食常不足。

郡界有楚相孙叔敖所起芍陂稻田。

景乃驱率吏民,修起芜废,教用犁耕,由是垦辟倍多,境内丰给。

是岁,年疫。

京师及三州大旱,诏勿收兖、豫、徐州田租、刍稿(汉代的一种税收),其以见谷赈给贫人。

——摘自《后汉书》卷七十六、卷三(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农业经济的特征。

(8分)解析:本题以历史热点――三农问题切入,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综合应用能力。

必修二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必修二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必修二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公元前221年,秦朝统一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时期长达数百年的分裂局面。

请问,秦朝统一六国的第一位皇帝是:A. 秦始皇B. 汉高祖C. 汉武帝D. 唐太宗2.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强盛的朝代,其中“贞观之治”是指哪位皇帝在位期间的政治局面?A. 唐太宗B. 唐高宗C. 武则天D. 唐玄宗3. 明朝时期,实行了严格的海禁政策,这一政策的实施与哪位皇帝有关?A. 明太祖B. 明成祖C. 明英宗D. 明武宗4. 下列哪项不是清朝乾隆皇帝的政绩?A. 编纂《四库全书》B. 统一新疆C. 推行科举制度D. 建立圆明园5. 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爱国主义运动,它发生于哪一年?A. 1911年B. 1919年C. 1921年D. 1931年6. 抗日战争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次伟大战争,请问,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标志是什么?A. 七七事变B. 九一八事变C. 一二八事变D. 八一三事变7. 下列哪项不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特点?A. 提倡民主B. 提倡科学C. 提倡白话文D. 提倡封建礼教8. 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要的革命,它推翻了哪个朝代的统治?A. 唐朝B. 明朝C. 清朝D. 元朝9. 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中,最早发明的是:A. 造纸术B. 火药C. 指南针D. 印刷术10. 我国历史上的“一国两制”构想,首次提出是在哪个时期?A. 改革开放时期B. 建国初期C. 抗日战争时期D. 文化大革命时期二、填空题(每题1分,共10分)11. 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焚书坑儒”事件发生在_________时期。

12. “文景之治”是指西汉时期文帝和_________的统治时期。

13. 我国古代的“科举制度”始于_________朝代。

14. 我国历史上著名的“靖康之变”发生在_________朝代。

15. 我国历史上的“戊戌变法”发生在_________年。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二单元复习课件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二单元复习课件

重要历史事件
介绍几个重要历史事件,从分析其影响和历史意义的角度,帮助学生理解中国古代政治和文化的演变过程。
1
战国时期
介绍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和著名历史事件,以及这段时期对中国政治、文化的深远影响。
2
秦汉之际
探讨秦汉之际的历史事件,以及秦始皇和汉武帝对中国政治制度和文化的影响。
3
唐宋时期
介绍唐宋时期的历史事件,以及这一时期对中国政治、文化的深远影响。
读书
读好书,是了解中国古代政治文 化的重要途径。
讨论
和同学分享自己对历史事件和人 物的独特见解,体现学习历史的 意义。
思考
通过思考,探寻中国古代政治文 化的内涵和历史意义。
政治制度
探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和演变过程,理解不同政治制度和思想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封建社会
介绍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和特 点,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大一统时期
探讨秦始皇大一统思想的表现 和影响,及其对中国古代政治 制度的影响。
官僚体制
介绍官僚体制的特点和演变历 程,并分析其对中国历史的影 响。
文化艺术
封建社会
探讨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特点和发展历程。
统一战争
介绍秦始皇的统一战争与其政治制度对中国历史的深远影响。
重要历史人物
介绍一批重要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和思想成就,从不同角度透视中国古代政治文化。
孔子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提倡仁政思 想。
刘备
三国时期蜀汉的开国皇帝,政治 手腕高超。
屈原
楚国大臣、诗人,被称为中国浪 漫主义文学的鼻祖。
总结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的主要创作和思想成就,以及其对中国历史文化的影响和传承。
1 诗歌文学
介绍唐诗、宋词、元曲等文学创作的代表作,以及对中国文学史的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族 工 业 发 展 水 平
短暂春天
初步发展 产生 1895年
1919年
严重破坏 陷入困境
折 发 展
1912年 1927年 1945年 1949年
19C70年代前后
黄金时代
时间
二、 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
(一)民族工业的出现(19世纪六、七十年代)
1、民族工业产生的背景①②③
2、早期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创办者 地点 企业名称
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自然经济逐步瓦解
近 代 中 国 经 济 结 构 的 变 动
外商企业兴起 洋务运动兴起
19世 民族资 纪六 本主义 七十 的发展 年代
产 生
19 1912 1927 1945 世 初步 短暂 ~ 曲折 ~ ~ 纪 发展 1919 春天 1945 发展 1949 末
影响中国近代民族资本发展的因素
推动因素:
1、外国资本主义的冲击,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2、政府的鼓励 3、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4、实业救国……
阻碍因素:
①先天不足、后天畸形 ②战争不断,政局不稳 ③三座大山的压迫 ④传统思想观念的束缚 根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
①从分布区域看, 不平衡,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
日益 萎缩
官僚资本 主义经济
近代中国社会生活与交通、通讯的变化
1、表现:
(1)社会生活的变化:
衣: 西装、中西合璧的服饰——中山装、 旗袍
断发、不缠足运动、鞠躬、握手、 社会习俗: 新式婚礼、简洁葬礼
文化生活: 读报刊与看电影
行: 铁路、轮船、汽车、飞机
化繁为简、化简为趣、化趣为道


从基础知识说起 塑造骨感的历史
(三)民族工业的黄金时期(1912-1919)
1、民族工业出现黄金时期的背景①②③④⑤
2、表现
(四)民族工业的迅速萧条(1919-1927)
1、民族工业迅速萧条的背景①
(二)民族工业的显著发展(1927-1937)
1、民族工业显著发展的背景①②
(三)民族工业的困境(1937-1949)
1、民族工业出现困境的背景①②③
B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3、 “我数千年历史之蚕桑事业,不沦 亡于敌伪铁蹄之下,而消灭于胜利后之压 迫榨取也!吾民何辜,为此浩劫!” 文 中所言“之压迫榨取”主要是指
B
A.外国资本主义 C.封建地主
B.官僚资本主义 D.民族资本主义
4、有报纸文感叹:“我数千年历史之蚕桑 事,不沦亡于敌伪铁蹄之下,而消灭 于……官僚资本压迫榨取也!吾民何辜, 惟此浩劫!“此种状况出现于 A.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B.国民政府的前十年(1927—1936年) C.抗日战争时期 D.抗日战争以后
• 甲午战后,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 制,从而使民族工业得到初步发展,但其 目的是增加税收。 • 一战期间,并非所有的列强都放松了对中 国的经济侵略。比如,日本和美国都加紧 了对中国的侵略,所以,放松对中国经济 侵略的主要是欧洲列强。
B
9、在新西兰基督城召开的第31届世界遗产大会 上,世界遗产委员会主席敲动木槌,一句“祝贺 中国”,广东“开平碉楼与村落”历史性地载入 《世界遗产名录》。开平碉楼主要由近代旅美、 旅加华侨兴建。据统计,1921-1931年开平共建碉 楼940座,占总数的51.2%,而1932-1942年,开平 只建碉楼114座,占总数的6%。 1932-1942年碉楼 兴建急剧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A.①② ①日本不断扩大对华侵略 ②西方列强对中国实行贸易禁运 B.①③ ③欧美国家经济危机严重 C.②④ 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艰难 D.③④
②从部门上看,不合理,主要是轻工业 ③从发展趋势上看, 由于资金少、规模小、技术薄弱,没有形成 完整的工业体系,故难以与外资抗衡 ④对中外反动势力既有依赖又有矛盾,在 夹缝中步履维艰
※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地位和作用
地位
是新生产力的代表,符合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
始终未能占据主导地位
经济: 加速了经济的近代化 政治: 促进民主革命的转变 思想: 解放思想”
5、从生产力发展的观点看,对中国近代资本 主义企业的“近代”认识正确的是 A.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采用大机器生产方式 C.由商人、资本家出资兴办 D.以利润为生产目的 6、下列事件中,对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起了促进作用的是 ①洋务运动②戊戌变法③辛亥革命④五四运动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C
• 鸦片战争后小农经济开始解体,但不是完 全解体。小农经济解体的过程非,常漫长 ,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对农业和手 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小农经济才 最终解体。 • 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属于带有资本主义 色彩的封建性质的企业(从事的不是商品 生产);民用工业属于带有浓厚封建色彩 的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从事的是商品生 产)。但是,民用工业不等于民族工业, 通常所说的民族工业是专指民族资本主义 工业。
A.1853-1863 C.1912-1922
B.1895-1905 D.1922-1932
C
2、有学者这样描述中国近代经济的基本格 局:“第一世界已是马达隆隆、汽笛长鸣,是工 业文明曙光初现,而第三世界则依然是‘天苍苍, 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传统的畜牧业经 济,第二世界则是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男耕女 织,耕织结合的传统农业经济。”对此理解正确 的是: ①近代工业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 ②民族工业占绝对优势 ③经济发展存在明显区域差别 ④形成均衡发展的经济格局
一、材料型:关键是一个“这”字
1、矛盾先生的《春蚕》曾描述:“老陈 老爷做丝生意‘发’起来的时候,老通宝家养 蚕也是年年都好,十年间挣得了二十亩的稻田 和十多亩的桑地,还有三开间两进的一座平 屋。……可是以后,两家都不行了;老通宝现 在已经没有自己的田地,反欠出三百多块钱的 债,陈老爷家也早已完结。” 根据以上内容 推断,两家‘发起来’的十年可能是
作用
※民族资本主义历程的启示
国家的统一、民族独立是民族工业发展的前提 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是民族工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资本主义道路不能挽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
历史题——一定是可解之题
一定有共性的解题之基——基本的知识要求
一定有宏观的命题思路——基本的知识框架
一定有规范的解题要求——基本的解题方法 (一)四类选择题
B
四、组合型:让每个拿得准的小圈发挥作用,不要
在拿不准的小圈上下结论
5.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近代经历了产生、 初步发展和进一步发展。中国民族工业( ) ①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以轻工业为主 ②都 推动了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 ③一直受到中国反 动政府的严厉限制 ④始终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 压迫束缚,但又往往对外国资本主义有依赖性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 解析本题可用排除法。③很明显错误,因为清 政府在甲午战后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使中 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初步发展。故排除③
一、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变了什么?
变化一:自然经济的解体(原因、影响) 变化三: 民族工业产生、发展 变化四: 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 什么动了?(本课的主线) 中国近代化的启动
变化二:洋务企业的兴起(成就、影响)
近代工业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
复习提示:要准确把握民族资本主义每一个阶段的特点、 迅速萧条 原因、表现和影响,特别要重点注意甲午战后(初步发 展)和民国初年(短暂春天)的相关内容,在考试中出 显著发展 曲 1936年 民 现的次数最多。
B
B
7、一战期间,长江三角洲地区民族工业迅 速发展的原因有 ①自然地理条件优越 ②洋务运动的刺激 ③民族工业基础相对雄厚 ④列强暂时放松 对华经济侵略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C
三、优化型:不仅选“对的”,更要选“最对的”
8、抗战时期,民族资本萎缩、官僚资本 膨胀的主要原因是 A.日本对沦陷区的经济侵略 B.国民政府实施战时体制,强化对经济 的全面统治 C.民族资产阶级大量投资海外 D.美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市场,排挤了 国货
2、表现
(四)民族工业的获得新生(1949—1953)
(新中国成立,合理调整工商业)
(五)民族工业消失(1953—1956)
国家对资本主义改造完成
(1)近代工业的主要类型:
外国资本主义企业 (19C40~50年代)
洋务企业 (19C六十年代-90年代)
民族资本主义工业 (19C70年代前后)
官僚资本主义工业 抗战时期
化和民主化、社会阶层流动性增强、 教育普及、信息传递加速、非农业人 口比例大幅增长等等。
两条线索
新航路 的开辟
欧洲殖民者 扩张与掠夺
工业 文明 崛起
对中 国的 冲击
中国经济结 构的变动和 资本主义的 曲折发展
中国近现 代社会生 活的变迁
工业 革命
主题线索: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新航路的开辟
欧洲殖民者的 扩张与掠夺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世界市场雏 形开始出现 世界市场的拓展
方举赞
陈启沅
上海
广东南海
发昌机器厂
继昌隆缫丝厂
朱其昂
天津
贻来牟机器磨坊
3、民族资本主义的特点
外 国 资 本 主 义
民族资本主义工 业的艰难处境
压制
民 族 工 业
阻碍
本 国 封 建 势 力
①特点: 革命性、软弱性、妥协性 ②根本原因: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二)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甲午战后)
1、民族工业初步发展的背景①②③ 2、表现
第二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 对中国的冲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