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六知识总结(人民版)
高考历史培优补差思维导图课件:人民版必修二专题六 罗斯福新政与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用“一、二、三、四” 归纳巧记罗斯福新政
一个中心 二个阶段 内容“三R” 措复兴
自1935年5 月开始改革
复兴 (Recovery)
救济 (Relief)
改革 (Reform)
新政四“新”
新理论和 政策
新的特点
新的起点
新的模式
实践凯恩 斯主义
政府对经济 全面干预
政的
度,采取了一些有利于工人和小生产者的措施,以缓和国内 的阶级矛盾。
特点 • 新起点 • 新政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局部调整,资本主义制度由此获得了 新的生命力,成为继续发展的新起点。
历解 史释
易错易混点一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 后,欧美各主要国家解决危 机的方式一样吗?
易错易混点二
罗斯福新政能消除经济危机 吗?
全国工业复兴法
全国劳工 关系法
社会保 险法
课标解读 叁
构建 体系
罗斯福新政在资本 主义自我调节机制
形成中的作用
政治机制上
经济机制上
社会保障机制上
罗斯福新政 在很大程度 上缓和了美 国的社会矛 盾,避免美 国走上法西 斯的道路。
罗斯福新政初步开 创了国家干预经济 的新模式,标志着 资本主义告别了自 由放任的时代,形 成了国家垄断资本
辨析一
不完全一样。大致方式相同, 即都是国家干预经济。但是, 具体方式不相同,美国等民主 国家通过罗斯福新政这样的改 革摆脱危机,而德国、日本等 国则通过对外扩张来摆脱危机。
辨析二
不能。罗斯福新政只是对生产关 系的调整,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 制度,即“旧民主秩序的新应 用”,因此不可能消除经济危机。
知识点 点拨
——《经济大萧条研究》 史料二 经济不景气的问题绝不能用立法的行动或行政的声明 来解决的。经济的创伤只能由经济实体的细胞——生产者和消 费者——来自我治疗的。 ——胡佛的第二个年度国情咨文
(完整版)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知识点总
结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本文将对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帮助学生更好地复和掌握相关内容。
第一章秦汉帝国
- 法家思想:以法律为中心,重视法治,代表人物为李斯。
- 战国时期的变局:列举了战国七雄,并简要介绍了秦国崛起的背景和过程。
- 一统天下的始末:分析了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的措施和影响,以及秦朝的衰落原因。
第二章希腊罗马的文明
- 古希腊城邦:讲解了古希腊城邦的特点和各类政治制度。
- 古希腊的哲学与科学:介绍了古希腊哲学家的代表人物和他们的思想,以及古希腊的科学成就。
- 古罗马帝国:概述了古罗马帝国的建立、扩张和衰落的历史过程。
- 古罗马法的影响:介绍了古罗马法的特点和对后世法律制度的影响。
第三章民族大迁徙与北欧海盗
- 民族大迁徙的背景:分析了民族大迁徙的原因,包括汉族与契丹族之间的关系。
- 北欧海盗的活动:介绍了北欧海盗对欧洲的影响,包括维京人的扩张和海上掠夺活动。
- 西方封建社会的形成:讲解了西方封建社会的形成和特点,包括封建制度和封建等级。
- 典型封建国家的比较:对比了英法德等国封建社会的特点和制度。
第四章阿拉伯帝国的崛起
- 的创立:讲解了的创立和基本教义,以及先知穆罕默德的生平。
- 阿拉伯帝国的扩张:介绍了阿拉伯帝国从麦加开始的扩张和征服,以及对所征服地区的统治和文化影响。
- 阿拉伯文化的传播:概述了阿拉伯文化在科学、哲学、医学等领域的繁荣和传播。
以上是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的主要知识点总结,仅供参考。
详细内容请参阅教材。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专题六 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知识汇编

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知识结构】知识点一、1929 至 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1.原因(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2)主要原因:生产与销售间的矛盾。
(3)具体原因:自由放任政策、股票投机活动、盲目生产、无序竞争等。
2.概况(1)爆发:1929年10月,美国纽约股票价格暴跌。
(2)表现:银行倒闭,工业生产下降,世界贸易额剧减,农民大量破产,失业人数剧增。
(3)特点:范围广,时间长,破坏大,影响深远。
3.胡佛政府的应对(1)对策①前期:继续奉行自由放任政策,反对政府干预经济;大幅度提高关税。
②后期:成立复兴金融公司,向大银行、大企业、大农场提供贷款,签署紧急救济和工程建设法,扩大投资。
(2) 结果:经济危机进一步加深,人民生活困苦,竞选总统连任失败。
4.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应对经济大危机的对策(1)提高关税:可以阻止、限制外国产品进入本国市场,以尽可能地保护本国工业。
(2)实行货币贬值:可以提高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以增加商品出口5.影响(1)社会危机加深:这场经济大危机加深了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危机。
(2)国际关系恶化: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摆脱危机,改善本国经济形势,纷纷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加紧对国际市场的争夺,使彼此之间的矛盾更加尖锐。
(3)加强殖民掠夺:各资本主义国家还加强对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掠夺,从而激起当地人民更强烈的反抗。
(4)“自由放任”失败:胡佛固守“自由放任”政策使危机不断恶化,社会矛盾尖锐。
知识点二、罗斯福新政1.罗斯福新政的背景(1)胡佛的失败:胡佛的反危机措施的失败,使经济危机和社会危机不断恶化。
(2)人民的呼声:全国要求改革的呼声高涨,希望能够迅速摆脱经济危机。
(3)罗斯福的当选:1933年,罗斯福誓言实行新政,赢得选民的信任,成功当选。
2.罗斯福新政的内容(1)整顿银行业:颁布《紧急银行法》,恢复金融秩序,恢复人们对银行的信心。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归纳大全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归纳大全必修二的历史课需要背诵的知识点有很多,因此要想要记牢历史知识,首先知道有哪些历史知识是需要记忆的。
为了方便大家学习借鉴,下面小编精心准备了人民版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归纳内容,欢迎使用学习!人民版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归纳一、孔子与老子(一)孔子:1、生平著述:春秋鲁国人,“三家一创”;《诗》《书》《礼》《易》《春秋》和《乐》2、学说:①政治学说:A. “仁”(仁者爱人); B. “礼”(“克己复礼”);C. “为政以德”②哲学观点(天命观,畏天命):“敬鬼神而远之”③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影响最深远,打破官教限制) ;“因材施教”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当仁不让于师”3、历史地位:①当时为受到重视,所倡导的儒家思想体系被后人发扬光大,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②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影响。
③后人整理孔子言行为《论语》,尊孔子为圣人,历世景仰。
保守的一面:主张按照周礼的制度达到名正言顺,贵贱有“序”,承认等级制度也阶级压迫。
4、反映了春秋晚期诸侯纷争,民不聊生,礼崩乐坏。
5、孔子的政治主张对现在有何现实意义:对今天的政治文明的建设、对国家和社会的管理有着重要意义。
(“礼”的观念,德治)(二)老子:1、生平著述:道家学派创始人;《道德经》2、学说:①哲学思想:A. “道”是万物的本源,“天法道,道法自然”。
摒除了天命的绝对权威。
B. 辩证法思想:事物是矛盾对立的,并可互相转化。
②政治学说:“无为而治” ,“无事取天下”。
3、历史地位:①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本源的哲学家。
②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一)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1、(根本原因)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大变革(时局动荡造成思想和言论的空前自由)。
2、(文化思想)私学兴起,教育相对普及,培养了大批人才,各学派之间和同一学派的个流派之间的相互斗争。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人民版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与必修一的历史课本相比,必修二的历史内容明显复杂得多了,部分学生也因此感到头疼。
其实只要用心学,做好复习,必修二的历史就会变得简单。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希望对大家有用!必修二历史知识一、鸦片后自然经济逐步解体(1)原因: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是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外因)(2)表现:①农村家庭手工棉纺织业破产(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标志)② 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和城乡商品交流发展,受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影响③城市手工业受沉重打击④洋行大量增加⑤买办(殖民地半殖民地里替外国资本家在本国市场上经营企业,推销商品的代理人)和买办化的商人出现(3)影响:一方面带来了灾难;另一方面又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市场和劳动力。
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促进了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二、洋务派近代工业的创办1.创办近代军事工业企业名字创办时间地址创办人安庆内军械所(最早) 1861 安庆曾国藩江南制造总局(最大) 1865 上海曾国藩李鸿章福州船政局 1866 福州马尾左宗棠天津机器局 1867 天津崇厚2.兴办近代民用工业企业名称创办时间创办人备注上海轮船招商局 1872 李鸿章中国近代第一家轮船公司开平矿务局 1878湖北织布局 1890 张之洞汉阳铁厂 1890 中国近代第一个近代化钢铁工业3、军事工业性质、特点性质封建性企业特点(官办企业)使用新式机器生产,出现了新的生产力,但企业都是官办的(用国家的经费由官吏来办理),由封建官僚管理。
产品由清政府分配给军队使用。
一个工厂形同一座衙门。
4、民用工业性质、特点性质带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特点(官督商办)(官商合办) 采用西方先进技术和设备进行生产,生产出的.产品除供给国家和军队使用外,还投放到市场上,对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势力的扩张,客观上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三、洋务派创办近代工业的影响它引进了西方国家的近代生产方式,第一批近代企业在中国出现了;培养了一批近代科技人员;在客观上对本国封建经济起到一定的解体作用,从而刺激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民用工业的兴办,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整本书知识点总结

必修二学问点总结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1、了解古代中国的主要农具:(1)原始社会:刀耕火种;(2)奴隶社会:石器锄耕:耒耜;(3)封建社会:铁犁牛耕:①西汉赵过推广耦犁(二牛抬杠);②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③隋唐,江东出现曲辕犁,标记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
2、了解古代中国水利工程和农业浇灌工具⑴我国古代始终很重视农业浇灌,闻名的水利工程有战国时期的都江堰;汉代人民创建了一种“井渠”(龙首渠),后来传到西北地区称为坎儿井。
⑵人们还创制和改进农业浇灌工具。
①曹魏时,经改制的翻车用于浇灌;②唐朝时创制了筒车;③宋朝出现利用水力的高转筒车(水转翻车);④明清时出现风力水车。
这些水利工程和农业浇灌工具的应用,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
3.了解古代中国基本的土地制度(1)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全部,公社成员集体耕种,平均消费。
(2)奴隶社会(商周):土地归国家全部,实行井田制。
(3)封建社会:土地私有制确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相继进行变法,秦国的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这种封建土地全部制,在中国历史上始终持续了两千多年。
)4.理解古代小农经济(自然经济)的基本含义⑴小农经济的形成条件:①铁犁牛耕的出现和逐步普及,②封建土地全部制的确立。
⑵小农经济的特点:①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精耕细作;②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③生产为满意家庭消费和交纳赋税,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局限:具有分散性、落后性、封闭性、脆弱性。
⑶小农经济的地位(影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始终是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在较长时期内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小农经济是封建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历代统治者都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扶植小农经济。
自然经济的坚固存在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持续的重要缘由。
二、古代中国的手工业发展1.了解古代中国在丝织、冶金和制瓷等手工业部门取得的主要成就(1)丝织: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缫丝织绸的国家①新石器时代:丝织技术已经出现。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主要是以封建制为主,这一点是我们需要了解的第一个知识点。
封建制度是指君主统治下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制度,其中的关键是封建等级制度。
在封建等级制度中,君主赋予地方官员土地和爵位,而这些地方官员则需要向君主效忠,同时也需要对下级官员进行管理。
这种制度的核心是君臣之间的关系,君主拥有最高的权力,而地方官员则在各自的地方行使权力,形成了一种上下级的关系。
另一个重要的知识点是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
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选拔官员的制度,它的核心是通过考试选拔人才。
科举制度的实施,使得社会上层阶级不再是唯一的官员来源,而是通过考试选拔人才,这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封建等级制度的限制,为社会的流动提供了可能。
科举制度的实施,也使得中国古代政府拥有了一批经过严格考试选拔的官员,提高了政府的管理效率。
此外,我们还需要了解中国古代的经济制度。
在中国古代,农业是经济的基础,而手工业和商业则是农业的补充。
在农业方面,中国古代有着丰富的农业生产经验和技术,例如水利工程、农田制度等。
在手工业和商业方面,中国古代也有着发达的手工业和商业,例如丝绸、陶瓷、铁器等产品在国际贸易中占据重要地位。
这些经济制度的发展,为中国古代的经济繁荣提供了基础。
最后,我们还需要了解中国古代的文化制度。
中国古代的文化以儒家思想为主导,儒家思想对中国古代政治、伦理、教育等方面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此外,中国古代还有着丰富的文学、艺术、科学等方面的成就,例如诗词、绘画、天文学等。
这些文化制度的发展,为中国古代的文化繁荣提供了支撑。
通过对以上知识点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认识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这对于我们深入了解中国古代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
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学习这些知识点,加深对中国古代历史的理解。
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2:专题六 一 “自由放任”的美国

考查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爆发 [例1] (2011·福建高考)图1、2、3是有关美国
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漫画,对此解读不符合当时社会
状况的是
(
)
A.生产严重过剩 B.通货膨胀严重,百姓无力购买商品 C.失业加剧贫困,社会购买力下降 D.体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解析] 本题中图3反映的信息充分体现了当时生产出 现了严重的相对过剩,排除A项;通货膨胀严重,必然出现
物价上涨,题目图片并没有包含这方面的内容,B项符合题
意;图2反映了当时美国失业加剧贫困,导致贫富差距扩大, 排除C项;图1说明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制度本身, 即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排除D项。 [答案] B
图片材料型选择题的一般解法
解题必须立足于图片材料,分析图片应先分析表层信 息,再分析深层信息,主要有两个步骤:第一步,观察图片, 概括出图片外在的、表面的形象特征;第二步,进一步理解 图片的深层信息,这一步关键要结合图片信息所反映的教材 相关历史知识、把握历史阶段特征,与图片内容相对应,挖 掘其深层含义。
胡佛在位期面干预是凯
恩斯主义理论。
[答案]
B
2.在危机面前,美国胡佛政府采取了一些应对危机的措施,
但对缓解危机无济于事,甚至起到相反作用,这是因为 ( )
A.胡佛的措施未改变“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的本质
B.罗斯福率领的反对党进行抵制 C.美国人民受危机打击严重,已完全失去信心 D.美国人民不适应胡佛政府对经济的全面干预 解析:胡佛固守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已不能适应当时 经济发展的需要,这不但没有克服危机,反而使危机更加 严重。 答案:A
2.在美国发生的经济危机,是由盲目生产、自由放任
主义盛行、财富分配严重不均以及胡佛政府的不干预等因素 共同导致的,它将美国资本主义经济推入了深渊,迫使政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六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
第一节“自由放任”的美国
一、1929-1933世界经济大危机
★1、原因①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
②直接原因:生产与销售的矛盾激化
③具体原因:贫富差距过大、分期付款盛行、股票投资过度
2、爆发:1929年,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股票市场大崩溃为先导,出现疯狂的股票抛售风
3、席卷:股市崩溃迅速席卷美国整个经济部门,并在资本主义世界引起连锁反应
4、表现:股市崩溃、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失业剧增、生产下降
★5、特点:范围广、时间长、破坏大
★6、影响
(1)经济危机:破坏了社会生产力和浪费社会资源。
(2)社会危机:激化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工人罢工运动、农民运动不断高涨。
(3)国际局势紧张:激化了资本主义国家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之间的矛盾。
二、胡佛政府的反危机措施
1、一贯措施:继续奉行自由放任主义,反对政府干预经济
2、特点:自由放任政策,反对政府干预经济
三、经济危机对美国的影响
1、金融和信用危机
2、工农业生产遭到巨大损失和倒退
3、对外贸易额急剧下降
4、国民收入锐减,失业剧增,贪富悬殊加剧,阶级矛盾尖锐
5、美国社会出现全面危机。
第二节罗斯福新政
★一、罗斯福新政实施的背景
1、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的沉重打击
2、胡佛的反危机措施杯水车薪
3、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
二、罗斯福新政的实施
1、目的
①直接目的:结束经济混乱,摆脱危机
②根本目的:巩固资本主义制度
★2、新政的内容
★三、评价罗斯福新政
1、实质: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2、意义:
对美国:①经济:使美国经济走出了低谷,并最终渡过了经济大危机;
②政治:缓解了社会矛盾,遏制了法西斯势力,维护了美国的民主制度;
③人民:提高了美国人的生活水平,建立起福利国家打的框架,使社会弱势群体享有法定的经济保护;
对世界: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对战后欧美各国影响深远。
3、局限:只是调整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无法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
第三节当代美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一、发达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1、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因
(1)二战后,美国经济实力在世界经济中占据绝对优势。
(2)二战期间,美国联邦政府建立起庞大的经济调节机构统管经济,并兴建了大批企业,其调节和管理职能深入到主要经济部门,保证了战时经济的迅速增长,也促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巩固和发展。
2、表现:
①政府运用财政和金融手段刺激生产和消费,干预资本主义的再生产;
②政府补贴出口产品,维持高出口水平;
③政府大力投资科研和教育,推行福利主义政策。
3、特点:与西欧不同,不是实行工业国家化,而是依靠增加政府开支和大量军事订货、实行优惠税率来刺激生产和增加社会固定资本投资。
4、实质:虽然建立了国有企业,但美国的经济体制仍然是典型的资本主义私有制
5、影响:从20世纪50年代起美国经济进入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
三、美国的新经济
1、时间:20世纪90年代
2、背景:克林顿政府扶持高新技术产业,通过增加供应来刺激新需求,再用新需求来促进经济的持续增长,取得成功
3、具体措施:
①克林顿政府把平衡预算、消灭赤字、偿还国债作为干预经济的重要目标,
②通过缩减政府开支、裁减政府雇员、适当增税、鼓励消费等措施,解决了美国经济的赤字问题。
③克林顿政府加大对公共基础设施、新技术、教育、健康保险和环境保护的投资,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很好地解决了失业问题。
4、成就
①经济持续以4%左右的速度增长
②巨额财政赤字消失
③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都在逐年走低
5、局限性
克林顿政府的确创造了经济扩张的奇迹,但是美国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没有因此改变,垄断资本在国民经济中依然占据支配地位,左右着国家政策,美国社会依然是一个富裕与贫困、竞争与垄断并存的两极社会。
★四、比较凯恩斯主义、货币学派和供给学派的不同
五、各国模式与特点、内容
六、20世纪五六十年代,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1、内部原因:
①战后日本进行广泛的社会改革,为经济发展奠定基础;
②政府主导型经济模式形成,有利于经济发展;
③日本战后实行国民经济非军事化,全力进行经济建设;
④制定外向型的经济发展战略,引进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生产率,加快产品的更新换代;
⑤积极发展教育,培养人才。
2、外部原因:
美国的经济扶持,美军的大批军事及后勤物资订货,进一步刺激了日本经济的发展。
七、联邦德国和日本在二战后都经历了废墟上的重建与经济的起飞,你认为我国可以从这些国家的发展历史中吸取哪些经验教训?
1、注重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
2、政府注意加强对经济的宏观调控、调节和指导;
3、注意完善市场经济的法规和正常秩序;
4、注意解决社会问题,完善社会福利保障体制;
5、重视科学技术和教育的发展;注意学习和吸取他国的经验教训等。
6、合理积极地吸取外来资金技术。
★八、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新变化
(1)加强国家对经济干预,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2)福利国家得到发展
(3)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行业迅速发展
(4)美国出现“新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