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生物上课堂练习49(进化1 1.5)

合集下载

山东庆云中学高二年级练习测试生物的进化-【解析版】

山东庆云中学高二年级练习测试生物的进化-【解析版】

山东庆云中学高二年级练习测试生物的进化-【解析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36分〕以下为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概念图,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 ①是生物的突变和重组B. ②是自然选择C. ③是自然选择学说D. ④是物种多样性·C庆云一中解:A、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因此①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A错误;B、影响基因频率变化的因素:突变、基因重组、自然选择等.因此②是突变、基因重组和自然选择,B错误;C、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核心是自然选择学说,因此③是自然选择学说,C 正确;D、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三个层次的多样性,因此④是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多样性,D错误.应选:C、此题主要考查了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分析和理解能力.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是学习的重点知识.要注意辨析,种群基因频率改变意味着生物进化了,但不一定产生新的物种.新物种的产生必须要经过生殖隔离.生殖隔离的产生不一定要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如多倍体的形成.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 现存家鸡的各个品种是人们在大量变异个体中根据需要选择培育出来的B. 青霉素耐药性菌株的出现是由于人类使用抗生素诱导变异的结果C. 骡是马和驴杂交得到的一个新物种D. 生长在沙漠干旱环境中的仙人掌为了防止水分的散失,叶定向突变为叶刺·A庆云一中解:A、现存家鸡的各个品种是人们在大量变异个体中根据需要选择培育出来的,A正确;B、变异发生在自然选择之前,先有了各种类型的变异,才能自然选择出适应环境的变异,B错误;C、骡是马和驴杂交得到的,但由于骡不育,因此骡不是一个新物种,C错误;D、变异是不定向的,生长在沙漠干旱环境中的仙人掌为了防止水分的散失,叶突变为叶刺被自然选择保留下来,D错误.应选:A、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此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能力.在解题时要掌握知识的关键所在,比如要知道: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自然选择来决定的;生物进化的过程实质上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的过程;研究物种间的差异,关键是研究它们能否形成生殖隔离;研究物种的迁徙规律,应该以种群为单位,而不是以个体为单位.据调查,某小学的学生中,基因型为XBXB的比例为20%,XBXb为20%,XbXb为10%,XBY为30%,XbY为20%,那么在该地区XB和Xb 的基因频率分别为〔〕A. 20%,80%B. 30%,70%C. 78%,92%D. 60%,4 0%·D庆云一中解:由题意知,在该种群中,XBXB的比例为20%,XBXb为20%,XbXb为10%,XBY为30%,XbY为20%,因此XB的基因频率是〔2×20%+20%+30%〕÷〔50%×2+50%〕×1庆云一中高二复习%=60%,Xb的基因频率是〔2×10%+20%+20%〕÷〔50%×2+50%〕×1庆云一中高二复习%=40%.应选:D、基因频率是指在种群基因库中某一基因占该种群中所有等位基因的比例,色盲是X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色盲基因及其等位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无相关基因.此题的知识点是种群基因频率的计算方法,解答该题的关键是注意Y染色体上无色盲基因及其等位基因,因此分母中男性个体不能乘以2.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 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一定会引起生物的进化B. 亲子代间基因频率不变,基因型频率也一定不变C. 只有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D. 自然选择的直接选择对象是个体的基因型,本质是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A庆云一中解:A、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A正确;B、亲子代间基因型频率不变基因频率一定不变,基因频率不变基因型频率可能发生变化,如杂合子Aa自交后代基因频率不变,而基因型频率改变,B错误;C、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其中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C错误;D、自然选择选择的直接选择对象是个体的表现型,本质是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D错误.应选:A、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是学习的重点知识.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能力.要注意辨析,种群基因频率改变意味着生物进化了,但不一定产生新的物种.新物种的产生必须要经过生殖隔离.生殖隔离的产生不一定要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如多倍体的形成.狼和鹿是捕食与被捕食的关系.从进化的角度分析,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选项是〔〕A. 狼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的多样性B. 鹿奔跑速度的加快可加速狼的进化C. 鹿的进化速度比狼的进化速度快D. 狼在客观上起着促进鹿发展的作用·C庆云一中解:A、狼的存在减少了某些食草类动物的数量〔如鹿〕,减轻了植物的生存压力,使食草的昆虫、鼠类等数量增加,进而增加了以这些动物为食的鸟类等的数量;增加了食物链的个数,使食物网变得更复杂,A正确;B、鹿奔跑速度的加快可加速狼的进化,因为奔跑速度快的个体在生存斗争过程中适者生存,而奔跑速度慢的个体不适者被淘汰,B正确;C、狼和鹿的进化速度是相当的,不能说谁快谁慢,C错误;D、狼在客观上起着促进鹿发展的作用,因为二者之间存在共同进化,D正确.应选:C、任何一个物种都不是单独进化的,不同物种之间在相互影响中共同进化和发展.狼和鹿互为对方的生物环境,对对方进行着选择,相互选择的结果是使对方朝着快速奔跑的方向进化.狼和鹿的进化速度是相当的,不能说谁快谁慢.此题考查生物进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在一种群中随机抽出一定数量的个体,其中基因型为AA个体占总数的18%,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总数4%,那么基因A和基因a的频率为〔〕A. 18%82%B. 36%64%C. 57%43%D. 92%8%·C庆云一中解:由题意知,该种群中,AA=18%,aa=4%,那么Aa=1-18% -4%=78%,因此A的基因频率是A=18%+78%÷2=57%,a的基因频率是a =4%+78%÷2=43%.应选:C、根据基因型频率计算基因频率的方法:显性基因的基因频率=显性纯合子的基因型频率+杂合子基因型频率÷2,隐性基因的基因频率=隐性纯合子的基因型频率+杂合子基因型频率÷2.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种群基因频率计算方法的熟练掌握.【二】探究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54分〕某种群中AA、Aa和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3、0.4和0.3,请回答:〔1〕该种群中a基因的频率为________。

高二生物遗传与进化练习题及答案2023

高二生物遗传与进化练习题及答案2023

高二生物遗传与进化练习题及答案2023一、选择题1. 在DNA复制过程中,下列哪个酶起到拼接Okazaki片段的作用?A. DNA聚合酶B. DNA剪切酶C. DNA外切酶D. DNA连接酶答案:D2. 以下哪个不是基因突变的类型?A. 多态性突变B. 静默突变C. 重复突变D. 插入突变答案:A3. 下列哪个人物提出了“物种起源”理论?A. 达尔文B. 拉马克D. 曼德尔逊答案:A4. 以下哪个特征不属于自然选择的条件之一?A. 遗传变异B. 适应性差异C. 繁殖能力D. 环境选择性答案:C5. 下列哪一项不是DNA的组成部分?A. 核糖B. 磷酸C. 脱氧核糖D. 基因碱基答案:A二、填空题1. 染色体上的基因间的空隙被称为_________。

2. 人体染色体的数目是_________。

答案:463. 染色体中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_。

答案:染色体分体4. 两个相同染色体上的同源基因位点组成的对称结构称为_________。

答案:等位基因5. 遗传信息转录成mRNA的过程称为_________。

答案:转录三、简答题1. 解释基因与等位基因之间的关系。

答案:基因是决定个体特征的遗传单位,在染色体上的特定位置上。

而等位基因是同一基因的不同表现形式,位于同一染色体上的相同位置。

一个个体的基因由母亲和父亲各贡献一份,因此可以有不同的等位基因存在。

2. 什么是自然选择?举例说明。

答案:自然选择是指在自然界中,由于个体适应环境的能力不同,导致代际遗传基因频率发生改变的过程。

例如,在某个树类物种中,由于一部分树木具有较长的树叶,可以更好地吸收阳光进行光合作用,从而获得更多的能量,因此这些树木生存下来的机会更大。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物种中具有较长叶片的树木的比例逐渐增多,而具有短叶片的树木的比例逐渐减少。

3. 什么是基因突变?举例说明。

答案:基因突变指的是基因或基因组发生的突发性改变,包括点突变(改变一个碱基对)、缺失突变(丢失一个或多个碱基对)、插入突变(插入一个或多个额外的碱基对)等。

高二生物练习:高二生物上册同步练习题汇总

高二生物练习:高二生物上册同步练习题汇总

高二生物练习:高二生物上册同步练习题汇

高二生物练习:高二生物上册同步练习题汇总
高二生物练习:高二生物上册同步练习题单选题一高二生物练习:高二生物上册同步练习题单选题二高二生物练习:高二生物上册同步练习题填空题高二生物练习:高二生物上册同步练习题答案
通过阅读“高二生物练习:高二生物上册同步练习题汇总”这篇文章,小编相信大家对高中生物的学习又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希望大家学习轻松愉快!
高二生物同步练习:遗传因子的发现同步讲义
高二生物同步练习:高二生物周练习精品习题。

高二生物练习:高二生物上册同步练习题答案

高二生物练习:高二生物上册同步练习题答案

高二生物练习:高二生物上册同步练习题答案
高二生物练习:高二生物上册同步练习题答案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学习高中生物,查字典生物网精心为大家搜集整理了高二生物练习:高二生物上册同步练习题答案,希望对大家的生物学习有所帮助!
高二生物练习:高二生物上册同步练习题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65分)
1 2 3 4 5 6 7
B C B A B B C
8 9 10 11 12 13
C A B
D D B
二.填空题
14. (1)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反馈。

(2)肾上腺激素、胰高血糖素
(3)生长激素、协同
(4)下丘脑
(5)神经和体液
15. (1)下丘脑、垂体和性腺(2)多只、发育时期相同光照时间的长短光照会影响到物动性腺的发育(3)性染色体睾丸性(求偶)行为消失将睾丸重新植入(或饲喂睾丸酮)
16. (1)作为对照培养基及培养过程不会产生TSH(答案合理即可)
垂体分泌TSH。

(3)②注射或者饲喂舍有甲状腺激素的食物③分别抽取两组动物的血液
经过精心的整理,有关高二生物练习:高二生物上册同步练习题答案的内容已经呈现给大家,祝大家学习愉快!。

高二生物上课堂练习50(进化2 1.6)

高二生物上课堂练习50(进化2  1.6)

高二生物上课堂练习50(进化2 1.6) 姓名1.按照达尔文的进化论,长颈鹿的进化过程可表示为( ) A.生存斗争→变异→有利于变异的积累→适者生存B.生存斗争→用进废退→适者生存C.变异→生存斗争→适者生存→有利变异的积累D.环境变化→定向变异→去劣留优2.自然选择是指( ) A.生物繁殖力超越了生存环境的承受力B.生物的过度繁殖引起生存斗争C.遗传使微小的有利变异得到积累和加强D.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3.“基因突变对大多数个体是不利的,但却是生物进化的重要因素”你认为这一说法( ) A.对,基因突变虽对多数个体不利,但它为定向的自然选择奠定了基础B.对,基因突变虽对多数个体不利,但基因突变的方向与生物进化的方向是一致的C.不对,因为基因突变不利个体的繁殖,易绝种D.不对,因为基因突变易导致个体死亡,不会产生进化.4.一种果蝇的突变体在2l℃的气温下生活力很差,但当气温升到25.5℃时,突变体的生活力大大提高,这说明( ) A.突变是随机发生的B.突变是不定向的C.环境条件的变化对突变体都是有利的D.突变的有害或有利取决于环境条件5.某一老鼠的种群最初都生活在一定地域,一条新建的高速公路将该种群分为A、B两个种群,如果A种群生活的地区发生了一系列的环境变化,而B种群的地区没有,种群A进化速率可能是( ) A.最初比B慢B.最初比B快C.与B相同D.开始比B快,然后比B慢6.如果某种昆虫缺乏适应变化着的环境所需的可遗传变异,它很可能( ) A.退化到低等的类型B.已经绝种C.进化到高等的类型D.繁衍下去扩大种群7.下列有关种群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种群的基因频率是稳定不变的B.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C.种群也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D.每个种群都有自己的基因库8.下列关于基因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一个种群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做这个种群的基因库B.生物个体会死亡,但基因库却因种群个体的繁殖而代代相传C.种群中每个个体含有种群基因库的全部基因D.基因突变可改变基因库的组成9.果蝇的卵细胞中约有104个基因,假定果蝇的每个基因的突变频率都是10-5,对于一个约有1010个个体的果蝇种群来说,每一代出现的基因突变数将是( ) A.109B.2×109C.1010D.2×101010.现对生物的某种群进行随机抽样,其中基因型AA个体占20%,基因型Aa个体占75%,基因型aa个体占5%,那么a与A基因频率依次为( ) A.57.5%和42.5% B.42.5%和57.5% C.50%和50% D.80%和20%11.某兴趣小组在对某小学的学生群体进行色盲情况的调查时发现,各种基因型的比例为:X B X B:X B X b:X b X b:X B Y:X b Y=44%:5%:1%:43%:7%,则基因X b的频率为A.13.2%B.5%C.14%D.9.3%( )12.某种群中,如果某种性状的隐性个体都不育,则将( ) A.降低隐性基因型的比例B.使隐性基因灭绝C.提高杂合子的比例D.对基因频率的影响很小a13.种群的基因频率维持稳定的前提条件是 ( ) ①种群中个体数量足够大 ②种群中个体间随机交配 ③种群中个体没有迁移④没有自然选择的作用 ⑤种群中没有突变的发生 ⑥种群中没有基因重组发生A .①②③④⑤⑥B .②④⑤⑥C .①②④⑥D .①②③④⑤14.种群中基因频率的改变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生物的进化 随堂练习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生物的进化 随堂练习

生物的进化随堂练习课本题解一、填充题1.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通过、及的综合作用,就导致了的产生。

解答:种群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新物种2.生殖隔离是指在自然条件下,种群间的个体不能,或后不能产生后代。

解答:自由交配交配可育二、判断题1.一个果园中的全部大山雀是一个种群,一片森林里的全部蛇也是一个种群。

( )2.在自然条件下,种群的基因频率可以保持永久的稳定。

( )3.当某个生物体的体细胞出现基因突变时,这个生物体就成为新物种的个体了。

( )4.两个种群间的隔离一旦形成,这两个不同种群的个体之间就不能进行交配,或者即使能交配,也不能产生可育后代。

( )5.物种大都是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最后出现生殖隔离而形成的。

( )解答:1.×一片森林里的全部蛇有许多不同种蛇的种群组成,属于不同的种群。

2.×自然条件下,由于存在着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自然选择等因素,种群的基因频率总是在不断变化中,而生物进化的实质就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的过程。

3.×生物体细胞出现基因突变后通常是不能通过受精作用传递给后代,不会引起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不可能使生物体一下子变成新物种的个体。

4.×隔离的形式有两种:生殖隔离和地理隔离,只有生殖隔离的形式,才会使两个不同种群的个体之间就不能进行交配,或者即使能交配,也不能产生可育后代。

5.√三、选择题1.在一个种群中随机抽出一定数量的个体,其中,基因型为AA 的个体占18%,基因型为Aa 的个体占78%,aa 的个体占4%。

基因A 和a 的频率分别是 ( )(A)18%、82% (B)36%、64% (C)57%、43% (D)92%、8%2.一种果蝇的突变体在210C 的气温下,生存能力很差,但是,当气温上升到25.50C 时,突变体的生存能力大大提高了。

这说明了( )(A)突变是不定向的 (B)突变是随机发生的(C)突变的有害或有利取决于环境条件 (D)环境条件的变化对突变体都是有利的3.使用某种农药来防治某种害虫,开始效果很显著,但长期使用以后,效果就越来越差。

人教版高二生物上册练习:变异与育种、生物的进化(附答案)

人教版高二生物上册练习:变异与育种、生物的进化(附答案)

变异与育种1.下列关于人类猫叫综合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该病是由于特定的染色体片段缺失造成的B.该病是由于特定染色体的数目增加造成的C.该病是由于染色体组数目成倍增加造成的D.该病是由于染色体中增加某一片段引起的2.关于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突变都会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B.基因突变与染色体结构变异都导致个体表现型改变C.基因突变与染色体结构变异都导致碱基序列的改变D.基因突变与染色体结构变异通常都用光学显微镜观察3.关于等位基因B和b发生突变的叙述,错误的是()A.等位基因B和b都可以突变成为不同的等位基因B.X射线的照射不会影响基因B和基因b的突变率C.基因B中的碱基对G-C被碱基对A-T替换可导致基因突变D.在基因b的A TGCC序列中插入碱基C可导致基因b的突变4.下列实践活动包含基因工程技术的是()A.水稻F1花药经培养和染色体加倍,获得基因型纯合新品种B.抗虫小麦与矮秆小麦杂交,通过基因重组获得抗虫矮秆小麦C.将含抗病基因的重组DNA导入玉米细胞,经组织培养获得抗病植株D.用射线照射大豆使其基因结构发生改变,获得种子性状发生变异的大豆5. 某植株的一条染色体发生缺失突变,获得该缺失染色体的花粉不育,缺失染色体上具有红色显性基因B,正常染色体上具有白色隐性基因b(见下图)。

如以该植株为父本,测交后代中部分表现为红色性状。

下列解释最合理的是()A. 减数分裂时染色单体1或2上的基因b突变为BB. 减数第二次分裂时姐妹染色单体3与4自由分离C. 减数第二次分裂时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自由组合D. 减数第一次分裂时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交叉互换6.现有两个纯合的某作物品种:抗病高秆(易倒伏)和感病矮秆(抗倒伏)品种。

已知抗病对感病为显性,高秆对矮秆为显性,但对于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所知甚少。

回答下列问题:(1)在育种实践中,若利用这两个品种进行杂交育种,一般来说,育种目的是获得具有(2分)优良性状的新品种。

全国生物高考复习题49

全国生物高考复习题49

全国生物高考复习题单选题(共5道)1、A若①、②分别对应为骨髓瘤细胞和效应B细胞,则经筛选出的④能产生单克隆抗体是遗传物质选择性表达的结果B若由④形成有性杂交后代,则①和②融合形成④的过程叫受精作用C若由④形成无性杂种植株,则采用了细胞工程中的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D若由④形成无性杂种植株,虽然杂种细胞具有双亲的叶绿体,但不可能培育出比有性杂交品种的光合作用更好的植株2、小麦种子萌发时产生的淀粉酶可将淀粉水解为麦芽糖、葡萄糖等。

小麦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30℃左右(此时产生淀粉酶的速度最快)。

取适量小麦种子在20℃和30℃培养箱中培养4天,分别取等量的萌发种子制成提取液Ⅰ、提取液Ⅱ。

取3支试管,编号为甲、乙、丙,分别加入等量的淀粉溶液,然后加入等量的提取液和蒸馏水(如图所示)。

45℃水浴保温5min,然后用斐林试剂进行检测,观察3支试管中溶液的颜色分别是()A甲呈蓝色,乙呈砖红色,丙呈无色B甲呈无色,乙呈砖红色,丙呈蓝色C甲、乙都呈砖红色,丙呈无色D甲、乙都呈砖红色(乙的颜色比甲深),丙呈蓝色3、下列基本单位对应有误的是A核酸:核苷酸B酶:氨基酸C人体:细胞D进化:种群4、关于生物遗传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A基因都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B若某生物精原细胞含有n对等位基因,则其产生的配子的基因型种类为2nC人工诱导多倍体方法很多,目前最常用最有效的方法是低温处理植物分生组织细胞D染色体结构发生变异则染色体上基因的数目、种类或排列顺序会发生改变5、A对萤叶甲亚科昆虫的调查采用标志重捕法B萤叶甲亚科昆虫为次级消费者C7月份时萤叶甲亚科昆虫各种群密度最高D调查期间10月份时萤叶甲亚科昆虫物种丰富度最低简答题(共5道)6、下图表示温度、光照强度对黑藻和衣藻光合作用的影响。

通过比较不同条件下两种藻类的净光合速率(单位为molO2·mgh)。

请分析回答。

(1)黑藻在光照条件下消耗[H]的场所________,释放的O2的场所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生物上课堂练习49(进化1 1.5) 姓名1.下列各项中属于胚胎阶段由相同的组织发育而来的结构是( ) A.鲸的鳍和鲨鱼的鳍B.鱼的鳃和蛙的肺C.人的手臂和蝙蝠的翼手D.蝗虫的翅和鸟的翼2.生物界在基本组成上的高度一致性表现在( )①组成生物体的主要化学元素基本一致②各种生物体的核酸都有相同③构成核酸的碱基都相同④各种生物的蛋白质都有相同⑤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都相同A.①②④B.①②③C.③④⑤D.①③⑤3.使用某种农药防治害虫开始效果很显著,但长期使用后效果越来越差,其原因( ) A.害虫对农药产生了定向的变异B.害虫对农药进行了定向选择C.害虫对农药产生了隔离D.农药对害虫的抗药性变异进行了定向选择4.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论述中,不符合达尔文学说基本观点的是( ) A.遗传和变异是自然选择发生作用的基础B.环境改变使生物产生定向变异,以适应变化的环境C.变异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积累,就可能产生生物的新类型D.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5.雄鹿往往用鹿角作为争夺配偶的武器,所以它的鹿角发达。

按达尔文的观点,鹿角发达的原因是( ) A.鹿角不发达的个体被淘汰,鹿角发达的个体被保留B.鹿角经常使用的个体保留因而发达C.鹿角的变异朝着有利于生存的方向发展D.雄鹿为了繁衍后代的需要而使鹿角发达6.某海岛上生活着一种昆虫,经调查翅的长度和个体数的关系如下图中甲曲线(纵坐标为个体数量,横坐标为翅的长度)。

后来该小岛上经常刮大风,若干年后再进行调查,你认为最能代表此时情况的曲线是( )A.乙B.丙C.丁D.戊7.人工选择之所以能选育出新品种,自然选择之所以能形成新物种,其共同的选择基础是A.生物都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B.生物普遍存在着遗传变异的特性( ) C.生物都在进行生存斗争D.人和自然界的选择力量8.兰花螳螂的步足演化出类似花瓣的构造和颜色,还能随花色的深浅调整身体的颜色,这足以使它在兰化丛中安全等候以捕食猎物。

兰花螳螂的这种演化是( ) A.突变后经人工选择的结果B.人工选择后再突变的结果C.突变后经自然选择的结果D.自然选择后再突变的结果9.开始使用杂虫剂时,对某种害虫效果显著,但随着杀虫剂的继续使用,该种害虫表现出越来越多的抗药性,实验证明害虫种群中原来就存在具抗药性的个体,这证明:⑴害虫种群中个体抗药性的_____________体现了生物变异一般是__________的。

⑵杀虫剂的使用对害虫起了_____________作用,而这种作用是___________的。

⑶害虫抗药性的增加,是通过害虫和杀虫剂之间的____________________来实现的。

A B C D 10.下列关于细胞增殖的表述,正确的是 ( ) ①二倍体的动物体细胞在有丝分裂后期,细胞内含有四个染色体组②细胞增殖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加倍时,DNA 分子数目也加倍③细胞增殖过程中,细胞内遗传信息的流动方向主要是:DNA→RNA→蛋白质④在不同方式的细胞增殖过程中,都有可能发生基因突变A .①③B .②③C .②④D .①④11.右图表示某生物细胞中两条染色体及其部分基因。

下列四种情况的产生不属于该细胞染色体结构变异的是 ( )12.以下二倍体生物的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是 ( ) ①有丝分裂中期细胞 ②有丝分裂后期细胞 ③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细胞 ④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 ⑤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 ⑥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A .①②③B .①③⑤C .①③⑤⑥D .①④⑤⑥13.对于低温诱导洋葱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 .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最多B .根尖装片中,在高倍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细胞从二倍体变为四倍体的过程C .在显微镜视野内可以观察到二倍体细胞和四倍体细胞D .在诱导染色体数目变化方面,低温与秋水仙素诱导的原理相似14.下图是甲、乙两种生物的体细胞内染色体情况示意图,则染色体数与图示相同的甲、乙两种生物体细胞的基因型可依次表示为 ( )A .甲:AaBb 乙:AAaBbbB .甲:AaaaBBbb 乙:AaBBC .甲:AaaaBbbb 乙:AaaBBbD .甲:AaaBbb 乙:AAaaBbbb15.请回答下列有关遗传信息传递的问题。

⑴ 为研究某病毒的致病过程,在实验室中做了如下图所示的模拟实验。

① 从病毒中分离得到物质A 。

已知A 是单链的生物大分子,其部分碱基序列为—GAACAUGUU —。

将物质A 加入试管甲中,反应后得到产物X 。

经测定产物X 的部分碱基序列是—CTTGTACAA —,则试管甲中模拟的是 过程。

② 将提纯的产物X 加入试管乙,反应后得到产物Y 。

产物Y 是能与核糖体结合的单链大分子, 则产物Y 是 ,试管乙中模拟的是 过程。

③ 将提纯的产物Y 加入试管丙中,反应后得到产物Z 。

产物Z 是组成该病毒外壳的化合物, 则产物Z 是 。

⑵ 若该病毒感染了小鼠上皮细胞,则组成子代病毒外壳的化合物的原料来自 ,而决定该化合物合成的遗传信息来自 。

若该病毒除感染小鼠外,还能感染其他哺乳动物,则说明所有生物共用一套 。

该病毒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为 。

高二生物上课堂练习49(进化1 1.5) 姓名1.下列各项中属于胚胎阶段由相同的组织发育而来的结构是( C ) A.鲸的鳍和鲨鱼的鳍B.鱼的鳃和蛙的肺C.人的手臂和蝙蝠的翼手D.蝗虫的翅和鸟的翼2.生物界在基本组成上的高度一致性表现在( D )①组成生物体的主要化学元素基本一致②各种生物体的核酸都有相同③构成核酸的碱基都相同④各种生物的蛋白质都有相同⑤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都相同A.①②④B.①②③C.③④⑤D.①③⑤3.使用某种农药防治害虫开始效果很显著,但长期使用后效果越来越差,其原因( D ) A.害虫对农药产生了定向的变异B.害虫对农药进行了定向选择C.害虫对农药产生了隔离D.农药对害虫的抗药性变异进行了定向选择4.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论述中,不符合达尔文学说基本观点的是( B ) A.遗传和变异是自然选择发生作用的基础B.环境改变使生物产生定向变异,以适应变化的环境C.变异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积累,就可能产生生物的新类型D.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5.雄鹿往往用鹿角作为争夺配偶的武器,所以它的鹿角发达。

按达尔文的观点,鹿角发达的原因是( A ) A.鹿角不发达的个体被淘汰,鹿角发达的个体被保留B.鹿角经常使用的个体保留因而发达C.鹿角的变异朝着有利于生存的方向发展D.雄鹿为了繁衍后代的需要而使鹿角发达6.某海岛上生活着一种昆虫,经调查翅的长度和个体数的关系如下图中甲曲线(纵坐标为个体数量,横坐标为翅的长度)。

后来该小岛上经常刮大风,若干年后再进行调查,你认为最能代表此时情况的曲线是( D )A.乙B.丙C.丁D.戊7.人工选择之所以能选育出新品种,自然选择之所以能形成新物种,其共同的选择基础是A.生物都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B.生物普遍存在着遗传变异的特性( B ) C.生物都在进行生存斗争D.人和自然界的选择力量8.兰花螳螂的步足演化出类似花瓣的构造和颜色,还能随花色的深浅调整身体的颜色,这足以使它在兰化丛中安全等候以捕食猎物。

兰花螳螂的这种演化是( C ) A.突变后经人工选择的结果B.人工选择后再突变的结果C.突变后经自然选择的结果D.自然选择后再突变的结果9.开始使用杂虫剂时,对某种害虫效果显著,但随着杀虫剂的继续使用,该种害虫表现出越来越多的抗药性,实验证明害虫种群中原来就存在具抗药性的个体,这证明:⑴害虫种群中个体抗药性的_____________体现了生物变异一般是__________的。

⑵杀虫剂的使用对害虫起了_____________作用,而这种作用是___________的。

⑶害虫抗药性的增加,是通过害虫和杀虫剂之间的____________________来实现的。

A B C D 10.下列关于细胞增殖的表述,正确的是 ( D ) ①二倍体的动物体细胞在有丝分裂后期,细胞内含有四个染色体组②细胞增殖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加倍时,DNA 分子数目也加倍③细胞增殖过程中,细胞内遗传信息的流动方向主要是:DNA→RNA→蛋白质④在不同方式的细胞增殖过程中,都有可能发生基因突变A .①③B .②③C .②④D .①④11.右图表示某生物细胞中两条染色体及其部分基因。

下列四种情况的产生不属于该细胞染色体结构变异的是 ( C )12.以下二倍体生物的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是 ( C ) ①有丝分裂中期细胞 ②有丝分裂后期细胞 ③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细胞 ④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 ⑤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 ⑥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A .①②③B .①③⑤C .①③⑤⑥D .①④⑤⑥13.对于低温诱导洋葱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B )A .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最多B .根尖装片中,在高倍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细胞从二倍体变为四倍体的过程C .在显微镜视野内可以观察到二倍体细胞和四倍体细胞D .在诱导染色体数目变化方面,低温与秋水仙素诱导的原理相似14.下图是甲、乙两种生物的体细胞内染色体情况示意图,则染色体数与图示相同的甲、乙两种生物体细胞的基因型可依次表示为 ( C )A .甲:AaBb 乙:AAaBbbB .甲:AaaaBBbb 乙:AaBBC .甲:AaaaBbbb 乙:AaaBBbD .甲:AaaBbb 乙:AAaaBbbb15.请回答下列有关遗传信息传递的问题。

⑴ 为研究某病毒的致病过程,在实验室中做了如下图所示的模拟实验。

① 从病毒中分离得到物质A 。

已知A 是单链的生物大分子,其部分碱基序列为—GAACAUGUU —。

将物质A 加入试管甲中,反应后得到产物X 。

经测定产物X 的部分碱基序列是—CTTGTACAA —,则试管甲中模拟的是 过程。

② 将提纯的产物X 加入试管乙,反应后得到产物Y 。

产物Y 是能与核糖体结合的单链大分子, 则产物Y 是 ,试管乙中模拟的是 过程。

③ 将提纯的产物Y 加入试管丙中,反应后得到产物Z 。

产物Z 是组成该病毒外壳的化合物, 则产物Z 是 。

⑵ 若该病毒感染了小鼠上皮细胞,则组成子代病毒外壳的化合物的原料来自 ,而决定该化合物合成的遗传信息来自 。

若该病毒除感染小鼠外,还能感染其他哺乳动物,则说明所有生物共用一套 。

该病毒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为 。

15.⑴①逆转录②mRNA 转录③多肽(或蛋白质)⑵小鼠上皮细胞病毒RNA 密码子RNA→DNA→mRNA→蛋白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