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配套精品教学课件 27.3 第2课时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位似

合集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数学《解直角三角形应用举例》锐角三角函数研讨复习说课教学课件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数学《解直角三角形应用举例》锐角三角函数研讨复习说课教学课件

学以致用
如图水坝的横断面是梯形,迎水坡的坡角∠B=30°,背
水坡的坡度为1: 2 (坡面的铅直高度DF与水平宽度AF的
比),坝高CE(DF)是45米,求AF、BE的长,迎水坡BC的长,
以及BC的坡度.
AF=45 2 m BE=45 3
BC=90m
= 1: 3
知识点二:坡度、坡角的实际应用
角三角形;
(3)得到数学问题的答案;
(4)得到实际问题的答案.
课堂小结
1.坡度:我们通常把坡面的铅直高度h和水平宽度 l 的比
叫坡度(或叫坡比)用字母 i 表示:
课件
课件
课件
课件
课件
课件
课件
个人简历:课件/jianli/
课件
课件
手抄报:课件/shouchaobao/
课件
课件 课件
课件 课件
课件 课件
D.500

第5课时 解直角三角形
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
探索新知
例 1.如图,一艘海轮位于灯塔P的北偏东65°方向,距离灯塔
80海里的A处,它沿正南方向航行一段时间后,到达位于灯
课件
课件
课件
课件
课件
课件
课件
个人简历:课件/jianli/
课件
课件
手抄报:课件/shouchaobao/
典例讲评
水库大坝的横断面是梯形,坝顶宽6m,坝高23m,斜坡
AB的坡度i=1:3,斜坡CD的坡度i' =1:2.5,求坝底宽AD和斜坡AB
的长.
(精确到0.1m,tan18°26′ ≈0.3333,sin18°26′≈0.3162)
课件
课件
课件

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精品教学课件 第7章 平面直角坐标系 7.1.2 平面直角坐标系

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精品教学课件 第7章 平面直角坐标系 7.1.2 平面直角坐标系

解析:结合图象,根据点的坐标的意义先确定横、纵坐标的绝对
值,再由所在象限确定横、纵坐标的正、负.
答案:C
快乐预习感知
1
2
2.求坐标系中有关图形的面积 【例2】 已知三角形ABC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A(-7,0),B(1,0), C(-5,4),试求此三角形的面积. 分析: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画出三角形ABC的大致图象,则三角形 ABC的面积易求解. 解: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描出三角形ABC的位置,如图.
2.如图,点A的坐标是( B )
A.(3,2) C.(3,-3)
B.(3,3) D.(-3,-3)
学前温故
新课早知
快乐预习感知
3.建立了平面直角坐标系后,坐标平面就被两条坐标轴分成Ⅰ、 Ⅱ、Ⅲ、Ⅳ四个部分,每个部分称为象限,分别叫 做 第一象限 、 第二象限 、 第三象限和 第四象限.坐标轴 上的点 不属于任何象限.
原点5个单位长度,则此点的坐标为
;点C在y轴左侧,在x
轴下方,距离每个坐标轴都是5个单位长度,则此点的坐标

.
(5,0) (0,-5) (-5,-5)
关闭
答案
快乐预习感知
1
2
3
4
5
6
7
8
6.已知点P(0,m)在y轴的负半轴上,则点M(-m,-m+1)在第

限.
∵点P(0,m)在y轴的负半轴上,∴m<0, ∴-m>0,-m+1>0,∴点M在第一象限.
4.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1,3)在( B )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1
2
快乐预习感知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坐标符号的特点

九年级数学下第27章相似27.3位似第2课时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位似变换习题课人教

九年级数学下第27章相似27.3位似第2课时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位似变换习题课人教

2.【教材P49例题变式】【中考·邵阳】如图,在平面直角
坐标系中,已知点A(2,4),过点A作AB⊥x轴于点B.将
△AOB以坐标原点O为位似中心缩小为原图形的
1 2
,得到
△COD,则CD的长度是( A )
A.2 B.1 C.4 D.2 5
3.【教材P50练习T1变式】【2021·重庆】如图,在平面直 角坐标系中,将△OAB以原点O为位似中心放大后得到 △OCD,若B(0,1),D(0,3),则△OAB与△OCD的相 似比是( )
7.【2021·嘉兴】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ABC与△ODE 是位似图形,则它们位似中心的坐标是__(4_,__2_)__. 【点拨】如图所示.
点G(4,2)即为所求的位似中心.
8.【教材P50练习T2变式】如图,在同一象限内画出△ABC 以O为位似中心的位似三角形(△A′B′C′),使△ABC与 △A′B′C′的相似比是1 ∶2,并写出A′,B′,C′的坐标.
A.2 ∶1 B.1 ∶2 C.3 ∶1 D3), ∴OB=1,OD=3. ∵△OAB以原点O为位似中心放大后得到△OCD, ∴△OAB与△OCD的相似比是OB∶OD=1∶3.
【答案】D
4.【2021·东营】如图,在△ABC中,A、B两个顶点在x轴 的上方,点C的坐标是(1,0),以点C为位似中心,在x轴 的下方作△ABC的位似图形△A'B'C,并把△ABC的边长 放大到原来的2倍,设点B的横坐标是a,则点B的对应点 B′的横坐标是( )
12.如图,正方形OEFG和正方形ABCD是位似图形,点 F的坐标为(1,1),点C的坐标为(4,2),求这两个正 方形的位似中心的坐标.
【思路点拨】当位似中心在两个图形同旁时,位似中心是直线 CF与x轴的交点,这时只需求出直线CF对应的函数解析式, 即可求出交点坐标;当位似中心在两个图形之间时,其位似中 心是直线OC,BG的交点,这时只需求出两直线OC,BG对应 的函数解析式,即可求出其交点坐标.

平面直角坐标系(第2课时)教学设计-【名师经典教学资料】

平面直角坐标系(第2课时)教学设计-【名师经典教学资料】

第三章位置与坐标2.平面直角坐标系(第2课时)一、学生起点分析《平面直角坐标系》是八年级上册第三章《位置与坐标》第二节内容。

本章是“图形与坐标”的主体内容,不仅呈现了“确定位置的多种方法、平面直角坐标系”等内容,而且也从坐标的角度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图形平移、轴对称的数学内涵,同时又是一次函数的重要基础。

《平面直角坐标系》反映平面直角坐标系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让学生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和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提高学生参加数学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和好奇心。

因此,教学过程中创设生动活泼、直观形象、且贴近他们生活的问题情境,会引起学生的极大关注,会有利于学生对内容的较深层次的理解;另一方面,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可多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主动参与、积极探究。

二、教学任务分析知识目标:1.知道在坐标轴上的点以及与坐标轴平行的直线上点的坐标的特征. 2.知道不同象限点的坐标的特征。

3.经历画坐标系、描点、连线、看图以及由点找坐标等过程,进一步体会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与坐标之间的对应关系,发展数形结合意识。

能力目标:1.经历画坐标系、描点、连线、看图以及由点找坐标等过程,发展学生的数形结合思想,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2.通过由点确定坐标到根据坐标描点的转化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转化意识。

情感目标: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和丰富的情感、态度,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体会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与坐标之间的对应关系,发展数形结合意识。

三、教学过程设计第一环节感受生活中的情境,导入新课.在上节课中我们学习了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定义,以及横轴、纵轴、点的坐标的定义,练习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由点找坐标,还探讨了横坐标或纵坐标相同的点的连线与坐标轴的关系,坐标轴上点的坐标有什么特点。

1、探究坐标轴上点或与坐标轴平行的直线上点的坐标的特征.练习.在直角坐标系中描出下列各点,并将各组内这些点依次用线段连接起来.(1)D(-3,5),E(-7,3),F(-6,3),B(0,3),C(1,3),D(-3,5);(2)F(-6,3),G(-6,0),A(0,0),B(0,3);观察所描出的图形,它像什么?解答下列问题(1)点G与点A的坐标有什么共同特点?在坐标系中它们的位置又有什么共同特点?(2)线段EC与x轴有什么特殊的位置关系?点E、点C的坐标有什么特点?线段EC上其它点的坐标呢?(3)点F、点G的坐标有什么共同特点,线段FG与Y轴有怎样的位置关系?解答:(1)线段 AG 上的点都在 x 轴上,它们的纵坐标等于 0;线段 AB 上的点都在 y 轴上,它们的横坐标等于 0.(2)线段 EC 平行于 x 轴,点 E 和点 C 的纵坐标相同.线段 EC 上其他点的纵坐标相同,都是 3.(3)点 F 和点G 的横坐标相同,线段 FG 与 y 轴平行.由点找坐标是已知点在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根据这点在方格纸上对应的x轴、y轴上的数字写出它的坐标,反过来,已知坐标,让你在直角坐标系中找点,你能找到吗?这就是本节课的内容。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 27.1 ---27.3随堂练(含答案)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 27.1 ---27.3随堂练(含答案)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27.1《图形的相似》一、选择题1.下图是大众汽车的标志示意图,下面的图形中与其相似的是( )2.下列各组图形中,两个图形形状不一定相同的是( )A.两个等边三角形B.有一个角是35°的两个等腰三角形C.两个正方形D.两个圆3.一个多边形的边长为2,3,4,5,6,另一个和它相似的多边形的最长边为24,则这个多边形的最短边为( )A.6B.8C.10D.124.要制作两个形状相同的三角形框架,其中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5 cm,6 cm和9 cm,另一个三角形的最短边长为2.5 cm,则它的最长边为( )A.3 cmB.4 cmC.4.5 cmD.5 cm5.小张用手机拍摄得到图(1),经放大后得到图(2),图(1)中的线段AB在图(2)中的对应线段是( )A.FGB.FHC.EHD.EF6.对一个图形进行放缩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图形中线段的长度与角的大小都保持不变B.图形中线段的长度与角的大小都会改变C.图形中线段的长度保持不变、角的大小可以改变D.图形中线段的长度会改变、角的大小保持不变7.以下图形中一定属于互相放缩关系的是( )A.斜边长分别是10和5的两个直角三角形B.腰长分别是10和5的两个等腰三角形C.边长分别是10和5的两个菱形D.边长分别是10和5的两个正方形8.一般书本的纸张是从一张全开的原纸多次对开得到的.如图27-1-12,矩形ABCD 代表一张全开的原纸,矩形ABCD 沿EF 对开后,再把矩形EFCD 沿MN 对开,依此类推.若各种开本的矩形都相似,那么AB AD 等于( )A.0.618B.22 C. 2 D.2 二、填空题9.已知a 6=b 5=c 4,且a +b -2c=6.则a 的值为 . 10.已知a +b c =a +c b =b +c a=k ,则k 的值是 .三、解答题11.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许多相似的图形,请找出图中所有的相似图形.12.如图所示的相似四边形中,求未知边x ,y 的长度和∠α的大小.13.在AD=10 m ,AB=30 m 的矩形花坛四周修筑小路.(1)如果四周的小路的宽均相等,都是x,如图1,那么小路四周所围成的矩形A′B′C′D′和矩形ABCD相似吗?请说明理由;(2)如果相对着的两条小路的宽均相等,宽度分别为x,y,如图2,试问小路的宽x与y的比值为多少时,能使得小路四周所围成的矩形A′B′C′D′和矩形ABCD相似?请说明理由.人教版九年级数学27.2 相似三角形一、选择题1. (2020·永州)如图,在ABC中,2 //,3AEEF BCEB,四边形BCFE的面积为21,则ABC 的面积是()A. 913B. 25C. 35D. 632. (2019•重庆)下列命题是真命题的是A.如果两个三角形相似,相似比为4∶9,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的周长比为2∶3 B.如果两个三角形相似,相似比为4∶9,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的周长比为4∶9 C.如果两个三角形相似,相似比为4∶9,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的面积比为2∶3D .如果两个三角形相似,相似比为4∶9,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的面积比为4∶93. (2020·哈尔滨)如图,在△ABC 中,点D 在BC 边上,连接AD ,点E 在AC 边上,过点E 作EF ∥BC ,交AD 于点F,过点E 作EG ∥AB ,交BC 于点G,则下列式子一定正确的是( )A .CD EF EC AE = B .AB EG CD EF = C .GC BG FD AF = D .AD AF BC CG =4. (2020·河南)如图,在△ABC 中,∠ACB=90°,边BC 在x 轴上,顶点A ,B 的坐标分别为(-2,6)和(7,0).将正方形OCDE 沿x 轴向右平移,当点E 落在AB 边上时,点D 的坐标为( )A. (32,2) B. (2,2) C. (114,2) D. (4,2)5. (2019•沈阳)已知△ABC ∽△A'B'C',AD 和A'D'是它们的对应中线,若AD =10,A'D'=6,则△ABC 与△A'B'C'的周长比是A .3∶5B .9∶25C .5∶3D .25∶96. (2019•巴中)如图ABCD ,F 为BC 中点,延长AD 至E ,使13DE AD =∶∶,连接EF 交DC 于点G ,则:DEG CFG S S △△=A.2∶3 B.3∶2C.9∶4 D.4∶97. (2020·新疆)如图,在△ABC中,∠A=90°,D是AB的中点,过点D作BC的平行线交AC 于点E,作BC的垂线交BC于点F,若AB=CE,且△DFE的面积为1,则BC的长为()A.25B.5 C.45D.108. (2020·昆明)在正方形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顶点称为格点,以格点为顶点的三角形叫做格点三角形.如图,△ABC是格点三角形,在图中的6×6正方形网格中作出格点三角形△ADE(不含△ABC),使得△ADE∽△ABC(同一位置的格点三角形△ADE只算一个),这样的格点三角形一共有()A.4个B.5个C.6个D.7个ABC二、填空题9. (2020·盐城) 如图,//,BC DE 且,4,10BC DE AD BC AB DE <==+=,则AE AC 的值为.10. (2020·吉林)如图,////AB CD EF .若12=AC CE ,5BD =,则DF =______.11. (2019•百色)如图,ABC △与A'B'C'△是以坐标原点O 为位似中心的位似图形,若点()22A ,,()34B ,,()61C ,,()68B',,则A'B'C'△的面积为__________.12. (2020·东营)如图,P 为平行四边形ABCD 边BC 边上一点,E 、F 分别为PA 、PD 上的点,且PA=3PE ,PD=3PF ,△PEF 、△PDC 、△PAB 的面积分别记为S 、1S 、2S ,若S =2,则1S +2S = .13. (2020·郴州)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AOB ∆以点O 为位似中心,32为位似比作位似变换,得到11OB A ∆.已知)3,2(A ,则点1A 的坐标是 .14. (2019•台州)如图,直线123l l l∥∥,A,B,C分别为直线1l,2l,3l上的动点,连接AB,BC,AC,线段AC交直线2l于点D.设直线1l,2l之间的距离为m,直线2l,3l之间的距离为n,若90ABC∠=︒,4BD=,且32mn=,则m n+的最大值为__________.15. (2019•泸州)如图,在等腰Rt ABC△中,90C=︒∠,15AC=,点E在边CB上,2CE EB=,点D在边AB上,CD AE⊥,垂足为F,则AD长为__________.16. (2020·杭州)如图是一张矩形纸片,点E在AB边上,把BCE△沿直线CE对折,使点B落在对角线AC上的点F处,连接DF.若点E,F,D在同一条直线上,2AE=,则DF=______,BE=______.FDBEAC三、解答题17.(2020·达州)如图,在梯形ABCD 中,//AB CD ,90B ∠=︒,6AB cm =,2CD cm =.P 为线段BC 上的一动点,且和B 、C 不重合,连接PA ,过点P 作PE PA ⊥交射线CD 于点E .聪聪根据学习函数的经验,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研究:A(1)通过推理,他发现△ABP ∽△PCE ,请你帮他完成证明.(2)利用几何画板,他改变BC 的长度,运动点P ,得到不同位置时,CE 、BP 的长度的对应值:当6BC cm =时,得表1:当8BC cm =时,得表2:这说明,点P 在线段BC 上运动时,要保证点E 总在线段CD 上,BC 的长度应有一定的限制.①填空:根据函数的定义,我们可以确定,在BP 和CE 的长度这两个变量中,______的长度为自变量,______的长度为因变量;②设BC mcm =,当点P 在线段BC 上运动时,点E 总在线段CD 上,求m 的取值范围.18. (2020·江苏徐州)我们知道:如图①,点B 把线段AC 分成两部分,如果BC ABAB AC=,那么称点B 为线段AC 的黄金分割点..(1)在图①中,若AC =20cm ,则AB 的长为 cm ;(2)如图②,用边长为20cm 的正方形纸片进行如下操作:对折正方形ABCD 得折痕EF ,连接CE ,将CB 折叠到CE 上,点B 的对应点H ,得折痕CG .试说明:G 是AB 的黄金分割点;(3)如图③,小明进一步探究:在边长为a 的正方形ABCD 的边AD 上任取点E (AE >DE ),连接BE ,作CF ⊥BE ,交AB 于点F ,延长EF 、CB 交于点P .他发现当PB 与BC 满足某种关系时,E 、F 恰好分别是AD 、AB 的黄金分割点.请猜想小明的发现,并说明理由.A CBGP图① 图 ② 图③人教版 九年级数学 27.2 相似三角形 课时训练-答案一、选择题1. 【答案】B【详解】解:∵//EF BC ∴AEF B AFE C ∠=∠∠=∠,∴AEF ABC ∽∵23AE EB = ∴25AE AB = ∴255242AEB ABCS S⎛⎫==⎪⎝⎭ ∴421AEBBCFESS =四边形 ∵21BCFE S =四边形 ∴AEBS=4∴=25ABCS故选:B .2. 【答案】B【解析】A 、如果两个三角形相似,相似比为4∶9,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的周长比为4∶9,是假命题;B 、如果两个三角形相似,相似比为4∶9,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的周长比为4∶9,是真命题;C 、如果两个三角形相似,相似比为4∶9,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的面积比为16∶81,是假命题;D 、如果两个三角形相似,相似比为4∶9,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的面积比为16∶81,是假命题, 故选B .3.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了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和由平行判定相似,∵EF ∥BC ,∴ECAEFD AF =,∵EF ∥BC ,∴ECAE GC BG =,∴GC BGFD AF =因此本题选C .4. 【答案】B【解析】∵点A,B的坐标分别为(-2,6)和(7,0),∴OC=2,AC=6,OB=7,∴BC=9,正方形的边长为2.将正方形OCDE沿x轴向右平移,当点E落在AB边上时,设正方形与x轴的两个交点分别为G、F,∵EF⊥x轴,EF=GF=DG=2,∴EF∥AC,D,E两点的纵坐标均为2,∴EF BFAC BC,即269BF,解得BF=3.∴OG=OB-BF-GF=7-3-2=2,∴ D点的横坐标为2,∴点D的坐标为(2,2).5. 【答案】C【解析】∵△ABC∽△A'B'C',AD和A'D'是它们的对应中线,AD=10,A'D'=6,∴△ABC与△A'B'C'的周长比=AD∶A′D′=10∶6=5∶3.故选C.6. 【答案】D【解析】设DE x=,∵13DE AD=∶∶,∴3AD x=,∵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D BC∥,3BC AD x==,∵点F是BC的中点,∴1322CF BC x==,∵AD BC∥,∴DEG CFG△∽△,∴224()()392DEGCFGS DE xS CF x===△△,故选D.7. 【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如答图,过点E作EG⊥BC于G,过点A作AH⊥BC于H.又因为DF ⊥BC ,所以DF ∥AH ∥EG ,四边形DEGF 是矩形.所以△BDF ∽△BAH ,DF =EG ,所以DFAH=BD BA ,因为D 为AB 中点,所以BD BA =12,所以DF AH =12.设DF =EG =x ,则AH =2x .因为∠BAC =90°,所以∠B +∠C =90°,因为EG ⊥BC ,所以∠C +∠CEG =90°,所以∠B =∠CEG ,又因为∠BHA =∠CGE =90°,AB =CE ,所以△ABH ≌△CEG ,所以CG =AH =2x .同理可证△BDF ∽△ECG ,所以BF EG =BD EC ,因为BD =12AB =12CE ,所以BF =12EG =12x .在R t △BDF 中,由勾股定理得BD 22DF BF +221()2x x +5x ,所以AD 5,所以CE =AB =2AD =5x .因为DE ∥BC ,所以AE AC =AD AB=12,所以AE =12AC =CE 5x . 在R t △ADE 中,由勾股定理得DE 22AD AE +225()(5)2x x +=52x .因△DEF 的面积为1,所以12DE ·DF =1,即12×52x ·x =1,解得x 255DE =522555,因为AD =BD ,AE =CE ,所以BC =2DE =25D .8. 【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符合条件的三角形有四个,如图所示:ABC因此本题选A .二、填空题9. 【答案】2【解析】∵BC ∥DE ,∴△ADE ∽△ABC ,∴AE AD DEACAB BC ==,设DE =x ,则AB =10-x ∵AD =BC =4,∴4104AE x AC x ==-,∴x 1=8 ,x 2=2(舍去), 824AE AC ==,此本题答案为2 .10. 【答案】10【解析】∵////AB CD EF ,∴AC BDCE DF=, 又∵12=AC CE ,5BD =,∴512DF =,∴10DF =,故答案为:10.11. 【答案】18【解析】∵ABC △与A'B'C'△是以坐标原点O 为位似中心的位似图形,若点()34B ,,()68B',,∴位似比为31=62, ∵()22A ,,()61C ,, ∴()()44122A'C',,,, ∴A'B'C'△的面积为:1116824662818222⨯-⨯⨯-⨯⨯-⨯⨯=, 故答案为:18.12. 【答案】18【解析】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性质,三角形的面积,解题的关键是根据已知条件推出相似三角形,并由相似比得到面积比.∵PA=3PE ,PD=3PF ,∠APD =∠EPF ,∴△PEF ∽△PAD ,相似比为1︰3, ∵△PEF 的面积为S =2,∴PAD S ∆=9S=9×2=18, ∴1S +2S =PAD S ∆=18.13. 【答案】(,2)【解析】∵将△AOB 以点O 为位似中心,为位似比作位似变换,得到△A 1OB 1,A (2,3),∴点A 1的坐标是:(×2,×3),即A 1(,2).故答案为:(,2).14. 【答案】253【解析】如图,过B 作1BE l ⊥于E ,延长EB 交3l 于F ,过A 作2AN l ⊥于N ,过C 作2CM l ⊥于M ,设AE x =,CF y =,BN x =,BM y =, ∵4BD =,∴4DM y =-,4DN x =-,∵90ABC AEB BFC CMD AND ∠=∠=∠=∠=∠=︒, ∴90EAB ABE ABE CBF ∠+∠=∠+∠=︒, ∴EAB CBF ∠=∠,∴ABE BFC △∽△,∴AE BEBF CF=,即x m n y =,∴xy mn =,∵ADN CDM∠=∠,∴CMD AND△△,∴AN DNCM DM=,即4243m xn y-==-,∴3102y x=-+,∵23mn=,∴32n m=,∴5()2m n m+=最大,∴当m最大时,5()2m n m+=最大,∵22333(10)10222mn xy x x x x m==-+=-+=,∴当1010332()2x=-=⨯-时,250332mn m==最大,∴103m=最大,∴m n+的最大值为51025233⨯=.故答案为:253.15. 【答案】92【解析】如图,过D作DH AC⊥于H,则∠AHD=90°,∵在等腰Rt ABC△中,90C=︒∠,15AC=,∴15AC BC==,45CAD∠=︒,∴∠ADH=90°–∠CAD=45°=∠CAD,∴AH DH=,∴CH=AC–AH=15–DH,∵CF AE⊥,∴90DHA DFA∠=∠=︒,又∵∠ANH =∠DNF ,∴HAF HDF ∠=∠, ∴ACE DHC △∽△,∴DH CHAC CE=, ∵2CE EB =,CE +BE =BC =15,∴10CE =, ∴151510DH DH-=, ∴9DH =, ∴2292AD AH DH =+=,故答案为:92.16. 【答案】25-1【解析】设BE =x ,则AB =AE +BE =2+x .∵四边形ABCD 是矩形,∴CD =AB =2+x ,AB ∥CD ,∴∠DCE =∠BEC .由折叠得∠BEC =∠DEC ,EF =BE =x ,∴∠DCE =∠DEC .∴DE =CD =2+x .∵点D ,F ,E 在同一条直线上,∴DF =DE -EF =2+x -x =2.∵AB ∥CD ,∴△DCF ∽△EAF ,∴DC EA =DF EF .∴22x +=2x ,解得x 1=5-1,x 2=-5-1.经检验,x 1=5-1,x 2=-5-1都是分式方程的根.∵x >0,∴x =5-1,即BE =5-1.三、解答题17. 【答案】(1)∵AB ∥CD ,∠B=90°,∴∠C=90°, ∵PE ⊥PA ,∠B=90°,∴∠APB +∠EPC=90°,∠APB +∠PAB=90°,∴∠PAB=∠EPC ,在△APB 和△EPC 中,∠PAB=∠EPC ,∠B=∠C=90°,∴△APB ∽△EPC. (2)①BP ;CE ; ②∵△APB ∽△EPC ,∴,∵CD=2,∴CE 的最大值为2,,即BP·CP=12,由表格可知:当BP=2时,CE=2,此时CP=6,BC=BP +CP=8,∴BC 的最大值为8,即0<m <8.18. 【答案】解: (1)10510.解:∵51AB AC -=,AC=20,∴AB=10510.(2)延长CG 交DA 的延长线于点J ,由折叠可知:∠BCG=∠ECG ,∵AD ∥BC ,∴∠J=∠BCG=∠ECG ,∴JE=CE.由折叠可知:E 、F 为AD 、BC 的中点,∴DE=AE=10,由勾股定理可得:22221020105DE CD ++=∴EJ=105AJ=JE-AE=105,∵AJ ∥BC ,∴△AGJ ∽△BGC ,∴1051051AG AJ BG BC --=,∴G 是AB 的黄金分割点. J H GB C A D(3)PB=BC ,理由如下:∵E 为AD 的黄金分割点,且AE>DE ,∴AE=51- a.∵CF ⊥BE ,∴∠ABE+∠CBE=∠CBE+∠BCF=90˚,∴∠ABE=∠FCB,在△BEA 和△CFB 中,∵90ABE FCB AB BC A FBC ∠=∠⎧⎪=⎨⎪∠=∠=︒⎩,∴△BEA ≌△CFB ,∴BF=AE=51- a.∴51AF BF BF AB -==,∵AE ∥BP ,∴△AEF ∽△BPF,∴AE AF BF PB BF AB ==,∵AE=BF,∴PB=AB,∴PB=BC.27.3位似一.选择题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6,2),B(﹣4,﹣4),以原点O为位似中心,相似比为,把△ABO缩小,则点A的对应点A′的坐标是()A.(﹣3,1)B.(﹣12,4)C.(﹣12,4)或(12,﹣4)D.(﹣3,1)或(3,﹣1)2.如图,以某点为位似中心,将△OAB进行位似变换得到△DFE,若△OAB与△DFE的相似比为k,则位似中心的坐标与k的值分别为()A.(2,2),2B.(0,0),2C.(2,2),D.(0,0),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四边形OABC四个顶点的横坐标、纵坐标分别乘﹣2,依次连接得到的四个点,可得到一个新四边形.关于所得四边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与原四边形关于x轴对称B.与原四边形关于原点位似,相似比为1:2C.与原四边形关于原点中心对称D.与原四边形关于原点位似,相似比为2:1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线段AB两个端点的坐标分别为A(6,8),B(10,2),若以原点O 为位似中心,在第一象限内将线段AB缩短为原来的后得到线段CD,则点A的对应点C 的坐标为()A.(5,1)B.(4,3)C.(3,4)D.(1,5)5.如图,△DEF和△ABC是位似图形点O是位似中心,点D,E,F,分别是OA,OB,OC的中点,若△ABC的面积是8,△DEF的面积是()A.2B.4C.6D.86.下列3个图形中是位似图形的有()A.0个B.1个C.2个D.3个7.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2,2).B(3,﹣2),△AOB与△A'OB'是以原点O为位似中心的位似图形,且两个三角分别在y轴两侧,相似比为3:2.则点B'的坐标是()A.(2,﹣)B.(,﹣3)C.(﹣2,)D.(﹣,3)8.如图,正方形OEFG和正方形ABCD是位似图形,且点F与点C是一对对应点,点F的坐标是(1,1),点C的坐标是(4,2);则它们的位似中心的坐标是()A.(0,0)B.(﹣1,0)C.(﹣2,0)D.(﹣3,0)9.如图,坐标原点O为矩形ABCD的对称中心,顶点A的坐标为(1,t),AB∥x轴,矩形A′B′C′D′与矩形ABCD是位似图形,点O为位似中心,点A′,B′分别是点A,B的对应点,=k.已知关于x,y的二元一次方程(m,n是实数)无解,在以m,n为坐标(记为(m,n))的所有的点中,若有且只有一个点落在矩形A′B′C′D′的边上,则k•t的值等于()A.B.1C.D.10.如图,已知△ABC和△A1B1C1是位似图形,其中点P为位似中心,且AP:A1P=3:2,则BC:B1C1等于()A.2:3B.3:2C.5:3D.2:5二.填空题11.△ABC顶点的坐标分别为A(1,﹣1),B(4,﹣1),C(3,﹣4).以坐标原点O为位似中心,画出放大的△A1B1C1,使得它与△ABC的位似比等于2:1.则点C的对应点C1坐标为.12.在如图所示的网格中,以点O为位似中心,四边形ABCD的位似图形是.13.如图,正六边形OABCDE与正六边形OA'B'C'D'E'是关于原点O的位似图形,相似比为2:1,且点A',E'分别在OA,OE上,点C,C'在x轴正半轴上.已知AB=4,则点C'的坐标为.1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AOB以点O为位似中心,为位似比作位似变换,得到△A1OB1,已知A(2,3),则点A1的坐标是.15.如图,已知矩形ABCD和矩形BEFG是位似图形,点O是位似中心,若点D的坐标为(1,2),点F的坐标为(4,4),则点G的坐标是.三.解答题16.如图,在10×10网格中,点O是格点,△ABC是格点三角形(顶点在网格线交点上),且点A1是点A以点O为位似中心的对应点.(1)画出△ABC以点O为位似中心的位似图形△A1B1C1;(2)△A1B1C1与△ABC的位似比是.17.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C的位置如图所示,顶点坐标分别为:A(﹣2,﹣4),B (﹣6,﹣2),C(﹣4,﹣6).(1)做出△ABC关于x轴对称的图形△A1B1C1.(2)以原点O为位似中心,在y轴右侧画出△ABC的位似图形△A2B2C2,使它与△ABC的相似比是1:2.(3)若M(x,y)是线段AB上一点,则点M的对应点M2的坐标为.18.如图,方格纸中的每个小方格都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我们把以格点间连线为边的三角形称为“格点三角形”,图中的△ABC是格点三角形.在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后,点B的坐标为(﹣1,﹣1).(1)把△ABC向左平移8格后得到△A1B1C1,画出△A1B1C1的图形并写出点B1的坐标;(2)把△ABC绕点C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后得到△A2B2C,画出△A2B2C的图形并写出点B2的坐标;(3)把△ABC以点A为位似中心,在x轴下方放大,使放大前后对应边长的比为1:2,在方格纸中画出△AB3C3的图形.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解:∵△ABO的一个顶点A的坐标是(﹣6,2),以原点O为位似中心相似比为1:2将△ABO缩小得到它的位似图形△A′B′O′,∴点A′的坐标是:(﹣×6,×2),[﹣×(﹣6),﹣×2],即(﹣3,1),(3,﹣1).故选:D.2.解:连接OD、BE,延长OD交BE的延长线于点O′,点O′也就是位似中心为(2,2);k=OA:FD=8:4=2,故选:A.3.解: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四边形OABC四个顶点的横坐标、纵坐标分别乘﹣2,依次连接得到的四个点,可得到一个新四边形,所得四边形与原四边形关于原点位似,相似比为2:1,故选:D.4.解:∵以原点O为位似中心,在第一象限内将线段AB缩小为原来的后得到线段CD,∴端点C的横坐标和纵坐标都变为A点的横坐标和纵坐标的一半,又∵A(6,8),∴端点C的坐标为(3,4).故选:C.5.解:∵点D,E,F分别是OA,OB,OC的中点,∴=,∴△DEF与△ABC的相似比是1:2,∴=()2,即=,解得:S△DEF=2,故选:A.6.解:根据位似图形的定义可知两个图形不仅是相似图形而且每组对应点所在的直线都经过同一个点,对应边互相平行(或共线),所以位似图形的是第一个、第二个和第三个.故选:D.7.解:如图,∵△AOB∽△A′OB′,相似比为3:2,B(3,﹣2),∴B′(2,),故选:C.8.解:∵点F与点C是一对对应点,可知两个位似图形在位似中心同旁,位似中心就是CF与x轴的交点,设直线CF解析式为y=kx+b,将C(4,2),F(1,1)代入,得,解得,即y=x+,令y=0得x=﹣2,∴O′坐标是(﹣2,0);故选:C.9.解:∵矩形A′B′C′D′与矩形ABCD是位似图形,=k,顶点A的坐标为(1,t),∴点A′的坐标为(k,kt),∵矩形A′B′C′D′与矩形ABCD是位似图形,点O为位似中心,∴矩形A′B′C′D′也关于点O成中心对称.∵关于x,y的二元一次方程(m,n是实数)无解,∴mn=3,且n≠,即n=(m≠2),∵以m,n为坐标(记为(m,n)的所有的点中,有且只有一个点落在矩形A′B′C′D′的边上,∴反比例函数n=的图象只经过点A′或C′,∵矩形A′B′C′D′关于点O成中心对称,反比例函数n=的图象关于点O成中心对称,∴反比例函数n=的图象经过C′点,如果反比例函数n=的图象不经过C′点,则以m,n为坐标(记为(m,n))的所有的点中,如果有点落在矩形A′B′C′D′的边上,则至少有两个点落在矩形A′B′C′D′的边上,∴A′点的坐标是(2,),∴k•t=.故选:D.10.解:∵△ABC和△A1B1C1是位似图形,∴△ABC∽△A1B1C1,AC∥A1C1,∴△APC∽△A1PC1,∴==,∵△ABC∽△A1B1C1,∴==,故选:B.二.填空题11.解:以坐标原点O为位似中心,放大的△A1B1C1,它与△ABC的位似比等于2:1,点C的坐标为(3,﹣4),∴点C的对应点C1坐标为(3×2,﹣4×2)或(﹣3×2,4×2),即(6,﹣8)或(﹣6,8),故答案为:(6,﹣8)或(﹣6,8).12.解:延长AO、BO、CO、DO分别到Q、P、M、N,则四边形NPMQ是四边形ABCD的位似图形,故答案为:四边形NPMQ.13.解:∵正六边形OABCDE的边AB=4,∴OC=8,∴C(8,0)∵正六边形OABCDE与正六边形OA'B'C'D'E'是关于原点O的位似图形,相似比为2:1,∴点C'的坐标为(4,0).故答案为(4,0).14.解:∵将△AOB以点O为位似中心,为位似比作位似变换,得到△A1OB1,A(2,3),∴点A1的坐标是:(×2,×3),即A1(,2).故答案为:(,2).15.解:∵矩形ABCD,点D的坐标为(1,2),∴AD=BC=2,∵矩形BEFG,点F的坐标为(4,4),∴EF=BG=4,∴===,∴OB=2,故点G的坐标是(2,4).故答案为:(2,4).三.解答题16.解:(1)如图所示,△A1B1C1即为所求.(2)△A1B1C1与△ABC的位似比==3,故答案为:3.17.解:(1)如图所示,△A1B1C1即为所求;(2)如图所示,△A2B2C2即为所求;(3)∵原点O为位似中心,位似比为1:2,∴点M(x,y)的对应点M2的坐标为(﹣x,﹣y),故答案为(﹣x,﹣y).18.解:(1)如图,△A1B1C1为所作,点B1的坐标为(﹣9,﹣1);(2)如图,△A2B2C为所作,点B2的坐标为(5,5);(3)如图,△AB3C3为所作.参考答案1.答案为:B2.答案为:B3.答案为:B4.答案为:C5.答案为:D6.答案为:D7.答案为:D8.答案为:B9.答案为:1210.答案为:2或-111.解:图(a)与图(f)、图(b)与图(d)、图(c)与图(h)、图(e)与图(i)分别是相似图形.12.答案为:x=31.5,y=27,∠α=83°.13.解:。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第二十七章《相似》教材分析课件共62张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第二十七章《相似》教材分析课件共62张

(2016年)29.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点P的坐标为(x1,y1)点Q的坐标为(x2,y2),且x1≠x2,y1≠ y2若P、Q为 某个矩形的两个顶点,且该矩形的边均与某条坐标轴垂直,则称该矩形为点P,Q的“相关矩形”。下图为点P,Q 的 “相关矩形”的示意图。 (1)已知点A的坐标为(1,0),
这三道题没有涉及相似的知识,但都是在坐标系中给 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1,则称P为图形M的关联点.
(1)当⊙O的半径为2时,
出图形新定义,然后按着特殊到一般的方法研究相关 ①在点P1( ,0),P2( , ),P3( ,0)中,⊙O的关联点是;
②点P在直线y = - x上,若P为⊙O的关联点,求点P的横坐标的取值范围;
第二十七章《相似》教材分析
《相似》教材分析 一、看要求 二、品教材
三、说教法 四、谈落实
看要求
1.课标对图形的相似的具体要求:
图形与几何
图形与变化
图形的相似
(1)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了解线段的比、成比例线段,通过建筑、艺术上的实例了解黄金分割。
(2)通过具体实例认识图形的相似,了解相似多边形和相似比的含义。
基本实践活动:测物体的高度(课本39页,54页),测河宽 (课本40页),制作艺术字(课本54页)等.
说教法
(一)重视知识间联系,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
数学思想是数学知识的精髓,在运用数学知识的过 程中,起着指导作用.数学方法是数学思想的具体 体现,是学习和运用数学知识的工具.下面就相似 中涉及的常见数学思想作如下总结:
M
ABCD 面积的1/9 ?
DN
A
(2)是否存在时刻t,使以A,M,N为顶点的三角
形与△ACD相似?若存在,求t的值;若不存在,

《平面直角坐标系——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数学教学PPT课件(2篇)

《平面直角坐标系——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数学教学PPT课件(2篇)

3
2
(·3,2)
1
· -4
-3
-2
-1
O
-1
12345
X
-2
(·3,-2)
-3
在一次“寻宝”游-4 戏中,寻宝人已经找到了坐标为 (3,2)和(3,-2)的两个标志点,并且知道藏宝 地点的坐标为(4,4),除此之外不知道其他信息, 如何确定直角坐标系找到“宝藏”?请跟同伴交流。
象限中点的坐标符号的情况及坐标轴上点的 坐标特点
汽车南站
100m
y
500
市委
400
(400,500)
儿童乐园
300
200
铁塔寺
公园
100
太白楼
任城区委
x
o -300
-200
-100
100
华联商厦
200 300
400
-100
-200
三、标出各点, -300
写出各点坐标。
汽车南站
100m
y
500 (0,500)
市委
400
儿童乐园
300
200
铁塔寺
400
-100
-200
三、标出各点, -300
写出各点坐标。
汽车南站
100m
y
500
市委
400
儿童乐园
300
200
铁塔寺
(-300,200)
公园
100
太白楼
任城区委
x
o -300
-200
-100
100
华联商厦
200 300
400
-100
-200
三、标出各点, -300

2022-2023学年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27-3位似》同步题型分类练习题(附答案)

2022-2023学年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27-3位似》同步题型分类练习题(附答案)

2022-2023学年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27.3位似》同步题型分类练习题(附答案)一.位似变换1.如图,已知△ABC与△DEF位似,位似中心为O,且△ABC的面积与△DEF的面积之比是16:9,则AO:AD的值为()A.4:7B.4:3C.6:4D.9:52.如图平面直角坐标中,正方形ABCD与正方形BEFG是以原点O为位似中心的位似图形,且位似比为,点A,B,E在x轴上,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3,则F点坐标为()A.(16.5,9)B.(18,12)C.(16.5,12)D.(16,12)3.在如图所示的网格中,以点O为位似中心,能够与四边形ABCD是位似图形的为()A.四边形NGMF B.四边形NGME C.四边形NHMF D.四边形NHME 4.如图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1,0),B(0,2),C(﹣2,1),以A为位似中心,把△ABC在点A同侧按相似比1:2放大,放大后的图形记作△A'B'C',则C'的坐标为()A.(﹣6,2)B.(﹣5,2)C.(﹣4,2)D.(﹣3,2)5.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矩形ABCD与矩形EFGO位似,矩形ABCD的边CD在y轴上,点B的坐标为(﹣4,4),矩形EFGO的两边都在坐标轴上,且点F的坐标为(2,1),则矩形ABCD与EFGO的位似中心的坐标是.6.如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在x轴正半轴上,且OA=4,∠BOA=30°,∠B=90°,以点O为位似中心,在第一象限内将△AOB放大,使相似比为2:1,则点B的对应点B′的坐标为.7.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两点的坐标分别为A(﹣1,2)、B(0,2),C、D 两点的坐标分别为C(0,﹣1)、D(2,﹣1).若线段AB和线段CD是位似图形,且位似中心在y轴上,则位似中心的坐标为.8.《墨子•天文志》记载:“执规矩,以度天下之方圆.”度方知圆,感悟数学之美.如图,正方形ABCD的面积为4,以它的对角线的交点为位似中心,作它的位似图形A'B'C'D',若A'B':AB=2:1,则四边形A'B'C'D'的外接圆的周长为.9.如图,△ABC与△A1B1C1是以原点O为位似中心的位似图形,且位似比为1:2,则点A(1,2)在第一象限的对应点A1的坐标是.10.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是坐标原点,以点O为位似中心,△A1B1C1和△ABC 相似比为2:1,在网格中画出新图象△A1B1C1,若每个小正方形边长均为1,请写出A1,B1,C1的坐标.11.如图所示,由位似的正△A1B1C1,正△A2B2C2,正△A3B3C3,…正△A n B n∁n组成的相似图形,其中第一个△A1B1C1的边长为1,点O是B1C1中点,A2是OA1的中点,A3是OA2的中点…A n是OA n﹣1的中点,顶点B2,B3,…,B n.C2,C3,…,∁n都在B1C1边上.(1)试写出△A10B10C10和△A7B7C7的相似比和位似中心;(2)求出第n个三角形△A n B n∁n(n≥2)的周长.12.如图,△ABC中,P′是边AB上一点,四边形P'Q'M'N'是正方形,点Q',M'在边BC上,点N′在△ABC内.连接BN′,并延长交AC于点N,过点N作NM⊥BC于点M,NP⊥MN交AB于点P,PQ⊥BC于点Q.(1)求证:四边形PQMN为正方形;(2)若∠A=90°,AC=1.5m,△ABC的面积=1.5m2.求PN的长.13.(1)对数轴上的点P进行如下操作:先把点P表示的数乘以,再把所得数对应的点向右平移1个单位,得到点P的对应点P′.点A,B在数轴t,对线段AB上的每个点进行上述操作后得到线段A′B′,其中点A,B的对应点分别为A′,B′.如图1,若点A表示的数是﹣3,则点A′表示的数是,若点B′表示的数是2,则点B表示的数是;已知线段AB上的点E经过上述操作后得到的对应点E'点E重合,则点E表示的数是.(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已知△ABC的顶点A(﹣2,0),B(2,0),C(2,4),对△ABC及其内部的每个点进行如下操作:把每个点的横、纵坐标都乘以同个实数a,将得到的点先向右平移m单位,再向上平移n个单位(m>0,n>0),得到△A′B′C′及其内部的点,其中点A,B的对应点分别为A′(1,2),B′(3,2).△ABC内部是否存在点F,使得点F经过上述操作后得到的对应点F′与点F重合,若存在,求出点F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L:y=﹣x2+x+2与y轴交于点C,与x轴交于A、B两点(点A在点B的左侧).(1)求A、B、C三点的坐标;(2)连接AC、BC,以点C为位似中心,将△ABC扩大到原来的2倍得到△A1B1C,其中点A1、B1分别是点A、B的对应点,如何平移抛物线L才能使其同时经过点A1、B1,求出所有的平移方式.二.作图-位似变换15.如图所示△DEF是△ABC位似图形的几种画法,其中正确的个数是()A.4B.3C.2D.116.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O(0,0),A(6,0),B(0,8),以某点为位似中心,作出与△AOB的位似比为k的位似△CDE,则位似中心的坐标和k的值分别为()A.(0,0),2B.(2,2),C.(2,2),2D.(1,1),17.如图,在坐标系中,以A(0,2)为位似中心,在y轴右侧作△ABC放大2倍后的位似图形△AB'C',若C的对应点C'的坐标为(m,n),则点C的坐标为()A.(m,n+3)B.(m,n﹣3)C.(m,n+2)D.(m,n﹣2)18.如图,以点O为位似中心,把△AOB缩小后得到△COD,使△COD∽△AOB,且相似比为,已知点A(3,6),则点C的坐标为.19.如图,以点O为位似中心,把△ABC放大2倍得到△A'B'C'',①AB∥A'B';②△ABC∽△A'B'C';③AO:AA'=1:2;④点C、O、C'三点在同一直线上.则以上四种说法正确的是.20.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矩形AOCB的两边OA,OC分别在x轴和y轴上,且OA =2.OC=1,则矩形AOCB的对称中心的坐标是;在第二象限内,将矩形AOCB 以原点O为位似中心放大为原来的倍,得到矩形A1OC1B1,再将矩形A1OC1B1以原点O为位似中心放大倍,得到矩形A2OC2B2,…,按此规律,则矩形A4OC4B4的对称中心的坐标是.2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C的顶点A的坐标为(2,﹣5),若以原点O为位似中心,作△ABC的位似图形△A1B1C1,使△ABC与△A1B1C1的位似比为2:1,且点A1和点A 不在同一象限内,则点A1的坐标为.22.如图,在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组成的网格中,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ABC的三个顶点均在格点(网格线的交点)上.以原点O为位似中心,画△A1B1C1,使它与△ABC的相似比为2,则点B的对应点B1的坐标是.23.如图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C的顶点坐标分别是A(1,0),B(3,1),C (2,3).请在所给直角坐标系中按要求画图和解答下列问题:(1)以原点O为位似中心,在原点的另一侧画出△ABC的位似三角形△DEF,△ABC 与△DEF的位似比为;(2)如果△ABC内部一点M的坐标为(a,b),请写出M的对应点M'的坐标(,).2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网格中,将△ABC进行位似变换得到△A1B1C1.(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位似中心;(2)设点P(a,b)为△ABC内一点,确定点P在△A1B1C1内的对应点P1的坐标.25.如图,小明在学习图形的位似时,利用几何画板软件,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了△ABC的位似图形△A1B1C1.(1)在图中标出△ABC和△A1B1C1的位似中心M点的位置并写出M点的坐标.(2)若以点A1为位似中心,请你帮小明在图中画出△A1B1C1的位似图形△A2B2C2,且△A1B1C1与△A2B2C2的位似比为2:1.(3)直接写出(2)中C2点的坐标.26.如图,△ABC三个顶点分别为A(0,﹣3),B(3,﹣2),C(2,﹣4),正方形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是1个单位长度.(1)画出△ABC向上平移5个单位得到的△A1B1C1;(2)以点C为位似中心,在网格中画出△A2B2C2,使得△A2B2C2与△ABC位似,且△A2B2C2与△ABC的位似比为2:1,并写出A2的坐标.27.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C的三个顶点坐标分别为A(﹣2,1)、B(﹣3,2)、C(﹣1,4).(1)以原点O为位似中心,在第二象限内画出将△ABC放大为原来的2倍后的△A1B1C1.(2)画出△ABC绕O点顺时针旋转90°后得到的△A2B2C2.28.如图所示,图中的小方格都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与△A'B'C'是以点O为位似中心的位似图形,它们的顶点都在小正方形的顶点上.(1)画出位似中心点O;(2)直接写出△ABC与△A′B′C′的位似比;(3)以位似中心O为坐标原点,以格线所在直线为坐标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并直接写出△A′B′C′各顶点的坐标.参考答案一.位似变换1.解:∵△ABC与△DEF位似,∴△ABC∽△DEF,AC∥DF,∵△ABC的面积与△DEF的面积之比是16:9,∴=,∵AC∥DF,∴△AOC∽△DOF,∴==,∴AO:AD=4:7,故选:A.2.解:∵正方形ABCD与正方形BEFG是以原点O为位似中心的位似图形,且位似比为,∴==,即==,解得:EF=12,OB=4,∴F(16,12).故选:D.3.解:如图,四边形ABCD的位似图形是四边形NGMF.故选:A.4.解:∵以A为位似中心,把△ABC按相似比1:2放大,放大后的图形记作△AB'C',∴AC=AC′,∴点C是线段AC′的中点,∵A(1,0),C(﹣2,1),∴C'的坐标为(﹣5,2).故选:B.5.解:连接BF交y轴于点P,∵C和F是对应点,∴点P为位似中心,由题意得,GF=2,AD=4,GC=4﹣1=3,∵BC∥GF,∴△BPC∽△FPG,∴=,即=2,解得,GP=1,∴OP=2,∴位似中心的坐标是(0,2),故答案为:(0,2).6.解:作BE⊥OA于E,则∠BEO=90°,∵∠ABO=90°,∠BOA=30°,∴OB=OA•cos30°=4×=2,∴BE=OB=,OE=OB•cos30°=2×=3,∴点B的坐标为:(3,),∵以点O为位似中心,在第一象限内将△AOB放大,使相似比为2:1,∴点B的对应点B'的坐标为:(3×2,×2),即(6,2),故答案为:(6,2).7.解:连接AD交BC于E,则点E为位似中心,∵A(﹣1,2)、B(0,2),C(0,﹣1)、D(2,﹣1).∴AB=1,CD=2,BC=3,∵线段AB和CD是位似图形,∴AB∥CD,∴=,即=,解得BE=1,∴OE=OB﹣BE=1,∴位似中心点E的坐标为(0,1),故答案为:(0,1).8.解:如图,连接B′D′.设B′D′的中点为O.∵正方形ABCD∽正方形A′B′C′D′,相似比为1:2,又∵正方形ABCD的面积为4,∴正方形A′B′C′D′的面积为16,∴A′B′=A′D′=4,∵∠B′A′D′=90°,∴B′D′=A′B′=4,∴正方形A′B′C′D′的外接圆的周长=4π,故答案为:4π.9.解:∵△ABC与△A1B1C1是以原点O为位似中心的位似图形,且位似比为1:2,∵A(1,2),点A(1,2)在第一象限的对应点是A1,∴点A1的坐标为:(2,4).故答案为:(2,4).10.解:如图,△A1B1C1即为所求,A1(0,8),B1(6,6),C1(6,2).11.解:(1)∵△A1B1C1的边长为1,点O是B1C1中点,A2是OA1的中点,∴正△A2B2C2的边长为,正△A3B3C3的边长为()2,正△A10B10C10和的边长为()9,正△A7B7C7的边长为()6,∴正△A10B10C10和正△A7B7C7的相似比==;它们的位似中心为点O;(2)∵第n个三角形△A n B n∁n(n≥2)的边长为()n﹣1,∴第n个三角形△A n B n∁n(n≥2)的周长为.12.(1)证明:∵NM⊥BC,NP⊥MN,PQ⊥BC,∴四边形PQMN为矩形,∵四边形P'Q'M'N'是正方形,∴PN∥P′N′,∴=,∵MN∥M′N′,∴=,∴=,而P′N′=M′N′,∴PN=MN,∴四边形PQMN为正方形;(2)解:作AD⊥BC于D,AD交PN于E,如图,∵△ABC的面积=1.5,∴AB•AC=1.5,∴AB=2,∴BC==2.5,∵BC•AD=1.5,∴AD==,设PN=x,则PQ=DE=x,AE=﹣x,∵PN∥BC,∴△APN∽△ABC,∴=,即=,解得x=,即PN的长为m.13.解:(1)点A′:﹣3×+1=﹣1+1=0,设点B表示的数为a,则a+1=2,解得a=3,设点E表示的数为b,则b+1=b,解得b=;故答案为:0,3,;(2)根据题意,得:,解得:,设点F的坐标为(x,y),∵对应点F′与点F重合,∴x+2=x,y+2=y,解得x=y=4,所以,点F的坐标为(4,4),∵点F的坐标为(4,4)不在△ABC内,故△ABC内部不存在点F,使得点F经过上述操作后得到的对应点F′与点F重合.14.解:(1)在y=﹣x2+x+2中,令y=0,即0=﹣x2+x+2,解得:x1=2,x2=﹣1,∴A(﹣1,0),B(2,0),令x=0,即y=2,∴C(0,2);(2)如图,当抛物线经过A1(2,6),B1(﹣4,6)时,设抛物线的解析式,y=﹣x2+bx+c,则有,解得,,∴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2﹣2x+14=﹣(x+1)2+15,当抛物线经过A2(﹣2,﹣2),B2(4,﹣2)时,同法可得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2+2x+6=﹣(x﹣1)2+7.∵原来的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2+,∴+1=,15﹣=,∴原来抛物线向左平移,再向上平移单位得到y=﹣x2﹣2x+14.1﹣=,7﹣=,原来抛物线向右平移单位,再向上平移单位得到y=﹣x2+2x+6.二.作图-位似变换15.解:第一个图形中的位似中心为A点,第二个图形中的位似中心为AD与BC的交点,第三个图形中的位似中心为O点,第四个图形中的位似中心为O点.故选:A.16.解:如图所示:位似中心F的坐标为:(2,2),k的值为:=.故选:B.17.解:过点A作x轴的平行线DD′,作CD⊥DD′于D,作C′D′⊥DD′于D′,设C(x,y),则CD=y﹣2、AD=﹣x,C′D′=2﹣n,AD′=m,∵△AB′C′与△ABC的位似比为2:1,∴==,即==,解得:x=﹣m,y=﹣n+3,∴点C的坐标为(﹣m,﹣n+3),故选:A.18.解:由题意得,点A与点C是对应点,△AOB与△COD的相似比是3,∴点C的坐标为(3×,6×),即(1,2),当点C值第三象限时,C(﹣1,﹣2)故答案为:(1,2)或(﹣1,﹣2).19.解:∵以点O为位似中心,把△ABC放大2倍得到△A'B'C'',∴AB∥A'B,△ABC∽△A'B'C';AO:AA'=2:1;点C、O、C'三点在同一直线上,①①②④正确,故答案为:①②④.20.解:∵OA=2.OC=1,∴B(﹣2,1),∴矩形AOCB的对称中心的坐标为(﹣1,),∵将矩形AOCB以原点O为位似中心放大为原来的倍,得到矩形A1OC1B1,∴B1(﹣3,),同理可得B2(﹣,),B3(﹣,),B4(﹣,),∴矩形A4OC4B4的对称中心的坐标是(﹣,).故答案为(﹣1,),(﹣,).21.解:在同一象限内,∵△ABC与△A′B′C′是以原点O为位似中心的位似图形,其中相似比是2:1,A坐标为(2,﹣5),∴则点A′的坐标为:(1,﹣2.5),不在同一象限内,∵△ABC与△A′B′C′是以原点O为位似中心的位似图形,其中相似比是2:1,A坐标为(2,﹣5),∴则点A′的坐标为:(﹣1,2.5),故答案为:(﹣1,2.5).22.解:如图所示:△A1B1C1和△A′B′C′与△ABC的相似比为2,点B的对应点B1的坐标是:(4,2)或(﹣4,﹣2).故答案为:(4,2)或(﹣4,﹣2).23.解:(1)如图,△DEF即为所求;(2)M′(﹣2a,﹣2b).故答案为:﹣2a,﹣2b.24.解:(1)如图点O即为位似中心;(2)设点P(a,b)为△ABC内一点,则点P在△A1B1C1内的对应点P1的坐标(2a,2b).25.解:(1)如图,点M为所作,M点的坐标为(0,2);(2)如图,△A2B2C2即为所求;(3)C2(﹣4,2).26.解:(1)如图,△A1B1C1即为所求;(2)如图,△A2B2C2即为所求.A2的坐标(﹣2.,﹣2).27.解:(1)如图,△A1B1C1即为所求;(2)如图,△A2B2C2即为所求.28.解:(1)如图,(2)2:1,(3)A′(﹣6,0),B′(﹣3,2),C′(﹣4,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为位似中心,相似比为 的位似图形. 2
y
A B
-8
8
6
D 4 A' D' 2 B' -6 -4 -2C' C -2
2
4
6
8
x
-4
-6
-8
二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图形变换
至此,我们已经学习了四种变换:平移、轴对 称、旋转和位似,你能说出它们之间的异同吗?在 下图所示的图案中,你能找到这些变换吗?
做一做 将图中的△ABC做下列变换,画出相应的图形,指 出三个顶点的坐标所发生的变化. (1)沿y轴正向平移3个单位长度;
个图形的位似图形可以作几个? 问题2. 所作位似图形与原图形在原点的同侧,那么对 应顶点的坐标的比与其相似比是何关系?如果所作位似 图形与原图形在原点的异侧呢?
问题3. 如何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以原点为位似中心
,画一个图形的位似图形?
归纳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以原点为位似中心作一个图形的
位似图形可以作两个.
导入新课
问题引入 问题:将图(1)的图形如何变换得到图(2)?
y y
O
x
O
x
(1)
(2 )
讲授新课
一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位似变换
合作探究 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中,有两点 A(6,3),B (6,0).以原点O为位似
y
中心,相似比为 1 ,把线段
AB缩小,观察对应点之间坐 标的变化.
3
8 6 4 A A' 2 B B" -8 -6 -4 -2 O B'2 4 6 8 A"-2 -4 -6 -8 ),B'(
D.将各点的纵坐标减去2,横坐标加上2
2.如图所示,某学习小组在讨论 “变化的鱼” 时,知道大鱼与小鱼是位似图形,则小鱼上 的点(a,b)对应大鱼上的点( A )
A.(-2a,-2b)
C.(-2b,-2a)
B.(-a,-2b)
D.(-2a,-b)
B"
3. 如图,△ABC三个顶点坐标 分别为A(2,-2),B(4, -5),C(5,-2),以原
2.当位似图形在原点同侧时,其对应顶点的坐标的比为k; 当位似图形在原点两侧时,其对应顶点的坐标的比为-k. 3.当k>1时,图形扩大为原来的k倍;当0<k<1时,图形 缩小为原来的k倍.
练一练 如图,小朋在坐标系中以A为位似中心画了两 个位似的直角三角形,可不小心把E点弄脏了, 则E点坐标为( A )
B'
解:将四边形OABC各顶点
的坐标都乘
2 ;在平面直角 3
2 A' 4
C''
A x
坐标系中描点O(0,0), A''(4,0), B'' (-2,-4),C(2,-2),用线段顺次
连接O,A'',B'',C''.
做一做 如图,四边形ABCD的坐标分别为A(-6,6),B(-8, 2),C(-4,0),D(-2,4),画出它的一个以原点O
将△ABC放大,观察 对应顶点坐标的变化.
C" A"
-4 -6 -8
把△ABC放大后A,B,C的对应点为 A '( 4 , 6 ),B ' ( 4 ,2 ),C ' ( 12 , 4 ); -6 ),B" (-4 , -2),C" (-12 , -4 ). A" (-4 ,
问题1.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以原点为位似中心作一
配套精品教学课件/人教版
九年级数学(下)
授课老师:XX XX XX 授课日期:201X.XX.XX
九年级数学下册位 似

第2课时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位似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当堂练习 课堂小结
学习目标
1.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位似图形对应点的坐标之间的联系. 2.能够熟练准确地利用坐标变化将一个图形放大与缩小; (重点、难点)
解:将四边形OABC各顶
2 点的坐标都乘 ;在平 3
4 C 2 B'
C'
-4 -2 O -2 2 A' 4 A x
面直角坐标系中描点 O(0,0), A'(4,0),B'(2,4)
C(-2,-2),用线段顺次连接
O,A',B',C'.
-4
y 4
B
画法二:如右图所示
C
2 A'' -4 C'' -2 O -2 B'' -4
A.(4,-3) C.(4,-4)
B.(4,-2) D.(4,-6)
典例精析 例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四边形OABC的顶点坐标分别为 O(0,0),A(6,0),B(3,6),C(-3,3).以原点O为位似中心,画 出四边形OABC的位似图形,使它与四边形OABC的相似是2:3.
y B
画法一:如右图所示,
A" (- 4 , 4 ),B" ( - 8
4.如图,正方形ABCD和正方形OEFG中, 点A和点F的坐 标分别为 (3,2),(-1,-1),则两个正方形的位似中 (1,0)或(-5,-2) . 心的坐标是___________________
O
x
课堂小结
坐标变化规律 平面直角坐标系 中的位似变换
(2)关于x轴对称;
(3)以C为位似中心,将△ABC放大2倍; (4)以C为中心,将△ABC顺时针旋转180°.
当堂练习
1.将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某个图形的各点坐标做 如下变化,其中属于位似变换的是( C ) A.将各点的纵坐标乘以2,横坐标不变 B.将各点的横坐标除以2,纵坐标不变
C.将各点的横坐标、纵坐标都乘以2
C"
-12 -10-9 -8
8 6
A"
4 2
点O为位似中心,将这个三角
形放大为原来的2倍.
-6
-4
-2 O -2 -4
2
4
6
8 9 101112
A A' B
C C'
-6
-8
解:
A'( 4 , - 4 ),B ' ( 8
B'
, - 10 ),C ' ( 10 ,-4 ),
, 10 ),C" ( -10 ,4 ).
). -2 0
x
1 把AB缩小后A,B的对应点为A ' ( 2 , ); 0 2 A"( , ), ( - 1 - 2 B" ,

2.如图,△ABC三个 顶点坐标分别为A(2 ,3),B(2,1),C
y
8 6 4 2 A' A
C' B'
C
(6, 2),以点O为位 -12 -10 -8 -6 -4 -2 O B 2 4 6 8 910 12 x B" -2 似中心,相似比为2,
平面直角坐标 系中的位似
平面直角坐标系 中的图形变换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 的位似图形的画法
课后作业
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
配套精品教学课件/人教版
九年级数学(下)
授课老师:XX XX XX 授课日期:201X.XX.XX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