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蛮子”黄永玉在福建的青涩岁月

合集下载

“顽童”黄永玉——生活中的幽默大卿

“顽童”黄永玉——生活中的幽默大卿

更练就 了他 幽默 乐观 的心境。
幽默 风 趣 的 老 顽
如今 9 3岁 高龄 的 黄 永 玉 ,谈 到 养 生 时 , 开 玩 笑 地 说 道: “ 我 的 秘 诀 是 抽 烟 、 喝 酒 、 聊 天 、 熬 夜 、 晚 睡 、 不 运 动 、不 吃 水 果 。”众 人惊 讶 ,独 他 怡 然 自得 。风 趣 幽 默 , 正话反说,是黄老的语言特点 。 他 曾开玩 笑地 说: “ 我 死 的 时 候 可 得 闹 清 楚 我 是 不 是 确 实 死 了 , 记 得 在 脚 底 下 挠 痒 或 者 拿 针 扎 我 一 下 , 否 则 等 到 送 电 炉 一 烧 , 叫 开 门 就 来 不 及 了啊 !” 周 围 的 人 哄 堂 大 笑 。9 0岁 那 年 , 老 人 出 版 了 《 黄 永 玉 全 集 》 ,在 首 发式上 ,他 幽默而 实在 地说 : “ 我没 有什 么可 讲 的,
要跑第一,但是一定要跑到终点。 e
人师
任 中 央 美 术 学 院 版 画 系 主 任 、 中
名满 天 下 。 不 过 , 对 他 的 评 价 始
”“ 怪才 ” 冠 之:或 以 “ 狂 人 ”“ 奇 堪 称 全 才 。 他 设 计 的 猴 票 和 酒 鬼 《 永玉六记》 《 醉 八仙 》 等 书 : 累《 猴》 和 毛 主席 纪 念 堂 山 水 画 等 。 利 和 中国 内地 、香 港 开 过 画 展 , 司 令 奖 , 在海 内外 享 誉 甚 高 。 ) 日 出生 于 湖 南 风 凰 城 , 少时 家贫,
就 因为我 是湖 南画 家中还 活着 的最老 的一 个,所 以就给
我 出 了这 样 珍 贵 的一 本 书 , 我 很 感 谢 !” 如此 简 短 的 发 言 , 让 在 场 的人 觉 得 率 真 而 亲切 。 黄 永 玉 爱讲 段予 ,深 刻 的 、搞 笑 的 ,真 实 的 、荒 诞 的 , 总 是 信 手 拈 来 , 出 口 成 章 。 有 时 大 家 惊 奇 ,他 会 给 你 透 露 一 些 秘 诀 , 比 如 说 , 他 常 带 一 个 小 本 子 , 如 果 妙 语 警 句 突 现 脑 海 ,就 会 立 马记 录 。 当然 ,除 了语 言 的生 动 外 , 他 说 段 子 还 辅 以手 舞 足蹈 , 这 就 更 引 人 入 胜 了 。 黄 永 玉 对 生 活 的 积 极 乐 观 , 对 艺 术 的 不 懈 追 求 ,都 源 于 一 种 信 念 , 他 把 自 己 比 作 跑 马 拉 松 的 运 动 员 , 并 非

也曾年少而轻狂_名人故事

也曾年少而轻狂_名人故事

也曾年少而轻狂有人称黄永玉天才、怪才,顽童。

他却实实在在地封自己为“湘西刁民”。

十七岁那年,他随战地服务团开拔到泉州。

临时住所对面的山上,有一座古刹大庙。

该庙正是弘一法师李叔同主持的承天寺。

而彼时的黄永玉,虽对弘一大师久仰其名,心中极为崇敬,但却是“人在对面不相识”。

有一天,顽劣的“刁民”,到庙里游玩,爬到一棵树上摘花玩。

善良慈悲的弘一大师责怪他,说花儿开的好好的,你干嘛摘下呢?黄永玉脱口道:“老子想摘就摘。

”瞧,这个愣头青,一如刚长出毛儿的青桃,是多么的不知天高地厚,目无尊长呀,竟在比他年长的大师面前,一口一个“老子”。

一副舍我其谁,老子天下第一的不桀腔调。

当然,当他在后来的交谈中,得知这个和蔼可亲,不愠不怒的和尚,就是弘一大师时,收敛了许多。

黄永玉从小自学绘画,没有接受过正规的教育,艺术创作自成一派。

学界对他的绘画方式,褒贬不一。

为此,衍生出一段为人所知、津津乐道的恩怨情仇,笔墨官司,甚至差点演变成一场“龙虎斗”。

上世纪八十年代,范曾先生曾撰文公开批评说:“黄永玉的国画,尚未入门,巧密有余而睿智不足,停留在艺术的浅层智慧;既无色彩,亦无线条,是工艺性的装饰画,品味不够高雅,基调缺乏纯净,有些故弄玄虚,有些哗众取宠,有些自命清高……”这一席话,好比引燃了炮捻子,两位曾经“相濡以沫”的好友,于是各垒战壕,以笔为剑,以舌当刀,相互讨伐、攻讦不休。

一如三十年代,鲁迅vs梁实秋,钱玄同vs徐志摩,口诛笔伐,硝烟弥漫,你来我往,分毫不让。

“人说我们湘西人富感恩和复仇精神。

我毫不例外。

有些事我很随便;有些事我很认真,甚至非常尖锐小气。

恩仇是天大的事,怎能&lsquo:一笑&rsquo:而&lsquo:泯&rsquo:?(摘自《黄永玉自述》)所谓冤家路窄,适逢有一天,范与友人在北京饭店吃饭,碰巧邻桌就是黄永玉、黄永厚、梅溪三人。

酒席间,黄永玉忽然怒气冲冲地大喊:“我今天要打一个人!”所幸,被同桌的弟弟和爱人劝阻,避免了一出《血溅狮子楼》。

黄永玉一蓑烟雨任平生

黄永玉一蓑烟雨任平生

黄永玉:一蓑烟雨任平生作者:李菁来源:《人民文摘》2012年第06期流浪生活1924年8月9日,黄永玉出生于湖南常德。

几个月后,父母便将他带回凤凰,这个风景灵秀的湘西小镇曾被其表叔沈从文无数次用文字倾心描摹过,而它也成了黄永玉一生的印迹。

1937年夏,无力抚养黄永玉的父亲,将黄永玉托付给即将赴厦门工作的堂弟。

从此,13岁的黄永玉离开了父母的庇护,被迫早早地独立面对社会。

不过,粗粝的生活铸造了他顽强的生命力,也为日后那个令人叹服的黄永玉打磨了雏形:他在小学任过教员,在剧团搞过舞美,在报社当过编辑。

无师自通的木刻,风格鲜明而独特,不仅成了他赖以谋生的法宝,还赢得了行家里手的赞誉。

更为难得的是,诸多前辈对这个年轻人的关爱和提携。

刚流浪到上海时的黄永玉名不见经传,经济困难。

一天,得知比自己大20岁的著名诗人臧克家和自己住同一条街,他激动万分,便带着十几幅木刻画前去拜见。

臧克家看后说非常喜欢,想替他送去发表,并随即按当时的最高标准,付给他稿费。

后来,那些作品大多没能发表,但臧克家从没在他面前提过。

著名作家、文学理论家唐弢,那时是上海邮局部门领导,黄永玉每次一到上海邮局,唐弢无论有多忙,都会立即帮他处理稿费。

唐弢还带着黄永玉在上海四处奔走,找到一些富人,让黄永玉替他们画像,好多挣一点钱。

那时候,那些人,美好得令他至今还感喟不已。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么干净纯洁,巴金先生、唐弢先生、臧克家先生,还有萧乾……很多文化界的老前辈,都花时间为我的生活帮忙。

现在这些对我好的人都不在了,我要拿同样的感情对待别人。

”黄永玉说。

别梦依稀在黄永玉的人生故事中,表叔沈从文是必被提及的一个人物。

其实早在黄永玉出生之前,沈从文便走出湘西。

直到上世纪40年代,各自奋斗在人生道路的叔侄二人开始通信,从此结下一生情谊,直到1988年沈从文去世。

正是沈从文建议他把像“布店老板”的本名“永裕”,改为适合于艺术家的“永玉”,寄望他永远光泽透明。

黄永玉画坛老顽童

黄永玉画坛老顽童

黄永玉画坛老顽童
许娜
【期刊名称】《时代人物》
【年(卷),期】2018(000)006
【摘要】黄永玉94岁时,白岩松曾登门拜访。

刚进门,就看见他正在捯饬红色的法
拉利跑车。

白岩松惊呆了,“您还玩这个!”黄永玉回:我怎么不能玩?白岩松说,这不
是年轻人玩的嘛。

黄永玉回:我又不是老头。

白岩松后来说了句:老了就做黄永玉。

顽劣少年1924年,一条小船在狭窄河道上缓慢行驶,船上坐着一对怀抱婴孩的夫妇。

行至山间,岸上忽然传来鼎沸人声,凭着对这一带的了解,年轻夫妇知道是土匪要来抢孩子绑票,于是赶紧将船靠岸,将孩子塞入了一个大树洞里。

旋即追赶到的土匪盘问
二人是否见到一对带孩子的夫妇经过,女人吓得不敢做声,遥指下游。

【总页数】7页(P75-81)
【作者】许娜
【作者单位】[1]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825.72
【相关文献】
1.黄永玉:从才情大师到快乐老顽童 [J], 普权
2.为了太阳,我才来到这个世界——关于黄永玉及《黄永玉全集》 [J], 左汉中;
3.为了太阳我才来到这个世界︱︱︱关于黄永玉及《黄永玉全集》 [J], 左汉中
4.“老顽童”黄永玉 [J], 计玉兰
5.“创意老顽童”印标才创意大于广告应有正向价值 [J], 刘颖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黄永玉创作的故事

黄永玉创作的故事

黄永玉:多才多艺的艺术家黄永玉是一位著名的作家、画家和雕塑家,他的创作领域涵盖了文学、艺术等多个领域。

以下是一些关于黄永玉创作的故事:1.童年经历对创作的影响:黄永玉的童年经历对他的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他出生于湘西,十几岁时离开湘西老家,来到福建的集美中学读初中。

这段经历让他对故乡有了深刻的印象,也让他对生活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这些经历都在他的作品中得到了体现,如长篇小说《无愁河的浪荡汉子》中,生动细致地刻画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作为湘西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的朱雀城及生活在其间的形形色色的人物。

2.艺术创作中的独特风格:黄永玉在艺术创作中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他的文学作品充满了乡土气息和人文关怀,对故乡的描述和对人物的刻画都充满了情感和温度。

他的画作也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善于运用色彩和线条,表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3.创作过程中的坚持和执着:黄永玉在创作过程中始终坚持自己的艺术理念和创作风格。

他在创作长篇小说《无愁河的浪荡汉子》时,花费了70多年的时间进行构思和创作。

这部小说沿途景致异彩纷呈,境界开阔,气象雄浑,展示了黄永玉深厚的文学功底和艺术才华。

4.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黄永玉对传统文化有着深厚的热爱和传承。

他在作品中经常运用传统元素,如诗词、戏曲、绘画等,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他曾解释该作品的创作初心:“‘无愁河’,就是没有忧愁的河流。

因为我们家乡的上游有一条无伤河,我把它改成无愁河。

借用这个名称,写我从童年到今天,我经历到的、看到的、体验到的,不是历史,没有编年。

”总之,黄永玉是一位多才多艺的艺术家,他的创作故事充满了人文关怀和艺术魅力。

【心灵鸡汤】88岁老头黄永玉:流浪并快乐着-心灵鸡汤

【心灵鸡汤】88岁老头黄永玉:流浪并快乐着-心灵鸡汤

【心灵鸡汤】88岁老头黄永玉:流浪并快乐着-心灵鸡汤流浪锻炼健身20世纪80年代,早已功成名就的黄永玉迎来了他艺术成就最为丰硕的时光,他设计的中国第一枚“猴票”享誉世界,他的史诗型版画《阿诗玛》成为版画的楷模。

然而与艺术成功相伴的不是快乐,而是疾病的侵扰。

几十年如一日地在书桌前长时间“战斗”,缺少运动的黄永玉像很多老人一样患上了高血压,心、肝、肺的功能统统都有不同程度的损伤。

从此,黄永玉把养身体提到了跟画画一样重要的地位上来。

老伴儿张梅溪小时候身体并不好,但嫁给黄永玉之后,张梅溪便开始操心一家人的饥饱冷暖,为了省钱,挑几十斤粮食走山路是家常便饭。

不知不觉中,张梅溪的身体强壮了起来。

黄永玉决定效仿张梅溪锻炼身体的方法,他打算走完湘西凤凰的大街小巷。

一个月之后,他发现这天天“流浪”的效果真不赖,腿脚沉稳有力了,晚上创作时,画中尽是白天打动自己的灵感。

回到北京之后,黄永玉沿用此“流浪法”,把北京城的古旧城墙,大小胡同看了个真真切切,精神劲儿居然渐渐比得上五十多岁时了。

流浪充实生活在北京大街小巷“流浪”了一段日子后,黄永玉发现,北京跟湘西不一样,想去看看的地方太多,可城太大,光靠脚力无法走到目的地。

如果坐公交车,倒来倒去,半天时间就晃过去了。

黄永玉倔强地学会了开车,考了驾照,就这样,黄永玉成了开私家车的中国“第一人”。

后来,黄永玉带着老伴儿周游列国。

在英国,黄永玉参加了当地老年人竞走比赛,没想到一举夺魁。

当英伦老人们对他夸奖赞叹时,他幽默地说:“牛刀小试,中国功夫而已!”流浪感悟人生有些媒体和商人为了赚钱,恶意炒作黄永玉的画册,让消费者花天价购买他的作品。

此事让黄永玉招致了很多批评。

人们甚至攻击起他的为人:“他已经不是文人,他不过是个靠艺术捞钱的商人!”黄永玉最不愿的就是自己品行上有任何污点。

几重郁闷下,他也很快显老了。

张梅溪开导他:“外在的批评,名和利什么的,都是镜中花,水中月。

名和利能够一下子全来也能一下子全没,如果你太想抓住它,就会为它所累!你应该以流浪的心态对待它!”“流浪”两个字刺激了黄永玉。

黄永玉

黄永玉

黄永玉人物简介黄永玉,1924年7月9日出生在湖南省凤凰县城沱江镇。

土家族人。

笔名黄杏槟、黄牛、牛夫子。

土家族人,受过小学和不完整初级中学教育。

因家境贫苦,12岁就外出谋生,流落到安徽、福建山区小瓷作坊做童工,后来辗转到上海、台湾和香港。

14岁开始发表作品,以后一段时间主攻版画,其独具风格的版画作品饮誉国内外。

十六岁开始以绘声绘色画画及木刻谋生。

曾任瓷场小工、小学教员、中学教员、家众教育馆员、剧团见习美术队员、报社编辑、电影编剧及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黄永玉1952年偕同夫人张梅溪由香港回北京,被安排在中央美术学院工作。

先后担任副教授、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1956年就出版过《黄永玉木刻集》,其代表作“春潮”、“阿诗玛”,曾轰动了中国画坛。

“文革”期间,被“四人帮”指控为反动学术权威受到批判。

而后,又因为在“北京大饭店”画了一幅《猫头鹰》遭到残酷迫害,被遣送回家乡凤凰。

“四人帮”倒台后回北京。

黄永玉擅长版画,主攻国画,其画构思奇特,造诣精深。

1978年,英国《泰晤士报》用六个版面,对黄永玉其人其画作了专题报道;1980年,香港美术家出版社出版了《黄永玉画集》。

国内多家出版社相继出版了黄永玉的《湘西写生》、《永不回来的风景》、《黄永玉》等多本画册。

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栏目对他专题介绍,国内多家媒体也频频播放他的专题。

他的作品在德国、挪威、法国、日本及东南亚各国巡回展出,曾荣获意大利最高荣誉奖“司令勋章”。

黄永玉自学美术,文学,为一代“鬼才”,他设计的猴票和酒鬼酒包装家喻户晓。

其人博学多识,诗书画俱佳,亦是诗、杂文、散文、小说、剧本的大家,,写过、出版老祖宗多种画册,还有《永玉六记》、《吴世茫论坛》、《老婆呀,不要哭》、《这些忧郁的碎屑》、《沿着塞纳河到翡冷翠》、《太阳下的风景》、《无愁河的浪荡汉子》等书。

画过《阿诗玛》、生肖邮票《猴》和毛主席纪念堂山水画等。

在澳大利亚、德国、意大利和中国内地、香港开过画展,其美术成就曾获意大利总司令奖。

传奇黄永玉:我从来没丢失自己

传奇黄永玉:我从来没丢失自己

传奇黄永玉:我从来没丢失自己作者:陈爽来源:《时代邮刊·上半月》2020年第07期艺术大师黄永玉写过一幅令人莞尔的字——“世界长大了,我他妈的也老了”。

96岁的他,可谓一部活着的中国现当代文化艺术史——从一介辍学流浪的湘西少年,到誉满海内外的艺术大师,他这一生历经数次时代动荡,却又机缘不断,与当代最杰出的一批人物为友;他怀着对生活的“爱、怜悯、感恩”,将丰富的生命经历融入到创作中,并以对世事的洞见和豁达的心性,将自己的人生变成了独一无二的“传奇”。

1924年,黄永玉出生于湖南常德。

半岁后,父母带他回到了老家凤凰,这里民风悍勇、自由、浪荡,将幻想与生活上最现实的部分糅合。

他终生都在追念凤凰,因为它“那么厉辣,那么雄强,那么狠毒,那么讲究文化,那么五脏俱全,又那么妙趣横生”。

黄氏家族是凤凰有名的书香门第。

祖父曾开办凤凰第一家邮局和第一家照相馆;父亲不仅是当地男子学校校长,还画得一笔好画;母亲则是当地女校的校长,是一位带着学生跳现代舞的新女性;表叔沈从文,更是享誉中外的大作家……正是在这方灵秀水土、这种家族家风的滋养下,才走出了在中国现当代文化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的大师黄永玉。

黄永玉说:“我们那个小小山城不知由于什么原因,常令孩子们产生奔赴他乡献身的幻想……表叔和我都是在十二三岁时背着小小包袱,顺着小河,穿过洞庭去‘翻阅另一本大书’。

”1937年,未满13岁的半大伢子黄永玉离开家乡,几经辗转到达厦门,入读集美学校初中。

但不久日本全面发动侵华战争,战火中的教育断断续续,他初中留了五次级,同学们都叫他“黄留级”。

几十年后开同学会,他送了画,落款就写“一个1937的留级学生”。

在艰难时世中,这个顽野的少年开始自学木刻,并很快崭露头角,14岁就成了中国东南木刻协会最小的会员。

可惜时局动荡,他初中还没毕业就辍学了,开始了“人生大学”的历程。

他一路流浪到福建的德化、泉州、仙游、长乐和江西的赣州、信丰、安息等地,当过瓷厂小工,干过码头苦力,做过战地服务团团员、剧团见习美术队员……他漂泊了8年,从13岁到21岁,与抗战八年差不多重叠,一个人的漂泊故事从而与家国的命运起伏紧密联系在一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趣 ,6 时就在看 《 岁 时代 漫画 、《 上海
漫 画 》 等 美 术 杂 志 了 ,之 后 还 模 仿漫 画 杂 志 上 的 作 品 开 始 习作 漫 画 。 然 而 教 员
7 田国 0 寨 的一
个童 话 般 的读 书 王 国。 年黄 永 玉入 集美 当 中学 校 就 读 于 初 中班 , 分在 四十九 组 。 并
个。刚开学 时, 穿上崭新的童子军 校服,
黄 永 玉 照 了~ 张 相 片 留念 , 片 上 的 他 照 虽稚气 未脱却站 得笔 直。 把照片寄 回 他 了老 家 , 在 照 片 的 背 面 写 上 “ 并 手里 有 水 不 要 摸 , 然 坏 了”, 见他 对 照 片 的 珍 不 可 视 。 而 在 集 美 时 , 然他 也觉 得 “ 美 然 虽 集 学 校 有 很 好 的 科 教 仪器 、 书 ” 但是 天 图 , 性的不羁 , 他不愿受到束缚 , 让 除了美 术 之 外 , 对 别 的 课 程 都 没 什 么兴 趣 , 且 他 况 数 理 化 之类 的他 觉 得 “ 长大 以后 肯 定 用不 上” 。所 以在 集 美 中学 黄 永 玉 的成 绩 并不 好, 第二学 期 除了 “ 术 ” 童军 ” 门为 美 、“ 两 “ 外, 甲” 其余 大 部 分 都 是 “ ”, 均 成 丁 平
厦 门集 美 中学 校 担 任 农林 职 业 科 主 任 的 叔 叔 黄 毓 熙 的影 响 , 1 3 年 , l岁 的黄 97 2 永 玉 就 离 开 了故 乡 , 来 到 了 文 化 昌 明 的 厦 门 就 读 于 集 美 中学 ,开 始 了 他 在 福 建 5 的 浪迹 生 涯 。 年 厦 门集美学 校包 括集 美小学 校 、 中 学 、水产 航 海 、 业 、 稚 师 范 等 , 区 商 幼 校 环 境 优 美 、 筑 美 仑 美 奂 , 闽籍 爱 国 华 建 是
学的教员登记表等, 案中的名字是为旧 档
名 “ 永裕 ” 这 些 珍 贵 的 旧档 见 证 了黄 黄 。
永玉生命 中那段颠沛流离 的历史。
黄 永 玉 , 1 2 年 出 生 在 凤 凰 古 城 94

个 父母 均 为小 学 校 长 的知 识 分子 家
庭 , 父亲 毕业 于 常 德 师 范 美 术科 。小 时 候 的 黄永 玉 因 受 父 母 熏 陶 对 美 术 极 感 兴
传奇故事, 而被称作鬼 才的黄永 玉则是这
些 传 奇 中孕 育 出的奇 葩 。 黄 永 玉 , 名 黄永 裕 , 说 是 因 图 简 原 据 便 方 改 “ ” “ 。 这一 字 之 改 , 裕 为 玉” 但 仿
佛 是 他 对人 生 定义 的更 改 。 的一 生 , 他 正
似一 块被 沙石 包裹 着 的 美 玉 , 生 活 的磨 在
文/陈

“ 老蛮子’ 黄永玉在福建的 ’ 青涩 岁月
颇 具神 秘 气 息 的湘 西 , 因为 沈 从 文 的
《 边城》而更具游 侠、 蛮荒却也令人 充满
遐 思 而心 向 往 之 的 气 质 , 西风 凰 , 有 湘 则 世界 上最 美丽 小城 的美 誉。 凰 的 北 门城 凤 外 有一 条清 水 河, 家族 的一 排 吊脚 楼 倚 土 跨 在 河与 岸之 问 , 千百年 来 上 演 着 无 数 的
砺中渐渐去芜存精, 岁月的浸 染下愈来 在
愈 温 润 。 为 画 家 、 家 、 刻 家 的 黄 永 作 作 木
玉自是名满天下, 而他口含烟斗 , 露着一
脸 顽 皮 而纯 真 的 笑 容 , 至 以古 稀 之 年仍 甚
爱 在 地 上 打 滚 的 模 样 , 人 感 觉 很 是 亲 让 切。 只是 又 有多 少. 知 晓他 年 轻 时 代 曾在 人
13 年在厦门集美学校时 留髟 97
带枪的狐狸 ( 版画
同样拥有世界上 最美丽小城 的福 建度过 的那一段 青涩岁月呢? 在福建省挡案馆所
保存 的民 国档 案 中, 有几 份 当年黄 永 玉 在 福建 生 活 的原始 记录 , 中包 括厦 门集 美 其 中学 的入 学 登 记 表 、 绩 册 , 乐 培 青 中 成 长
的薪 酬本就菲薄 ,战乱年 代的生活也从
无 保 障 , 5 子 女 的 家 庭 就 更 是 不 堪 重 个
初 中班 上 的 同学 大 部 分 是 十 四五岁 , 的 大 有 2岁 , l岁 的 他是 班 上 年 龄 最小 的一 l 而 2
负 。所 以在 完成了在凤凰县立模 范小学 的学业之后 ,为 了寻找出路 ,也因为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