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制史练习题2报告
中国法制史练习题2

中国法制史练习题2第一章夏、商、周的法律制度一、名词解释1、天讨天罚2、五刑3、汤刑4、炮烙5、颠越不恭7、脯8、兄终弟及二、简答题1、简述夏代天讨、天罚的神权政治律观。
2、简述商代的的罪名玉刑罚。
3、简述奴隶制五刑。
4、简述中国古代的法律起源的特点。
三、分析题请说明下面这句话的基本含义,并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角度加以分析。
1、“天用剿绝其命,今予惟恭行天之罚”——《尚书.甘誓》2、“析言破律,乱名改作,执左道以乱政,杀;作淫声异服,奇技奇器已疑众,行伪而坚,学非而博,顺非二泽以疑众,杀;假于鬼神、时日、十巫以疑众,杀。
”——《礼记.王制》四、论述题与深度思考题1、试述商代的神权政治法律思想。
2、试述中国古代刑、法、律字的演变及含义。
第二章西周时期的法律制度一、名词解释1、五听2、五过3、三刺4、七出三不去5、六礼6、《吕刑》7、刑罚世轻世重8、九刑9、五礼10、乞鞠11、质剂、傅别二、简答题1、简述西周时期实行的同姓不婚原则。
2、简述西周时期的宗法制度。
3、简述西周时期的法律形式。
4、简述西周时期的法律知道思想。
三、分析题请说明下面这些话的基本含义,并从中国穿透法律文化的角度加以评析。
1、殷因于夏礼,其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其损益可知也。
——《论语》2、五罚不服,正于五过。
3、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分争辩讼,非礼不决;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宦学事师,非礼不亲;班朝、治军、三官、行法,非礼威严不行;祷祠祭祀,供给鬼神,非礼不诚不庄。
——《礼记.曲庙》4、悼与耄,虽有死罪不加刑焉。
——《礼记.5、人有小罪,非眚,乃惟终……有厥罪小,乃不可杀。
乃有大罪,非终,乃惟眚…..时乃不可杀。
——《尚书.康诰》6、五刑之疑有赦,五罚之疑有赦。
7、娶妻如之何,必告父母;娶妻如之何,非媒不可。
——《诗经》8、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礼记》9、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资额哦民听。
民之所欲,天必从之。
XXX《中国法制史》在线作业二答卷

XXX《中国法制史》在线作业二答卷XXX《中国法制史》在线作业二-0009试卷总分:100得分:100一、单选题(共30道试题,共60分)1.隋朝《开皇律》的篇章体例主要依据()A.北周律B.北齐律C.北魏律D.晋律标准答案:B2.元朝把人民分为四个等级,地位最高的是()A.蒙古人B.色目人C.南人D.汉人。
标准答案:A3.西周中期,XXX命司寇XXX制作()A.《吕刑》B.XXXC.九刑D.五刑标准答案:A4.西周时期将故意犯罪称为()A.非终B.惟终C.眚D.非眚标准答案:D5.春秋时期,反对郑国铸刑书的人是()A.XXXB.叔向C.XXXD.XXX标准答案:B6.宋初在刑法方面相沿的前代律例是()A.《九章律》B.后周《显德刑统》C.《唐律疏议》D.《泰和律》标准答案:C7.春秋时期,最先公布成文法的是()A.郑国B.晋国C.楚国D.秦国标准答案:A8.唐律中保护封建家庭纲纪伦常的法令规定首要集中在()A.杂律B.斗讼C.户婚D.名例标准答案:C9.十恶中扰害封建家庭秩序的有()A.内乱B.不道C.谋大逆D.大不敬尺度答案:A10.清朝重案的中央复核机构是( )A.刑部B.大理寺C.都察院落D.军机处标准答案:A11.秦朝司法审判的成例被称为( )A.廷行事B.法令问答C.格D.式标准答案:A12.清朝时,为宁夏、甘肃少数民族制订的法令是( )A.《蒙古律》B.《西宁番子治罪条例》C.《苗律》D.《回律》标准答案:B13.1913年4月至10月,宪法草拟委员会编成并通过了()A.《无坛宪草》B.“贿选宪法”C.“袁记约法”D.《临时约法》尺度答案:A14.蒙古、色目人犯奸盗诈伪案件,其管辖机构是()A.刑部B.大宗正府C.宣政院落D.大理寺标准答案:B15.清政府制订的第一部宪法性文件是()A.资政院院章B.钦定宪法大纲C.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D.议院法方法尺度答案:B16.《麟趾格》制订于()A.东魏B.西魏C.北魏D.北齐尺度答案:A17.中国汗青上第一部刊版印行的封建法典是()A.《宋刑统》B.《大清会典》C.《大明律》D.《元典章》标准答案:A18.XXX规定男犯人修筑城墙,女犯人服舂米的劳役,这种刑罚称()A.司寇B.罚作C.鬼薪白粲D.XXX标准答案:D19.清雍正年间颁行的清朝第二部律典是( )A.《大清会典》B.《大清律集解附例》C.《大清律集解》D.《大清律例》标准答案:C20.元朝建立前,XXX制定了一部简单的成文法,其名称是()A.《泰和律义》B.《大扎撒》C.《条格》D.《风宪宏纲》标准答案:B21.明朝的基本法典为()A.明刑统B.明大诰C.大明律D.明律疏尺度答案:C22.XXX《法律答问》是()A.法律解释B.私人法令C.官办法令说明D.判例标准答案:C2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所确立的政体是()A.总统制B.责任内阁制C.君主共和制D.议行合一制标准答案:B24.秦律中,强制男犯去山林砍柴、女犯择米使正白的刑罚称为()A.罚作B.司寇C.XXXD.鬼薪白粲标准答案:D25.清朝第一部较为成熟的成文法典是( )A.现行则例B.大清律集解C.五朝会典D.大清律集解附例尺度答案:D26.“八议”制入律是在()A.《晋律》B.《新律》C.《北魏律》D.《北齐律》尺度答案:B27.XXX统治下实施时间最长的宪法性文献是()A.《中华民国宪法》B.《中华民国宪法草案》C.《训政大纲》D.《训政时期约法》标准答案:D28.用官爵抵罪的“官当”制度,确立于()A.汉朝B.晋朝C.明朝D.南陈尺度答案:D29.清代XXX对案情属实,危害不大,可留待下年秋审再作决定的案子一般归为( )A.情实B.缓决C.可矜D.可疑尺度答案:B30.唐律中的五刑制度共分为()A.十五等B.十等C.二十等D.十八等标准答案:C2、多项选择题(共20道试题,共40分)31.秦朝的劳役刑包括()A.XXXB.鬼薪C.司寇D.罚作尺度答案:ABCD32.秦朝的法令方式有()A.律B.令C.格D.式尺度答案:ABD33.为《晋律》作注的是()A.XXXB.XXXC.XXXD.XXX标准答案:AD34.清朝督抚可以终审判决的案件包括( )A.极刑B.流刑C.发遣D.充军E.徒刑标准答案:XXX35.宋朝为惩治响马,其行动和特地立法有( )A.重法地制B.响马重法C.盗剥桑拓之禁D.折杖法E.凌迟尺度答案:ABC36.《秦律十八种》中包括()A.《传食律》B.《厩苑律》C.《仓律》D.《工律》E.《为田律》标准答案:ABCD37.西周地方上掌办理司法的仕宦有()A.司寇B.太宰C.乡土D.遂士E.少司寇标准答案:CD38.明代中央最高官员“九卿”包括( )A.六部尚书B.通政使C.左都御史D.XXXE.大学士尺度答案:ABCD39.以下关于“十恶”的说法精确的选项是( )A.“十恶”是隋唐以后历代法律中规定的常赦不原的十种最严重的犯罪,渊源于北齐的“重罪十条”B.“十恶”正式确立于唐朝的《武德律》C.“十恶”中的谋大逆,指暗害天子、风险国度的行动D.“十恶”中的恶逆指殴打或行刺祖怙恃、怙恃等尊亲属的行动尺度答案:AD40.工农民主政权早期地皮立法有()A.中华苏维埃土地法B.井岗山土地法C.闽西地皮法D.土地暂行法尺度答案:BCD41.XXX有( )A.刑部B.大宗正府C.御史台D.宣政院E.大理寺尺度答案:ABCD42.与唐律比拟,明律的特性是“重其所重内容首要指,轻其所轻”,“重其所重”的()A.贼盗B.钱粮C.帑项D.风俗教化E.典礼尺度答案:ACD43.清代地方司法机构分为四级,分别为( )A.州县B.府C.布政使D.总督尺度答案:AB44.汉朝的法令方式首要有()A.格B.律C.令D.科标准答案:BCD45.西周的亲属关系,分为()A.宗亲B.近亲C.族亲D.外亲E.内亲标准答案:ACD46.《西宁番子治罪条例》适用的地区是( )A.蒙古B.甘肃C.青海D.宁夏E.云南尺度答案:BCD47.抗日按照地刑律例定,勾搭敌伪盗毁空室坚壁财物者判处()A.极刑B.10年以下有期徒刑C.无期徒刑D.10年以上有期徒刑标准答案:ACD48.宋朝的刺配之刑由三种刑罚组成,具体包括( )A.杖决B.笞刑C.流配D.刺面尺度答案:ACD49.清朝宣布开海时设立的海关是( )A.广州B.漳州C.云台山D.宁波E.威海尺度答案:ABCD50.XXX关于婚姻限制中,不得为婚的包括( )A.同姓不婚B.良贱不婚C.不得娶逃亡妇女D.不得妄冒为婚。
《中国法制史》平时作业2

《中国法制史》平时作业(2)(中央电大布置)第六章至第十章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汉代的买卖契约叫(B)。
A质剂 B券书 C文券 D散估2、汉代把对被告人进行审讯称为(C)。
A乞鞫 B读鞫 C鞫狱 D断狱3、最先改具律为刑名,并冠于律首的是(D)。
A魏律 B晋律 C北齐律 D北魏律4、“八议”最早规定在( A )。
A魏律 B晋律 C北齐律 D北魏律5、“重罪十条”最早规定在( C )。
A魏律 B晋律 C北齐律 D北魏律6、以下确立封建制法典十二篇体例的是( C )。
A魏律 B晋律 C北齐律 D北魏律7、隋朝以( D )为中央审判机关。
A司寇 B御史台 C廷尉 D大理寺8、唐律的第十一篇是( D )。
A名例 B卫禁 C户婚 D捕亡9、《大中刑律统类》共( B )门。
A120 B121 C69 D7010、明朱元璋以( D )为立法指导思想制定明律。
A 明德慎罚 B德刑并用 C法令由一统 D重典治乱国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两汉时,妾的名称有( ABCD )。
A小妻 B小妇 C外妇 D下妻2、蜀国共同制定“蜀科”的有( ABCD )。
A诸葛亮 B刘巴 C法正 D李严3、北朝的法律主要有( ACD )。
A《麟趾格》 B《大统式》 C《北齐律》 D《北魏律》4、隋朝的主要立法有( ABCD )。
A《新律》 B《开皇律》 C《大业律》 D《大业令》5、唐朝的主要立法有( ABCD )。
A《唐六典》 B《武德律》 C《贞观律》 D《永徽律》6、《大中刑律统类》是将( BCD )混合编在一起,改变了传统体例。
A律 B令 C格 D式7、唐律在第一篇名例中规定了若干刑法原则,有( BD )。
A划分公罪与私罪 B 同居相隐 C同罪异罚 D老小废疾减免刑罚8、唐代官吏犯赃罪主要有三种情况,分别是( ABC )。
A受财枉法赃 B受财不枉法赃 C受财监临赃 D群盗9、元律宣布各族人民法律上的不平等,按民族标准把人民划分为( ABCD )。
中国法制史测试题及答案

中国法制史测试题答案先秦时期一、单选题1.西周时期的法制思想为(C)A.德主刑辅B.法家思想C.以德配天、明德慎罚D.儒家思想【解析】为了修补神权政治学说中的缺漏,并确定周王朝新的统治策略,进一步提出了“以德配天,明德慎罚”的政治法律主张,代表了西周初期统治者的基本政治观和基本的治国方针2.“五过”为西周有关法官责任的法律规定,下列内容不属于的是(D)A.惟官B.惟反C.惟内D.惟私【解析】“五过”为西周有关法官责任的法律规定,具体内容为,惟官,畏权势而枉法;惟反,报私怨而枉法;惟内,为亲属裙带而徇私;惟货,贪赃受贿而枉法;惟来,受私人请托而枉法。
3.下列不属于西周婚姻缔结的原则的是(D) A.一夫一妻制B.同姓不婚C.母之命,媒妁之言D.一夫一妻多妾制【解析】西周婚姻缔结的原则包括:一夫一妻制,同姓不婚,“男女同姓,其生不藩”影响民族发展,另外“附远厚别”为了加强与异姓贵族的联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4.西周时期,“礼”为重要的法律形式。
“礼”通常有“五礼”、“六礼”之说等,其中“五礼”不包括:(D)A.吉礼B.嘉礼C.宾礼D.丧礼【解析】“五礼”包括吉、嘉、宾、军、凶等五个方面的内容,其中丧葬之礼的表述是凶礼,而非丧礼。
5.“五礼”包括吉、嘉、宾、军、凶等五个方面的礼仪。
其中“吉礼”是指(C)A.冠婚之礼B.迎宾之礼C.祭祀之礼D.行军作战之礼【解析】“五礼”包括吉、嘉、宾、军、凶等五个方面的礼仪。
其中“吉礼”是指祭祀之礼,“嘉礼”是指冠婚之礼,“宾礼”是指迎宾之礼,“军礼”是指行军作战之礼,“凶礼”是指丧葬之礼。
6.周代就已经开始区分刑事案件和民事案件。
刑事案件被称为(A):A.狱 B.讼 C.刑 D.诉【解析】周代就已经开始区分刑事案件和民事案件。
刑事案件被称为狱,民事案件被称为讼,审理刑事案件被称为断狱,审理民事案件被成为听讼。
7.西周时期“婚姻六礼”中男家送财礼至女家,正式缔结婚姻称为(B)A.纳吉B.纳征C.纳贝D.纳采【解析】“婚姻六礼”具体包括:(1)纳采,即男方请媒氏携礼物到女方家提亲;(2)问名,即在女方家长答应议婚后,男家请媒氏问明女子的生辰、身份,并卜于祖庙以问吉凶;(3)纳吉,在卜得吉兆以后,男家携礼物至女家确定缔结婚姻;(4)纳征,也称纳币,男家送财礼至女家,正式缔结婚姻;(5)请期,即男家携礼物至女家,确定婚期;(6)亲迎,即在确定之日,新郎至女家迎娶,至此婚礼始告完成,婚姻也最终成立。
中国法制史习题

中国法制史习题前言一、问答题1.中国法制史的研究对象是什么?2.中国法制史的基本发展线索及基本特点是什么?二、论述题1.学习中国法制史的意义是什么?第一章中国法律的起源和夏商法制一、选择题1.讨伐有扈氏时发布战争动员令《甘誓》的是( )。
A.周武王B.秦始皇C.黄帝D.夏启2.夏朝的法制观是( )。
A.奉"天"罚罪B.威侮五行C.禹刑D."昏、墨、贼、杀"3.“昏、贼、贼,杀”是夏朝法律内容,其中“杀人不忌为( )”。
A.昏B.杀C.墨D.贼4.中国古代以羞辱、恐吓为特征的象征性惩罚称为()A.象刑B.赎刑C.鞭刑D.流刑5.商朝的王位继承制先后实行了( )。
A.禅让制B.父死子继B、兄终弟及D.嫡长继承制E.遗嘱继承制二、问答题1.简述中国法的起源。
2.什么是《禹刑》、《汤刑》?3.夏商时期的刑法原则主要有哪些?4.什么是奴隶制五刑?三、论述题1.试述夏商法制中的神权法思想。
第二章西周的法制一选择题1.《吕刑》的制定者是( )。
A.李悝B.商鞅C.邓析D.吕侯2.汉代学者认为西周已经对民、刑诉讼作了一定区分。
根据这种见解,西周时,民事诉讼称为( )。
A.质剂B.傅别C.狱D.讼3.西周时期全面负责中央司法事务的是()。
A.司寇B.小司寇C。
大司寇D。
士师4.赎刑作为一个制度始于( )。
A.夏朝B.商朝C.西周D.春秋5.西周的主要立法有( )。
A.《工律》B.《誓命》C.《吕刑》D.《九刑》E.《九章律》二、问答题1.什么是宗法制?其内容和影响是什么?2.西周礼与刑的关系是什么?3.西周刑法的主要原则有哪些?4.什么是"五听"?三、论述题1.试述西周的法制指导思想。
2.什么是"礼"?西周礼的实质是什么?第三章春秋战国的法制一、选择题1.我国古代首次公布的成文法是在( )。
A、竹简上B、鼎上C、纸上D.帛上2.《竹刑》是郑国大夫( )私自编撰的。
中国法制史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中国法制史试题及答案完整版中国法制史试题及答案<一)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中国法最早的一个主要形式是战争中的______________。
2、西周中期,穆王命吕侯制作了《______________》。
3、春秋时期,楚国的最高司法官称为______________。
4、战国时期,______________“改法为律”。
5、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中大量的记载秦法律令的竹简是在__________年发现的。
6、汉代规定:“天子诏所增损,不在律上者为______________”。
7、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逐渐形成了____________省制,作为中央中枢机构。
8、唐朝给授农民土地的法律称为______________。
9、金太祖建国之初,在法制上主要采用女真_____________法,而无成文法。
10、元朝设置______________,作为地方最高行政机构。
11、明朝简化税制“____________法”是中国赋役制度史上的重大变革。
12、清朝将“六科”并入都察院,合称“__________”,使监察机构一体化。
13、《资政新篇》是______提出的带有一定资本主义色彩的太平天国后期纲领性文件。
14、1906年,清政府制度了《__________》,就大理院和京师审判组织加以规定。
15、《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改《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的总统制为______________制。
16、北洋政府奉行______________应先于普通法原则。
17、南京国民政府立法在形式上实行______________级立法体制。
18、1934年1月对《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进行了必要的修改,最主要的是增加了“同______________巩固地联合”的内容。
19、抗日民主政权保障人权条例规定,除______________以外,任何机关团体不得进行逮捕、审问、死刑。
20、解放战争后期,人民审判机构的体制不断完善,审判机构一律改称______________。
中国法制史练习试卷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中国法制史练习试卷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全部题型 2. 多选题8. 论述题多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20分。
下列各题四个备选项中有二至四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的字母涂黑,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1.秦朝的法律形式有( )。
A.律B.廷行事C.法律答问D.决事比正确答案:A,B,C解析:秦朝的法律形式包括律、令、廷行事、法律答问和封诊式五种,故选A项、B项和C项。
决事比是汉朝的法律形式。
知识模块:中国法制史2.汉朝法律儒家化的表现有( )。
A.春秋决狱B.服制定罪C.亲亲相隐D.秋冬行刑正确答案:A,C,D解析:汉朝法律儒家化的表现有:德主刑辅、春秋决狱、秋冬行刑、上请、录囚、三纲法律化和亲亲相隐,而服制定罪是晋朝法律儒家化的表现。
故选A 项、C项和D项。
知识模块:中国法制史3.唐朝五刑体系中,实行加、减若干等,上下推算量刑的刑罚有( )。
A.流刑B.笞刑C.杖刑D.徒刑正确答案:B,C,D解析:按照唐律的规定,凡称“加”者,就是加至较重的等次,徒一年加一等,是徒一年半;依此类推。
但是按照规定,两种死刑(斩刑和绞刑)和三种流刑(流二千里、流二千五百里和流三千里)各同为一减。
比如,甲犯斩刑,减一等就是流刑三千里而不是绞刑。
如果犯流刑三千里,减一等就是徒三年而不是流二千五百里。
而对于笞刑、杖刑和徒刑,就采取上下推算的方法量刑,即升格在本刑种内相加减。
比如,乙犯徒三年,减一等就是徒二年半,而不是杖一百。
只有A项错误。
知识模块:中国法制史4.以《名例律》作为总则篇目的封建成文法典有( )。
A.《北齐律》B.《开皇律》C.《晋律》D.《大明律》正确答案:A,B,D解析:自《北齐律》以后的各代封建成文法典,都以《名例律》作为封建成文法典总则的篇名。
故选A项、B项和D项。
知识模块:中国法制史5.以凌迟刑作为法定刑的朝代有( )。
A.唐朝B.宋朝C.元朝D.明朝正确答案:B,C,D解析:凌迟刑首次出现于五代,因此,唐朝没有凌迟刑。
《中国法制史》复习题2及答案

《中国法制史》复习题2及答案一、填空题。
1. 秦始皇和李斯等人取消了世卿世禄的分封制,在全国实行了(郡县制)。
2. 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皇权,以“天人合一”思想位皇帝制度制造一套理论,提出了(君权神授)说。
3.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建立了皇帝直接领导的独立的监察机关,即(御史台)。
4. 北齐律的篇目为(十二)篇。
5. 北魏、北齐将(流刑)列为法定刑,作为死刑与徒刑的中间刑。
6. 曹魏高贵乡公规定:“在室之女,从父母之诛,”已嫁之妇,“(从夫家之罚)”。
7. 秦始皇乐以“刑杀为威”,后人评价“秦法繁于(秋荼),而网密于(凝脂)。
”8. 亲亲得相首匿是指直系三代血亲之间和夫妻之间,除犯(谋反)和(大逆)外,均可互相隐匿犯罪行为,而不受法律追究或减免刑罚。
二、单项选择题。
1. 北齐时,将廷尉改为(D)。
A. 秋官大司寇B. 明法掾C. 律博士D. 大理寺2. 第一次将儒家的“服制”列入律典的是(B)。
A. 魏律B. 晋律C. 北齐律D. 北周律3. 秦朝有一种以极端残忍的死刑与肉刑并用的刑罚,是( D )。
A. 定杀B. 醢C. 枭首D. 具五刑4. “君权神授”理论的最早提出者是(D )。
A. 秦始皇B. 李斯C. 刘邦D. 董仲舒5. 改具律为刑名,冠于律首的法典是(A)。
A. 魏律B. 晋律C. 北齐律D. 北周律6. 封建法典的(A)源于“重罪十条”。
A. 十恶B. 叛逆罪C. 危害国家根本利益的犯罪D. 不属于“八议”论赎范围的犯罪7. 北周的中央审判机关叫做( D )。
A. 廷尉B. 大理寺C. 大理院D. 秋官大司寇8. 中国古代设置“登闻鼓”始于(B)。
A. 曹魏B. 西晋C. 北魏D. 隋9. 秦朝的鬼薪适用于男犯,它的刑期为(C)。
A. 五年B. 四年C. 三年D. 二年10. 汉武帝之后,法制指导思想的核心是(B)。
A. 约法省刑B. 德主刑辅C. 秋冬行刑D. 德刑并用三、多项选择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夏、商、周的法律制度一、名词解释1、天讨天罚2、五刑3、汤刑4、炮烙5、颠越不恭7、脯8、兄终弟及二、简答题1、简述夏代天讨、天罚的神权政治律观。
2、简述商代的的罪名玉刑罚。
3、简述奴隶制五刑。
4、简述中国古代的法律起源的特点。
三、分析题请说明下面这句话的基本含义,并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角度加以分析。
1、“天用剿绝其命,今予惟恭行天之罚”——《尚书.甘誓》2、“析言破律,乱名改作,执左道以乱政,杀;作淫声异服,奇技奇器已疑众,行伪而坚,学非而博,顺非二泽以疑众,杀;假于鬼神、时日、十巫以疑众,杀。
”——《礼记.王制》四、论述题与深度思考题1、试述商代的神权政治法律思想。
2、试述中国古代刑、法、律字的演变及含义。
第二章西周时期的法律制度一、名词解释1、五听2、五过3、三刺4、七出三不去5、六礼6、《吕刑》7、刑罚世轻世重8、九刑9、五礼10、乞鞠11、质剂、傅别二、简答题1、简述西周时期实行的同姓不婚原则。
2、简述西周时期的宗法制度。
3、简述西周时期的法律形式。
4、简述西周时期的法律知道思想。
三、分析题请说明下面这些话的基本含义,并从中国穿透法律文化的角度加以评析。
1、殷因于夏礼,其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其损益可知也。
——《论语》2、五罚不服,正于五过。
3、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分争辩讼,非礼不决;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宦学事师,非礼不亲;班朝、治军、三官、行法,非礼威严不行;祷祠祭祀,供给鬼神,非礼不诚不庄。
——《礼记.曲庙》4、悼与耄,虽有死罪不加刑焉。
——《礼记.5、人有小罪,非眚,乃惟终……有厥罪小,乃不可杀。
乃有大罪,非终,乃惟眚…..时乃不可杀。
——《尚书.康诰》6、五刑之疑有赦,五罚之疑有赦。
7、娶妻如之何,必告父母;娶妻如之何,非媒不可。
——《诗经》8、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礼记》9、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资额哦民听。
民之所欲,天必从之。
四、论述题与深度思考题1、试述西周时期的“礼”。
2、试述西周时期的婚姻制度。
第三章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律制度一、名词解释1、铸刑书2、竹刑3、铸刑鼎4、《法经》5、六禁6、商鞅变法二、简答题1、试述春秋时期公布成文法的历史意义。
2、简述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的主要法律观点。
三、分析题请说明下面这些话的基本含义,并从中国穿透法律文化的角度加以评析。
“自卿相将军以至大夫庶人,有功于前,有败于后,不为损刑;有善于前,有过于后,不为亏法。
虽忠宦孝子,有过必以其数断。
——《商君书》四、论述题与深度思考题1、试述《法经》的时代、作者、篇目及历史地位。
2、试述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第四章秦代的法律制度一、名词解释1、封诊式2、廷行事3、书4、公室告5、云梦秦简6、非公室告二、简答题1、简述秦代的主要法律形式。
2、简述秦朝的劳役。
3、简述秦朝的审判制度。
4、简述我国古代检查制度的远远及在秦朝的发展。
三、分析题请说明下面这些话的基本含义,并从中国穿透法律文化的角度加以评析。
“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
”四、论述题语深度思考题1、思考对秦代法律如何进行历史评价。
2、试述秦朝定罪量刑的主要原则。
第五章汉代的法律制度一、名词解释:1、录囚2、《九章律》3、秋冬行刑4、春秋决狱5、诣阙上书6、覆案7、先请8、亲属相隐二、简答题:1、汉代恤刑原则的内容与实质是什么?2、简述汉代的监察制度3、简述亲亲得相首匿原则4、汉代法制指导思想的变化三、分析题:1、“春秋之治狱。
论心定罪。
志善而违于法者免,志恶而合于法者诛。
”——《盐铁论·刑德》2、“博迁廷尉,典决疑当谳,平天下狱。
”“廷尉梁相与丞相长史、御史中丞及五二千石杂治东平王云狱。
”——《汉书》3、“父子之亲,夫妇之道,天性也……自今子首匿父母,妻匿夫,孙匿大父母,皆勿坐。
其父母匿子,夫匿妻,大父母匿孙,罪殊死,皆上请廷尉以闻。
”——《汉书·宣帝纪》4、请说明下面这几句话的基本含义,并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角度加以评析。
景帝时期著令:“年八十以上,八岁以下,及孕者未乳、师、侏儒,当鞠系者,颂系之。
”宣帝时期也下诏:“自今以来,诸年八十以上,非诬告、杀伤人,它皆勿坐。
”东汉光武帝时期再下诏令:“男子八十以上、十岁以上,及妇女从坐,自非不道,诏所名捕,皆不得系。
”汉平帝时期还规定:“天下女徒已论,归家,顾山钱月三百。
”5、请说明下面两句话的基本含义,并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角度加以评析。
“令郎中有罪耐以上,请之”。
《汉书·平帝纪》记载:“公、列侯嗣子有罪,耐以上先请。
”6、汉文帝诏书云:“今法有肉刑三,而奸不止,其咎安在?非乃联德之薄,而教不明与!吾甚自愧……夫刑至断支体,刻肌肤,终身不息,何其刑之痛而不德也!”试简要分析这断话的含义并结合时代背景说明其产生的重大影响。
四、论述题与深度思考题1、试述文景时期刑罚改革的内容和历史意义。
2、试述春秋决狱。
第六章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法律制度一、名词解释:1、八议2、官当3、重罪十条4、北齐律二、简答题:1、简述服制定罪2、《开皇律》的十恶制度与《北齐律》中的重罪十条有何不同?3、简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门阀世族特权的法律化4、简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诉讼制度的发展5、简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法典体例的革新三、分析题:1、请说明下面这句话的基本含义,并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角度加以评析。
“南北朝诸律,北优于南,而北朝尤以齐律为最”——程树德《九朝律考·北齐律考序》2、《北魏律·法例》规定公、侯、伯、子、男五等爵,每等抵三年徒刑。
官品从第五品起一阶当刑二年;免官者,三年后照原官阶降一级叙用。
试说明这段话的含义并作简要分析。
3、北魏孝文帝诏令:“皇族贵戚及士民之家,不惟士族,不与非类婚偶……违者以背制论。
”简要分析这句话的含义并说明其中所包含的制度。
四、论述题与深度思考题简述魏晋律学的发展及对后世传统法律发展的影响。
第七章、隋唐的法律制度一、名词解释:1、六赃2、《唐六典》3、三司推事4、《永徽律疏》5、恶逆6、换推7、加役流二、简答题:1、《开皇律》对封建法制有何贡献?2、简述唐律十二篇及其主要内容3、简要说明唐律中关于“化外人”犯罪的规定三、分析题:1、请对下列文字进行简要分析“诸化外人同类相犯者,各依本俗法;异类相犯者,以法律论.”——《唐律疏议·名例》2、“诸同居,若大功以上亲,及外祖父母、外孙,若孙之妇、夫之兄,及兄弟妻,有罪相为隐……若犯谋逆以上罪,不用此律。
”—《唐律疏议·名例》3、唐高祖提出:“立法务求宽简,取便于时”,唐太宗指出:“国家法令,唯须简约,不可一罪作数种条”简要分析这两句话的含义。
4、《唐律·户婚律》中规定“诸许嫁女,已报婚书及有私约,而辄悔者,杖六十.虽无许婚之书,但受聘财亦是。
若更许他人者,杖一百;已成者,徒一年半……女追归前夫,前夫不取,还聘财,后夫如法。
”简要分析这段话的含义。
5、“奏画已讫,应行刑者,皆三复奏讫,然始下决……不待复奏报下而决者,流两千里;限未满而行刑者,徒一年。
”——《永徽律疏》6、《旧唐书·刑法志》中说到“自汉迄隋,事有损益,而罕能折中。
隋文帝参用周齐旧政,以定律令,除苛惨之法,务在宽平。
”这句话指的是历史哪一律令的制定及颁布?简要说明这一律令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
7、《唐律疏议》中规定“伉俪之道,义期同穴,一与之齐,终身不改。
故妻无七出及义绝之状,不合出之。
七出者,依令:‘一无子,二淫佚,三不事舅姑,四口舌,五盗窃,六炻忌,七恶疾。
’……三不去者,谓一经持舅姑之丧,二娶时贱后贵,三有所受无所归。
而出之者,杖一百。
并追还合……若感情不相安谐,谓彼此情不相得,两愿离者,不坐。
”说明这是唐律中的什么制度并作简要分析。
四、论述题与深度思考题简述唐律的主要特点和历史地位。
第八章宋辽金元时期的法律制度一、名词解释:1、编敕2、提点刑讼司3、审刑院4、凌迟刑5、户绝与继承6、禁榷7、剌配刑二、简答题1、简述《宋刑统》的编纂及特点2、简述宋代行政机构的设置三、分析题1、神宗变法时宣布“律不足以周事情,凡律所不载者,一断以敕之地位及编敕活动。
2、《文献通考》中说到“……流罪得免远徙,徒罪得免疫年,笞杖得减决数”,这是评价的什么制度,请作简要分析。
四、《唐六典·刑部》规定:“开元二十五年敕……自今以后,有犯死刑,除十恶死罪,造伪头首、劫杀、故杀、谋杀外,宣令中书门下与法官等祥所犯轻罪,具状闻奏。
”宋太祖诏令:“自今诸州大辟,录案闻奏,付刑部复视之。
”《隋书·刑法志》规定:“开皇十五年制:死罪者,三奏而后决。
”唐太宗时期规定:“凡决死刑,虽令则杀,乃三复奏。
”以上材料规定的是何种制度,分析评价该制度。
五通过下面两段对烧埋银的规定,分析元代对损害赔偿的规定“诸杀人者死,仍于家属征烧埋银五十两给苦主。
”“蒙古人因争及乘醉殴死汉人者,断罚出征,并全征烧埋银。
”四、论述题与深度思考题论述宋代民事法规的发展。
第九章明代的法律制度一、名词解释1、通政史司2、奸党罪3、厂卫4、廷杖5、田底权和田面权6、大审7、廷议制度二、简答题1、简述《明大诰》的主要内容及结构特点2、明律与唐律比较,何为“重其锁重,轻其所轻”3、简述明代的《科田法》三、分析题1、通过分析“大事奏裁,小事立断”(《明史·职官制》),说明明朝的御史检查制度。
2、通过以下几段话,分析明朝的官盐专卖制度。
“凡贩私茶者,同私盐法同罪。
-----《大明律》“不拘斤数,连知情歇家牙保,俱发遣眼瘴地面充军。
”------《问刑条例》“凡私煎矾货者同私盐法同罪”----《大明律》3、分析下面的话:“天下重罪逮京师者,收系(锦衣卫)狱中使断治”“令宦官访辑谋逆大奸,与锦衣卫均权势。
”“(西厂)以太监汪直领之···所领缇骑倍东厂,势远出卫上’“是数者,杀人至惨,而不丽于法。
踵接行之手,良可叹也”四、论述题与深度分析题简论《大明律》的制定过程与影响。
第十章清朝法律制度一、名词解释1、《大清会典》2、京查3、发遣4、刑名幕友5、会谳6、求审二、简答题1、简述清朝主要法典的制定与特点2、简述清朝刑罚制度的变化。
3、简要说明清朝会审制度的发展。
三、分析题1、通过分析“以典为纲,以则例为目”,说明清朝的会典。
2、通过以下几段话,分析清朝的民事经济立法。
“若雇工人殴家长,即使无伤,亦应杖一百,徒三年,已伤者,不问轻重,处杖一百,流三千里。
”----《大清明律·刑律·斗殴》“凡土工商贾,皆赖食于农,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商皆其末也。
”---《清世宗实录》卷五十七“凡客商匿税不纳课程者,笞五十,货物一半入关···入门不吊印者,同匿税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