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高中生物生物的进化知识点归纳

合集下载

完整版)高中生物遗传与进化大全全解

完整版)高中生物遗传与进化大全全解

完整版)高中生物遗传与进化大全全解完整版) 高中生物遗传与进化大全全解引言生物遗传与进化是高中生物课程中的重要内容,它涉及到生物种群的遗传变异和进化过程。

了解生物遗传与进化对我们理解生物起源、多样性以及人类疾病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全面解析高中生物遗传与进化的知识点,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研究。

基础知识1.基因与DNA:基因是生物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它储存在DNA分子中。

2.染色体与基因组:染色体是DNA分子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的可见形态,而基因组是某个生物所有基因的集合。

3.遗传物质的复制:遗传物质在细胞分裂过程中能够自我复制,确保遗传信息的传递。

4.遗传的规律性:遗传现象遵循一系列的规律,包括___的遗传规律、分离与自由组合的规律等。

遗传的分子基础1.DNA的结构:DNA由双螺旋结构组成,包括磷酸、脱氧核糖和碱基。

2.DNA的复制与转录:DNA在细胞分裂过程中会复制,转录后形成mRNA,再通过翻译形成蛋白质。

3.RNA的结构与功能:RNA也是核酸,具有单链结构,包括mRNA、rRNA和tRNA等不同种类。

4.蛋白质的合成:蛋白质由氨基酸组成,通过多肽键连接而成,具有各种不同的结构和功能。

遗传的规律与机制1.___的遗传规律:___通过豌豆杂交实验发现了遗传现象中的分离与重新组合规律。

2.遗传的分离与自由组合:遗传物质在有性生殖中可以分离和重新组合,增加了基因的多样性。

3.突变与基因变异:突变是指DNA序列的突发性改变,是遗传变异的重要来源。

4.进化的基础:进化是物种适应环境变化和遗传变异积累的结果,包括自然选择、突变等。

进化的证据与机制1.古生物学证据:化石和化石记录揭示了地球生命演化的过程和时间。

2.比较解剖学证据:不同物种的生物结构比较可以揭示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

3.生物地理学证据:不同地区的物种分布和分布模式可以反映生物的进化历程。

4.分子生物学证据:基因序列的比较揭示了不同物种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距离。

高中生物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知识点总结高中生物课程中,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是两个重要的知识点。

生物进化研究了生物种类的起源和发展过程,而生物多样性保护关注的是如何保护和维护地球上各种生物的多样性。

本文将对这两个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生物进化1. 进化理论生物进化的理论主要有达尔文的进化论和现代综合进化论。

达尔文的进化论强调物种的演化始于共同的祖先,并且通过自然选择的过程适应环境。

现代综合进化论结合了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和生态学等多个学科,更全面地解释了生物的进化过程。

2. 进化因素生物进化的主要因素包括遗传变异、自然选择、基因流动和突变。

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而自然选择是影响物种进化的主要驱动力。

基因流动指的是基因在不同群体之间的交流,而突变是进化中产生新基因型的重要机制。

3. 证据支持生物进化的证据包括化石记录、比较解剖学、胚胎发育和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的研究。

化石记录表明了物种的演化历程,而比较解剖学则揭示了不同物种间的共同特征和差异。

胚胎发育和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则从遗传和发育的角度验证了生物进化的过程。

二、生物多样性保护1. 多样性的价值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生命的宝贵财富,对维持生态平衡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它为我们提供了药物资源、食物来源和生态服务等,同时也是科学研究和生态旅游的重要基础。

2. 威胁与保护生物多样性正面临着许多威胁,包括栖息地破坏、气候变化、过度捕捞和非法野生动物贸易等。

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我们可以采取多样的措施,如建立自然保护区、推行可持续发展和采用环境友好的农业方法等。

3. 国际保护努力国际社会也积极参与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行动中。

例如,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的通过和实施,为各国合作保护生物多样性提供了重要的平台。

此外,各国还签署了保护重点物种和栖息地的国际公约,共同努力保护濒危物种和生态系统。

结语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是生物学中重要的知识点。

通过了解生物进化的理论和证据,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生物的起源和多样性的形成。

高中生物知识点生物进化

高中生物知识点生物进化

高中生物知识点生物进化生物进化是一门涉及到生命起源与演化的学科,是生物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

高中生物课程中生物进化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正确掌握生物进化知识点,不仅可以深入了解生命的演化历程,还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保护。

本文将为大家详细介绍生物进化中的几个重要知识点。

一、自然选择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中最为著名的理论之一,它是指个体之间基因和表现型的差异,导致在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中,更有利于生存和繁殖的个体相对于劣势个体更容易生存下来,并且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下一代中。

这种逐渐积累的有益特征被称为适应性特征,在进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自然选择的作用自然选择的作用是让进化的过程更有针对性,并且可以让物种适应环境的变化而不断进化。

在生物进化学中,自然选择通过不同的机制影响了物种的进化方向。

可以通过分化、适应和优化的方式对物种产生长期的影响,从而改变物种在自然界中的生存和繁殖状况。

三、基因漂变在自然选择中,有一部分变异不是由选择引起的,称为基因漂变。

基因漂变是一种随机过程,由于种群大小的不同,某些基因的频率可能会发生随机的变化,这种变异会在进化过程中积累,甚至成为一个物种的特征。

因此,基因漂变是所有生物进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四、突变突变是在基因的DNA序列发生改变时出现的。

突变的出现可能会导致物种在表型和基因水平上的差异,也可能会导致适应性和非适应性的特征的出现。

突变在生物进化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一些有益的突变可能会使物种在适应新环境时比其他物种更具优势。

五、物种形成物种形成是生物进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指物种在进化过程中通过基因和表型的变异,逐渐形成独立的生物种类。

物种形成是由自然选择、基因漂变、遗传隔离和突变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在物种形成过程中,遗传隔离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因素之一,它是指不同群体之间杂交机会减少,导致不同种群之间形成差异。

生物进化是非常重要的生物学分支,对于生命起源和发展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生物进化的历程知识点归纳

生物进化的历程知识点归纳

生物进化的历程知识点归纳在我们平凡的学生生涯里,大家都没少背知识点吧?知识点有时候特指教科书上或考试的知识。

你知道哪些知识点是真正对我们有帮助的吗?以下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生物进化的历程知识点归纳,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比较法:根据一定的标准,把彼此有某种联系的事物加以对照,确定它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科学家们通过对不同年代化石的纵向比较,以及对现存生物种类的横向比较等方法,推断出了生物进化的大致过程。

2.化石:是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由于种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系形成的。

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非常重要的证据。

3、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顺序: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挖掘出来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简单,地位越低等;在距今越近的地层中,挖掘出来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复杂,地位越高等。

4、始祖鸟:1861年,德国。

它既和爬行动物有相似之处,又和鸟类有相似之处,说明鸟类起源于古代爬行类,始祖鸟是爬行动物向鸟类进化的中间过渡类型。

5、细胞色素C:一种蛋白质。

亲缘关系越近,细胞色素C的差异越小。

6、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由简单——复杂,由低等——-高等,由水生——-陆生。

现在地球上的生物都是进化的结果。

7、各种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各自适应环境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

8、生物进化的`大致过程:(1)生物的共同祖先——原始生命。

因营养方式的不同,再进化为植物(自养)和动物(异养)(2)植物进化的历程: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3)无脊椎动物的进化过程:单细胞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性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

(4)脊椎动物的进化过程: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8、化石证据不够全面的原因:(1)有的化石人类还未发现(2)有的生物没有留下化石(3)有的化石遭毁灭。

【生物进化的历程知识点归纳】。

高中生物生物的进化知识点归纳

高中生物生物的进化知识点归纳

高中生物生物的进化知识点归纳高中生物生物的进化知识点归纳名词:1、过度繁殖:任何一种生物的繁殖能力都很强,在不太长的时间内能产生大量的后代表现为过度繁殖。

2、自然选择:达尔文把这种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作自然选择。

3、种群:生活在同一地点的同种生物的一群个体,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

个体间彼此交配,通过繁殖将自己的基因传递给后代。

4、基因库:种群全部个体所含的全部基因叫做这个种群的基因库,其中每个个体所含的基因只是基因库的一部分。

5、基因频率:某种基因在整个种群中出现的比例。

6、物种:指分布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而且在自然状态下能互相交配,并产生出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个体。

7、隔离:指同一物种不同种群间的个体,在自然条件下基因不能自由交流的现象。

包括:a、地理隔离:由于高山、河流、沙漠等地理上的障碍,使彼此间不能相遇而不能交配。

(如:东北虎和华南虎)b、生殖隔离:种群间的个体不能自由交配或交配后不能产生可育的后代。

语句:1、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有四方面: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

2、达尔文认为长颈鹿的进化原因是:长颈鹿产生的后代超过环境承受能力(过度繁殖);它们都要吃树叶而树叶不够吃(生存斗争);它们有颈长和颈短的差异(遗传变异);颈长的能吃到树叶生存下来,颈短的因吃不到树叶而最终饿死了(适者生存)。

3、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内容也有四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改变基因频率;隔离导致物种形成。

4、种群基因频率改变的原因:基因突变、基因重组、自然选择。

生物进化其实就是种群基因频率改变的过程。

5、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都可称为突变。

突变和基因重组使生物个体间出现可遗传的差异。

6、种群产生的变异是不定向的,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种群的繁殖使有利变异基因不断积累,不利变异基因逐代淘汰,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了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一定方向缓慢进化。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六章生物的进化总结(重点)超详细(带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六章生物的进化总结(重点)超详细(带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六章生物的进化总结(重点)超详细单选题1、中国境内生存着四川大熊猫和陕西大熊猫两个亚种,前者更像熊,后者更像猫。

两者虽然是近亲,但它们近30万年来一直处于地理隔离状态。

已知四川大熊猫的X染色体上有一对等位基因 M/m。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在陕西大熊猫的X染色体上可能也存在基因M/m 或其等位基因B.四川大熊猫和陕西大熊猫的形态差异是在可遗传变异的基础上自然选择的结果C.两地区的大熊猫由于长期的地理隔离,导致基因库差别较大,因而属于不同物种D.加快同一亚种内大熊猫碎片化小种群之间的基因交流,这有助于减少近亲繁殖和遗传衰退问题答案:C分析: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

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A、四川大熊猫与陕西大熊猫为两个亚种,有共同的祖先,故在陕西大熊猫的X染色体上也可能存在基因M或m及其等位基因,A正确;B、可遗传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四川大熊猫更像熊,陕西大熊猫更像猫,这是在可遗传变异的基础上自然选择的结果,B正确;C、题干信息并未表明四川大熊猫与陕西大熊猫已产生生殖隔离,故无法判断两者是否属于不同物种,C错误;D、加快同一亚种内大熊猫碎片化小种群之间的基因交流,要恢复它们的栖息地,加快秦岭山系内部小种群之间的交流,同时要阻断两个亚种的接触,这有助于减少近亲繁殖和遗传衰退问题,D正确。

故选C。

2、受精前隔离是指隔离发生在生物交配受精以前,包括时间、空间、生物的形态和行为等方面的原因所造成的隔离。

现有菊科植物的两个种群,生活在同一区域,在自然状态下,前者在夏季开花,后者在早春开花,不能正常杂交繁殖后代。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地理隔离属于受精前隔离范畴B.菊科两个种群开花季节不同是自然选择的结果C.两个种群内的生物属于同一物种D.两个种群因基因库的差异将导致隔离的产生答案:C分析:生物多样性形成的过程:生物多样性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生物高三必备遗传与进化重点知识梳理

生物高三必备遗传与进化重点知识梳理

生物高三必备遗传与进化重点知识梳理遗传与进化是生物学中的重要内容,它们研究的是物种多样性的形成及其演化机制。

了解遗传与进化的重点知识,对于高考生物考试非常重要。

本文将对遗传与进化领域的重点知识进行梳理,帮助高三生复习备考。

一、遗传与进化基本概念1. 遗传是指性状在后代之间传递的现象,它是由基因决定的。

2. 进化是种群遗传组成的长期变化过程,是物种适应环境变化的结果。

二、遗传与进化的基本规律1. 孟德尔遗传规律孟德尔遗传规律是指通过对豌豆杂交实验的观察,发现了基因的分离与自由组合的现象。

主要包括:- 单性状遗传规律:孟德尔通过分析豌豆纯合和杂合的个体后代比例,总结出了一对性状只能表现出一种形式的定律,即等位基因呈隐性-显性关系。

- 多性状遗传规律:孟德尔通过多个性状的杂交实验,发现了基因的自由组合与分离,得出了独立性状的遗传规律。

2. 确定遗传规律的分子基础二十世纪初,科学家分别发现了染色体、基因和DNA的关系,为遗传学提供了新的分子解释。

3. 自然选择自然选择是进化的重要机制,它主要包括:- 适应性:物种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适应性优良的个体更容易生存和繁殖后代。

- 接续变异:物种存在基因的变异,通过基因的变异和重组产生新的基因型和表型,为进化提供了遗传变异的基础。

- 生存竞争:资源竞争引起了个体间的生存竞争,只有适应性强的个体才能获得更多的生存机会。

三、人类遗传与进化1. 人类的起源与进化人类起源于非洲的赤道地区,经过长期的环境适应和遗传演化,逐渐分散到世界各地。

2. 人类的遗传病由于人类遗传变异的积累,导致了一些遗传性疾病的发生。

如地中海贫血、血液凝块症等。

3. DNA检测与人类分类通过对人类基因组的研究,科学家发现人类可以根据基因差异进行分类。

现代DNA检测技术的发展,使得人类的分类更加准确和精细化。

四、生物进化的证据1. 古生物学证据通过对化石的发现与研究,揭示了生物从古代到现代的演化历程,如恐龙的灭绝和哺乳动物的进化。

高三生物分子遗传与进化知识点梳理

高三生物分子遗传与进化知识点梳理

高三生物分子遗传与进化知识点梳理一、引言在高中生物的学习中,分子遗传与进化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部分。

它不仅涉及到生物学的基础知识,还联系着生物进化的根本规律。

通过对这一部分知识的学习,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生物的奥秘,也为学习后续的生物学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分子遗传学基础2.1 基因与DNA基因是生物体内负责遗传信息传递的基本单位,是由DNA序列组成的。

DNA 是双螺旋结构,负责储存和传递生物体的遗传信息。

2.2 遗传信息的传递遗传信息的传递主要通过两个过程:转录和翻译。

转录是指DNA序列转化为mRNA序列的过程,而翻译是指mRNA序列转化为蛋白质序列的过程。

2.3 遗传变异遗传变异是指基因在复制或传递过程中产生的变化。

主要有三种类型:突变、重组和基因流。

三、分子进化3.1 生物进化理论生物进化理论是指生物种群在长时间内通过自然选择、基因流、突变和重组等过程逐渐发生变化的过程。

3.2 分子钟分子钟是一种通过比较生物体内特定分子的序列差异来推断生物种群分化时间的方法。

3.3 生物地理分布与进化生物地理分布与进化是指生物种群在不同地理区域的分布及其进化历程。

四、进化的分子机制4.1 自然选择自然选择是指生物个体在生存和繁殖过程中,适应环境的个体更容易生存和繁殖,从而使得有利基因在种群中逐渐积累。

4.2 基因流与基因漂变基因流是指生物种群间的基因交流,而基因漂变是指生物种群内基因频率的随机变化。

4.3 非随机交配非随机交配是指生物个体在繁殖过程中,不是所有的配对都是等可能的,这会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

五、实例分析以人类为例,我们可以通过研究人类基因组的变异和重组,了解人类的进化历程。

同时,通过比较人类与其他生物的基因序列,我们还可以推断出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

六、总结分子遗传与进化是生物学中的重要部分,通过学习这一部分知识,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生物的奥秘,也为学习后续的生物学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注意: 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个详细的知识点梳理,供您参考和学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生物生物的进化知识点归纳
名词:
1、过度繁殖:任何一种生物的繁殖能力都很强,在不太长的时间内能产生大量的后代表现为过度繁殖。

2、自然选择:达尔文把这种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作自然选择。

3、种群:生活在同一地点的同种生物的一群个体,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

个体间彼此交配,通过繁殖将自己的基因传递给后代。

4、基因库:种群全部个体所含的全部基因叫做这个种群的基因库,其中每个个体所含的基因只是基因库的一部分。

5、基因频率:某种基因在整个种群中出现的比例。

6、物种:指分布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而且在自然状态下能互相交配,并产生出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个体。

7、隔离:指同一物种不同种群间的个体,在自然条件下基因不能自由交流的现象。

包括:
a、地理隔离:由于高山、河流、沙漠等地理上的障碍,使彼此间不能相遇而不能交配。

(如: 东北虎和华南虎)
b、生殖隔离:种群间的个体不能自由交配或交配后不能产生可育的后代。

语句:
1、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有四方面: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

2、达尔文认为长颈鹿的进化原因是:长颈鹿产生的后代超过环境承受能力(过度繁殖);它们都要吃树叶而树叶不够吃(生存斗争);它们有颈长和颈短的差异(遗传变异);颈长的能吃到树叶生存下来,颈短的因吃不到树叶而最终饿死了(适者生存)。

3、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内容也有四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改变基因频率;隔离导致物种形成。

4、种群基因频率改变的原因:基因突变、基因重组、自然选择。

生物进化其实就是种群基因频率改变的过程。

5、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都可称为突变。

突变和基因重组使生物个体间出现可遗传的差异。

6、种群产生的变异是不定向的,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种群的繁殖使有利变异基因不断积累,不利变异基因逐代淘汰,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了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一定方向缓慢进化。

因此,定向的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实例——桦尺蠖在工业区体色变黑:a、从宏观上看:19世纪中期桦尺蠖的浅色性状与环境色彩相似,属于保护色,较能适应环境而大量生存;黑色性状与环境色彩差异很大,不能适应环境,易被捕食者捕食,因此,突变产生后,后代的个体数受到限制。

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中期,由于地衣死亡,桦尺蠖栖息的树干裸露并被烟熏黑,使得黑色性状与环境色彩相似而大量生存,浅色性状与环境色彩差异很大,易被捕食者捕食而大量被淘汰。

表现为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b、从微观来看:19世纪中期以前,由于黑色基因(S)为不利变异基因,控制的性状不能适应环境而受到限制,因此,当时种群中浅色基因(s)的频率为95%,黑色基因(S)的频率为5%。

到20世纪中期由于黑色基因(S)控制的性状能适应环境而大量生存并繁殖后代,浅色基因(s)控制的性状不能适应环境而大量被淘汰,使后代数量大量减少。

浅色基因(s)的频率下降为5%,黑色基因(S)的频率上升为95%。

结果是淘汰了不利变异的基因并保留了有利变异基因,通过遗传逐渐积累。


7、物种的形成:物种形成的方式有多种,经过长期地理隔离而达到生殖隔离是比较常见的方式。

(如,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的14种地雀的形成过程,就是长期的地理隔离导致生殖隔离的结果。


8、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是: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是:突变和基因重组——提供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决定进化的方向。

隔离——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9、基因频率的计算方法:①通过基因型计算基因频率。

例如,从某种种群中随机抽出100个个体测知基因型为AA、Aa、aa的个体分别为30、60和10,A基因频率=(2×30+60)÷2×100=60%,a基因频率=1-60%=40%。

②通过基因型频率计算基因频率,一个等位基因的频率等于它的纯合子频率与1/2杂合子频率之和。

例如:AA基因型频率为30/100=0.3,Aa基因型频率为60/100=0.6;aa基因型频率为10 /100=0.1;则A基因频率=0.3+1/2×0、6=40%。

③种群中一对等位基因的频率之和等于1,种群中基因型频率之和等于1。

本文为至善教育资源整理小组整理,转载请注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