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三、记叙文阅读4、文章标题的理解
2023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记叙文阅读知识点及答题格式课件

对比:它把在感觉特征或寓意上相反的词句组 合在一起,形成对照,强化抒情话语的表现力, 使形象更鲜明,感受更强烈。运用对比,能把对 立揭示出来。 突出某方面的特点,深化主题,给人们以深刻 的印象和启示。
设置悬念的作用: 1.吸引读者注意与思考; 2.突出人物精神品质; 3.使故事情节更加曲折。
例文分析
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 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胡子。穿的虽然 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 也没有洗。 ——《孔乙己》
【第一步】抓住描写
外貌描写
【第二步】寻找“特 ①青白脸色 ② 时 常 有 伤 痕 ③乱蓬蓬的花白胡子 点”(关键词句) ④ 穿 长 衫 ⑤又脏又破
记叙文阅读 知识点及答题格式
(1)标题的含义 浅层次+深层次 “浅层次”指的是文章与之相应的具体的 人、事、物(内容方面) “深层次”是指与文本相应的思想情感或 者象征意义(情感、主旨)
分析标题的含义的角度: 表层含义(文章内容)
+深层含义(思想情感、主题、人物形象) (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
反面人物:好吃懒做、欺软怕硬、心胸狭窄、 冷漠自私、尖酸刻薄、目中无人、圆滑善变、 为官不仁、阴险狡诈、欺上媚下、嫌贫爱富、 趋炎附势等
质。
心理描写。 突出了他镇定果断、不怕牺牲的高贵品
动作描写。 突出老白父子俩相依为命,感情深厚, 为下文写老白牺牲自己为儿子争取手术机会作铺 垫。
运用神态描写刻画人物。 作用:传神地表现出老太太因担心遭黑 人打劫而产生的恐惧心理。
侧面描写: 1.突出表现人物的性格; 2.更能激发人的想象力; 3.侧面描写是对正面描写的有益补充。
专题 记叙文阅读-2020年中考语文考点过关宝典(解析版)

专题36 记叙文阅读(知识储备篇)(解析版)【考点扫描】1、整体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文章的中心及主题。
2、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结构。
3、根据要求提取信息。
4、结合语境理解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5、品味语言,赏析表达技巧。
【应考指南】常考题型及答题技巧(一)内容概括,整体把握。
题型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叙述了一件什么事。
题型2:请简要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答题技巧:(1)必须包含两个要素:人物+事情;(2)其他要素如:时间(季节、年代)、地点、环境如果有特定意义,也应概括在内。
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二)题目理解,把握中心。
标题的含义和作用:(1)把握象征意义;(2)语带双关;(3)作者感情的出发点;(4)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5)文章线索;(6)文眼;揭示文章中心;(7)吸引读者、新颖;(8)题目中运用修辞的,要还原它的本义后再分析作用。
题型1:结合全文,说说题目“XX”的作用。
题型2:题目“XX”的含义是什么?题型3:文章以“XX”为题,有哪些好处?答题技巧:1、题目的含义:要从表层义和深层义两方面来谈。
深层义:(1)把握象征意义;(2)语带双关。
2、题目的作用(好处):①点明了故事发生的地点;②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环境;③交代了描写对象;④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兴趣;⑤点明线索;⑥揭示文章主旨。
注意:题目中运用修辞的,要还原它的本义后再分析作用。
(三)阅读语段,体会作用。
题型1:第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题型2:第14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在文章结构上有什么作用?题型3:文章第三自然段引用《XX》中的诗文,在文中有何作用?答题技巧:1、段落的作用: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入手。
A、重要段落的作用①开头段:统摄全篇、提纲挈领、领起下文、引出悬念、开门见山、渲染气氛、为后文做铺垫,埋下伏笔。
②过渡段:承上启下。
③结尾段:总结全文,呼应前文或题目,深化(升华)主题,卒章显志,言有意而意无穷,画龙点睛,与首段相照应。
语文阅读专题讲解-记叙文标题含义及作用(含答案解析)全国通用

记叙文阅读--标题理解题(含义和作用)知识精讲一、要点梳理(一)标题的含义标题的含义一般分为字面意思和深层含义两层。
揣摩标题含义需要从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入手。
1.表层含义标题的字面含义、文章的主要内容;2.深层含义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以及标题在文中的作用,通常需要联系文章的中心,结合标题作用来解答。
(二)标题的作用1.贯穿全文线索标题本身就是行文线索,如《半截蜡烛》。
2.点明写作对象有的以人或物作为文题的文章,其题目里指出的人或物就是文章的写作对象,如《詹天佑》。
3.体现主要内容很多文题是对文章所叙之事的概括,抓住了这样的文题也就抓住了文章的中心事件,如《散步》。
4.揭示透露、点明主旨透过标题,就能点名文章的主旨。
例如:冰心的《荷叶母亲》,看到这个题目,虽然我们不知道内容,但心里已经有数了,一定是在歌颂母爱的。
5.表明人物…的性格、品质,表明作者…的情感、态度有些写人的文章,标题就已经告诉我们人物的性格、形象。
例如海伦凯勒的《再塑生命的人》。
叙述了莎莉文老师教“我”识字、认识各种事物的过程,赞扬了莎莉文老师高超的教育艺术,表达了“我”对莎莉文老师由衷的赞美和感激之情。
在看文章之前,单看这个标题,我们就可以知道这个帮助“我”再塑生命的人,也就是莎莉文老师一定是一个对“我”影响非常大的人,是一个爱心博大、教育有方的人,可以帮助“我”重新塑造生命。
因此,这个标题就很好地表现了人物的形象。
6.修辞手法(或其他用法)标题比较有特色,有的会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一语双关(既指……,又指……)等手法。
例如《荷叶母亲》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作者把母亲比作荷叶,把自己比作红莲,赞扬了母亲对子女的呵护和关爱,歌颂了伟大的母爱。
7.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标题比较夸张、吊人胃口,吸引读者。
例如《寓言四则》中的一篇《狮子与蚊子》。
这则寓言通过蚊子战胜强大的狮子却最终又成了蜘蛛的俘虏的故事,讽刺了那些取得成绩就得意忘形、忽视自己短处的人。
记叙文标题的含义和作用

标题作用
• 揭示情感主旨 • 文题直接揭示或形象暗示了文章的主 旨,有的文题含蓄地传达着作者的思 想感情。 • 如《再塑生命 》的深层含义是在莎 莉文老师的教育下,“我”的灵魂被 唤醒,再次拥有“光明、希望、快乐 和自由”,这正是文章的主旨,文题 点明主旨。
(三)品味标题精妙之处 解题思路 标题的好处: (1)结合运用的手段分析其效果(内容上和表达效果上) 手段:修辞、句式、人称、诗句等 效果:生动形象、新颖含蓄、意味深长、耐人寻味、富有 哲理、吸引读者阅读兴趣、引发读者思考、设置悬念。 (2)作为线索贯穿全文(结构上) 如:运用比喻,把……比成……,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内容+形象+情感)+表达效果。 揭示主旨。 作为线索贯穿全文。
• 引起读者兴趣
(二)分析标题的作用
• 表明写作对象 • 体现主要内容、中心事件 • 贯穿全文线索 • 揭示情感主旨 • 吸引读者兴趣
标题作用
• 表明写作对象 • 如《藤野先生》《邓稼先》
标题作用
• 体现主要内容、中心事件
• 如《智取生辰纲》《最后一课》
标题作用
• 贯穿全文线索 • 如《背影》 “背影”是贯穿全文始终的线索: 开头设疑——点出背影,望父买橘— —刻画背影,父子分手——惜别背影, 结尾思念——再现背影,这样就以 “背影”为线索把各部分内容组织起 来。
《爸爸的花儿落了》
表层含义:夹竹桃凋谢 深层含义: 父亲去世, 也预示我长大了
《变色龙》
解析: 揣摩标题关键词“变色”
变色龙是蜥蜴类的一种,能随时 改变皮肤的颜色,以适应环境的需要。 联系课文内容,小说主人公奥楚蔑洛 夫警官在处理狗咬人事件中围绕“小 狗的主人是谁”态度发生五次变化, 这种反复无常的态度和变色龙极为相 似。
记叙文阅读标题的含义及作用-备战2020中考语文巧夺高分技法 含解析

专题04 记叙文阅读之标题的含义及作用(解析版)(一)考点讲解标题是文章的眼睛。
一般情况下,标题是文章内容、作品风格、写作意图的直接或间接的表现,不少文章的标题与中心意思、作者情感有密切的联系。
(二)常见考题1、标题的含义是什么?2、标题的作用是什么?3、这个标题好不好,为什么?4、拟写文章标题。
窑变余显斌(1)鲁山花瓷是瓷中名品,百闻难得一见,因此,市场上算稀罕物,可是,他的店里,有时也做着鲁山花瓷的生意。
(2)他开一爿(pán)店,在一弯水边,上写铺名:名瓷之家。
各种瓷器,琳琅满目。
客人来寻,踏过石桥,转过一道竹林,沿一道逼仄的门进去,眼前一亮,面前柜上摆着罐、杯、壶、瓠(hù)等,有的天青色,有的白如银子。
还有一种瓷,胎质厚实朴重,黑色质地上流淌着白斑蓝彩,泛着幽幽蓝光,让人眩晕。
(3)这,就是闻名的鲁山花瓷。
(4)买家只许看,选准了,他才拿出瓷器让对方细看。
在他这买瓷的,尤其是鲁山花瓷的,一般都信任他。
因为,他是鲁山花瓷的权威。
一尊鲁山花瓷拿来,不要放大镜,他用手一摸,鼻子一嗅,嗯,宋代的,绝对宋代的,瞧这质地,这手感。
一查,果然是宋代的。
也因此,他的那家店,人来人往,生意很好。
(5)当然,有时买主一个电话,他也会乐呵呵地送货上门,仅限于本市。
以他的说法,不为挣钱,只为交友,志同道合嘛。
(6)有人出三万元钱,想买他这个罐。
那天,是个细雨天,天青色的烟雨无边无沿地下着。
他用纸盒随手装了个小小的鲁山花瓷罐,提着,走了出去。
(7)由于路近,他没有打车,走过小巷,出了竹林。
这时,一辆三轮车冲了出来,他躲闪不及,手一松,纸盒落地,“哐”的一声全碎了。
(8)三轮司机傻了眼,跳下来道:“没事吧,大哥?”他火了:“没事?瞧我这罐。
”三轮司机说:“不就一个罐吗?多少钱!”(9)就在这时,买主打来电话,说三万元已备好,罐怎么还没送来?他将电话让司机听了。
三轮司机顿时结结巴巴道:“三——三万元啊?”他眼一翻:“现在知道不是你家腌菜罐子了吧?”三轮司机呆了一会,一咬牙:“我赔!”他哼了一声:“民工吧,你有钱吗?算了算了,就当我募捐了,做了善事。
(英语)高考英语易错题专题三阅读理解(含解析)及解析

(英语)高考英语易错题专题三阅读理解(含解析)及解析一、高中英语阅读理解1.阅读理解Festivals in Wales this springThere's lots to see, do and experience in Wales this spring. And now it's time to embrace all things new and get ready to be entertained in the spring, come rain or shine.Wrexham, 10-12 MayThe annual festival showcases over 200 acts consisting of music, comedy, film and more. Since its opening event in 2011, Focus Wales has done a lot for emerging(新兴的)musicians across the country, and 2018 sees Welsh Music Prize winner The Gentle Good and Y Selar Best Band winners. Candelas, take the stage.Aberystwyth, 19-29 MayWhether you prefer Hill Climbs or Sportives, the AberCycle Festival allows you to take all of it in from the saddle(鞍)of a bike, enjoying the world's most beautiful scenery. However, all work and no play makes us all dull boys and girls, so while you're in town be sure to pop in to one or two of the plenty of pubs in Aber(as the locals call it)for a nice, cold pint of Brains beer. You'll need it after all that cycling!Hay on Wye, 25-28 MayThe world's biggest music and philosophy festival returns in 2018 with its unique mix of tunes, talks and trapeze(吊杠)(yes, there are even circus performers!)Based in the magical surroundings of Hay on Wye, this four day festival takes place at the end of May and is perfect for everyone who likes a side of intellectualism(理智主义)with their traditional festival experience.Lawrenny, 25-28 MayIn late May in the heart of the Pembrokeshire National Park, the Big Retreat Wales takes place. Essentially the festival is about wellness, but it's also so much more than that. Join in this May for four days of “fed good”, leaving your usual routine behind and diving into a delightful mix of workshops, activities, music and sustainable food produce.(1)The festivals in Wales are held annually .A. in early MayB. inside and outside of WalesC. in rainy or sunny weatherD. for locals only(2)What is special about Aberystwyth, 19-29 May?A. You can find a place to relax after the activity.B. You can meet your favorite band winners.C. It has an atmosphere of natural beauty and tradition.D. It doesn't last long enough.(3)Jane is an office worker and fitness enthusiast and wants to experience something unusual. Which festival do you suggest she go to?A. Wrexham, 10-12 MayB. Aberystwyth, 19-29 MayC. Hay on Wye, 25-28 MayD. Lawrenny, 25-28 May【答案】(1)C(2)A(3)D【解析】【分析】本文是一篇应用文,介绍了了今年春天的威尔士节日时能看到的,做的和体验至的项目。
2020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09 记叙文阅读之标题含义及作用(解析版)

专题09 记叙文阅读之标题含义及作用(解析版)一、主要考点:记叙文阅读中标题的作用及含义的题主要出现在叙事写景抒怀类文章,叙事写景抒怀类文章的标题一般具有深刻的含义,或者隐含有多重的意思。
正确理解这类文章标题的含义或作用,能够帮助于学生领悟文学作品的思想内涵、理清文章思路。
因此,对标题的分析理解就显得尤其重要,理解文章标题的含义或作用,也就成了一个热门的知识点。
一、在中考考卷中常出现形式:(一)含义类:(1)谈谈你对题目的理解。
(2)这个题目有什么含义?(二)作用类:(1)为什么以此为题?(2)试分析题目的作用/好处、妙处。
二、由上的此类题出现形式,可以看出此类题主要考查标题的深层含义及作用,把握了标题的深层含义及作用就能拿到分。
那么,该如何找到标题的深层含义呢?常考的作用又有哪些呢?【如何解标题深层含义】例1:《走一步,再走一步》表层含义:父亲鼓励我一步步走下悬崖深层含义:大目标化解成小目标,一个个击破,取得最后成功。
解析:揣摩标题关键字“走”,联系文章内容看文题指的是:全文写“我”爬上悬崖却恐惧得不敢爬下来,后来是在父亲指点鼓励下“我每次只移动一小步,慢慢爬下悬崖。
”结合文末主旨句分析,“每当我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丧气时……我提醒自己,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
”因此文题具有更深层的含义,暗含人生哲理。
总结:关键词语含哲理。
例2:《爸爸的花儿落了》表层含义:夹竹桃凋谢深层含义:父亲去世,也预示我长大了解析:揣摩标题关键词“花儿落了”文题一语双关。
“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方面实指夹竹桃的败落,一方面象征天性爱花的爸爸的辞世。
结合文末主旨句揣摩标题深意,“走过院子,看那垂落的夹竹桃,我默念着:爸爸的花儿落了。
我已不再是小孩子。
”因此文题也暗含着另一层含义:我在爸爸去世之时,终于体会到自己已经长大了,不再是小孩子了。
总结:“人”“物”同一象征义。
九年级中考语文复习记叙文阅读专题讲解

九年级中考语文复习记叙文阅读专题讲解一、记叙文阅读答题步骤1、阅读全文:运用“六要素”知识,对文章内容、作者思路等有一个全面感知。
注意:(1)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务必看题目。
(2)采用压缩法去阅读,尽量找出文段的中心句。
(3)文章的点睛之笔往往蕴含在首尾两段中,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务必注意首尾两段。
2、浏览考题:粗略了解考察内容。
3、再读文章;与题目相关的内容仔细阅读。
4、解决问题:找准答题区域,注意关键词、主旨句、抒情底座段。
答题时注意:(1)看清题目要求。
比如“概括”“简述”等,就要注意答题组织评议的凝练性、概括性。
(2)根据分值去考虑得分点。
分清问题中有几个要点,答完整,做全面。
一般而言,涉及到某句话在文中有何作用的问题,要考虑内容和结构两方面。
对于鉴赏题,可以从语言、内容、结构等角度分析。
(3)分条概括,清晰规范答题。
5、认定补充:对考题做进一步审视,并对所做答案进行认定、补充。
二、记叙文文体知识1、记叙文的六要素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掌握记叙文的六要素,有助于分析文章的结构,理清事件发生、发展的脉络,继而准确把握文章的主旨。
2、记叙文的顺序及作用(1)顺叙(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叙述)。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脉络清楚。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代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叙述,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4)补叙(在叙述过程中,对前面事件做某些补充)。
作用:对主要人物的身份、来历、性格做补充介绍,或对某一事物做解释性的说明,以利于读者更全面地了解人特或事件。
3、记叙文的人称及作用(1)第一人称:以“我” 的口吻或角度展开记叙。
第一人称的“我”有时是作者本人,有时是经过艺术加工的“我”。
作用:便于真抒胸臆,读起来有亲切感和真实感。
(2)第三人称:以第三人称“他/她”叙述文章中的人物、事件、场景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文章标题的理解复习目标:理解记叙文标题的含义与作用。
题组训练(一):大雪封不住希望的心包利民①有一年冬天,我和表弟徒步去离村几十里外的荒野中抓兔子。
在白茫茫的雪野中走了许久,也不见那一行令我们欣喜的印迹。
中午的时候,起了暴风雪,漫天的狂风,无边的大雪,甸子上的积雪被风吹得像波涛一样滚动,我和表弟躲在树下,满心的恐慌。
②过了近两个小时,风停了,雪也小了,我和表弟忙着往回赶。
可走了好一会儿,发现周围仍是无边的雪原,雪虽然没有刚才下得大,可我们的足迹还是很快被湮灭。
我们心里一惊,知道是迷了路。
本来在冬天很少能在野外迷路,至少有来时的脚印能引领我们回家。
可是现在,周围除了雪还是雪,没有路。
那些站着的身影,是荒原上稀稀疏疏的树。
③每走到一棵树下,表弟便爬上树去向远处张望,可是这么大的暴风雪过后,很难见到村庄的影子,仿佛大地上的印迹都被大雪所埋没。
就这样一路走着,心里焦急万分,如果不能找到村庄,到天黑下来,等着我们的就是黑暗与寒冷,无疑是死路一条。
我们一边走一边纳闷,平时没觉得甸子这么大,怎么周围的村庄一个都看不见呢?我们本想朝着一个方向走,可是满天风雪,根本无从辨别方向,只好凭着感觉朝某个方向不停地走。
④当表弟再一次爬上一棵树时,他大声喊道:“哥,前边的雪地上有个黑点!”我们精神一振,奋力迈着疲惫的双腿向前方走去。
有的地方雪极深,一脚踩下去能没掉整条腿,这让我们提心吊胆,怕掉进一些被雪填平的深坑里,这极大地影响了我们的速度。
表弟一次次地上树,我们离着那个黑点也越来越近,这是我们唯一的希望了。
⑤终于走到了那个黑点所处的位置,却原来是一口极深的水井。
表弟失望至极,我心里忽然一动,说:“既然这里有井,附近一定有村子!”表弟闻言又来了精神,飞快地爬上一棵最高的树,观望良久,忽然大喊:“哥,我看见那边有一缕缕的烟,可能是个村子!”我们立刻向那边出发。
当时已是傍晚,表弟看到的烟定是村庄的炊烟。
又走了近一个小时,一个村子真的出现在视野里。
天已擦黑,那一刻,我们都躺到在雪地上,大口地喘着气,放下了心中的巨石。
⑥到了那个村子,我们在老乡家休息了一会儿,便抄近路回到了家,才几里路的距离。
想起来真是后怕,如果没有那眼水井,我们也许真的会把命丢在无边的雪野之上。
当然内心也很震惊,那么猛烈的暴风雪,竟然封不住一个小小的井口!⑦许多年以后,当我再次回想往事,心中忽然就多了一份感悟。
如果把人心当成一眼水井,那么就算生命中的风雪再大,也无法锁住心里的热情。
而且,更重要的是,还能给迷路的人指引方向、带来希望!(选自《联谊报》,有改动)1.结合全文,说说以“大雪封不住希望的心”为题的妙处。
2.根据提示,填充方框。
情节:突遇暴雪→①→发现黑点→②→发现村庄心理:③→焦急万分→④→失望之极→放下心来①②③④3.结合语境,按要求品析语言。
①表弟一次次..的希望了。
(分别说说...地上树,我们离着那个黑点也越来越近,这是我们唯一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②那些站着的身影,是荒原上稀稀疏疏的树。
(从修辞的角度说说这句话的妙处)4.第五段划线句子中的“真的”一词包含着丰富的心理活动,请以第一人称写出来。
(40字以内)5.文中的“水井”一词表意丰富,请说明。
6.即使有再大的困难,只要心中有希望,脚下不停步,就可能实现人生的目标。
你有类似的感悟吗?请结合自身经历谈谈。
知识点梳理:1、文章标题有的一语双关,分析含义一般要从表面含义和深层次含义两方面考虑;有的标题鲜明地揭示了文章中心,这时根据标题就可确立中心;有的题目很形象,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结合文章找出本体、喻体,也就理解了主题。
2、文章标题的主要作用:1)、交代文章主要内容;揭示文章主旨。
2)、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
3)、点明行文线索或感情线索。
4)、确定文章描写对象,确定文章感情基调5)、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富有哲理,引人思考等。
题组训练(二):老师! 老师!阎连科①我又见着我的老师了,如朝山进香的人见到他自幼就心存感念的一位应愿之神。
②在今年正月,我回家奔三叔的喜丧事。
在这闲空间,张老师到了我家里,坐在我家堂屋的凳子上。
乡间室内的空旷和凌乱,分隔着我与老师的距离。
相向而坐,喝着白水,削了苹果,说了很多旧忆的伤感和喜悦,诸如三十几年前在初中读书时,我的学习,我的作业,我的逃课。
③我老师张梦庚的一生,清寂中夹缠暖意,暖意里藏裹着刺骨的寒凉。
④生于上世纪的20年代末,老师读书辍学,辍学读书,反反复复,走在田埂与人生的夹道中,经历了抗战和解放战争,有了1949年的红旗飘扬,记忆中从来都是饥饿辛劳,土改时家里却忽然成了地主。
好在,他终归识字,也有文化,祖国的乡村,也最为明白文化的斤两,虽然文化不一定就是尊严富贵,可让孩子们认字读书,能写自己的姓名和粗通算术,也是生活的部分必然。
于是,老师就成了老师。
从一个乡村完小到另一个乡村完小,从一个乡村中学到另一个乡村中学。
直至改革开放后,他被调入县里的一所高中,做了教导主任,最后主持这个学校的工作。
一晃就让他全部人生的金贵岁月,43个春秋的草木荣枯,都在布满土尘、青草蓬生的学校里荣枯衰落,青丝白染。
⑤不知道老师对他的人生有何感想,从他写的一本《我这一生——张梦庚自传》的简朴小册里,读下来却是让人心酸胃涩,想到世事的强大和个人的弱小,想到命运和生命多么像流水在干涸沙地上蜒蜿涓涓,奔袭挣脱,流着流着,可终归无法挣脱干涸的吞没。
最后的结局是,我们毕业了,老师白发了;我们中年了,老师枯衰了。
我们成家立业了,而老师却在寂静的人生中,望着他曾经管教训斥抚疼过的学生们,过着忆旧的生活,想着那些他依然记得、可他的学生们早已忘却的往事。
⑥还记得,初一时,他是我的班主任,又主教语文。
一天酷暑,我家棉花地里蚜虫遍布,多得兵荒马乱,人心恐惧,我便邀了班里十几个相好的男同学,去帮我母亲捕捉蚜虫。
自然,那一天教室里学生寥寥,老师无法授课而只能让大家捧书阅读。
从棉花地里回校的来日上午,老师质问我为什么带着同学逃课,我竟振振有词地说,是带着同学去棉花地捉了半天蚜虫;竟又反问老师道,地里蚜虫遍布,我该不该去帮我母亲捕捉蚜虫?说蚜虫三天内不除掉去净,棉花就会一季无收,时间这样急迫,我家人手不够,我请同学们去帮半天,到底又做错了什么?⑦事情的结果,似乎我带同学们逃课捉虫正合校规事理,反让老师在讲台上一时有些哑言。
回忆少时的无理取闹,强辞夺理,也许正是自己今天在写作中敢于努力把不可能转化为可能的开始。
可是,现在,面对耄耋(mào dié,指年纪八九十岁)老人,给我一生养育呵护的父辈尊者,我心里三十几年不曾有的内疚,忽然如沙地泉水般汩汩地冒了出来。
⑧我们就那样坐着喝水聊天,说闲忆旧,直至夕阳西下,老师执意要走,不无快意地说他的子女们都在外工作,孝顺无比。
真是天应人愿,让一生坎坷、教书认真的老师,年老时,子女有成,学生有成,仿佛曲折的枯藤根须,终于也繁漫出了一片森林。
⑨老师从我家离去时,是我扶他站起;离开院子时,是我扶他过的门槛;送至门口远去时,是我扶他过的一片不平不整的地面。
我的父亲离开人世太早,扶着老师的时候,我就像扶着我年迈的父亲。
望着村头远去的父亲般的老师,落日中他如在大地上移动的一棵年迈的树。
直至他在村头缓缓消失,我还看见他在我心里走动的身影和慢慢起落的脚步,如同宁静里我在听我的心跳一样。
⑩说不出老师哪儿伟大,可就是觉得他伟大。
也许这个世界,凡人才是真正的伟大,而伟大本身,其实正是一种被遮蔽的大庸大俗吧。
(选自《读者》2015.10有删改)1.文章写与老师相见,说了很多旧事。
请概括出“我”初中时做的那件事。
2.请说说文章题目“老师!老师!”有什么特点?用这个标题有什么妙处?3.结合文章,理解第⑨段划线句子的含义。
4.为什么说张梦庚老师的一生“清寂中夹缠暖意,暖意里裹藏着刺骨的寒凉”?5.作者说,就是觉得老师伟大。
结合全文,说说张老师的“伟大”表现在哪里?方法点拨:理解记叙文标题的含义的方法有:1、析标题字词。
2、析标题修辞。
3、析内容主旨。
4、析背景、线索。
四、文章标题的理解题组训练(一):1.示例:“大雪”一词既指自然界的雪,又虚指人生的困难;“封”字将人心化抽象为具体。
整句话写出困难掩藏、阻挡不了希望,具体生动地揭示了文章的主旨。
2.①雪地迷路;②看到水井;③满心恐慌;④精神一振3.示例:①“一次次”,是写次数多,表明寻找村庄的急切心理和艰难过程。
“唯一”,意思是仅有的、别无其他,写出了对那个黑点寄寓的希望之大。
②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表达了身处雪原难见人踪的失望和惊慌心理。
4.(须使用第一人称且扣住“猜测得以证实而产生的惊喜之情”作答)5.①实指吃水用的井;②指人心;③指方向、希望。
6.开放题。
(能扣住“困难”“希望”“行动”三个关键词,结合自身经历谈论即可)题组训练(二):1.我在酷暑的一天带同学逃课帮母亲捉蚜虫,还强词夺理顶撞张老师。
(“逃课”“捉蚜虫”“顶撞”各1分)2.文章题目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方法和感叹号(感叹句)。
(2分)这样既强调了人物的身份,又表达了作者对老师崇敬和赞美的强烈感情,起到吸引、震撼读者的作用。
(2分)3.虽然张老师的背影在眼前消失了,但是张老师的形象和精神还留在我心中,(1分)让我像听心跳一样时常清晰记起,(1分)这表达了我对张老师的无比敬爱和深情难忘。
(1分)(可以不分析,直接答含义即可)4.张老师默默扎根教育,辗转多校,过着一种平凡清贫的教书生活,他的一生“清寂”。
(1分)他事业有成,为教育做出了贡献;(1分)子女成才,家庭幸福(1分)。
因此充满了“暖意”;但是,他一生清苦,命运坎坷,不被人重视,不被人记起,因此他的人生充满“寒凉”。
(1分)5.他热爱教育,默默坚守教坛43年,一生的金贵岁月奉献给了教育,培养学生成才;(2分)他关爱学生,理解学生,宽容学生,受学生敬仰。
(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