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第二季度细菌耐药检测分析及对策报告8221
2018第二季度细菌耐药情况分析

2018年第二季度细菌耐药情况分析按照《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84号)、《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定期发布细菌耐药信息,建立细菌耐药预警机制,针对不同的细菌耐药水平采取相应对措施(细菌耐药率>30%,预警通报;细菌耐药率>40%,慎重经验用药;细菌耐药率>50%,参照敏试验结果用药;细菌耐药率>75%,暂停临床应用)。
为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有效控制细菌耐药,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现将我院今年第二季度的临床患者细菌培养和药敏结果进行分析,以指导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预防和减少细菌耐药的发生。
第二季度我院检验科微生物室共收到来自临床各科室的细菌培养和药敏标本共1074份,检出病原菌170株,阳性率15.83%。
表一:不同标本种类阳性率表二:临床检出细菌分布(1)分离率居前八位病原菌及其构成比见下表及下图:(2)痰标本检出前三位病原菌见下表:(3)血培养分离前三位细菌及其构成比见下表:(4)分泌物分离前四位细菌及其构成比见下表:(5)部分科室分离前3-5位病原菌表三:抗菌药物耐药率报告1.临床分离率较高的2种肠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见下表(剔除重复菌株):注明:“*”为我院抗菌药物处方集中收载。
2.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对抗菌药物耐药率(%)见下表(剔除重复菌株):注明:“*”为我院抗菌药物处方集中收载。
3.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屎肠球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见下表(剔除重复菌株):注明:“*”为我院抗菌药物处方集中收载。
综合分析:根据药物耐药率的具体情况,建议临床在综合分析患者病情及送检所示菌株的结果的基础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1、左氧氟沙星(耐药率54.5%):耐药菌株有:大肠埃希菌(64.3%(27/42));不动杆菌属(66.7%(4/6));铜绿假单胞菌(50%);肺炎克雷伯菌(37.5%(3/8));屎肠球菌(25%(1/4))。
2018年第二季度多重耐药菌分析记录

督导,要求科室一定要按照院感科要求,落实对
行培训、演练多重耐药菌病人的床单位清洁消毒 重耐药菌感染病人清洁工具必须专科专用,物表 进行培训,加强对保洁人员日常工作的监管。 行持续改进。 转或治愈方可解除隔离。
0.0625 0 0
0
MRSA
0.125
其它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 (MRSA)
VRE(耐万古霉素的肠球菌)
0.1875
CR-AB
0.625
ESBLs
耐碳青霉烯肠杆菌科细菌(CRE)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 杆菌科细菌 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鲍曼不动 杆菌(CR-AB) 多重耐药/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 Nhomakorabea检出菌种
产超广
谱β-内
酰胺酶 (ESBL
耐碳青霉烯 多重耐药/ 类抗菌药物 泛耐药铜绿
s)肠杆 耐碳青霉烯 鲍曼不动杆 假单胞菌
MRSA(耐甲氧 VRE(耐万古霉 菌科细 肠杆菌科细 菌(CR- (MRD/PRD-
西林金葡菌) 素肠球菌) 菌
菌(CRE)
AB)
PA)
合计
16
1
0
10
0
3
0
构成比 100%
6.25%
0.00% 62.50% 0.00% 18.75% 0.00%
表1:
项目/ 分类
例数 构成比
MRSA (耐甲 氧西林
金葡 菌)
产超广谱β-内 酰胺酶 (ESBLs)肠 VRE(耐万古 杆菌科细菌 霉素肠球菌)
耐碳青 霉烯肠 杆菌科
细菌 (CRE)
耐碳青霉烯 多重耐药/
抗菌药物耐药性总结分析

抗菌药物耐药性总结分析一、监测情况:1、革兰阳性球菌(前两位)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对抗生素耐药见下(1)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抗菌药物耐药率:耐药率超过75%:青霉素。
耐药率50-75%:红霉素。
耐药率40-50%:庆大霉素。
耐药率30-40%:复方新诺明、克林霉素。
(2)表皮葡萄球菌抗菌药物耐药率:耐药率超过75%:青霉素、红霉素、苯唑西林、复方新诺明。
耐药率50-75%:庆大霉素、四环素。
耐药率40-50%:诺氟沙星。
耐药率30-40%:左氧氟沙星、克林霉素。
2、肠杆菌和其他革兰阴性杆菌对抗生素耐药率(1)大肠埃希菌对抗生素耐药率见下:耐药率超过75%:无。
耐药率50-75%:头孢噻吩、复方新诺明、庆大霉素、头孢呋辛。
耐药率40-50%:头孢他啶、环丙沙星、头孢噻肟、头孢吡肟、妥布霉素。
耐药率30-40%: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替卡西林、替卡西林+棒酸。
(2)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亚种抗生素耐药率:耐药率超过75%:阿莫西林、替卡西林、哌拉西林。
耐药率50-75%:无。
耐药率40-50%:无。
耐药率30-40%:替卡西林+棒酸。
(3)阴沟肠杆菌抗生素耐药率:耐药率超过75%:阿莫西林、阿莫西林+棒酸、头孢噻吩、头孢西丁、头孢呋辛。
耐药率50-75%:替卡西林、替卡西林+棒酸。
耐药率40-50%:哌拉西林、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复方新诺明、妥布霉素、庆大霉素、奈替米星、头孢吡肟。
耐药率30-40%:无。
3、假单胞菌和非发酵菌抗生素耐药见下:(1)铜绿假单菌抗生素耐药率:耐药率超过75%:氨苄西林+舒巴坦、复方新诺明。
耐药率50-75%:无。
耐药率40-50%:无。
耐药率30-40%:头孢吡肟、头孢他啶、庆大霉素。
(2)鲍曼不动杆菌抗生素耐药率:耐药率超过75%:替卡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头孢他啶、头孢吡肟、环丙沙星、复方新诺明。
耐药率50-75%: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妥布霉素。
细菌耐药年度分析报告

细菌耐药年度分析报告引言细菌耐药性是近年来全球性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耐药细菌的出现对医疗系统和患者健康产生了严重威胁。
本年度分析报告旨在对全球细菌耐药性的情况进行分析,并提供相关数据和趋势,以帮助制定有效的控制措施和治疗策略。
数据来源本报告使用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各国公共卫生部门公布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
数据涵盖了全球范围内不同地区和不同类型的细菌耐药性情况。
主要发现1. 抗生素使用量增加全球抗生素使用量持续增加,这导致了细菌耐药性的普遍扩散。
过度使用抗生素和不合理使用抗生素是耐药性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2. 耐药细菌的种类和分布耐药细菌主要包括分枝杆菌属(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肠杆菌属(Escherichia coli)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等。
这些耐药细菌广泛分布于全球各地,已经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3. 不同地区的耐药性差异不同地区的耐药性差异较大。
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由于医疗设施和资源的限制,耐药性问题更加突出。
而一些发达国家,由于抗生素使用合理和医疗制度完善,耐药性问题相对较低。
4. 多重耐药性多重耐药性是指细菌对多种抗生素同时产生耐药性。
目前,多重耐药细菌已经在全球范围内普遍存在,对治疗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5. 耐药性对公共卫生和经济的影响细菌耐药性不仅对公共卫生产生了严重的影响,而且对经济造成了巨大的负担。
治疗耐药细菌感染的费用高昂,并导致患者的疗效下降和长期护理的需要增加。
对策和建议为了应对细菌耐药性问题,采取以下对策和建议:1. 加强监测和报告:建立国际合作机制,加强对细菌耐药性的监测和报告,及时获取数据并对其进行分析和评估。
2. 合理使用抗生素:加强对医务人员和患者的抗生素使用管理和教育,避免过度使用和不合理使用抗生素。
3. 发展新型抗生素和治疗方案:鼓励和支持科研机构和制药公司研发新型抗生素,并加强对新抗生素的监管和使用。
第二季度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第二季度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分析及整改措施抗菌药物是目前临床应用最广泛、品种最多、进展最快的药物,但由于其不合理应用现象普遍存在,已出现药源性疾患、二重感染、细菌耐药等诸多不良后果。
为了更好地了解我院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切实执行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我院定期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工作,对不合理使用现象加以干预,延缓细菌耐药性的产生,保证患者群众的生命安全。
以下为本季度我院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情况:1、抗菌药物的使用率本季度抽查我院门诊处方300张,含抗菌药物处方24张,抗菌药物使用率为8%。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指出,治疗过程中抗菌药物的使用应满足以下几个条件:(1)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2)尽早查明感染病原,根据病原种类及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3)按照药物的抗菌作用特点及其体内过程特点选择用药;(4)抗菌药物治疗方案应综合患者病情、病原菌种类及抗菌药物特点制订。
我中心使用抗菌药物部分为医师经验性给药,较少作药敏试验,很显然是不满足以上要求的。
虽然经验性使用抗菌药物不一定错,但无形中增加无指征使用抗菌药物的概率是肯定的,对于个别判断错误的经验性给药还会给患者带来毒副作用以及延误治疗的不良后果。
因此,医师在诊疗过程中要严格把握用药指征,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选择正确合理的抗菌药物,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抗菌药物的使用。
2、抗菌药物品种的使用排名本次点评对抽取的门诊处方中的抗菌药物使用排名作了统计,结果显示如下:3、抗菌药物使用的剂型分布本次点评抗菌药物处方24张中,使用的抗菌药物剂型分布如下:含口服剂型抗菌药物的处方14张,占58.33%,含注射剂型抗菌药物的处方10张,占41.67%。
与上次点评结果比较,口服抗菌药比重略有降低,注射剂型抗菌药物使用率有所升高,外用及其他剂型的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上升幅度则较大,总体上来讲,注射剂型抗菌药物仍旧占所用抗菌药物的绝大部分,这与患者的人群组成、患者的用药方式选择以及我院妇幼保健的性质有一定的关系,但是注射剂型抗菌药物使用率长期居高不下的情况应当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第二季度细菌耐药情况监测报告

三、 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措施
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的关键措施
消毒
隔离 手卫生
为有效降低多重耐药菌感染发 生率,各科室应加大监管力度,加 强多重耐药菌监测,强化消毒隔离 工作,注意个人手卫生,合理使用 抗菌药物,积极做好治疗,有效降 低多耐检出率。
三、 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措施
目前我院多耐感染管理存在问题:
8.49 10.16
血
痰
尿
其他标本
24年第一季度 24第二季度
一、 全院第二季度多重耐药菌监测情况
本季度多重耐药菌的检出情况
本季度住院患者中分离出多
60
重耐药菌株259株,检出率
50 40
30
19.95%。
20 10
0
图3:2024年第二季度多重耐药菌检出10株以上的科 室
48
21
21
19
14
13
1
个别医生未及时下达多耐隔离医嘱;
部分科室多耐感染隔离措施落实不到位,如未在患者床旁挂蓝
2
色接触隔离标识、患者产生的垃圾未按感染性医废处理、未在
患者病历夹、腕带、检查单上标贴蓝色隔离标识等;
3
个别科室将不同种病原微生物多耐感染患者同室隔离。
三、 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措施
为降低我院多重耐药菌感染风险,保护易感人群,阻 止病原菌的进一步传播,各科室应加大监管力度,严格落 实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增强个人手 卫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高微生物标本送检意识,规 范感染防控行为,感控科将及时督导各科室防控措施落实 情况,最大程度降低其他医患感染风险。
0.00
一、 全院第二季度多重耐药菌监测情况
标本送检情况
血、痰、尿及其他标本(前列
2018年全国细菌耐药监测报告

2018年全国细菌耐药监测报告2018年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成员单位共有1429所医院,其中上报数据医院共1425所。
上报数据的成员单位中二级医院381所,三级医院1044所;经过数据审核,纳入数据分析的医院共有1353所,其中二级医院349所,占25.8%,三级医院1004所,占74.2%。
本报告来自2017年10月至2018年9月的监测数据,以保留同一患者相同细菌第一株的原则剔除重复菌株后,2018年纳入分析的细菌总数为3234372株,其中革兰阳性菌占29.4%(952023/3234372),革兰阴性菌占70.6%(2282349/3234372)。
革兰阳性菌分离率排名前五位的是:金黄色葡萄球菌309801株(占革兰阳性菌32.5%)、肺炎链球菌101534株(占革兰阳性菌10.7%)、表皮葡萄球菌99630株(占革兰阳性菌10.5%)、屎肠球菌91788株(占革兰阳性菌9.6%)和粪肠球菌90196株(占革兰阳性菌9.5%)。
革兰阴性菌分离率排名前五位的是:大肠埃希菌660261株(占革兰阴性菌28.9%)、肺炎克雷伯菌465322株(占革兰阴性菌20.4%)、铜绿假单胞菌283222株(占革兰阴性菌12.4%)、鲍曼不动杆菌227091株(占革兰阴性菌9.9%)和阴沟肠杆菌90329株(占革兰阴性菌4.0%)。
菌株主要来源于痰标本(1340920株,占41.5%)、尿标本(608667株,占18.8%)和血标本(296052株,占9.2%)。
抗菌药物敏感性判断采用CLSI2017标准,按全国及各省、自治区及直辖市进行分析,结果如下:一、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全国平均检出率为30.9%,较2017年下降1.3个百分点;MRSA检出率地区间有一定的差别,其中上海市最高,为46.8%,山西省最低,为15.5%(图1)。
图1 不同地区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情况二、甲氧西林耐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检出率甲氧西林耐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全国平均检出率为75.7%,较2017年下降了0.3个百分点;MRCNS检出率地区间有一定差别,其中安徽省最高,为80.6%,宁夏回族自治区最低,为57.8%(图2),西藏自治区合格菌株数不足30株,未统计,总体耐药率仍然处于较高水平。
细菌耐药情况分析与对策报告

细菌耐药情况分析与对策报告篇一:XX年我院常见致病菌耐药情况分析与对策报告龙源期刊网 .cnXX年我院常见致病菌耐药情况分析与对策报告作者:王强来源:《中国实用医药》XX年第23期【摘要】目的结合本院主要致病菌的耐药情况,探讨相关延缓细菌耐药情况发生的措施。
方法对XX年度细菌室提供的主要致病菌耐药情况进行汇总分析,参考相关法规并结合医院实际提出对策。
结果本院主要致病菌耐药情况相对较好,但仍应加强抗菌药物应用管理,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结论应利用好本院的细菌耐药情况分析,加强宣传,并结合行政手段加强抗菌药物应用的管理。
【关键词】致病菌;耐药情况;延缓措施随着广谱抗菌药物在医院的广泛应用,细菌耐药情况也日趋严重,作者通过对本院XX年度常见致病菌耐药情况的分析,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等相关法规的要求,结合本院实际,提出相应措施延缓细菌耐药情况的发生。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本院XX年1月1日~XX年12月31日在临床送检标本中,检出病原菌2024株,其中革兰阳性球菌528株,革兰阴性杆菌1427株,真菌69株,常见致病菌及其耐酶株检出情况见表1,常见致病菌耐药情况见表2。
2 耐药情况分析2. 1 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从XX年本院临床标本细菌培养结果看,革兰阴性杆菌仍是主要致病菌。
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作为最常见的肠杆菌科细菌,共检出568株,占革兰阴性杆菌检出总量的40%。
对头孢菌素、氟喹诺酮类耐药是我国临床分离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的主要特征,细菌对喹诺酮类的耐药率仍接近70%[1]。
从本院细菌耐药情况看,肺炎克雷伯菌好于大肠埃希菌,二者均对头孢曲松和头孢噻肟高度耐药,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和单环β-内酰胺类氨曲南耐药率虽未超过50%,但仍应引起重视,慎重经验用药。
大肠埃希菌对喹诺酮类的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耐药率均超过50%,应当参照药敏结果才能考虑使用。
碳青霉烯类中的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和美罗培南一直对二者保持较高的敏感性,其次为头孢哌酮舒巴坦,这些药物可以作为治疗肠杆菌科细菌引起的重症感染的首选药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第二季度细菌耐药分析及对策报告药学部实验医学中心医院感染管理科为加强细菌耐药监测预警工作和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根据《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09]38号)、《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要求,结合药学部、实验医学中心、医院感染管理科三方联合统计分析的2018年4月—2018年6月分离出的我院常见病原菌的耐药情况进行通报分析,供临床选药时参考,并遵循下列原则。
(一)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30%的抗菌药物,应当及时将预警信息通报本机构医务人员;(二)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40%的抗菌药物,应当慎重经验用药;(三)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50%的抗菌药物,应当参照药敏试验结果选用;(四)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75%的抗菌药物,应当暂停针对此目标细菌的临床应用,根据追踪细菌耐药监测结果,再决定是否恢复临床应用。
一、2018年第二季度临床分离细菌及其分布本院2018年第二季度各科室共送检2638份标本,包含2594份一般细菌培养和真菌培养、44份支原体培养,各科室送检标本数量及标本类型分布详见表1。
从上述标本中分离得到菌株569株,总阳性率21.57%。
其中革兰阳性菌126株,占22.14%;革兰阴性菌443株,占77.86%;569株分离菌中排名前十位的分别是:铜绿假单胞菌(26.01%)、大肠埃希菌(17.75%)、肺炎克雷伯菌(12.83%)、鲍曼不动杆菌复合体(8.08%)、肠球菌(5.8%)、金黄色葡萄球菌(4.92%)、流感嗜血杆菌(3.69%)、奇异变形杆菌(2.28%)、阴沟肠杆菌(2.11%)、嗜麦芽窄食单胞菌(2.11%)。
各个分离菌数量及比例详见表2。
表1 2018年第二季度临床送检标本分布标本类型份数比例(%)标本类型份数比例(%)静脉血808 30.63% 分泌物194 7.35%尿液444 16.83% 粪便95 3.60%痰液895 33.93% 其他83 3.15%咽拭子119 4.51%表2 2018年第二季度临床标本分离菌株分布细菌名称数量构成比(%)铜绿假单胞菌148 26.01大肠埃希菌101 17.75肺炎克雷伯菌73 12.83鲍曼不动杆菌复合体46 8.08肠球菌33 5.80金黄色葡萄球菌28 4.92流感嗜血杆菌21 3.69奇异变形杆菌13 2.28阴沟肠杆菌12 2.11嗜麦芽窄食单胞菌12 2.11肺炎链球菌11 1.93表皮葡萄球菌10 1.76溶血葡萄球菌葡 6 1.05产气肠杆菌 5 0.88其他12 2.11二、主要细菌分析1. 革兰氏阳性菌1.1 金黄色葡萄球菌126株革兰阳性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占格兰阳性菌22.22%。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药敏进行监测分析,未发现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利福平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于MRSA感染者可选用糖肽类、利奈唑胺等抗菌药物。
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率高达80%以上;对红霉素、克林霉素的耐药率均超过50%。
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抗菌药物耐药情况(详见图1)如下:①对环丙沙星、利福平、庆大霉素、复方新诺明、利奈唑胺、万古霉素、左氧氟沙星、苯唑西林的耐药率均低于30%,这些药物可作为初始经验治疗的首选药。
②对克林霉素、红霉素的耐药率高于50%,需参照药敏试验结果选用,在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病例中,不宜作为经验和治疗用药。
③对青霉素的耐药率高于75%,应暂停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临床应用。
1.2 肠球菌属肠球菌属包括屎肠球菌和粪肠球菌,一共分理出33株,屎肠球菌的检出率明显高于粪肠球菌。
药敏监测发现,肠球菌属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较高,临床治疗时可选用的抗菌药物较少,建议实验医学中心对其耐药性进行持续监测。
肠球菌属对抗菌药物耐药情况(详见图1)如下:①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的耐药率低于30%,可作为初始经验治疗的首选药。
②对链霉素的耐药率高于30%,将预警信息通报本机构医务人员。
③对莫西沙星、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氨苄西林、青霉素、庆大霉素的耐药率高于50%,需参照药敏试验结果选用,在肠球菌感染的病例中,不宜作为经验和治疗用药。
④对红霉素、四环素的耐药率高于75%,应暂停其对肠球菌属的临床应用。
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球菌属图1 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肠球菌属的药敏监测图2.革兰氏阴性菌2018年第二季度分离培养的革兰氏阴性菌中检出较多的细菌依次是铜绿假单胞菌(148株)、大肠埃希菌(101株)、肺炎克雷伯菌(73株)、鲍曼不动杆菌(46株)。
2.1 肠杆菌科细菌2.1.1 大肠埃希菌大肠埃希菌主要分离自血液标本、尿液标本及分泌物标本。
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唑林、复方磺胺甲噁唑的耐药率均在50%以上,其中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高达82%,对亚胺培南、厄他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的耐药率低于5%。
大肠埃希菌对抗菌药物耐药情况(详见图2)如下:①对亚胺培南、厄他培南、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吡肟、妥布霉素、头孢替坦、头孢他啶的耐药率均低于30%,这些药物可作为初始经验治疗的首选药。
②对氨曲南的耐药率超过30%,将预警信息通报本机构医务人员。
③对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曲松、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庆大霉素的耐药率均超过40%,建议临床慎重经验用药。
④对复方新诺明、头孢唑啉的耐药率高于50%,需参照药敏试验结果选用,在大肠埃希菌感染的病例中,不宜作为经验和治疗用药。
⑤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高于75%,应暂停其对大肠埃希菌的临床应用。
2.1.2 肺炎克雷伯菌肺炎克雷伯菌是产质粒介导的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的代表菌种,主要分离自血液标本及呼吸道标本。
本季度共检出73株,其对抗菌药物耐药情况(详见图2)如下:①对亚胺培南、厄他培南、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替坦、左氧氟沙星等的耐药率均低于30%,可以作为肺炎克雷伯氏菌的首选治疗用药。
②对氨苄西林舒巴坦的耐药率超过30%,将预警信息通报本机构医务人员。
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图2 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药敏监测图2.2 非发酵菌2.2.1 铜绿假单胞菌铜绿假单胞菌(PA)是条件致病菌,当机体免疫力低下时可引起多种感染,最常见的分离部位是呼吸道。
铜绿假单胞菌常表现为多重耐药,且为重症医学科的常见致病菌,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密切相关。
本季度共检出铜绿假单胞菌148株,耐药情况比较严峻,其对阿米卡星的敏感性最高,分析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我院没有该药,且存在耳毒性和肾毒性,限制其在临床上的使用,另一方面是其能对细菌产生的多种修饰钝化酶稳定。
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机制可能与金属酶和外排泵等多种耐药机制有关,临床上可优先选用耐药率低于30%的抗菌药,重症患者可考虑联合使用氨基糖苷类药物。
铜绿假单胞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详见图3)如下:①对美罗培南、阿米卡星、妥布霉素、庆大霉素的耐药率均低于30%,可以作为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首选治疗用药。
②对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头孢吡肟、头孢他啶的耐药率超过30%,将预警信息通报本机构医务人员。
③对哌拉西林、氨曲南的耐药率均超过40%,建议临床慎重经验用药。
④对氨苄西林、头孢呋辛钠、头孢曲松、头孢替坦、呋喃妥因的耐药率高达99%以上,应暂停其对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应用。
2.2.2 鲍曼不动杆菌鲍曼不动杆菌主要分离自呼吸道标本,本季度共检出鲍曼不动杆菌46株,耐药情况严峻。
不动杆菌普遍定植于机体表面或与外界相通的腔道内,在医院的环境中分布广泛且可长期存活,对重症感染患者的威胁较大,其具体耐药情况(详见图3)如下:①对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均低于30%,可以作为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首选治疗用药。
②对左氧氟沙星、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高于40%,要慎重经验用药。
③对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头孢吡肟、亚胺培南、头孢他啶、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氨苄西林舒巴坦的耐药率均高于50%,对怀疑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病人需参照药敏试验结果选用。
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图3 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的药敏监测图三、多重耐药菌分离情况2018年第二季度监测的多重耐药菌主要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CR-AB)、耐碳青霉烯铜绿假单胞菌(CR-PA)等病原体。
1.多重耐药菌检出情况2018年第二季度全院监测住院病人5088人次,微生物室报告多重耐药菌59例次,其中社区感染14例次;医院感染4例(4例次);社区感染重复9例次;医院感染重复2例次;定植重复30例次。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发生率0.08%,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例次发生率为0.08%。
多重耐药菌检出前五位病原体由高到低依次为:耐碳青霉烯铜绿假单胞菌(CR-PA)、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CR-AB)、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碳青霉烯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
详见表3和图4。
表3 2018年第二季度多重耐药菌菌株构成情况5.08 1.6927.1266.10图4 2018年第二季度多重耐药菌菌株构成比2.全院各科室多重耐药菌分布情况多重耐药菌检出前三位科室为:呼吸内科、重症医学科、职业病中毒科。
标本来源于痰液、尿液、分泌物、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及咽拭子。
详见图5。
图5 2018年第二季度全院多重耐药菌分布图3.全院各科室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科室分布及标本来源2018第二季度全院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共4例,标本来源于痰液和分泌物,感染部位分别为下呼吸道感染3例;皮肤软组织1例。
详见表4。
表4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病原体及标本来源4.重症医学科多重耐药菌检出情况2018年第二季度监测重症医学科住院病人41人,送检标本中检出多重耐药菌13例次,其中属于医院感染2例;社区感染3例;社区感染重复2例;医院感染重复1例;定植5例。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率为 4.88%,2例感染病原体均为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CR-AB)),感染部位为下呼吸道感染(呼吸机相关)。
2018年重症医学科多重耐药菌构成情况详见表5。
表5 2018年二季度重症医学科多重耐药菌菌株构成情况四、我院常见病原菌耐药预警(一) 我院常见革兰阳性菌的耐药预警备注:1.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30%的抗菌药物,将预警信息通报本院医务人员;2.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40%的抗菌药物,应当慎重经验用药;3.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50%的抗菌药物,应当参照药敏试验结果选用;4.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75%的抗菌药物,应当暂停针对此目标细菌的临床应用,根据追踪细菌耐药监测结果,再决定是否恢复临床应用。
(二) 我院常见革兰阴性菌的耐药预警备注:1.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30%的抗菌药物,将预警信息通报本院医务人员;2.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40%的抗菌药物,应当慎重经验用药;3.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50%的抗菌药物,应当参照药敏试验结果选用;4.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75%的抗菌药物,应当暂停针对此目标细菌的临床应用,根据追踪细菌耐药监测结果,再决定是否恢复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