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风俗习惯

合集下载

缅甸的风俗礼仪..

缅甸的风俗礼仪..

餐饮礼仪

缅甸人在一般情况下均以米饭为主食,而且喜食 水产品。缅甸人普遍喜吃米饭,并且喜欢将菜拌 入饭中一道吃。加入椰子汁的椰浆饭,拌有椰丝、 虾松、姜黄粉的糯米饭,都是他们最爱吃的。在 用餐之时,缅甸人通常讲究质精量少。他们的口 味偏重于酸、辣、甜,不爱吃太咸的食物。吃饭 之时,多爱加辣酱入内。
• 德国人非常看重守时, 不守时是很大的失礼。大学教授和讲师都有固
怎样使用刀和叉及用餐习惯

• 在德国, 吃饭时是左手拿叉右手拿刀, 手腕放在桌子边沿。在喝汤时或 在德国 , 吃饭时是左手拿叉右手拿刀 , 手腕放在桌子边沿。 吃饭后甜点时 , 左手虽然用不上也必须平放在桌上。吃肉时先要把肉 在喝汤时或吃饭后甜点时 , 左手虽然用不上也必须平放 切成小块, 咀嚼时不能张开嘴巴。 汤勺或叉子要送到嘴里, 上身要坐 直, 略略向桌子前倾, 不可弯到盘子上面去。不要含着满口食物说话。 在桌上。吃肉时先要把肉切成小块 , 咀嚼时不能张开嘴 若要回答别人的问题或继续言谈, 请一定先将口中食物咽下再开口。 巴。 汤勺或叉子要送到嘴里 , 上身要坐直 , 略略向桌子 另外, 入座的顺序是首先为女主人和其他女客人, 男士要帮助女士就坐 前倾 , 不可弯到盘子上面去。不要含着满口食物说话。 时移动座椅。饭后要将椅子移回原处。
养成守时的好习惯
• 德国人非常看重守时 , 不守时是很大的失礼。大学教授和 定的答疑时间, 学生有疑问可以在这个时间内去请教, 如果是特别约定 讲师都有固定的答疑时间 , 学生有疑问可以在这个时间内 的, 更是不得让教授或讲师等候 。 一般, 人们都有一本记事本, 上面记 去请教 , 如果是特别约定的 , ,更是不得让教授或讲师等候。 着课表和约会等 : 哪一天, 几点钟 什么地方, 同什么人, 谈些什么问题 一般 , 人们都有一本记事本 , ,上面记着课表和约会等 : 哪一 等等。 只要拿出这个小本翻一下 就可以知道今天和这个星期要做些 天 , 几点钟 什么事情 。 ,什么地方, 同什么人, 谈些什么问题等等。只要 拿出这个小本翻一下, 就可以知道今天和这个星期要做些 什么事情。 • 假如, 确实由于某些原因不能赴约, 必须打电话通知对方或 请人转告。另外, 有个"大学里的一刻钟" 这是指在大学里 的课程都安排在整点过一刻钟开始 习惯上, 当人们被邀请 去作客时, 也故意在约定的时间稍后几分钟去, 但迟到时间 最长不能超过十五分钟。注意, 赴约绝对不要提前去。

缅甸的风俗礼仪

缅甸的风俗礼仪

——缅甸的礼仪——
LLOOGGOO
• 缅甸人认为在星期二做事情必须做两次才能成功。所以,一般人都避 开在星期二做事,缅甸人有个风俗,每逢星期五这一天,忌讳乘船渡 河。缅甸人送给别人东西时,必须在星期一至星期六进行,星期天禁 忌送物。尤其禁忌送衣服、纱笼等。避讳母鸡在布上下蛋,以防破财。 避讳旅途遇蛇,若遇蛇,则应返回并推迟行期。忌在“安居期”(从 缅历4月15日至7月15日)结婚、宴请、迁居、娱乐,僧人亦不得外出。 严忌不脱鞋就进入佛塔或寺庙。忌睡高床。在吃饭时,须按照男右女 左的习俗入座。
——缅甸的饮食——
缅甸盛产稻米,人民以大米为主食。早餐 常吃“馍亨卡”、椰子面、椰子粥、凉拌面、 凉拌米粉及用糯米、椰子、白糖做的各种各 样的糕点小吃。
缅甸人有喝早茶的习惯。人们在茶馆里 喝咖啡、奶茶,吃点心。如面包夹黄油、果 酱、乳酪、肉包子、油条及油饼,还喜欢喝 鱼片汤、鸭肉粥等。
缅甸人在饮食方面较为节俭。常以鱼虾 酱、辣椒、煮豆、酸菜叶汤佐饭。缅甸菜肴 讲究油、辣、香、鲜、酸、咸。宏调方法多 以炸、烤、炒、凉拌为主。
谢谢观赏
——缅甸的风俗——
➢ 文化环境 *缅甸是著名的“佛教之国”,每一个男人 在一定时期内都必须削发为僧。否则,就 会受到社会的蔑视。佛教徒崇尚建造浮屠, 建庙必建塔,缅甸全国到处佛塔林立。因 此,缅甸又被誉为“佛塔之国”。 *进入佛寺一律 要 赤脚,否则就被视为对 佛教不敬。
——缅甸的风俗——
➢ 语言 *缅甸语为国语,通行英语,英语也是主要 的族人喜食椰浆饭及拦有姜黄粉、 椰丝、虾松的糯米饭;每餐必食一种叫“雅 比”的鱼虾酱;菜肴喜放咖喱。缅甸克钦族 人喜吃兽肉,他们习惯用火烤食,烤熟后撒 上盐、用手撕食。缅甸克伦族人,无论男女 老幼都吸烟斗。酒列是日常必备之物,任何 仪式上,人们都要以酒助兴。缅甸人一般早 晨爱吃西餐,午、晚喜食中餐;餐台喜欢备 有辣椒油和辣椒酱等调味品。他们用餐习惯 一人一把匙和一个汤盘,他们不习惯用碗。 用餐“工具”是右手,抓食取饭灵巧方便。

缅甸的传统服饰和民俗活动

缅甸的传统服饰和民俗活动

缅甸的传统服饰和民俗活动缅甸,位于东南亚的一个多民族国家,拥有丰富的传统文化。

缅甸的传统服饰和民俗活动深受历史和地理环境的影响,充满独特的魅力。

本文将以缅甸传统服饰和民俗活动为主题,介绍其特点和魅力。

一、传统服饰缅甸的传统服饰以华丽绚烂和多样性著称。

男性传统服饰通常是一件称为“金邦”的长袍,该袍子常以丝绸制成,并配以华丽的刺绣和装饰品。

而女性传统服饰则是一种名为“木姐”的丝绸腰带,女性将这条腰带围在腰间,象征着她们的高贵和美丽。

此外,女性还会佩戴名为“胸甲”的饰物,胸甲具有琉璃和宝石的装饰,给人一种娇媚的感觉。

二、民俗活动缅甸的民俗活动丰富多彩,每年都会举办各种传统节日和庆典。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泼水节。

泼水节是缅甸最盛大的节日之一,通常在四月举行。

在泼水节期间,人们会用水来象征洗涤过去的罪恶,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

这个节日不仅给人们带来了快乐与欢笑,还展示了缅甸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乐观的生活态度。

另一个重要的民俗活动是巴拿马松。

巴拿马松是缅甸最古老的传统活动之一,旨在庆祝收割季节的到来。

在巴拿马松中,村民们会穿着传统服饰,手持巴拿马松(一种竹制的圆环),载歌载舞地绕着村庄跑。

这个活动不仅彰显了缅甸人民对农耕文化的传承,也增强了村庄居民之间的凝聚力。

三、服饰和民俗活动的意义传统服饰和民俗活动不仅是缅甸文化的精髓,也反映了缅甸人民的价值观和审美观。

缅甸人民注重服饰的华丽和细节,这一点体现了他们对品质和精工艺的追求。

民俗活动则反映了缅甸人民的欢乐和乐观,他们乐于通过庆祝和团聚来表达对生活的热爱。

这些传统价值观和文化传统,正是缅甸社会和谐与凝聚力的重要来源。

尽管现代生活方式对传统服饰和民俗活动产生了一定的冲击,但缅甸人民仍然在尽力保护和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

对于缅甸人来说,传统服饰和民俗活动不仅是一种身份和认同的象征,更是一种对祖先和历史的敬意。

总之,缅甸的传统服饰和民俗活动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传统价值观。

缅甸的风俗礼仪

缅甸的风俗礼仪

握手的礼节
• 在德国, 人们见面和分别时, 一般伸出右手互相短暂 握一下。如果只是路遇, 可只打招呼致意一下, 丌必 停下来握手. • 学生之间也常放弃握手. 朋友之间见面有时也会先在 左脸然后在右脸上吻一下, 但吻手的习惯在日常生活 中已几乎见丌到。 • 在重要场合如接见或大型晚会上, 只是主办者和部分 来宾握手。 • 另外, 作为妇女在人们向她打招呼时丌一定非要站起 来, 但站起来更有礼貌。而男士在某位女士向他打招 呼时一定要站起来。
• 德国人非常看重守时, 丌守时是很大•
• 在德国, 吃饭时是左手拿叉右手拿刀, 手腕放在桌子边沿。在喝汤时或 在德国, 吃饭时是左手拿叉右手拿刀, 手腕放在桌子边沿。 吃饭后甜点时, 左手虽然用丌上也必须平放在桌上。吃肉时先要把肉 在喝汤时或吃饭后甜点时, 左手虽然用丌上也必须平放 切成小块, 咀嚼时丌能张开嘴巳。 汤勺或叉子要送到嘴里, 上身要坐 直, 略略向桌子前倾, 丌可弯到盘子上面去。丌要含着满口食物说话。 在桌上。吃肉时先要把肉切成小块, 咀嚼时丌能张开嘴 若要回答别人的问题或继续言谈, 请一定先将口中食物咽下再开口。 巳。 汤勺或叉子要送到嘴里, 上身要坐直, 略略向桌子 另外, 入座的顺序是首先为女主人和其他女客人, 男士要帮劣女士就坐 前倾, 丌可弯到盘子上面去。丌要含着满口食物说话。 时移劢座椅。饭后要将椅子移回原处。
餐饮礼仪

缅甸人在一般情况下均以米饭为主食,而且喜食 水产品。缅甸人普遍喜吃米饭,并且喜欢将菜拌 入饭中一道吃。加入椰子汁的椰浆饭,拌有椰丝、 虾松、姜黄粉的糯米饭,都是他们最爱吃的。在 用餐之时,缅甸人通常讲究质精量少。他们的口 味偏重于酸、辣、甜,不爱吃太咸的食物。吃饭 之时,多爱加辣酱入内。
怎样称呼对方

缅甸的风俗礼仪ppt课件

缅甸的风俗礼仪ppt课件
• 在• 德在 吃国德饭国后, 甜,吃吃点饭饭时时时, 左是是手左虽手左然拿手用叉拿不右上手叉也拿右必刀须,手手平腕拿放放刀在在桌,桌上手子。边腕吃沿放肉。时在在先喝桌要汤把子时肉边或 沿。 在喝切汤成小时块或, 咀吃嚼时饭不后能甜张开点嘴时巴。, 左汤手勺或虽叉然子要用送不到上嘴里也, 上必身须要平坐 放 在桌直上, 略。略向吃桌肉子前时倾先, 不要可把弯到肉盘切子成上面小去块。不, 咀要含嚼着时满口不食能物张说话开。嘴 巴前。倾若 另 时,要外移汤不回动, 入勺答座可座别椅或的弯人。顺叉到的饭序子问后盘是题要要首子或 将先送继 椅上为续 子到面女言 移主嘴去谈 回人里原,。请和处,一其不。上定他要先女身含将客要口人着坐中, 男满食直士物口要,咽略帮食下助略物再女开向说士口就桌话。坐子。 若要回答别人的问题或继续言谈, 请一定先将口中食物 咽下再开口。另外, 入座的顺序是首先为女主人和其他 女客人, 男士要帮助女士就坐时移动座椅。饭后要将椅 子移回原处。
6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握手的礼节
• 在德国, 人们见面和分别时, 一般伸出右手互相短暂 握一下。如果只是路遇, 可只打招呼致意一下, 不必 停下来握手.
• 学生之间也常放弃握手. 朋友之间见面有时也会先在 左脸然后在右脸上吻一下, 但吻手的习惯在日常生活 中已几乎见不到。
• 在重要场合如接见或大型晚会上, 只是主办者和部分 来宾握手。
例如,"吴"意为"先生","杜"意为"女士","哥"意为"兄长","貌"意为"弟弟", "玛"意为"姐妹","塞耶"意为"老师","道达"意为"博士","德钦"意为主人,"耶 博"意为"同志"。它们都是缅甸人平日里常用的"称呼"。

缅甸文化传统习俗

缅甸文化传统习俗
24
25
第三节
缅族建筑文化习俗
缅族的建筑艺术独具特色,干 栏式的高脚屋住宅、金碧辉煌的宫 殿和多姿多彩的佛塔是缅族建筑艺 术的代表。在本节中我们将依据建 筑的功能将缅族建筑分为住居建筑 和宗教建筑来探究缅族的建筑文化 习俗。
26
一、缅族的住居建筑 住居建筑是民间建筑的主要组成部分,亦 称民居。从类型上来看,缅族的住居建筑 同中南半岛的其他的民族一样,主要是以 干栏式建筑为主。干栏式建筑俗称高脚屋 。缅族的住居为高脚屋,这是由缅甸的生 态环境和炎热的气候条件所决定的。
7
四、鞋子 缅族不论男女都有赤脚穿人字带拖鞋的习 俗。拖鞋按照制作材料可以分为两种:牛 皮底平板绒带拖鞋和塑料泡沫拖鞋。前者 为旱季和凉季时使用,后者为雨季时使用 。现代的缅族女性更喜欢穿高跟拖鞋。
8
五、饰品
缅族服饰文化中的两个特殊现象
男子的文身
女子涂擦黄香楝木粉浆
9
除上述两种缅族特色饰品之外 缅族女性的饰品有耳钉、耳环、戒指、手镯、鲜 花和披巾,披巾是缅族女性在出席正式场合以及各 类清点时披巾所特有的、在上衣上加披的饰品, 表示文雅、郑重的含义。据传女子披各种披巾的 习俗源自于印度,目的为遮住胸部,表示文雅。 过去,缅族妇女多用棉布披巾,现代则改为披丝 质、毛织或尼龙纱巾。此外,过去的披巾大而长 ,披巾两头垂至脚面,现代的则略短一些,只到 腰际或膝部部位。
37
二、命名 在称呼缅族时,应对其“姓名”首先有所了 解。严格地讲,缅族是有名而无姓的。在缅族的 名字之前,往往会加上一些特定的词,它们类似 于尊称,但绝非姓氏。例如,“吴”意为“先生 ”,“杜”意为“女士”,“哥”意为“兄长” ,“貌”意为“弟弟”,“玛”意为“姐妹”, “塞耶”意为“老师”,“道达”意为“博士” ,“德钦”意为主人,“耶博”意为“同志”。 它们都是缅族平日里常用的“称呼”。

缅甸的民族多样性了解少数民族的传统和习俗

缅甸的民族多样性了解少数民族的传统和习俗

缅甸的民族多样性了解少数民族的传统和习俗缅甸的民族多样性:了解少数民族的传统和习俗缅甸,作为东南亚国家之一,具有丰富多样的文化传统和民族多样性。

除了主要的民族如缅族、傣族和克钦族外,缅甸还有许多少数民族群体。

了解这些少数民族的传统和习俗,不仅能够加深我们对缅甸文化的了解,也能够促进跨文化的交流和尊重。

本文将带您一探缅甸少数民族的世界。

1. 琅勃拉邦族(Shan)琅勃拉邦族是缅甸最大的民族之一,他们的传统文化深受佛教影响。

该族群的男性通常会佩戴长袍和头巾,女性则穿着华丽的彩色长袍。

琅勃拉邦族人通常信奉佛教,并在家中设有供奉佛像的小殿堂。

他们还认为世界上的一切都是短暂的,因此更加注重内心的平静与追求。

2. 克钦族(Kachin)克钦族是居住在缅甸北部地区的一个民族,以其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而著称。

克钦族人多数信奉神秘的自然信仰,他们相信大自然的力量和神祇的存在。

除了举办丰富多样的宗教仪式外,克钦族人还以婚礼和丰收等重要的生活事件为标志,举办盛大的庆祝活动。

这些庆典通常伴有民族舞蹈和歌曲,展示着他们独特的文化魅力。

3. 苗族(Karen)苗族是缅甸南部的一支少数民族,他们的传统文化充满着神秘和魅力。

该族群的人们通常佩戴华丽的银饰和彩色的传统服装。

苗族人民骄傲地展示他们精湛的刺青技术,这种传统手工艺在他们的文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此外,苗族人民还以其精美的手工艺品闻名,如编织、纺织和陶器制作等。

4. 卡钦族(Chin)卡钦族是缅甸西部地区的主要民族之一,在文化和风俗方面有着独特的传统。

他们以其精湛的木雕工艺而闻名,创作出许多富有艺术感和神秘色彩的木雕作品。

此外,卡钦族人民还以其传统的手工编织艺术和绣花技术而著称。

这些传统艺术是他们保存和传承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缅甸的民族多样性使其成为一个文化宝库,各个少数民族都有其独特的传统和习俗。

通过了解这些少数民族的文化,我们能够更好地欣赏和尊重他们的传统,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

缅甸文化习俗

缅甸文化习俗

一踏进大金寺,马上进入一个安祥 谧静的空门世界,完全与世隔绝。
信徒在参拜神灵时的那份宁静和专注
缅甸人祭拜神灵时是用白蜡烛而不是红蜡烛
Xinhuoli Weekend Sharing
每支蜡烛点的都是一个心愿,一个希望
浴佛
缅 甸 和 尚 的 僧 袍 是 朱 红 色 的
(二)基督教

缅甸的基督教伴随着殖民者的到来而开 始传播。缅甸人最早接触到基督教是在 1511年。当时葡萄牙人将罗马天主教传 入了缅甸,进行小规模的传播。

2、见面礼仪习俗

缅甸人在社交场合与客人见面时,一般 施合十礼或鞠躬礼。施合十礼时,如戴 有帽子,要摘掉帽子。当路遇老人、领 导、学者时,要施鞠躬;碰到僧侣,要 双手合十,躬身施礼,直到僧侣通过为 止。
3、商务礼仪

在从事商务活动时需注意,人认为在 星期二做事必须做两次才能成功,所以人 们不喜欢在星期二谈生意。缅甸人还不喜 欢在星期天互赠礼物。他们喜爱鲜明的色 彩,也喜欢用猫头鹰作图案的商品,尤其 爱各种金首饰。

7、缅甸人忌讳9、13和尾数是零的“补” 数(10、20、30、40、50、60、70、80、 90)等数字,也忌讳“9”人共同远行, 认为“9”人同行必有灾祸,若是9人同行 则需带一块石头,以破9的数位。受西方 文化的影响,缅甸人认为“13”这一数字 不吉利,因此忌讳买有编号13的房子和车 子。缅甸商人忌讳补数,因为补数带有零 的数字,零即为输,故视补数不吉利。

每逢重要场合,男人穿着讲究配套,上 衣为无领对襟长袖短外衣,内穿衬衫, 下穿筒裙,裙头在腰际结成一个花球。 头戴用一条素色的薄纱或丝巾裹扎好的 “岗包”的缅式礼帽(用细藤编胚、以 粉红或浅黄色纱巾裹扎而成),脚登拖 鞋或凉鞋。现在青年人也有穿西服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缅甸风俗习惯
饮食习惯
缅甸人常用米粉、面条或炒饭作早点,也有喝咖啡、红茶和吃点心的。

午餐和晚餐为正餐,以米饭为主食。

菜肴特点为油多、带酸辣、味重。

常用各种幼果、鲜菜嫩叶作小菜,蘸佐料吃。

进餐时将米饭盛在盘子里,用手抓着吃。

随着社会发展,用刀、叉、勺进食者逐渐增多。

服饰
缅族的服饰与中国云南傣族相似,不论男女下身都穿筒裙,统称“笼基”,男裙称“布梭”,女裙称“特敏”。

男上衣为无领对襟长袖短外衣,女上衣为斜襟短外衣。

每逢重要场合,男人多戴缅式礼帽(缅语称“岗包”,用细藤编胚、以粉红或浅黄色纱巾裹扎而成)。

缅甸妇女多留长发,挽发髻,戴鲜花,喜爱用缅语称为“檀那伽”的香木浆涂在脸上,有清凉、防晒、护肤作用。

缅甸人不分男女,不分场合均穿拖鞋,军人除外。

人名
缅甸人只有名字,没有姓,但要在名字前加一冠称,以示性别、长幼和尊卑。

对长辈或有地位的男人,名字前冠以“吴”(叔、伯、先生之意),对平辈冠以“哥”(兄辈之意),对晚辈则称“貌”(意为弟弟)。

妇女也同样,对长辈或有地位的妇女称“杜”(姑、姨、婶之意),对晚辈或平辈称“玛”(意为姑娘姐妹)。

宗教
89.3%的缅甸人信仰佛教。

缅甸佛教是上座部佛教(俗称小乘教)与中国的佛教(大众部,俗称大乘教)是同一宗教,不同教派。

缅佛教徒十分虔诚,每天早晚均要念经一次,每逢缅历初一、十五或斋戒日都要到寺庙朝拜、布施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