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最好的老师读后感
李镇西《做最好的教师》读后感

李镇西《做最好的教师》读后感李镇西《做最好的教师》读后感《做最好的老师》这本书正是对李镇西老师教育人生的最好的诠释。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教师》读后感,欢迎阅读参考。
《做最好的教师》读后感(一)最近读了李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一书。
这是李老师25年教育教学思想和智慧的精华集粹,全方位地阐述了李老师的教育观、学生观、班级管理、思想工作、心理教育以及语文教学的理念与实践。
李老师把他的教育思想、教育机智、教育技巧与教育情感融为一体。
语言朴实而富有诗意,形象而充满激情。
读着书,让人不禁为之激动、赞叹、折服!“做最好的老师”,是任何一个做教师的人的理想,可什么样的老师才是最好的老师呢?用李老师的话说,“最好”就是“更好”,虽然这个“最好”永远达不到,但一个一个的“更好”,便汇成了一个人一生的“最好”。
“做最好的自己”,强调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断地超越自己——我今天备课是不是比昨天更认真?我今天上课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我今天找学生谈心是不是比昨天更诚恳?我今天处理突发事件是不是比昨天更机智……”他说:“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遗憾,但每天都这样自己和自己比,坚持不懈,我便不断地向‘最好的教师’的境界靠拢。
”看到这里,我想到了自己,说实话,我对自己的某些方面是缺乏信心的,总觉得自己不管怎样努力都是无济于事的,李老师的话使我受到了启发,也增强了信心,只要我争取每天多读些书,每天都有点进步,每天都做得更好,每天都比前一天有进步,我想我一定会有很大的提高。
正如同我们希望自己的学生每天进步一点是一样的道理。
只要自己肯付出,认真地去想,努力地去做,使自己每天都有新的发现,每天都有新的领悟,每天都有新的收获,那每天就都会有新的快乐。
在去年刚毕业时,我承担了我们胜溪新村学校小学部三到六年级三个班的美术课。
那时的我热情满怀,踌躇满志,对学生也充满了爱心与耐心,立志做一名受学生喜欢和家长爱戴的好老师。
做最好的老师读后感(5篇)

做最好的老师读后感(5篇)做最好的老师读后感1读《做最好的老师》,印象最深的一句话就是:做最好的自己。
说明了一种更高的人生和事业的标杆,虽然最好永久做不到,但是一个比一个更好便汇成了一个人一生的最好。
意味着尽可能在自己的职业中到达自己力所能及的最好程度。
就我个人来说,也在不断的反思自己,怎样才能做的最好,也在时时刻刻的努力使自己做得最好,但是总是觉得不够满足,总是以别人为典范,总是问自己,自己为什么就没有人家那样杰出,自己也很努力,怎么没有人家优秀,所以逆境总是困扰着我,自己压力很大,也很郁闷。
所以总是给自己施压,让自己力求事事都要好,都要超过他人,至少不要让自己落后。
随着时间的推移,自己渐渐取得了一些成果。
在别人的观赏和赞扬中渐渐的放松了一些压力,一路走来,渐渐顿悟出自己为什么要和别人比呢?还是和自己比的好,怎么和自己比呢?那就是今日我做了些什么,是不是比昨天进步了。
这段时间学习是不是坚持的很好,是不是比前段时间坚持的好。
今日的时间是否有铺张的现象,今日做的事自己是否满足,假如满足的话那就会很塌实,渐渐的自己变觉得塌实了许多,充实了许多,心情也就愉悦了许多。
渐渐会树立自信,自己便更加喜爱自己的工作与学习了。
阅历告知我,人要自信,要有美好感,那就要踏踏实实的做好每件事,踏踏实实的做好每件事,日积月累我们会不断的进步,渐渐的我们就会兴奋许多,欢乐许多!作为一名老师,用良好的心态对工作与生活,用阳光的心态对待同学,对待你的课堂。
你的同学同样会收获阳光雨露的的普照与滋润,他们就会健壮健康的成长!这样良性循环,同学会越来越喜爱你,你离做最好的老师也会越来越近。
做最好的老师,是一种心态也是一种激情的行为,也是对某种欲望的放弃,也是某种人生抱负的追求,是平凡的详情,也是辉煌的人生。
是“竹杖芒鞋轻胜马”的闲适沉着,也是“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荡气回肠。
“只管登高不问高”,尽可能每天自己能做好的事,哪怕临时遭受挫折与不幸,最终也将赢的人生的欢乐,这叫“道是无情却有情”。
《做最好的老师》读后感(精选10篇)

《做最好的老师》读后感(精选10篇)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做最好的老师》读后感(精选1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做最好的老师》读后感1读完李镇西的《做最好的老师》后,我感慨颇深。
这本书是李老师用自己的心血写成的,里面包含了他漫长25年的教学生涯中的点点滴滴,虽然其中有些令他耿耿于怀的痛苦经历,但更多的则是他与学生之间那种纯粹的友谊之情。
我认为,李镇西老师是一位非常幸福的人,而他的幸福则来源于他对学生无私的爱。
他说:“生活在学生中,就是幸福,就是‘最好’!”看来,要做最好的老师,最最重要也是最最根本的一点就是老师对学生的爱。
有这样一则寓言:一把坚实的大锁挂在大门上,一根铁棒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还是无法将它撬开。
钥匙来了,瘦小的身子钻进锁孔,只轻轻一转,大锁就“啪”的一声打开了。
铁棒奇怪地问:“为什么我费了那么大力气也打不开,而你轻而易举地就把它打开了呢?”钥匙说:“因为我了解它的心。
”是啊,“爱”就是打开心灵的钥匙,爱得有多深,工作就有多细,效果就有多好。
李老师对“优生”的培养和对“后进生”的思想改造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特别是他让“优生”更优和引导“后进生”发现自己身上的善良之处、高尚之处,以帮助他们树立“我是有缺点的一个好人”的道德自信的做法,让我深深折服。
正是这种无私的爱,才会无悔的付出。
我们也是教育者,当我们面对着我们眼中的差生,我们是怎样对待的。
对他们,我们轻则嗤之以鼻,重则讽刺挖苦。
还记得书中列举的那个经常迟到的女孩的事例。
李老师当时的做法也许是我们大多数人的做法,李老师当时对后进生的态度也许是我们大多数人现在依然存在的态度。
想想我们对待自己的孩子,可以说是无微不至,不管孩子怎样,我们都会发自内心的去关心他,爱他。
而我们的后进生,他们的父母也会像我们疼爱自己的孩子一样疼爱着这些孩子——我们眼中的这些后进生。
李镇西《做最好的老师》读后感

李镇西《做最好的老师》读后感李镇西《做最好的老师》读后感范文李镇西《做最好的老师》读后感1近日,我读了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一书,感触很深。
这本书是李老师25年教育教学思想和智慧的精华集粹,全方位地阐述了李老师的教育观、学生观、班级管理、思想工作、心理教育以及语文教学的理念与实践。
李老师把他的教育思想、教育机智、教育技巧与教育情感融为一体。
语言朴实而富有诗意,形象而充满激情。
读着书,让人不禁为之激动、赞叹、折服!李镇西老师在书中提到做最好的老师必须具备童心、爱心、责任心,具有专家、思想家、心理学家的情怀,需要自己不停地实践、不停地阅读、不停地思考、不停地写作,每天上好一堂课、找一位学生谈心或书面交流、思考一个教育或社会问题、读书不少于一万字、写一篇教育日记等要求。
名师的成长经历,让我看到了差距在哪里;名师的经验体会,开启了我智慧之门;名师的独到见解,引发起我的认识与反思。
启示一:童心是师爱的源泉李老师提出教育者是否拥有一颗童心,对教育至关重要。
教师的童心意味着怀有儿童般的情感,能够自然地与学生“一同哭泣,一同欢笑”的教师无疑会被学生视为知心朋友,赢得学生的心灵。
教师的童心意味着拥有儿童般的兴趣,教师的职业要求我们应该在任何方面都与学生有着共同的兴趣爱好,多一种与学生共同的兴趣爱好,你便多了一条通往学生心灵深处的途径,他们会不知不觉地把老师当作朋友。
在与学生嬉笑游戏时,教师越是往掉自己的“尊严”,学生越会对老师油然而生亲切之情——而这正是教育成功的起点。
想当年,自己刚刚踏上工作岗位,那时的我热情满怀,立志做一名学生喜欢的好老师,上课激情飞扬,下课跟着他们一起做游戏。
休息天,我会带他们到我家玩,去大明湖公园拍照、划船。
在他们生日时,我也不忘送上一张小书签,那时,每个孩子收到礼物是那么开心。
当我声音嘶哑的时候,孩子们偷偷地将“金嗓子”放在讲台上。
多么纯真的孩子们,我用童心换来了孩子的童心,换来了学生对老师的爱,那一刻,我是那么的幸福。
《做最好的老师》读后感14篇

《做最好的老师》读后感14篇《做最好的老师》读后感篇1选择这本书是因为书名吸引了我,“做最好的老师”是我一向以来的追求,其实什么算是最好,自我心里一向存在着疑问,拿到这本书我好像找到了通往目的地的指路灯,迫不及待的翻开了这本书,书中没有通篇的大道理,完全是李镇西老师的教育教学实录。
一个个真实的事例,一个个鲜活的学生仿佛就在我们身边。
说实话我从没有这么认真的看过一本教育专著,而这本书却一向深深的吸引着我。
在这本书中最喜欢李镇西老师在序言中说的几句话:“你也许不是最美丽的,但你能够最可爱;你也许不是最聪明的,但你能够最勤奋;你也许不会最富有,但你能够最充实;你也许不会最顺利,但你能够最乐观……所以,你若是工人,就要当技术最出色的工人;你若是营业员,就要当服务质量最佳的营业员;你若是医生,就要当医术最高明的医生;你若是老师,就要当最负责的老师;甚至你哪怕只是一名‘个体户’。
也要当最受顾客称道的劳动者!你也许不能成为名家,不能名垂青史,但你能够成为同行业中千千万万普通人里最好的一个!我所谓的‘做最好的自我’,强调的是自我和自我比——昨日的自我和今日的自我比,不断地超越自我。
‘做最好的自我’,便意味着要尽可能在自我的职业中到达自我力所能及的最好程度。
”我把这段话写到了我的空间里,我想与我的学生,我的朋友共同分享。
经过阅读,发现贯穿李老师的教育思想的就是一个字“爱”。
他在书中极力强调“没有爱,便没有教育”,用爱去感化学生,用爱去启迪学生。
“在老师素质的诸多因素中,对学生的奉献之心、理解之心、平等之心、职责之心等老师非智力因素是第一位的”。
他说我们教育对象的心灵绝不是一块不毛之地,而是一片已经生长着完美思想道德萌芽的肥沃的田地,所以,老师的职责首先在于发现并扶正学生心灵土壤中的每一株幼芽,让它不断壮大,最终排挤掉自我缺点的杂草。
如果我们用成人的冷漠去对待孩子的真诚,那么一切“语重心长”的教育都无济于事。
对于那些让人头疼的孩子李老师用“科研”的眼光去看,把教育上遇到的每一个难题,如班团体建设呀、“后进生”转化呀、早恋呀、作弊呀等等,都当作科研课题来对待,把每一个“难教儿童”都当作研究对象,心态就平静了,教育也从容了。
《做最好的老师》读后感

《做最好的老师》读后感《做最好的老师》读后感1假期里有幸读了李镇西所着的《做最好的老师》,读后颇有感受。
书中最震撼我的是李镇西老师对教育的思考,他对教育工作的热爱,对学生的热爱。
作为教师,我们都想过该怎样帮助那些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想过该如何在课堂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想过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也想过该如何让学生喜欢自己但我们也许从未曾真正去想过,学生到底为什么来上学?当我读到教育就是要“每一个从他手中走出的人都能幸福地度过一生。
”我震撼,这是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但这以深深融入到李老师的血液当中,成了李老师的教育追求。
所以他不仅仅于学生在校期间尽职尽责,即使在学生离开学校后仍牵挂着他们――所以他会为高考落榜的学生写信――“这个世界如同一个茂密的大森林:有高大的乔木,也有茂盛的灌木,有参天的巨树,也有缠绕的藤萝,有鲜艳的花朵,也有青翠的小草但都在阳光下展现自己的勃勃生机。
”让自己的学生幸福地度过一生――这是一种多么广阔的胸怀,多么博大的爱啊!而想下自己,有时候为了学生的问题而大声地训斥他们,难道这是爱孩子的表现吗?李老师对爱的执着也深深打动了我。
他做的许多事情都很普通,其实许多老师都曾做过。
为什么李老师能成为名师?一个真正的名师。
而我们却在日常工作中变得越来越平庸,这当然有本身素质的差异,但更重要的是对教育的一份执着,对爱的一种坚持。
正如李老师所说“‘爱心与童心’是我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
”他把教育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把带给学生一生的幸福当成一生的追求,而我们更多的只是把教育当成自己谋生的工作。
一个人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做一辈子好事。
爱孩子才能培育孩子的爱心。
爱孩子才能无微不至地关心、注视他们成长中的每一个细节,才能为他们的每一点微小进步而衷心喜悦,才能感知他们的苦恼和困惑,并且为解决这些问题而费尽自己的心血。
李镇西老师是学生的老师,更是学生的朋友,而且是知心的朋友。
正因为他知学生们的心,他就赢得了教育引导的主动权,同时也赢得了学生对他的尊重。
李镇西《做最好的教师》读后感范文(精选3篇)

李镇西《做最好的教师》读后感范文(精选3篇)李镇西《做最好的教师》读后感范文(精选3篇)读完一本名著以后,你有什么总结呢?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
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为大家收集的李镇西《做最好的教师》读后感范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李镇西《做最好的教师》读后感1李镇西老师的书,可以说百读不厌。
《做最好的老师》更使我受益匪浅。
虽然它不能真的像一盏明灯,总在迷茫的时候点亮希望,但细细读来,它却出事我对自己做了深刻的反思和再认识,解答了我困惑很久的问题——怎样做才算是好老师。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想当冠军的运动员不是好运动员——每个人都希望在自己的这也身份中做到最好。
作为一名教师,努力帮助那些学习上、生活上有困难的学生;精心备课,希望在课堂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及时细致地批改、辅导,希望每个孩子的数学成绩能不断提高;我严格要求学生,注意纠正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并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我想法设法养学生的创造力……总是我进自己最大努力做一名称职、合格、负责的老师,希望做一名好老师,让学生喜欢自己。
的确,我的付出受到很多学生的尊敬,但是总有些学生不买账,常常有学生因“太严”而对老师心存敌意。
我一直在想:是自己做的还不够?读了李老师《做最好的老师》,我似乎找到了答案:不是不够,而是对于有些孩子,可能我努力的方向不对。
李老师对教育工作的热爱,对学生的热爱。
而这种爱源与他的心,正是这种爱成就了他的辉煌。
作为教师,我从未曾真正去想过,学生到底为什么来上学?当我读到教育就是要“每一个从他手中走出的人都能幸福地度过一生。
”我震撼,这是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但这以深深融入到李老师的血液当中,成了李老师的教育追求。
是啊,作为一名教师,首先应该认清自己的教育活动的目标。
我们追求的不是不是一张张的成绩单,不是一堆分数,而是让这群长相各异性格万千的活生生的孩子个个都能健康地成长。
《做最好的老师》读后感12篇

《做最好的老师》读后感12篇《做最好的老师》读后感1读罢著名教育家李镇西25年教育教学精华著作《做最好的老师》,我掩卷深思,深受启发。
书中并无高深的道理,而是通过一个个鲜活的事例,对如何才能做一个最好的老师做了鲜明的阐述,使我受益匪浅。
下面结合所读、所思,就怎样才能做一位最好的老师、深受学生欢迎的老师,谈一下个人的看法。
近来拜读李镇西老师教育专著《做最好的老师》使我真正全方面了解他多年的教育心得及理念。
这本书对我的教育意义很大,李老师身上有许多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做最好的老师》,最初看到这本书的时候,我一下就被它的名字深深吸引住了。
什么是“最好”?我不禁想起了曾风靡一时的一句广告词:“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怎样做才能做到最好的老师?用李镇西老师的话说,“最好”是相对的,因为这是永远没有止境的追求——从这个意义上说,“最好”就是“更好”,虽然这个“最好”永远达不到,但一个一个的“更好”,便汇成了一个人一生的“最好”。
我们经常会说:“最大的敌人就是你自己。
只要你不断的去战胜自己,不断地去超越自己,你就会进步的很快,就这样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就会不断地向“最好的老师”境界靠拢。
李镇西老师做的许多事情都很普通,其实我们许多老师都曾做过。
为什么李老师能成为名师?一个真正的名师。
而我们却在日常工作中变得越来越平庸,这当然有本身素质的差异,但更重要的是对教育的一份执著,对爱的一种坚持。
正如李老师所说“‘爱心与童心’是我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
”他把教育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把带给学生一生的幸福当成一生的追求,而我们更多的只是把教育当成自己谋生的工作。
一个人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做一辈子好事。
一个老师创造一个感人的场面并不难,但一个老师,能够长期像李镇西老师对待万同那样对待每一个学生,难!在万同的身上,我们看到转化一个后进生有多难。
更看到了一个为人师者的爱心,耐心,信心。
李老师说得好:“做最好的自己,强调的是自己和自己比,强调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断地超越自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做最好的老师读后感当我读完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一书时,心有戚戚,欣欣然向往。
李老师的讲述不是刻板的学说,而以发生在他身边的一个个小小的故事为例,让我感受到一位教育家的睿智与虔诚,博爱与伟大;也让我的心一次次地感动着。
人说书如其人,《做最好的老师》这本书正是对李镇西老师教育人生的最好的诠释。
它展示了李老师教育的思想、艺术和具体的案例,是李镇西老师25年来教育智慧的精华。
一句句朴实中浸着诗意的句子,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李老师对学生的真挚的爱,以及对教育事业炽热的忠诚。
什么样的老师才是最好的老师?便是许多从教多年的的老师们大概也有着同样的疑问,毕竟谁也不敢肯定地说自己就是学生们遇到的最好的老师。
然而,这并不妨碍我们去思考这个问题。
李老师说:每一个人都是一棵树。
你也许不是最美丽的,但你可以是最可爱的;你也许不是最聪明的,但你可以是最勤奋的;你也许不会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实;你也许不会最顺利,但你可以最乐观我所谓的做最好的自己,强调的是自己和自己相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相比,不但地超越自己。
做最好的自己便意味着要尽可能在自己的职业中达到力所能及的最好程度。
其实教育工作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因为最好都是相对的,它只是每个老师心中的一个理想。
然而每个人心中对理想的追求又都是无止境的,虽说我们无法做到最好,可我们却可以做到更好。
我们经常会说人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只要我们能够不断地超越自己,不断地去战胜自己,不断地去争取每一个更好,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当每一个更好融会在一起时,我们就已经做到了最好。
在现实的工作当中,我们需要怎样地去做到自己的最好呢?一、爱的教育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就是要每一个从他手中走出去的人都能幸福一生。
这句话也是李老师的最好印证。
教育是心灵的艺术,爱是教育的灵魂。
如果我们承认教育的是活生生的人,那么教育过程便绝不是一种技巧的施展,而应是充满人情味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学习李老师那种关爱,让学生在关爱中学习、成长,让他们感受到学习是一种快乐。
有的老师却为了在孩子面前显示自己的尊严,却在不经意中拉开了师生间的距离,只能让学生越来越疏远,感情也越来越生疏。
爱,是通向学生心灵深处的通道;爱,是创造优化的教育环境和心理环境的瑰宝。
因为有爱,我们才会关心;因为有爱,我们才有崇高的灵魂和蓬勃的朝气。
所以,我们要时时地保持着一颗爱心,要尝试着放下自己心中所谓的尊严,多以学生的视角同他们零距离接触,要像李老师那样,用真心、爱心、诚心、耐心去赢得学生们的尊敬与爱戴。
爱同时也是一种责任,而非一年、两年短时间的爱。
然而,教育并不是有了爱就有了一切,教育中真正的爱必然包含着爱的深度和广度。
如果我们把对学生的那种有限时间的爱称作小爱的话,那么李老师赋予学生的爱就应该称作大爱,我们的爱需要学习李老师那种大爱,要有时间的深度和空间的广度,让让我们的爱延伸到学生的一生和学习中的方方面面。
1 2 3 4二、自我反思读完李老师的书,我们会期望成为李老师样样思维敏捷、知识丰富、功底深厚的大师。
在他的书中,教育名言随处可见,教育理论,他都能随手拈来。
我们既要学习李老师的博学,也要学习他的细致入微。
其中最让人受益的就是他的热爱读书与反思。
通过读书,我们可以提升一个人的品味,可以提高一个人的素养。
读一本好书,我们不仅可以从中收获知识,还可以受到心灵的洗礼。
要成为一名好老师,多读书,提升自己基本素养,这些都是最起码要求。
没有深厚的知识储备和理论修养,我们很难想象境界能提升到何处。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读书和思考是分不开的。
教师的反思能力决定了工作中开展研究的能力。
反思是立足于自我之外的、批判的考察自己的行动及情境的能力。
成功及有效率的教师倾向于主动地、创造性地反思其工作中重要的事情。
我们在平时的教育工作中,一定要结合工作的现实去思考、总结,这样,我们就会在读书与思考中逐渐成长起来。
三、善于研究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学生和老师之间的矛盾,是促进学生和教师共同进步的根本动力。
我们应该学习李老师的研究精神,积极主动的将遇到的一个个问题都当做科研的课题,把每一个难教儿童都当做研究对象来看待。
这样,当面对那些后进生、考试作弊、早恋等各种问题的学生时,心态就会平静下来,用解决矛盾的心态去研究,对孩子们的教育也就从容了。
对于一线老师来说,最好的科研课题来自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正如李老师所说,如果你在工作中遇到困难,你应该高兴,因为新的科研课题在向你招手了也许你走向教育专家之路的起点就在这儿呢!这样每天都有发现,每天都有新的顿悟,每天都有新的收获,因而每天都有新的快乐。
我们应该学习李老师将教育中的难题看作研究的乐趣,学习他执着的研究精神。
为此我们注意转换角色,使自己从一名教育者向一名研究型学者转变。
这种转变是一种境界的提升,是我们通向教育自由境界的阶梯。
做最好的老师,是一种平和心态,一种激情的行动,一种对欲望的放弃,一种对理想的宣言。
将我们的爱赋予到教育过程中去,不断的研究与反思,超越自我,我坚信,我就是最好的老师!怀着激动的心情,我一口气拜读了著名教育家李镇西的《做最好的老师》一书。
读毕,感触颇丰。
因为李校长的很多观点我都很赞同,读他的书既像是和一位智者在对话,是那样的朴实而自然;又像是和自己的内心在交流,是那样的真实而心动。
我似乎找到了自己努力的方向,似乎找到了那份激情。
是的,从今天起,我要努力做最好的自己,做最好的音乐老师!翻开序言,里面有令我感悟最深的一段话,忍不住摘抄下来留作自勉:每个人都是一棵树。
你也许不是最美丽的,但你可以最可爱;你也许不是最聪明的,但你可以最勤奋;你也许不会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实;你也许不会最顺利,但你可以最乐观我所谓的做最好的自己,强调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断地超越自己。
做最好的自己,便意味着要尽可能在自己的职业中达到自己力所能及的最好程度。
『 1 』『 2 』『 3 』『 4 』每每读到此,我的内心便会受到触动:是呀,作为一名音乐教师,一直以来我都很自卑,认为自己不管在哪方面都不如别人,唱、弹、跳、吹、拉什么都不行,还阿q似的安慰自己不是学专业的。
虽然我也曾努力过,虽然我也曾迷茫过,虽然和别人比我也还有很大的差距,但读了李老师的这本书后,我可以自信的对自己说,和昨天的我比,我在进步,我在超越,今后我要做得更好!书中最震撼我的是李镇西校长对教育工作无比赤诚,对学生无比热爱的一颗教育者的心。
而这种爱心成就了他的辉煌。
爱孩子,才能理解孩子;爱孩子,才能培育孩子的爱心;爱孩子,才能无微不至地关心、关注成长的每一个细节;爱孩子,才能成为孩子的亲密朋友;爱孩子,才能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爱孩子就应该尊重每一位孩子学习音乐的不同方式、能力和感受;爱孩子就应该让每一位孩子喜欢音乐,喜欢音乐课,让音乐在孩子的心里生根发芽。
一、纯真的爱心有人说:一切最好的教育方法,一切最好的教育艺术,都产生于教育对学生无比热爱的炽热心灵中。
因此,做最好的一名教师,首先应该做到爱学生。
这些话听得多,看得多,而做起来却没那么容易。
我曾经对我的学生说过,在音乐课中,没有成绩好的和成绩差的学生,没有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和令人头疼的后进生,有的只是对音乐课的态度,一切都一视同仁,爱得公正,爱得让学生信服。
因此在我的课堂,每个学生的起点都一样,都是平等的,学生在师爱的沐浴下轻松快乐地学习音乐,感受音乐带给他们的快乐。
即使他们违反了纪律,老师严厉批评时,也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尽量不让他们产生逆反心理或歧视情绪。
春天播下师爱的种子,秋天必定结出尊师的硕果。
更重要的是,师爱如无声的春雨在不知不觉中滋润着学生们的心灵,实现了爱的迁移,教给了学生们如何爱别人。
二、真挚的情感教师真挚、深厚的情感可以发出强大的爱流,有利于传导。
做最好的教师要把心里的情感用语言、行为表达出来,师生间通过精神的交流,达到思想感情上的联系和信赖,教师真挚的情感在学生的情绪上就会产生共鸣。
曾经有个同学上课总是不太专心,后来有一次稍微表现得较好时,我立即表扬了他,还请他当小老师,得到我一次又一次的信任。
从此在音乐课中他大变样了,同学们也都说他只有上音乐课表现得最好。
三、尊重学生最好的教师要给学生以长辈式的关怀和爱护,从不以家长式的态度对待学生。
爱学生始终坚持对学生持尊重的态度。
即: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感情,不伤学生的自尊心,有礼貌地对待学生。
教师尊重学生是学生进步的外因,学生自尊自强是他们进步的内因。
实践中的许多事例使我感受到:只有尊重人,才能感化人。
尊重学生,学生就会向老师敞开心扉,用全心来接受教师的爱。
在音乐课中,我不仅自己做到尊重学生,对学生的演唱和创编总给予正面评价,还要求学生不轻易取消别人,评价别人时先说优点。
每次当有学生在课堂上表现不如意时,我总是将学生单独留下来,先问清楚原因,再和他交流应该怎么做,因此有学生给我写到:您虽然很温柔,不像有些老师很严厉,但同学都很听您的。
看着这些话,我很欣慰,也很幸福。
因为只有学生忘我地投入到音乐中时,我才能和他们一样感受音乐的魅力。
「 1」「 2」「 3」「 4」让每一个学生在学校里抬起头走路。
这是苏霍姆林斯基心灵的召唤。
在今后的人生中,无论做什么事情,让我们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献出自己最大的爱心,做最好的老师,做孩子最喜欢的老师,让自己无悔!〖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