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劳动定额统计
2000劳动定额

2000劳动定额劳动定额是指在生产和劳动过程中,针对各项工作任务所需的时间和数量进行预估和规定的标准。
它是劳动管理和计划的基础,对于提高劳动效率和合理安排工时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介绍劳动定额的定义、作用、计算方法以及对于劳动过程的影响等方面内容。
一、劳动定额的定义劳动定额是指根据某一特定工作任务的性质、条件和标准,预估出完成该任务所需的时间、数量和质量要求,并加以规定的劳动指标。
劳动定额一般包括工作量定额、时间定额和奖励定额等。
工作量定额是指完成某项工作所需的具体数量指标,例如生产一件产品所需的材料、工序以及工作人员等。
时间定额是指完成某项工作所需的时间指标,即在规定的时间范围内完成工作任务的标准。
奖励定额是指根据工作者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工作任务的效率和质量,给予相应的奖励和激励。
二、劳动定额的作用1.提高生产效率:劳动定额可以根据有限资源和时间,合理安排和计划工作任务,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2.保证劳动质量和数量:劳动定额可以明确工作任务的质量要求和工作数量,保证劳动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可控性。
3.评估工作绩效和工资分配:劳动定额可以作为评估工作绩效和进行工资分配的依据,根据完成工作任务的时间、数量和质量,确定工资水平和奖励制度。
4.促进技能培训和人才发展:劳动定额可以为提高劳动者的工作技能和能力提供基础,通过对工作过程进行分析和评估,为人才的培养和发展提供参考和指导。
三、劳动定额的计算方法劳动定额的计算方法主要包括工程测量法、统计学方法和经验法等。
工程测量法是通过测量和分析实际工作任务的工作量和时间,得出相应的劳动定额。
统计学方法是通过采集和分析大量的劳动数据,进行统计和概率计算,得出劳动定额。
经验法是根据过去的工作经验和实际情况,通过专家判断和经验总结,得出劳动定额。
四、劳动定额对劳动过程的影响劳动定额的存在和使用对劳动过程有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劳动定额能够明确工作任务的要求和标准,规范工作过程,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第六章_现场劳动定额管理(6学时)

2、煤矿标准定额手册
• 把煤炭企业各种工序的标准定额收集编 篡在一个手册中,即成为标准定额手册。一 般包括:
• (1)总则部分 • (2)定项标准类别部分 • (3) 工作定额部分
19 2019-11-24
2、煤矿标准定额手册
• 一般按生产环节确定项目,主要内容有: • ①采煤部分 • ②掘进部分 • ③运输部分 • ④巷道维修部分 • ⑤其他部分:包括通风、排水、永久轨
比例,来计算某类人员的定员人数。
某类人员的定员人数=员工总数或某类人员总数X定员标准 (百分比)
(五)按组织机构、职责范围和业务分工定员 适用于企业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的 定员。
37 2019-11-24
二、劳动组织
(一)劳动分工与协作 (二)劳动力配备 (三)生产队组织 (四)轮班组织 (五)工作地点组织
劳动定额水平 • 1.概念 • 劳动定额水平是指为劳动者规定的劳
动定额的高低程度。 • 劳动定额水平是整个劳动定额工作的
中心。
14 2019-11-24
影响劳动定额水平的因素
• (1)劳动者自身因素 • (2)设备和工具因素 • (3)原材料、辅助材料因素 • (4)生产情况、生产过程因素 • (5)劳动组织因素 • (6)劳动强度、难易程度和劳动环境因素 • (7)作业规程、操作规程因素 • (8)管理制度因素
• 单项作业定额:指只包括一道工序的作业定额。 • 综合作业定额:指包括若干道工序的作业定额,也
就是将若干个分项定额综合在一起,换算为统一计 量单位所表示的作业定额。
27 2019-11-24
• 3.制定采掘作业定额的方法 • (1)个人单项作业定额Hgd:
H gd H b K
主要的劳动定额方法

主要的劳动定额方法:定额方法按时间定额定员按产量定额定员按看管定额定员按岗位定员按比例定员按业务分工定员公式定员人数 =生产任务/(工人的定额任务×出勤率)生产任务指计划期内以时间定额表示的生产任务总量,工人的定额任务指一位工人在计划期内应该完成的以时间定额表示的工作量。
定员人数=生产任务/(工人的定额任务×出勤率)生产任务指计划期内以产量定额表示的生产任务总量,工人的定额任务指一位工人在计划期内应该完成的以产量定额表示的工作量。
定员人数= (机器台数×班次)/(工人看管定额×出勤率)机器台数指参与生产的设备总数,工人看管定额是一个轮班内的数值。
无固定计算公式.根据工作岗位的数量、岗位的工作量、操作人员的劳动效率、劳动班次和出勤率等因素计算定员人数。
按企业职工总人数或某一类人员的总人数的某个比例计算出其它人员的定员人数。
定性成分大。
特点最通用的劳动消耗标准。
方法简单,适合于实施多机床看管的企业。
无生产量无直接关系,与生产类型有关。
适合于大型联动装置的企业,也适合于无法计算劳动定额的工种和人员。
根据组织机构、职务岗位的工作种类和工作量来确定人数。
主要适用于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定员。
局限有较大局限性,只适用于劳动对象单一的场合。
如生产量大且稳定的零件制造厂。
实行一人一机的劳动组织方式的企业,此法不一定合理。
使用此法的前提是生产任务必须饱满,机器没有停工时间,否则得出的定额人数会偏大。
需结合工作抽样法使用的比例数是经验数据,需用工作抽样方法分析比例数的准确性。
需结合工作抽样法。
劳动定额

定额概述劳动定额是指在一定的生产和技术条件下,生产合格的单位产品或工作量应该消耗的劳动量(一般用劳动或工作时间来表示)标准或在单位时间内生产产品或完成工作量的标准。
称人工定额,工时定额或工日定额,蕴涵着生产效益和劳动合理运用的标准,反映的建筑安装工人劳动生产率的先进水平,不仅体现了劳动与产品的关系,还体现了劳动配备与组织的关系,它是计算完成单位合格产品或单位工程量所需人工的依据。
劳动定额是在一定的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为生产一定量的产品或完成一定的工作,所规定的劳动消耗量的标准。
劳动定额有工时定额和产量定额两种形式。
编辑本段表现形式定额的表现形式主要有:①以时间表示的工时定额。
即规定生产单位合格产品或完成某项工作所必需消耗的时间。
②以产量表示的产量定额。
即在单位时间内应完成合格产品的数量。
③以看管机器设备的数量表示的看管定额。
即在单位时间内一个工人或一组工人同时看管机器设备的台数。
④以服务量表示的服务定额。
即规定在单位时间内应完成服务项目的数量。
为了适应生产上的需要,劳动定额可以根据不同的生产特点和条件,采取不同的形式。
劳动定额工作是企业的一项基础工作。
这项工作的内容包括劳动定额的制定、贯彻、统计分析和修订等。
编辑本段劳动定额的时间构成劳动定额的时间构成同企业的生产类型有着密切的关系。
1、在大量大批生产条件下,由于工作的生产专业化,长期固定的完成几道工序的制品,准备结束时间分摊到单位产品上去的比重小,可以忽略不计,因此,劳动定额的组成,包括作业时间、布置工作的时间、休息与生理需要三部分。
工序单位时间定额的计算公式是:T0= T1+ T2+ t0其中:T0:单件时间,T1:作业时间,T2布置工作的时间,t0:休息与生理需要的时间式中的作业时间T1是对每一个零件都要重复的。
所以在计算单件时间时,能够直接进行,但是布置工作时间T2和休息与生理需要的时间t0,不是对每个零件都要重复的。
所以在计算单位时间则是分摊到每个零件中去。
人力资源统计学总复习重点

⼈⼒资源统计学总复习重点企业⼈⼒资源管理统计学(总复习重点)第⼀章:企业⼈⼒资源管理统计学概论⼀、企业⼈⼒资源管理统计研究的特点:(P2-3)概念:企业⼈⼒资源管理统计主要从微观⾓度观察和研究企业⼈⼒资源诸现象和过程的数量表现与数量关系。
特点可归纳为:1、企业⼈⼒资源管理统计研究的数量特征;2、企业⼈⼒资源管理统计研究的关联与动态特征;3、企业⼈⼒资源管理统计研究的提⽰规律性特征。
⼆、企业⼈⼒资源管理统计研究的范围:(P4-5)企业⼈⼒资源管理统计研究的是企业⼈⼒资源现象的数量⽅⾯,包括⼈⼒资源配置、使⽤及其劳动者劳动能⼒的再⽣产的过程。
三、企业⼈⼒资源管理统计指标体系:(P6-8)共⼗个⽅⾯,包括了教材第⼆章⾄第⼗⼀章内容。
(论述)1、企业⼈⼒资源数量与素质统计;2、企业⼈⼒资源的⽣活⽇分配统计;3、劳动环境与劳动保护统计;4、劳动⽣产率与劳动效益统计;5、劳动定额统计;6、劳动报酬统计;7、企业⼈⼒资源开发统计;8、企业⼈⼒资源费⽤统计;9、劳动关系统计;10、企业社会保险统计。
四、企业⼈⼒资源管理统计的作⽤:(P9-11)(多选,论述)1、为编制企业⼈⼒资源规划提供依据,并检查企业⼈⼒资源规划的贯彻实施情况;2、为节约劳动、提⾼劳动⽣产率和劳动效益服务;3、发挥企业管理的重要助⼿作⽤;4、企业⼈⼒资源管理统计是劳动者参与管理和实现⾃⾝价值的有⼒⼯具;5、为各级政府制定劳动政策奠定基础,并监测劳动政策的执⾏;6、促进⼈⼒资源管理统计理论的发展。
第⼆章:企业⼈⼒资源状况统计⼀、企业⼈⼒资源的核算原则:(P14-15)1、对于原有⼈员,依照“谁发⼯资谁统计”的原则核算;2、对于新招⽤的⼈员,从其到企业报到之⽇起,⽆论是否发付当⽉⼯资,均应统计为本企业⼈员;3、对于外企业调⼊的⼈员,由起薪之⽇起,统计为本企业⼈员。
⼆、企业⼈⼒资源总量的计算,可以采⽤时间性质不同的指标表⽰,即时点指标和平均指标。
(P15)需清楚这两个指标的统计⽅式。
劳动定额_第01讲_+劳动定额概论

第13页(共18页)
2、我国劳动定额工作的发展过程
我国劳动定额工作的真正开展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 建立后,曾经经历过“三起三落”。 (1)第一起(1949-1957年)
国民经济三年恢复和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2)第一落(1958-1961年) 国民经济大跃进和三年困难时期。 (3)第二起(1961-1966年)
二、劳动定额工作的特性
– 全员性
– 科学性 – 先行性 – 经常性 – 系统性
第9页(共18页)
三、劳动定额工作的发展过程
1、西方国家劳动定额工作的发展过程 (1)萌芽期 劳动定额工作的产生,可以追溯到英国的产业革 命时期。 – 亚当·斯密 – 小詹姆斯·瓦特、马修·鲁滨逊·包尔顿 – 查理·巴贝奇 – 威廉·杰冯斯 (2)成熟期 – 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
国民经济调整期。
第14页(共18页)
(4)第二落(1966-1976年)
十年“文化大革命”时期。
(5)第三起(1976-1987年)
国民经济全面恢复和发展时期。
(6)第三落(1988-20世纪末期) 企业实行“承包制”和“体制改革”初期。
第15页(共18页)
四、新形势下劳动定额工作的意义
1、欧美发达国家企业至今仍然十分重视劳动定额 工作。 2、我国的劳动定额工作现在又遇到大好时机。 3、我国的劳动定额工作水平亟待提高。
第11页(共18页)
泰勒的研究内容
1、研究人机关系和劳动效率 2、进行动作研究 3、对工艺路线和切削用量进行分析和试验 4、对劳动条件、劳动环境和劳动过程的服务工作 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5、实行有差别计件工资制 6、以新的作业方法和作业时间标准培训新工人 7、改直线制为职能制,建立职能管理科室
什么是劳动定额的统计分析法(统计定额法)?

什么是劳动定额的统计分析法(统计定额
法)?
统计分析法,就是利用过去生产过的同类产品或相同、相像零件和工序的实耗工时的统计资料,结合当前的生产技术组织条件,进行分析比较,制定定额的方法。
用统计分析法制定的定额,称统计定额。
这种方法的一般做法是:先将某产品、零件或工序的实耗工时的统计资料,用加权平均法算出单件实耗工时的平均数,然后再求出平均先进数值,以这个数值为基础,分析讨论各种因素对工时消耗的影响,并考虑到生产技术组织条件的改善,确定出工序工时定额。
统计分析法比较简便易行,而且工作量不大,能比较好地满意定额制定快的要求。
同时,由于它比阅历估工法有较多的统计资料作为依据,所以制定出的定额也比较切合实际。
但是,用这种方法制定定额简单受统计资料精确程度的影响,在统计资料不全或数据不准的状况下,定额的牢靠性就很差;而且,用这种方法制定定额不是建立在对定额的各种时间构成和按每个操作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因此,所制定的定额就比较粗略。
在实际工作中,为了提高采纳这种方法制定定额的质量,首先要对有关统计资料的真实性和精确性进行分析鉴定,看对工作班内不同产品的工时分摊是否合理、统计口径是否全都、加班加点工时是否计入实作工时、停工工时和非生产工时是否反映出来等,对其中不行靠的资料,要作适当处理,消退各种不合理因素。
统计分析法,一般适用于生产条件比较正常、产品比较固定、批量比较大,以及原始记录和统计工作都比较健全的企业。
对单件小批生产或临时性生产任务,只要是与过去干过的相同或相像的产品、零件或工序,又积累了肯定的原始记录和统计资料,也可采纳这种方法制定定额。
人力资源统计学 第6章 劳动定额统计

第三节 劳动定额实施结果分析
一 :劳动定额水平高低程度分析
劳动定额水平是指劳动定额标准的高低。
定额水平对比系数=
某产品现行劳动定额 作为对比标准的劳动定额
对比标准的劳动定额,可以分别采用: 技术测定的劳动定额, 按定额标准制定的劳动定额, 同行业先进的劳动定额 历史最高水平的劳动定额。
一 :劳动定额水平均衡程度分析
第一节 劳动定额统计
劳动定额,就是在一定的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为劳动 者完成单位合格产品或一定工作量所预先规定的时间消 耗标准,
或者预先规定的在单位时间内应完成的合格产品数量 活工作量的标准。
基本形式:
工时定额:是对生产单位合格产品规定的劳动时间消耗量标
准。例如: 小时/件
产量定额:是对单位时间内规定的生产合格产品的数量标准。
废品产生的原因:工人过失和非工人过失
计算劳动定额完成情况指标是为了反映生产工人、班组以及车间的 劳动效率,会出现两种情况:
(1)计算个人劳动定额完成情况,工人过失造成的,不计算产量;非因 工人所造成的废品,应当包括在产量范围内。
(2)计算生产单位劳动定额完成情况,无论是工人过失还是非工人过失 造成的废品,都不计入产量。
3 :实作工时的内容
企业在生产产品消耗的时间包括:有效耗用时间与无效耗用 时间之和,无效耗用时间包括:缺勤、停工、和非生产的消 耗。
(1)计算个人劳动定额完成情况,其目的是考察个人,所以 应按有效耗用时间,即从事定额工作的实际消耗时间。
(2)计算生产单位劳动定额完成情况,其目的是考察企业、 车间等质量,因此应采用全部产品消耗时间,即包括无效消 耗时间。
以产量核算
产量定额完成率=
单位时间内实际产量 产量定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劳动定额完成情况指标的计算 (一)一种产品劳动定额完成程度的计算
由于劳动定额有两种表示方法,一种是产量定额, 一种是工时定额,因此劳动定额完成情况指标也 可以有以下两种方法
1.产量定额完成情况
产量定额
单位时间平均实际产量 = ×100% 产量定额 完成程度
2.工时定额完成情况
工时定额 工时定额 ×100% 完成程度 单位产品实耗工时 =
人力资源统计
第六章 劳动定额统计
第一节
劳动定额的概念及其表现形式
一、劳动定额的概念 劳动定额:是指企业在一定的生产技术和生产组织 条件下,预先规定每个劳动者在单位的时间内应当 生产的产品(或完成的工作量)数量标准;或规定 每个劳动者生产单位合格产品(或完成单位工作量) 应当消耗的劳动时间数量标准。 劳动定额与劳动生产率(lab our productivity)不 同,劳动生产率是企业或生产工人的实际劳动效率, 是实际统计得来的;而劳动定额是根据企业各方面 的条件预先制定的一个目标或标准,企业的每个劳 动者必须经过努力达到这个目标。
二者的关系: ①二者可以互相换算
②二者互成反比例的关系
工时定额数值高,则产量定额数值低,工时定额数 值低,则产量定额数值必然高。
二者的应用范围:
一般来说,生产过程中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完成的 另件,以采用工时定额较为方便。
【例如】车制较大型的长轴,车制一条需要20小时才 能完成,若采用产量定额为0.05条/小时或0.4条/日, 有小数存在,不直观、计算也不便。若采用工时定 额为20小时/件,这比前者直观、方便很多。 若生产一件产品需要时间不长,或在单位时间内 产量很大的产品或另件,则采用产量定额较为方便。
(2)若目的是为了考察企业的生产效率,工时定额只 包括基本定额,不包括追加定额,因为补充定额是由 于企业责任造成的,如制度不完善、劳动组织不合理 等。
2.产品产量(Q1)的确定
一般所说的产品产量是指工业生产活动的有效成 果,即合格品数量。计算产品产量时,这部分是 最主要的,必须包括。 废品是否包括在这里的产品产量中呢?
【例如】某车间生产甲乙丙三种产品,合格品数量分别 为8000、3570、1968;非工人本身原因造成的废品分别 为160、26、0;产品的基本定额每件分别为2、4、5;非 工人本身原因造成的追加定额每件分别为0.5、0、0;工 人从事有定额工作实耗工时分别为17680、13645、9360, 则: 工人小时劳动定额完成程度
这里25公钟/件—基本定额,5分钟/件为追加定额, 30分钟/件为企业生产条件失常状态下单位产品应 耗的时间标准。
(1)企业在计算劳动定额完成程度时,若目的是为了 观察生产工人在纯工作时间内的劳动效率,则工时定 额不仅包括基本定额,而且要包括追加定额。因为追 加定额不是由于工人责任造成的,若不包括,势必会 缩小工人定额完成程度,挫伤工人的生产积极性,也 不能真实反映生产工人本身的生产效率。
二、计算定额完成程度指标时产量与工时定额的 内容与范围(分子)
1.工时定额 基本定额:在正常劳动条件下,对生产单位产品 规定的应耗劳动时间标准。
补充定额:由于实际工作中出现劳动条件不正常, 而在基本定额基础上补加的时间。 二者之和为企业生产条件失常状态下,生产单位 产品应耗的时间标准。
【例如】在正常劳动条件下,加工一件零件的工时 定额为25分钟/件。实际生产时,由于金属材料质 量或规格变动,如硬度增加,使加工操作时间增加 到30分钟/件。
公式②指标愈大,说明实耗工时比定额工时愈小, 则工时定额完成程度愈高,和①是一致的。工时
定额是个逆指标,愈小愈好,为了和①结果一致,所 以将定额(计划)放在分子上。 在单一产品生产条件下,按上述两种方法计算的生产 定额完成程度结果一致。 【例如】有某工人全日8小时生产某种另件36件,(平 均每件耗用工时13.33分钟,平均时产量为4.5件), 规定该产品工时定额为15分钟,产量定额为4件/时, 试分别按两种方法计算劳动定额完成情况指标。
(8000×2 + 3570×4 +1986×5)+(8000×0.5)+(160×2.5)+(26×4) = 17680 +13645 + 9360
44624 = = 109.68% 40685
(2)企业劳动定额完成程度
企业劳动定额
Q1tn = 综合完成程度 T1 + T2 + T3 + T4
若把以上三个因素都考虑进去,即根据Q1、tn及 T1的内容和范围,劳动定额完成程度指标一般 有以下两种:
(1)工人小时劳动定额完成程度
Q1 + Q1 t n + t n = 定额完成程度 (Q1 + Q1 )t1 工人小时劳动
(Q1t n + Q1t + Q1t n + Q1t ) n n = T1
4.5 产量定额完成率 = ×100% = 112.5% 4
15 工时定额完成率 = ×100% = 112.5% 13.33
(二)多种产品劳动定额综合完成程度的计算
由于不同种类产品的实物产量不能直接加总,所以 只能用工时定额来计算若干种产品劳动定额综合完 成程度。对于实行产量定额的企业,必须将产量定 额换算成工时定额进行计算。 由于单位产品实耗工时是个平均指标,其计量单位 亦不同(2时/米、1时/吨 3时/件等)所以不能 直接加总,必须象编制指数那样,进行加权计算。 计算方法有二:综合法、平均法。
8000、3570、1968;单位产品工时定额分别为2、4、
5;工人从事有定额工作实耗工时分别为17680、13645、 9360;停工时间分别为1224、954、300;缺勤工时为 1456、1331、520;非生产工时分别为440、710、220 (报告期无其他无定额生产性工作)。试计算企业劳
Σ T1为实际工作工时, T 4为无定额工作工时 T2为停工工时, T3为缺勤工时
分母实质上就是报告月制度工作工时数 该指标综合反映了各种时间因素对企业劳动定 额完成程度的影响
【例如】某企业报告期生产工人平均人数299人,制 度工作天数为20天,实行8小时工作制。该企业主要 生产甲、乙、丙三种产品,报告期合格品数量分别为
计算定额完成程度时,实耗时间尺度的选择是 随研究任务、目的的不同而不同的。 若研究的目的是为了观察生产工人在纯工作时 间内的劳动效率,一般用实际工作工时为尺度。 若目的是为了观察车间、班组的定额完成程度, 用工日为尺度。
若目的是为了反映整个企业的工作质量,测定在 具体生产技术及劳动组织条件下生产定额的完成 情况,一般以工月为尺度。
1.综合法
劳动定额 完成程度 = 实际完成的定额工时总数 ×100% 实际耗用的工时总数
劳动定额 Q 1t n Q 1t n
用符号表示: 完成程度 = Q = T 1 1t 1 用绝对数表示:
Q 1t n Q 1t 1
结果表示因定额完成的好坏,引起的生产工人劳动 时间的节约或超支。若之差为正,说明实耗时间比 定额时间少,为时间节约;若之差为负,说明实耗 时间比定额时间多,说明超定额。
2.若以工日为单位计
实际消耗的时间除包括从事有定额工作所耗工时 外,还包括非全日的缺勤,停工及无定额工作工 时在内,因为它们也包括在一个工作日内。(如 新产品试制、新产品生产、非生产时间等会产生 无定额工作) 3.若以工月为单位计
实耗劳动时间不仅包括有定额工作所耗时间,非 全日缺勤、停工、无定额工作时间,还包括全日 停工、缺勤,无定额工作时间在内,按工月计算 的实耗劳动时间实际上就是该月的制度工作工时 数。
(2)若目的是为了观察企业的劳动定额综合完 成程度,产量只包括合格品质量,不包括任何责 任废品,因为废不论是工人原因造成的,还是车 间企业责任造成的,都应由企业负责。
(二)实耗劳动时间T的确定(分母) 由于计算定额完成程度指标时,所使用的时间尺 度长短不同,实耗时间所含的内容也不同。 1.若按工时为单位计 实耗劳动时间只包括工人从事有定额工作所消耗 的工时,也就是生产分子的产品产量时所耗用的 时间。(工分忽略不计)
ΣQ1t n Σ(Q1tn + Q1t n + Q1tn) = + ΣT1 ΣT1
Q1t n为合格品定额工时总数, Q1tn 为合格品追加定额工时总数, Q1t n为非工人责任废品基本定额工时总数,Q1tn为非工人责任废 品追加定额工时总数。 Σ Q1t n 为合格品劳动定额完成程度; Σ T1 Σ (Q1tn + Q1t n + Q1tn) 为劳动条件失常情况下增耗定额工 Σ T1 时占实耗工时比重。
【例如】用冲床冲制小型的铁垫片,时产量达4000 件,若采用工时定额为0.015分钟/片,数字太小, 工人记定额十分不便,若采用产量定额则为4000片/时, 就方便多了。
看管定额:是指一个工人或一组工人同时应当看管 的机器设备的台数。这种定额一般多用于工人可以 同时看管多台机器设备的部门。如自动化生产设备、 纺织部门等,象采油厂每个采油工人同时看管几口 采油井。一般我们讲的定额是前两种形式。 第二节 劳动定额完成情况统计
4.2 ——
600
800 ——
1320
3200 5960
2.2
4.0 ——
118.2
105.0 ——
1560
3360 6600
若己知的资料是(1)(2)(3)则用综合法。
t n Q1 6600 劳动定额综合完成程度 = = ×100% = 110.74% T 5960
用绝对数表示:6600-5960=640 工时(节约时间)
产 品
工时定额 实际产量 (工时/) (件)Q1 tn (1) (2)
实耗时间 (工时) T1 (3)
单位产品实耗时 间(工时/件) t1=T1/Q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